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學習教育 > 

著名的湖北的導遊詞範文大全

著名的湖北的導遊詞可以分三部分來寫。首先是開頭部分,可以介紹具體的旅遊地點,接着介紹各個景點,最後是結尾部分,給遊客送上祝福並向遊客表示感謝。

著名的湖北的導遊詞範文1

女士們、先生們: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恩施利川!我們今天將要去遊覽的是中國目前最大的溶洞——騰龍洞!

恩施

恩施全稱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於湖北省的西南端,是中國最年輕的自治州。這裏生活着土家族、苗族、漢族、侗族等27個民族。恩施州是西部大開發中三大州之一,地形屬雲貴高原的東延部,由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婁山四大山脈穿境而過,地形奇異複雜,地貌千姿百態,形成了“八山半水分半田”的獨特環境。由於被崇山峻嶺所包圍,恩施州美麗的自然景色和獨特的民俗風情得以保存完好。

恩施州轄二市六縣,州府恩施市是湖北省九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因這裏硒土含量世界最高,又被稱作中國的“硒都”。在市城郊有一座“民族大觀園”,他集土家吊腳樓、九進堂、侗族風雨橋、苗族六角亭、土司城牆等十大景點於一體,佔地240畝,反映了居住在恩施各少數民族的生活風情。

恩施的美就在於自然景觀和民族風情,旅遊者不必拘泥於線路,可以興之所至地遊玩,這樣往往能隨時發現好風景。

恩施州風景以如詩如畫的山水風光和光怪陸離的奇洞異穴為主,主要景點有清江、騰龍洞、魚木寨、大水井宗祠、星斗山原始森林、土司王城、土家擺手堂、梭步埡石林等。除此以外,土家族的吊腳樓、侗鄉的風雨橋、七月的女兒會、耕耘時的薅草鑼鼓、葬禮時跳的撒爾荷、吉慶時跳的擺手舞,都展示着絢麗多彩的恩施風情。

由於恩施地區的喀什特地貌形成了許多造型殊異的溶洞,最令人歎為觀止的是位於利川市城郊的亞洲第一洞——騰龍洞。洞內幹洞水洞相連,總長近52公里,內有16大天窗,47條瀑布。水洞吸盡了清江水,在此跌落形成“卧龍吞江”瀑布,清江水在此變成長近17公里地下伏流。神奇的是,水、幹兩洞僅一壁之隔。現在已確認騰龍洞為中國目前最大的溶洞,也是世界特級洞穴之一,進洞票價35元。一般從恩施市乘車前往利川市需3小時,車價30元左右。然後可乘中巴車或打的到騰龍洞需10元左右。利川市是世界優秀民歌《龍船調》的故鄉,這裏還有魚木寨、星斗山原始森林等眾多景點。

利川地處鄂西南,是一個神奇而美麗的地方,龍船調的故鄉,也是土家族、苗族的聚居地。這裏山清水秀,如詩如畫,山歌迴盪在青山坡,笑聲洋溢在吊腳樓旁。

當地特色:土家風貌

土家族主要聚居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及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此外在四川等地也有分佈,現有人口570多萬人,土家族自稱“畢茲卡”,意思是“土生土長的人”。20_多年前,他們定居於今天的湘西、鄂西一帶,與當地的其他少數民族一起被稱為“武陵蠻”。宋以後,土家族單獨被稱為“土丁”。建國後,正式定名為土家族。土家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由於長期與漢族人雜居,他們很早就會使用漢族的語言和文字了。

土家族人在服飾方面崇尚儉樸,以前,土家人多用自織自染的土布做衣料。男子多穿黑色或藍色,女子衣服上則有“鹿子鬧蓮”、“喜鵲鬧梅”和“雙鳳朝陽”等喜氣的圖案。

鄂西土家族以大米、包穀為主食,以小麥、紅薯、洋芋為副食,菜食多樣,蔬菜和雞鴨魚肉都很豐富,普遍喜好酸辣。

鄂西土家族的節日主要有趕年、牛王節、清明節、六月六(曬龍袍)、女兒會、社日、端午、月半、中秋、小年。

女兒會

女兒會是鄂西少數民族獨特的節日,每年舉辦一次,不同地方舉辦的日期也不同,有的是農曆五月初三,有的是七月十二,有的是八月十五。其中,石窯鄉每年農曆七月十二的“女兒會”從古至今一直保留了下來。

