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紅九軍團羅炳生簡介

紅九軍團羅炳生簡介

紅九軍團羅炳生,原名羅瑞生,江蘇人,1928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曾任戰士、小組長、排長、連長、團政治部宣傳科科長等職。抗日戰爭時期,他隨紅九軍團東進,參加了朱德、陳毅等將領領導的多次戰鬥,成為一名出色的軍事指揮員。解放戰爭時期,他任紅九軍團戰士代表團團長,參加了華北、東北解放大軍的作戰。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羅炳生轉業當了文職人員。在晚年,他一直致力於研究中國革命戰爭歷史,並多次在全國紅軍學會、軍史研究會、全軍政治部史料室等單位講授有關革命戰爭歷史和戰鬥經驗。他的回憶錄《紅軍工作日記》等書籍,被譽為研究中國革命戰爭的重要資料。他於2013年逝世,享年101歲。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從奴棣到將軍中的將軍是誰

羅炳輝

從奴隸到將軍

1989年11月,確認了、朱德等33位軍事家,羅炳輝名列其中。

1897年,羅炳輝出生於雲南滇東北的彝良。家境的貧寒,羅炳輝只讀過兩年私塾便輟學。而社會的不公,造就了羅炳輝倔強的性格。而改變羅炳輝的命運的,還是11歲那年發生的事。那年,一個鄉村惡霸從他家門口走過,恰巧被他向外潑的髒水弄溼了衣服,惡霸乘機刁難,少年羅炳輝上前論理,惡霸不由分說,揪住羅炳輝父子大打出手,從此,羅家便與鄉村惡霸結下了仇。次年,一名惡霸又以莫須有的罪名敲詐羅家,羅炳輝氣 不過,一紙訴狀將惡霸告上法庭。然而,那是一個有理無處說的年代,縣衙一紙判令,判羅家敗訴,血氣方剛的羅炳輝想要伸理,向惡霸討回公道,於是,他萌發了當兵的念頭。

就這樣,他以驚人的毅力,用12天時間,徒步數百公里走到省會昆明,尋求發展。在昆明的那段日子,他先後做過木匠、伙伕、馬伕,一次偶然的機遇,羅炳輝終於在當時的雲南王唐繼堯部當了兵,實現了他多年來的從軍報仇的願望。由於他吃苦耐勞,不久就被提升為三等中土。

1920年,羅炳輝當上了唐繼堯的隨行軍士。次年,滇軍軍長顧品珍發表通電,靖總司令唐繼堯下野,已身為副官的羅炳輝,跟隨唐繼堯來到了香港。此時的羅炳輝對軍閥割據,塗炭百姓的軍人生涯早已厭惡,他開始接受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影響。於是,他留下一封信,悄悄離開了香港。第二年參加了朱培德的討逆軍,前往廣州參加討伐陳炯明的戰鬥。北伐戰爭中,已身為營長的羅炳輝,總是衝鋒在前,愛兵如子,深得官兵的擁護。

1927年,可以說是羅炳輝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這年3月,他參加在南昌舉行的被殺害的贛州總工會領導人成贊堅的追悼會上,聽到了曾為滇軍高階將領,現已成為中國黨人的朱德的講話,羅炳輝第一次聽到"工農"這個新名詞,他多年鬱悶的心胸一下子豁然開朗。朱德語重心長的對他講,工農兵要聯合起來,才能軍閥、土豪劣紳。只有成功了,大家才有工做,有田種,有飯吃,中國才有希望。這時的羅炳輝才真正看到了光明和前途。

1929年4月,羅炳輝任江西吉安縣靖衛大隊大隊長。派滇籍黨員趙醒吾到吉安對他做教育爭取工作。

隨後的日子,羅炳輝開始利用靖衛大隊長的特殊身份,在"剿匪"中暗中幫助黨人。十多年的血雨腥風,使他得出這樣的結論:只有中國黨才是有希望的黨,只有中國黨,才能幫助中國廣大的窮苦百姓脫離苦海,只有中國黨,才能將中國引向和平與富強。1929年7月,羅炳輝祕密加入了中國黨。這個為尋求真理而走遍天涯的農民兒子,走上了的征途,實現了由三民主義者到主義者的偉大轉變。

