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生活站

位置:首页 > 综合知识 > 

过小年的习俗是什么

过小年的习俗是什么

小年的习俗有祭灶王、贴窗花、贴春联等。

祭灶王是小年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人们会在这一天摆放糖瓜、灶糖在灶王像前,以求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

此外,小年还有贴窗花和贴春联的习俗,以及吃饺子、糕和荞面等传统食品。

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赶乱婚、扫房子等活动。

小年的习俗有祭灶王、贴窗花、贴春联等。

祭灶王是小年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人们会在这一天摆放糖瓜、灶糖在灶王像前,以求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

此外,小年还有贴窗花和贴春联的习俗,以及吃饺子、糕和荞面等传统食品。

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赶乱婚、扫房子等活动。

过小年的习俗是祭灶王、贴窗花、贴春联、扫尘土、婚嫁、吃麻糖、吃饺子等。

1、吃饺子: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2、吃麻糖: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

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3、贴窗花:过了腊月廿三,家家户户就开始贴窗花了。

以前,窗花一般都是自己剪,手巧的老人带着孙子孙女一起剪漂亮的窗花贴上。

如今,多数人都是去买窗花,似乎会少了一丝喜悦和年味儿。

4、贴春联:在很多地方,小年就开始贴春联,算是比较早进入春节了。

比较传统的人家,还习惯请写字好的人来书写春联。

一般用最普通的红纸黑墨,简朴却年味儿十足。

5、扫尘土:小年时,还要扫灰尘,北方人称“扫房”,南方人称“掸尘”。

“尘”与“陈”谐音,扫尘也寓意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6、婚嫁:过了腊月廿三,汉族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

因此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都会特别多。

7、祭灶王: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民间传说,“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每年腊月廿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

于是,小年这天人们会摆一些糖瓜、灶糖在灶王像前,为的就是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过小年是中国农历除夕前的一天,也被称为“腊月二十九”。

以下是一些与过小年相关的习俗:

1. 扫尘:过小年这天,人们会进行大扫除,清理房屋内外,以象征新的一年即将来临,要迎接新的开始。

2. 贴春联:家家户户会贴春联,春联上写有吉祥的对联,寓意着对新年的祝福和美好的期望。

3. 贴窗花和灯笼:人们还会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各样的彩色窗花和悬挂灯笼,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

4. 祭灶神:在过小年这天,人们会为灶王爷设宴,以感谢他在一年里的保佑和关照。

5. 吃团圆饭:过小年晚上,家人会团聚一堂,共享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象征着家庭的团结和幸福。

6. 放鞭炮:过小年的时候,人们会点燃鞭炮,以驱除邪气,迎接新年的到来。

这些习俗都是为了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传统上,小年标志着中国农历新年的正式开始。

春节放假的时候,家里在过年之前都会进行一次全面大扫除,意思是扫走这一年来的晦气和倒霉,干干净净地迎接新年。

扫尘其实也是小年的一个习俗。

在很多地方都有过小年的习惯,过小年不会像过大年那样隆重,但是小年也有特殊的风俗习惯。

关于过小年的习俗,大家知道多少呢?下面就来看一看过小年的风俗习惯是什么吧。

1、小年习俗之饮食过小年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山区多吃糕和荞面。

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

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

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2、小年习俗之扫尘土扫尘土实际上就是进行家庭环境卫生的清理。

北方人称“扫房”;南方人称“掸尘”。

传统上,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

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为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

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

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

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

3、小年习俗之祭灶王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由于中国人基本食用稻米,熟食一般不易保存,必须随时烹煮。

不像西方食用面包,可以一次烘烤许多保存食用。

所以对中国人来说,“柴”(燃料)是生活中“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里第一位重要的,没有燃料,即使有基本粮食也没有办法食用,所以在中国必须每家都有一个炉灶。

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 祭灶对联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

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民间还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4、小年习俗之剪窗花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

