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IT科技 > 

張三丰是什麼人

IT科技1.46W

《明史·方伎》卷二百九十九記載:“張三丰,遼東懿州人。” 張三丰集各派絕學於一身,威震武林,造詣已達煉虛合道至高極境 ,元末明初真人,武當山道人,武當派始祖,正史記載宋理宗淳佑七年出生遼東,14歲考取文武狀元,18歲擔任博陵縣令,(1280

張三丰是什麼人

1、您可以簡單介紹一下張三丰這個人物嗎?

《明史·方伎》卷二百九十九記載:“張三丰,遼東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寶,三豐子其道號也。以其不飾邊幅,又號張邋遢。頎而偉,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鬚髯如戟。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頭輒盡,或數日一食,或數月不食。 書經目不忘,遊處無恆

張三丰,名君寶,字符元,道號是三豐。傳說,他在14歲就考取了文武狀元,18歲擔任博陵縣令,與元朝丞相劉秉忠、名臣廉希憲相識,但在後來辭官出家修道,拜火龍真人爲師。他是武當派的開山祖師,也是道家內丹祖師和道家拳術祖師,是丹道的集大成者。在朱元璋建立明朝時,張三丰曾出手相助,助洪武奪取江山,朱元璋登基後多次派人尋找張三丰。這些都是民間故事了。

張三丰確有其人。 張三丰(1247或1264),文始派傳人,武當派祖師,傳說生於南宋理宗淳佑七年(1247年)。名君實,字全一 ,(此爲一說,另一說法爲君寶)別號葆和容忍。元末明初儒者、武當山道士。善書畫,工詩詞。另有一說其爲福建邵武人,名子衝,

2、您可以簡單介紹一下他的成就嗎?

歷史上真有張三丰。 張三丰姓張名通,字君實。先世爲江西龍虎山人,故嘗自稱爲天師後裔。祖父裕賢公,學精星算。南宋末,知天下王氣將從北起,遂攜本支眷屬,徙遼陽懿州。 道號三豐,宋末元初真人,武當山道人,武當派始祖,民族英雄、內家拳始

傳說中的張三丰,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文武雙全的人,所以他的成就我們也從這兩個方面來說。首先是他的著作,張三丰著述豐富,諸如《打坐歌》、《玄要篇》、《無根樹》等等,被後代結集,這就是流傳至今的所謂《張三丰先生全集》。其中不少篇章爲後代奉道者所推崇,不過,張三丰的傑作當稱《無根樹》丹詞,在這首詞裏面張三丰採用歌詞的體裁、通俗的文字把玄奧的修真理論化爲膾炙人口的曲詞。第二個就是他的拳法了,張三丰自創了內家拳技“內以養生,外以卻惡”。據說,習練這一拳法可以收到增強體質,延年祛病,陶冶性情,磨鍊意志的功效,同時也能起到防身抗暴,抵禦外敵,振奮精神的作用。

有, 張三丰:武當派祖師,俗名子衝,字君實(此爲一說,另一說法爲君寶),漢族,元明之際儒者、武當山道士。善書畫,工詩詞。 據福建、邵武及多種地方史志、古籍記載,及與新發現的家譜印證, 張三丰爲福建邵武人(現全國曆史古鎮邵武和平鎮坎

3、很多的偉大的人物都會有一個核心思想,那麼張三丰的思想是什麼呢?

張三丰(1247—1458年?),武當派祖師,自稱張安忠第五子,生於南宋理宗淳佑七年(1247年)。名君實,字全一[1] ,(此爲一說,另一說法爲君寶)別號葆和容忍,漢族,遼東贛州(今遼寧黑山縣)人。元末明初儒者、武當山道士。善書畫,工詩詞。另

傳說中的張三丰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他把儒家的修養人道思想和仙家的仙道思想相結合。他以修人道爲煉仙道的基礎,強調無論貴賤賢愚,老衰少壯,只要素行陰德,仁慈悲憫,忠孝信誠,全於人道,那離仙道也就自然不遠了。他認爲,“人能修正身心,則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

用我自己的話來說,撇開所謂的史載,撇開更多的民間傳說,張三丰這個人物,絕對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人神。說他是人,他有名有姓,出生年月都非常詳細(南宋淳祐八年,即公元1248年四月初九子時生),他創立了武當派(內家拳),後人景仰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歷史上真正的張三丰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歷史上真正的張三丰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爲什麼他能活到這個時候?

