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學習教育 > 

美麗的鄉村小鎮範文大全精選

美麗的鄉村小鎮範文大全精選,下面就來給大家詳細介紹:
美麗的鄉村小鎮有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採用合適的方法來開頭,引出本文要介紹的地方;第二部分寫在這裏發生的具體的事情;第三部分寫這個地方,這些事情帶給你的感受。

【鄉鎮街道範文】一

“正月十五大似年!”這是家鄉的一句俗語。

“十五玩龍燈,大紅燈籠高高掛;十五敬龍神,祈福一年風調雨順!”這是家鄉的風俗。元宵節這幾天,玩龍燈成了家鄉的一種時尚,它既是一種娛樂活動,也代表家鄉人心裏一種懷念和嚮往之情。

說來這龍燈也並非年年一定要玩的,一般是上一年的年景比較好的時候,玩龍燈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一些。另外,在家鄉有一種不成文的講究,那就是玩龍年不玩虎年,龍年和蛇年是一定要玩龍燈的,但遇到虎年一般是不會玩的,其他的年份沒有硬性規定,遇到災年,家鄉人也是一般不玩龍燈的,這樣的風俗傳承,幾乎成了一種約定俗成,一直沒有改變。

往年玩龍燈,一般是正月十三出燈,十六粲燈。舉事的村事先一般要放出話來,叫做打鬧臺。新年一過,家家戶戶便準備扎龍燈、扎花燈、制彩旗綵衣,總得要十多天的時間忙忙碌碌。然後,臨近幾個村子的頭人或者村幹部要親自上門去請,這叫請燈。請燈不白請,是要送紅包的,即送賣蠟燭的禮金錢,多少不論,三五百也行,四五千也可,反正是多多益善,如果請的村落多了,龍燈玩不過來,就只好提前出燈,去年是龍年,龍燈玩得異常熱鬧;今年是蛇年,請的村落也一定較多,舉事的村落便也決定提前到正月十一就要出燈了。

正月十一出燈那天,太陽還沒有落山,玩燈的鑼鼓就“哐當哐當”地敲打起來,敲得震天響。據說這也是一種儀式,叫做祭燈。鬧臺打過之後,還要祭拜頭燈,頭燈即老龍燈,算作是龍神的一種敬意。每年出燈之時,還要專門請來能說會道的老先生說“緞頭”,“緞頭”的內容無非都是一些祈求風調雨順、歌頌國泰民安、各行各業興旺發達的喝彩詞,當然也是一種祈福和祝願的意思。

龍燈出燈那日,最先玩的往往是地方政府機關,然後是學校。第一場往往是場面最大、最壯觀的。如果是九龍下海,那玩轉起來就需要很大的場子,只見九條龍燈纏繞翻轉,你追我趕,流光溢彩,真的就像龍在江海里翻騰之勢,直看得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只覺得眼前五彩繽紛、異彩紛呈,彩浪翻舞,加之煙花的炸響,爆竹的鳴響,那種天上人間光彩的銜接,形成一個整體的美景。

龍燈每到一處,家家戶戶必擺上香案,香案上除了放上一條魚,一塊臘肉外,也可以擺放上一些點心、糖果、水果之內,當然也少不了放上幾條上好的香菸,殷實的人家,也要另外備上幾個紅包,這樣算起來,每戶人家的花銷一般都在千元以上。但似乎並沒有人計較這些,新春裏,花上一點錢,落得個快樂,愉悅高興就是。

龍燈到來之時,往往是鑼鼓彩燈開路,我們這裏的風俗叫做明路,彩燈一到,主人家就要開始鳴放煙花爆竹了,噼裏啪啦好一陣子之後,等到老龍燈到來之後,除了送上香菸和紅包之外,許多人家還要在老龍的頭上搭上一塊紅綢布,行跪拜之禮,這便是敬龍神。老龍過後,還有餘下的子龍幼龍,雖然可以不一一敬拜,但禮品還是少不了要敬上一份的。

我們這裏的龍燈俗稱火龍。龍頭高約丈餘,兩隻眼珠子就有碗口那麼大。口中含的珠子直徑起碼有半米長。龍燈扎得五顏六色,當然也忘不了繡上諸多的圖案,如八卦圖,八獸圖等,繡的和畫的圖案真的也是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龍玩順水船玩逆水!”這是我們家鄉的風俗。即龍燈一般是從水的上游往下游玩,綵船則是才下游往上游玩。因此,龍燈後面一般不跟綵船,只跟獅子和蛙蚌舞。

