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學習教育 >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大全初中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怎麼寫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1、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首先可以寫《紅星照耀中國》的作者以及寫作背景;2、其次可以寫這本書的內容簡介;3、接着可以寫書中體現出來的紅色精神;4、最後結尾部分可以寫讀完《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的心得體會。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1

《紅星照耀中國》又名《西行漫記》。小時候是把它當作故事書來讀的,工作後,我又多次翻閱了這本書。

當年的斯諾先生對中國西北那塊神祕的蘇區懷有極大的熱情,又以極大的勇氣穿越重重關隘的封鎖,當然斯諾先生的付出也得到了豐厚的回饋——發現了一個“活的中國”,發現了蘊含在億萬勞動人民身上的力量,並斷言中國的未來就掌握在他們手中。

就那個時代而言,斯諾先生的《西行漫記》是第一本打破國民黨新聞封鎖,向世界報導中國___真相的書,併成爲那一代西方人瞭解紅色中國的重要途經。美國新聞記者白修德說:“斯諾對中國共產黨的發現和描述,與哥倫布對美洲大陸的發現一樣,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追蹤斯諾先生與普通羣衆和幹部的談話,以及與紅色政權的領導者如周恩來、朱德、林彪,直至_本人給斯諾先生的印象,都被坦率地記錄在了那張白紙上。這些被國民黨懸賞重金通緝的所謂“赤匪”,突然之間就以或堅定、或執着、或深邃的印象活生生地出現在面前,充滿對___樂觀的快樂與幽默。透過斯諾先生犀利的筆法、毫無顧忌的問題,我看見了作爲新聞人力求中立客觀的願望。

也許很多時候斯諾先生並不能準確理解所聽到看到的一切,但可貴的正是忠實的記錄。斯諾先生在書中展示了一個當時不爲世界所知的延安根據地,紅色中國的領導人以寬博的胸懷面對無知的誤解和被矇蔽的扭曲,熱忱歡迎這個遠道的異鄉人,直率而認真地把所做所爲告訴斯諾先生,並信任地通過這個白人青年,告訴全世界,在世界東方的反法西斯戰場上,被忽視的角落裏發生的事情。

《西行漫記》中出現了許多人物形象,不僅有斯諾接觸過的紅色L黨,更多的是那些默默無名的紅軍戰士和蘇區百姓。從火車上偶遇的花白鬍子,到大渡河與瀘定橋的英雄,以及留着辮子牢騷最多的老頭,當然還有著名的“紅小鬼”,這些普通人的羣像是斯諾先生蘇區之行所獲得的最真實鮮活的畫卷。

而通過這些普通的紅軍戰士及蘇區百姓的經歷,讀者自然能夠明白當時中國人所遭受到的剝削和苦難並不只是後來的教課書上的呆板字句,而是一個個真真切切血淋淋的悲劇。通讀這本書,我們對當時中國之所以選擇紅軍選擇共產黨的歷史時代背景有了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

當然如果這本書僅有上述的熱情,那麼它也不可能在世界範圍產生巨大的影響。作爲新聞記者,斯諾先生在寫作時盡力保持着冷靜客觀的態度去記錄,而作爲一個有着高度專業素養的外國人,斯諾先生從歷史發展和社會結構兩條線上對當時中國發生的深刻變革進行了觀察和思考。

斯諾先生並不只是簡單呈現所看到的事實,而是對產生這種.種現實的土地上的人以及他們的歷史進行了具有深度的梳理與分析。

正由於斯諾先生深刻探求了中國___發生的背景和原因,才能對共產黨的看法及其未來的預測做了這樣的總結:

“中國社會___運動可能遭受挫折,可能暫時退卻,可能有一個時候看來好像奄奄一息,可能爲了適應當前的需要和目標而在策略上做重大的修改,可能甚至有一個時期隱沒無聞,被迫轉入地下,但它不僅一定會繼續成長,而且在一起一伏之中,最後終於會獲得勝利,原因很簡單,產生中國社會___運動的基本條件本身包含着這個運動必勝的有利因素。”

斯諾先生用深邃的雙眼看見了燎原的星火,以透徹的思考讀懂了英雄的遠征,並預言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___事業如一顆閃亮的紅星,必將照耀全中國、照耀全世界——這大概也是書的英文原名的來源吧。

在《紅星照耀中國》英文原版刊行8年之後,日本投降12年後,鮮豔的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冉冉升起。歷史的步伐印證了斯諾的預言,使得這部作品更具傳奇色彩。

今天,我又捧起這本書。徜徉在字裏行間,我彷彿又置身於那個不朽的時代之中。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2