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等等。

贴上窗花寓意着新的一年越来越好。

5、小年习俗之贴春联小年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

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

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

常见的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

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

如“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 牛似南山虎 、马如北海龙”;“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

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子对面贴“出门见喜”,旺火上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等等。

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6、小年习俗之洗浴婚嫁过小年这天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

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天,百无禁忌。

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

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

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

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过小年有哪些习俗

虽说除夕才是新年的伊始,但小年已经正式拉开了过年的序幕,被称为“忙年”,也就是开始忙碌起来准备过年了。准备年货、除尘迎新,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忙碌欢快的气氛中。那么大家知道哪些过小年的习俗呢?

1、祭灶神

尽管每个地区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小年的日期也不尽相同,但小年最有代表性的习俗就是祭灶神,也就是在小年的这一天,各家各户都准备麻糖、烧饼等供品送灶神去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工作。

2、吃灶糖

俗话“二十三,糖瓜粘”,在小年这一天吃灶糖是北方地区的习俗,过小年人们会买一些糖瓜、麻糖等供奉灶王爷,祈求灶王爷吃了糖瓜后嘴能甜一些,在玉皇大帝面前多美言家里几句,对子中的“上天言好事”讲的正是如此。

3、洗浴、理发

在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春节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不管这一年过得如何,到了新年都要理发、洗浴、换上新衣服或者干净的衣服,开心的过个大年,新年要有新气象。有些地区还有正月理发会对舅舅不利的说法,因此年前理发后要一直等到二月二龙抬头才能理发,这样的说法虽不科学,但如今人们依然讲究这个说法,故年前理发还是很有必要的。

4、打扫尘土、辞旧迎新

小年之后,距离春节不到一周的时间了,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年终大扫除,清洗各种器具,洒扫庭院、掸拂灰尘和蜘蛛网等,到处都洋溢着过年喜庆的氛围,干干净净的迎接新春,寓意着辞旧迎新,扫除霉运。

5、婚嫁

在民间有民谣“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老百姓认为过了小年之后,民间的诸多神仙都上了天庭,此时百无禁忌,不管是娶媳妇还是嫁闺女随便选一天就是吉日,因此小年到年底,进行结婚典礼的新人会特别多。


你的家乡还有哪些关于小年的传统习俗呢?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小年的习俗

祭灶王,扫尘土,剪窗花,贴春联等。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的坐骑备料。

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

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小年的习俗文化有哪些?

小年的习俗文化有祭灶(即祭送灶神,因此小年也叫祭灶节。人们在腊月二十四都要祭灶,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厘的墙上)、吃饺子(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扫尘(尘与“陈”谐音,故而扫尘旨在除旧迎新新,拔除不祥)、洗浴、吃年糕(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剪窗花(剪贴窗花是这一天最盛行的民俗活动)、贴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备年货(有鸡鱼肉蛋,瓜子、花生和糖果等)、吃年糕(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火烧、婚嫁等。

1、扫尘土

年前,家家户户都要整理卫生,把家里的尘土、垃圾清理干净,俗称扫尘。也有叫“扫房”、“捭尘”等等。因为“尘”与“陈”是谐音,其寓意美好,除旧迎新,辞旧迎新。也就是陈日的、不好的东西一扫而光,希望新的一年事事如意,生活美好。

2、沐浴

过年了,家里除尘布新,干净明亮。自然少不了洗洗澡,干干净净,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是年前的一种传统习俗,是件实实在在的大事,更好除旧迎新过大年。

3、剪花纸、贴春联

到了小年的时候,有许多民俗活动。不同的地方风俗不同。有的地方盛行剪花纸、贴花纸,还有的贴春联,非常热闹。

剪花纸,是民间艺人的一种手艺,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传统,非常喜庆。可以说说大千世界,形形色色,漂亮大气,寓意吉祥。比如常见的喜鹊登梅、国色天香、喜气盈门等等。

