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古人稱別人的兒子為什麼

古人稱別人的兒子為什麼

古人稱謂別人的兒子為:郎君、小郎君、令郎君、郎子、賢郎、令嗣、令姒(sì)、賢子、良子、令子、壤子、爭子、食子、收子、克弟子、不凡子、跨灶。現代比較禮貌的稱呼為“您的兒子”,如果對方是熟識已久的朋友,可以直接稱呼對方兒子的名字。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古代對對方兒子的尊稱有哪些

古時稱呼別人家的兒子用"令郎"或"令公子"。

一,令郎

指對方的兒子。令,意思是美好,用於稱呼對方的親屬。原稱“令郎君”,後省作“令郎”。出自於宋·朱熹 《答徐彥章書》之三:“兩日偶看經說,有疑義數條,別紙奉扣,並前書送令郎處,尋便附致。”

二,令公子

公子,中國古代一種對別人的稱謂。敬辭,多用於男性。

擴充套件資料:

古時對自家兒子的謙稱:犬子

"犬子"這個詞語最先是出自《史記》,《史記》中記載西漢文學家司馬相如時這樣描述:"少時好讀書,學擊劍,故其親名之曰犬子"。而中國人都有給自己的孩子取小名的習慣,比如常見的"狗蛋、鴨蛋"等等。司馬相如的父母因為愛子心切,為了兒子好養活,於是特意給自己的孩子取名"犬子"。

後來,隨著司馬相如逐漸長大,他覺得"司馬犬子"這個名字太難聽,因為他十分仰慕藺相如,所以,他就給自己改名司馬相如,而"犬子"則成為他的小名。

因為司馬相如才華出眾,他的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而他的小名"犬子"也被很多人知道。很多望子成龍的父母也對自己的兒子寄予厚望,希望他們能夠像司馬相如一樣有才華,便稱自己的孩子為"犬子"。

古代對兒子的尊稱?

1、令郎。令郎稱對方兒子的敬詞。原稱令郎君”。茅盾《秋收》:“通寶兄,尊駕貴恙剛好,令郎的事,你只當不曉得罷了。”選自王國安《世界漢語教學百科辭典》1990年12月第1版第440頁。

2、公子。中國古代一種對別人兒子的稱謂。敬辭,多用於男性,現代漢語不常用。分為三種情況,一是先秦稱諸侯的兒子為公子,女兒亦稱女公子。《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詩·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公羊傳·莊公元年》:“群公子之舍則以卑矣。”何休注:“謂女公子也。”

二是泛指讀書的文化人或豪門士族的年輕男子,是一種尊稱。三是用於稱呼別人的兒子(稱呼別人女兒亦可為女公子)。

3、大少爺。分三種情況,一是舊時尊稱別人的大兒子﹑兒子。

二是指好逸惡勞﹑奢侈揮霍的青年男子。

三是指有錢人家的兒子。

4、令嗣。令嗣,指對他人之子的敬稱;如同稱“令郎”。出自宋王安石《臨川集.吞大夫書》:“承教,並致令嗣埋名祭文,發揮美,足以傳後文今。”宋黃庭堅《答喻夫書》:“向見令嗣,眉目明秀。”

5、哲嗣。哲嗣是對別人的兒子的尊稱。出自《書·大誥》。中國傳統所謂哲,是指人之一種德性,一種能力。中國所謂智者,不是指一具有許多知識的人,而至少是能臨事辨別是非善惡的人,或是臨事能加以觀察,想方法應付的人,或是善於活用知識的人。中國所謂智之更深義,則是如孔子這樣能具知仁而行仁之德者。

人要成為哲人,不只是要愛知識愛真理,而且要有智慧。不僅要有智慧,而且要能得知識真理智慧之人格本身,化為「智德」。因此,“哲”通常與智慧、德性有關。“哲”只是稱美他人之辭,放在孔子以前人稱古先聖王為「哲王」。稱人自貽之命為「哲命」、稱人之後嗣為「哲嗣」。此外尚有哲夫哲婦之名。

古代自己如何稱呼別人兒子

一、古代自己稱呼別人兒子為令郎,稱呼別人的女兒為令嬡。

二、古代對對方親屬的稱呼

令尊:稱對方的父親;令堂:稱對方的母親;令郎:稱對方的兒子;令愛、令嬡:尊稱對方的女兒;令兄、令弟、令侄等。

三、其他敬辭

1、“拜”

拜讀:指閱讀對方的文章;拜訪:指訪問對方;拜服:指佩服對方;拜賀:指祝賀對方;拜託:指託對方辦事情;拜望:指探望對方。

2、“奉”

奉告:告訴;奉還:歸還;奉陪:陪伴;奉勸:勸告;奉送、奉贈:贈送。

3、“惠”

惠存(多用於送人相片、書籍等紀念品時所題的上款):請儲存;惠臨:指對方到自己這裡來;惠顧(多用於商店對顧客):來臨;惠允:指對方允許自己(做某事);惠贈:指對方贈送(財物等)。

4、“恭”

“恭”字一族,表示恭敬地對待對方。如恭賀、恭候、恭請、恭迎、恭喜等。

5、“垂”

垂愛(都用於書信):稱對方對自己的愛護;垂青:稱別人對自己的重視;垂問、垂詢:稱別人對自己的詢問;垂念:稱別人對自己的思念。

6、“貴”

貴幹:問人要做什麼;貴庚:問人年齡;貴姓:問人姓;貴恙:稱對方的病;

貴子:稱對方的兒子(含祝福之意);貴國:稱對方國家;貴校:稱對方學校。

7、“高”

高見:高明的見解;高就:指人離開原來的職位就任較高的職位;高齡:稱老人(多指六十歲以上)的年齡;高壽:用於問老人的年齡;高足:稱呼別人的學生;高論:稱別人的議論。

擴充套件資料

古代常用的謙稱

一、稱呼自己兒子

古代一般稱自己兒子為小兒、犬子、小犬等。

二、稱呼自己

古代一般稱自己為臣、僕、愚、蒙、不才、在下、下走、下官、鄙人、小可、老夫、小人等。

三、稱呼自己妻子

古代一般稱自己妻子為為拙荊、賤內、內人、山荊等。

四、稱呼自家長輩

古代一般稱自己長輩為家父、家尊、家嚴、家君、家母、家慈、家兄、家叔等。

五、謙稱自己的家

古代一般稱自己的家為寒舍、蓬蓽、舍下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敬辭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謙稱

對方兒子的尊稱是什麼?

古代對對方兒子,女兒,母親的尊稱是分別是令郎、令愛、令堂。

令郎,稱對方兒子的敬詞。原稱“令郎君”,後省作“令郎”。《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不堪吏人婦,豈合令郎君。”

其它相關

兒: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兒張口哭笑。“兒”是漢字部首之一,從“兒”的字大都與“人”有關。本義:幼兒。古時男稱兒,女稱嬰,後來孩童都稱兒。

子: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兒在襁褓中,有頭、身、臂膀,兩足象並起來的樣子。“子”是漢字的一個部首。本義是:嬰兒。《漢書.戾太子劉據傳》:“武帝憐太子無辜,乃作思子宮,為歸來望思之臺於湖。天下聞而悲之。”

標籤:兒子 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