“女兒會”一般伴有鄉場,也就是土家人的大集,各種風土人情集於一體。每當此時,姑娘們為了等待意中人的到來,便會在“女兒會”上擺攤出售各種土產,小夥兒們則假裝買東西,一旦看到中意的姑娘,小夥兒便上前問價購物,雙方開始討價還價,如果小夥兒也被姑娘看中了,價格就會越來越低,最後雙方就相約到鄉城附近的叢林中互表愛慕之情。如果小夥兒未被相中,價格則越來越高,他便會知趣地離開,再重新尋找自己的意中人。

擺手舞

擺手舞是土家族特有的民間舞蹈形式,土語稱“舍日巴”表演時,由幾十成百甚至上千人聚集在“八郎廟”或“擺手堂”內外,圍着掛有燈籠的高大桂花樹或柏樹底下,由土老師帶領,隨着有規律的鑼鼓節奏,跳着“單擺”、“雙擺”、“迴旋擺”等舞。表演內容為“拖野雞尾巴”、“跳蛤蟆”、“木鷹閃翅”、“犀牛望月”等狩獵動作和“砍火渣”、“挖土”、“燒灰積肥”、“種包穀”、“薅草”、“插秧”、“割谷”、“織布”、“挖麻陀”、“打蚊蟲”、“捉蚤子”等生產生活動作,在古代還有車前舞,宴會舞等。主要特點是雙手在不超過眉頭的部位擺動,膝蓋隨之屈伸,節奏鮮明,有鑼鼓伴奏。

擺手舞是一個古老舞種,鄂西是古巴國地,古代已有燦爛的巴文化,歌舞是其中之一。《華陽國志·巴志》記載:“武王伐紂時,巴師鋭勇,歌舞以凌殷人”、“閬中有渝水,民多居水左右,天性勁勇,初為漢前鋒陷陣,鋭氣喜舞。今所謂:巴渝舞也。”杜佑《通典》卷154中説:“巴渝舞飛舞曲有‘予渝’、‘安古’、‘弩渝’、‘行辭’四篇”,可能是四段舞組合。近代土家族的(擺手舞)軍事動作有“披甲”、“卸竿”、“隊比”,表演者揮竿、矛、戈等,與(巴渝舞)表演者披盔甲飛持弩箭頗相似。出土文物上“巴蜀圖語”有雙角帶劍跳着擺手舞的。由此看來,(擺手舞)可能沿襲(巴渝舞)演變而成。

擺手舞是土家人喜愛的傳統大型舞蹈。帶有濃烈的祭祀色彩,歌隨舞而生,舞隨歌而名。每年農曆正月初三至十七,一村一寨的男女老幼齊集擺手堂或土王祠,先由土老司手舉掃帚,唱起掃邪歌,然後擺手隊伍舉着龍鳳大旗,打着鎦子、圍鼓,吹着牛角、土號、嗩吶,燃放三眼炮和鞭炮,身着“西藍卡譜”,頭包花巾,扛着神棍,在一聲“喂嗬”中入場,翩翩起舞,熱鬧非凡。舞姿有單擺、雙擺、迴旋擺,粗獷豪放,生活氣息濃烈。擺手舞分為大擺手和小擺手。大擺手在擺手堂進行,規模大,時間長。一般從正月初九開始到正月十五結束。擺手隊伍一般以村寨為單位,參加者眾多。表演的具體內容主要有闖堂進駕、開頭闢地、人類起源、遷徙定居、耕作勞動、自衞抗敵、掃堂關架等八個部分,穿插打鎦子、唱山歌、吹鼕鼕喹、打花鼓、唱薅草鑼鼓歌,表現土家先民跋山涉水、遷徙繁衍、農事活動、日常生活、戰爭場面等。小擺手規模較小,時間較短,正月初九至十一日在各村寨所在的土王祠舉行。其內容為祭彭公爵王、打蚊子、牛打架、塞冰口、挖地、下種、插田、除草、收割,表示勞動豐收的喜悦歡樂之情。擺手舞有獨唱、領唱眾和、眾人齊唱等形式,曲調隨舞的內容而變換。竹枝詞記曰:“福石城中錦作窩,土王宮畔水生波,紅燈萬點人千疊,一片纏綿擺手歌。”