4、备年货

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忙碌了一年的人们,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各行各业都放假了,在外的游子,也不辞万里回家团圆。到了小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年货。不仅用于过年祭拜使用,也是过年的传统美食。有鸡鱼肉蛋,瓜子、花生和糖果等等,不计其数。

5、辞灶

辞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也叫谢灶、祭灶王、祭灶节、灶王节、祭灶等等,就是祭拜灶王爷。人们先是贴上灶王爷的年画,在做饭的厨房墙上贴好。再把提前准备好的糖果、水果、草料及清水等供品,摆在桌上进行祭拜,祈求上天言好事,下降保平安。

小年的特定风俗是什么

由于南北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南方大部分地区,小年(扫尘、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在清朝中期以前北方地区也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如《清嘉录》记载:"俗呼腊月二十四夜为念四夜,是夜送灶。"

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百姓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那么大家知道过小年有哪些习俗吗?

1、祭灶

小年这天,是传统意义上民间祭灶的日子,人们不仅会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瓜、糕点等,也会把旧的灶神画像换下来,贴上家家户户“请”回来的一帧新灶王像。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2、扫尘

小年这一天,也是扫尘的日子。过小年意味着离过春节不远了,人们通常会彻底打扫室内卫生,俗称为扫尘。而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为迎接新年做好充分准备。

这一习俗流传至今,人们把从小年开始到除夕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这天都要打扫环境,清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3、吃灶糖

小年这一天,还有吃灶糖的习俗。灶糖起初为祭灶、辞灶时的供品,主要原料是麦芽糖,还有一种是江米磨粉加饴糖所制。因灶糖多做成圆形,似瓜,中空,所以也称“糖瓜”。灶糖的粘性特别大,入口粘牙,故又称“胶牙糖”。

北京俗称“关东糖”,因是按关东传统制法做成。上海、江苏的灶糖呈元宝形,也称“糖元宝”(扬州人还在灶糖上插一条葱绿的喜花,叫做“元宝灶饭花”),或称“廿四糖”。山西地区则统称“麻糖”。此外,还有做成荸芹、葫芦、小鸡、小鸭等各种形状的灶糖。

人们认为灶糖富有粘性,用糖祀灶可以粘住灶王爷的嘴,使他上天后无法说人的坏话和过错;又因为其味甜,灶王爷吃糖后嘴甜,就会多说好话。

4、剪窗花

小年通常是在为过春节做准备,而剪窗花、贴窗花是小年盛行的民俗活动。窗花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是剪纸品种之一。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贴窗花,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古时候,窗花不是买的,而是由心灵手巧的人剪的。剪刀一动,各种动、植物栩栩如生,有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将一年最美好的祝愿,都贴到窗户上。虽然现在能够自己剪窗花的人少有,但是贴窗花的习俗依然保留,以此达到装点环境、渲染气氛的目的,并寄托着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

5、宜婚嫁

过了小年,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因此小年到年底,进行结婚典礼的新人会特别多。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小年的习俗了,小伙伴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呢?

小年是什么时候?有什么习俗?

在中国,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北方大部分地区称腊月二十三或腊月二十四的祭灶节为小年;江浙沪一带很多地区称正月初五为小年;中国国内也有不少地区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小年,也有地方称冬至为小年。在有些地方(如上海),人们习惯上把除夕前一天称为小年夜。

一般情况下,中国国内大部分地区以腊月二十三或腊月二十四为小年。小年常被认为是过大年(春节)的开始,小年后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时间,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同时要彻底的扫尘,除旧迎新。

传说小年这一天是中国传统神话中的灶王爷上天的日子,所以小年的很多习俗都是和灶王爷有关的。关于小年的故事还是有挺多的,其中关于灶王爷的传说就有好多个版本,传播最广的版本就是关于灶王爷是“特务”的故事。相传,灶君是玉帝专门派到人间监管人生百态的小神仙,经常到玉帝面前打小报告。如果犯了小罪那么要折寿100天,如果是大过就要折寿300天。下面就是老柳搜罗的小年来历传说故事,请大家欣赏。

