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二次備課內容怎麼寫,什麼是二次備課

1.什麼是二次備課

理解一:二次備課指的是教師在已有教案(網上下載)的基礎上,研讀教材文字,並針對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自己的教學風格,認真修改,批判吸收,合理取捨,關注個性化的教學設計,使之更貼近自己的教學實際而進行的自己的教學設計的一種科學的備課方式。

二次備課內容怎麼寫 什麼是二次備課

理解二:理解一得出的課前教案,就是一次備課(預設教案)。二次備課是考慮到課堂上會遇到這樣或那樣意想不到的問題,需要我們進行教學反思,再進行二次補充備課,寫出體會和不足,記下學生學習活動中的閃光點或困惑(有的老師說這是課後反思)。

擴展資料:

備課是教師根據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表達方法和順序,以保證學生有效地學習。備課分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兩種。備課的內容有課程標準,教材,學生,教法,學法。

備課分類

①學期(或學年)教學進度計劃。在學期(或學年)開始以前制訂。它的作用在於明確整個學期 (或學年)教學工作的任務和範圍,並作出通盤的安排。

它一般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總的說明,包括教材、學生基本情況的分析,教學目的、教學總時數,預定複習、考試和考查時間等;二是教學進度計劃表。

②單元(或課題)計劃。在一個單元(或課題)的教學開始以前制訂。它的作用在於對一個單元的教學工作進行全面安排。

包括單元(或課題)名稱、教學目的、課時分配、課的類型、教學方法、電化教學手段和教具的利用等項目。

③課時計劃(教案)。上每節課之前制訂。它對每一節課進行縝密的設計,是教師講課的依據,直接關係到課的質量。

它一般包括以下幾個項目:班級、學科、課題、教學目的、上課時間、課的類型、教學方法、課的進程和時間分配等。有的還列有教具、板書設計和課後自我分析等項目。上課進程中,對原定課時計劃,有時根據具體情況可做適當調整。

實行師生合作形式集體備課制,優化課堂教學效果。就集體備課而言,進行三種層次的集體備課。

一是教材集體備課.就是使用新教材前針對整本教材應教哪些知識、培養哪些能力等集體研究一次。

二是單元集體備課。即在每單元教學前,針對單元教學目標、訓練重點等集體研究一次。

三是課文集體備課。第一次討論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訓練的重點內容,使用的教學方法、手段,大致的教案、學案等。第二次討論教案、學案的設計是否合適、恰當等,並提出修改意見。

從備課開始,就讓學生幫助老師蒐集資料,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行同年級老師集體備課基礎上的主備老師分工負責備課制,集中了老師們的智慧,豐富了教學內容,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效果。

還減少了老師的單打獨奏式備課麻煩和抄襲教案的低效甚至無效勞動時間,騰出時間來加強自身學習,更新知識,增強教師應有的人格魅力。真是一舉多得,一改多贏。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備課

2.如何進行二次備課

新課程改革引發了我校轉變備課方式的研究,形成了以“專人主備、集體研討、個人修改、加強反思”的備課流程。

二次備課要達到兩個目的:一是針對本班學習情況對教案進行修訂,達到教案的最優化;二是將自己具體的教學思路和方法,特別是具體的操作層面上的方法、技巧寫入教案,將教和學真正一體化。重點研究知識點如何攻破?環節如何過渡?情景如何創設?一、課前二次備課的內容一備教學目的、教學重難點。

以班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爲基礎,解讀集體備課教案的教學目的和教學重難點,看其是否與本班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相適應,是否要做出相應的調整與修改。二備活動設計。

(1)課前教學情境的創設是否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是否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近,能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本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新課的活動設計是否與本班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相適應;問題的設計是否具備一定的層次性與開放性,是否能啓發、引導學生的積極思維,是否能促使學生掌握所學知識的本質特徵,領悟學習的方法與技巧。(3)活動之間的過渡語言是否能讓自己駕馭課堂時如魚得水,得心應手。

其實就是要充分估計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以及應對措施等等。 (4)教案中設計的活動是否做到了重點突出,突破了難點。

三備練習設計。 一節課的練習設計是讓學生深入掌握所學知識,並能加以融會貫通、靈活運用的重要環節。

在一節課的學習中,哪些知識點是本班學生最容易混淆或出錯誤的,都要在二次備課時精心去構思。二、二次備課的方法和步驟用紅筆標記原教案中的重點環節、重點問題、主要知識點以及有比較性、典型性、易錯性等內容,以便在教學進程中引起注意。

