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學習教育 > 

初中數學怎樣分組教學

初中數學怎樣分組教學

爲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有事情做,分工明確,有組長、記錄員、監督員、彙報員。每個組的組長都是各方面很出色的學生,教給組長在組內應如何領導好本組。下面是小編整理分享的初中數學怎樣分組教學,歡迎閱讀與借鑑,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1初中數學怎樣分組教學

組內學生合理搭配與分工

1.組內學生的合理搭配

組內學生的搭配要做到科學、合理。由於學生在性格、成績、動手能力和表達能力、家庭等方面有一定的差異性和互補性,因此,分組時必須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使小組之間的成績相當,產生競爭力,而不是根據學生在教室的座位前後四人爲一個合作小組,也不是簡單的把幾張課桌拉在一起組成合作小組。組內異質是指同一小組的學生在知識、情感、態度、能力等方面應該是不同層次的,這樣便於取長補短,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同時注意各個小組內的學生男女比例要基本相同,這樣可以優勢互補,有效地促進組內的合作與組際的競爭。組與組之間的相對平衡,也有利於合作學習的評價。充分發揮小組內每個學生的作用,小組內的每個學生雖然層次不同,分工不同,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才能。

2.組內學生合理分工

爲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有事情做,分工明確,有組長、記錄員、監督員、彙報員。每個組的組長都是各方面很出色的學生,教給組長在組內應如何領導好本組。監督員必須是責任心強、敢說的學生才行。記錄員負責專門記錄本組所獲得的分,彙報員的職責就是把本組的成果通過各種方式展示出來,因此彙報員必須口語表達能力比較強。安排了小組各學生的任務後,每個學生都有事可做,參與的積極性便極大提高。教師還可以根據任務的難易,有針對性地進行分配,使任務的安排更合理。例如學習立體圖形的體積計算時,有的負責測量有關數據,有的負責記錄,有的負責計算,有的負責檢查,順利完成了一節課的學習內容,並且每組學生都積極主動的完成了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小組合作學習既要注重效率,又要以獨立學習爲前提

1.小組合作學習要注重效率

爲了使合作學習得以有效的開展,在設置問題時,應注重問題的挑戰性、探索性、開放性、可操作性和生活化,使學生樂於合作,便於合作。許多問題並不適合直接開展小組合作活動,需要我們認真篩選、精心設計、問題重組。對於探索性不強,學生只要經過獨立思考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就不需要合作學習;對於探索性較強,有一定的難度的問題,就需要精心設計問題。比如,問題情景中的問題可以這樣設計:從一點出發的2條射線能夠成幾個角?3條直線最多能夠成幾個角?4條呢?10條呢?……n條射線呢?這樣學生通過問題的探索自然得出規律,也有助於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思維習慣。

2.合作學習需以獨立學習爲前提

小組合作學習經常會出現如下現象:學生對問題了解不深,交流浮於表面,或有些學生根本不知從何說起。這主要是因爲學生在小組活動之前沒有思考問題,或者獨立思考能力弱。在小組學習時,教師應先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學生對問題形成了自己的見解後,在小組學習中才有話可說,才能避免從衆心理。這樣也可以給那些不愛思考或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提供進步的機會。因此,提倡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可以爲課內小組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以便他們的合作更深入、更透徹、更有效。首先,在上課前給予學生5分鐘的時間進行獨立思考,整理自己的思緒,形成一定的結果,並做好與他人交流的準備;在學生獨立思考之後,再給各個小組充足的討論、合作時間,讓他們在組內發表自己的看法,聆聽別人的觀點,感受別人的思想。辯論開始,小組代表秩序井然地彙報,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才能真正地體會到了合作學習的優越性和它獨有的魅力。

2數學課堂教學方法

語言要精練,提高效率。

所謂語言精煉,就是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用最少的語句表達更豐富的內客。有的教師唯恐學生理解不了,講課語言繁瑣累贅,這種做法不利於學生掌握知識的重點和理解知識間的聯繫,更不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但是語言精練並不是單純地削減語言的數量,而是要提高語言的質量,這就要求教學語言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分化難點。如在講解垂徑分弦定理及其逆定理時,教師只需講清扇形與等腰三角形之間的聯繫,任何一個扇形都對應着一個等腰三角形,這個等腰三角形的頂點是圓心,頂角是扇形的圓心角,底邊是扇形的圓心角所對的弦,兩腰是扇形的半徑,至於垂徑分弦定理及其逆定理,就可以讓學生根據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性質自己去導出。語言要精練必須服從於教學規律,採用最優教學方法,放心大膽地讓學生思考、討論、猜想、總結,教師的語言只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語言要親切,富有情感。

課堂教學語言是師生雙方傳遞信息和交流思想的橋樑,親切、感人的課堂教學語言能使學生保持積極舒暢的學習心境,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語言要親切,富有情感。特別是對待一些差生,更應該如此,維護他們的自尊心。應該注意的是,數學教師不要對學生的錯誤過多地批評、指責、甚至諷刺、挖苦,那就會使學生失掉學習數學的信心。著名數學教育家波利亞就非常注意這一點,有時他一眼就看出學生的計算是錯誤的,但卻還是喜歡以溫和的態度、親切的語調、慈樣的目光和學生一行一行地查看。學生回答問題時,用“你答得很好”、“你並不比別人差”、“你也許課前忘了複習,若課前看了。我相信你是能夠回答的”等,這樣做到了多鼓勵,少批評;多進行正面指導,少板起面孔訓人,讓學生在學習上有信心,數學自然就學好了。