传说一

民间传说,灶君爷上天专门告人间罪恶,一旦被告,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在《太上感应篇》里,又有“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的记述。司命即指灶君,算为一百天,纪指十二年。在这里,重罪判罚又增加到减寿十二年了。所以在祭灶时,要打点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贵手

传说二

民间流传着一个颇为有趣的故事。据说,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年长月久出了名,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说来张灶王也怪,不管到谁家垒灶,如遇别人家有纠纷,他爱管闲事。

遇上吵闹的媳妇他要劝,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说,好像是个老长辈。以后,左邻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张灶王整整活了七十岁,寿终正寝时正好是腊月二十三日深夜。张灶王一去世,张家可乱了套,原来张灶王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听他吩咐,现在大哥离开人间,弟弟只会诗书绘画,虽已花甲,但从未管过家务。几房儿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脸。有天,他终于想出个好点子。

在腊月二十三日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画师忽然呼叫着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他将儿子媳妇全家老小引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飘动着的烛光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惊呆了。画师说“我寝时梦见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闹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们在闹分家,很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来惩罚你们。”儿女侄媳们听了这番话,惊恐不已,立即跪地连连磕头,忙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

从此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平安相处,老少安宁度日。这事给街坊邻友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都赶来张家打探虚实。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画师预先绘制的。他是假借大哥显灵来镇吓儿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灵验。所以当乡邻来找画师探听情况时,他只得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邻舍。如此一来,沿乡流传,家家户户。

传说三

传说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经常给玉皇大帝打小报告,说人间的坏话。在很短的时间内,玉皇大帝就收到了他的很多张密报,说人间要谋反天庭。玉帝看后大怒,立即召见三尸神,命他把说玉帝坏话的人家墙上写上他们的罪行,再让蜘蛛结张大网,挂在屋檐下。玉帝又命王灵官除夕之夜下界,凡见到三尸神做了记号的人家,就满门抄斩。三尸神见阴谋将要得逞,自己可以独占美好的人间了,就飞快下凡,将每户人家的墙上都做了记号。灶君发现了三尸神的阴谋,急忙找来各家的灶王爷商量对策:从送灶之日起,在除夕前家家打扫得干干净净。等王灵官大年夜奉旨下界察看时,发现家家户户都很干净,没有任何标记,百姓安分守己,辛勤劳动。玉帝从王灵官和灶君嘴里得知三尸神冤枉好人,怒火万丈,将三尸神永押于牢。从此,心地善良的灶君受到大家的拥戴,每年腊月二十三都要祭灶,二十四扫尘也随之成为民间的习俗。

传说四

河南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伴有一则凄凉的民间传说。古代的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视儿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爱。但因家中贫困,无以湖口,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煤 矿去挖煤。儿子久去不归,老人格外想念。这天,老太婆嘱老汉到煤矿看看。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两人越走越熟,相处十分融洽。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片是受阎王指使,来矿上收回一百名矿工。老汉心急如焚,乞求光脚片留下自己的儿子。光脚片慷慨应允, 嘱他不要告诉别人。见了儿子,老汉佯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

不久,煤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里。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风险,忍不住对老伴说了。谁知此话被灶君听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这件事。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别。

在民间,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

节日习俗

祭灶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由于中国人基本食用稻米,熟食一般不易保存,必须随时烹煮。不像西方食用面包,可以一次烘烤许多保存食用。所以对中国人来说,“柴”(燃料)是生活中“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里第一位重要的,没有燃料,即使有基本粮食也没有办法食用,所以在中国必须每家都有一个炉灶。

