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人物傳記怎麼寫大綱,歷史人物傳記的提綱怎麼寫

1.歷史人物傳記的提綱怎麼寫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尊重歷史,尊重人物本身,這個很多人是做不到的也就沒法對人物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了。

人物傳記怎麼寫大綱 歷史人物傳記的提綱怎麼寫

人物的簡介是必須的,你肯定要讓別人對這個人物的一生有大概的瞭解,其功過,要客觀的評析他,不要強加於我們現在的層次,要站在他所處的那個時代來看一件事。

再介紹典型事例,要典型,突出想表現人物的哪一方面的那個品質。

最後再總結,總結是非常重要的,可能在你之前有人寫過這個人物,有人對他有了這樣那樣的評價,但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評價,不要讓別人的意見淹沒了你內在的聲音,要有自己思考的過程。

大概就是這樣,希望有幫助~

2.歷史人物傳記提綱格式如何寫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尊重歷史,尊重人物本身,這個很多人是做不到的也就沒法對人物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了。

人物的簡介是必須的,你肯定要讓別人對這個人物的一生有大概的瞭解,其功過,要客觀的評析他,不要強加於我們現在的層次,要站在他所處的那個時代來看一件事。再介紹典型事例,要典型,突出想表現人物的哪一方面的那個品質。

最後再總結,總結是非常重要的,可能在你之前有人寫過這個人物,有人對他有了這樣那樣的評價,但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評價,不要讓別人的意見淹沒了你內在的聲音,要有自己思考的過程。大概就是這樣,希望有幫助~。

3.人物傳記怎麼寫

傳記就是記錄不同國家、不同領域的名人事蹟的一種文學體裁。

人物傳記的寫法一般是介紹人物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及老年的成長經歷(包括生活、工作和學習),末尾一般總述人物的功績成敗,也可以在記敘成長經歷的同時加入一些議論。 寫人記敘文以記敘人物的活動、經歷、事蹟為主,如人物傳記、人物通訊、人物軼事等等。

寫人的記敘文重在刻畫人物的性格,並通過這種性格的刻畫來反映生活,表達一個深刻的主題。寫人一般可以有如下幾種方法:⑴,通過人物的肖像寫人。

人物的肖像主要指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服飾、姿態和神情等等。肖像描寫可以寫人物的靜態,也可以寫人物的動態。

⑵,通過人物的語言寫人。人物的語言要充分個性化的,能表現人物的出身、教養、經歷和性格,讓人讀了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⑶,通過人物的行動寫人。人物的行動要符合生活的本質,符合人物的性格發展的邏輯。

可以選擇具體的、富有特徵的行動來顯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動。⑷,通過人物的心理寫人。

人物的內心世界是很豐富的,心理描寫就是要充分揭示出人物內心的喜、怒、哀、樂、愛慕、思念、苦悶、痛苦、怨恨、驚恐、嫉妒等等。常見的心理描寫方式有內心獨白、思憶聯想、夢境幻覺、動作暗示等。

⑸,通過人物的活動環境寫人。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的,人物的個性的形成與他所處的環境有關,寫好環境對錶現人物的性格極為有用。

⑹,通過細節描寫、側面描寫的方法來寫人。根據人物性格發展的邏輯,捕捉、挑選最具有特徵的細節,進行準確、真實的描寫,能夠使人物的性格更鮮明、形象更豐滿。

通過相關人物的反映、評說,從側面間接地烘托描寫物件,可以起到睹影見竿的作用。側面描寫常常與正面描寫結合運用。

⑺,通過事件來寫人。可以通過寫一件事來刻畫一個人,也可以通過寫一件事來刻畫幾個人。

寫人的幾種方法可以單獨進行訓練,也可以綜合進行訓練。

4.一般的個人傳記怎麼寫

亦單稱傳。是一種常見的文學形式。主要記述人物的生平事蹟,根據各種書面的、口述的回憶、調查等相關材料,加以選擇性的編排、描寫與說明而成。傳記和歷史關係密切,某些寫作年代久遠的傳記常被人們當史料看待。一般由他人記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稱"自傳"。傳記大體分兩大類:一類是以記述翔實史事為主的史傳或一般紀傳文字;另一類屬文學範圍,傳記作者在記述傳主事蹟過程中,可能會滲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斷,但和小說不同,傳記一般不虛構,紀實性是傳記的基本要求。