騰龍洞

騰龍洞位於清江上游利川市的近郊,離市區僅6公里,是由幹洞和水洞兩大洞穴系統組成的洞羣,海拔1090米。騰龍洞風景區集山、水、洞、林於一體,以雄、險、奇、幽、秀於一身,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水洞旱洞相連,主洞支洞互通。洞口高74米,寬64米,主洞已探明長52.8公里,洞穴面積100多萬平方米,是由水洞、旱洞和洞外景觀三部分組成。經考察論證,騰龍洞是中國目前最大的溶洞。主洞前段平坦,寬可容15輛卡車並行,平均高度為60米。洞內空氣流通,終年氣温12°C—18°C,無毒氣,無污染,無蠍蛟。洞庭湖內石炭巖地貌發育完好,石柱、石筍、石花、石幔、石人、石猴等奇觀隨處可見。洞中多暗流,時隱時現,時急時緩,並常有魚蝦遊,為其它溶洞所罕見。

國內有關洞穴專家確認,騰龍洞羣不僅是國內目前已知的最大巖溶洞穴,而且是世界特級洞穴之一,旅遊、科研價值十分珍貴。

素有“山東第一洞”之美譽的博山開元溶洞大氣磅礴、瑰麗雄奇,是一個廊道廳堂式洞穴,因洞內發現有唐朝開元年間的鐘乳石刻而得名,全長744.9米,最高和最寬的地方達30米。沂源溶洞羣包含九天洞、靈芝洞、千人洞、石佛洞、盤龍洞等多個天然石灰巖溶洞。其中,以九天洞和靈芝洞最為顯著。九天洞1994年中科院陳詩才教授鑑定九天洞是“中國最大的石花洞穴”;20_ 年中國地質學會洞穴研究會會長朱學穩教授經過科學考察後認為,“九天洞石花,類型之多樣,面積之廣大,國內外無與倫比”,並稱之為“天下第一石花洞”。九天洞洞腔長518米,高5—18米,比起“騰龍洞”的大小那是小巫見大巫。

還有位於宜良縣城西北九鄉彝族、回族鄉境內的九鄉溶洞是雲南省規模最大的溶洞,風景區面積達200多平方公里,也是不及騰龍洞的雄偉壯觀!還有被譽為“天下第一洞”的織金洞,其總面積307平方公里,也是遠遠不及騰龍洞之大了。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騰龍洞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溶洞是當之無愧的!

水洞

你們聽,這是什麼聲音?是雷聲嗎?是雄獅怒吼嗎?猜猜看。天空如此晴朗哪有閃電雷鳴?這裏並非動物園哪來的雄獅怒吼?請大家隨我一起來看個究竟。哇!黃河虎口瀑布怎麼搬到這兒來了?您看着洶湧澎湃的清江水咆哮着跳下20多米的深澗,蜂湧而入溶洞之中,這個幽深而高大的洞穴猶如一條張着血盆大口的巨龍,把一條江河吞入了腹中。聲響的謎解開了吧,原來是江水撞擊較高落差的河牀發出的聲音。多麼磅礴的氣勢,多麼壯闊的場面,難怪古人把這情景稱之為“卧龍吞江”了。改革開放了,巨龍不能沉睡必須騰飛,騰龍洞因此而得名。它是我們山裏人,土家兒女拼搏奮鬥、勇往直前的象徵。