語言要生動,但要通俗。

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高度抽象的數學內容又可以憑藉十分生動具體的材料作原型、初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尚處於“開放期”,他們純真、活躍,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因此,在教學中善於運用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例、簡明扼要的口訣、膾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滿時代氣息的語言,把教學內容講得生動、通俗,學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識。追求語言的生動、通俗,但不要出現粗俗的語言,而應該是文明、規範、高雅,蘊含着豐富知識乳汁的語言。要精心錘鍊描述性的語言,把學生帶入美的意境,數學教學偶爾出現幾句詩情畫意的語言,效果更是不同凡響。

3營造數學課堂氛圍

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的和諧

新課程要求教師把握學生的實際,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我們的教學對象是十多歲的孩子,如果在教學內容上我們不從學生的生活和思想實際出發,不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特徵,把教學內容提升過高過深,這樣的教學內容就會失去師生的共鳴,即使有良好的師生關係也無法吸引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無法形成教與學的和諧,根本談不上和諧課堂,更不要說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恐怕連基本的教學任務都難以完成.所以教師要重視對教學內容的處理,要使學習內容生活化,教學設問要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思考,並要讓學生有話說.

方法是爲內容服務的,如果有整合的教學內容,沒有采取適合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沒有爲教學內容服務,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不和諧,課堂氣氛似死水一般,那麼要構建和諧的課堂就是一句空話,無法實現教學的有效性.朱熹說過:“事心有法,然後能成.”所以教師應重視教法研究,要從學生實際出發,選擇和運用不同的教法,求得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的和諧統一.

教師教與學生學的和諧

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單向”信息傳遞過程,而是以教師激勵學生學習爲特徵,以師生的探索、交流、反饋爲呈現形式,以學生的主動建構、形成能力爲目標的教與學的和諧共存.學生獲得知識,可以通過接受學習,也可以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但必須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礎上.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其主體作用體現在問題的探究、發現、解決上,體現在實踐操作、合作交流時的增長才幹上.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爲學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條件.教師的“組織”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的數學本質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好的問題情境,設計好的教學方案;二是教學活動中,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因勢利導、適時調控,努力營造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形成有效的學習活動.教師的“引導”作用主要體現在:通過恰當的問題,或者準確、清晰、富有啓發性的講授,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求知求真,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通過恰當的歸納和示範,使學生理解知識、掌握技能、積累經驗.教師與學生的“合作”主要體現在:教師以平等、尊重的態度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啓發學生共同探索,與學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發現和成果.

4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師生關係融洽和諧是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趣的必要因素

很多時候初中生由於基礎不好或者數學課堂單調枯燥,導致厭學,作爲教師我們如果不顧學生實際和感受,一味採取打壓,逼着學生學,只會惡化師生關係,並令學生放棄數學學習。因此,建立親友般的師生關係,是學生對數學感興趣的基本保證。初中生有強烈的向師心理,他們依賴性強,自制力差,感情不穩定,一旦受挫將萎靡不振,喪失學習興趣和鬥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進行情感教育,教師要把學生當作朋友,縮短師生間的距離。教師要像學生親友一樣從內心對其多方位的關懷,鼓勵,啓發,誘導,要善於捕捉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對於有獨特見解的學生要給以鼓勵和表彰,對於中等偏下學生,要給他們創造思維表現的條件和機會,使他們感受到發現與創造的歡樂,感受到被老師認識其價值的愉快,這種歡樂與愉快的心境將點燃他們興趣的火花,鼓起他們學習的信心。“情感對思維,猶如能源置於發動機。”因此,教師要充分地尊重學生,關愛學生,努力贏得學生尊重和愛戴,建立親友般的師生關係,以情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在導入時設置懸念,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導入時設置懸念是根據中學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點,一上課就給學生創設一些疑問,創設矛盾,設置懸念,引起思考,使學生產生迫切學習的濃厚興趣,誘導學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種方法。例如:有一個同學想依照親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塊三角形,他能不能把玻璃帶回家就割出同樣的一塊三角形呢?同學們議論紛紛。然後,我向同學們說,要解決這個問題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現在我們就解決這個問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三、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同類項》教學中,我拿出三小袋硬幣,問:“哪些同學能幫助老師數數這裏一共有多少錢?誰能數得又快又準呢?”學生手一下子都舉了起來,都希望能幫上老師的忙。有學生把1角的硬幣10個10個地數,把5角的硬幣兩個兩個地數;有學生先把硬幣分類,一堆1元的,一堆5角的,一堆1角的,然後分別數出每一堆的數量……接着我又問,如果是匯成商學院一罐,你會怎樣數,你會選擇哪種數法?然後引入整式中類似的分類――同類項,學生感覺合併同類項和數錢是一個道理,課堂上學生興趣盎然又輕鬆活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