《紅星照耀中國》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是一部血的歷史圖冊,是一條正確且艱難的道路。在這裏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躋身歷史的大舞臺,他們或智慧,或仁義,或英勇……

紅軍團長許光達在被敵軍重重圍困時,臨危不亂,通過藤羅,帶領300多名紅軍戰士順利下官帽山,他用智慧和勇敢突圍。紅軍戰士們在長征中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這兩萬五千裏的征程換來的是“三軍過後盡開顏”,他們用毅力和無畏的精神取勝。還有那紅紅臉蛋的“紅小鬼”,他們精神飽滿,想法奇特,他們用蓬勃的力量取勝。

《紅星照耀中國》讓我明白,這一次次的勝利都源於中國___的正確領導。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背後更是中國___及衆多先烈的犧牲,是每一位戰士的浴血奮戰,拼死搏殺,是用鮮血凝結而成的。沒有___就沒有新中國,中國___就像一顆閃亮的紅星,照耀着中國,照耀着全世界。

我們生於和平的年代,沒有令人顫慄的炮火聲在耳邊轟鳴,也正因如此,我們必須學會感恩,向在中國前進道路中的___烈士感恩,若沒有他們,何來如今的幸福。所以我願意承載着他們的期望,腳踏實地,勤奮學習,無悔於心,無愧於父母、老師,不負祖國的培養,爲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

紅星閃閃耀中國,長城巍巍護中華。一寸山河一寸血,百萬青年百萬兵。願“紅軍精神”永存在每個青少年心中,每個中國人心中!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大全初中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3

紅色中國——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詞組在半個世紀以前對於外界還是一個陌生而又遙遠的新名詞。直到記者斯諾進入紅軍指揮部的那天,他纔開始揭開神祕的面紗。也讓現在的我們,與他們一起打開新中國的大門。

恍惚之間,我似乎回到了20世紀30年代的共產黨隊伍中,看到了蔣介石堅持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方針時共產黨及其領導的無奈。終於1930年,蔣介石開始對根據地的圍剿。1933年5月,蔣介石組織和指揮對各蘇區進行更大規模的第五次圍剿。而因爲共產黨錯誤的路線和戰略,蔣介石的圍剿成功了,共產黨的領導們一咬牙心一橫——開始了二萬五千里長徵。於是,世界歷史上的奇蹟,二萬五千里長徵開始了。

在困境中的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沒吃的吃樹皮,嚼草根,就是在這麼艱苦的環境下,紅軍戰士們用他們的血肉之軀創造出了: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等戰役。長征一路是用紅軍戰士們的遺體鋪就的。最終,共產黨領導的紅軍戰士用小米加步槍創造了世界軍事歷史上的奇蹟,他們成功了。

斯諾在書中寫道:“共產黨領導的紅軍部隊向來都是軍官和士兵並肩作戰。”一位外國武官這樣說:“就是紅軍軍官習慣說的:同志們,跟我上。而非是:弟兄們,向前衝。”這就是紅軍們的決心。短短六個字,體現的是共產黨人的集體意識與共產主義精神的平等。

紅軍的長征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是一個奇蹟,它是共產黨偉大精神的結晶,也是他們非凡的心裏素質的體現,而這些也僅僅佔了全書的一小部分,也只僅僅佔了紅軍精神的一小部分。

如今的我們在前輩們用血肉打下的江山上生活,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而我們雖身處和平年代,但永不能忘卻當時祖輩打拼江山的困苦與煎熬;永不能忘卻紅軍精神的團結與堅強;永不能忘卻那閃耀在天空中的紅星與那飄揚在天空的用鮮血染紅的五星紅旗。紅軍精神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

看完這本書我真正理解到了紅軍精神的偉大與堅強。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4

這是一場偉大的戰爭,突然喧囂,突然煙消雲散,彷彿是聽起來有聲卻無形,看起來有形卻無聲,這是一場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戰爭,這是一場被逼無奈的人民與不講道理地主的戰爭,這是一場·········

《紅星照耀中國》出於美國人埃德加·斯諾,在當時所有人都不瞭解紅軍,不瞭解中華蘇維埃,只有從國民黨政府放出來的“紅匪”“反政府”“紅軍殺人無數”的幌子消息,沒有人進入紅區秉實的寫出一本真正紅軍的書,但斯諾做到了,他不顧“白匪”的掃蕩、威脅和外界傳聞“紅匪”的強暴毅然地進入了紅區,他以他的聲譽、真誠、以他一個記者的身份創作了《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他是紅色的,他是真誠的,他是值得全世界人民紀念的,他永遠忘不了紅色的中國,在病危之時,他擠出了一句:“我熱愛中國”。也正如_所說:“斯諾先生是中國人民的朋友,他一生爲增進中美兩國人民的友誼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做出重要的貢獻,他將永遠活在中國人民的心中”。

