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生活常識 > 

古箏的由來

古箏的由來

古箏起源於戰國時期,流行於秦國,故也稱秦箏。箏是一種多弦多柱的彈撥樂器。它的外形近似於長箱形,中間稍微突起,底板呈平面或近似於平面。箏的頭部有緩緩而落的箏腳。在木製箱體的面板上張設箏弦。在每條弦下面安置碼子,碼子可以左右移動,用來調整音高和音質。箏的品種不一,構造也不盡相同。

據《戰國策》記載:“臨淄其富而實,其民無不歡竽、擊築、彈箏”,所以不少人稱山東箏爲齊箏。它的流傳主要在包括鄆城和鄄城在內的菏澤地區,和魯西的聊城地區,特別是菏澤地區的民間音樂甚爲流行,被人們譽爲“箏琴之鄉”,出過不少民間說唱、戲曲和民間器樂的演奏人才

古箏是木質材料的樂器,木頭很容易受到天氣及環境的影響。在潮溼的天氣環境下,一定要注意將古箏存放在乾燥通風的位置,不用的時候可以在琴袋裏放上乾燥劑等吸溼氣的物品再將古箏包裝存放。在過分乾燥的天氣環境下,古箏的弦孔處甚至底板,會出現一些裂紋,這時候一定要儘早防護,可以適當使用一些樂器保溼膏均勻塗抹在裂紋周邊,以預防裂紋擴大。

標籤:古箏 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