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生活常識 > 

二十四節氣清明的含義

二十四節氣清明的含義

二十四節氣清明的含義 清明節氣是什麼意思

春分後十五天,斗柄指乙爲清明。這時太陽到達黃經十五度,天氣清澈明朗即爲清,萬物欣欣向榮故爲明,故此又稱清明。

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傳統的具有悲情色彩的民族大節。此節一般在公曆4月5日前後(農曆二月底三月初)。相比於寒食、上巳和三月三等古老節日,清明成爲節日是最晚的,到唐朝時它才成爲國家大節。但清明節把寒食、上巳和三月三的活動聯繫到一起,也像春節一樣形成了一個清明活動系列。

清明的由來

相傳在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爲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時,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晉文公。即位後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爲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鄙視爭功討賞,他打好行裝同母親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談何容易。

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揹着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

晉文公留下終身遺憾,愧對恩人,在厚葬中發現,介子推背靠的柳樹洞裏藏有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晉文公看後更感愧疚,爲紀念介子推,即下令將綿山改爲介山,並在山上建立祠堂。規定這一天:舉國上下禁忌菸火,曉喻全國,以後每年這天只准吃冷食(不準生火),並把這天定爲清明節。

清明民俗

清明節當天旅居在外者,回鄉探親掃墓。

清晨,街市叫賣楊柳。

婦女停針線,結楊柳球,戴龔畔,或替柏葉,以嫩柳枝結圈,插在牆壁上。

食酒釀與大麥粥。

醫家貯井水,造各種丸藥及藥酒。

祀祖,長者向兒童講述祖先生前事蹟。

掃墓,薦時食,除芬草,察看墓林。家中剛入門的新媳婦也一起前往。

仕女結伴踏青郊外。

放紙鳶,盪鞦韆,射柳,撐會船。

舉行風箏比賽。

農人以新甕蓄水,造酒,做漿水,用乾糧飯牛。

晚食螺,以祭餘分享長幼。

清明這日有雨,就稱之爲杏花雨。

牡丹、滇茶、蘭花、碧桃、川鵑、梨花、木香、紫荊、薔薇、謝豹、丁香、七姊妹、長春等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