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安化黑茶是誰發明的

安化黑茶是誰發明的

安化黑茶是中國安化縣的一個叫陳其昌的茶農在明朝時期發明的。據傳,陳其昌在採摘時將新鮮花茶沫放在茶葉枕架上烘製,由於烘製途中出現了意外,茶葉受到了陽光的曝曬,茶葉自然發酵出了特殊的花香味,因此誕生了安化黑茶。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1. 安化黑茶創始人是誰呀

黃慶祖,1968年出生於湖南安化縣,主導研發山楂茯磚並獲得國家發明專利,中國茶區安化黑茶十佳匠心茶人,湖南省食品流通協會副會長,天下黑茶第一村茶業協會總顧問,湖南省高馬山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高馬二溪、“高馬山”品牌創始人。

2. 安化黑茶創始人是誰呀圖片

黑茶的創始人是黃太吉

3. 安化黑茶歷史

黑茶是六大茶類中最有特色的一類,有人喜歡它陳香醇厚的口感,有人喜歡它獨特的保健功效,有人享受陳化過程中帶來的樂趣。但黑茶的家族成員很多,除了普洱茶、六堡茶、安化黑茶以外,還有哪些成員?它們都有什麼特點和故事?帶着這些疑問看這篇文章,你也許會有所收穫。

黑茶大規模製造始於明代中葉。明嘉靖三年(1524),巡茶御史陳講在奏摺中記載:“商茶低僞,悉徵黑茶,產地有限,乃第爲上中二品,印烙篦上,書商名而考之,每十斤蒸曬一筐,運至茶司,官商對分,官茶易馬,商茶給賣。”(見《製茶學》)。

可見,黑茶類的前身實爲蒸青綠茶。今天的黑茶類涵蓋了茯磚、黑磚、花磚、康磚、金尖、青磚、安茶、普洱茶、六堡茶等。各地的傳統黑茶製作工藝存在較大區別,但一般都包括殺青、初揉、渥堆、復揉、烘焙等環節。

梳理歷史上黑茶的銷路,大體有兩條路徑:一條是邊銷,我們常聽到的茶馬古道,銷往藏區和西北邊疆甚至更遠的地方,如:雲南普洱茶、湖南安化黑茶、四川雅安藏茶、湖北青磚茶等;另一條是外(僑)銷,早期爲了出口創匯而生產的茶類,主要銷往港澳地區和東南亞各國,以

4. 安化黑茶老總簡介

簡伯華,

劉杏益:專注茯茶三十年,

5. 安化黑茶創始人是誰呀視頻

黑茶作爲一種歷史非常悠久的茶葉,最早的湖南黑茶是漢代時由湖南安化縣渠江鎮生產的渠江皇家薄片,安化素有加工煙燻茶的習慣,茶葉透過高溫火焙,色澤變得黑褐油潤,故稱“黑茶”,那黑茶起源於哪裏呢?具體如下!

黑茶的起源地

  黑茶起源於四川省,其年代可追溯到唐宋時茶馬交易中早期。茶馬交易的茶是從綠茶開始的。當時茶馬交易茶的集散地爲四川雅安和陝西的漢中,由雅安出發人措馬馱抵達西藏至少有2~3個月的路程,當時由於沒有遮陽避雨的工具,雨天茶葉常被淋溼,天晴時茶又被曬乾,這種幹、溼互變過程使茶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導致了發酵,產生了品質完全不同於起運時的茶品。

  因此“黑茶是馬背上形成的”說法是有其道理的。久之,人們就在初制或精製過程中增加一道渥堆工序,於是就產生了黑茶。黑茶在中國的雲南、廣西、四川、湖北等地有加工生產。黑茶類產品普遍能夠長期儲存,而且有越陳越香的品質。

黑茶的起源時間

  1、四川邊茶;《明史·茶法》:太祖朱元璋(公元1371)“詔天全六番司民,免其徭役,專令蒸烏茶易馬”。烏茶即藏茶、邊茶,天全即今雅安市天全縣。

  2、湖南黑茶;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明史·含貨志》雲:“商茶低僞,產地有限,悉徵黑茶”。據《明史·食貨志》記載:“神宗萬曆十三年,即公元1585年,……中茶易馬,惟漢中保寧,而湖南產茶,其直賤,商人率越境私販。”

3、雲南普洱茶:明朝萬曆年間(公元1620),謝肇在《滇略》中記載:“士蔗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團”,這是“普茶”一詞首次見諸文字。

  4、廣西六堡茶:清朝初期(公元1659),在廣州、潮州一帶,六堡茶漸漸興盛起來。至清代嘉慶年間以其特殊的檳榔香味而被列爲全國名茶之一,享譽海內外。

  5、湖北老青茶:據《湖北通志》記載:“同治十年(公元1871),重訂崇、嘉、蒲、寧、城、山六縣各局卡抽派茶釐章程中,列有黑茶及老茶二項”。這裏講的老茶即指老青茶。

