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學習教育 > 

永不言敗的讀後感

永不言敗讀後感800字怎麼寫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1、永不言敗讀後感800字首先可以寫《永不言敗》這本書的寫作時間和寫作背景;2、其次可以寫作者俞敏洪個人信息以及寫作目的;3、接着可以寫書中觸動到自己的部分以及自己喜歡的語句;4、最後可以寫自己從這本書中得到的啓示和收穫。

永不言敗讀後感800字篇1

高爾基曾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這個節奏如此之快的社會中,靜心讀一本好書已成爲許多人心中的奢望,正趕上春節放假,難得清閒,我便爲自己挑選了幾本好書,充實一下自己的心靈。  

打開書櫃,在一番查找之後,我被一本書名爲《永不言敗》的書吸引住了,這本書是女兒幾年前買回來的,曾推薦給我,但是由於各種原因,一直沒能親自閱讀,趁着這個機會,我把它從塵封了很久的一堆書中拿了出來。  在閱讀之前,我隨手翻了一下,素雅的白色封皮,蒼勁的藍色字體雋寫“永不言敗”四個大字,下面的一行小字“追求卓越,挑戰極限,從絕望中尋找希望,人生終將輝煌”使人備受鼓舞,我迫不及待地打開書,開始閱讀。  

這本書是學校的創始人俞敏洪編著的,寫的都是他在生活中感悟到的一些道理以及經驗和教訓,全書一共分爲四大版塊,分別爲:勵志箴言、成功之路、人生悟語和流金歲月,每一部分都是由一個個小故事組成,每個小故事都有一個標題,故事的最終引出他悟出的道理,可讀性很強,也讓我在書中領悟到了很多人生道理。  在“勵志箴言”版塊中,有一篇文章叫做《我在女兒的教育下成長》,故事講述作者一家三口去看話劇,中途出去透氣的時候,劇院都要給暫時離場的觀衆每人發一張票根,劇場工作人員由於疏忽多發給了作者一張票根,作者欲帶與其同來但在劇院外面等候的司機進場,而作者的女兒覺得爸爸這種行爲是欺騙,而作者也及時將這張票根還給了劇場工作人員。這看似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故事,但卻給讀者透露出很多隱含的信息:第一,大多數孩子都是單純的,作爲父母要正確地引導孩子,教孩子遵守社會規則;第二,孩子遵守了社會規則,作爲父母應該給予鼓勵,告訴他(她)做的很好,形成正面強化;第三,父母自己犯了錯誤,如果被孩子指出來,不但不能因爲事情小或要面子而堅持錯誤的做法,而是要及時改正,給孩子樹立正面的、良好的榜樣,讓孩子能夠健康地成長。 

像這樣的“小故事大道理”還有很多,在其中一篇《被餵飽的熊是死熊》的文章中,作者先用加拿大熊的故事做例子,講述過去很多人因爲對熊好奇而從車裏扔東西給熊吃,熊嚐到甜頭,就老在路邊等着人餵食而失去了自己覓食的本領,到冬天沒有人餵食的時候,許多熊就凍死餓死了,於是加拿大政府立了一個牌子,牌子上所寫的意思是:把熊餵飽了,實際上就是把熊喂死了。後面又舉了一個小白鼠的例子,說的是同樣的道理。很多父母對子女過分關心和愛護,把孩子也像熊和白鼠一樣喂得飽飽的,孩子失去了獨立思考和生活的能力,一旦處於陌生或不利的環境中就變得不知所措,所以,作爲父母,一定要培養孩子具備獨立生活和思考的能力,以應對這個社會的千變萬化。  

像這樣的故事,書中還有很多,在這本《永不言敗》當中,更多的是作者感悟到的人生道理,如在一篇《因爲別人,我們活得更好》的文章當中,作者告訴我們:“在接受別人的幫助和鼓勵的同時,我們也應該主動去幫助別人,不管你有多麼艱難,這個世界上一定有很多的人比你更艱難,他們需要你的幫助和鼓勵。因爲你的出現,他們的生命將會變得更加美好。”一段感人的文字,一個耐人尋味的道理,由此我也想到,作爲一名幼師,我們要傾注所有來爲每一個孩子服務,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孩子,每個孩子都可能是科學家、工程師、藝術家或創作家等等,關鍵看我們如何來引導孩子的發展;作爲幼師,我們的一生都要爲照顧和教育孩子而發光發熱,當初,我選擇了這個行業,今天,我感到自豪並無悔。