包括一般的傳記、自傳、評傳、人物小傳、人物特寫、回憶錄、年譜、小說化的傳記,等等。 一、自傳體傳記。這是某一個人物自己寫的記載自己的生活經歷的文章。記載自己前半生或大半生的生活經歷的一般稱為自傳,如《馬克·吐溫自傳》,愛新覺羅·溥儀的《我的前半生》等。有些是以記載自己生活中的某些片斷或某一方面的經歷為主,這一般稱為自述,如《彭德懷自述》。 二、回憶體傳記。這類傳記的作者往往是被立傳者的親屬、朋友、同事或部屬,他們主要是通過自己的回憶記載被立傳者的生平與事蹟。 三、採訪體傳記。這類傳記的撰寫人,一般與被立傳者原來並無交往,或者是與被立傳者相隔幾代的後人,他們主要靠採訪被立傳者的親友,蒐集被立傳者的各類資料,然後經過作者取捨、創造,形成傳記。如羅曼·羅蘭的《名人傳》、魏巍的《鄧中夏傳》等。 四、自傳體傳記和採訪體傳記融匯在一起的傳記。如聞名於世的瑞典電影明星英格麗·褒曼和美國作家阿倫·吉伯斯合作寫成的《英格麗·褒曼傳》。 五、在傳統的散文體傳記外,還有一些特殊體例的傳記。比如80後詩人、學者風來滿袖所著的《被隱喻的四月——徐志摩詩傳》就是我國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體傳記。

“實用類文字”中的人物傳記,是遵循真實性原則,用形象化的方法記述人物的生活經歷、精神風貌及其歷史背景的一種敘事性文體。其文體特點是真實性和文學性。其中,真實性是傳記的第一特徵,因為傳記敘寫的是歷史或現實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實姓、居住地點、活動範圍等,寫作時不允許任意虛構。但傳記不同於一般的枯燥的歷史記錄,它又具有文學性。它是寫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內;它通過作者的選擇、剪輯、組接,傾注了愛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藝術的手法加以表現,以達到傳神的目的。從敘述人稱看,傳記可分“自傳”和“他傳”: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寫的,後者是他人撰寫的。從表達方式看,一般的傳記以記敘為主,還有的傳記,一面記述人物的經歷,一面加以評論,記敘與評論各半,這種傳記則被稱為“評傳”。從創作方法看,有的傳記以記敘翔實的史實為主,用語比較平實,稱為“歷史性傳記”;有的傳記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經歷、精神風貌及其活動的歷史背景等,以史實為依據,但又不排斥某些聯想性的文學描寫,稱為“傳記文學

閱讀古今中外的人物傳記、回憶錄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實,瞭解傳主的人生軌跡,從中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並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斷;認識傳記作品的基本特性,嘗試人物傳記的寫作。”要做到能“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義的事件情節,理解作者對傳主及有關事實所作的評價,並形成自己的思考和判斷”。《新課程標準語文科考試大綱》要求:“準確解讀文字,篩選、整合資訊、分析思想內容、構成要素和語言特色,評價文字產生的社會功用,探討文字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

5.怎樣寫人物傳記

寫人物傳記,決定性的因素是要把每一個人物寫好,個個站得住。應該掌握如下幾點:

1.廣泛蒐集資料,熟悉人物一生的活動經歷;

2.凡引用的歷史資料務必做到準確無誤;

3.人物形象要完整,基本要素要齊全,如姓名、生卒年、字號、民族、性別、籍貫、黨派、主要學歷、經歷、事業、思想成就、主要著作等;

4.要掌握重點,不要平鋪直敘,事無鉅細地都寫上。

歷代史志中的人物傳大體分兩類:一類是用簡明樸實的語言直陳其事,另一類帶有一定文字色彩,在忠於歷史事實的原則下,適當運用文字手法去塑造人物。

今天,我們編寫傳記,應吸收上述兩類傳記的優點,既要忠於事實,又要力求語言生動形象。 編寫人物傳要寓觀點於事實的記述之中,即通過具體事實把人物的功過是非及我們的感情體現出來。寫人物傳要把人物的個性突現出來,要通過典型事件、言行和細節表現人物的個性。

