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IT科技 > 

左宗棠是什麼人

IT科技3.32W

左宗棠是在絕望中誕生的強者,是善於扼住命運咽喉的偉丈夫.他從司令部的參謀做起,在萬鋒箭矢間逐步成爲叱吒風雲的統帥. 收復新疆的戰爭沒有退路.白雪皚皚的祁連山下,獵獵長風捲起了大纛.這不是一般意義的決勝負,這是一場維護民族尊嚴的戰爭.征戰

左宗棠是什麼人

1、您可以介紹一下左宗棠的身份嗎?

1、貢獻: 1866 年上疏奏請設局監造輪船 ,獲准試行,即於福州馬尾擇址辦船廠,派員出國購買機器、船槽,並創辦求是堂藝局(又稱船政學堂),培養造船技術和海軍人才。旋改任陝甘總督 ,推 薦 原 江西巡撫沈葆楨任總理船政大臣。一年後,福州船

左宗棠,字季高,號湘上農人,湖南湘陰人。他是晚清重臣,軍事家、家、湘軍著名將領,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左宗棠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人物評價 史書評價 《清史稿》:①宗棠爲人多智略,內行甚篤,剛峻自天性。……然好自矜伐,故出其門者,成德達材不及國籓之盛雲。[21] ②宗棠事功著矣,其志行忠介,亦有過人。廉不言貧,勤不言勞。待將士以誠信相感。善於治民,每克一地,招徠撫綏

2、左宗棠一生中經歷過哪些重要事件?

這位知道好友你好,看完你的問題感覺可以爲你解答。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漢族,字季高,一字樸存,湖南湘陰縣人, 號湘上農人。 祝你可以成功! 望採納,謝謝!

左宗棠曾就讀於長沙城南書院,二十歲鄉試中舉,雖此後在會試中屢試不第,但留意農事,遍讀羣書,鑽研輿地、兵法,後經歷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平叛陝甘同治回亂、收復新疆以及新疆建省等重要歷史事件。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中法戰爭時,自請赴福建督師,光緒十一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歲。

左宗棠(1812年~1885年),字季高,一字樸存,號湘上農人。晚清重臣,軍事家、家、著名湘軍將領,洋務派首領。左宗棠少時屢試不第,轉而留意農事,遍讀羣書,鑽研輿地、兵法。後竟因此成爲清朝後期著名大臣,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

3、左宗棠在歷史上的評價如何?

作爲大清臣子,參與太平軍,這是他職責所在。更何況,他沒有像曾國藩(當時人稱“曾剃頭”)那樣濫殺無辜、靠平民百姓的頭顱去向朝廷邀功請賞,所以,不能稱其爲“劊子手”。當然,他的行爲客觀上維持了一個本該就木、極其腐朽的封建王朝的苟延

左宗棠在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歷史背景下,立排投降派的非議,毅然率部西征,收復新疆,符合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是愛國主義的表現,左公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值得我們後人發揚的。他爲自己的祖國嘔心瀝血,毫無保留地奉獻自己的力量和才智。他懷有堅定的信念,深信國人能依靠自己的努力,爲多災多難的祖國找到一條出路。

首先,這三個人在晚清都是大清的重臣,同時對於清政府都有着自己的忠心,他們爲了可以持續清王朝的統治,做出過很多的努力,同時也付出過不少的心血,但是細細說起來他們三個人的關係,卻不是表面上那麼的簡單。 李鴻章年幼的時候,爲了進入京城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這三個人是什麼樣的關係?

首先,這三個人在晚清都是大清的重臣,同時對於清政府都有着自己的忠心,他們爲了可以持續清王朝的統治,做出過很多的努力,同時也付出過不少的心血,但是細細說起來他們三個人的關係,卻不是表面上那麼的簡單。

李鴻章年幼的時候,爲了進入京城走入朝堂,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跟在曾國藩的身邊,奉他爲師。而曾國藩也是用自己的爲證方式,去細心的教導李鴻章關於朝廷的事兒。就這樣,兩個人之間是以師生的良好關係,而李鴻章之後可以順利的走上仕途,說白了和曾國藩的關係還是比較大的。

而曾國藩同左宗棠兩個人是來自一個地方的老鄉,只不過是在後來爲官的過程之中,出現了意見不合等問題,兩個人走向了交惡的道路。而之後的李鴻章更是直接和左宗棠成爲了*敵人,只要有機會,兩個人肯定是會相互之間的攻擊排擠。

我不否認的一點是,他們三個人對於清王朝來說有着重要的意義,但是三個人內部的關係,不管是交好還是交惡,都只是因爲觀念不同,或是想要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同產生的。這與他們對於清的忠心沒有任何的關係,與他們爲清王朝做出過衆多的事兒無關。

左宗棠在青少年時期有什麼過人之處?