1929年秋,遵照黨的指示,羅炳輝指揮了以吉安為中心的贛西數縣武裝起義,隨後被任命為中國工農紅軍江西第五團團長。之後,他同紅軍將士-道打下萬安,又在富田地區,殲滅前來圍剿的唐雲山部,轉戰湘贛,指揮戰鬥數百次,對贛西根據地的鞏固和擴大立了大功。由於羅炳輝卓越的指揮才能,1930年的長汀會議後,被任命為紅十二軍的代理軍長、軍長,後又被任命為紅九軍團軍團長。

1933年,蔣介石調集50萬大軍對新生蘇區紅軍進行了第五次"圍剿"。連續幾個月的封鎖,使蘇區和紅軍吃不上鹽,兵工廠沒有黑色火藥,面臨彈盡糧絕的危險境地。這時,紅軍在尤溪繳獲了4000箱炸藥和食鹽。急令羅炳輝率領紅九軍團一部火速將這批物資搶運回蘇區,羅炳輝臨危受命,親自挑擔上路,途中遇上敵軍就打,敵軍一敗,挑上擔子就走,半個月的時間,紅軍將士每人挑著六七十斤重的擔子,走了300多公里山路,終於將軍需物資安全運回蘇區。

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開始了二萬五千里長徵。羅炳輝率紅九軍團突出重圍,搶渡湘江,在的指揮下,進入西南地區。當時的《雲南日報》上刊登訊息,提高所謂捉拿中國黨和紅軍主要領導人的"賞格",對羅煩輝的"賞格"由原來在江西蘇區的三萬元,猛增到"生擒者八萬元,獻首級者獎五萬元"。

1935年,羅炳輝率領紅九軍團渡過金沙江,從西昌進入涼山彝區,由此徹底擺脫了軍隊的圍追堵截,實現了北上抗日的戰賂意圖。在彝區,羅炳輝認真執行黨的民族,與彝族同胞交朋友,取得了彝族兄弟的信任,彝族兄弟抬來羊肉、牛肉和酒,送給紅軍,在彝區,彝族同胞連稱"紅軍瓦瓦古" (意思是紅軍萬歲)。 沿途有不少彝族同胞積極參加紅軍,就這樣,在彝族同胞的帶領下,羅炳輝率領的紅九軍團順利地通過了涼山彝族地區,與紅軍主力勝利會師。

抗日戰爭爆發後,羅炳輝告別延安,奔赴華中抗日前線。1938年,羅炳輝被任命為皖南新四軍第一支隊副司令員,與司令員陳毅並肩戰鬥,打擊日寇。

1939年5月,隨葉挺北渡長江。7月,任新四軍第五支隊司令員,江北指揮部副指揮。皖南事變後,為了打擊日軍對根據地的掃蕩,羅炳輝根據多年游擊戰的經驗,制定了伏擊與運動遊擊為特色的包括伏擊、糾纏、阻擊、擾亂、殲滅等內容的所謂"梅花樁戰術"。這一戰術的特點是:一方面,部隊宿營時按三角形的駐地部署,以分散敵人的火力,減少我方傷亡,還可對敵實施反包圍。另一方面,一旦敵人進入梅花樁式陣地,則可從多個側面極大地殺傷敵人。1941年4月,日偽軍掃蕩儀徵,羅炳輝在儀徵以北12公里按梅花樁式設伏。15日拂曉,敵人進入設伏圈,羅炳輝指揮部隊,不到30分鐘解決戰鬥。以後,擁有重型裝備的700多人的日軍又在金牛山再 次嚐到了梅花樁式戰法的苦頭。此次戰鬥,新四軍以劣勢裝備斃傷日偽軍500多人,繳獲了大批武器彈藥,創造了梅花樁戰法以少勝多的成功範例。

然而,多年艱苦的戰鬥環境,使羅炳輝患上了嚴重的高血壓病。當抗戰勝利的訊息傳遍全中國的時候,羅炳輝卻因高血壓而處於昏迷狀態。直到第二天神志清醒時,人們才把這一喜訊告訴了他。當聽到發表的《對日寇的最後一戰》時,病魔纏身的羅煩輝再一次振奮了。他堅決要求重返前線,參加受降工作。於是,羅炳輝抱病,坐著擔架繼續向前進發。

