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養生保健 > 

土壤的顏色及特點

土壤有很多種顏色的,它們所呈現的顏色與它們的組成成分有關,如森林中的土壤中有很多枯枝落葉腐爛了形成的腐殖質,所以顏色爲至褐色,此外,有的還與它們所含的礦物質不同有關係,我知道有一種“白漿土”就是灰白或白色的,大雨過後常會流出

土壤的顏色及特點

土壤裏腐殖質含量的多少和礦物質組成的差異,會讓土壤呈現不同的顏色。土壤腐殖質由動植物殘體演變而成,一般粘附在土粒的表面,它的多少主要是調節土壤顏色的深淺;礦物質有更神奇的效果,是它讓土壤有了除黑以外的其他顏色。

土壤的顏色 陽光下土壤所呈現的顏色可以反映土壤內在性質的變化,它是劃分土壤層次、研究土壤性質的重要依據。土壤顏色的深淺與腐殖質有關,腐殖質含量多時,土壤呈黑色,譬如北方寒地黑土;腐殖質含量少時,土壤呈灰色,如新疆灰漠土。土壤的顏

也許在大家的印象中,土壤就是灰灰黑黑的。其實不然,土壤的顏色是多種多樣的,這是爲什麼呢?

太陽光照射到土壤表面時,紅、橙、黃、綠、青、藍、紫等可見光譜的一部分被土壤吸收,一部分被反射。這些反射的色光混合起來就是土壤表面所呈現的顏色。土壤顏色與土壤中的腐殖質含量、水分含量、暗色礦物(如氧化鐵、氧化錳、黑雲母等)含量、

原來土壤裏腐殖質含量的多少和礦物質組成的差異,會讓土壤呈現不同的顏色。土壤腐殖質由動植物殘體演變而成,一般粘附在土粒的表面,它的多少主要是調節土壤顏色的深淺。黑色的土壤一般是腐殖質含量較高的,因爲腐殖質呈黑色和棕色;腐殖質含量少時,土壤則呈現灰色或灰白色,如新疆灰漠土。從灰到黑,顏色隨腐殖質含量的升高呈梯度變化。

誰都知道,土壤是由岩石的風化物(母質)脫胎而來的。而自然界的岩石色彩斑斕:有灰色的石灰岩,白色的雲母片巖,紫色的頁岩,斑斑點點的花崗岩,燦若雲霞的大理石……不同的岩石由不同的礦物組成,不同的礦物又含有不同的成分,成分不同,分解、溶

礦物質有更神奇的效果,是它讓土壤有了除黑以外的其他顏色。比如,氧化鐵就是土壤礦物質中的調色高手,當它在土壤中的含量高時,土色發紅,或者呈棕紅色。氧化鐵又是一種善變的物質,在土壤裏經常發生變化。當它與水作用時,能轉變爲的水化氧化鐵,低窪潮溼的環境是這一變化的適宜條件。因而在這種地方,土壤常顯。通風不良、氧氣缺乏時,土壤中的氧化鐵又變成了氧化亞鐵。當土壤中的氧化亞鐵較多時,土壤就呈現出灰藍色。白色則常常與土壤裏的鹽分變化緊密相連。如碳酸鈣、碳酸鈉、氯化鈉等鹽類,以及高嶺土、氫氧化鋁等物質在土壤中呈粉末狀存在時,都可能讓土壤呈現偏白的顏色。紫色土則是由紫色砂岩和頁岩風化物發育形成,在四川地區分佈較多,富含鈣、磷、鉀等營養元素,其土色的決定因子主要爲其中含有的結晶性氧化鐵和錳化合物。

土壤的顏色是怎麼來的? 原來是土壤裏腐殖質含量的多少和礦物質組成的不同! 土壤由岩石風化而成,動植物殘體所演變成的土壤腐殖質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源泉。 土壤腐殖質一般粘附在土粒的表面,它的多少主要是調節土壤顏色的深淺,黑色的土壤一般是