黑茶的發展起源

  1、按照年代分

  (1)、秦漢時期

  黑茶最早出現的年代是秦漢時期的渠江黑茶薄片,這種茶的主要特徵是形狀大小不一,呈扁平薄片狀。起源於安化縣渠江鎮,明間相傳渠江黑茶薄片是爲張良所造,所以又稱之爲“張良薄片”。漢朝時期的黑茶根據安化縣縣誌記載主要是黑茶薄片,是一種皇家薄片。

  (2)、唐宋時期

  唐宋時期的黑茶主要是源於四川省、湖南省,可以追溯的是唐宋時期茶馬交易的早期(唐德宗貞元年間,約785-804年),最開始茶馬交易的茶葉主要是綠茶,主要是分佈在四川雅安和陝西漢中。湖南省黑茶主要是生產於湖南益陽安化縣(《封氏聞見錄》載),2009年,安化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最早的黑茶生產地。

  (3)、明朝嘉靖時期

  最早出現黑茶二字主要是追溯到明朝嘉靖三年時期的《甘肅通志》上面。《甘肅通志》清晰的講述了喝茶的發酵特徵和製作工藝。“以商茶低僞,徵悉黑茶。地產有限,仍第爲上中二品,印烙篾上,書商名而考之。每十斤蒸曬一篾,運至茶司,官商對分,官茶易馬,商茶給賣”。

  (4)、1972-1974年

  長沙馬王堆一、三號漢墓出土有一笥竹簡,經考證即茶一箱,箱內黑色顆粒狀實物用顯微鏡切片被確認爲是茶。

  2、按照茶的種類分

(1)、四川黑茶

  四川黑茶主要是源於四川,其年代可追溯到唐宋時茶馬交易中早期,主要是雅安人在運輸茶葉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茶葉。

  (2)、湖南黑茶

  湖南黑茶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時由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渠江鎮生產的渠江皇家薄片,也就是明間俗稱的“張良薄片”。

  (3)、藏茶

  藏茶是一種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的茶葉,是所有喝茶種類中最具價值的一種,藏茶是黑茶的鼻祖,藏茶是一種經過了及其複雜的工藝,經過了32道的古法從而製成的茶種。藏茶的原產地是在四川,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綜上所述,黑茶最早起源於四川省,形成在馬背。其年代可追溯到唐宋時茶馬交易中早期。準確的說是當時茶馬交易茶的集散地爲四川雅安和陝西的漢中!

6. 安化黑茶的五個傳承人

大家好,我是芸品茶舍老張,也是因爲喜歡喝老茶的緣故,也就習慣了大家這樣的稱呼。喝茶這麼多年來,走訪了很多茶山,拜訪了行業領軍人物以及非物質文化的傳承人。圈子裏被大家冠以專家之說,但自己不敢妄談,只說喝好一杯茶是清福!

普洱茶屬於什麼茶?

這個問題似乎總有着太多的分歧,在茶界也有很多的爭論,就拿自己這麼多年來,很多茶友也會和我說起這個問題。我奇怪的聽到一種說法,是把普洱茶單獨劃歸爲一類。對於這樣的說法,我的確不能苟同。

不過,這也只是從學術的研究上而言。關於這一點,我也曾寫過專門的論文闡述這一話題《獨門獨戶的普洱茶真的可以成爲中國茶葉的一派嗎?》

大家也可以在我發的一些頭條文章中,看到一些我寫的關於普洱茶的文章,對於你瞭解普洱茶,有一定的幫助。來源於生活,取之於生活,發現與生活,分享與生活。

我們可以從幾個角度來梳理這個問題,也許這樣我們可以更加清晰的瞭解普洱茶。

命名,普洱茶的明目是以地域名稱來命名的。大家現在所熟知的普洱市,並不是最初的普洱,也就是此普洱非之前的普洱。歷史中的普洱在哪裏?位於現在的普洱市寧洱縣,也就是普洱府。從命名的角度說,就如同西湖龍井的個一樣的不可取代的唯一性。

殺青,就拿核心的殺青工藝來說,要製作普洱茶的鍋溫與滾動的溫度與綠茶就有一定的差異化。採用的殺青方式與機器雖然一定,因溫度的關係,導致茶葉發生了內部的轉變也不一樣。

蒸壓,綠茶是沒有這樣的一個製茶技藝的,而普洱茶具備了這樣特殊的製茶工藝。二次將原料變軟,按照一定的克數,把茶葉製作成餅、沱、磚等形狀的緊壓茶。

渥堆,是指對普洱熟茶的後發酵工藝,這樣的製茶工藝從上世紀70年代由昆明製茶研發出來後,一直沿用至今。

陳化,大家所熟知的越陳越香,在時間的窖藏之中,讓茶葉在於空氣的接觸中,發生內部的化學變化與轉化,茶葉的二次沉睡,使得各種微量元素在不知不覺發了微妙的變化,這種變化是普洱茶所特有的。

品種,普洱茶時採用雲南大葉種曬青綠茶味原料,沒有製作成普洱茶之前,雖然具備一定綠茶的特點,但從製茶工藝和茶性等多方面與綠茶也有着一定的區別。

派系之爭

茶界六大門派技藝高超,“武藝超羣”,每一類茶都有各自無法取代的特殊性。目前,採用的是按照發酵程度的劃分。如同普洱茶按照時間轉化的期限,分爲前期茶、中期茶、老期茶。其實,這也是普洱茶按照轉化的階段來劃分的,一般第一個轉化期1~3年左右,第二個轉化期3~5年左右,第三個轉化期 5~10年左右,10年以上就算得上老茶了。

普洱茶在六大茶類中屬於什麼茶?