6.人物傳記怎麼寫

第一篇: 郁達夫是一位讓人懷念的文人和作家。

某年,無意在電視上看見根據他的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春風沉醉的夜晚》,外景是在徽州的郡城歙縣,油然而生親切之感。郁達夫倒是真的來過徽州並留下一篇《屯溪夜泊記》。

與郁達夫同行的還有林語堂。他們因不堪那聲名遐邇的徽州府郡歙縣城裡旅店的齷齪,趁黑趕往屯溪——郁達夫在文中稱之為“小上海”的地方,如此的“美稱”不知從何年何月已從人們的傳說中消失。

小上海果真繁華,這一班大名鼎鼎的作家們竟然投宿無門,大小旅店都掛上客滿的牌子,於是,只得求助當地的警察局,可這山溝裡的“大蓋帽”們並不買大作家的賬。直折騰到午夜一點,也未落實住地,最後,林語堂提議租來一隻大船,搬上行李,作一回“天隨子陸龜蒙”的風雅來。

木船停泊新安江上,浮家泛宅,圍燈夜話,船底江流有聲,滔滔東去,一直流向郁達夫的老家富春江。離船一箭之地是那座明代的石拱橋。

我在徽州的日子,也常常在江邊散步,站在老橋上總會想到郁達夫的那些文字。屯溪雖是文化古城,出了很多的文人,自然也少不了文人的行跡,但在我的印象中恐怕只有郁達夫的這點文字讓人懷念,並由此對小城產生一種說不出的神祕感,如今已無法想象當年小城的模樣,不過這座建於明代的青石板老橋依然葆存著往昔的一些資訊吧。

橋頭便是那條有名的聞說建於宋朝的“老街”。事實上,在郁達夫的筆下,對這個黃山腳下的小城似乎沒什麼好的印象,下面便是他的又一遭遇:“我在舊貸鋪裡,買了一部歙縣吳殿麟的《柴石泉山房集》,語堂在那家假古董店裡,買了些核船、翡翠、琥珀、以及許多碎了的磁。”

可見,那時的這條老街已是“古董販子”們活躍的場子了,用現在話來說,這些“古董鬼”那時就開始吃旅遊的飯。不過那年頭,儘管是“假古董店”也尚能買到一些舊貨,現在的旅遊店清一色的新產品,專吃那些揣著來掏寶揀漏心態的“聰明人”。

要說屯溪人會經營的智慧那可是由來已久的,這是徽商末流的舊傳統。郁達夫說,那天,屯溪下著雨,他們上岸在一家酒店裡,要了一碟炒四件,一斤“雜有泥沙的紹興酒”,被敲去了兩塊大洋。

於是,郁達夫憤然寫道:“這小上海的商家,別的上海樣子倒還沒有學好,只有這一個欺生敲詐的門徑,都學得來青勝於藍了,也無怪有人告訴我說,屯溪市上,無論哪一家大商店,都有討價還價,就連一盒火柴,一封香菸,也有生人熟面的市價不同”。郁達夫的牢騷發得可謂“入木三分”。

記得我初來屯溪,倒是特地找了一位熟悉的當地人,來老街買些木雕、磚雕之類的小什件。老徽州的古物已被後人們變賣殆盡,就連這些老房子上的零部件也成為稀罕的古董寶物了。

店家同他講著一口屯溪土話,談到“草皮”(鈔票),也是嘰哩呱啦,神祕兮兮。包好了木雕,出了店口,朋友忽然遞給我一些錢,說是店家給他的“回扣”,我這才知道,這屯浦的水真是深啊!文章的末了,“青衫憔悴的才子”,“遇著紅粉飄零的美女”,吟哦了一首七言絕句:“新安江水碧悠悠,兩岸人家散若舟;幾夜屯溪橋下夢,斷腸春色似揚州”。

才子佳人,總算又回到風(流)雅(好)上了。 第二篇: 居里夫人,一個感動了全世界的名字。

她樸實的身影,深深地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們所銘記;她激人奮進的故事,也被人們一遍又一遍地傳頌。 居里夫人出生時,她的祖國波蘭正遭受沙俄鐵蹄的蹂躪。