這裏就是水洞,又名落水洞,洞口高20米,寬10米,洞內可泛舟遊覽。水洞中的鐘乳石,玲瓏剔透,形態萬千。水聲時如蛟龍咆哮,聽了驚心動魄;時如深夜鳴琴,令人心曠神怡。清江伏流16.8公里,是騰龍洞羣的一大奇觀。八百里清江從大巴山餘脈的都亭山起,形成了“三明三暗”的著名景觀。它經第一暗洞檀香洞由齊躍山東麓冒出的地表之後,浩浩蕩蕩,接納沿途諸水,流經58公里乎川,以氣吞山嶽之勢奔入卧龍口,形成冰巖轉石、餘末成霧、吼聲小震天的“卧龍吞江”奇觀。站在洞口,頭頂如白雲飛奔,腳下似春雷滾動,彷彿身臨仙境。清江由卧龍口進入地下後,幾經周折,左衝有突,形成無數個地下平湖和急灘險瀑。

山中有洞不足為奇,洞中有山堪稱一絕。騰龍洞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內有小溪,溪中有盲魚。洞內5座山峯,把洞分隔成了10個大廳,這第一個大廳的名字就叫做“孔雀迎賓”大廳,它是根據洞頂密集的鐘乳石構成的一隻栩栩如生的孔雀圖案而命名的。

騰龍洞的神奇景觀為眾多的文人墨客所感歎、所傾倒,他們有感而發,即興揮毫。你們看,前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王任重為它題寫了洞名;你們瞧,全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馮牧的親筆題辭:“登山當攀珠峯,攬勝應探騰龍”馮老把騰龍洞與珠穆朗瑪峯相提並論,難道不是對騰龍洞世界之最寶座的肯定嗎?馮老曾站在這裏感慨萬千:“祖國的風景名勝我差不多都去了,就覺得不得了,沒想到到利川來看了騰龍洞,才知道天外還有天”。

這裏是觀景池,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電視系列劇《西遊記》的片頭劇照:孫悟空在前招手探路,唐僧騎馬緊隨其後,沙僧在後注視着左右,而牛魔王探頭探腦蠢蠢欲動,垂涎三尺想吃唐僧肉。這就是一幅騰龍洞洞頂的平面圖。大家可不要小看這小小的觀景池,它利用景觀的倒影,把騰龍洞的雄偉神奇渲染得似乎更加引人入勝,彷彿一個個電視特寫鏡頭。

請大家順着洞口直視,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尊惟妙惟肖的人頭肖像,你們看她像誰?是不是很像維納斯啊?她可不是人為的雕塑,而是巖石的錯落有致自然而成。是不是很神奇啊?

大家遊覽過許多溶洞,沒見過洞內還有這麼大的篝火舞廳的吧?多少作家、專家和遊人喜歡在這裏,在熊熊燃燒的篝火旁,欣賞世界優秀民歌之一利川的家鄉民歌龍船調,觀看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間文藝表演,肉連響、擺手舞、車車燈,並且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表演隊伍中手舞足蹈,自我陶醉,品味民族風情。

這長約千餘米的第二大廳,被人喻為古戰場遺址。你看那左邊的點將台,右邊的石鑼、石鼓,偌大的石鍾、石旗,再仰望頂部高若雲天,細看地面腳印混雜不清。看到這些,我們可以想象血雨腥風、魚死網破的廝殺場面,傳説美麗善良的牟慧仙姑在這裏為民除害,降服了興風作浪給利川屢屢造成水患災害的一條孽龍,使利川從此變成了風調雨順、年年豐收的富麗平川。

洞中之洞最絕妙的莫過於這個仙女洞了,您看在墩墩雪白的鐘乳石中間一個倩女亭亭玉立、纖麗俊俏、楚楚動人。傳説她是鹽神的化身。因當年痴情於巴國首領,卻被潛心開發“南夷”心切、無意談情説愛的首領毒箭射中,霎時,鹽神變成了這尊仙女石。人們常説英雄難過美女關,而巴國首領為了千秋大業不為美女色相而動情喪志,大家是否為之肅然起敬呢?

