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學習教育 > 

假期必讀書目《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假期必讀書目《平凡的世界》讀後感怎麼寫呢?一起來看看小編今天的分享吧。

假期必讀書目《平凡的世界》讀後感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描寫,首先可以描寫《平凡的世界》這本書講了哪些內容,第二個就是要描寫我從這本書中學到了哪些知識,第三個要描寫這本書蘊含了哪些道理。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

在這個平凡的世界裏,每一個平凡的人都可以活得不平凡。——序

1988年的一天,一部震驚中國的作品騰空出世,而這部作品,以其樸實的文風和貼近生活的情節廣受好評,這一部作品,就是《平凡的世界》。

在《平凡的世界》中,講述主人公孫少平從高中時期的自卑轉變爲後來的自尊,以自己平凡的人生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不平凡世界。以及他身邊的人所經歷的人生,每個人都以自己不同的姿態去創造了屬於自己時代的世界。

但其實在《平凡的世界》中,每一個人物都有着自己鮮明的性格以及人物特點,如孫少平的不甘平凡,孫少安的靈活變通,田潤葉的重情重義,田曉霞的敢於追求新生活。這每一個人物都如同身邊人的真實寫照,他們有自己的優點,有自己的缺點,有自己所喜歡的事,自己所在乎的人,自己認定的世界。

而這些人在人生中的變化,恰恰如這些年來的中國一般,從一味求安穩,到敢於追求夢想,正如路遙在文中曾寫到,“活着不只是爲了活着。”每個人都有着自己的追求與夢想,正是因爲這一個個小夢,才能最終成就“中國夢”。

我們在人生中或許會遇到很多的選擇,每一個選擇的背後,或許便是不一樣的人生,但當我們堅信自己所做的,那便是屬於我們自己的人生,在《平凡的世界》中,曾有這樣一個情節讓我感觸良多,田潤葉在聽聞孫少安要結婚的時候,那種感覺,或許就是自己苦苦追求許久的事情最終卻辜負了自己,但最後她爲了保護孫少安還是嫁給了李向前,也終究成爲了她父親政治的犧牲品。

但其實也印證原著中非常無奈的一句話,“這世界上的事,不是你情我願,就能定下來的。”他們所生在的那個時代,是一個無奈的時代,他們所做的決定並不能隨心,更多的要顧及自己以及身邊人的未來。

但在我們的時代,我們可以努力去爭取與奮鬥自己的幸福,孫少平,孫少安在他們所處的時代,勤勤懇懇,經歷了人生的選擇,磨難,依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與奮鬥所創造出屬於他們自己的世界,這種敢於改變生活,改變現狀的精神,正是屬於每個時代的“中國夢”。

假期必讀書目《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2

路遙,共和國同齡人,原名王衛國,是陝北榆林市清澗人。說起清澗,有兩大文化遺產,一是路遙,一是沁園春雪。路遙出生在農村,高中畢業後,在鄉下教過一年書【這段經歷和孫少平很像】,後去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並開始文藝創作。期間發過很多小說,但有兩部頗爲有名,《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人生》我在大學的時候有幸看過,畢卷後也唏噓不已。近日又看了《平凡的世界》,沒日沒夜地看,不知不覺間三天功夫竟看了百萬餘字。

路遙,他取着筆名的時候,大概就是借鑑了路遙知馬力,堅持和時間,才能評定一個人的好壞,而作者的小說,無時無刻不提醒着讀者人的堅毅及生活的苦難。

平凡的世界,對啊,這世界多平凡,因爲它就切實存在在那裏,沒有思想沒有哀樂,颳風下雨,霜凍冰雪,見怪不怪。但人心人生可以不平凡,因爲人可以選擇,哪怕在他人眼裏,一個唯唯諾諾活了一世的老農漢,他依然可以不平凡。