軍史軍事

百家號 02-15 19:20

歷史上真正的張三丰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爲什麼他能活到這個時候?

影視作品難免言過其實,張三丰在武功修爲上自然不能說是一位絕世高手,但他的歲數上卻是真的活得很久。有的人說張三丰活了四百多歲,而有的人說是七百多歲,最誇張的一說是他現在還在人世。

出生在宋朝末年的張三丰,到了金朝、元朝,甚至是明朝還得到了皇帝的召見,畢竟面對這樣一個長壽的真人,皇帝們自然是想從中領悟到長壽的祕訣。張三丰的故事在明朝廣爲流傳,傳說明朝的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都派人尋找過張三丰的蹤跡,其目的是爲了向張三丰求教長生不老的祕密。

當然這些不過是小說家的想象,不過在歷史上朱元璋是有求於張三丰的,他也想長生不老。

張三丰,作爲一個歷史上記載的真人真事,他是長壽的代表和養生的集大成者,他雖然不是長生不老,但也是超越了普通的老百姓等人,他活了整整212歲。

武當派祖師,自稱張安忠第五子,生於元癸酉年六月十八日。名君實,字全一,(此爲一說,另一說法爲君寶)別號葆和容忍,漢族,遼東人。元末明初儒者、武當山道士。善書畫,工詩詞。《清、地方誌-岷州志》載:“自稱張安忠第五子,生於元癸酉年六月十八日。名君實,字全一,別號葆和容忍。張良之後。”《明史·方伎傳》載:“張三丰,遼東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寶,三豐其號也。”另有一說其爲福建邵武人,名子衝,一名元實,三豐其號,南宋淳祐七年(公元1247年)出生於今福建邵武市和平鎮坎下村,卒年不詳。張三丰爲武當派開山祖師,明英宗賜號“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特封號爲“韜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贈封他爲“清虛元妙真君”。張三丰是丹道*的集大成者,主張“福自我求,命自我造”。張三丰所創的武學有王屋山邋遢派、三豐自然派、三豐派、三豐正宗自然派、日新派、蓬萊派、檀塔派、隱仙派、武當丹派、猶龍派等至少十七支。清代大儒朱仕豐評價張三丰說,古今練道者無數,而得天地之造化者,張三丰也。

請問張三丰是什麼人物?

張三丰,元末明初懿州人,本名張全一,字君寶,號三豐,武當山道家文化創始性的人物。從小機敏聰慧,被鄉里人稱爲“神童”。幼年時入全真做道士,傳說還從少林當過和尚,後來建立武當道觀。因爲不注重外表,駝背,衣服骯髒,被人們稱爲“邋遢道士”。

由於影視作品、文學作品的影響,張三丰這位太極宗師家喻戶曉。

張三丰是否真有其人?

真實的張三丰是個怎樣的人物?

讓我們慢慢揭開這位武術宗師的祕密。

在歷史上有多位張三丰,比較可信的是北宋的武術大師張三峯,注意,其三豐是山峯的“峯”。在明代早期也有一位,是道教的人物——張三丰,《明史》中有記載,但並沒有說他會武功。

我們今天看到的張三丰,究竟是誰呢?有一種說法,是小說家、作家將兩者合二爲一:明代前期的武術大師張三丰。這種說法有一定的根據,但卻沒有確鑿的證據,所以,張三丰究竟是誰,還是個謎。

一提到張三丰,我們就一定會想到太極拳。據調查,廣大民衆普遍認爲,太極拳的創始人就是張三丰,這是不全面的。在中國古代,太極拳創始之後,有多個流派,例如陳氏、楊氏、吳氏、武氏、孫氏等。比較可靠的是明末清初河南陳家溝陳王庭所創。但因爲現今湖北武當山仍然練習太極拳,所以也不排除張三丰創始的可能性,並且張三丰創立“太極十三式”也是可信的,更何況,張三丰是道家人物,通曉陰陽五行八卦,創出陰陽變化的太極拳也完全可以。其次有少部分的學者認爲,太極拳的創始人是南北朝的樑拱月,但也沒有證據來證明。但至今爲止,小說家仍以張三丰或陳王庭創太極拳來做文章。

中國歷史上有沒有張三丰這個人?

