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生活常識 > 

清明節代表的意義是什麼

清明節代表的意義是什麼

清明節的意義 清明節代表的意義是什麼

清明也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着密切的關係。

清明節是緬懷已逝生命,激發現有生命,紀念自己身邊的,自己親近的已逝的親人,感謝先人賜予我們生命的一個節日。如何通過我們現有的生命延續過去的生命,用過去的生命激發今天的生命?緬懷的意義不單純是對親人的思念,更該成爲一種民族的風俗,成爲一個種族的繁衍儀式。有專家建議我國應該有一個“國典”,每年的清明節在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前舉行祭奠先烈的儀式。從先烈到先賢,先賢不僅是拋頭顱、灑熱血的人,我們歷史上有許許多多的傑出人物,都是值得我們紀念的。

其次,清明節還是“生機的節日”,迎接大自然的生機,擴大大自然的生機。大自然到了清明節的時候是生機勃發的。植樹就是古人擴大自然的生機,古代有“插柳留春”的習俗;踏青則是珍惜自然的生機,到自然中去,擁抱大自然、親近大自然,蹴鞠、蕩鞦韆、拔河等等,以此來迎接大自然生機的到來。

再有,中國的傳統節日大多都是由大自然的節日轉化而來的,從自然到人文,“感自然節律而成,蘊人文精神而豐”。清明節就是融合了古代的寒食節而形成的。寒食本來就是一種大自然的節律,加上人文精神,所謂人文精神就是那許許多多的傳說和人物。

可見,清明節不僅僅一個“燒”可以涵蓋,也不僅僅一個“燒”可以表達。一直以來,我們都在提倡以一種更文明的新方式來祭奠先人,比如鮮花祭掃,比如網上祭掃等。所以有專家說,我們無論何時也不能丟棄傳統文化,重要的是不能丟棄傳統文化的核心,按照生命科學的說法,就是“基因”不能變。祭奠的方式應該隨着時代的發展而不斷髮展,這只是外在的載體,這個載體是需要不斷更新和變化的,但是“基因”要保護和保存好,核心的價值觀要保護好。

清明節又叫什麼節

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還能稱之爲踏青節。

中國的踏青習俗由來已久,傳說遠在先秦時已形成,也有說始於魏晉。據《晉書》記載:每年春天,人們都要結伴到郊外遊春賞景,至唐宋尤盛。據《舊唐書》記載:“大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見,踏青春遊的習俗早已流行。到了宋代,踏青之風盛行。宋代畫家張擇端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就極其生動地描繪出以汴京外汴河爲中心的清明時節的熱鬧情景。在這一畫卷,畫面人物就達550多人,牲畜50餘頭,船20多艘,車、轎20多乘。清明踏青之盛況,可見一斑。 唐代詩人杜甫就曾記載皇家遊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千百年來,踏青漸成了一種儀式,“逢春不遊樂,但恐是癡人。”白居易的《春遊》詩正是這種心境的寫照。

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爲清明節。在山西大部分地區是在清明節前一天過寒食節;榆社縣等地是在清明節前兩天過寒食節;垣曲縣還講究清明節前一天爲寒食節,前二天爲小寒食。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一般是在公曆4月5號前後,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後十五天,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爲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

標籤: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