知識分子的家庭背景,賦予了她良好的修養和強烈的民族責任感,當然也將知識精英的聰慧和堅韌毫無保留地遺傳給了她。開明和藹的雙親和五個孩子組成了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

儘管沙俄施行嚴厲的殖民統治,但身為小妹的她,還是幸福地度過了短暫的童年時光。 斯可羅多夫斯基夫婦的教育方式很值得我們今人借鑑。

他們從未對孩子進行過什麼“啟蒙”,而是放開手腳,讓他們自由玩耍,去盡情地擁抱大自然。居里夫人一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想必就是在孩提時代埋下的種子。

父親雖然是一名頗有才華的理科教師,卻從未刻意引導過孩子的興趣,他甚至不讓小瑪妮雅過早地接觸理科書籍,好讓她在上學後能夠全面地涉獵知識,從而逐漸找到志趣所向。當然,他對於孩子們的學業還是非常關心,並且要求嚴格的。

至於母親,則做出了巨大的犧牲,放棄了女校長的職務,全心全意地相夫教子。在身患重病、家境窘迫的情況下,她仍舊若無其事地操持家務,不遺餘力地為孩子們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家庭氛圍,不讓年幼的他們過早地承受心理負擔。

由此,我看到了家庭的意義所在,它不僅是每個人成長的天堂,更是一個塑造人的殿堂。 後來,為了給姐姐籌措學費,年少的居里夫人飽嘗了世態炎涼。

十七歲那年,她孤身一人背井離鄉,去外省當家庭教師,一當就是六年。這六年寄人籬下的生活,讓她逐漸意識到了社會的複雜,人性的複雜。

失戀的痛苦經歷,更教會她該如何選擇終生伴侶,如何從本質上去認識一個人,透析一個人。這六年的磨難也教會了她如何面對挫折,使她在後來的實驗中敗而不餒,在經歷了風風雨雨後見到了繽紛的彩虹。

而居里夫婦的結合更是兩顆高尚心靈的碰撞。這碰撞迸發出耀眼的人。

7.求`寫人的提綱``

寫傳記,是寫歷史,是寫傳主一生的歷史,寫歷史中的傳主的一生,寫傳主在歷史中的作用和影響。

如實地寫作者對傳主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所寫、所說、所作、所為,並把這些擺到他所處的歷史環境及變化中。就是說,需要跟隨傳主的步履,不虛構,不誇張,不迴避,不掩飾。實事求是,寫傳記的科學基礎就在這裡。

事蹟材料是寫傳記的必要依託。傳記作者的手頭都得要有第一手材料,要有個人觀察所得、或經過鑑別核實的材料。這種材料來之不易,但只要你付出努力,終有所得。蒐集材料的過程,也是認識傳主的過程。作者對所蒐集擁有的感性材料,進行分析、比較、揣摩,日子一久,一個完整鮮活的形象,便漸趨在頭腦中形成,把這個自己感受並認識的生動形象寫出來,傳達給讀者,是會讓讀者產生共鳴的。

寫傳,要精於對歷史人物事蹟的發掘,在發掘後的材料中恰當地裁剪出歷史人物一生中最能表現其思想性格特點的材料,在寫作前搞清這個人物一生中值得注意的事蹟,判斷出他的主要傾向,而給予客觀公正的評述。

有了豐富的史料,還要力求使它生動,賦予其故事性。傳記作者的功夫是發現蛛絲馬跡,順藤摸瓜,有機銜接,從銜接中提煉出藏匿其中的故事並將之合理地放大。並且通過對已蒐集到的資料反覆推敲,找出主人公思想和生命歷程的端緒,想辦法把筆觸伸進其內心世界。在這個世界中,你也將發現很多生動傳神的故事。

還有一點,就是需要大量的深入細緻的採訪,儘可能採訪到與傳主長期在一起的人。他們在與傳主在交往中,自然都會有一些生動情節。寫傳記,得大面積地採訪相關人員,如同沙裡淘金,一串串被歷史遺忘的珍珠便從他們的口中重現出來。

一本傳裡,如果不少生動的故事,反映傳主在彼時的所作所為,不愁立不起傳主的形象。需要指出的是,所說的故事,當然不是為了取悅讀者而瞎編亂造的,件件樁樁都要取材於事實。故事也有大小,有精彩與一般之別。有時用幾個小故事可以湊成一個大故事。