普洱生茶,自然的陳化轉化發酵的過程,在時間的蘊藏之中,讓茶葉的微量元素髮生一定的改變,從而茶氣、茶韻、茶湯等都發生變化。這也是一個發酵轉化的過程,只是時間比較長。我稱作茶葉中的”睡美人“!

普洱熟茶,減少了生茶長時間的問題,透過 人工的方式,讓茶葉在窖池中渥堆發酵,對茶葉的轉化起到了催化的作用,從而較快轉變了茶葉的性情與特點。茶性變得更加溫和,各種酵素黴菌的化學變化,也使得更加有利於人的身體腸胃功能。

不管普洱生茶也好,還是普洱熟茶也罷,兩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發酵”,不管是長時間的生茶,還是短時間的熟茶,都經歷這樣額一個過程。

基於以上三點,就不難分辨普洱茶屬於中國六大茶類中的哪一類茶類。

這麼多年來,喝茶也經歷一個過程,從最初喝不發酵的綠茶,後來喝微發酵和輕發酵的白茶與黃茶,再後來喝半發酵與全發酵的青茶和紅茶,最後喝後發酵的普洱茶。可以說,中國的六大茶類早已喝通,也接觸了很多品種的名優代表。

自己現在一直都喝着普洱茶,也是因爲對普洱茶的喜愛。

還是那句話,不敢妄談自己是專家,只想喝好一杯茶的清福!

我是芸品茶舍老張,希望我的分享能給你有一定的幫助!

黑茶源於哪裏

黑茶的起源

1、按照年代分

(1)、秦漢時期

黑茶最早出現的年代是秦漢時期的渠江黑茶薄片,這種茶的主要特徵是形狀大小不一,呈扁平薄片狀。起源於安化縣渠江鎮,明間相傳渠江黑茶薄片是爲張良所造,所以又稱之爲“張良薄片”。漢朝時期的黑茶根據安化縣縣誌記載主要是黑茶薄片,是一種皇家薄片。

(2)、唐宋時期

唐宋時期的黑茶主要是源於四川省、湖南省,可以追溯的是唐宋時期茶馬交易的早期(唐德宗貞元年間,約785-804年),最開始茶馬交易的茶葉主要是綠茶,主要是分佈在四川雅安和陝西漢中。湖南省黑茶主要是生產於湖南益陽安化縣(《封氏聞見錄》載),2009年,安化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最早的黑茶生產地。

(3)、明朝嘉靖時期

最早出現黑茶二字主要是追溯到明朝嘉靖三年時期的《甘肅通志》上面。《甘肅通志》清晰的講述了喝茶的發酵特徵和製作工藝。“以商茶低僞,徵悉黑茶。地產有限,仍第爲上中二品,印烙篾上,書商名而考之。每十斤蒸曬一篾,運至茶司,官商對分,官茶易馬,商茶給賣”。

(4)、1972-1974年

長沙馬王堆一、三號漢墓出土有一笥竹簡,經考證即茶一箱,箱內黑色顆粒狀實物用顯微鏡切片被確認爲是茶。

黑茶起源於哪裏,簡述黑茶的發展歷史

2、按照茶的種類分

(1)、四川黑茶

四川黑茶主要是源於四川,其年代可追溯到唐宋時茶馬交易中早期,主要是雅安人在運輸茶葉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茶葉。

(2)、湖南黑茶

湖南黑茶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時由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渠江鎮生產的渠江皇家薄片,也就是明間俗稱的“張良薄片”。

(3)、藏茶

藏茶是一種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的茶葉,是所有喝茶種類中最具價值的一種,藏茶是黑茶的鼻祖,藏茶是一種經過了及其複雜的工藝,經過了32道的古法從而製成的茶種。藏茶的原產地是在四川,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黑茶起源於哪裏,簡述黑茶的發展歷史

黑茶的種類

1、緊壓茶

緊壓茶是以黑毛茶、老青茶、做莊茶及其它適合制毛茶爲原料,經過渥堆、蒸、壓等典型工藝過程加工而成的磚形或其它形狀的茶葉。緊壓茶的多數品種比較粗老,幹茶色澤黑褐,湯色澄黃或澄紅。緊壓茶有防潮性能好,便於運輸和儲藏,茶味醇厚,適合減肥等特點。

(1)、茯磚

茯磚茶最

安化黑茶的歷史簡介?

