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散文讀後感怎麼寫,散文的讀後感怎麼寫

1.散文的讀後感怎麼寫

第一行寫標題【注意;兩邊空格的格數一樣多】 第二行;空4格,畫一條橫線【橫線畫一或二格就好】然後寫 讀。

散文讀後感怎麼寫 散文的讀後感怎麼寫

有感 【注意;標題兩邊要加書名號】 另起一行【第一段】,空2格寫今天我讀了一篇什麼什麼,我讀後的感受是什麼。

【第二段】寫文章的主要內容。【第三段】有2種寫法;1;寫我對文章的總體感受;2;寫文章那些句子讓我感受深,編寫邊議論。

【注意;第三段的字數要多,寫的詳細些】 【第四段】聯繫生活實際,舉一個例子,【例子不能太詳】,最後要回到文章的中心,為文章服務。【第五段】寫我對整篇文章的感受。

【第三段的字數是全文最多的,第四段的字數比第三段的字數少一些】。

2.散文集的讀後感怎麼寫

讀後感不過就那個套路,假如你不想用心寫,套套路就行了。

首先,介紹下作品的基本內容。如果你連基本內容都寫不出來,那乾脆休學打工去吧。

第二,我覺得感想不用太偏範的寫散文總體感想,會有點難。你可以截取一兩個你印象比較深刻的情節(前提是你好歹看了一點,沒看過的話就能寫的話,那你直接保送大學吧),然後評論這幾個情節,不需要一定是正面的評價,也可以是負面的,當然,加入你們老師有特別要求的話,就另當別論。

第三,寫自己的感受

基本內容,寫個一兩百字,後面的寫個四五百,差不多了。

3.300字的初中散文讀後感怎麼寫

2種散文寫作的模式 記人散文模式 【開頭】①感情化語言概括敍述。

我和該人,重點在後。 介紹該人,如肖像描寫。

②兩者關係及該人精神特質的議論。 【中間】▲一種情況:一件事。

從開頭、發展到結尾,細緻敍述和描寫。 ▲另一種情況:幾件事。

每件事即每層次前,可以用對該人精神特質的一個因素領起。 以對該人的感情體驗及整體議論來貫穿幾件事。

【結尾】①重申特質,照應開頭。②深化感情關係,發出感慨。

抒情散文模式 【開頭】1敍述自己與景物的關係。2議論景物和自己。

【中間】1描寫景物,分出層次,細緻動人。2聯想發揮,更大意義。

【結尾】感慨(一)精於立意 “凡文以意為主”。散文的“意”是存在於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

要獲得它,必須依靠我們對生活的深入觀察、感受、理解。因此,散文立意只要從生活實際出 發,憑着鮮明的感受,鋒鋭的觀察能力,同人民同時代共同跳動的脈博,深厚的感情,豐富 的想象,深沉的思索,就會感到我們生活中洋溢着的詩意。

這詩意,就是使我們心靈受到觸 動的東西,使我們眼睛豁然開朗的東西,思想突然昇華的東西,感情更為純潔的東西,它就 詩的靈感。我們要為自己的散文立意就要趕緊捕捉住它。

因為這裏面有心靈的顫動,思想的 閃光。劉白羽説:“哪怕是微弱的閃耀也比沒有閃耀要好,這才不是一般的照相,這才是文 學。”

譬如,一個作家去看茶花,品種繁多,美不勝收的茶花引起了他的思索:“茶花是美啊。 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勞動創造的。

是誰白天黑夜、積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澆着花,象 撫育自己兒女一樣撫育着花秧,終於培養出這樣絕色的好花?應該感謝那為我們美化生活的 人。”這就是思想的閃耀,作家十分寶貴它,就及時把這個意思記下來。

後來,他聽一位花 匠介紹一種茶花説:“這叫童子面,花期遲,剛打開骨朵,開起來顏色深紅,倒是最好看的。” 並沒有引起思索,但他是記住這種茶花的名稱的。

過了一會,恰巧一羣小孩也來看茶花,這 事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看見孩子們一個個仰着鮮紅的小臉,甜蜜蜜地笑着,唧唧喳喳叫個 不休,心靈猛然一顫,不禁脱口説出:“童子麪茶花開了。”而花匠聽了這話省悟後説:“真 的呢,再沒有比這種童子面更好看的茶花了。”

這話使得一個念頭突然跳出他的腦海,他説:“我得到一幅畫的構思。如果用最濃最豔的硃紅畫一大朵含露乍開的童子麪茶花,豈不正可 以象徵着祖國的面貌?”於是,作家就把看茶花引起的感受、思索寫成一篇文情並茂的散文 《茶花賦》。

這個作家就楊朔。而讀者、評論者通過閲讀就可以悟出作家寫此文的立意:歌 頌如花的祖國,歌頌美化祖國的勞動人民。

(二)善於構思 構思是寫作者對生活素材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加工、提煉 的過程。寫作者要在構思中為散文的思想內容尋找儘量完美的藝術形式,使思想性與藝術性 達到和諧的統一。