左宗棠,字季高,生於嘉慶十七年(1812年),湖南湘陰東鄉左家塅人,少時家境不濟,是個破落的中小地主家庭。祖父左斐中,國子監生,父親左觀瀾,也是個秀才。父子都教幾名學生,收入很有限。左家當時有地幾十畝,每年可收入四十八石租谷,自家也耕種一點土地,屬於“半耕半讀”的家庭。後來左宗棠在蘭州時曾以此爲譽,在自己門上貼有“耕讀第”字樣。左宗棠的幼年時代,由於家境變遷,生活已很拮据。有時遇上荒年,田畝歉收,竟至用糠菜充飢。左宗棠出生後,母親因乳水不足,經常用米嚼成汁來喂他,仍然吃不飽,只是哭,把肚臍眼哭得突了出來。

左宗棠從小聰慧過人,十五歲赴童子試,第二年赴府試,得第二名。可就在這期間,父母雙雙病故,欠下一大筆債,無法償還。道光十二年(1832年),左宗棠二十週歲,無依無靠。原先他父親替他訂下一門親事,岳父家在湘潭,比較富有,左宗棠就入贅周家,其妻周詒端,善詩文,人也賢惠。先此一年,即道光十一年(1831年),左宗棠到長沙城南書院,從山長賀熙齡爲師。賀熙齡是長沙人,進士出身,歷任編修、學政等職,屬經世致用學派。賀熙齡有個長兄賀長齡,官至按察使、布政使、巡撫、總督等職,家中有許多藏書,左宗棠經常去借讀,有機會和賀長齡一起縱論天下大事,兩人談得十分投機。賀長齡便答應家中所有藏書,都任他借閱,但還書時,總要問其所得,左宗棠對答如流,並能“互相考訂”。左宗棠很快擴大了視野,增長了見識。他曾經潛心閱讀了賀長齡主編的《皇朝經世文編》,這是一部嘉慶以前名臣、學者討論國計民生的論文。在這之前,他還讀過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和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所有這些,都促使左宗棠經世思想的迅速形成。

道光十二年(1832年),左宗棠應本省鄉試,沒有考上,主考官徐法績在落選的名單中,又選了六個成績稍好的,左宗棠應選其中,中試第十八名舉人。

在封建社會,中了舉人,便可以進京參加會試,如能考取進士,便可由朝廷派官任職。在妻子周詒端和族人的幫助下,湊足到北京的路資,但一揭榜之後,卻名落孫山。之後,左宗棠又先後兩次進京應考,都落第而歸。會試的失敗,使左宗棠失去通過考試躋身仕宦階層的信心,而在“經世致用”上繼續探索。他費了很大力氣從事地圖繪製的研究,發現以往地圖繪製多不準確,註解也牽強附會,他想重新繪製地圖以求糾正過去的錯誤。在妻子周詒端的幫助下,他動手繪製地圖,做地圖解釋。又摘抄各省通志和西域圖志,把山川、關塞、驛道、城池分門別類,匯成幾十大本。他對新疆地理尤感興趣,曾認真研究過新疆的地理形勢。

左宗棠儘管當時處境艱難,但對國家大事卻十分關心,在一副對聯中他這樣寫道:

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

這副對聯,表明他的豪情壯志。他拼命讀書,研究兵事、農書,甚至栽茶、種桑也在他研究範圍之內。知識的廣泛涉獵,越發使他希望有一天能爲國家效力。

在嘉道年間,知名的封疆大吏要算陶澍和林則徐。陶澍在兩江總督任內,有一次回到湖南安化老家,途經醴陵。當時左宗棠正在綠山書院講學,知縣爲陶澍建館舍,就請左宗棠替他寫了幾副門聯,其中一副寫道:

春殿語從容,廿載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翹首公歸。

上聯的“印心石”,是陶澍家中的一塊奇石,清仁宗皇帝知道陶澍家中有此寶,就爲他寫了“印心石屋”匾額。陶澍看了十分高興,便邀見左宗棠。兩人見面後縱談國家大事,語言契合,陶澍特地多留左宗棠住了一天,稱他是“奇才”。左宗棠第三次進京赴考落第之後,曾特地繞道南京去見陶澍,並在他那裏住了幾天。道光十九年(1839年),陶澍病故,遺孤陶桄剛剛九歲,賀熙齡是陶澍的親戚,又是左宗棠的老師,就介紹左宗棠去當陶桄的教師,並幫他照料家務。就這樣,左宗棠在陶家住了八年,飽讀了陶家的藏書及陶澍的奏疏,體察了清代官場和*的得失,這對左宗棠日後*思想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左宗棠勤於鑽研,所學又多和國家大事聯繫起來,經常縱論古今兵家得失。