安化黑茶屬黑茶類,因產自中國湖南益陽市安化縣而得名。以下是我爲大家整理的安化黑茶的歷史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安化黑茶的歷史介紹

  黑茶是六大茶系之一,也是中國的特有茶類,生產歷史悠久。安化產茶自唐代開始,已有產"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的記載。宋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安化建縣後,朝廷在資水北岸建立博易場***即茶市***,用米、鹽、布、帛交換***專賣***安化茶葉。當時以"渠江薄片"爲代表的安化蒸青餅茶,還不是現代黑茶,但是,安化茶葉憑藉天然的優厚條件,隨歷史程序而逐漸發展起來。

  安化黑茶產製始於十六世紀初,據《明史茶法》記載,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御史陳講疏奏雲:"商茶低僞,悉徵黑茶,產地有限。"這裏所指的黑茶是四川綠毛茶經過蒸壓形成的黑茶,難於滿足宮茶和商茶需求,同時也不及湖南安化民間實踐中形成的在初制中進行鍋炒、漚堆、火焙等工藝產製的黑茶。於是,商人越境至湖南採購。據《明史食貨志》記載:"神宗萬曆十三年,中茶易馬,惟漢中保寧,而湖南產茶值賤,商人率我境私販。"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御史徐僑奏稱:"漢川茶少而值高,湖南多而值下,湖南之行,無妨漢中,漢茶味甘而薄,湖茶味苦,於酥酪爲宜。"由於湖茶量多、質好、價廉,吻合朝廷"以茶易馬"之願,在十六世紀末期,四川黑茶逐步被湖南黑茶所取代。

  道光元年***1820年***,陝西商人駐益陽委託行棧匯款到安化定購黑茶,受託行棧僱人下鄉採買茶葉原料,踩捆成包,以利運輸。最初大小形狀和重量不一,後來逐漸統一爲小圓柱形,重約老秤100兩,稱爲"百兩茶"。清同治年間,晉商"三和公"茶號在"百兩茶"的基礎上選用較佳原料,增加重量,用棕與篾捆壓成圓柱形,每支淨重1000兩,稱爲"千兩茶"。這種茶主要是晉商經營,又以籍貫不同分爲"祁州卷"和"絳州卷".祁州卷系山西祁縣、榆次等地茶商經營,每支重1000兩,產量較多;"絳州卷"爲絳州茶商經營,每支重1100兩,數量較少。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由於運輸受阻,安化黑茶產製受到影響。1939年5月,留學日本的大學士彭先澤先生在國民 *** 支援下,回到安化家鄉,開創了安化黑茶產製的新紀元,試壓安化黑茶磚成功,正式組建成立湖南省磚茶廠。新中國成立後的安化黑茶產業,得到了全面的規範化發展,實行統購統調,保障各少數民族茶葉供應,產品主銷國內七省***自治區***。

  1950年,中國茶葉公司安化磚茶廠開始試製茯磚茶,從涇陽僱請技工三名,並取涇陽水來安化開始試製,同時由武漢大學生物系趙教授來廠指導,進行近一個月的研究,主要對水熱處理,加茶汁、幹溼調劑火溫等諸工藝的控制,於1953年獲得成功,從此,"茯磚"移地築制的歷史得以改學。1958年,黑茶磚機制工藝壓制茯磚又獲成功,自此結束了幾百年手工築制茯磚的歷史。

  隨着科技的進步,茯磚茶也有了新的發展。荷香茯磚、原葉茯磚、金手築等創新產品便是在茯磚茶原有的基礎上發展而來。荷香茯磚以安化黑茶和優質荷葉爲原料精製而成,除具有茯磚茶的功效外,還具有明顯的清熱、瀉火的作用。原葉茯磚獲得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金獎,傳統茯茶"切碎"工藝,保留葉片原有形狀,精選安化雲臺山野生茶樹原料,輕微氧化,"活性"強。金手築獲中國***北京***國際茶博會金獎。

  安化黑茶屬黑茶類,因產自中國湖南益陽市安化縣而得名。

  安化黑茶採用安化境內山區種植的大葉種茶葉,經過殺青、揉捻、渥堆、烘焙乾燥等工藝加工製成黑毛茶,並以其爲原料精製***包括人工後發酵和自然陳化***成安化黑茶系列產品,主要品種有"三尖"、"三磚"、"一卷"。

  成品幹茶色澤烏黑油潤;湯色橙黃,香氣純正,有的略帶獨特的松煙香;滋味醇和或微澀;耐沖泡。

  中國自古就有"以茶治病"的歷史,古代民間採用老茶治療糖尿病、痢疾、傷風等的記載甚多。對黑茶功能的研究中,證明了黑茶至少有九大養生功效:補充膳食營養;助消化、解油膩、順腸胃;降脂、減肥、軟化人體血管、預防心血管疾病;抗氧化、延緩衰老,延年益壽;抗癌、抗突變;改善糖類代謝,降血糖,防治糖尿病;殺菌、消炎;利尿解毒、降低菸酒毒害。

  除養生功效外,安化黑茶的保健效果更獨特。安化黑茶特殊的製作工藝過程中會自然發酵生成"冠突散囊菌"***俗稱金花***。這種黑茶裏獨有的冠突散囊菌,富含18種氨基酸,45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成分。

  茶葉中的礦質元素主要集中在成熟葉、莖、梗中,黑茶採製原料較老,礦質元素含量比其他茶類高。其中氟對防齲齒和防治老年骨質疏鬆有明顯療效;硒能 *** 免疫蛋白及抗體的產生,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並對治療冠心病,抑制癌細胞的發生與發展有顯著效果,茶葉中硒含量可高達3.8~***mg/kg。

  

安化黑茶的歷史介紹的人還:

1.黑茶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2.安化黑茶的歷史由來

3.安化黑茶的起源是什麼時候

4.安化黑茶的主要品種

5.茶道安化黑茶的價值

6.陳年老黑茶與新黑茶的區別

探祕中國高端黑茶的誕生過程是怎樣的?