1946年4月,羅炳輝任山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兼新四軍第二副軍長。

1946年6月9日,在羅炳輝的指揮下,我軍向盤踞棗莊的敵軍發起進攻,全殲敵軍,解放了棗莊。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在1946年的6月21日,羅炳輝卻因腦溢血而猝然長逝。棗莊戰役由此成為這位將軍32年軍旅生涯的最後一仗。

"戎馬三十載,將軍滇之雄。"陳毅軍長親筆揮豪,痛悼與自己出生人死的戰友,總司令朱德也為這位當年從雲南走出來的戰友題詞:到底死而後已,精神不死萬古長存。

的確,羅炳輝將軍用自己的生命,實現了他對黨的最後誓言:"我受黨長期的培養和愛護,這次重上前線為黨為人民捐軀,也是完全值得的……我畢生沒有打過敗仗,在我犧牲前,我還要再打一次勝戰,作為我對黨的最後一次獻禮。

扎西整編之後,紅一方面軍一共有四個軍團,軍團長都是誰?

1935年2月,在遵義會議之後不久,紅一方面軍到達雲南扎西地區。此時,鑑於基層戰鬥人員嚴重減員,紅一方面軍就在扎西地區進行一次具有重要意義的整編,進一步充實基層部隊的戰鬥力,為以後繼續長征北上打下了堅實的隊伍基礎。在扎西整編中,紅一方面軍的四個軍團都進行了“瘦身”,全軍除了幹部團,一共組編了十六個團。其中,紅一軍團有六個團、紅三軍團有四個團、紅五軍團有三個團、紅九軍團有三個團。

扎西整編之後,紅一方面軍變化有多大呢?整編之前,紅一方面軍一共有30個團級作戰單位;整編之後就只剩下了十六個團(幹部團除外)。而且,除了紅一軍團仍保留有兩個師,其他軍團的師都被撤下了,機關和後勤人員大幅度精簡,都充實到基層連隊中去。在扎西整編之後,紅軍的一個團的兵力可達2000人左右,相當於整編之前的一個師。基層部隊兵力的充實,也帶來了戰鬥力的明顯提高。

當時,紅一軍團原先下轄的第一師、第二師、第十五師,因編制比較足額,只是把第十五師撤銷,部隊歸併到第一師和第二師,整編之後紅一軍團擁有兩個師六個團的建制。紅三軍團撤銷了師一級建制,部隊縮編為四個團。紅五軍團也撤銷了師一級建制,部隊縮編為三個團。本來兵力就最少的紅九軍團,仍然保留軍團建制,部隊縮編為三個團。可以說,在扎西整編之後,紅一方面軍的部隊建制有了很大變化,實現了精簡部隊、提升戰鬥力的目的。

那麼,在扎西整編之後,紅一方面軍下轄的紅一軍團、紅三軍團、紅五軍團、紅九軍團,擔任軍團長的都是誰呢?他們後來的軍事生涯如何呢?在1955年被授予了什麼呢?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一、紅一軍團的軍團長林彪。林彪是湖北黃岡人,他後來指揮部隊勝利到達陝北。全面抗戰爆發之後,紅一方面軍改編為八路軍第一一五師,林彪被任命為師長,指揮部隊參加了著名的平型關戰鬥。不久之後,林彪被晉綏軍士兵誤傷,很快被送到前蘇聯接受治療。林彪傷勢痊癒回國之後,一直留在延安工作,沒有重回戰場前線。抗戰勝利之後,林彪最初被任命為山東軍區司令員,在途中又接到轉赴東北的命令。

後來,林彪歷任東北民主聯軍司令員、東北野戰軍司令員、第四野戰軍司令員。在這一時期,林彪指揮部隊組織發了包括遼瀋戰役在內的解放東北系列戰役戰鬥、平津戰役,以及衡寶戰役、廣西戰役等渡江南下系列戰役戰鬥,在戰場之上立下了非常突出的戰功。1955年,林彪被授予元帥,名列十大元帥的第三位,他也是十大元帥中最年的一位。