張三丰爲元明之際的著名道士,其生年月日不可考,據道教界推測,其活動時期約由元延佑(1314~1320)年間到明永樂十五年(1417)。《明史·列傳第一百八十七 方伎》稱,張三丰“名全一,一名君寶,‘三豐’其號也,以其不飾邊幅,又號張邋遢。”在各種張三丰的傳記或有關他的材料裏,還有全弌、玄玄、三仹、三峯、三豐遯老、通、玄一、君實、居寶、昆陽、保和容忍三豐子、喇闥、邋遢張仙人、蹋仙等諸多名號。

明史稱張三丰身材魁偉,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鬚髯如戟,寒暑唯一衲一蓑,一餐能食升斗,可數日一食,也可數日不食。讀書過目不忘,漫遊天下,行蹤莫測。曾遊武當山,預言武當山異日必大興。張三丰與其徒在武當山披荊斬棘,創草廬以修道,不久又離武當山雲遊四方。明太祖朱元璋晚年身有疾患,欲求張三丰合仙藥,於洪武二十四年(1391),遣人四處尋訪無着。其間又派張宇初等尋訪,皆無結果。永樂五年(1407),明成祖朱棣即位不久,遣給事中胡瀅帶人攜璽書,尋訪十年,終不得見。

在所有記述張三丰事蹟的史料中,應以明史的可靠性較高,張三丰的活動時期達到百年,其中包含着估計誤差,應有幾十年的誤差限,所以最有可能的活動年代爲1336~1386這五十年,也就是元順帝和明太祖當皇帝的時代。由明史的記載中可知,洪武二十四年(1391)就已“尋訪無着”,死亡的可能性很大。金庸先生在小說中,讓張三丰在南宋晚期出生,到元末已經是百歲高齡,當然在洪武二十四年是找不到了。金庸先生的時間座標體系同道教界估計的張三丰的活動年代不矛盾,屬於偏早的估計。

關於張三丰的傳說不少,據道家的說法,張三丰一生行蹤不定,不慕榮利,遁世清修,聲望彌高。

據張三丰自述,他曾任中山博陵縣(今河北定縣境)令,後棄官出家爲全真道士,曾於終南山遇火龍真人傳以丹訣,赴武當*多年,後居陝西寶雞金臺觀,不久入四川見蜀獻王朱椿,後復入武當,雲遊襄漢,……這是張三丰自我吹噓,沒有可信的價值。

另據《三豐全書·道派》記載,張三丰*中,有曾助朱元璋軍餉的秦淮富戶沈萬三,沈傳其婿餘十舍及富戶陸德原等,爲居家道士。武當山全真道士丘玄清,洪武初師張三丰,後被明太祖召至京師,任太常卿,封三代,成爲明代全真道士中最榮貴者。武當道士盧秋雲、周真得、劉古泉、楊善登,同師張三丰,被稱爲“太和四仙”。淮安人王宗道亦師事張三丰,後封爲“圓德真人”。明英宗於天順三年(1459),封張三丰爲“通微顯化真人”。憲宗於成化二十二年(1486),封爲“韜光尚志真仙”。世宗於嘉靖四十二年(1563),封爲“清虛元妙真君”。天啓三年(1623),嘉宗稱張三丰降壇顯靈,加封爲“飛龍顯化宏仁濟世真君”。明代帝王的慕求與褒封,道門的神化,使張三丰的神仙傳說歷久不衰,託稱曾遇張三丰傳道之說,直到清代仍時有所聞。

不論張三丰如何被皇帝加高封號,也不論張三丰自稱怎樣遇到神仙,總之都把他拖到神仙一類中,沒有他武功出神入化的記載,找不到張三丰創立太極拳和太極劍的根據。史書中記載“張三丰與其徒在武當山披荊斬棘,創草廬以修道”,說得很清楚,他們在武當山只是“修道”,沒有“練武”,可見所謂有“無當派”這一武功流派,純粹是胡說八道。少林派僧人和尼姑武功卓絕在《聊齋志異》中能找到蛛絲馬跡,無當派的活動則很難尋覓。在清代成書的《三俠五義》中沒有武當派的人物還有點理由,因爲故事背景是北宋,張三丰還沒有出世,但另一武俠小說《兒女英雄傳》寫的是清代故事,也沒有武當派的蹤跡。武當派作爲武俠門派在小說中出現是現代的事,同歷史上的張三丰沒有關係。