增加自己認爲必要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對原教案中過簡的環節補充具體說明。 根據實際修改原教案中不適應本班教學的教法和學法。

根據需要調換教學內容及教學環節的呈現形式,調整原教案中過程設計的先後順序;增減相關的活動內容;增減有關的練習或作業;增減相關的檢測與評價內容;將具體的指導、啓發和點撥的方式方法寫入自己使用的教案。三、課後二次備課的側重點教學前設計與備課無論多麼充分,畢竟是處於設想之中,而真正的課堂教學卻是千變萬化的,學生是活生生的人,總不可能和設想一模一樣,總會有一些意想不到情況發生,在與學生思想交流碰撞過程中,也有可能觸發靈感。

教後二次備課我認爲主要可以側重以下幾方面:(1)備教學中得與失。記錄下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成功之舉,供以後教學時參考。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回顧、梳理和剖析這些“敗筆”之處,吸取教訓,作重新設計,可以在以後再教學時得以改進和提高。(2)備教學中閃現的瞬間靈感。

課堂之中往往會因爲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若不及時去捕捉,就會時過境遷煙消雲散。(3)備學生的獨特見解和發現。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思維,他們會從各自角度去考慮問題,有時他們往住會有獨特見解和發現。所以記錄下並利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提出的獨到的見解和發現,也是對教學的補充和完善,也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

(4)備學生的困惑,可以促進教師尋找和探求更好的方式、方法。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思維,他們會從各自角度去考慮問題,有時他們往往會有一些不同的問題和困惑。

作爲教師,上課是我們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只去天天上課,而不去反思總結,就很難有所提高。因此,寫好課後反思是我們教師每天必做的功課。

每堂課後,及時回過頭來把自己的成功之處、失誤之處、機智之處,記錄下來並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改進。透過二次備課,不僅要求我們在自我反思中改進自我,同時引導我們開放自己,在同伴間的觀摩與互助反思中學習別人,發展自我。

真正實現由“學習型教師”逐漸向“能力型教師”和“反思型教師”的轉變,從而更能體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教研活動怎樣有效的進行二次備課

在備課、上課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生很多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應該說是一節成功的集體備課,可是,在具體執教的課堂上,所呈現的教學效果卻大不相同,有時精心設計的精彩的教學環節在課堂上卻顯得很生澀,很混頓。

爲什麼成功的集體備課卻沒有上出成功的課呢?仔細想來,集體備課的“衆人智慧”要體現於動態的、生成的、具體的課堂,必須要在教師執教之前,結合自身和學生的實際進行“個人修改”才能實現。這裏的“個人修改”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二次備課”。

二次備課就是要求教師在集體備課或個人備課的基礎上,針對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自己的個性特長,認真修改,批判吸收,合理取捨,形成真正滿足學生需要的個性化、多樣化的教學設計。 如果說集體備課可以讓課堂教學結構嚴謹、層次清晰、知識準確的話,那麼,“二次備課”則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成爲一個生機勃勃的動態過程,不僅閃耀着理性的光輝,而且躍動着個性的魅力。

那麼,二次備課到底應該“備什麼”?“怎樣備”?才能充分展現教師的個性魅力,以達到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呢?這是我們每位教師都十分關注的問題。下面從二次備課的內容和方法這兩大方面說一說自己的看法和做法,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二次備課”的內容 (一)備學生 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學生的真實狀態是決定有效課堂教學一切活動的出發點。每一個學生都是完整的、鮮活的個體,有着其特殊的年齡特徵和複雜的心理需要。

教師只有全面瞭解學生的身心特點、認知水平及生活經驗和環境,掌握學生的需求,才能設計出適合學生髮展的課堂教學設計;只有充分地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才能更好地組織和引導學生興趣盎然地進行有效課堂教學活動;只有充分地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根據學生不同需要,制定適應性較強的指導策略,教師才能做到得心應手,學生才能各得其所。 (二)備自己 新課程強調教師的自我反思,要求在對待自己的問題上要充分認識自己。

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反思和設計自己。教師只有透過自我認識和自我反思,才能使自己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優勢得到最充分的體現,使自己的弱點和錯誤減少到最低點,以最佳的心態和形象投入到教學氛圍中,全面提高教學效益。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乎於情”。因此,在備課、上課時,要十分關注學生的生活情趣及情感體驗,努力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