由于每家都有炉灶,所以由此产生一个传说,即玉皇大帝在每家派驻一位监督员-灶神(司命灶君、灶君、灶王爷、灶王),以监督考察这一家一年的所作所为,到了腊月二十三日这一天,灶神将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玉皇大帝根据汇报来决定下一年对这家是奖励还是处罚,第二年新年灶神再回来继续监督这家的作为。这一天,实际是各家欢送灶神上天的节日。

祭灶时,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民间还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扫尘

即扫年,实际上就是进行家庭环境卫生的清理。北方人称“扫房”;南方人称“掸尘”。传统上,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为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写春联

小年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

剪窗花

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婚嫁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小年有啥风俗

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小年的习俗有哪些,希望对您的生活和工作有所帮助!


1、祭灶

祭灶,是一项古老的习俗。在古时候,我国多数地方家家户户的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其为“灶君司命”。灶神的职责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祭灶在我国起源甚早,现存文本记载最早见于《礼记》「礼器」篇。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我国民间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坊间流传:“官三民四船五”,意思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其实,小年不分“官小年”、“民小年”,只是在不同地方小年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同地方的官、民小年是相同的。

清代以前,多数地方祭灶是定在腊月二十四这天。如晋周处所作的《风土记》记载:“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又如范成大的诗《祭灶祀》:“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还有明代于谦的《腊月二十四夜口号》。清朝前期和中期,祭灶一直是腊月廿四。而且至少到乾隆时期,都是腊月廿四祭祀。《清嘉录》卷十二《十二月·念四夜送灶》:"俗呼腊月二十四夜为念四夜,是夜送灶。"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于腊月廿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多在腊月廿三祭灶。

小年这天,也是传统意义上民间祭灶的日子。小年这一天人们不仅会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瓜、糕点等,也会把旧的灶神画像换下来,贴上家家户户“请”回来的一帧新灶王像。祭灶前后,扫尘除垢。祭灶前除了准备供品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打扫厨房,白天把锅碗瓢盆洗刷干净,厨房收拾齐整,晚上进行祭灶仪式。

2、扫尘土

小年这一天,还是扫尘的日子。过小年意味着离过春节不远了,小年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彻底打扫室内卫生,俗称为扫尘。扫尘又称除尘、除残、掸尘、打埃尘等,是传统年俗之一,源于古人驱除病疫的一种仪式。这种仪式后来演变成了年底的大扫除,寄托了人民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扫尘这一习俗也流传到了现代。人们把从小年开始到除夕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这天都要打扫环境,清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3、吃灶糖

小年这一天,还有吃灶糖的习俗。灶糖起初为祭灶、辞灶时的供品,主要原料是麦芽糖,还有一种是江米磨粉加饴糖所制。因灶糖多做成圆形,似瓜,中空,所以也称“糖瓜”。灶糖的粘性特别大,入口粘牙,故又称“胶牙糖”。北京俗称“关东糖”,因是按关东传统制法做成。上海、江苏的灶糖呈元宝形,也称“糖元宝”(扬州人还在灶糖上插一条葱绿的喜花,叫做“元宝灶饭花”),或称“廿四糖”。山西地区则统称“麻糖”。此外,还有做成荸芹、葫芦、小鸡、小鸭等各种形状的灶糖。

4、放鞭炮

过小年时,还有放鞭炮的习俗,因为这是年前的'第一炮,很重要。中国人过节都喜欢热热闹闹的,鞭炮的声响,可以渲染过节气氛,但是由于空气污染等因素,近年很多城市都是不让小年卖鞭炮、放鞭炮了。其实最重要的只要人团圆,家就热闹了,节日的气氛也就有了。


小年通常被视为忙年的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同时也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小年的习俗,都有什么?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小年大约都在春节前一周,以祭灶节前后为小年夜来分,北方多属于农历腊月廿三,南方则多为廿四。不过,吴语区(上海、苏南及浙江)和台湾以大年夜(即除夕)的前一日为小年夜。“小”意指跟大年夜相比非正式,但本节日各地均非常看重,因为完成此节日就代表要正式过年了。包括年前的冬至及拜灶神(若不过小年)均是中华地区极重要的冬季与年度节日。