龍行順水,寓意風調雨順;船玩逆水,寓意魚兒爭上游。這樣,龍燈舞的文化氛圍和文化內涵就體現出來了。

每年玩龍燈,組織者總要動用幾百人的隊伍,僅舉頭燈的人就多達幾十人,要不斷地交替人手,而且大都是一些青壯年輪流替換。此外,彩旗、彩燈鑼鼓手、號手等等,一長排排開,起碼有一里多路長,加之看熱鬧的人羣,裏三層外三層地簇擁着,真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這樣的場景,真的讓人很感動,都是投熱鬧,新年了,快快樂樂,是大家的期望和祝福!

到了正月十六,就是粲燈的日子,一般來說,粲燈就是把龍珠和龍眼取下供奉,其餘的就一直舞到燃燒殆盡爲止,但近幾年稍微有所改變,粲燈只作形式,並不燒燈,舞完之後,仍然拆卸保存來年再用,這樣就可以避免浪費。

家鄉玩龍燈,實在是一種很典型的帶有濃郁的地方文化特色的民間舞蹈形式。它是一種文化傳承,也代表民衆的一種祈福和祝願。

龍騰盛世,殷切地希望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和睦安寧,幸福美滿

【鄉鎮街道範文】二

“絕代容美茶,驚世鶴之峯”,早在三百年前,清朝著名旅遊家、戲劇家、詩人顧彩在遊歷容美之後,就留下了這樣的詩詞佳句。“容美茶”在過去是恩施土家族向中央王朝進貢的馳名特產,加工製作工藝精細,歷史悠久,不僅是恩施土家族地區生活必需品,更是恩施土家族地區相互交際饋贈的絕頂妙品。

顧彩的詩句足以證明鶴峯這個深處武陵山脈腹地的高寒地區種茶歷史悠久,茶文化厚重。勤勞、智慧、勇敢的土家人以天地爲紙,以鋤頭爲筆,以汗水爲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祖祖輩輩紮根山區,世世代代譜寫茶曲,人人念茶經,用心血潑灑出一幅幅丹青畫卷,繪就一首首夢迴大唐的壯麗詩篇,堪稱“鶴羽千家茶飄香,土家美名揚四方”。

木耳山,就像一位博覽古今、通曉天地的世紀老人,淡然地坐臥在那裏;木耳山,就像一位蘊藏唐宋,揮劍江山的帝王,威立在那裏;木耳山,就像一位秀絕千山、眉目傳情的佳人,恭迎在那裏“過去容美茶,今日木耳山”,提起鶴峯茶,我們不得不提起走馬,提起走馬,我們就會馬上聯想到木耳山的茶。“木耳山的茶,很好,我喜歡”,這是德國一位茶商在茶博會上品了木耳山的茶之後,一番真實的感受。

我們湘鄂邊作協“美麗走馬”文學筆會採風團一行30多人,沿街而上,深深地被眼前這片集觀光、旅遊、生態、環保等於一體的新型農業產業所觸動。

我按捺不住心靈深處噴發的源泉,信步摘下半空中那朵美麗的雲彩,亮起嗓子:走馬,我來了,木耳山,我來了

我的話音沒有落,緊接着就是採風團的其他成員紛紛對着茶林,迎着撲面而來的綠濤,唱起了山歌。來鳳的謝開軍脫口唱出土家山歌《對面妹妹打陽傘》,鶴峯作協主席向端生唱起了《表妹送我一個煙荷包》,龍山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蘇明剛雙手叉腰,儼然一位指點江山的將軍,領着大家唱老少皆知的《東方紅》,我們每一個人在歌聲中接受了木耳山對我們靈魂的洗禮

萬畝茶林的株株茶樹就像經過嚴格軍事訓練一樣的革命戰士,統一着裝,統一站姿,統一行注目禮,步調一致,行動一致;又恰似交響樂團演奏出的音符,在一陣一陣微風吹拂下,綠濤洶涌,渾厚的聲音響徹山丘,震撼谷底;恰似伯虎作畫流撒的濃墨重彩,清照望月興嘆的清詞麗句,李白酒後飛流直下的三千佳句,杜甫杏花村裏不思歸的憨態。