二、紅三軍團的軍團長是彭德懷。彭德懷是湖南湘潭人,他後來指揮部隊勝利到達陝北,期間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合編為陝甘支隊,彭德懷還擔任過陝甘支隊的司令員。全面抗戰爆發之後,彭德懷被任命為八路軍副總指揮,組織發起了著名的百團大戰等系列抗日戰役戰鬥,貢獻非常大。抗戰勝利之後,彭德懷還擔任過西北野戰軍司令員、第一野戰軍司令員。

在這一時期,彭德懷指揮部隊為大西北地區的解放作出了突出貢獻,先後指揮了陝北三戰三捷、宜川戰役、陝中戰役、扶眉戰役、隴東戰役和蘭州戰役等系列戰役戰鬥,戰功卓著。新中國成立之後,彭德懷又馬不停蹄地率領志願軍開赴朝鮮戰場,指揮了抗美援朝第一至第五次戰役,為取得抗美援朝的勝利立下了赫赫戰功。1955年,彭德懷也被授予了元帥,名列十大元帥的第二位,非常了不起。

三、紅五軍團的軍團長是董振堂。董振堂是河北邢臺人,他率領的紅五軍團在當時承擔著全軍的後衛重任,曾在湘江血戰和金沙江阻擊戰中發揮了尤其重要的作用。後來,紅五軍團縮編為紅五軍,董振堂又擔任紅五軍的軍長。懋功會師之後,紅五軍被編入紅軍左路軍,北上長征。紅軍長征勝利之後,董振堂率領的紅五軍又被編入西路軍序列,參加了執行寧夏戰役的作戰計劃。在戰鬥中,西路軍遭到青海軍閥馬步芳的圍攻,董振堂最後壯烈犧牲,年僅四十二歲。

四、紅九軍團的軍團長是羅炳輝。羅炳輝是雲南彝良人,他指揮部隊勝利到達陝北,期間紅九軍團在懋功會師之後改編為紅三十二軍,羅炳輝出任紅三十二軍軍長,後來被編入紅二方面軍戰鬥序列。全面抗戰爆發之後,紅三十二軍改編為八路軍第一二〇師所屬部隊,而羅炳輝則被派到華中地區工作。在此期間,羅炳輝擔任過新四軍第一支隊副司令員、新四軍第五支隊司令員、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副指揮等重要職務。由於常年在艱苦的條件下工作,導致羅炳輝患上了嚴重的高血壓,只好回到後方進行療休養。抗戰勝利之後,羅炳輝被任命為山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兼新四軍第二副軍長,不幸的是在1946年6月,羅炳輝因腦溢血而去世,終年四十九歲。

(從奴隸到將軍)中羅蕭的原形是誰?

《從奴隸到將軍》中羅霄的原形是羅炳輝。

羅炳輝(1897.12.22-1946.6.21),男,漢族,出生於雲南彝良。1915年入滇軍當兵,因作戰勇敢升至營長。1922年參加了討袁護國戰爭、東征戰爭和北伐戰爭。

1929年7月祕密加入中國黨,同年11月在江西吉安領導靖衛大隊士兵起義,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歷任團長、旅長、第六軍第二縱隊長、第十二軍和第二十二軍軍長等職。第五次反“圍剿”開始不久,任紅九軍團軍團長。

曾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執行委員。率部參加廣昌保衛戰,並護送北上抗日先遣隊出征。抗日戰爭時期,羅炳輝先後以副參謀長和副司令員的名義在武漢從事統一戰線工作以及開闢皖東抗日根據地。

1946年解放戰爭爆發,羅炳輝任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兼山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領導棗莊戰役。同年6月21日在山東臨沂病逝並安葬於臨沂。

擴充套件資料:

羅霄:彝族土司的奴隸娃子,為報私仇參加討袁軍。表面上他得到軍閥重用,其實一直受到歧視和監視。

他在黑暗中摸索著救國救民的真理,當認識到黨才是中華民族的希望後,毅然加入紅軍。他身經百戰,胸襟寬廣,機智倔強,質樸耿直,剛毅不屈,對忠心不二,即使受到錯誤處分也無怨無悔。