因此,構思要解決立意、選材、創造意境、確定體裁、基本手法、佈局謀 篇等問題。這裏着重講講確定體裁、尋找線索、創造意境三個問題。

第一、確定體裁。散文的體裁靈活多樣。

我們有了一個好的意思(思想),並且選取了 表現這一意思(思想)的材料,那麼就要考慮:是寫成書信體,還是寫成日記體?是寫成隨 筆,還是寫成偶感?是寫成遊記,還是寫成回憶錄?是寫成序或跋,還是寫成讀後感?確定 具體體裁的原則是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譬如到蘇州旅遊之後,你感到要向父母 報告一下自己的遊蹤和觀感,你就可以寫成書信;你在遊玩中遇到一些使你感動的人或事, 你就可以寫隨筆、漫錄;你在遊玩虎丘、獅子林、寒山寺、西園、留園等地之後,覺得寒山 寺的鐘特別吸引人,並引起你的遐思,你就可以寫成如《社稷壇抒情》那樣詩意濃郁的抒情 文;你如果是舊地重遊,吃到蘇州某種土特產而憶起往事,則可以偏重於回憶,寫成《小米 的回憶》那樣的回憶式的散文……總之,要根據立意內容來確定表現形式--具體的體裁。

第二、尋找線索。散文的材料應該是很“散”的,每一個材料都是一顆珍珠,但這些珍 珠互相之間有內在的聯繫,我們寫作者要尋找一根線,用筆作針,將這些散亂的珍珠穿起來, 成為一串光彩奪目的珠圈、項鍊。

那末,有哪些東西可以作為線索呢? 一是感情線索。我們的感情在生活中發生變化,如由厭惡到喜愛,或從喜歡到厭惡,就 可以用這條感情的線索把一些似乎沒有關聯的材料聯結起來。

如楊朔寫《荔枝蜜》就是利用 感情線索,才把兒時記憶、從化療養、荔枝樹林、蘇軾詩詞、喜嘗蜂蜜、參觀蜂場、讚揚蜜 蜂、農民勞動和夜晚夢蜂等事串連起來的。 二是事物線索。

如曹靖華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今天仍然需要發揚延安時期“小米加步 槍”的艱苦奮鬥精神,就蒐羅記憶中有關小米的往事,用小米把發生在不同地點、不同時間、不同情況下的事件組合在一起。許多託物詠志的散文也是以物為線索的,如茅盾的《白楊禮讚》。

三是人物線索。如寫某一個人物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活動,可以用這個人物作為線 索串連起來,也可以用另一個人物把不同時間、不同地點。

4.跪求席慕容散文讀後感怎麼寫啊100字差不多

讀《生命的滋味》有感

生命似乎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我一直相信,生命的本相,不再表層,而是在極深極深的內裏。它不常顯露,是很難用語言文字去清楚形容的素質,我只能偶爾透過直覺去感知它的存在,像是從靈魂深處隱約傳來的呼喚。

第一次看到她,是在圖書館的一個角落處。因為她不尋常的書名吸引了我的眼球——《生命的滋味》。作者是一個畫家,一個詩人,一個老師,一個妻子,也是一個母親。對!她就是席慕蓉。

起初,覺得她只是一個喜歡文字的畫家而已。但這本書徹徹底底改變了我那無知的看法。對於生命,她那獨到的看法與感受,讓我欽慕不已。記得書中有這樣一段:“要多少年的時光才能裝滿這一片波濤起伏的海洋?要多少年的時光才能把山巖沖蝕成細柔的沙粒並且把它們均勻地鋪在我的腳下?要多少的時光才能醖釀出這樣一個清涼美麗的夜晚?要多少多少年的時光啊!這個世界才能夠等候到我們的來臨?”是啊,要多少年我們才能真真明白生的真諦啊?

書中作者通過自己早年的人生經歷,婚後的生活以及為人母的中年生活,來展現階段性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生命的理解。作者是一個感性的人,所以文字中始終透露着情感。每每會觸及人心最柔軟處,併產生共鳴。愛情、友情、親情……生命真是個奇妙的東西,它帶給我們有喜悦,有悲傷,有憂愁,有離情,有別緒……

5.散文的讀後感怎麼寫

讀後感可以採用以下格式:引——議——聯——結

引:引書中的原文,作為開頭

議:發表你的議論,你對此文的感受(作為主體)

聯:聯繫實際

結:總結

巴金,老舍,魯迅的書主要是探究現實生活中的精神實質,此為主。

以下為社長的回答。

讀後感 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後感”。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併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敍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係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説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繫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繫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繫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繫、前後脱節。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寫讀後感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是要重視“讀”在“讀”與“感”的關係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 的延伸或者説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準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準確選擇感受點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矇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説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繫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6.朱自清散文集讀後感怎麼寫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尤其是讀了《匆匆》這篇文章,更使我牢牢記在心中,《匆匆》主要講的是: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侯,楊柳枯了,有再生的時候,但是,時間去了,為什麼不復返呢?是啊!時間一但去了,就無法復返,時間只有三天“今天”、“明天”和“昨天”。