賀熙齡很看重他,說他“談天下形勢,瞭如指掌”。並親自作了一首詩讚揚他:

六朝花月毫端掃,萬里江山眼底橫。

開口能談天下事,讀書深抱古人情。

左宗棠從年輕時代就有強烈的愛國思想。道光十三年(1833年),在面對民族危機日益*近的時刻,他就寫了這樣一首詩:

西域環兵不計年,當時立國重開邊。

橐駝萬里輸官稻,沙磧千秋此石田。

置省尚煩他日策,興屯寧費度支錢。

將軍莫更紓愁眼,生計中原亦可憐。

鴉片戰爭爆發後,他對如何打敗英國侵略者十分關心,曾經寫成《料敵》《定策》《器械》諸文,對如何打敗侵略者,提出自己的看法。

林則徐任雲貴總督之時,曾請左宗棠做他的幕僚,但左宗棠不忍心離開陶澍的兒子,沒有應邀前往。後來,林則徐辭官回籍路過長沙,特地約他到湘江船上暢敘通宵。左宗棠很崇拜林則徐,林則徐也十分器重左宗棠。1850年,林則徐去世時,左宗棠寫信給林則徐的兒子表示哀悼,其中特地談到那次在湘江舟上和林則徐暢敘的情況。並寫了一副輓聯:

附公者不皆君子,間公者必是小人,憂國如家,二百餘年遺直在;廟堂倚之爲長城,草野望之若時雨,出師未捷,八千里路大星頹。

這副輓聯,對林則徐愛國主義思想做了高度的評價,但也暴露了左宗棠主張*農民戰爭的思想,這種思想使他後來成爲清政府*農民起義的幫兇和打手。

左宗棠是什麼朝代的人,

清末*初年的人,這答案絕對準確

左宗棠的人物生平

左宗棠生性穎悟,少負大志。5歲時,他隨父到省城長沙讀書。1827年(道光七年)應長沙府試,取中第二名。他不僅攻讀儒家經典,更多地則是經世致用之學,對那些涉及中國歷史、地理、軍事、經濟、水利等內容的名著視爲至寶,對他後來帶兵打仗、施政理財起了很大的作用。

1830年,左宗棠進入長沙城南書院讀書,次年又入湖南巡撫吳榮光在長沙設立的湘水校經堂。他學習刻苦,成績優異,在這年的考試中,7次名列第一。1832年,他參加在省城長沙舉行的鄉試,因“搜遺”中第,但此後的6年中,3次赴京會試,均不及第。

科場失意,使左宗棠不能沿着“正途”進入社會上層,進而實現他的志向。但左宗棠的志向和才幹,得到了當時許多名流顯宦的賞識和推崇。早在1830年,僅18歲的左宗棠拜訪長沙的著名務實派官員和經世致用學者賀長齡時,賀氏即“以國士見待”。其弟賀熙齡則是左宗棠在城南書院讀書時的老師,對自己的這位*,賀氏非常喜愛,稱其“卓然能自立,叩其學則確然有所得”,後來師生還結成了兒女親家。赫赫有名的封疆大吏陶澍也以一代名臣之尊主動提議將他唯一的兒子與左宗棠的長女定婚。

名滿天下的林則徐對左宗棠也十分器重,兩人曾在長沙徹夜長談,對治理國家的根本大計,特別是關於西北軍政的見解不謀而合。林則徐認定將來“西定新疆”,舍左君莫屬,特地將自己在新疆整理的寶貴資料全部交付給左宗棠。後來,林則徐還多次與人談起這次會見,極口稱讚左宗棠是“非凡之才”、“絕世奇才”,臨終前還命次子代寫遺書,一再推薦左宗棠人才難得。 1852年(咸豐二年),當太平天國大軍圍攻長沙,省城危急之際,左宗棠在郭嵩燾等人的勸勉下,應湖南巡撫張亮基之聘出山,投入到了保衛大清江山的陣營。左宗棠在炮火連天的日子裏縋城而入,張亮基大喜過望,將全部軍事悉數託付給左宗棠。左宗棠“晝夜調軍食,治文書”、“區畫守具”,各種建議都被採納,並立即付諸實施,終於使太平軍圍攻長沙三個月不下,撤圍北去。左宗棠一生的功名也就從此開始。