孫玉厚一生,勤勤懇懇,一生務農,是個十足的農村人,他的理想很簡單,就算自己累死,也想要兒女可以出人頭地。他作爲一家之主,自覺虧欠一家人太多,對啊,這就是一個男人,在成家立業後,都會難過的一件事情,明明沒人責怪他,而且不斷安慰他,兒女也懂事聽話,能幫就幫,但依舊無法消除他的愧疚感。直到最後一刻,他的兒子,花錢在村裏建起學校,那一刻他哭了,他知道一家人爲這一刻付出了多少,嚐遍了多少苦辣,他孫玉厚的腰桿子,終於在這一刻可以挺起來來了,他真的是卑微了太久太久了。

孫少安,十三歲就幫助父親操持這個家,家活農活樣樣行,又有一身男兒氣魄,年紀輕輕就被推選爲一隊隊長。他初中讀書優異,但他知道不能再接着讀書了,他要幫助父親,供養老小,讓弟弟妹妹讀書。但他依舊去考初升高的試,考了全縣第三,他要讓別人知道,不是他考不上高中,是他不能再去讀高中了。他也知道在那一刻他和潤葉的人生,就徹底分道揚鑣了。雖然潤葉後來送信爲他表明心跡,但他始終不肯接受,他知道他們是兩個世界的人。和秀蓮結了婚以後,國家政策越來越好,他辦的磚廠也越來越有起色,雖然中間有過一次大難,但終究命運沒有背棄他,就在他感覺到人生最輝煌的時候,他的妻子秀蓮生了肺癌,離開了他,人生吶,你真讓人可愛可恨。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3

路遙先生筆下的田福軍,無疑是個“好官”。早年畢業於人民大學,放棄了留在中央部委工作的機會,主動要求回到基層,先是在地區行署工作,後來提拔成原西縣的革委會副主任,也就是副縣長。

與哥哥福堂的稍顯“負面”的形象不同,福軍竟然是個“完人”:爲人正直,有能力,經常深入基層,時刻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從不計較個人的得失。當然,福軍在工作中自然也遇到了各種阻力,甚至被排擠。直到遇到了伯樂——新上任的省委書記喬伯年,福軍才被破格提拔爲黃原地區行署專員,也就是地級市的市長,從而在波瀾壯闊的改革中突破層層阻力,大展身手。

福軍的政績和能力自然無需多談,讀者也往往爲這樣的官員擊節叫好。只是如果我們從背後的邏輯看,還是有些東西值得思考。

一個體系不成熟的機制裏,往往人們會期待“青天”的出現,過去有包青天,海青天,現在出現了田青天。而百姓把自己的幸福生活寄託於某一個道德高尚,能力非凡的個人身上,無疑是一場賭博。而對於福軍而言也是這樣,他有幸遇到了“喬青天”,個人的政治生命也得到了超常規的發展。行文至此,我也很難下個論斷到底什麼纔是社會法則的常態。提到體系建設,自然上下嘴脣一碰,很容易。但千百年的“青天文化”、“貴人文化”卻又活生生地存在着,並且必將長期甚至永久地存在下去。

另外,從個人角度看,即使有了青天有了外部環境,機會也還是留給那些像福軍一樣有準備的人。我們可以看到,福軍很正直,始終把百姓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甚至不惜爲此與上司抗爭。同時,福軍也很務實,經常下到第一線,瞭解實際情況。真正做到了“不惟書,不惟上,只惟實”。比起那些只會看上司臉色行事或者只會按照書本誇誇其談的人,福軍無疑更靠譜。

只是,我們可愛的路遙先生是個從裏到外都極具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大師。而這兩點也恰恰是人們所向往而現實中卻不可得的東西。也造就了《平凡的世界》成爲經典中的經典。基於此,路遙先生筆下的福軍的際遇也是在現實生活中超拔出來的場景。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4

每天十二點以後,都是這部書陪着我,車練了一個月,書看了也將近一個月吧。現在的我很納悶,初中那個愛看書的我,爲什麼總找些外國小說來讀,對於天朝本土這些優秀讀物忽視不見了這麼久。