時下,正是茶葉最佳採摘時期,整個木耳山上瀰漫着茶林散發的濃濃茶香,採茶機發出“嗡嗡嗡”的響聲,就像一隻只忙碌不息的蜜蜂,令人油然而生一種強烈的幸福感、滿足感、成就感。

淳樸、善良、好客的茶農,看見我們這羣童心大發的“孩子”,熱情地端上她們親自泡好的清茶,心疼地看着我們,口渴了吧,快,快,快點嚐嚐天氣好熱的。

這是一個聖潔的地方,這是一位孕育生命的偉大母親,這是一片涌動愛的力量的源頭。正因爲愛,這片土地纔會被人愛着,深深地愛着

夕陽西下,縷縷金輝披灑在木耳山上,透過車窗,我眼睛一片溼潤。心靈的羽翼遊離茶林叢中,我的思緒紛飛,彷彿自己瞬間化作一片綠韻,帶着土家兒女獨有的情感,遊離於世界各地,深情地向世人講述着木耳山動聽的故事,描繪着美麗的茶林畫卷

美麗的鄉村小鎮範文大全精選

【鄉鎮街道範文】三

入夜,地處豫南大別山腹地的鄂豫皖蘇區首府、全國著名的“將軍縣”河南省新縣千斤鄉文化中心的圖書閱覽室裏,幾個蔬菜種植大戶正在網上查閱資料,門前的廣場上數百名羣衆興致勃勃地觀看本鄉“楊擺柳”農民藝術團表演的“地燈戲”,叫好聲、喝彩聲一浪高過一浪。

每天,像這樣的大衆文化娛樂活動,已遍及老區新縣城區大大小小的休閒廣場和16個鄉鎮(區)的20多個社區文化中心,這是老區新縣大力開展文化惠民工程帶來的新氣象、新景觀。

作爲全國著名、河南唯一的“將軍縣”,革命戰爭年代,不足10萬人的新縣就爲中國革命培育了許世友、李德生、鄭維山、張池明等43位共和國第一代將軍,獻出了包括吳煥先、高敬亭等在內的5.5萬英雄兒女的寶貴生命,其革命歷史遺蹟達360多處。早在2004年,新縣就作爲全國紅色旅遊開發重點縣,被列入“1231”紅色旅遊工程,在全國100個重點建設的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中,新縣就有4個;2008年12月,新縣被河南省委、省政府確定爲全省首批8個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之一。

近年來,新縣不斷加大文化陣地建設力度,累計投資40多億元,改造提升城區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舊址、鄂豫皖蘇區首府博物館等紅色景觀,配套設置羣衆文化娛樂設施,同時組織專人挖掘文化底蘊,逐步完善鄉鎮文化設施。全縣1300多個自然村實現廣播電視“村村通”,建成11個鄉鎮文化站、184個村文化大院、195個農家書屋,建成新集鎮艾窪社區、滸灣鄉遊圍孜、陳店鄉梅花新村等農民健身示範村26個,逐步打造了覆蓋縣、鄉、村的三級大衆文化平臺。

新縣還鼓勵縣歌舞團大膽改革,公開招聘演藝人才,組建專業文藝隊伍。在各鄉鎮(區)設立文化服務中心和廣播站,配備專職工作人員,選配11名科技副鄉(鎮)長充實到鄉(鎮)指導文化工作,將120多名大學生村幹部明確爲村級文化管理員。同時,培育各種文化協會組織,發展楊擺柳等民間藝術團體30多個,培育民間藝人600餘名。

每逢節假日,新縣組織開展的舞獅、旱船、民俗踩街、燈謎競猜、慶新春廣場文藝演出等活動,營造了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魅力新縣”廣場文藝演出、“歡樂新農村”文化下鄉、“舞臺藝術送農民”、“文藝演出進社區”等好戲輪番上演。紮根農村的10支農村電影放映隊,年放映電影爲2300餘場。走向市場後的新縣歌舞團,創作豫南特色節目168個,打造“將軍之聲”大戲,年均演出100多場次,成爲河南省遠近聞名的文化品牌。民間藝術團體、民間藝人更是常年活躍在大街小巷、田間地頭,豐富了城鄉居民的精神生活。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