1854年(咸豐四年)3月,左宗棠又應湖南巡撫駱秉章之邀,第二次入佐湖南巡撫幕府,長達6年之久。其時,清王朝在湖南的統治已岌岌可危,太平軍馳騁湘北,長沙周圍城池多被佔領,而湘東、湘南、湘西廣大貧苦農民,連連舉事,此伏彼起。左宗棠焦思竭慮,日夜策劃,輔佐駱秉章“內清四境”、“外援五省”,苦力支撐大局。同時,革除弊政,開源節流,穩定貨幣,大力籌措軍購:軍械、船隻。駱秉章對他言聽計從,“所行文書畫諾,概不檢校。”由於左宗棠的悉心輔佐和籌劃,不但湖南軍政形勢轉危爲安,出省作戰連連奏捷,其它各項工作也取得顯著成效。

左宗棠出佐湘幕,初露崢嶸,引起朝野關注,時人有“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之語,一些*顯貴在皇帝面前競相舉薦,咸豐皇帝亦給予了極大的關注。但也因此而引起了一些人的忌恨和誹謗,特別是湖南永州鎮總兵樊燮的構陷,險些使左宗棠性命不保,幸得胡林翼、郭嵩燾等人的仗義執言,潘祖蔭、肅順等大臣的披瀝上陳,才使一場軒然大波得以平息。

1856年(咸豐六年),左宗棠因接濟曾國藩部軍餉以奪取被太平軍所佔武昌之功,命以兵部郎中用。

1860年(咸豐十年),太平軍攻破江南大營後,左宗棠隨同欽差大臣、兩江總督曾國藩襄辦軍務。並在湖南招募5000人,組成“楚軍”,赴江西、安徽與太平軍作戰。

1861年(咸豐十一年),太平軍攻克杭州後,左宗棠由曾國藩疏薦任浙江巡撫,督辦軍務。

1862年(同治元年),左宗棠組成中法混合軍,稱“常捷軍”,並擴充中英混合軍,先後攻陷金華、紹興等地,升閩浙總督。

1864年(同治三年)3月,左宗棠攻陷杭州,控制浙江全境。*,封一等恪靖伯。旋奉命率軍入江西、福建追擊太平軍李世賢、汪海洋部,至1866年(同治五年)2月,左宗棠攻滅李世賢等於廣東嘉應州(今梅州)。

在*太平天國後,左宗棠倡議減兵並餉,加給練兵。1866年(同治五年)上疏奏請設局監造輪船,獲准試行,即於福州馬尾擇址辦船廠,派員出國購買機器、船槽,並創辦求是堂藝局(亦稱船政學堂),培養造船技術和海軍人才。時逢西北事起,旋改任陝甘總督,推薦原江西巡撫沈葆楨任總理船政大臣。一年後,福州船政局(亦稱馬尾船政局)正式開工,成爲中國第一個新式造船廠。 1862年(同治元年),在陝西的回民趁太平天國和捻軍進入陝西的機會發動叛亂。其初期的主要首領有赫明堂、馬生彥、馬振和、白彥虎等。同時在寧夏也爆發了大面積的回民*,其主要首領有馬兆元和馬化龍。

在陝西的回軍一開始可以趁清軍忙以對付太平天國的機會在陝西中部立足,但是從1864年(同治三年)開始就被清軍*迫退守陝甘邊區。太平天國被消滅後,左宗棠率領湘軍開始對陝西山西一帶用兵。左宗棠首先進攻捻軍,在捻軍被擊破後再進攻位於陝西的回軍,1866年(同治五年)回軍退守甘肅。1869年(同治八年),左宗棠派劉松山進攻寧夏的金積堡,馬化龍父子投降後被殺。

1871年(同治十年),左宗棠進駐甘肅,當地回軍領袖馬佔鰲投降,被左宗棠編入清軍。1872年(同治十一年),以白彥虎爲首的回軍*退出青海。1873年(同治十二年),白彥虎等退到新疆,最後逃往俄羅斯得脫。陝甘回變由此告終。 1864年(同治三年),正值太平天國運動和同治陝甘回變波及新疆,新疆各地豪強趁機而起,出現了割據紛爭,各自爲王的混亂局面。喀什噶爾由伊斯蘭教白山派首領馬木提艾來木佔據稱王。不久,柯爾克孜族部落頭目司迪克,聯絡回族封建主金相印,混亂中奪取了喀什噶爾,並稱王,逐馬木提艾來木。