土壤顏色也是可以改變的。例如呈灰色、灰白色、暗棕色、紅棕色等的土壤,原來大多是白土、紅壤、黃壤,在人們長期耕作、施用有機肥作用下,土壤中腐殖質有所增加,土壤逐步向黑色過渡。壤的顏色可以反映土壤內在性質的變化,它是劃分土壤層次、研究土壤性質的重要依據。根據土壤的顏色,不但可以判斷出土壤大致肥瘦的情況,“因地制宜”種植相應合適的作物,還便於“對症下藥”,對土壤進行改良。土壤的顏色不同也會影響土壤溫度。土色深的,吸收陽光能力強,土溫升高快,土色淺的, 吸收陽光的能力弱,土溫升高慢些。土壤的溫度與種子發芽、根系生長、微生物活動有着密切關係。

土壤的顏色由其有機質的含量和含水的高低決定。有機質和腐殖質的含量越高,則土地的顏色越黑,黑土地的顏色呈黑色,有機質含量高,因此稱爲肥沃的土地。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中性土壤是什麼顏色的

壤的酸鹼性是土壤的基本特性,也是影響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土壤酸鹼性主要取決於土壤中酸鹼物質的多少。PH值等於7表示土壤爲中性,但是,現實中,我們概括來講中性土壤一般指pH值是6.5~7.5之間的土壤。

土壤的酸鹼度用PH值表示,PH值等於7表示土壤爲中性,PH值小於7時表示土壤爲酸性,數值越小,酸性超強;PH值大於7表示土壤爲鹼性,數值越大表示鹼性越強。

土壤的酸鹼性是土壤的基本特性,也是影響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土壤酸鹼性主要取決於土壤中酸鹼物質的多少。酸性物質來源於二氧化碳溶於水形成的碳酸和有機質分解產生的有機酸,以及氧化作用產生的無機酸,還有施肥加入的酸性物質;鹼性物質主要來源於土壤中的碳酸鈉、碳酸氫鈉、碳酸鈣等鹽類。

土的顏色爲什麼有不同?有哪幾種,分別簡介?

土壤名稱 分佈地區 形成條件 一般特徵

磚紅壤 海南島、雷州半島、西雙版納和臺灣島南部,大致位於北緯22°以南地區。 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爲23~26℃,年平均降水量爲1600~2000毫米。植被爲熱帶季雨林。 風化淋溶作用強烈,易溶性無機養分大量流失,鐵、鋁殘留在土中,顏色發紅。土層深厚,質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強酸性。

赤紅壤 滇南的大部,廣西、廣東的南部,福建的東南部,以及臺灣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緯22°至25°之間。爲磚紅壤與紅壤之間的過渡類型。 南*帶季風氣候區。氣溫較磚紅壤地區略低,年平均氣溫爲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間,植被爲常綠闊葉林。 風化淋溶作用略弱於磚紅壤,顏色紅。土層較厚,質地較粘重,肥力較差,呈酸性。

紅壤和黃壤 長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區以及四川盆地周圍的山地。 中*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植被爲*帶常綠闊葉林。黃壤形成的熱量條件比紅壤略差,而水溼條件較好。 有機質來源豐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質少,土性較粘,因淋溶作用較強,故鉀、鈉、鈣、鎂積存少,而含鐵鋁多,土呈均勻的紅色。因黃壤中的氧化鐵水化,土層呈*。

黃棕壤 北起秦嶺、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長江,西自青藏高原東南邊緣,東至長江下游地帶。是黃紅壤與棕壤之間過渡型土類。 *帶季風區北緣。夏季高溫,冬季較冷,年平均氣溫爲15~18℃,年降水量爲750~1000毫米。植被是落葉闊葉林,但雜生有常綠闊葉樹種。 既具有黃壤與紅壤富鋁化作用的特點,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點。呈弱酸性反應,自然肥力比較高,

棕壤 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 暖溫帶半溼潤氣候。夏季暖熱多雨,冬季寒冷乾旱,年平均氣溫爲5~14℃,年降水量約爲500~1000釐米。植被爲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 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強烈,還產生較明顯的淋溶作用,使鉀、鈉、鈣、鎂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澱積。土層較厚,質地比較粘重,表層有機質含量較高,呈微酸性反應。

