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生活常識 > 

24節氣發源地

24節氣發源地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由於農耕生產與大自然規律息息相關,上古先民爲了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總結了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形成了這一體系。二十四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

一般來說,每月有兩個節氣,在古代曆法中叫法不同。月首者稱爲“節氣”,包括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而月中者稱爲“中氣”,包括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節氣”和“中氣”各佔一半,交替運行。但如今不再細分,統稱爲節氣。

從節氣的字面意思,可感知自然界的規律變化。比如,霜降時節,意味着霜凍的現象開始出現,它也是從秋季過渡到冬天的節氣。芒種時節,小麥等有芒作物即將成熟,可以採收留種,農民們要開始忙碌的田間生活,和“忙種”的意思相同。“驚蟄”也很好理解,蟄的意思爲藏,動物冬眠又稱“入蟄”,古人認爲冬眠的昆蟲被春雷驚醒,故稱驚蟄。

其實,“節氣歌”還有後四句。如果說,前四句展示了二十四節氣的出場亮相,後四句說明了各節氣在現行公曆中的時間相對固定。“節氣歌”的後四句是,“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來八廿三。每月兩節日期定,最多相差一兩天。”意思是,上半年的節氣頭一天多集中於每月6日及21日前後,而下半年則多集中於8日及23日前後,最多相差一兩天。

標籤:節氣 發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