經常用生動的導語、過渡語、評價語及結束語一次次激發學生的情趣和求知慾,密切聯繫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活化教材,創設生動可感的各種教學情境,充分發揮學生的多元智能,引導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建構新知。 (三)備教材 新課程教材爲教師留有較大的發揮和創造空間,等待教師去開拓、豐富、完善、創新。

在二次備課時,我們要多角度鑽研教材,密切聯繫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活化教材,用好教材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以促進學生髮展爲目標來研究教材、整合課程、優化教學內容。 一本教材放在我們面前,我們不可能要求學生掌握所有的知識,正確的做法是對教材進行有效地整合,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個性特長,提高課程資源的利用率,優化教學內容。

二是以解決學生問題爲核心確定教學思路,優化教學結構。 我們在進行二次備課時,首先要讀懂教材的編寫意圖,與教材進行深入地對話,掌握教材的知識體系,打通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間的界限,弄清楚本次教學讓學生“學會什麼。

然後充分發揮學生的多元智能,創造性地組織教材,找準教材的知識點和學生學習能力的生長點,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哪些疑難問題?如何創設問題情境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教師要層層深入地引導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建構新知,把三位目標落到實處。 (四)備教學目標 新課程改革提出了學科教學的三維教學目標,加強過程性目標和體驗性目標,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爲此,我們在進行二次備課時確定的目標要有針對性和導向性。要注意以下幾點: 1、教師要研讀《課程標準》,理解和應用《課程標準》,解讀文字,處處體現其基本精神。

2、教師必須以班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爲基礎,解讀原教案的教學目標是否與本班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相適應,是否要做出相應的調整與修改以滿足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五)備教法、學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新課程強調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教師只有靈活選擇和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才能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1、恰當選擇教法學法,努力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選擇教法學法,既要根據教學內容實際,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又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針對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還要考慮教師自己的實際,大膽實踐,積極創新。 2、注重教學方法選擇的靈活性與多樣性。

在新課程教學中,不能千篇一律運用一種教學方法,要靈活運用。要在多樣化上下功夫,提高藝術性。

關鍵在一個“活”字,儘可能體現“活。

4.如何進行二次備課

新課程改革引發了我校轉變備課方式的研究,形成了以“專人主備、集體研討、個人修改、加強反思”的備課流程。

二次備課要達到兩個目的:一是針對本班學習情況對教案進行修訂,達到教案的最優化;二是將自己具體的教學思路和方法,特別是具體的操作層面上的方法、技巧寫入教案,將教和學真正一體化。重點研究知識點如何攻破?環節如何過渡?情景如何創設?一、課前二次備課的內容一備教學目的、教學重難點。

以班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爲基礎,解讀集體備課教案的教學目的和教學重難點,看其是否與本班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相適應,是否要做出相應的調整與修改。二備活動設計。

(1)課前教學情境的創設是否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是否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近,能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本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新課的活動設計是否與本班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相適應;問題的設計是否具備一定的層次性與開放性,是否能啓發、引導學生的積極思維,是否能促使學生掌握所學知識的本質特徵,領悟學習的方法與技巧。(3)活動之間的過渡語言是否能讓自己駕馭課堂時如魚得水,得心應手。

其實就是要充分估計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以及應對措施等等。 (4)教案中設計的活動是否做到了重點突出,突破了難點。

三備練習設計。 一節課的練習設計是讓學生深入掌握所學知識,並能加以融會貫通、靈活運用的重要環節。

在一節課的學習中,哪些知識點是本班學生最容易混淆或出錯誤的,都要在二次備課時精心去構思。二、二次備課的方法和步驟用紅筆標記原教案中的重點環節、重點問題、主要知識點以及有比較性、典型性、易錯性等內容,以便在教學進程中引起注意。

增加自己認爲必要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對原教案中過簡的環節補充具體說明。 根據實際修改原教案中不適應本班教學的教法和學法。

根據需要調換教學內容及教學環節的呈現形式,調整原教案中過程設計的先後順序;增減相關的活動內容;增減有關的練習或作業;增減相關的檢測與評價內容;將具體的指導、啓發和點撥的方式方法寫入自己使用的教案。三、課後二次備課的側重點教學前設計與備課無論多麼充分,畢竟是處於設想之中,而真正的課堂教學卻是千變萬化的,學生是活生生的人,總不可能和設想一模一樣,總會有一些意想不到情況發生,在與學生思想交流碰撞過程中,也有可能觸發靈感。

教後二次備課我認爲主要可以側重以下幾方面:(1)備教學中得與失。記錄下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成功之舉,供以後教學時參考。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回顧、梳理和剖析這些“敗筆”之處,吸取教訓,作重新設計,可以在以後再教學時得以改進和提高。(2)備教學中閃現的瞬間靈感。