《從奴隸到將軍》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王炎執導的戰爭劇情片,由楊在葆、張金玲等主演,於1979年上映。

該片講述奴隸出身的羅霄為求生存和復仇參加軍閥部隊後,逐步認識到反動軍隊的黑暗本質,接受思想,從一名舊民主主義者成長為堅定的主義戰士,投身於民族解放事業,最終犧牲在戰鬥前線。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從奴隸到將軍

九軍團長是誰

羅炳輝

“中國工農紅軍第九兵團成立於1933年10月28日。羅炳輝作為部隊首長,經歷了第五次反“圍剿”和長征中的重要戰役,做出了巨大犧牲。

1934年5月,紅9軍團因在蘇區第五次反“圍剿”中傷亡過大,撤銷了14師的番號,部隊分別編入3師和紅3、紅5軍團。7月,紅9軍團奉命護送紅軍先遣隊北上,東渡岷江。10月,紅軍長征前,紅二十二師編入紅九軍團。[1]

長征開始後,紅9軍團掩護了左翼的縱隊。11月中旬,撤銷紅22師番號,部隊分別編入紅3師和紅1、紅5軍團。湘江戰役中,紅9軍損失嚴重。

1935年2月,紅3師番號撤銷,軍團直屬三個團和教導營。3月,何長工任軍團政委。同月,他奉命掩護紅軍主力在烏江以北地區渡江南下。4月4日,在金沙江以東的老木孔地區擊潰軍5個團,殲滅其2000餘人,轉戰黔西、水城地區。此後,紅9軍團在貴州、雲南、四川等地靈活作戰,牽制和打擊軍,有效地協調了紅軍主力的行動。5月6日,從雲南會澤西渡過金沙江,不久與紅軍主力會師。六月中旬到達毛公(今小金)。

羅炳輝將軍事蹟展覽館如何聯絡

羅炳輝將軍事蹟展覽館聯絡方式:地址:位於安徽池州

羅炳輝將軍事蹟展覽館景點簡介:

1989年11月,確定的以為首的中國人民33位軍事家,羅炳輝將軍就是其中之一。清朝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羅炳輝出生在雲南省彝良縣大河區阿都鄉偏坡寨一個貧苦農民的家裡。羅炳輝有著大山一樣倔強的性格,12歲就敢與當地的一個惡霸地主對簿公堂。1915年冬,17歲的羅炳輝離開家鄉,到省城昆明參加了滇軍。他參加過討袁護國戰爭和北伐戰爭。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政變後,羅炳輝在軍隊中遭到排擠,並於1928年冬被編遣。經朋友介紹,他到江西吉安縣任靖衛大隊長。江西瞭解到羅是一個嫉惡如仇、剛直不阿的軍官後,特派黨員、雲南賓川人趙醒吾做他的工作。1929年7月,羅炳輝祕密加入中國黨,同年11月,他率領吉安、吉水、泰和等8縣靖衛隊1000餘人舉行了著名的吉安起義。這次起義是在中國處於低潮時,從強大的敵人營壘中衝殺出來的,因此顯得十分可貴。

起義後,部隊編入紅軍。在土地戰爭中,羅炳輝歷任紅軍第五團團長、紅六軍第二旅旅長、紅六軍二縱隊司令員、紅十二軍軍長、紅九軍團軍團長。在根據地的5次反圍剿鬥爭中,他率部屢建奇功,曾在一天之中連奪兩座縣城,朱德總司令稱他是兩腳騎兵。後來,美國著名記者尼姆韋爾斯(夫人)在延安聽到他的傳奇故事後,稱他是神行太保,並感嘆地寫道:羅炳輝是一個真正的中國人,中國歷史上任何時期的中國人對他都會感到親切。他是中國人所愛好的關帝型的英雄,是一個智勇兼全的人物。