永不言敗讀後感800字篇2

讀了俞敏洪老師的《永不言敗》後,我深有感觸。

首先,書中提到了一個觀點“被餵飽的熊是死熊”,此說法來自加拿大一條高速公路旁邊書裏的一個路牌“A fed bear is a dead bear” 。原因是過去很多人在路邊看到熊以後都會扔東西給熊吃,導致後來熊就老在路邊的等人施捨食物,慢慢就失去了自己覓食的本領。到冬天沒有人去餵它們食物時,有的熊就被凍死餓死了。政府爲了保護動物,遂在路邊立起這樣的牌子。結合實際情況,我很自然地想到了目前的獨生子女。首先必須肯定的一點是做父母的一片苦心,一切爲了孩子好。殊不知,孩子必將是要走向社會的,如果真的是爲了孩子着想,便應該一切按照社會的要求去培養孩子,而絕不是按照父母或孩子的意志去培養。現在的很多學生,從小到大,父母照顧的太周到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但實際上上這樣的做法是讓孩子缺乏最基本的獨立思考和行動能力,可想而知,這樣的下一代是很難承擔起重任的,畢竟父母不可能永遠在我們身邊。希望這點能給我提個醒,當我日後做父母時,不要把我的孩子養成一個喂的很飽的白熊,我更希望的能夠看到她擁有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不斷提高的生存能力。相信只有這樣我纔算是盡到了做父親的義務,無論是對我、對孩子及對社會纔是最好的交代。

其次,俞老師在書中還提到了一個新的觀點“用普遍資源換取稀缺資源”。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就是不斷的用普遍資源換取稀缺資源的過程。所謂普遍資源,就是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能力和水平,比如說,英語水平,管理水平,電腦水平等等,但這些資源通常需要你的努力才能獲得。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很多人不能付出足夠的努力,因此只有一小部分人才能擁有較高水平的普遍資源。所謂稀缺資源,就是少數人佔據着,不能輕易得到且具有更高經濟價值的資源。比如銀行行長,某某等等。相信想明白了這個本質,再輔以明確的目標,我們自然會知道如何去做了。俞老師還特別指出,從做人的角度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即使你周圍的環境及其惡劣,你也要有自己的信念和標準,不爲別人的低級和庸俗所迷惑,從做事的角度說,當一個人擁有的稀缺資源越多,就越容易獲得成功,從而最終爲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此外,俞老師在書中的其中一章“失敗背後的機會”中還寫到自己的一些親身經歷,並輔以十分深刻的一些人生道理。一個人成長的過程是不斷在失敗中尋找、把握機會的過程,沒有失敗就無所謂成功。機會通常是有僞裝的,他們穿着隱身衣來到你的身邊,大多數人渾然不覺,但那些具備度的素質的人卻能看到其存在並抓住他們。這些素質中最重要的就是承受失敗的能力和勇氣。俞老師毫無保留的講述了兩次對其生命有轉折意義的失敗。一次是高考,前後共考了三次,最終考入了北京大學。這件是說起來很輕鬆,但當我們設身處地的想想那荒廢的兩年,又有多少人能夠堅持下來呢?會不會有許多人上自考或者出國呢?但正是這份堅持和痛苦的經歷,讓俞老師想明白了兩件事,一是堅持,而是能力和目標成正比。俞老師的另一次失敗,則是留學夢的破滅,尤其是在那個留學狂熱的年代,在學習成績優異且託福成績很高的情況下,那種感受可想而知。但正是這些折磨促使他找到了新的機會,創辦了新東方。只有當我們能夠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失敗和挫折,我們纔能有所收穫,才能變得成熟。而那些失敗和挫折,將成爲生命中的無價之寶,值得我們在記憶的最深處永遠珍藏。

青春的回憶是一淌讓時光凝住的清泉。青春的心曲是一串串風鈴般舒緩的和絃樂。青春的天空是一幅赤橙黃綠青藍紫雕琢的油畫。在時空的座標軸上,勾畫出一條條生命的曲線。

跋涉在岩石與歲月之間,奔涌的山泉衝去我嘴角的稚氣。風沙雨雪煉打了我脆嫩的骨骼,無所顧忌地唱着跋涉者之歌,任狂嘯的風,撩掀我襤褸的衣衫。胸中鼓滿不服氣,隨着混沌初開的的元氣上升,蓬蓬勃勃地進取。當帆船駛入大海、當氣球飛上天空,就可以告訴腳下的土地說:“青春不言敗!”