課堂之中往往會因爲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若不及時去捕捉,就會時過境遷煙消雲散。(3)備學生的獨特見解和發現。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思維,他們會從各自角度去考慮問題,有時他們往住會有獨特見解和發現。所以記錄下並利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提出的獨到的見解和發現,也是對教學的補充和完善,也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

(4)備學生的困惑,可以促進教師尋找和探求更好的方式、方法。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思維,他們會從各自角度去考慮問題,有時他們往往會有一些不同的問題和困惑。

作爲教師,上課是我們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只去天天上課,而不去反思總結,就很難有所提高。因此,寫好課後反思是我們教師每天必做的功課。

每堂課後,及時回過頭來把自己的成功之處、失誤之處、機智之處,記錄下來並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改進。透過二次備課,不僅要求我們在自我反思中改進自我,同時引導我們開放自己,在同伴間的觀摩與互助反思中學習別人,發展自我。

真正實現由“學習型教師”逐漸向“能力型教師”和“反思型教師”的轉變,從而更能體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5.如何正確書寫教案,教案、教材的二次備課,怎樣有效去聽課,作業

你把教材當成一棵大2113樹,樹的枝5261葉就是內容,每一4102片樹葉就是其中一個小小的例子,葉子1653裏的內容就像一個微觀的世界,而教材也是一樣的,要有邏輯,更要讓學生的腦海裏形成跟你也樣的知識量邏輯框架。

你所寫的教案,教材,只有兩種用途,

一、是自己授課,讓學生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二、是自己學習,利用這樣額教案,教材來引導自己,能有順序的學習,能像上樓梯一樣簡單的學習。

所以的教案,教材都是爲了學習,推廣,但是很多人卻忘了不管處在什麼樣的年齡階段下,想提升自己的知識量,就必須要形成屬於自己的一套記憶系統,讓腦子裏的記憶擁有一套適合自己的抽取,儲存的流程。

每一個人的理解能力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的記憶片段都是不連續的,記憶片段的長短會導致教案,教材實施最後成果也是不一樣的。

比如:最簡單的就是讓自己所學的知識連接起來,在聽課時有兩樣法寶可用,第一是錄音,錄視頻,第二是筆記,這些都可以把自己記不住的內容記錄下來,可以讓自己再次學一遍。

就像現在的大數據一樣,儲存,再儲存,需要時就連接起來,用大腦的念頭去調出來。

而大數據的模式就是這樣子的,儲存空間不夠就增加,而人腦的儲存空間足夠了,反而是容易遺忘,那就需要記錄,用各種各樣的記錄硬件來備份,錄視頻,錄音,記筆記等等都可以。

最後的一點就是,連接的念頭,當你需要該領域的知識時就需要一個清晰的念頭,能讓自己想起這些知識。

念頭的形成,可以是便利貼紙,可以是一些能令人記憶深刻的圖像。

6.請問怎樣有效的進行二次備課

太行東路學校 馬家盛 在備課、上課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生很多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應該說是一節成功的集體備課,可是,在具體執教的課堂上,所呈現的教學效果卻大不相同,有時精心設計的精彩的教學環節在課堂上卻顯得很生澀,很混頓。

爲什麼成功的集體備課卻沒有上出成功的課呢?仔細想來,集體備課的“衆人智慧”要體現於動態的、生成的、具體的課堂,必須要在教師執教之前,結合自身和學生的實際進行“個人修改”才能實現。這裏的“個人修改”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二次備課”。

二次備課就是要求教師在集體備課或個人備課的基礎上,針對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自己的個性特長,認真修改,批判吸收,合理取捨,形成真正滿足學生需要的個性化、多樣化的教學設計。 如果說集體備課可以讓課堂教學結構嚴謹、層次清晰、知識準確的話,那麼,“二次備課”則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成爲一個生機勃勃的動態過程,不僅閃耀着理性的光輝,而且躍動着個性的魅力。

那麼,二次備課到底應該“備什麼”?“怎樣備”?才能充分展現教師的個性魅力,以達到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呢?這是我們每位教師都十分關注的問題。下面從二次備課的內容和方法這兩大方面說一說自己的看法和做法,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二次備課”的內容 (一)備學生 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學生的真實狀態是決定有效課堂教學一切活動的出發點。每一個學生都是完整的、鮮活的個體,有着其特殊的年齡特徵和複雜的心理需要。