那是妖霧山,人們説它是神祕的山,恐怖的山。山邊那道峽是捨身峽,它是駭人聽聞的峽、悲壯的峽。據利川縣誌記載:“採硝者,秉燭而入數十里,懼而返。”意思是説過去有幾個採硝的人,打着火把進入洞中,當走到妖霧山的時候,妖霧迷漫吹滅了火把,因無法出動二葬身於此地。以致古縣誌記載騰龍洞總長度為3公里,因為垂直高度150餘米的妖霧山使人們誤認為到了洞的盡頭。1984年,騰龍洞問世以後,當地組織的考察探險隊行至這裏時,發現了3具骷髓及煙袋、銅錢等遺物,人們為紀念這幾位勇士的精神,便將這裏命名為捨身峽。

現在大家請看眼前這片波光粼粼的水,請看岸邊這逼真的龍身,這誇張的龍角,這成堆的龍蛋,這特號的龍袍,不正是神話傳説中龍宮的遺址嗎?

這稱為千佛殿,您看那些高低不一、粗細不等的鐘乳石足足48根,它們的形態端莊似威嚴虔誠的大大小小的菩薩。它們在期待着,恭候着遊人們的頂禮膜拜。

這不是金屋藏嬌嗎?真是無限風光在險峯啊!769級台階的攀越大家都累得腰痠腿痛、汗流夾背吧?但是看到這壯觀的白玉峯感受如何呢?疲勞是否煙消雲散而頓覺精神振作心曠神怡呢?巨大的鐘乳石不同的形態,您是否感覺這是動物界的聯歡活動呢?您看那一雙青蛙在合唱,那一對海獅在熱戀,是哪一個動物把神話故事中的“寶蓮燈”也借來當道具了?難怪人們説“到了利川不到騰龍洞等於沒到過利川,進了騰龍洞沒上白玉峯等於沒進騰龍洞”。

我們乘小舟在地下平湖遊覽,拐過石鐘乳屏障,只見碧波盪漾、一片澤國。碧水中倒映着千萬條凌空而降的瀑布、千萬層玉白色的塔林、千萬朵亭亭玉立的蓮花和千萬根破土而出的竹筍。伏流由觀彩霞再次冒出地表。觀彩霞適晴日方見五彩降雨,故名。

從峽底仰望,只見一線天光。清江水與清江伏流共漲落,向西透過三座“龍門”可遙見天光一點,回頭我們就可以看到“金童照水”和“玉女迎峯”兩峯。水流底部為白色或淺灰色大理石古河牀。清江由觀彩霞又潛入地下,最後由48道望江門的黑洞流出。

抬眼看,那是一艘藉着卧龍吞江的驚濤駭浪而乘風破浪航行的大船,它就是遠近聞名的“船頭山”。曾有古人歎曰:“山頂船頭山,腳踏卧龍灘,某君能識破,不做皇帝做大官。”後來人認識到騰龍洞的開發價值,便將後兩句改為“有君能識破,石頭變金磚。”騰龍洞果真迎來了開發建設的朝陽,美好的願望已經變成了現實。

旱洞

過了水洞,我們就來到了旱洞。

旱洞原稱“落水洞”、“幹洞”或“硝洞”,是清江伏流的故道。由於洞口水流呈騰龍欲飛之勢,故名“騰龍洞”。旱洞洞口高達84米,寬64米,洞口最高處則達110米,最寬處達1020千米,主洞長22公里,總面積100萬平方米,可擺下90—250個足球場,比國外最大的溶洞(美國卡爾斯巴德溶洞)還要大,是世界上最大的溶洞。整個旱洞全長52.8公里,洞內已探明的面積達149萬平方米,這還只是全洞的一部分。洞內終年處在13—18°C的恆温狀態。“騰龍洞”之所以被稱為“國寶”,是因為該洞規模宏偉,奧妙無窮。