中國茶有着五千年的歷史。黑茶作爲古絲綢之路上的主要商品被源源不斷運往世界各國,是各民族間和文化交流紐帶。集清代黑茶生產工藝之大成的益陽安化“千兩茶”,被近代人譽爲“世界茶王”。如今,位於湖南安化縣的白沙溪茶廠仍保留着傳統生產工藝,採用純手工生產“千兩茶”。

創建於1939年白沙溪茶廠,是由留學日本九洲大學的農學士彭先澤組建。這裏,創造了中國緊壓茶史上的第一片黑磚茶,第一片茯磚茶,第一片花磚茶,挖掘、繼承和發展了民間傳統茶葉產品天、貢、生尖茶和花捲茶(俗稱千兩茶),是中國緊壓茶之發祥地,邊銷茶的搖籃。圖爲安化“千兩茶”利用七星竈烘焙。

安化黑茶產製始於十六世紀初。《明史食貨志》記載有“神宗萬曆十三年,中茶易馬,惟漢中保寧,而湖南產茶值賤,商人率我境私販”。由於湖茶量多、質好、價廉,吻合“以茶易馬”之願,湖南黑茶興起。而明清時期,安化成爲絲綢之路的茶馬古道在南方的重要起點,“千兩茶”也因此問世。篾簍用三年以上的楠竹編製成花格狀,用於包裝汽蒸後的黑毛茶。

黑茶的基本工藝流程是殺青、初揉、渥堆、復揉、烘焙。而“千兩茶”在黑茶經基本工藝後,需要進一步放置在乾燥處補發酵,然後利用七星竈烘焙,並分等級進行篩分拼堆打包,而打包好的毛茶再經過水蒸氣汽蒸4分鐘後,迅速裝入編製成花格狀篾簍,保證蒸氣不散失,篾簍及時鎖口後經人工踩壓成包壓制成形,並日曬夜露49天干燥。篾簍中間爲一層棕片,最裏層爲蓼葉,防水但通風透氣利於“千兩茶”儲存。

黑茶應該好好傳承發展!

湖南黑茶的起源?

黑茶生產始於明朝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明御使陳講疏奏雲:“商茶低僞,悉徵黑茶……官商對分,官茶易馬,商茶給賣。”16世紀以前記載的黑茶,是指四川由綠毛茶經做色後蒸壓而成,據湖南湘禮湘情黑茶據《明史.食貨志》記載:“神宗萬曆十三年(元1585年)……中茶易馬,惟漢中保寧,而湖南產茶,其直賤,商人率越境私販。”可見,當時禁止越四川境內私販湖茶。因此16世紀未期,湖南黑茶興起。湖南黑茶原產於安化,最 產於資江邊 的苞芷園,後轉至資江沿岸的雅雀坪、黃沙坪、硒州、江南、小淹等地,以江南爲集中地,品質則以高 溪和馬溪爲最著名。過去湖南黑茶集中在安化生產,現在產區已擴大到桃江、沅江、漢壽、寧鄉、益陽和臨湘等地。歷史 最盛時期的黑毛茶產量,是光緒年間的年產14-15萬擔。現在黑毛茶產量已超過50萬擔,比1950年增加了4倍以 上。 湖南黑毛茶經殺青、初揉、渥堆、復揉、乾燥等五道工序而製造成。黑毛茶分爲4個級,高檔茶較細嫩,低檔茶較粗老。一級茶條索緊卷、圓直、葉質較嫩,色澤黑潤。二級茶條索尚緊,色澤黑褐尚潤。茶條索欠緊,呈泥鰍條,色澤純淨呈竹葉青帶紫油色或柳青色。四級茶葉張寬大粗老,條鬆扁皺摺,色黃褐。湖南黑毛茶內質要求香味醇厚,帶松煙香,無粗澀味,湯色橙黃,葉底黃褐。

中國黑茶最早的是哪個年代

漢代,由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渠江鎮生產的渠江皇家薄片

安化黑茶的來歷!

安化黑茶產量世界第一,是世界黑茶中心。安化創下了世界歷史上獨一無二的茶業奇觀。“沿着石板路,驅馬前行。左靠山,右臨峽谷,一路馬鈴,彷彿置身古代江湖。進得高城村,聽一曲雲伯的安化老調,更是蒼涼纏綿,古韻悠長……”。安化黑茶的產生,傳說在古代的“絲綢之路”上,運茶的馬幫經常遇到下雨,淋溼了茶,茶商心痛不甘心丟棄。途徑一個痢疾橫行的村子,村裏病了很多人。村民們沒吃沒喝。茶商想自己帶的茶長黴了,不值錢了,就送給這些可憐的家庭吧。結果奇蹟發生,村子裏的人們痢疾全好了。

黑茶的起源

要想知道黑茶的歷史,那就要從黑茶的源頭開始說起:

有一種茶生長在重巒疊嶂,高山雲霧之中,平均海拔1200米以上;

其年代可以追溯到唐朝茶馬互市的早期,至今已有1300年的歷史;

不僅是歷代皇家貢品,更是中國六大茶類之一黑茶的鼻祖;

這就是四川雅安藏茶,也叫邊茶、磚茶等。

四川藏茶是六百萬藏族同胞的主要生活飲品,又稱爲藏族同胞的民生之茶,因暢銷藏區而得名,原產於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四川盆地西麓過渡地帶雅安蒙頂山,古稱“青衣羌國”,位於北緯30°黃金產茶帶。

此地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多雨、多雲、多霧;年日照時長僅800~1050小時,年均相對溼度達80~83%,更有“西蜀漏天”、“雨城”之稱。

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條件,使四川蒙頂山成爲人類有文字記載以來,人工植茶最早的地方,是世界茶文化發源地,西漢年間(公元前53年)就在蒙頂山上種植茶葉的吳理真,更被稱爲“茶祖”。

四川藏茶的製作技藝,主要依靠茶號和茶廠的傳統藝人、工匠在加工過程中代代口授心記,近代始纔有文字記載。

相傳在茶馬交易早期,從茶葉的集散地四川雅安出發,人措馬馱抵達至少有2~3個月的路程,當時由於沒有遮陽避雨的工具,雨天茶葉常被淋溼,天晴時茶又被曬乾,這種幹、溼互變過程使茶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導致了發酵,產生了品質完全不同於起運時的茶品,因此“藏茶(黑茶)是馬背上形成的”說法是有其道理的。

經過茶藝人的進一步鑽研,在初制或精製過程中增加陳茶、渥堆等工序,不斷調試茶葉發酵節點,優化茶葉色澤、口感,於是就產生了藏茶(黑茶)。

藏茶是各種製茶中最爲耗時、最爲複雜的發酵茶類,一般要經過和茶、順茶、調茶、團茶、陳茶等五大工序和三十二道工藝,約六個月左右,依古法炮製而成,標準藏茶褐黑有光,具有紅、濃、醇、陳四絕特色。而且由於持續發酵的原因,極具收藏價值,藏茶也是古茶類中收藏價值最高的茶種。

藏茶自出現以來,就與藏民族以及我國西北部蒙、維、回、羌等民族同胞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

明《嚴茶議》載:“茶之爲物,西域吐蕃,古今皆仰信之。以其腥肉之物,非茶不消;青稞之熱,非茶不解,故不能不賴於此也”。

世界屋脊高寒缺氧,強輻射,居民生活必須攝入高脂肪、高糖類食物以適應自然環境,藏茶成爲調和、和分解油膩、補充維生素的必需品。高海拔地區不產茶,所以要從漢區販茶到高原,就形成了西北少數民族生存的補給線,所以藏茶也被譽爲“西北少數民族生命之茶”。

一千多年的飲用實踐證明,藏茶可爲高原生活的人們補充各類維生素、微量元素、水分,促進攝入體內的牛、羊肉、奶酪等高脂食物的分解和消化;有抗高血壓、高血脂,清除膽固醇沉積等作用。

現代醫學也證實,在青藏高原,強輻射,高寒缺氧的環境下,藏民飲食以牛羊肉、奶酪、酥油和青稞爲主。但海拔2500米以上,水溫沸點一般在65-80度左右,所以藏族同胞煮熟的食物其實都是半生熟的,但他們很少出現三高症或消化不良。究其原因,發現與他們時刻不離的藏茶有極大的關係。藏族諺語說:“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

而今天,人類生活質量獲得飛速提高,但隨之而來的“都市文明病”也迅速蔓延;亞健康、高脂血症、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隨着高速緊張的生活節奏,多種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步步緊。

據全球前五諮詢機構—德勤諮詢發佈的《2020年健康醫療預測報告》顯示,中國三高患者人數共計3.5億,其中患高血壓人數有1.6~1.7億人,患高血脂人數達1億多,患糖尿病者有9240萬人,超重或肥胖症有7000萬~2億人,血脂異常的1.6億人,脂肪肝患者約1.2億人。

四川藏茶製作過程中,透過多次高溫渥堆發酵、加溼加溫反覆揉捻(餾)等獨特工藝,促進茶葉中多種有益物質充分轉化、氧化、分解、聚合、繁殖、穩定,促進兒茶素、咖啡鹼、維生素、蛋白質、有機酸以及多種真菌類物質等有益成分增加,使藏茶的營養價值更高,藥理功效更顯著。溫胃、正氣、解毒、解膩、促進消化、幫助睡眠,對抑制肥胖症、高血壓、高血脂等現代高發病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黑茶的鼻祖之四川雅安藏茶

黑茶的品質與加工

中國幾大加類黑茶中,安化黑茶有其獨特性,主要表現在:

一是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安化茶生產歷史可追溯到唐代安化渠江一帶所生產的“渠江薄片”。明朝嘉靖年間,安化茶農發明的黑毛茶加工方法,中國茶加工技術中上的重大創新,成爲後世黑茶加工技術的核心關鍵工藝;