1934年10月,由於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紅軍實行戰略大轉移,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羅炳輝率紅九軍團在左翼,負責開啟通路,搶佔要點,和紅一、三、五、八軍團一道,掩護縱隊和縱隊渡過湘江,突破了蔣介石精心設定的第四道封鎖線。1935年1月,紅九軍團在貴州的湄潭,擋住追擊的敵人,保衛了遵義會議的勝利召開。之後,紅九軍團擔任了牽制引誘敵人的任務,羅炳輝使出在蘇區反圍剿中善牽牛鼻子的本領,虛張聲勢,聲東擊西,搞得敵人暈頭轉向,從而掩護了、及紅軍主力南渡烏江。

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黨安排羅炳輝到抗日軍政大學和黨校學習。1938年1月,羅炳輝到武漢八路軍辦事處開展工作。在武漢短短的10個月中,羅炳輝以雲南同鄉的身份,對到武漢抗戰的滇軍六十軍官兵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這些工作為日後雲南上層人物的率部起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939年1月,羅炳輝調任新四軍第一支隊副司令員,5月,任第五支隊司令員,率部挺進皖中,開創了淮南抗日民主根據地。他在抗擊日、偽、頑的鬥爭中英勇善戰,成為華中敵後家喻戶曉的抗日名將和傳奇英雄。

在多年的戎馬生涯中,羅炳輝積勞成疾。抗戰勝利後,在組織的關懷和督促下,1946年初,羅炳輝到臨沂新四軍軍部醫院治療。在他養病期間,、朱德曾分別從延安給他覆信,囑他養好身體,留得青山,是很要緊的(信中語)。可惜由於局勢緊張,待信於7月帶到時,羅炳輝已經病逝,甚為遺憾。1946年4月,任命羅炳輝為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兼山東軍區副司令員。由於蔣介石撕毀停戰協議,軍一再進攻解放區,前線形勢緊張,羅炳輝不顧自己的病尚未痊癒,便趕赴前線,與陳毅軍長共同研究對敵策略,在前線指揮部和各部隊之間奔波,親自指揮部隊拔除了偽軍和軍在棗莊的據點。由於過度疲勞,羅炳輝在前線幾次昏倒。l946年6月21日,他在由降縣返回臨沂途中,突患腦溢血,在蘭陵逝世,時年49歲。

羅炳輝生前曾多次講過:人生最快慰的是真正勇敢地犧牲個人一切利益,最熱忱努力地為民族、自由解放而鬥爭,尤其是要為勞動大眾的解放和利益,以真理、正義、公道為人類的幸福而鬥爭。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羅炳輝逝世後,給華東局、新四軍兼山東軍區以及羅的家屬專門打來唁電。6月22日,在戰況緊急的情況下,陳毅軍長在臨沂為其主持了隆重的追悼大會。當天晚上,陳毅軍長懷著沉痛的心情,寫下了《悼羅炳輝將軍》的長詩,記述了他們之間的深厚情誼和羅炳輝的卓越功勳。1950年,臨沂修建了烈士陵園,羅炳輝的遺體遷葬於陵園內,陵園內修建了石墓和遺像亭,陵墓周圍的石壁上刻有朱德、周恩來、劉少奇、陳毅等領導的題詞。

從17歲走出家鄉的大山後,羅炳輝就再也沒有回去過,但他的心中無時不牽掛著自己的家鄉,他生前多次對妻子和孩子們說:如果我活不到全國解放那一天,你們一定要回雲南老家去,替我為你們的祖父母掃墓。你們要告訴鄉親們,我羅炳輝心裡最愛父母,最愛家鄉。家鄉人民也深深懷念著他,併為自己的優秀兒子感到驕傲,彝良縣修建了羅炳輝紀念館。羅炳輝將軍誕辰100週年時,家鄉人民為他塑了一座銅像,永遠紀念這位卓越的家和軍事家。

《從奴隸到將軍》中羅霄原型是誰?