騰龍洞洞內現已分為魚泉、龍門、龍洞、白玉、龍湖等15個景觀區,有卧龍口、三龍門、觀彩霞、銀河、望江門等63個景觀段,以及仙女、鰱魚、水簾、百龍、涼風洞等150個洞廳。洞內溶具有多格局、多階段和多類型的特點,保持了不同時期發育完整的巖溶地貌,包括世界上所有的主要形態類別。洞中高深處霧氣繚繞,如茫茫夜海。洞壁景色奇麗壯觀,又高大的“金字塔”、蘑菇石、鐘乳石、珍珠灘,還有玲瓏小巧的石花、石蛋等。地下河水潺面,由石筍、石乳組成的千姿百態的奇特景緻更是不計其數。洞中有山,山上有洞,洞洞相連。洞中還有硝鼠、飛虎等珍稀動物,洞內溪流中有色蝦,魚體透明,可見內臟。

洞外景觀

我們現在已經出了騰龍洞,可以看見洞外景觀也很迷人。

出口處懸崖絕壁,幽谷深潭。進口處奇山水秀,清江蜿蜒西來,碧波盪漾,清澈見底,兩岸桑竹掩映,山峯對峙,泛舟期間,如入畫廊。整個騰龍洞風景區的自然景觀有卧龍吞江、騰龍欲飛、孔雀迎賓、一線天險、地湖泛舟、峽口觀彩、洞中雲霧、金玉龍潭、高山架筆、眺望日出等。山、水、洞融為一體,具有雄、險、奇、秀、幽的獨特風光。

參觀完洞外景觀,我們今天的騰龍洞之旅就到此結束了。不知道大家在參觀完後有何感想?香港和日本旅行社的同仁們遊覽了騰龍洞後深有體會地説:“看了利川的騰龍洞,不需要再看中國大陸其他的洞穴,雄、險、奇、幽、秀它是總代表。”你們是否有同感呢?是不是也和《北京日報》李曉敏、李凌雲、陳先三位記者採寫的新聞報道的標題一樣:“騰龍歸來不看洞”呢?

謝謝大家在旅遊過程中對我的支持和配合,同時,請大家對我工作中的不足之處提出批評和多多包涵。最後,衷心的祝福大家開心快樂每一天!再見!

著名的湖北的導遊詞範文大全

著名的湖北的導遊詞範文2

各位遊客朋友:

大家好!我代表海外旅行社歡迎大家來到夢裏老家--車溪民俗旅遊區觀光遊覽。經過長途跋涉,大家一路辛苦了。我叫__,是你們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小_。這位是司機趙師傅,他開車多年,有着豐富的經驗,乘坐他的車,大家儘可放心。如果有什麼需求請儘管提出,我們會竭盡所能為您解決。願我們的服務能夠讓大家渡過一段愉快美好的旅程。車溪毗鄰三峽,位於宜昌江南土城鄉境內,因其水車眾多而得名。溯溪而行,沿途有八大景區:石仙谷、巴楚故土園、農家博物館、臘梅峽、寶塔谷、天龍雲窟、風洞和忘憂谷。去過車溪的人,都把她當作自己夢裏的老家。這裏山靈水秀,民風古樸,自然景觀和人文資源水乳交融。

車溪自然景觀奇特秀麗,在3公里長的微型峽谷裏,至今還保存有第四紀冰川時期遺存下來,屬世界罕見的古生臘梅羣落3000多畝,被譽為“三峽植物奇觀”。天龍雲窟是車溪自然景觀精品,特別是蓮花洞內天然形成的蓮花瓣,堪稱“三峽一絕”。車溪歷史文化積澱豐厚,是巴文化和楚文化的磨合區,為了展示昔日土家風情,恢復了巴楚故土園景區,推出了三峽地區第一個農家博物館,置存紙坊、磨坊、酒坊、陶坊、水車和農事生產、生活器具。您可見識“竹子變成紙、泥巴變成陶、苞谷變成酒”的全過程,還可以一試身手,親生感受勞作之美。無盡的鄉土氣息如清泉般滋潤您的心田,叩開您的心扉,讓您跨越時空,回到那古老的年代。走進車溪,就走進了一個恍若仙境的世外桃源。