教師只有全面瞭解學生的身心特點、認知水平及生活經驗和環境,掌握學生的需求,才能設計出適合學生髮展的課堂教學設計;只有充分地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才能更好地組織和引導學生興趣盎然地進行有效課堂教學活動;只有充分地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根據學生不同需要,制定適應性較強的指導策略,教師才能做到得心應手,學生才能各得其所。 (二)備自己 新課程強調教師的自我反思,要求在對待自己的問題上要充分認識自己。

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反思和設計自己。教師只有透過自我認識和自我反思,才能使自己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優勢得到最充分的體現,使自己的弱點和錯誤減少到最低點,以最佳的心態和形象投入到教學氛圍中,全面提高教學效益。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乎於情”。因此,在備課、上課時,要十分關注學生的生活情趣及情感體驗,努力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

經常用生動的導語、過渡語、評價語及結束語一次次激發學生的情趣和求知慾,密切聯繫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活化教材,創設生動可感的各種教學情境,充分發揮學生的多元智能,引導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建構新知。 (三)備教材 新課程教材爲教師留有較大的發揮和創造空間,等待教師去開拓、豐富、完善、創新。

在二次備課時,我們要多角度鑽研教材,密切聯繫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活化教材,用好教材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以促進學生髮展爲目標來研究教材、整合課程、優化教學內容。 一本教材放在我們面前,我們不可能要求學生掌握所有的知識,正確的做法是對教材進行有效地整合,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個性特長,提高課程資源的利用率,優化教學內容。

二是以解決學生問題爲核心確定教學思路,優化教學結構。 我們在進行二次備課時,首先要讀懂教材的編寫意圖,與教材進行深入地對話,掌握教材的知識體系,打通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間的界限,弄清楚本次教學讓學生“學會什麼。

然後充分發揮學生的多元智能,創造性地組織教材,找準教材的知識點和學生學習能力的生長點,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哪些疑難問題?如何創設問題情境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教師要層層深入地引導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建構新知,把三位目標落到實處。 (四)備教學目標 新課程改革提出了學科教學的三維教學目標,加強過程性目標和體驗性目標,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爲此,我們在進行二次備課時確定的目標要有針對性和導向性。要注意以下幾點: 1、教師要研讀《課程標準》,理解和應用《課程標準》,解讀文字,處處體現其基本精神。

2、教師必須以班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爲基礎,解讀原教案的教學目標是否與本班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相適應,是否要做出相應的調整與修改以滿足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五)備教法、學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新課程強調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教師只有靈活選擇和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才能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1、恰當選擇教法學法,努力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選擇教法學法,既要根據教學內容實際,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又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針對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還要考慮教師自己的實際,大膽實踐,積極創新。 2、注重教學方法選擇的靈活性與多樣性。

在新課程教學中,不能千篇一律運用一種教學方法,要靈活運用。要在多樣化上下功夫,提高藝術性。

關鍵在一個“活”。

7.【使用學案導學教師應如何進行二次備課

使用學案導學,教師在拿到學案以後,必須進行二次備課,將教學案一體化.這事因爲學案是根據課程標準和現行教材,面向廣大教師和所有同學段班級設計和編制的.教師在上課前必須根據自己的教學特點和所教班級的學情進行有針對性的在備課,以增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二次備課的一般步驟是:鑽研課標——分析教材——研究學案——參與集體備課研討交流——個人在學案上備課.專研課標,重點把握教學的目標要求;分析教材則主要是瞭解教學的內容、知識體系結構、教學的重難點,確立基本的教學方向;研究學案主要是對學案的解讀,理解編寫設計的意圖,研究教學策略的設計是否得當,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是否正確,教學環節的設計是否合理,教學的方法措施是否等當;帶着自己研究的成果參與集體備課,在集體研討中與老師交流,透過交流大家達成共識以後進入個人在學案上的備課步驟.個人在學案上的備課主要是:1)修訂學習目標、重點、難點和方法提示;2)修訂教學步驟中不恰當的教學環節;3)修訂教學過程中不恰當的方法;4)修訂問題設計中不恰當的問題;5)增減相關的學習內容;6)增減有關的練習或作業;7)增減相關的檢測與評價內容;8)將具體的指導、啓發和點撥的方式方法寫入自己使用的學案,將學案變成自己的教案.總之,二次備課要達到兩個目的:一是針對本班學習情況對學案進行修訂,達到學案的最優化;而是將自己具體的教學思路和方法,特別是具體的操作層面上的方法、技巧寫入學案,將教學案真正一體化.。