史例

《后汉书》记载:“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祀后,暴至巨富。”[1]自是,祭灶风俗就流传下来。唐宋朝时改为腊月二十四祭灶,元、明两代沿袭,到了清代改为“官三民四船家五”,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后来北方逐渐演变为二十三祭灶,南方民间仍沿旧习,海上贸易蓬勃的浙江台湾等地延至除夕前一天。后祭灶节演变成今日“小年”。

具体时间

中国幅员辽阔,今各地“小年”或“小年夜”时间多有差异。

北方大部农历腊月(十二月)廿三日过小年;南方的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常是廿四日。吴语区(上海、苏南、浙江)及福建、台湾,以大年夜(农历除夕)前一日为小年夜。十二月廿四附近也恭送灶王爷,称为送神日,但不称“小年”。江淮地区也记元宵节为小年。川渝及西南官话部分地区,三十过小年,正月十五过大年。

习俗

小年起源于祭灶神的传统。今祭灶王爷分两步,先者送,再者接。传说灶王爷平时在人间考察善恶好坏,每年廿四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过去一年所见。为教灶王爷多言好话,常供奉糖瓜、糖糕一类甜点心,时有以糖糊于画像嘴边,今也见巧克力、硬糖等现代甜食。除夕日灶王爷禀报完毕,重回人间、继续考察,是为接迎,多以一张新画像供在厨房,也有用红纸一张,上书“司命灶君”。画像两边时有对联,例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或“敬神如在”。

不过小年而过小年夜的地区,小年夜多与大年夜一样隆重。一者过年时家庭成员都会提前回家,因此小年夜时常已全员到齐,开始围炉团圆;二者女子出嫁,一般不再回娘家过大年夜,故娘家小年夜常加摆宴席,接迎女儿回家。小年夜廿三时多有祭拜玉皇大帝,向天公“辞岁”,此即除夕子时,为表尊敬,愈早愈好。有些地方则在大年夜廿三时祭天,即正月初一的子时,代表庆贺新年,是为“贺正”。今普通人家屋里狭小,无设神桌、祭台,也有直接到庙中祭祀玉皇上帝的。

小年有什么习俗

小年是中国传统节日,小年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预示着中国人民对新一年的祈求和祝愿。根据传统习俗,在农历的小年,人们会有一些特殊的习俗和礼仪行为,来祈求新一年的平安和好运。  


小年的最主要习俗之一是扫墓,相信大多数中国人都曾参加过这个传统的家庭活动。在小年的前一夜,家人会聚集一起,一家人拿着柴火、香和香火前往先辈的坟墓,然后一起为先人敬拜,焚烧纸钱、点香烛让灵魂得到安慰。

此外小年还有一个传统习俗叫“佩饰对联”,就是将对联贴在墙上,以祈求新一年的好运。“佩饰对联”主要是一对篆刻字,上面写着有关和平、安康、财运的古诗词作为祝福。

另一个小年习俗是“挂春联”,通常在家中外门上悬挂春联,话是一种艺术性的习俗,是为了祝福新的一年顺利而进行的。

“贴对联”的习俗也是非常流行的,尤其是在小年的最后一天,家里大人和小孩会一起贴对联,利用对联的暗喻和吉祥语,祈祷新的一年生活幸福美满,没有烦恼和忧愁。

小年的饮食风俗介绍

烤鱼:烤鱼是一种重要的小年传统食物。它可以用葱、姜、料酒或咸酱、生抽、糖拌制而成。烤鱼代表富贵、吉祥,常常准备在小年共庆。

煎饼:煎饼是中国民间最受欢迎的小年传统食物之一。煎饼是用糯米粉磨成的面糊,夹入猪肉、虾仁、香菇等,形成一个圆饼,然后煎制而成。

汤圆:汤圆也是小年不可缺少的传统食物。它是将糯米粉加入水制成的糊状物,然后搓成小圆球,沾上蛋黄汁后烹制而成。汤圆有肉汤圆和豆沙汤圆,代表团圆美满。

小年是中华民族深厚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独特的节日。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人们改变的生活方式,小年的习俗正在逐渐式微,但它依然是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永远不会变。