歷史、後人、傳記作者對傳主的評價,是傳記中所不可缺少的,雖然這種評價可以展開地寫在傳記中,也可以隱約地含在傳記中。

總之,堅持真實性、準確性和可信性,寫成準確的可靠的人物傳記類信史,是傳記寫作應定下的要求和目標。保持傳記的真實性,既是對傳主和歷史負責和尊重,也是對傳記作者自身負責。在嚴格遵守歷史真實這一原則的前提下,一切可用的表現形式和表現手法都可以適當地吸收到人物傳記的寫作中來。替傳主向讀者開啟一扇既是史實又是心靈的視窗,讓讀者從他們已經熟知的人物和事件中再度獲得一些新的感知和審美。

1、應該如何寫傳記?

最好的傳記作家向小說求教。他們決心詳查主人公的性格並寫出貫穿主人公一生的連冠的線索。。斯特霍奇說:“不經解釋的事實與埋在土中的黃金一樣無用。”事實太多反而會掩蓋實質性的真相,使讀者負擔過重並切斷讀者的眼睛和大腦之間的聯絡。。太多的傳記,尤其是學究們寫的傳記,與其說是供人閱讀的書籍,倒不如說是事實的堆砌。有時讀完一生好像和過完一生要花費一樣多的時間。

2、傳記作家應如何看待傳主?

一個讀者進入一部小說,他就步入了作者想象的天地。而當他開啟一本傳記,他卻同時闖入了兩個人的生活:傳記主人公極其作者就好像孿生兄弟一樣結合在一起直至這本書變成塵埃。。一位傳記作者說:“當你寫一個人的一生時,他的經歷經常成為你的經歷,這是多麼奇妙呀。這種情況從一本書延續到另一本書:他們的生活喚醒了我的生活,否則我為什麼要寫作呢?我寫傳記的目的是想知道命運為我準備的下一站是什麼。”。傳記是一種效忠的行為。甚至當主人公做事像個傻瓜,你也要愛他,對他負責。傳記作家要與主人公站得足夠近,以便同情他,但也要站得足夠遠,以便看清他。要解釋,但不要辯護和非難。

3、一本好的傳記應該是怎樣的?

(當傳記結束,)主人公得到了人類最難能可貴的禮物:諒解,雖然他可能已不在世間,不能親享這個禮物了。購書者的收穫也比僅僅讀了一本好書要多。他觀察了一個人的一生:那個人比他早一些來到世間,有過痛苦也有過歡樂,做過傻事也做過聰明事,但那個人忍受了這一切。只要人們還對其他人有興趣,傳記就總會有讀者。

8.名人傳記怎麼寫

名人傳記有基本現成的格式和規範。

人物傳記的真實性是人物傳記的生命。“志屬信史”,志傳和史傳一樣,必須真實可靠,符合歷史事實。

對人物的記述也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一是一,二是二,功是功,過是過,不虛構渲染,不隱惡揚善,不拔高溢美,不貶責降低,據事“直書”,做到人真、事真、言真、情真、形象真,以真取信,以真感人。只有做到“情真而不詭”,“事信而不誕”,才能有益於人,傳之久遠。

怎樣保證人物傳記的真實性呢?廣集資料,反覆考證。要使傳記真實可信,首先必須全面蒐集、佔有豐富翔實的資料,使傳記所反映的人物生平事蹟準確無誤,完整無缺。

這些資料一般包括五個基本方面的內容: (1)人物的姓名、性別、籍貫、民族。 (2)人物的生卒年月。

(3)人物的學歷、簡歷、黨派、職務。 (4)人物的貢獻功績、科技成果、著作。

(5)能反映人物思想風貌本質特徵的典型事件。立傳人物應該蓋棺論定。

當真能蓋棺論定倒也好辦,難就難在蓋了棺而論難定。 論難定而偏要為之立傳,可見此類人物影響較大,牽涉面也較廣。

這種論難定的人物傳記,是地方誌人物傳中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為這些人物立傳,尤應小心謹慎。