馬木提艾來木致書中亞的浩罕汗國,欲藉助外部勢力驅逐司迪克。司迪克也派出金相印親自到浩罕進行聯繫,想把*浩罕的黑山派和卓後裔請回喀什噶爾,對抗馬木提艾來木。由此引來阿古柏,其於1867年(同治六年)建立“洪福汗國”盤踞新疆。

1872年(同治十一年)7月,清廷尚在爭論討伐阿古柏之事,左宗棠認爲“既事關君國,兼涉中外,不能將就了局,且索性幹去而已”,率師進駐蘭州,準備收復新疆。

左宗棠深思後,採用“緩進速決”的戰略,要打算展開積極而迅速的戰鬥。“緩進”,就是積極治軍。左宗棠用一年半的時間籌措軍餉,積草屯糧,整頓軍隊,減少冗員,增強軍隊戰鬥力。即使是自己的主力湘軍,也剔除空額,汰弱留強。他還規定,凡是不願出關西征的,一律給資,遣送回籍,不加勉強。“速決”,就是考慮國庫空虛,爲了緊縮軍費開支,大軍一旦出發,必須速戰速決,力爭在一年半左右獲取全勝儘早收兵。因此,在申報軍費預算時,左宗棠親自做了調查和精微的計算,他從一個軍人,一匹軍馬,每日所需的糧食草料入手,推算出全軍八萬人馬一年半時間所需的用度。然後,再以一百斤糧運輸一百里爲—甲—位,估算出全程的運費和消耗。甚至連用毛驢,駱駝馱運,還是用車輛運輸,哪種辦法節省開支也做了比較。經過周密計劃,估算出全部軍費開支共需白銀八百萬兩。爲防止意外開支,留有餘地,左宗棠向朝廷申報一千萬兩。

當時主管財政的大臣沈葆禎,一見西征軍費的預算報告,金額甚巨,欲攤派給各省,從地方財政收入裏抽調,可是這樣一來則不易一時湊齊,有貽誤戰機之虞。軍機大臣文祥過問,左宗棠親自去找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后陳述利害關係。同治皇帝御批道:“宗棠乃社稷大臣,此次西征以國事而自任,只要邊地安寧,朝廷何惜千萬金,可從國庫撥款五百萬,並敕令允其自借外國債五百萬。”

左宗棠同時在蘭州建立“蘭州製造局”(亦稱“甘肅製造局”),爲西征軍修造*炮。爲了對付阿古柏軍的洋*洋炮,並由廣州、浙江調來專家和熟練工人,在蘭州造出大量武器,還仿造了德國的螺絲炮和後膛七響*,改造了中國的劈山炮和廣東無殼擡*。

1875年(光緒元年),朝廷上爭議出兵收復新疆,引起“海防”與“塞防”之爭。李鴻章等人力主海防,以日本爲主要假想敵,主張放棄塞防,將“停撤之餉,即勻作海防之餉”。左宗棠則是塞防派,併力表異議,指出西北“自撤藩籬,則我退寸而寇進尺”,尤其招致英、俄滲透。當時的軍機大臣文祥爲左宗棠所說服,全力支持之。於是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下詔授左宗棠爲欽差大臣,全權節制三軍,以將軍金順爲副帥,擇機出塞平叛新疆。

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戰略是先安定新疆回部,“欲收伊犁,必先克烏魯木齊”。如果烏魯木齊城克服,“我威維揚”,再大興屯田以保證長期後勤供應,安撫新疆各部族耕牧如常。如此,“即不遽索伊犁,而已穩然不可犯矣。烏城形勢既固,然後明示以伊犁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讓人”。

在戰術上,左宗棠分析:“俄雖國大兵強,難與角力,然苟相安無事,固以度外置之。至理喻勢禁皆窮,自有不得已而用兵之日,如果整齊隊伍,嚴明紀律,精求*炮,統以能將,豈必不能轉弱爲強,至此勞師襲遠之寇乎?”因此,“不在先索伊犁,而在急取烏魯木齊。”左宗棠事先命西征軍前鋒部隊統帥張曜,駐軍哈密興修水利、屯田積穀。1876年(光緒二年)一年就收穫糧食五千一百六十餘石,基本上可以解決該部半年軍糧所需。爲運輸軍糧,左宗棠又建立了三條路線:一是從甘肅河西採購軍糧,出嘉峪關,過玉門,運至新疆的哈密,二是由包頭、歸化經蒙古草原運至新疆巴里坤或古城(今奇台),三是從寧夏經蒙古草原運至巴里坤。

