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生活常識 > 

清明節有哪些來歷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

清明節的來歷:

據史籍記載,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重耳當年避難逃亡在外地,隨行的侍從中有一個人叫介子推,曾經在晉文公斷糧時偷偷“割股奉君”,令重耳感動不已。後來晉文公回國繼位後,論功行賞,卻偏偏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也不爭利祿,帶着老母親隱居綿山。當時有人爲其鳴不平,寫詩諷刺晉文公忘恩負義。這首詩很快就傳到了晉文公耳中。晉文公羞愧不已,親自帶衆大臣前往綿山請介子推回朝廷做官。介子推不想出山,便藏了起來。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着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爲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爲“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爲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

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作爲清明節重要節日內容的祭祀、踏青、插柳、蕩鞦韆、放風箏等習俗則主要來源於寒食節和上巳節。

綜上就是關於清明節的解說,小夥伴們明白了嗎。

清明節有哪些來歷

標籤:清明節 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