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生活常識 > 

春分傳統習俗

春分傳統習俗

春分節氣從每年公曆3月20或21日,太陽到達黃經0度(春分點)時開始,至4月4日(或5日)結束。作爲我們的傳統節日,春分這一天又很多傳統習俗嗎,具體是什麼,下面由小編帶領大家一起看看吧。

春分傳統習俗——春分祭日,國之大典

春分習俗中最主要的是祭日,最早從周代就開始了。《禮記》說:“祭日於壇。”唐代孔穎達做疏稱:“謂春分也。”此俗歷代相傳。清人潘榮陛在《帝京歲時紀勝》中說:“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祭日很重要,選址須謹慎。日壇,就是這樣的地方,坐落在北京朝陽">朝陽門外東南日壇路東,又叫朝日壇,是明、清兩代皇帝在春分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陽)的地方。具體時間定在春分的卯時—上午5時至上午7時,正是太陽升起的時間。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就跟今天國旗班的戰士似的,一大早起來去祭祀太陽。其餘的年歲由官員代祭。

春分習俗:祭日雖然比不上祭天與祭地典禮,但儀式也頗爲隆重。

今天的日壇是在北京城裏,古代是在京郊。現在北京的這座日壇建於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被正方形的外牆圍護,每次祭祀之前皇帝要來到北壇門內的具服殿休息,然後更衣到朝日壇行祭禮。

朝日壇在整個建築的南部,坐東朝西,這是因爲太陽從東方升起,人要站在西方向東方行禮的緣故。壇爲圓形,壇臺1層,直徑33.3米,周圍砌有矮矮的圍牆,東南北各有櫺星門1座。西邊爲正門,有3座櫺星門,以示區別。牆內正中用白石砌成一座方臺,叫做拜神壇,高1.89米,周圍64米。明朝建成時,壇面用紅色琉璃磚砌成,以象徵大明神太陽,這本是一種非常富有浪漫色彩的佈置,但到清代卻改用方磚鋪墁,使日壇遜色不少。

祭日雖然比不上祭天與祭地典禮,但儀式也頗爲隆重。明代皇帝祭日時,要奠玉帛、禮三獻、樂七奏、舞八佾,行三跪九拜大禮。清代皇帝祭日禮儀有:迎神、奠玉帛、初獻、亞鮮、終獻、答福胙、車饌、送神、送燎等九項議程,也很隆重。如今的日壇已經告別了祭日敬神的時代,成爲休閒娛樂的公園,但來此的人們都會被太陽崇拜的氛圍所感染。

春分傳統習俗——春祭掃墓祭祖

二月春分,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祭。掃墓前先要在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殺豬、宰羊,請鼓手吹奏,由禮生念祭文,帶引行三獻禮。春分掃墓開始時,首先掃祭開基祖和遠祖墳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動,規模很大,隊伍往往達幾百甚至上千人。開基祖和遠祖墓掃完之後,然後分房掃祭各房祖先墳墓,最後各家掃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區春季祭祖掃墓,都從春分或更早一些時候開始,最遲清明要掃完。各地有一種說法,謂清明後墓門就關閉,祖先英靈就受用不到了。

春分傳統習俗——送春牛

春分隨之即到,其時便出現挨家送春牛圖的。其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曆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春牛圖”。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春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見啥說啥,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爲止。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春”,說春人便叫“春官”。
 

猜你感興趣:

1.春分的五大習俗

2.春分的習俗有哪些

3.春分的習俗

4.春分的習俗

5.春分的風俗有哪些

6.春分習俗

7.春分的習俗常識

標籤:春分 傳統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