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生活常識 >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

關於春節的來歷簡介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

春節最初來自農業。春節源於我國原始社會的“臘祭”。據說臘盡時日,人們殺豬祭祀老天,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們用硃砂塗臉,鳥翼裝飾,唱唱跳跳。至於“春節”一名,最早見於((後漢書·楊震》:“又冬無宿雪,春節未雨,百僚焦心。”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週期稱爲“年”,《說文·禾部》中有“年,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曆,以月亮圓缺的週期爲月,一年劃分爲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爲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爲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到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

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竈,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爲高潮。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爲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春節的風俗

除夕之前有掃塵的風俗。“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依《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的年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文化內涵,其含義就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清掃出門。這一習俗依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心願和辭舊迎新的訴求。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大搞衛生,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着歡歡喜喜大掃除,乾乾淨淨迎新年的歡樂氛圍。

春節習俗還有貼門神和年畫。古時候所指的“桃符”,即門神。據馬鑑《續事始》上說,“門神”就是桃木板上畫着“神荼、鬱壘”的像。據《風俗通》上說,“鬱壘,神茶,是昆弟二人,能執鬼”。到了唐代,門神又發生了新的變化。唐太宗患病,夜聞鬼聲非常驚怕。天明告訴羣臣之後,開國大將秦叔寶和尉遲敬德就全副披掛,仗劍執鐗,侍立在門旁,這一夜唐太宗再也沒有夢見鬼。唐太宗既要長久平安,又不願兩位大將經常侍立,就命畫工畫了他們兩人的像,懸到官門口,稱做門神。後來人們仿照這種做法,紛紛在春節把門神貼在門上以避邪惡。

守歲就是辭舊迎新,在新的一年臨近之際,中國坊間有“開門爆竹”說法。即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噼啪啪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放鞭炮可以創造出熱鬧喜慶的氛圍,是節日的一種娛樂項目,可以給人們帶來吉祥和歡樂。守歲就到了新年的初一。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出門,穿上最漂亮的體面服裝,打扮得整整齊齊,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各式各樣,有的是德高望重的長者帶幾個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時互相道賀,稱爲“團拜”。由於登門拜年太浪費時間和精力,後來一些權臣和士大夫便使用名帖相互投賀,由此發展爲後來的“賀年片”。

春節拜年時,小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已準備好的壓歲錢發給晚輩,有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說法,因爲“歲”與“祟”同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安無災地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用彩繩穿線編成龍形,置於牀腳,《燕京歲時記》中有此記載;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是家長用紅紙包着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等拜年後當衆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熟睡時,家長悄悄地將紅包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面。現在,長輩爲小輩分發壓歲錢的習俗依然盛行。

春節不是春天的開始

“一年之計在於春”,這“春”的開始到底是哪一天?元旦?農曆大年初一?都不是。

四季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球與太陽的相對位置在一年內的週期性改變,反映這種相對位置的是陽曆。而“春節”卻是按陰曆定的,不能準確反映春季的開始。我們的祖先有按照陽曆劃分四季的方法,那就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已建立的24節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24節氣的陽曆日期基本上是固定的,對應着地球與太陽的某種相對位置。我國古文明是在黃河流域發源的,24節氣反映了黃河流域的現象。我國古籍上多用立春(2月4日前後)作爲“春天”的開始。這時,黃河流域始有春意。天文學上則以春分(3月21日前後)作爲“春天”的開始。

人們常把l-3月作第一季,4-6月作第二季,依次類推。不過,這四個“季度”不能叫春夏秋冬。爲了和氣候一致,氣象部門把最熱的6—8月作爲夏季,最冷的12—2月劃爲冬季,春、秋分別是3—5月和9—11月。按氣候定的季節名稱在南半球要相反。因爲北半球最熱的季節南半球最冷,北半球最冷的季節南半球最熱,所以與北半球春、夏、秋、冬的同時,南半球是秋、冬、春、夏。

標籤:傳統節日 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