書中的年代應該是父輩成長生活的時代。雖然沒有經歷過,但是從書中讀來卻彷彿生活在其中。我能想象到在父親成長的那個親愛的村子,也發生着書中的故事。

孫少安是精明能幹的農民,雖然只讀過高小,但是智慧不會因爲讀書少而減少。大集體的時候,憑着他幹農活的好身手養活了一家人,同時又是生產隊隊長,儘可能的秉公辦事,爲大家謀福利。改革開放的時候,他是村子裏第一個嗅到機遇的人吧,開辦磚廠,成爲村裏最富有的人,並保持着他那顆爲人着想的熱心腸。他放棄了和潤葉青梅竹馬的愛情,甚至沒有過多的糾結猶豫,雖然在偶爾的時候還會想起潤葉。其實這也許是最正確的選擇,生活並不只有愛情,在飯都吃不飽的年代,愛情也許只能深藏心底吧。

我開始以爲少平最終會成爲作家,因爲他看了那麼多的書,也很有文學功底。如果我是作者,可能只會俗氣地把少平安排去寫作,和書中偶爾出現的賈冰等文人關聯在一起,但是作者擺脫了這種現實態度,讀書更重要的是豐富自己的頭腦,而非養家餬口,這正是作者高明的地方吧。在那些挖煤工人中,同樣有深邃的思想和高明的人生哲理。這是我最羨慕少平的地方,去體驗不同的生活,擺脫自身的枷鎖,不安於當農民,不是因爲做農民辛苦,而是爲了讓自己的人生更豐富。而在結尾的時候,有機會離開又苦又累的煤礦時,卻選擇了拒絕,不是因爲這樣不能豐富人生,而是找到了讓心最安心的地方。我想我完全能理解他的感受,這是我最期望的人生吧,或許我本來應該在某個餐館當服務員,或許我本來應該在某個山村當老師。可惜我沒有勇氣去實現,只能想想。

書裏的人物還有好多,他們的父親、妹妹、潤葉、田福軍兄弟兩、雙水村的金家,作者都給他們賦予了鮮活的生命,在我的生活中,都能找到他們的原型。書中提到很多方言,綠葛錚錚,粉葛豔豔,這些話同樣也是我的家鄉話。雖然一直都覺的很土氣,從來不曾說出口,但是從小就聽奶奶這樣說,感覺好親切。圪蹴,我還是第一次見到它的官方文字,一直以爲是我們那個地方特有的。以前讀高中的時候,很是埋怨爲什麼自己不是從小就說普通話,但是現在我覺的有自己的方言其實很幸福,不經意間就會找到歸屬感。書中還有許多許多有哲理的話,可惜我一向不能把這些語句複述下來,只是記的,如果把生活的困難看做人生的一部分,會發現人生如此精彩,每個人都是一部傳記。雖然大多數人的生活都是平凡的,但是對於每個人,你的生活只屬於你自己,你也只有你的生活,沒有人可以複製別人的生活,那是最珍貴最不平凡的。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5

偶然的一次翻看,就不能放手了。可以說這是最近以來第一部愛不釋手的小說,也是我做過筆記最多的一部書,幾乎每一章節、每隔幾頁就寫下自己的讀書感悟。讀完之後,深深的被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底蘊,深刻的社會洞察力所折服。記得很久之前看過一句話,像金庸、梁羽生等武俠作家的讀書量大的難以想象,你很難想象一個武俠小說的作家不僅僅對中國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們對法國等作家,例如莫泊桑等也是有着自己獨特的理解角度。莫言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後說過,他之所以得獎是因爲他的小說是把人當人寫。確實如此,這很難,真的很難。《平凡的世界》也是一部把人當人寫的小說。小說即史書,史書即小說。馬克思說每一個人都是其社會關係的總和。每個人的背景、學歷、經歷等不同,也就決定了對相同事物不同的理解。就好比我們所學的函數一樣,每一相同的事物映射到不同的大腦之後,輸出的結果肯定是不一樣的,因爲函數不同,即人不同,即其社會關係的總和不同。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沒有對明史有一定了解的人,直接讀《萬曆十五年》這本書,顯然對一些事情不能理解,或者以不同的方式去理解。或者當讀到孫少平在因爲救他人時,自己卻在臉上留下不能消除的疤痕,疤痕留在了臉上,痛苦留在了心裏,當他在妹妹和喜歡他姑娘面前扔掉鏡子的時候,我想我自己和別人有着不一樣的感受。這就是每一人自己獨特的經歷對相同字眼的理解。