暗棕壤 東北地區大興安嶺東坡、小興安嶺、張廣才嶺和長白山等地。 中溫帶溼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5℃,冬季寒冷而漫長,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是溫帶針闊葉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 土壤呈酸性反應,它與棕壤比較,表層有較豐富的有機質,腐殖質的積累量多,是比較肥沃的森林土壤,

寒棕壤(漂灰土) 大興安嶺北段山地上部,北面寬南面窄。 寒溫帶溼潤氣候。年平均氣溫爲-5℃,年降水量450~550毫米。植被爲亞寒帶針葉林。 土壤經漂灰作用(氧化鐵被還原隨水流失的漂洗作用和鐵、鋁氧化物與腐殖酸形成螯合物向下淋溶並澱積的灰化作用)。土壤酸性大,土層薄,有機質分解慢,有效養分少。

褐土 山西、河北、遼寧三省連接的丘陵低山地區,陝西關中平原。 暖溫帶半溼潤、半乾旱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1~14℃,年降水量500~700毫米,一半以上都集中在夏季,冬季乾旱。植被以中生和旱生森林灌木爲主。 淋溶程度不很強烈,有少量碳酸鈣澱積。土壤呈中性、微鹼性反應,礦物質、有機質積累較多,腐殖質層較厚,肥力較高。

黑鈣土 大興安嶺中南段山地的東西兩側,東北鬆嫩平原的中部和松花江、遼河的分水嶺地區。 溫帶半溼潤*性氣候。年平均氣溫-3~3℃,年降水量350~500毫米。植被爲產草量最高的溫帶草原和草甸草原。 腐殖質含量最爲豐富,腐殖質層厚度大,土壤顏色以黑色爲主,呈中性至微鹼性反應,鈣、鎂、鉀、鈉等無機養分也較多,土壤肥力高。

慄鈣土 內蒙古高原東部和中部的廣大草原地區,是鈣層土中分佈最廣,面積最大的土類。 溫帶半乾旱*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6℃,年降水量250~350毫米。草場爲典型的乾草原,生長不如黑鈣土區茂密。 腐殖質積累程度比黑鈣土弱些,但也相當豐富,厚度也較大,土壤顏色爲栗色。土層呈弱鹼性反應,局部地區有鹼化現象。土壤質地以細沙和粉沙爲主,區內沙化現象比較嚴重,

棕鈣土 內蒙古高原的中西部,鄂爾多斯高原,新疆準噶爾盆地的北部,塔里木盆地的外緣,是鈣層土中最乾旱並向荒漠地帶過渡的一種土壤。 氣候比慄鈣土地區更幹,*性更強。年平均氣溫2~7℃,年降水量150~250毫米,沒有灌溉就不能種植莊稼。植被爲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 腐殖質的積累和腐殖質層厚度是鈣層土中最少的,土壤顏色以棕色爲主,土壤呈鹼性反應,地面普遍多礫石和沙,並逐漸向荒漠土過渡。

黑壚土 陝西北部、寧夏南部、甘肅東部等黃土高原上土壤侵蝕較輕,地形較平坦的黃土源區。 暖溫帶半乾旱、半溼潤氣候。年平均氣溫8~10℃,年降水量300~500毫米,與黑鈣土地區差不多,但由於氣溫較高,相對溼度較小。由黃土母質形成。植被與慄鈣土地區相似。 絕大部分都已被開墾爲農田。腐殖質的積累和有機質含量不高,腐殖質層的顏色上下差別比較大,上半段爲黃棕灰色,下半段爲灰帶褐色,好像黑壚土是被埋在下邊的古土壤。

荒漠土 內蒙古、甘肅的西部,新疆的大部,青海的柴達木盆地等地區,面積很大,差不多要佔全國總面積的1/5。 溫帶*性乾旱氣候。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區不到100毫米。植被稀少,以非常耐旱的肉汁半灌木爲主。 土壤基本上沒有明顯的腐殖質層,土質疏鬆,缺少水分,土壤剖面幾乎全是砂礫,碳酸鈣表聚、石膏和鹽分聚積多,土壤發育程度差。