到同年4月出兵時,左宗棠指揮的西征軍有劉錦棠所部湘軍25個營,張曜所部嵩武軍14個營和徐佔彪所部蜀軍5個營,包括原在新疆各個據點的清軍,共有馬、步、炮軍一百五十餘營,兵力總數近八萬人。但真正開往前線作戰的只有五十餘營,二萬多人。

因行軍其間要經過著名的莫賀延磧大沙漠,流沙數百里。糧草可以馬馱車載,長途運輸,“惟水泉缺乏,雖多方疏浚,不能供千人百騎一日之需,非分期續進不可”。大部隊行軍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人畜飲水難以解決,所以只有分批分期地行進。左宗棠坐鎮肅州,命劉錦棠、金順分兵兩路,先後率師出關。他把大軍分作千人一隊,隔日進發一隊,劉錦棠走北路,金順走南路,到哈密會齊。 劉錦棠率領西征軍主力自肅州入新,至哈密行程約1700裏,很順利地進入哈密。部隊各營到達哈密後,把從肅州等地陸續運往哈密的軍糧再輾轉搬運,翻過東天山九曲險道,分運至巴里坤和古城(今奇台)。很快,劉錦棠的前鋒部隊,已佔據了距離烏魯木齊只有不足三百里的濟木薩(今吉木薩爾縣)。

5月,兩路會合。9月,首先攻下烏魯木齊。阿古柏部隊二號首領白彥虎逃到托克遜。又攻克瑪納斯城,從而北路蕩平。接着集結兵力轉攻南路。第二年三月,又先後收復達板城和托克遜城。阿古柏逃往焉耆,留下他的小兒子駐守庫爾勒爲其墊後。不久,左宗棠軍又收復吐魯番,阿古柏一看通往南路的門戶打開,自知大勢已去,乃服毒自殺(一說被毒殺)。阿古柏的長子胡裏爲爭權奪位殺死其弟,率領殘部逃往喀什。白彥虎率領餘衆逃竄到開都河一帶。這時,李鴻章等海防派,又運作朝廷,發出敕令:“廷臣聚議,西征耗費鉅款,今烏城、吐魯番既得,可以休兵。”左宗棠看罷大不以爲然,於是又上疏抗旨,據理力爭。慈禧太后看罷他的奏章,被說服,於是才繼續新疆收復戰。

此時,沙俄又和土耳其發生戰爭,金順建議乘虛襲取被沙俄霸佔的伊犁。左宗棠認爲師出無名,反遭其謗,留下不打。同年八月,大軍從正道向西挺進,先收復南疆東四城:焉耆、庫車、阿克蘇、烏什;接着收復西四城:喀什、英吉沙、葉爾羌與和田。阿古柏的長子胡裏與白彥虎逃往*。至此,這場由英、俄兩國支持的阿古柏之亂乃告平息。見此情景,住在山中的布魯特(今柯爾克孜族)十四個部落,也爭相內附。

僅一年多時間,左宗棠就指揮西征軍,攻克了被外寇侵佔的南疆八城,收復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領土。事畢,左宗棠上表申奏朝廷,光緒帝和慈禧太后嘉其功,詔封二等侯爵。新疆各地也於大小村鎮建立左公祠,燒香禮拜。

新疆收復後,上海“泰來洋行”的德國技師福克曾在哈密與左宗棠會面,觀看了部隊的演練,見湘軍紀律嚴明,操練得法,軍火*炮也不落後,於是說:“清軍若與*交戰於伊犁,必獲全勝。” 左宗棠同時又建“甘肅織呢總局”(亦稱“蘭州機器織呢局”),這是中國第一個機器紡織廠。 左宗棠於1880年(光緒六年)正月上書朝廷,力陳在新疆設省的主張。並建議朝廷派員與*會談歸還伊犁,引渡胡裏、白彥虎等事宜。朝廷採納了他的意見,派遣崇厚爲全權大臣出使*進行談判。

早在1871年(同治十年),*乘阿古柏侵佔新疆之機,派兵侵佔了伊犁,宣佈“伊犁永遠歸*管轄”,但沙俄當時比較虛弱,已在爭奪克里米亞的俄土戰爭中大敗,其駐華公使不得不在照會清朝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時說些外交辭令,稱佔領伊犁是爲了“安定邊疆秩序”,“只因回亂未靖,代爲收復,權宜派兵駐守,俟關內外肅清,烏魯木齊、瑪納斯各城克服之後,當即交還”。但不料清軍果真收復了烏魯木齊、瑪納斯等城,被落了口實。左宗棠利用這個口實,強調俄方有歸還許諾在先,所以要先通過外交途徑和平解決伊犁問題。

