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IT科技 > 

弗洛伊德是什麼人

IT科技3.17W

雖然弗洛伊德最初只是一位精神病學家和心理學家,但他因爲創立了精神分析學派,使其影響卻遠遠超出了專業學術領域,而成爲了20世紀爲數不多的具有世界性知名度的人物之一:一方面他受到過來自世界各地和來自各個不同領域的許多善意和惡意的批評

弗洛伊德是什麼人

弗洛伊德的全名叫做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奧地利精神病醫師、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在奧匈帝國摩拉維亞省弗賴堡鎮於1856年出生在一個猶太家庭,在英國倫敦於1939逝世。

破壞性本能。即他提出的人的本能可以分爲死本能和生本能,死本能會產生破壞性和攻擊性

1881年弗洛伊德獲醫學博士學位。1882至1885年在維也納綜合醫院擔任醫師,從事腦解剖和病理學研究。然後私人開業治療精神病,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出版《夢的解析》,被認爲是精神分析心理學的正式形成。 1919年成立國際精神分析學會,標誌着精神分析學派最終形成。1930年被授予歌德獎。1936年成爲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他開創了潛意識研究的新領域,促進了動力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和心理學的發展,奠定了現代醫學模式的新基礎,爲20世紀西方人文學科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柱

弗洛伊德將人格結構分爲三個層次:本我、自我和超我。 一、本我,位於人格結構的最底層,是由先天的本能、所組成的能量系統,包括各種生理需要。本我具有很強的原始衝動力量,弗洛伊德稱其爲力必多。本我是無意識、非理性、非社會化和混亂無

弗洛伊德認爲,人的心理包括意識和無意識現象,無意識現象又可以劃分爲前意識和潛意識。前意識是指能夠進入意識中的經驗;潛意識則是指不能進入或很難進入意識中的經驗,它包括原始的本能衝動和,特別是性的。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的關係是:意識只是前意識的一部分,前意識位於意識和潛意識之間,嚴防潛意識中的本能闖入意識中,潛意識則始終在積極活動着,隨時可能進入人的意識中。而且他認爲,潛意識的心理雖然不爲人們所覺察,但卻支配着人的一生。

小時候的某些願望會一直存在於潛意識中,而那些因爲各種原因(社會要求,個人道德等)不被允許的兒時願望會通過夢或精神官能症的方式滿足。那種不被允許的願望絕大部分帶有性意味。這不是原話,但肯定是弗洛伊德的一個結論。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被弗洛伊德稱爲人類歷史上對人的自尊心第三次打擊的是

使人類自尊心受到第三次打擊的是弗洛伊德,他論證了人的行爲主要是由本能和潛意識機制所激發。換句話說,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論,人決不是有理智的動物。

另:第一次打擊來自哥白尼,他論證了地球並非象人們妄自尊大的那樣,是宇宙的中心;第二次來自達爾文的研究成果,他論證了人類不是“造物主”的創造,而是由所謂的“低等動物”進化而來的;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人物評價

英國生物學家A. G. 坦斯利評論弗洛伊德的寫作風格時說:“儘管弗洛伊德在寫作時表達不是很系統,有時候會有含糊不清或不一致的情況,但他的行文風格優美、流暢、明晰而優雅,讀起來讓人很愉快,每個句子都意蘊深厚。”在聊起他的談吐時,坦斯利說:“聊天時他也是個很好的夥伴,充滿了風趣和幽默,而又不乏一針見血的智慧。”而在說起弗洛伊德堅持觀點毫不退讓時,他說:“弗洛伊德堅持自己的結論,對同行的敵對觀點毫不在乎……要像他的某些同行那樣妥協的話很容易,無非是修改一下措辭,或者選擇用更抽象的、與主流思想相比不是那麼突兀的說法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他拒絕這麼做,因爲這樣……不是對自己觀察到的現象的最完美表達。”