二是產品種類多。歷史上曾出現的安化黑茶產品種類多達數十種,目前仍在加工生產並有較大量銷售的主要有“三尖三磚一千兩”,每類產品中可能還包括好幾種不同規格檔次的產品,相對其他黑茶來說,產品種類較多;

三是產銷量大,影響深遠。自明代中期安化黑茶被朝延指定爲銷往西北的“官茶”之後,安化黑茶逐漸成爲西北邊銷茶的主導產品,自明至清以至新中國成立後,數百年間,安化黑茶暢銷西北各省(區),在西北地區享有盛譽,安化作爲我國邊銷茶的主產區的地位從未動搖。

四是品質獨特。安化黑茶獨特品質的形成與幾大因素有着密切的關係:

1、獨特的宜茶地理生態環境

安化黑茶產區集中湘中偏 北、資水中游,雪峯山北麓一線,羣山連綿,森林密佈,茶園分佈於資江兩岸山地,該區域氣候溫暖溼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嚴寒期短,自然生態條件優越,是茶葉生產的理想地域。

2、獨特的適製品種

安化黑茶的適製品種爲雲臺大葉種、安化羣體種、櫧葉齊、安苟早等。其代表品種爲雲臺山大葉種。安化羣體種是湖南境內茶樹地方羣體品種的代表。據1935年《湖南茶廠概況調查報告書》中所列當年調查的湖南52個產茶縣中,在茶樹品種中,大部分都是“安化種”。安化羣體種的特徵是:①葉肉肥厚,葉質柔軟;②葉型狹長,葉色深綠;③開花晚且花朵較少;④旁枝發達健全而挺直;⑤樹枝高度適宜(約1.8-2米);⑥春初萌芽早。雲臺大葉種是安化羣體品種的代表,被列入國家第一批茶樹良種,以葉大、肉厚、內含物豐富著稱。古人秒“湖茶葉苦,宜於酥酷”,實際上正說明了安化茶內含成分豐富,滋味濃厚。

3、獨特的加工工藝

安化黑茶加工過程中的一些獨特工藝爲該類茶所獨創、獨有,這是形成安化黑茶特異品質的重要原因:

(1)安化黑毛茶加工中的渥堆工藝。安化黑毛茶的加工工序爲:鮮葉殺青、揉捻、渥堆(發酵)、烘焙乾燥。其中渥堆是黑毛茶品質形成的關鍵,它是在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和溼熱作用下,茶葉內含物質發生複雜變化,塑造黑毛茶特徵性品質的過程。

(2)安化黑茶加工中的七星竈烘焙乾燥工藝。

益陽黑茶的歷史

傳說在古代的“絲綢之路”上,運茶的馬幫經常遇到下雨,淋溼了茶,茶商心痛不甘心丟棄。途徑一個痢疾橫行的村子,村裏掛了很多人。村民們沒吃沒喝。茶商想自己帶的茶長黴了,不值錢了,就送給這些可憐的家庭吧。結果奇蹟發生,村子裏的人們痢疾全好了。事實上,益陽黑茶的產生,比傳說中的要早得多。  據《明史·食貨志》記載:“神宗萬曆十三年(公元1585年)中茶易馬,惟漢中保寧,而湖南產茶,其直賤,商人率越境私販私茶。”益陽黑茶益陽黑茶是20世紀50年代絕產的傳統工藝商品,主要由於海外市場的徵購,這一原產地在安化山區的奇珍才得以在21世紀之初璧現,並風靡廣東及東南亞市場。其聲譽之盛,已不亞於當今大行其道的普洱,被權威的臺灣茶書譽爲“茶文化的經典,茶葉歷史的濃縮,茶中的極品”。   安化在明代前期(15世紀)參照四川烏茶的製造方法,加以改進,製成黑茶。烏茶是蒸青(水煮)茶,黑茶是殺青(鍋炒)茶,相比之下,黑茶除掉了青葉氣,滋味醇和,有松煙香,更受西北各少數民族的歡迎。當時,喇嘛常至京師禮佛朝貢,邀請賞賜。回藏時,明朝廷賞給許多禮物,其中茶葉是大宗,指定由四川官倉撥給,但喇嘛們卻繞道湖廣收賣私茶。湖廣黑茶最合他們的口味,而黑茶主產於安化一帶,後統稱益陽黑茶。

益陽黑茶至晚產於15世紀後期,通常經由湖北運銷北方和西北。由於安化茶滋味濃厚醇和,且量多價廉,西北那些領取官茶引票的茶商,都越境至湖南採購私販。從明至清,茶葉都屬於朝廷的“計劃供應商品”,而四川茶、漢中茶在有明一代是朝廷的“定點生產商品”,利厚暢銷的益陽黑茶很快讓漢茶和川茶市場冷落,產銷蕭條。明朝萬曆23年(1595年),御史李楠和徐僑爲湖南茶葉在奏本中打架,一個要求朝廷頒令禁運,免妨茶法馬政;另一個認爲湖南茶對西北遊牧民族有利,不宜禁止。後經戶部裁定,報請皇帝批准:自後銷西北的引茶,以漢、川茶爲主,湖南茶爲輔。至此,益陽黑茶纔算成了官茶。