高山草甸土 青藏高原東部和東南部,在阿爾泰山、準噶爾盆地以西山地和天山山脈。 氣候溫涼而較溼潤,年平均氣溫在-2~1℃左右,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高山草甸植被。 剖面由草皮層、腐殖質層、過渡層和母質層組成。土層薄,土壤凍結期長,通氣不良,土壤呈中性反應,

高山漠土 藏北高原的西北部,崑崙山脈和帕米爾高原。 氣候乾燥而寒冷,年平均氣溫-10℃左右,冬季最低氣溫可達-40℃,年降水低於100毫米。植被的覆蓋度不足10%。 土層薄,石礫多,細土少,有機質含量很低,土壤發育程度差,鹼性反應。

土有什麼顏色

土有三種常見的顏色:

1、黑土- 富含腐植質的土

2、黃土 - 一般常見的土

3、紅土- 富含氧化鐵的土

成土作用是由物理、化學、生物和人爲過程對土壤母質(岩石)的綜合效應。基岩風化產生的母質就是土壤形成的來源。土壤的形成涉及到土壤剖面中的邊界層或地面層,它們因爲母質的增加,損失,改變和易位構成土壤。風化後自岩石中而來的礦物質經由許多作用交互影響,從而生成次生礦物及其他在水中溶解度不同的化合物,這些成分會隨着水或者生物活動而被帶到其他地方。

土壤內部物質受到不同環境因素的改變,從而形成各種土壤獨特的外觀。在溫暖地區頻繁大雨,溼熱的氣候條件下,儘管很少有有機物質,植物仍然很快就生長在玄武岩上。植物爲了在貧乏的岩石上存活,開始用特殊的營養方式維生,例如溶解鳥糞。

發展中的植物根系與菌根真菌獨自或聯合,很快逐步分解了多孔熔岩並積累了有機質。但即使如此,主要的孔破碎熔岩在這個植物根上成長將可被視爲土壤。

擴展資料

構成土壤的原材料叫做母質。它包括:風化的原始基層巖;次要的從其他地點運來的輔助材料,如崩積層和沖積層;沈澱物已存在 ,但在其它方式混合或改變-舊土壤形成,包括泥炭或高山腐殖質的有機物;人爲的材料,如垃圾填埋場或礦物廢料。

少量土壤直接地底巖破裂形成。這些土壤通常被稱爲“殘積土”,並與他們的母質有大致相同的化學性質。大部分土壤源於通過風力、水力和重力被運到其他地點的材料產生。其中一些材料可能移動了數英里或只有幾英尺。風吹材料稱爲黃土,覆蓋在北美洲中西部地區和亞洲中部以及其他地點。在南北緯度,冰磧物是許多土壤的組成部分,他們在大山附近形成,是冰川冰移動的地面的產物。

冰可以把岩石和大石頭打破成較小的碎片,也可以整理材料成不同尺寸。隨着冰川的冰融化,融化的水也移動和整理材料並排序、整理和從他們原始位置改變距離。土壤側面更深的區域可能有與他們沉澱的水、冰塊或風相對不變的材料。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土

分析土壤顏色與土壤水分條件的影響

土壤水分太多會使植物根系缺氧、爛根及不利於植物必須的微量元素的吸收,結果會導致死亡。土壤水分太少,植物不能進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細胞也會缺水死亡,植物結果也是死亡。

爲什麼土壤會有各種顏色

土壤之所以會有不同的顏色,是由各地不同的自然條件決定的。

青土和白土是由岩石本身僅含有單一顏色或相同色彩的礦物風化後形成

的。熱帶和*帶多紅土,是因爲那裏的氣候高溫多雨,土壤中的二氧

化硅等物質被雨水帶走,而呈紅色的氧化鐵和氧化鋁卻留了下來,因此

土壤呈紅色。我國北方的土壤中有大量的碳酸鈣聚積層,因此土壤呈

現栗色或棕色。有些地方的土壤中有大量的有機物質,有機物質腐蝕積

累,就形成了黑色的土壤。

標籤: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