在奮鬥的青春裏燦爛着自己,成爲最好的自己。

永不言敗的讀後感

永不言敗讀後感800字篇3

永不言敗故名思義,是一個人個性的寫照,初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沒想到是俞敏洪老師寫的,對於俞老師,我也只知其名,不知其事,但在讀了《永不言敗》之後,才知道俞老師成功的背後有那麼多值得記憶和借鑑的故事,乍看前一兩篇短文,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  

永不言敗的第一個故事——生命的北斗星,講的是在非洲撒哈拉沙漠深處生活的土著人走出沙漠的故事,土著人由於沒有文化知識,在走沙漠的時候不知道藉助天空星象爲自己指路,所以容易迷失方向,幸好在英國冒險家的指點下,每天晚上朝着北斗星的方向前進,不要偏離方向,結果土著人用了三天的時間就走出了他們祖祖輩輩都未曾跨越的撒哈拉。這個故事不禁讓人感想指引的重要性,這裏有雙重指引,其實北斗星它永遠在空中爲人指路,只是我們不注意或者說在知識的落後情況下不知道這一現象,另外就是探險家的指導,如果沒有探險家的指點,說不定土著人現在還不知道這時間除了沙漠,還有森林、大海。在爲土著人感到幸運的'同時,我們不禁也爲他們感到敬佩,聯想我們自己的生活,當遇到困難時,我們是勇於面對,還是避之不及,我想大都人選擇的是卑躬屈膝,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明明發現問題之所在,也不願去面對,在這一點上土著人的堅持不懈的個性是值得我們敬佩,值得我們學習的,成功永遠屬於能夠堅持到最後的人。然,在現實工作中,多少次我們被自己的惰性所牽累,這裏的惰性並不只懶惰,更有心中有理想,而不敢付諸實踐的擔心、害怕。生活總是很現實的,就算你很有才華,而不懂得施展,就與俗人沒什麼區別。尤其在現代社會中,信息化、網絡化已經把知識從全球各地連接在一起,可以說現在生活不缺少指明燈,缺少的是能夠發現明燈而堅持不懈的人。  

書中另外一個令我感受較深的故事是——尋找生命的榜樣,人的一生總在不段的學習再學習,在這個過程中肯定有自己的榜樣,就算是俞老師這樣的成功者,在不同的時期也有不同的榜樣。想想,兒時我們以父母爲榜樣,父母哺育我們成長,父母爲我們洗衣疊被,父母對子女的關心和愛護,不管是現在還是在遙遠的未來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上學時,老師經常叫我們以學習好的同學爲榜樣,這樣爲我們確立學習的目標,大家相互競爭纔會更優秀;而工作時,我們以工作能力突出,或者業務熟悉的同事爲榜樣,向他們學習業務知識,學習長期工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可以說人類社會的文明,就是一個不斷以先人爲榜樣,通過文化的繼承與發展而源遠流長的歷史。

永不言敗讀後感800字篇4

前段時間比較閒一點,於是在圖書館借了一本俞敏洪老師寫的勵志書籍《永不言敗》,希望通過深刻閱讀來勉勵自己不斷前進。  《永不言敗》是作者經過兩年積澱後的又一心血力作。和《挺立》一書相比,《永不言敗》少了幾分慷慨激昂,多了幾分娓娓道來。  

這本書裏的俞敏洪,不僅僅是新東方團隊的領導者和新東方神話的締造者,他更是一位睿智的長者、一位辛勤的教師、一位慈祥的父親、一位千百萬學子心中可敬可愛的朋友。他會爲你指出生命的北斗星,引導你突破侷限,避開習慣的陷阱,最終走出人生的沙漠;他告誡你要抓住機會,總結經驗和教訓,還要找到正確的做事情的方法,即使失敗了也要看清失敗背後的機會;他和你探討財富的意義,帶領你去尋找生活的快樂,去爲自己留下一些令人感動的日子;他對心浮氣躁的年輕人吶喊:急事慢做,熟能生巧……翻開這本書,和老俞一道,走過新東方的流金歲月,走出你更加精彩的人生。  

書中有一段我還記憶猶新,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深處有一片美麗的綠洲,裏邊居住的土著老百姓幾千年來從來就沒有走出過這片沙漠。他們嘗試過無數遍,但就是走不出去。有一次,一位英國的冒險家來到了這片綠洲,很奇怪這兒的老百姓從來沒有離開過這片綠洲,因爲他用了三天就從外面走了進來。爲了瞭解原因,他讓土著人牽上駱駝,帶上糧食,尋找走出沙漠的道路,他跟在後面進行觀察。結果土著人在沙漠中走了十五天也沒有找到出路,又回到了原來的出發地點。這位冒險家明白了,土著人之所以走不出去是因爲他們一走進沙漠就失去了方向,所以就在原地打轉。他告訴土著人,讓他們每天晚上朝着北斗星的方向前進,永遠不要偏離那顆星星。結果三天以後,土著人就走出了沙漠。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有太多的時候像土著人一樣在人生的沙漠中原地繞圈子。我們甚至還不如土著人,因爲我們有時候連走出沙漠的衝動都沒有。我們每天在吃飯睡覺之間打發時光,我們每天在抱怨仇恨之中對付社會。我們很少去定位自己生命的高度與強度,很少去無怨無悔地爲了生命中的某一個理想而奮鬥,很少去理解在奮鬥中所遇到的艱難困苦只是走出人生沙漠的必要考驗。當我們不成功時,我們很少認真地去尋找自己的內在原因,而把各種原因歸於天,歸於地,歸於人,歸於命。我們陷於太多的習慣思維,十幾年幾十年生命繞着圈子自然地老去卻永遠沒有生命的閃光,永遠找不到生命的北斗星,更不用說像北斗星一樣爲別人指明方向。追求幸福和快樂是人類生活的終極目標,但人類經常在追求幸福和快樂的過程中迷失自己。有人以摧殘自己的肉體來尋求快樂,有人把幸福寄託給死後的解脫。但我們卻活在今生今世。因此幸福快樂的最終源泉是如何過好每一個今天。今天生命的質量和明天息息相關,因爲每一個明天都會變成今天,無數的明天構成了我們的未來,無數的今天組成了我們的幸福以及有關幸福的一切過程。動物快樂在自然的天地中,人類快樂在對未來的美好期盼中,快樂在此時此刻一舉一動的努力中。沒有未來,人便陷入萬劫不復。沒有今天,人便失去了一切生存的理由。但不管是未來還是今天,都要依靠我們生命的北斗星來引導我們的靈魂,使我們能夠迅速走出人生的沙漠。  