8.小班教案語言媽媽的生日二次備課怎麼寫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都有爸爸媽媽忙着爲自己過生日的生活經驗,本次活動從爸爸和“我”爲媽媽準備生日入手,流露出濃濃的家庭親情,幼兒在本次活動中再次感受到家的溫馨。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感受歡樂,融洽的氣氛

2、在情景中學會描敘,大膽表現,促進幼兒語言發展。

3、願意爲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學重點、難點

學念兒歌,初步仿編兒歌

活動準備

《生日快樂》音樂磁帶、生日蛋糕的模型或蛋糕盒,涼拌黃瓜一盤、材料包:紙盤子上畫上紅燒大蝦,另畫一碗熱氣騰騰的燙。

活動過程

(一)誰過生日

1.出示漂亮的“大蛋糕”,播放《生日快樂》歌,齊唱“祝你生日快樂”。

2.猜一猜,今天是誰過生日?

3.今天媽媽過生日,小朋友和爸爸忙着下廚房給媽媽做好吃的。

(二)給媽媽過生日

1.媽媽喜歡吃什麼呢?先來意盤蝦,再燒一碗湯。

2.學唸詩歌前兩句:“媽媽過生日,我和爸爸忙,先來一盤蝦,再燒一碗湯。”

3.引導幼兒觀看掛圖。兩個菜還不夠,怎麼辦?再加個菜吧!爸爸在幹什麼?我能幹什麼?給媽媽嘗一口黃瓜,媽媽會說什麼?

4.教師扮演媽媽,幼兒扮演孩子,把“拌黃瓜”送到“媽媽”嘴裏,媽媽一邊點頭一邊說:唔,這個拌黃瓜,味道特別香。

5.與幼兒互換角色,幼兒扮演媽媽學說:“唔,這個拌黃瓜,味道特別香”。

6.爲什麼媽媽覺得菜的味道特別香?

(三)學念兒歌

1.老師把給媽媽過生日的事情編成了一首兒歌,題目就叫《媽媽過生日》。 2.教師朗誦兒歌《媽媽過生日》,幼兒集體跟念。

(四)仿編兒歌

1.請幼兒說說媽媽喜歡吃的菜。

2.用幼兒提出的菜名替換兒歌中“先來一盤蝦,再燒一碗湯”這兩句,如“先來炒魚片,再燒青菜湯”,“先來紅燒肉,在來炒雞蛋”,等等。

教學反思

活動的匯入部分比較有趣,我能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創設了寬鬆的氛圍,自然地將幼兒帶入了情境中。在教學活動中,我採用了圖片的形式,即能幫助幼兒有序地理解兒歌,又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進一步激發幼兒的興趣。掛圖中的菜可先蒙起來,增強神祕感,當說到媽媽喜歡吃什麼時,再逐一揭開,這樣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願望。

在學說“恩,這個拌黃瓜,味道特別香”時,我採用了情境表演,孩子在自由、寬鬆的氛圍中學說了句子,在表演的過程中,我能注重和孩子的情感交流。在創編的環節中,發現孩子的已有經驗還是比較缺乏,其實在活動開展前,教師可以在一日活動中有意識地滲透相關內容,如中午用餐時,可以和孩子說一說今天吃的什麼菜,喝的什麼湯,在回收調查表的時候,能結合調查表,和孩子談一談,我的媽媽喜歡吃什麼菜,我的爸爸喜歡吃什麼菜,相信這些工作做到位後,創編活動應該是整個活動的**部分,相信每個孩子的參與性會更強。

整個活動,我能注重和幼孩子的交流,透過生動的語言,引導孩子始終沉浸在爲媽媽過生日的情境中。但在實施過程中也發現了幾個不足之處:

1、在匯入活動後,就可以引導孩子說一說自己的媽媽喜歡吃什麼菜,滿足他們想說的願望,同時,也爲創編活動做好鋪墊;

2、在引導孩子說“我放醋和糖”的時候,可以問:酸酸的,是什麼調料?甜甜的,是什麼調料?這樣的話,孩子就能根據經驗說出醋和糖;

3、在創編部分,可以準備好白紙,將孩子說出的菜,用簡筆畫的形式畫出來,幫助孩子很好地記憶創編內容,同時也能更好地激發孩子參與的熱情。

透過本次活動,我也發現了自己對教材把握不夠,沒有很好地吃透教材,對孩子的已有經驗也瞭解不夠。相信在以後的活動中,我

標籤:備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