這本書描述了紅軍的堅強堅毅,無所畏懼,甚至還有許多有趣的事兒,紅軍中的孩子也非常堅強卻又很可愛,有一種融入骨子的軍人氣質,但外面還有一層孩子的稚氣,讓人憐愛,還有一些人他們的故事感人肺腑,但也有一些資產階級,家財萬貫,但還不停的剝削無產階級,貪得無厭,甚至從中還出了“裏通外國人”像如“四馬”中的馬鴻逵明目張膽地讓日本人在西北地區建飛機場,他的捐稅項目是怎麼做的呢?大概有40多項捐稅,簡直舉不盡舉,而且鹽專賣,每個月必須買半磅鹽,不管他用不用的完,而紅軍去打敗了他使百姓過上了平等的日子,不在被當作奴隸,不在負債,變成了一個完完全全的自由之身,像這樣的事有很多,很多。

感謝斯諾先生,感謝《紅星照耀中國》讓我們瞭解了與我們時隔80餘年的舊中國,感謝紅軍,感謝中華蘇維埃。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5

假期在西安參觀華清池時,本是奔着《長恨歌》的悽美故事,卻被參觀了“西安事變”的舊址。這可說是改變了中國歷史的事變,竟就在一片鬱鬱蔥蔥中,幽靜的蔽所發生了。

屋舍間一排排的玻璃窗上,殘留的彈孔痕跡令人心驚肉跳,破碎的玻璃,裂痕猙獰的向外擴散着填滿了玻璃窗。前方的山,當年的蔣介石便是驚慌的在險峻山路上一路逃遁,卻終遭囚禁在此。

《紅星照耀中國》的開頭與結尾便均有提及,這消息着實令作者驚鄂,他在蘇區與紅軍們共同生活,觀察記錄,與他們相伴。在那段歲月裏,他遇到許多被他戲稱爲“擁有天價人頭”的紅軍將領們。他們毫不在意的行走街市,與農民們友好相處。那份真摯與樸實,也感動着埃德加。斯諾的心。

不難看出,作者的態度也在無形間變化着。剛到此地時,不甚明瞭的他心中好奇且懷疑,那份疑惑在談話中不斷加深着。他時常問詢將士們的生平,卻越發困惑,這羣狂熱的革命者們爲何將革命視若珍寶,與一切其他都重要百倍,那獻身般的追求使他不解,直至前線,與那出身入死,在前線奮戰之人深切交流,才終是得了些思緒。

斯諾是絕對的中立者,他不時與民衆們爭討他們對共產黨的看法,他聽見一致的回答,“還是共產黨好啊!”一路上,共產黨所到之處,興建工廠,興辦學校,農民們安定的過着他們的日子,士兵們日復一日刻苦的鍛鍊。

而國民黨所過,卻屍橫遍野,濃煙滾滾是燒燬的房屋。土地、牲畜被奪走,沉重的負稅令農民們不堪重壓,無論幹何事,總有道稅壓在心頭,令人膽寒。

斯諾思索着,他總是認爲共產黨也總該幹過搶奪壓榨似的事兒,但那開始時的譏諷卻是煙消雲散。雖不能斷言他的心已歸屬於紅軍,但最終離去時,那句“誰真的害怕人民,誰信任人民?”卻不難看出此時的他,心中孰輕孰重。

我尤對書中那羣少先隊員們頗有好感,與我們一般大的年紀,卻在爲他們心中的革命事業一絲不苟的盡一份力量,那勇敢與自尊令人欽佩。他們對自己的工作總抱着一股執着的勁兒,不論是熱血或是對革命的追崇,這羣孩子們的心中,革命早是攀上高位的,他們也無一不對此堅信不疑。

紅軍戰士們都普遍年輕,他們參加進長征時,多是十幾歲的少年,他們充滿了活力,往往提及長征,總與艱難、困苦掛勾,但當斯諾問及此時,卻總聽見他們爽朗的回答,“不累!”

在這裏,每位將領,每位戰士,每個農民,都在盡他們所能向斯諾——這位來到蘇區的“外人”展現着他們的魅力,毫無保留的詔示。

如今,紅星照耀的中國,爲其拋灑熱血的革命先烈們,你們看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