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生活常識 > 

小寒的來歷故事簡短

小寒的來歷故事簡短

小寒的由來

24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蘊含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它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古人根據北斗七星在夜空中的指向,指導農業生產不誤時節。西漢武帝時期將“二十四節氣”納入《太初曆》作爲指導農事的歷法補充,採用圭表測影法在黃河流域測定節氣。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是來自三百多年前訂立的依據太陽黃陽度數劃分。在歷史發展中“二十四節氣”被列入農曆,成爲農曆的一個重要部分。

據文獻記載,我國中原地區在商時已出現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名稱,周時期出現了八個節氣名稱。中原地區在3000多年前,始用土圭法(圭表)測影,在河南洛邑測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爲土中。圭表測影確立的“冬至”是24節氣當中最早被周公測定出來的一個,把冬至作爲二十四節氣之首。“土圭測影”方法的要義是“樹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長尺有五寸(相當於北迴歸線上立杆無影);冬至日,景長一丈三尺五寸”(即豎起高爲8尺的標杆,在夏至日觀測,中午的日影是1.5尺,冬至日中午的日影是13.5尺),“測土深,正日影,求地中,驗四時”。春秋時期的著作《尚書》中就對節氣有所記述。在商朝時只有四個節氣,到了周朝時發展到了八個。二十四節氣名稱首見於西漢劉安的《淮南子·天文訓》,《史記·太史公自序》的“論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氣等概念。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把二十四節氣定於曆法。

現行的“二十四節氣”來自於三百多年前依據太陽黃經度數劃分的方法,自1645年起沿用至今。而從定《時憲曆》之後直至今的“農曆”,“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迴歸黃道上的位置(太陽黃經度數)來定的,即在一個爲360度圓周的“黃道”(一年當中太陽在天球上的視路徑)上,劃分爲24等份,每15°一等份,以春分點爲0度起點,按黃經度數編排。即,視太陽從春分點,也就是黃經零度出發,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每前進15度爲一個節氣;運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爲一回歸年,24個節氣正好360度,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15度爲一個“節氣”。

小寒的來歷故事簡短:

“小寒”是臘月的一個節氣,由於古人會在12月份舉行合祀衆神的臘祭,因此把臘祭所在的12月叫臘月。臘的木義是“接”,取新舊交接的意思。臘祭爲我國古代祭祀的傳統習俗之一,遠在先秦的時期就已經形成。

漢應劫《風俗通。義》雲:“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獸以祀其祖先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

“臘祭”的意思是有三個,一是表示不忘記自己和家族的本源,表達對祖先的崇敬和念。二是祭百神,感謝他們一年來爲農業所作出的貢獻。三是大家終歲勞苦,這個時候農事己息,可以藉此遊樂一番。從周代以後,“臘祭”的習俗歷代沿習,從天子、諸侯到平民百姓,人人都不例外。

在臘月臨近春節的時候,學館私塾等放假過年,是民間傳統的年節習俗放年學。在《燕京歲時記》有說:“兒童讀書者,於封印之後塾師解館,謂之放年學。”不但民間有這個傳統的習俗,皇室同樣也是有的。

清時有記載:“每至12月,於19、20、21、22四日之內,由欽天監選擇吉期,照例封印,頒示天下,一體遵行。”這個時候朝廷就會放假,萃萃學子也藉此有玩鬧的時間。皇家開學的時間是正月初六,民間是過了正月十五這個時間。大約皇家放年假兩週,民間放年假就會是皇家的兩倍四周。

標籤:簡短 來歷 小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