沙俄表示,在獲得中國在通商、割地、賠款和再次調整天山以北邊界等方面做出讓步後,才能交還伊犁。沙俄一邊談判,一邊白彥虎和伯克胡裏不斷武裝侵擾中國邊境。沙俄稱,如不滿足要求,“就宣佈條約被撕毀,不交還伊犁”。而後,崇厚在沙俄提出的“通商、劃界、賠款”三項要求的條約上簽字。

左宗棠向朝廷奏明:“此次與俄人談判,沙皇包藏禍心,我今索還失地,方要我賠償軍費,趁我多事之秋,欺我少爭戰之志,多求合之意,妄圖訛詐。伊犁乃我國之領:亡,俄軍乘虛入侵,蹂躪我邊民,掠取我財物。我今索還土地,俄方竟然要我賠償軍費,如此強盜行徑,乃國際公理所不容也,此其一。俄方以劃定兩國邊界爲名,行掠奪土地之實,雙方並未陳戰,一彈未發,我朝公然割地與人,此乃外交所不許也,此其二。俄方之所謂通商,其商人志在謀利,其政府意在廣設領事,深入我腹地,坐探虛實,此種通商,爲我所不取也,此其三。臣以爲如今之計,當先禮而後兵。我朝可更換使臣,與俄方重開談判。如沙皇一意孤行,應訴諸於武力。臣雖不才,願當此任。” 慈禧太后被說服,於是治崇厚罪,派曾紀澤出使*,重議條約。

左宗棠稱:“壯士長歌,不復以出塞爲苦也,老懷益壯。”自願請行率軍屯哈密,爲曾紀澤做後盾。然後,兵分三路向伊犁方向挺進。命金順部出精河爲東路;命張曜部駐特克斯河畔爲中路:命劉錦棠部出布魯特遊牧地爲西路;左宗棠坐鎮哈密親領後路聲援,號稱王師四萬,對中俄談判的中方代表是一個巨大的支持力量。同時,左宗棠將其棺材從肅州運到哈密,藉以表示收復伊犁血戰到底的決心。

這一舉動,令沙俄聞訊火速增兵堅守伊犁,並派出艦隊遊弋在海上,中國沿海省市天津、奉天(今遼寧)、山東先後警報,都處於戒備狀態。左宗棠在哈密生活了四個月,爲了減輕內地長途調運軍糧的困難,改善天山運道,修築盤曲山路;籌集糧秣,發動軍民屯田墾荒,興修水利,增糧積穀。並在哈密大本營加緊訓練,提高部隊戰鬥力。

當時沙俄剛剛結束俄土戰爭,大傷元氣,而且沙俄還認爲戰爭縱獲勝將得不償失 ,以及擔心打敗清國將導致清政府垮臺而引發不可預料的反應 ,在談判桌上終於讓步。

1881年(光緒七年)2月24日,曾紀澤與俄方代表訂立了《中俄伊犁條約》和《陸路通商章程》。沙俄歸還伊犁,但仍割去了伊犁霍爾果斯河以西之領土,中國賠償*兵費九百萬盧布(摺合白銀五百餘萬兩);俄商在中國新疆各城貿易,暫不納稅,對於伊犁居民,規定“願仍居原處爲中國民,或願遷居*入俄籍者,均聽所便”。雖然這一條約被中國認爲是不平等條約,但曾紀澤確實也盡了最大的努力,中國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一帶地方。左宗棠對這一條約表示滿意,說“中俄和議,伊犁全還,界務無損。領事只設嘉峪關、吐魯番兩處,此外均作罷論,則商務亦尚相安。吉林俄船撤還,松花江不許俄船來往”,而對曾紀澤也讚揚道:“劼剛此行,於時局大有裨益,中外傾心,差強人意也”。

同年,左宗棠應詔至北京任軍機大臣兼在總理衙門行走,管理兵部事務。左宗棠在新疆期間,爲保證軍糧供給,發展地方經濟,曾大力興辦屯墾業,其功績遺澤至今。不久,左宗棠調任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

1882年(光緒八年),左宗棠再次向清朝政府奏請新疆建省,提出乘新疆收復伊始和西征大軍未撤之威,不失時機地建省設縣。這樣順應民心,有利於百廢待舉,恢復元氣,實行切實有效的管理。左宗棠懇切陳詞說服了清朝政府,同意着手在新疆建省。時任新疆巡撫的劉錦棠,制訂了建省的具體方案。省會設於迪化(今烏魯木齊市),下設鎮迪道、伊塔道、阿克蘇道、喀什噶爾道及以下設府、廳、州、縣。伊犁仍設將軍府,但不再統帥全疆的軍政事務,*中心移至迪化。