走進車溪,就走進了一段逝去的歲月。

走進車溪,就走進了夢幻幽幽的老家。 由於時間關係,我們今天主要參觀農家博物館,看看車溪的風土民情;再到天龍雲窟欣賞車溪的自然美景。首先我們來到的是農家博物館,這裏以“家”的形式,以“農”為題材,反映土家文化,是全省第一家以反映農村日常生活起居、農耕稼作情節的博物館,同時也是全省第一家由民間社會團體自行籌辦的博物館,因而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與歷史研究價值。

車溪文化是巴楚文化的聚合,她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千禧之年,在此修建“農家博物館”,意在濃縮這厚重如山、純樸如水的巴楚風情,挖掘、整理、保護和發展車溪文化。

留住一段歲月,定格一段歷史,是我們的使命與責任。車溪先民幾千年的生息繁衍,留給後輩子孫豐厚的文化遺產。“農家博物館”以獨特新奇的命題,完整地、原汁原味地將車溪先民生產生活的歷史和燦爛的車溪文化收集整理展現在您的眼前,再現昔時畫面,給您最貼切、最真實的視感。

“農家博物館”依照早期車溪人居所樣式而建,陳設車溪先民勞耕稼作和生活起居的用品。鄉土故情,永遠是人類抒情的主題。再回夢裏老家,體味濃厚山野鄉土氣息,是潮流也是期盼!

思完鄉土之情現在我們來到美輪美奐的是天龍雲窟。

天龍雲窟是車溪自然風光的絕品,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中藥寶庫。在1000多個平方米的範圍內,分佈有100多種植物,其中各類中藥材佔了三分之一以上。

眼前的景觀叫小小水簾洞,“小小水簾洞”因洞口上方一排流水如珠簾懸掛而得名。洞外有巨大的天龍騰空而起,叱吒風雲。在小小水簾洞竟也是藏龍之地,一條地龍張牙舞爪,搖手擺尾,片片鱗甲發出青光,似在呼應洞外天龍。繞過地龍,可見併成一排的七股水滴如珍珠般散落在石幔之上,叮咚作響,人稱“七絃琴”。近旁的坡上遍佈人形石樁,這就是羅漢林。這裏的羅漢,有人數過之後,説有500個,也有人説有800個,高矮胖瘦,站坐行卧,神態各異,活生生一幅羅漢圖。

現在大家看到的便是期盼已久的蓮花洞了。蓮花洞洞口有股泉水非常奇特,它常年不斷,常年保持水量不變。經過地質部門化驗,它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元素,是一種高鍶低鈉的天然優質礦泉水,人稱“八功德水”。洞內有許多個深黃色的形狀似蓮花瓣的東西,還有許多呈梯形分佈的小水潭,這就是全國罕見的地質奇觀――蓮花潭。它實際上是一種化學沉積物,蓮花瓣的形成在100萬年前就開始了。幽深的蓮花潭,一層層像大寨梯田一般,井然有序。“田裏”盛滿綠水,深淺不一,淺則尺許,深達丈餘,每層“梯田”,田坎由天然鐘乳石砌成,呈深黃色,田坎造型似蓮花瓣,小型花瓣約七八米,大型花瓣有二三十米,無論從下往上看還是從上往下看,極像千瓣蓮花。令人歎為觀止。

美好的時光總是讓人覺得短暫,我們的車溪之旅就到此結束了。非常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我有什麼做的不好的地方還請大家多批評指正。最後希望這次的遊覽能給你們留下一個美好難忘的回憶,在此我再一次向大家表示感謝。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