小年有哪些传统习俗

小年的传统习俗:吃糖瓜、吃饺子、吃年糕、扫尘土、剃头。

1、吃糖瓜

都说:“二十三,糖瓜粘”。糖瓜是小年传统的美食,又叫灶糖、关东糖、麻糖等等,既是小孩子们的最爱,也是灶王爷的供品。

据说,过小年时,灶王要上天汇报这一家的生活工作情况。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家家准备糖瓜祭拜。正是期望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降降吉祥”。更是人们期盼来年事事如意,好事连连。

2、吃饺子

有句话俗语说得好,“谁家过年不吃饺子”。吃饺子,是北方传统习俗中,最常见的传统习俗。当然,南方也有吃汤圆的风俗,寓意团团圆圆。

过小年了,家家户户免不了包饺子,忙碌了一年了,一家子团团圆圆吃饺子,幸福吉祥又如意。尤其是饺子,它的外形非常像元宝,寓意新年团团圆圆,财运滚滚,好事连连。

3、吃年糕

过年了,还有一个风俗,那就是吃年糕,尤其是在北方大部分地区,免不了吃年糕。年糕多是白年糕、黄米年糕,在年糕里面,再加些大枣、果脯等,既好看又好吃,是难得的传统美味。

年糕,一听名字,就非常吉祥。而且南北同风,年糕、年糕,是“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一年更比一年好。

4、扫尘土

年前,家家户户都要整理卫生,把家里的尘土、垃圾清理干净,俗称扫尘。也有叫“扫房”、“掸尘”等等。

到了腊月二十三,年味越来越浓,为了干干净净过大年,这一天,家家户户忙着整理卫生,除尘更新,迎接新的一年。

因为“尘”与“陈”是谐音,其寓意美好,除旧迎新,辞旧迎新。也就是陈旧的、不好的东西一扫而光,希望新的一年事事如意,生活美好。

5、剃头

剃头,也就是理发。小时候,年前都要去理发,有时自己理。小孩子有时怕理发,这时候,家里人就说“过年不理发死舅舅”。

一听这样,赶紧老老实实把头发理了。其实,“过年不理发死舅舅”。还真有这样的故事,是“思旧”的意思。慢慢的传下来,就成了过年不理发死舅舅。

其实,过年了,也是干干净净过大年,过年期间,一般不理发。如果年前不理理,容易长长了。尤其是一些地方,要到“二月二,龙抬头”理发。

小年有哪些习俗?

腊月二十三的风俗有:祭灶,扫尘,剪窗花等。

据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灶糖,涂抹在灶王爷的嘴上,也有地方的风俗是用黏米制作年糕,寓意把灶王爷的嘴巴粘住, 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俗语: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主要是将所有的房间彻底清扫一遍,扫完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用干净、整洁、亮堂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剪贴窗花也是小年较盛行的民俗活动,旧时女子比赛心灵手巧的手工之一,一般都是即兴创作,随意性很强,可以剪动物,植物或者福字或者喜上眉梢等寓意比较好的内容等。

历史渊源:

祭灶是小年的主要习俗之一,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

小年被视为忙年的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

近代我国一些地方流传:“官三民四船五”,意思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其实,小年不分“官小年”、“民小年”,只是在不同地区小年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同地区的官、民小年是相同的。

传统上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年日期是在腊月二十四。在清朝之前,北方地区官民也是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因清朝中后期帝王家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拜灶王爷,于是北方地区百姓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标签:习俗 过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