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潑水節在什麼地方

潑水節在什麼地方

潑水節,是中國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和中南半島某些民族的新年節日。為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中國傣族節期在傣歷六七月(清明節後十日左右)。現已固定在公曆4月13至15日。節日期間,人們相互潑水祝福,並舉行拜佛、賽龍舟、放高升、點孔明燈等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增加了遊行、文藝匯演、電影晚會、展覽和物資交流等新內容。泰國、緬甸、老撾等國都在每年公曆4月中旬歡度此節。潑水節是展現傣族水文化、音樂舞蹈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和民間崇尚等傳統文化的綜合舞台,是研究傣族歷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潑水節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藝術表演有助於瞭解傣族感悟自然、愛水敬佛、温婉沉靜的民族特性。同時潑水節還是加強西雙版納全州各族人民大團結的重要紐帶,對西雙版納與東南亞各國友好合作交流,對促進全州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雲南哪些地方有潑水節

潑水節是傣族一年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潑水節是展現傣族水文化、音樂舞蹈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和民間崇尚等傳統文化的綜合舞台,那麼雲南哪些地方有潑水節 雲南潑水節潑幾天?跟着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雲南哪些地方有潑水節

雲南潑水節主要是在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勐海縣)、德宏州(芒市、瑞麗市、盈江縣)舉行。潑水節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的傳統節日。

  雲南潑水節潑幾天

潑水節要潑3天。

第一天為“麥日”,類似於農曆除夕,傣語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舊。此時人們要收拾房屋,打掃衞生,準備年飯和節間的划龍舟、放高升、文藝表演等各種活動。

第二天稱為“惱日”,“惱”意為“空”,按習慣這一日既不屬前一年,亦不屬後一年,故為“空日”,這天通常要舉行潑水活動,紀念為民除害的天女,以聖潔之水消災免難,互祝平安幸福;

第三天叫“麥帕雅晚瑪”,據稱此麥帕雅晚瑪的英靈帶着新曆返回人間之日,人們習慣將這一天視為"日子之王來臨",是傣歷的元旦。

  雲南潑水節的習俗有哪些

1、浴佛

在“麥日”(第一天),一清早人們就要採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擔來清水“浴佛”--為佛像洗塵。也是祈求神靈保佑人們在新的一年裏身體健康。“浴佛”完畢,集體性的相互潑水就開始了。一羣羣青年男女用各種各樣的容器盛水,湧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戲,逢人便潑。

2、放高升

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種煙火,將竹竿底部填以火藥和其它配料,置於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線,常在夜晚燃放。放高升時,點燃引線使火藥燃燒便會產生強勁的推力,將竹子如火箭般推入高空。高升放得最高者受到人們的讚賞,並獲得獎勵。

3、放孔明燈

傣族地區特有的活動:入夜,人們在廣場空地上,將燈燭點燃,放到自制的大"汽球"內,利用空氣的浮力,把一盞盞孔明燈放飛上天。一盞盞明亮的孔明燈在漆黑的夜晚越飛越高,越飛越遠。人們以此來紀念古代的聖賢孔明。

西雙版納潑水節地點

西雙版納潑水節地點為:景洪市潑水廣場和景洪市城區主要街道。

西雙版納州將再次開啟萬人潑水狂歡模式。屆時,全州各族羣眾將與來自四面八方的朋友一起,共同歡度傣族人民最隆重、最盛大的傣歷1385年新年節——潑水節。

潑水節最早起源於公元5世紀的波斯,當時命名為“潑寒胡戲”(又名“乞寒胡戲”),在此之後“潑寒胡戲”由波斯經印度傳入緬甸、泰國和中國雲南西雙版納等地,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經緬甸隨佛教傳入中國雲南傣族地區。隨着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

潑水節的習俗:

潑水節的習俗有殺豬、殺雞、釀酒,還要做許多毫諾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種粑粑,在節日裏食用。寓意則是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大家用純淨的清水相互潑灑,被水潑得越濕,被水潑得越多,就代表你收到的祝福就越多。

潑水節是展現傣族水文化、音樂舞蹈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和民間崇尚等傳統文化的綜合舞台,是研究傣族歷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潑水節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藝術表演有助於瞭解傣族感悟自然、愛水敬佛、温婉沉靜的民族特性。

"雲南潑水節是哪一天,是在哪個地方"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一般在陽曆4月13日至15日舉行,為期三至四天。潑水節也是傣族春節,已有上千年曆史。當地居民將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在雲南只要有傣族聚居的地方都會過這個節日。其中尤以西雙版納和德宏這兩個傣族自治州最為有名,其次在臨滄、保山和普洱等一些縣市的傣族聚居地也會過潑水節。西雙版納潑水節,其實為傣族的新年,是傣族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是西雙版納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

拓展資料:

潑水節的起源與小乘佛教的傳入有密切關係,其活動包含許多宗教內容。但就這一節日以潑水為主要活動的原始意義來説,也反映出人們征服乾旱、火災等自然力的樸素願望。潑水節歷時三日。第一天,划龍舟、放高升、文藝表演;第二天潑水;第三天,男女青年在一塊進行丟包和物資交流。潑水節一般在風光旖旎的瀾滄江畔舉行。當晨曦映紅“黎明之城”的時候,各族羣眾便穿着盛裝,從四面八方匯聚這裏。一聲號令,一支支高升騰空而起,直穿雲霄,一艘艘龍舟箭一般,直衝對岸。

哪些地方有潑水節

雲南省傣族聚居地有潑水節。傣族潑水節,流行於雲南省傣族人民聚居地的傳統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潑水節又名“浴佛節”,傣語稱為“桑堪比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區的傣族又稱此節日為“尚罕”和“尚鍵”,兩名稱均源於梵語,意為週轉、變更和轉移,指太陽已經在黃道十二宮運轉一週開始向新的一年過渡。

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過這一節日。柬埔寨、泰國、緬甸、老撾等國也過潑水節。潑水節一般在傣歷六月中旬舉行,是西雙版納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

傣族的特色食物

傣族的特色食物有:菠蘿紫米飯、香茅草烤魚、包燒、傣族手抓飯、舂雞腳、香竹糯米飯、油炸青苔、喃咪牛皮、葉包蒸豬肉、竹筒飯、酸筍煮雞、香茅草烤雞、油炸牛皮、菠蘿爆肉片、五香烤傣鯉等。以上就是傣族的傳統美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哦。

標籤:潑水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