張三丰到底是哪個朝代的人

張三丰(生卒不詳),名全一,號玄子,以其不修邊幅又號邋遢,南召縣人。元末明初著名道人。清乾隆十一年《南召縣誌》卷二中有這樣記載:南召縣太山廟鄉口子河裏有“張三丰故里石碑”一通,碑後有其草菴遺址。1917年此處立“張三丰初居此地,而道成於天寶觀”石碑一通。(一說遼東懿州人)由於張三丰的神名噪起,明朝皇帝又給他三個賜號。即明英宗賜他爲“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特封爲“韜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贈封他爲“清虛元妙真君”。史*載張三丰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鬚髯如戟,寒來暑往僅一納衣,雨雪天氣蓑衣着身。

1258年,宗教界爆發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佛道大辯論。蒙古大汗蒙哥親臨主持,嵩山少林寺長老福裕和全真教高道張志敬分別率隊參加舌戰,結果道教遭到慘敗。從此,道教日漸衰沉。但一個世紀後,張三丰在武當山創立一個新的道派——三豐派,掀起了中國道教發展史上的最後一波,併成爲武當武功的創立者。

具體信息:

http://baike.baidu.com/view/9691.htm本回答被提問者採納

中國歷史上是否真的存在張三丰其人

真的存在。

張三丰(1247年——?),漢族,名君寶(又名全一),道號三豐。武林至尊、民族英雄、內拳始祖、太極始祖、武學泰斗、龍行書法始祖。

張三丰集各派絕學於一身,對抗元朝、打擊賊寇,在武林聲名顯赫。正史記載宋理宗淳佑七年(1247年) 出生遼東,14歲考取文武狀元,18歲擔任博陵縣令,(1280年)辭官出家修道,拜火龍真人爲師。

張三丰爲武當派開山祖師,元惠宗敕封“忠孝神仙”;明成祖敕封“猶龍六祖隱仙寓化虛微普度天尊”;明英宗賜號“通微顯化真人”。

明憲宗特封號爲“韜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贈封他爲“清虛元妙真君”;明熹宗封號“飛龍顯化宏仁濟世真君”。

張三丰是道家內丹祖師和道家拳術祖師,是丹道*的集大成者,主張“福自我求,命自我造”。

張三丰所創武學有王屋山邋遢派、三豐自然派、三豐派、三豐正宗自然派、日新派、蓬萊派、檀塔派、隱仙派、武當丹派、猶龍派等至少十七支。

歷代統治者對張三丰尊崇有加,明、清很多皇帝都尋找他,希望得到他的真傳,朱元璋建立明朝,張三丰曾出手相助,助洪武奪取江山,朱元璋登基後多次派人尋找張三丰,但都沒有尋到,之後就再沒出現過。

擴展資料:

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着影視劇《太極張三丰》《少年張三丰》的播出,不少當代人,尤其是年輕一代,才知道明代有位武學泰斗張三丰。之後,學術界開始蒐集和研究張三丰的遺蹟和史料。

翻開明史,方知一些影視劇和文學作品中的張三丰,多爲戲說。張三丰入道後,不進宮門,不喝酒吃肉,不談情說愛,不淫歡作樂,嚴守道家的清規戒律。

而一些影視劇和文學作品,卻把他寫成一個和凡人無二的道人,無疑是歪曲了張三丰的形象。

還有的小說爲吸引眼球把張三丰寫成皇帝的幕僚,明顯違背了歷史的真實。以訛傳訛,顛倒是非,極大地誤導了後人對張三丰的正確認識和理解。

《明史》表明,明代確有一些道人已經嚴重地世俗化了。他們出入公卿之門,與士大夫和上層社會人士密切交往,動輒計交利益的厚薄,又無誠心辦事,甚至喝酒吃肉,娶妻生子,淫歡作樂,耍流氓無賴,背離了道人的戒律和宗旨。

然而,張三丰卻出污泥而不染,潔身自好,始終堅持弘道傳教,濟世度人,足跡踏遍大半個中國。明代皇帝朱元璋、朱棣屢屢遣臣訪求張三丰,並大興武當山,敕建遇真宮拜候,終未如願。

《二十四史》中,很少有道士不以被皇帝詔見爲榮,而張三丰卻不忘初心,隱而不見,富貴尊榮不動其心,其品格之高尚,令朝野上下爲之讚歎、敬仰。張三丰道德崇高,元微莫測,隱世濟世,高真上聖,莫過於此。

他是中國600多年來最有影響力的高道,也是繼呂祖之後最富有傳奇性和藝術光彩的道家人物。於是在全國各地爲張三丰建廟、塑像,供奉他爲“真仙”“真君”,頂禮膜拜。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還原真實的張三丰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張三丰

標籤:張三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