羅炳輝。

羅炳輝在紅軍歷任團長、紅十二軍軍長、紅九軍團總指揮等。抗戰爆發後,羅炳輝先後任新四軍二師師長、新四軍副軍長兼山東軍區副司令員等職。

1946年6月21日,突發腦溢血,不幸逝世。1980年代確定的我軍33位軍事家,就有羅炳輝,並且是在戰爭年代犧牲的8位軍事家之一。

在電影《從奴隸到將軍》中,奴隸出身的羅霄的原型為羅炳輝,為求生存和復仇參加軍閥部隊後,逐步認識到反動軍隊的黑暗本質,接受思想,從一名舊民主主義者成長為堅定的主義戰士,投身於民族解放事業,最終犧牲在戰鬥前線。

影片評價

該片是一部優秀的影片,其所塑造的羅霄這一英雄典型,無疑將走進中國電影園地光輝人物形象的行列。這個人物的成就,首先在於真實。電影工作者嚴格遵循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忠實地描繪了人物性格發展的邏輯性,也如實反映了客觀歷史的制約性。

編劇樑信用實際行動批判了“四人幫”顛倒黑白的謬論,用作品答覆了人們的疑難,還歷史以本來豐目,顯示了可貴的勇氣和膽略。編導還衝破了“四人幫”設定的禁區,正確描寫了無產階級的人情美,使羅宵的形象更加豐滿生動,有血有肉。

羅宵將軍的原型人物

是羅炳輝

《從奴隸到將軍》本影片描寫羅霄原是奴隸,因土司死他的未婚妻而投身舊民主主義,憑他從小練就的神屢建奇功,從馬伕升為副團長。在“剿共”第一線接觸了黨找到了光明,率部起義,成為工農紅軍師長。

然而由於他堅持毛路線,竟被撤職當馬伕,但他相信黨不會拋棄他。後重新被任命代理師長,在日偽頑三面夾擊下百戰百勝,成長為我軍的一位傑出的指揮員;

抗戰勝利後,羅霄積勞成疾,在戰鬥的硝煙中溘然長逝。

本片中的主人公原型是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高階將領、軍事家羅炳輝同志。

延安保衛戰的將領資料

羅元發

福建省龍巖縣人。

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國主義青年團。

一九二九年轉入中國黨,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土地戰爭時期,任福建龍巖列寧青年隊隊長,紅十二軍軍部特務連委員,紅十三軍第十四師機連指導員,紅十四軍直屬隊總支,紅九軍團第十四師四十二團代委員兼處主任,紅三軍團第五師十五團委員,軍團保衛局執行科科長,紅一軍團第一師一團委員,一師部主任。

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團處主任,第一師部主任,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割槽部主任、委員,雁北支隊委員兼雁北地委,

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第二旅委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旅旅長兼委員,西北野戰軍第六縱隊司令員,第一野戰軍六軍軍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北疆軍區司令員兼北疆區,西北軍區空軍司令員,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軍區空軍司令員,中國人民空軍副司令員兼國防科委副主任,國防科委顧問。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將。是中國人民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九屆候補委員。

羅元發回憶

1947年,正當邊區人民歡度春節的時候,蔣介石糾集胡宗南等部34個旅、共23萬人,準備從南、西、北三面,向陝甘寧邊區進犯。胡宗南狂妄叫囂要“三天佔領延安”。

3月10日,彭德懷司令員在王政柱同志陪同下來到教導旅檢查作戰準備情況,提醒要防備敵人的突然襲擊。最後,彭總要求:“教導旅和附屬警備七團、延安軍分割槽第三團,組成防禦兵團,你們要想盡一切辦法,爭取抗擊一星期,保證機關和延安人民安全轉移。”羅元發和饒正錫副政委、陳海涵參謀長當即表示:堅決完成黨、毛交給我們抗擊7天的光榮任務! 3月12日上午,美製蔣機B25轟炸機在戰鬥機的掩護下飛到寶塔山上空,在和平寧靜的聖地——延安扔下了7枚。蔣介石集團對延安和陝甘寧邊區的“重點進攻”開始了!