1884年(光緒十年)11月16日,戶部奏請添設新疆巡撫、布政使各一人,除劉錦棠任巡撫外,又調甘肅布政使任新疆布政使。從此,新疆省正式建立。 1884年(光緒十年)6月,左宗棠入京任軍機大臣。時值中法戰爭,法軍孤拔於8月在馬尾海戰全殲駐紮福建馬尾的南洋水師,戰局對中國不利。9月,左宗棠奉旨以欽差大臣身份督辦閩海軍務,挽救戰局。11月,左宗棠抵達福州,積極佈防,並組成“恪靖援臺軍”東渡臺灣。

1885年(光緒十一年)正月,黑旗軍和恪靖定邊軍先在鎮南關得勝,奪取了諒山。此事導致法國茹費裏內閣垮臺。法國引爲奇恥大辱向越南法軍撥款五千萬法郎表明絲毫也沒有就此屈服的打算。中國方面精疲力盡,劉永福部“所存不過五百人,多方募集不過千人,攻守兩難,進退失據”同時在赫德的周旋下中法一直在進行密談,而朝鮮的甲申政變使得中國更欲快速從越南抽身。於是中法新約簽訂。中法新約的主要內容就是確認了1884年時的李福暫定條約,其中否定了中國對越南的宗主權,改由法國全權管理越南。

左宗棠對李鴻章簽訂條約完全不能理解,對當時主和的李鴻章作出以下批評:“對中國而言,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李鴻章誤盡蒼生,將落個千古罵名”。李鴻章惱怒之餘,決定拿左宗棠的下屬開刀,指使親信潘鼎新、劉銘傳等陷害攻擊“恪靖定邊軍”首領王德榜、並誣告臺灣道劉璈,*誣告劉璈十八款,使他們失去兵權並喪命。 左宗棠上書朝廷爲屬下鳴冤叫屈,但一個月後就於7月27日(陽曆9月5日)在福州病故,享年七十三歲,朝廷追贈太傅,諡號文襄。祀京師昭忠祠、賢良祠,並建專祠於湖南及立功諸省。

著有《楚軍營制》(附條規),其奏稿、文牘等輯爲《左文襄公全集》。

左宗棠是被誰害死的,怎麼害死的

左宗棠死亡*

清末重臣左宗棠逝世於1885年。關於他的死,一般史書都只說是病死,至於病死詳情,幾乎都未述及。而據左宗棠同時代人

吳光耀《紀左恪靖侯軼事》記載,原來左宗棠是在中法戰爭期間,因憂憤時局過度而暴病嘔血辭世的,而且在臨終之前,還有一段生動的故事。

中法戰爭爆發後,左宗棠於1884年9月奉命前往福建督師,指揮閩海戰役。他一到防地,就日夜奔走各營地之間,加緊訓練

作戰部隊。他每到一地,即高呼“娃子們快造飯,料理裹腳草鞋,跟我去打洋人!”諄諄不絕於口,很快使軍心大振,士氣劇增。

1885年農曆年來臨之際,很多將士都在準備過年,但是左宗棠卻下令說:“今日不準過年,要出隊!洋人一定會趁過年之機

攻打廈門,所有將士都跟我去打仗,我親自充當前鋒!”這時左宗棠已是73歲老人。正月初一這天,福建總督楊昌浚和福軍穆圖善前來賀年,兩人見左宗棠要去打仗,連忙勸阻說:“洋人最怕中堂大人,自然不敢來,中堂大人還是不要去了。”左宗棠一聽,聲色俱厲地訓斥兩人說:“怕是打出來的!你們不去打,洋人怎麼會怕?”又說:“你們二人已是大官,你們不去,我去!”果然不出左宗棠所料,法軍真的趁過年之機,出動大隊兵船來攻廈門。但因左宗棠佈防及時,又親臨前線督戰,法軍在50海里外偵知清軍有備,只得慌忙撤退。

中法戰爭最後以中國在中越邊境重創法國侵略軍而告終,豈 料*透頂的清政府卻以勝爲敗,竟於1885年6月與法國簽了喪權辱國的和約,打了勝仗反而賠償戰敗者所謂“損失”。和約簽訂後廷寄福州,左宗棠大失所望,氣得全身發抖,不能成讀。他一邊大罵“李鴻章不是個東西”,一邊仍然不停高呼“出隊!出隊!有了和約我還要打,從南邊打到北邊,看皇帝奈我何!”說罷渾身顫慄不止,突然口噴很多血塊,昏迷不省人事,幾天後就離開了人世,壯烈殉國。

標籤:左宗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