無論你在幹哪件事情,時間都會慢慢地流過,可見時間多麼寶貴,想想自己,平時在學校裏嬉戲的時候,在和同學玩鬧的時候,時間不知不覺地就過去,終於我明白了,要做時間的小主人,利用好每一分鐘,那麼生活就變得更有意義了。同學們,好好利用時間吧! 還有《背影》這篇文章,它講的是:父親送兒子去車站,看見有買橘子的,就去買橘子,此時,兒子看到父親的背影,兒子一下子感覺到父親的偉大。

想想自己,媽媽每天送我去上學,我卻感覺不到什麼,現在我明白了,父母的愛是多麼偉大、無私。 散文集還有許多感人的文章,如《春》、《威尼斯》……,從一件小事中,能夠悟出一個大道理,這些都是靠平時積累的呀! 清茶是淡香的,咖啡是苦澀的,美酒是辛辣的,它們雖然味道同,但都能給人們帶來美好的享受,讓人回味無窮。

《朱自清散文集》中的文章,有的似清茶,有的像咖啡,有的是一杯淳淳的美酒。 朱自清生於1898年,名字華,號秋實,後改名為自清。

他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傑出的詩人和散文家。他是“五四”新文學的開拓者和創業者之一。

為中國現代文學作了許多創新的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朱自清的散文不同於俞平伯的縝密,也不同於冰心的飄逸,更不同於周伯人的雋永。

他用自己“真摯清幽”的特性創造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其中,《背影》、《匆匆》、《荷塘月色》、《春》這幾篇散文,被譽為白話美文的典範。

《背影》這篇散文通過描寫父親送兒子遠行的一幕,表現了父子之間的真摯情感;《匆匆》講述了時間流逝之快,並且時間不能倒流。告訴我們:昨天是作廢的支票,明天是未發行的債務,只有今天才是黃金。

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握住今天;而《荷塘月色》這篇散文中,作者用月光襯托荷花,描寫了夜晚中荷塘的美景。 而令我感觸最深的還是《春》。

在文中,朱自清先生把春比喻為一個剛剛睡醒的孩子,欣欣然張開了眼,遍地的野花彷彿是天上的星星眨着眼。風,不再像冬天那樣寒冷,像母親的手,輕輕地撫摸着萬物。

在温暖的春風中,孩子們高興得放着風箏。在春天,春雨是尋常的,它滋潤着世間的萬物。

在《春》這篇文章中,我認為最重要的一句話是:“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是呀,春天代表着綠色,寓意着復甦,象徵着希望。

我們只有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種子,到秋天才會有累累碩果。而我們小學六年級不正是我們人生的春天嗎?我了我們秋天的收穫,我們現在難道不應該付出汗水和努力嗎?。

7.林清玄散文精選的讀後感怎麼寫

讀過很多散文,我最心儀的,是林清玄先生的。

最早讀過林先生的“菩提系列”,那時就被林先生的清新淡雅的文風,深厚的底藴,以及對人生、對世界的參悟深深地吸引了。最近,我又特地購買了一本《林清玄散文集》,本書是從林清玄這位多產的台灣作家數百萬字的作品中,遴選出的二十餘萬字的散文精華,是沙海中淘出的金子,令人百看不厭。過後,許多片段泊在記憶中,不時地熠熠閃光。對這本書,我更是愛不釋手,常置於桌邊案頭,不時拿來欣賞。

林先生的散文,最適合在平靜的夜晚,衝上一杯淡淡的香茗,獨坐在發出温和的光的枱燈下,靜靜地欣賞,享受散文帶給人的平和與智慧。曾經多少次,在自己心情煩亂的時候,《林清玄散文集》陪在我身邊,安撫我的心靈,讓我一次次平靜下來。這些文章,猶如一道道山泉,帶着它的淙淙流水聲緩緩地走到我們心中,讓我們去慢慢品味生活的甘辛。林清玄的散文總有一種哲學的意味和一點“禪”的味道。讀他的散文猶如一次心靈的洗禮,總能給人深深的啟迪。

林先生的文章總是遠離庸俗於污穢,更沒有咄咄逼人的氣勢,而是清麗悠遠,沁人心脾。這些文字裏,有花的鮮美、月的皎潔、風的温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如同生長在人心中的一株樹,雖然孤獨,但忠實地為我們守住了天上皎潔的月,讓生活在紛繁世界中的我們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還存有一些純淨。他的散文是唯美的,淡淡地道來,慢慢地述説,絕少雕飾,猶如“清水出芙蓉”;而他的故事也是很平民的,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他寫的就是我,就是你,就是他。這些是文章,初讀自是清新異常,再品更是心開意解。他的文字每每讀後都會讓我們的內心充滿寧靜與關愛。文如其人,沒有高雅的品味和水晶般純淨的心,怎能寫出美得沁入人心的文章?

標籤:散文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