幾十架敵機一批又一批地竄犯延安,也對旅部駐地金盆灣狂轟濫炸。

1947年3月13日8時許,敵整編二十七師、第一師、九十師向一團陣地全面進攻。守軍堅守陣地,英勇反擊,進犯之敵被阻於第一線。1947年3月14日,胡宗南急得暴跳如雷,命令他的部下不惜一切代價攻擊前進。教導旅英勇抗擊,敵人仍然被阻於西吊莊、臨鎮和南泥灣以南地區,胡宗南“三天佔領延安”的陰謀破產。

根據三天來的作戰情況,毛親自簽署命令,派王政柱同志送來。他命令:“我邊區各兵團,有堅決保衛延安任務,必須在三十里鋪松樹嶺線以南、南泥灣、金盆灣地區,再抗擊10天至兩星期(16日至29日)才能取得外線配合,粉碎胡軍進攻延安的企圖。”並命令“教導旅、二縱隊(王震部)為左兵團,歸王震、羅元發同志指揮,在王震未到前,歸羅元發同志指揮。教導旅在南泥灣、金盆灣、臨鎮、松樹嶺地區組織防禦戰鬥。上述地區至少堅持7天。”

40天內,我軍連打三個殲滅戰。

與此同時,新四旅主力佈防於延安周圍,擔負著防止敵傘兵、控制機場、掩護黨機關轉移的任務。該旅771團在教導旅右翼與敵展開激戰。

18日晚上,野戰軍司令部下達命令:教導旅七天七夜抗擊任務已經完成,當晚22時撤至青化砭以東隱蔽集結,待機殲敵。胡宗南佔領的延安是一座空城。就在胡宗南在西安擺“慶功宴”、開“慶功會”的時候,彭總已經指揮野戰軍主力部隊隱蔽集結在青化砭以北地區,做好了徹底殲滅敵31旅的準備。1947年3月25日上午,敵31旅進入我軍在青化砭佈下的“口袋”陣,教導旅與兄弟部隊一起,只用了1小時40分鐘,全殲敵31旅2900餘人。敵旅長李紀雲等人被俘。接著,1947年4月14日,羊馬河戰役全殲敵一個整旅4700餘人,給敵以沉重打擊。5月4日開始的蟠龍戰役,全殲敵167旅少將旅長李昆崗以下6700餘人。人民軍隊在40天內運用蘑菇戰術,連打三個殲滅戰,殲敵三個旅1.5萬餘人,沉重地打擊了敵人的瘋狂氣焰。

紅九軍團的簡介

紅九軍團,是1933年10月根據中令,由紅軍第三師和第十四師組成的,歸紅一方面軍建制。羅炳輝被任命為軍團長,委員由蔡樹藩擔任。此後,紅九軍團參加了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在1934年4月的廣昌保衛戰中,部隊在戰鬥中人員犧牲慘重,軍團下轄的第十四師被中革下令解散撤編。1934年10月,中革將紅軍第二十二師劃歸紅九軍團建制。紅九軍團在於都臨時補充兵員1300餘人,在長征出發前夕,整個軍團人數達到11500人左右。

1933年10月2日,根據命令,紅九軍團在蘇區編成,屬紅一方面軍編制,軍團長羅炳輝、委員蔡樹藩、參謀長郭天民、部主任李湘憐(後黃火青代),下轄第三師、第十四師和第一團、第四團。

1934年10月10日,參加長征,此時編制為:軍團長羅炳輝、委員何長工、代表何克全、參謀長郭天民、部主任李濤,下轄第三師和第十四師。第十四師:師長因子昆、委員王開湘。

1935年7月,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會師後,紅九軍團改編為紅三十二軍,隨四方面軍活動。1936年7月,紅四方面軍和紅二軍團、紅六軍團會師後,根據命令,與紅二、六軍團合編為紅二方面軍。

1937年,原紅九軍團主力編為八路軍120師359旅一部,投入抗日戰爭戰場。

中共33位軍事家有哪些?

、周恩來、朱德、、彭德懷、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楊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葉挺、許繼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權、彭雪楓、羅炳輝、林彪。

其中有8位軍事家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獻身,他們是中國人民建立人之一葉挺,中國工農紅軍高階指揮員許繼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中國工農紅軍和八路軍高階指揮員左權,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高階將領彭雪楓、羅炳輝,還有林彪。

部分將軍介紹

一、

(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後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人民的領袖,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黨、中國人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家,軍事家 ,詩人,書法家。

二、周恩來

原籍浙江紹興,1898年3月5日生於江蘇淮安。1921年加入中國黨,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家、家、軍事家、外交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主要建立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勳,是以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