經過茶商和市場的長期甄選,益陽黑茶逐漸興盛起來。晉、陝、甘、鄂、湘等省籍商人,各成一行幫,來安化採購和製作黑茶。資本雄厚的晉、陝、甘茶商,還在安化建有樓閣,設立行幫組織和商業鋪面。資江沿岸各處,都有因此而人丁旺盛商業繁榮的市井,如黃沙坪、酉州、苞芷園、小淹、邊江、唐家觀、雅雀坪、東坪、橋口等地。道光元年(1820年)以前,陝西商人駐益陽委託行棧匯款到安化定購黑茶,或以羊毛、皮襖換購,因資金較少進貨不多,人稱“滾包商”。受託棧行僱人下鄉採買茶葉原料,踩捆成包,以利運輸。最初大小形狀和重量不一,後來逐漸統一爲小圓柱形,重約老秤10斤,稱爲“百兩茶”。清同治年間,晉商“三和公”茶號在“百兩茶”的基礎上選用較佳原料,增加重量,用棕與篾捆壓成圓柱形,每支淨重1000兩(16兩老秤合37.27公斤),稱爲“千兩茶”,圓柱長約5尺(166.5公分),圓周1.7尺(56公分)。這種茶主要是晉商經營,又以籍貫不同分爲“祁州卷”和“絳州卷”。祁州卷系山西祁縣、榆次等地茶商經營,每支重1000兩,產量較多;“絳州卷”爲絳州茶商經營,每支重1100兩,數量較少。把茶葉製作成立柱的形狀,經過炒、渥、蒸、踩等數道工序,一方面增加了有限體積內茶葉的重量;另一方面是黑茶品質形成之必需。“百兩茶”、“千兩茶”系列有一個總的稱呼——花捲。有三重含義:一是用竹篾捆束成花格簍包裝;二是黑茶原料含花白梗,特徵明顯;三是成茶身上有經捆壓形成的花紋。茶呈圓柱,像一本捲起來的書,故稱“花捲”。另外,在“祁州卷”和“絳州卷”之外,有老牌本號加料絳州卷,品質最高,號稱“卷王”,歷史上產量極少。新中國成立後,益陽黑茶的主要銷售區域還是巨響於西北少數民族居住區域,湖南本土的人很少喝,有些年間,黑茶豐產,很多黑茶賣不出去,當地茶民就把茶根,茶葉當柴燒。近幾年,隨着普洱茶的聲名崛起以及產生巨大的經濟利益與社會效應,安化不斷的打報告給湖南省,請求支援益陽黑茶產業的發展。今天,益陽黑茶從一個湖湘大多數人不知的茶葉品種,一越成爲很多湖南人送禮的首選,儘管益陽黑茶在中國大地很多茶館不爲主流,但,相信衆志成城的湖南人一定會讓益陽黑茶媲美當年普洱茶,成爲中華茶客的喜愛。目前,益陽黑茶規模最大的是白沙溪茶廠,價格比較低的是益陽茶廠,專做陳年極品益陽黑茶的品牌是滿漢全茶,專做品牌專攻國內外高端市場的黑茶廠家是怡清源茶業,網上買黑茶首選中國黑茶商城。

安化是中國黑茶之鄉一帶一路 文化與社會知識 分析

安化縣,隸屬於湖南省益陽市,位於資水中游,湘中偏北,雪峯山北段,東與桃江、寧鄉接壤,南與漣源,新化毗鄰,西與漵浦、沅陵交界,北與常德、桃源相連。安化古稱“梅山”,是梅山文化的發祥地 ,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置縣。安化總面積4950平方公里,是湖南省第三個面積最大的縣,山地面積達82%,又是典型的山區縣、庫區縣,有林地面積536萬畝,森林覆蓋率76.51%。2013年,安化轄5個鄉、18個鎮,總人口103萬。

安化是湖南有名的有色金屬大縣,水能資源大縣,林業資源大縣,茶葉生產大縣,藥材產業大縣,先後獲得“中國厚朴之鄉”、“羽毛球之鄉”、“中國竹子之鄉”、“中國最美小城”、“中國最佳養生休閒旅遊勝地”等稱號。

2015年9月,《湖南省國土資源廳推進省直管縣經濟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出臺。根據《方案》,安化縣成爲湖南國土資源省直管縣經濟改革試點縣(市)。

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最早記載見於唐朝,興盛於宋明清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2008年,安化千兩茶和茯磚茶

黑茶廠車間

製作技藝列入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2年,安化安化縣茶園面積20萬畝,茶葉加工企業91家,茶葉加工量3.8萬噸,綜合產值50億元。安化縣擁有“安化黑茶、白沙溪、怡清源”等3箇中國馳名商標,“華萊健、國津、久揚、阿香”等5個湖南省著名商標。

安化擂茶

安化擂茶起於漢、盛於明清的地方擂茶至今在湖南中部以北的安化一帶傳襲。擂茶一般都用大米、花生、芝麻、綠豆、食鹽、茶葉、山蒼子、生薑等爲原料,用擂鉢搗爛成糊狀,衝開水和勻,加上炒米,清香可口。

標籤:安化 黑茶 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