這是一部描述在一定特殊時期陝西黃土高原人民的一部鉅作。在讀的時候,彷彿自己就已經認識孫少安、孫少平、田曉霞等,他們一個個以我的理解出現在自己的腦海中,爲他們的喜而喜,爲他們的憂而憂,彷彿身臨其中,雖然我沒有見過黃土高原以及那裏的人,但彷彿自己早已經在那走過,我想這就是小說的魅力所在。讀完之後,自己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情緒,是啊,情緒是無法完全用言語表達清楚的。這是一部鉅作,完全的表達自己的感受是那麼的蒼白。但是,我還想對其中愛情的部分談一下感受,可能是自己還沒喝過愛情的甘露,可能是沒有接受過愛情的撫摸,也可能是自己平靜的湖面從未盪漾起愛情的漣漪。

孫少安與賀秀蓮,孫少平和田曉霞,金波和藏族姑娘,李向前和田潤葉等,他們的愛情是那麼的相似又是那麼的不同。當讀到金波時隔數年在一次來到青海去尋找那個因《在哪遙遠的地方》這首歌而粘結在一起的姑娘的時候,就會明白歲月並沒有沖刷掉心中的傷痕,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這麼一句話,當有一個人出現之後,其他人都會變成將就。青春之花曾在這片土地上開的如此絢麗,當他再一次來尋找只見過一面,甚至不知道名字的姑娘時,你就會真心的希望,在他那深情而富有的心靈土地上,再次綻放絢麗多彩的花朵。當他再次唱起那首粘結他們兩個心靈的歌曲《在那遙遠的地方》時,總想着出現電視劇中經常出現的場景,唱着同樣一首歌的姑娘出現了,但是沒有,因爲現實是如此,是如此的'殘忍,是如此的不近人情,是啊,人生就是變幻莫測。愛情我們總是驚豔它的花朵,其實最重要的還是果實。在看到孫少平和田曉霞的愛情時,總是會想這是孫少安和田潤葉那樣的翻版麼?結局也許會想到,但是作者卻給了另外的一個結局,田曉霞爲救人自己卻消失在洪水之中,不是尤里。那吉賓式的結局,也不是歐。亨利式的結局。這是對社會背景、傳統的道德的一次抗爭麼?是不想田曉霞重複田潤葉的故事麼?是不想摧毀田曉霞那個陽光樂觀的姑娘在世人中的形象麼?不知道,但這是故事,也是事實。是法則麼?真正的婚姻法則是照妖鏡麼?把那種帶着青春的激情、羅曼蒂克式的浪漫愛情打回原形。真正的社會規則都是殘酷的,就好比科斯定理那樣的規則。你對它是又愛又恨,愛它是因爲它是規則,爲你指明瞭方向;恨它是因爲它不給我們對那種理想型的愛情留下一丁點的彈性空間。

讀完小說之後,田潤葉、賀秀蓮、田曉霞、金秀、蘭香這些姑娘讓我對黃土高原出來的姑娘產生了好感,現在特別想認識這些陝西的姑娘。就像《三國演義》中唱到的那樣,歲月啊,你帶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我沒談過戀愛,可是我很渴望,也很期待。可是我自己又是一個很不自信的人,很害怕受傷,所以一直都想把自己的一面展現給別人。很害怕當兩個人無限的接近的時候,她看到我很不自信、很脆弱的一面。讓她看到自己是那麼的不完美,甚至是有缺陷的一面。雖然可能沒有那種校園式、帶着荷爾蒙式的羅曼蒂克樣子的浪漫愛情,但是我還是很期待戀愛。可能沒有金波和藏族姑娘那種隨着歌聲慢慢靠近的浪漫,但我有自己對她的理解,有一天一個愛笑的、穿着白襯衣的姑娘向我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