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學習教育 > 

孔子政治上的主張

孔子政治上的主張

1、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張有“四治”,即“仁治”、“德治”、“禮治”、“人治”思想。

2、仁治:

“仁治”是孔子“四治”思想的核心。在《論語》一書中講到“仁”有104處,君子107處。人與仁的概念,使用頻率是相當高的。孔子說:“仁者人也,親親爲大”。意思是說所謂仁,就是人,親愛親人是最大的仁。

3、德治:

就是主張用“德治愛民”的思想治理國家。孔子說“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拱之”。意思是奉行德政者,人民就像羣星環繞北極星那樣,心悅誠服的接受統治。

孔子的“德治”思想:

一是要求統治者必須減輕對人民的壓迫和剝削,削減苛捐雜稅,使人民得到寬和惠。

二是注重犯罪的經濟原因,認爲盜竊的發生在於統治者的貪得無厭,百姓得不到好處而爲,主張富民、裕民,先富後教,反對“不教而殺”。

4、禮治:

就是主張用“禮”的方式治理國家。孔子認爲立身治國非有禮不可,在《論語》一書中有74處記載論禮。孔子說“爲國以禮,治國不以禮,猶無耜而耕也”,意思是禮是治理國家的法則,就像秤、繩墨、規矩一樣的重要;不以“禮”治國就如沒有耜(古代的農具,用於鋤地)而要耕地一樣。

5、人治:

在治國的問題上,孔子很重視統治者個人以身作則的表率作用,提出爲政在人。

孔子認爲,在“禮治”下,各級貴族都有相對獨立的統治權,個人的作用比較突出;而要實行“德治”,又必須以有德者能居高位爲前提,否則便不能發揮道德感化的效果。因此,孔子特別強調統治者以身作則的重要性。

孔子認爲,統治者能否以身作則關係到國家的興衰問題,因而他不惜修正周禮的“親親”原則,主張讓非貴族出身的賢才也能參與國政。後人把這種主張叫做“人治”或“賢人政治”。

標籤:政治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