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學習教育 > 

造句或

造句指懂得並使用字詞,按照一定的句法規則造出字詞通順、意思完整、符合邏輯的句子。依據現代語文學科特徵,可延伸爲寫段、作文的基礎,是學生寫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來源清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纖巧勝。” 夏丏尊葉聖陶《文心雕龍》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樂華 用鉛筆記錄下來。”

下面爲您提供關於【造句或】內容,供您參考。

1、保持傳統並非意味着抱殘守缺冥頑不化。

2、一羣男人簇擁起來,嚷嚷着交頭接耳。

3、我們不得不把特別物種特殊情況置之度外。

4、引起不可言狀的恐懼、害怕不安的。

5、還有些人用冷嘲熱諷一言不發來表達憤怒。

6、對人類哺育嬰兒哺乳所知甚少。

7、坐汽車逛商店要提高警惕,當心扒手。

8、名字只是一個人一種事物的代號。

9、他不擇手段採用任何正當不正當的手段。

10、貪吃的吃掉想吃大量的食物;狼吞虎嚥的。

11、具有顯現出像脈絡一樣的斑紋。

12、這樣的做法未必就是冷酷無情麻木不仁。

13、教室裏三五一羣,沉思默想,嘰嘰喳喳。

14、被堅執銳,有其人,疾風勁草,歲寒方驗。

15、你們的情誼,真是山高水長,我絕不敢忘。

16、漸漸地迂迴地引到某個話題。

17、在爭論辯論中與一種觀點針鋒相對的觀點。

18、進入軍隊當上警察的就更是鳳毛麟角了。

19、強健的身體是從事學習工作的重要保證。

20、竹苞松茂用於祝人新屋落成祝壽頌詞。

造句或

關於【或】擴展閱讀

【或】漢語拼音爲:huò。

【或】筆畫數爲:8

【或】筆順爲:一   丨   ?   一   ㇀   ㇂   ノ   丶   

【或】部首爲:戈

【或】五筆爲:AKGD

【或】基本意思:1.也許,有時,表示不定的詞:~許。~者(a.也許;b.連詞,用在敘述句裏,表示選擇關係。均可單用“或”)。~然。~則。2.某人,有的人:~告之曰。3.稍微:不可~緩。不可~忽。不可~缺。

【或】解釋:或,yu,huo,從口(人口)從一(疆界)從戈(守衛城池)。或和國是古今字,本義邦國、疆域;借指某人、有的。(1)會意。甲骨文字形從囗(人口),從一(疆域)從戈(以戈守之)。表示以戈衛國。本義:國家。用本義時讀yù有人,有的——泛指人或事物[some;someone]古文字中,“國”(繁體字爲國)字從口從或,究竟是“口”還是“或“爲原形,衆說紛紜。馬敘倫先生主張口爲國之原字,......日本學者後藤朝太郎則主張“或”爲國(國)之原字。他認爲加以口者,系秦漢以後之事。並於《國家學會》雜誌第二十七卷第六號上發表論文,說之如下:“國(國)字作口,乃秦漢以來之事,周代春秋戰國時代,只有或字。”按:或爲戈與口之合體,後漢許慎於《說文解字》中亦曰,或者,邦也。

句子是語言運用的基本單位,它由詞或詞組構成,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如告訴別人一件事,提出一個問題,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種感慨。它的句尾應該用上句號、問號或感嘆號。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幾種:

1、在分析並理解詞義的基礎上加以說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這樣造:“我站在廣場上瞻仰革命烈士紀念碑。”因爲“瞻仰”是懷着敬意擡頭向上看。

2、用形容詞造句,可以對人物的動作、神態或事物的形狀進行具體的描寫。如用“鴉雀無聲”造句:“教室裏鴉雀無聲,再也沒有人說笑嬉鬧,再也沒有人隨意走動,甚至連大氣都不敢出了。”這就把“鴉雀無聲”寫具體了。

3、有的形容詞造句可以用一對反義詞或用褒義詞貶義詞的組合來進行,強烈的對比能起到較好的表達作用。如用“光榮”造句:“講衛生是光榮的,不講衛生是可恥的。”用“光榮”與“可恥”作對比,強調了講衛生是一種美德。

4、用比擬詞造句,可以藉助聯想、想象使句子生動。如用“彷彿”造句:“今天冷極了,風颳在臉上彷彿刀割一樣。”

5、用關聯詞造句,必須注意詞語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儘管……可是……”造句:“儘管今天天氣很糟,但是大家都沒有遲到。” 這就需要在平時學習中,把關聯詞的幾種類型分清並記住。

6、先把要造句的詞擴展成詞組,然後再把句子補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組成“增添設備”、“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後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隨着信息新媒體的發展,網絡已經成爲繼報紙、收音機、電視之後的主流媒體,並有將其整合的趨勢。網民數量的激增使得網絡話題的熱議和網絡語言迅速成爲流行語。出現了很多新現象:網絡造句——當某一新聞事件在網絡迅速流傳之後,新聞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詞語,在網友們的推廣下,成爲造句的主體,並迅速在網絡流行展開。比如李剛事件中,我爸叫李剛成爲流行語,以它進行的造句活動在網絡鋪開。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剛;給我一個李剛,我能撐起整個地球等。而在360與騰訊的3Q網絡大戰之後,一句“我很艱難的做出決定”也迅速流行。這類造句的特徵主要是將已有的詩句、文章等進行改變而成。

標籤: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