美國心理學家T. H. 黧黑說:“如果一個人的偉大程度可以用他對後世的影響來衡量,那麼弗洛伊德無疑是最偉大的心理學家。幾乎沒有一項探討人性的問題沒有被他觸及過。他的學說影響了文學、哲學、神學、倫理學、美學、*學、社會學和流行心理學……弗洛伊德、達爾文和馬克思可算是20世紀西方思潮的三位先知……他公開宣稱和哥白尼、達爾文站在同一線上,向人們幼稚的自我中心挑戰,希望喚醒人類,使之邁向成熟的自知之明。他對人類的本性和必然的災難充滿了悲觀的結論,但在這種悲觀的宿命論中卻存在着一絲的希望,希望人們能以理智面對自己的潛意識和黑暗的本性,唯有如此才能扭轉人類的命運。”

美國心理史學家E. G. 波林說:“在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身上我們看到一個具有偉大品質的人。他是一個思想領域的開拓者,思考着用一種新的方法瞭解人性……他忠於自己的基本信念而辛勤勞動工作了五十年,同時他對於自己的觀念體系不憚修改,以使其趨於成熟,爲人類的知識做出貢獻。他是一個領袖,在自己的周圍集結起一羣有力的支持者,其中有一些人畢生效忠於他,另一些人則不再以他爲‘父’,批評他的學說,並各自建立敵對的派別。……他的觀念日益擴展,直至他的有關人類動機的全部思想普及於心理學家們和普通人之間。在他們看來,弗洛伊德主義幾乎和達爾文主義同樣耳熟了。他已使潛意識心靈這個概念變成了常識……如果誰想在今後三百年裏寫一部心理學史而不提弗洛伊德的名字,那就不可能自詡是一部心理學通史了。”

弗洛伊德什麼來着人的本能

弗洛伊德認爲,人的心理包括意識和無意識現象,無意識現象又可以劃分爲前意識和潛意識。前意識是指能夠進入意識中的經驗;潛意識則是指不能進入或很難進入意識中的經驗,它包括原始的本能衝動和*,特別是性的*。

下面哪一項是弗洛伊德認爲人的三個"我

看看基本知識:

晚期,弗洛伊德由於解釋社會現象的需要,把他的心理結構理論作了修正和補充。形成了他的個性理論,他把人的個性垂直地劃分爲三個組成部分:

①本我(拉 Id)  本我是人性中最原始的、與生俱來的無意識部分。它由先天的本能、基本的*所組成,直接同肉體相聯繫。本我的唯一動機是趨樂避苦。

②自我(英self;拉ego;德Ich)  自我是人性中的理性部分,通過幼兒期受父母教導和與外界交往而形成。“自我”一方面遵循“現實的原則”監督本我,另一方面尋找社會允許的條件實現本我。

③超我(super-ego)  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超我一方面按照“至善的原則”指導“自我”去監督“本我”,另一方面它直接控制“本我”。

弗洛伊德認爲人格由哪幾部分組成?各有什麼特點?

1、弗洛伊德認爲完整的人格結構由3大部分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2、特點:

(1)所謂本我,就是本能的我,完全處於潛意識之中。本我是一個混飩的世界,它容納一團雜亂無章、很不穩定的、本能性的被壓抑的*,隱匿着各種爲現代人類社會倫理道德和法律規範所不容的、未開發的本能衝動。本我遵循“快樂原則”,它完全不懂什麼是價值,什麼是善惡和什麼是道德,只知道爲了滿足自己的需要不惜付出一切代價。

(2)自我是面對現實的我,它是通過後天的學習和環境的接觸發展起來的,是意識結構的部分,自我是本我和外界環境的調節者,它奉行現實原則,它既要滿足本我的需要,又要制止違*規範、道德準則和法律的行爲。

(3)超我,是道德化了的我,它也是從自我中分化和發展起來的,它是人在兒童時代對父母道德行爲的認同,對社會典範的效仿,是接受文化傳統、價值觀念、社會理想的影響而逐漸形成的。它由道德理想和良心構成,是人格結構中專管道德的司法部門,是一切道德*的代表,是人類生活較高尚行動的動力,它遵循理想原則,它通過自我典範(即良心和自我理想)確定道德行爲的標準,通過良心懲罰違反道德標準的行爲,使人產生內疚感。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C%97%E6%B4%9B%E4%BC%8A%E5%BE%B7%E7%9A%84%E4%BA%BA%E6%A0%BC%E7%BB%93%E6%9E%84%E7%90%86%E8%AE%BA/12744303?fr=aladdin

標籤:弗洛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