青春的回憶是一淌讓時光凝住的清泉。青春的心曲是一串串風鈴般舒緩的和絃樂。青春的天空是一幅赤橙黃綠青藍紫雕琢的油畫。跋涉在岩石與歲月之間,奔涌的山泉衝去我嘴角的稚氣。當帆船駛入大海、當氣球飛上天空,就可以告訴腳下的土地說:“青春不言敗” 在奮鬥的青春裏燦爛着自己,成爲最好的自己。自己,加油!

永不言敗讀後感800字篇5

“一個人可以在生命的磨難和失敗中成長,正像在腐朽的土壤上可以生長出鮮活的植物。土壤也許腐朽,但它可以爲植物提供營養;失敗固然可惜,但它可以激發我們的智慧和勇氣,進而創造更多的機會。”這是書中的一句名言,也是讓我感觸最深的話。失敗算什麼?只要保持微笑,就能打破僵局,營造下一次的成功。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一個故事:一個年輕人,多次競聘一家跨國大公司,投出十幾封簡歷,但全部石沉大海、音訊全無。沉不住氣的他直接來到這家公司的總部,不料經理竟因他長得太醜,見都不願見他。人們認爲他經受這麼大打擊,肯定要頹廢一陣子。可他沒有,對於這件事他只是一笑而過,並在十幾年後憑着自己的努力建立起了自己的公司,盈利甚至超過了他以前競聘的那家。是什麼能讓這個年輕人如此努力?是失敗,是失敗面前的微笑!  

大發明家愛迪生,爲了發明燈泡,嘗試過999次,可即使這樣,他還是很樂觀:“我不是失敗了999次,而是找到了999個行不通的辦法!”音樂家貝多芬,雙耳失聰,卻仍然堅持創作,他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屈服!”民族英雄孫承宗,在出道之前,曾幾度碰壁,但他沒放棄,終於在與努爾哈赤的大戰中一戰成名……冰心說:“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她開放時的美麗,然而當初她的芽,灑遍了奮鬥的血雨。”不要只羨慕這些名人的成績,他們成績的背後也有那心酸的奮鬥歷程,也有那失敗面前的微笑!  

一個人成長的過程是不斷地在失敗中選擇、把握機會的過程,沒有失敗就沒有所謂成功,沒有遭遇過挫折和失敗的人生是不豐富的人生,就像一杯白開水,平淡而無味,但如果我們經受不起失敗,一次失敗後就喪失意志和理想,那是很讓人們瞧不起的。  失敗是一把雙刃劍,它或許會給你迎頭痛擊,讓你不知所措,但它同時也會令你清醒,令你從成功的光環中走出來。會利用機會的人,往往會坦然接受它的一面,待調整過後拿起它的另一面,爲成功重新開闢道路;而面對困難和失敗退退縮縮、自暴自棄的人,往往會使自己更受傷。  

看完這本書,我也懂得了一個道理——藏在失敗背後的機會也許是最好的機會,使我進一步增強了面對失敗的勇氣。我相信,我會在失敗面前不斷激發自己的鬥志,就像作者在最後所說的:“一個人可以在生命的磨難和失敗中成長,正像在腐朽的土壤上可以生長出鮮活的植物,土壤也許腐朽,但它可以爲植物提供營養;失敗固然可喜,但它可以激發我們的智慧和勇氣。只有當我們能夠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失敗和挫折,我們纔能有所收穫,才能變成熟。面對那些失敗和挫折,都將成爲生命中的無價之寶,值得我們在記憶深處永遠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