筆者曾為此苦思冥想,斟酌再三,得此類人物傳記寫法三議,謹記錄於下。 一、觀 點 人物傳沒有觀點,便成為一紙履歷表,失去“評說一方人物,激發千秋愛憎”的作用。

如果說,人物傳的資料是“畫龍”,那麼,觀點便是“點睛”之筆。龍無睛則不活。

然而,“蓋棺而論難定”的人物的“睛”偏偏不好點。興之所至,信手點去,必然失之輕浮;恨之所至,橫加貶責,難免有失公允;愛之所至,縱情謳歌,恐怕有失偏頗。

傳記的觀點,就是作者對傳主的評價。這種評價不宜有先入之見,不宜有門戶之見。

不能簡單地從歷史的程序中歸納出某一個觀點,再用這觀點來指導歷史人物的立傳。因為歷史學中形成的觀點是經過概括提煉和抽象化的,是邏輯思維的結果。

而人物即使是已經仙逝的歷史人物,也都是或曾經是活生生的。他們按照歷史提供給他們的條件演出他們自己的活劇,而不是按照當代學者的某種歷史觀點去從事他們的活動。

因此,寫歷史人物要了解相應的歷史階段發展的程序,要研究歷史發展的規律,但不能用這種歷史程序來套相應的歷史人物的活動,不能用這種歷史規律來代替相應的歷史人物的評價。寫歷史人物,應該從人物的活動出發。

確切地說,人物傳記的觀點,是傳主自己用行動“寫”出來的,而不是今天的修志者寫的。 歷史人物的活動往往是複雜的,對他們的評價也不應該簡單化。

在撰寫歷史人物傳記時,必須排除任何片面性的作法。所謂片面性,就是用傳主某一方面的成就或劣跡來代替傳主一生的活動。

有人總喜歡把歷史人物硬性劃分為正面人物、反面人物,而且認為,既然是正面人物,就不應該有什麼劣跡之類的東西;反之,如果是反面人物,也不應該有什麼值得肯定的地方。以陳元光為例,褒之者從“開漳聖祖”的觀點出發,不僅否認陳元光有過鎮壓畲民的行為,而且幾乎把他寫成中國**民族政策的模範執行者;貶之者則一口咬定陳元光是“雙手沾滿畲民鮮血的劊子手”①,否認他在開發漳州方面的貢獻。

產生這種片面性的原因在於不能正確認識歷史的複雜性決定了歷史人物也必定具有複雜性的客觀事實。人物都是多面性的。

既然林則徐、陳化成可以既是民族英雄,又是農民起義的鎮壓者,為什麼陳元光就不能既是“開漳聖祖”,又是畲民的鎮壓者呢? 恩格斯在論及人物形象塑造問題時指出:“如果作者過分欣賞自己的主人公,那總是不好的。”②我們在為有爭論的歷史人物立傳時,尤其應該注意,不要對傳主“過分鐘愛”。

當然,也不應該“過分仇恨”。要十分注意歷史人物好既好、壞既壞、非好既壞、非壞既好的、簡單、片面的認識方法。

二、考 證 由於對歷史人物觀點不同,涉及相關傳記時往往功說功有理,婆說婆有理。爭論中又往往容易出現“死守”自己的觀點,“咬定青山不放鬆”,打油“義無返顧”之決心。

正如上文所說,觀點應當是從事實中提煉出來的。因此,堅持自己的觀點,不能只靠對觀點的宣揚、重複,而應建立在嚴密考證的基礎之上。

例如,關於薛令之是否到過廈門的問題,說到過者有之,說未曾到過者亦有之。筆者根據史籍的有關記載,結合廈門下張社薛令之墓的考古資料,以及福安薛令之家鄉田野調查的情況,認為薛令之確實到過廈門,是“南陳北薛”的代表人物之一。

當然,這一觀點的提出,並不意味著關於薛令之是否到過廈門的問題以成定論。應當允許其他同志持不同觀點,或提出新的觀點。

但是,堅持或提出自己的觀點應該建立在史料考證的基礎上,不宜無視他人的考證結果而一味固執己見。這樣作是無益於學術討論的深入進行的。

在觀點與考證的問題上,還容易出現另一種現象,就是用自己的觀點對歷史資料進行加工改造,任意取捨,這種作法也是欠妥的。陳元光的褒美者在相關資料的處理上就存在這個問題。

傳記《陳元光》把“保留至今一千三百一十多年而未被改變的火田村”的村名認定為“人們對其(指陳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