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潮汕歌曲潮汕功夫茶

潮汕歌曲潮汕功夫茶

潮汕功夫茶是潮汕地區的傳統名茶,以其獨特的口感和香氣受到廣泛歡迎。潮汕歌曲中也不乏與功夫茶相關的歌曲,如《功夫茶》、《功夫茶歌》等。

其中,《功夫茶》是一首深受廣大潮汕人喜愛的歌曲。歌曲以輕快的節奏和明朗的旋律展現了功夫茶深受潮汕人喜愛的情景,歌曲中還穿插了潮汕方言的朗朗誦唱,使歌曲更具地方特色。

另外,《功夫茶歌》則以朗朗上口的歌詞和歡快的音樂表達了潮汕人對功夫茶的鐘愛和熱愛。

這些歌曲不僅展現了潮汕地區的文化特色,也讓更多的人瞭解和喜愛功夫茶這一中國傳統名茶。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一首關於潮汕工夫茶的歌曲.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E4MTgzNjY0.html 歌名叫 功夫茶

潮語歌曲都有哪些值得推薦?

潮語歌曲值得推薦的有:

《我的尤克里裏》、《初湯》、《潮汕姿娘2018》、《四中巷》、《梅林湖》、《鮀城印記》、《思念》、《潮汕人在廣州》、《一份情》、《需要勇氣》、《夢家園》。

《潮語歌曲排行榜》是汕頭電臺音樂廣播與汕頭市音樂家協會爲推動潮語歌曲創作聯合打造的全球首個潮語原創歌曲排行榜。自去年舉辦以來,得到潮汕衆多音樂人的支援。

今年該排行榜熱度不減,主辦單位共收到打榜作品近300首,產生了38首候選金曲。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票選評委人數多達百人,由專家、媒體、音樂人、聽衆及社會團體五大評審團組成,在保證評選公平公正的同時,也進一步擴大了潮語歌曲的社會關注度和影響力。

潮語歌曲從大概念上來說,從體裁可以分爲幾類,一個是歌謠體,就是對傳統歌謠進行聞字取腔式,譜上曲調,潮州語言的音樂性是非常強的,所以需要聞字取腔,比如(唱)這是陳莽原老師的一首很重要的作品,叫《月光歌》;還有一種是用戲曲和潮曲的基本音調然後填進歌詞的,稱之爲戲曲體,還有就是創作歌曲體。

求此潮汕歌曲歌名

會閒來吃茶

歌手:鄭欽龍

所屬專輯:生在潮汕

作曲 : 鄭欽龍

作詞 : 鄭欽龍

阿爸叫我去買醬油

我放屎了未洗手

伊旦炒菜埋落油

吃了正會長壽

在路頂遇見個朋友

伊叫我去打球

我旦會閒來吃茶

現在我無時間逗留

百貨店 熟悉個人

經常出現在我夢

我在北 伊在南

思念使兩人無縫

喜歡伊 單純個人

微笑永留我心中

寫情書 不敢送

愛的感覺又增加了一層

阿媽是家內個領袖

伊無甲我加油

希望我好好讀書

過春夏冬秋

初戀個心散在四周

思念漫遊宇宙

你會閒就來吃茶

我就旦出我的感受

百貨店 熟悉個人

經常出現在我夢

我在北 伊在南

思念使兩人無縫

喜歡伊 單純個人

微笑永留我心中

寫情書 不敢送

愛的感覺又增加了一層

百貨店 熟悉個人

經常出現在我夢

我在北 伊在南

思念使兩人無縫

喜歡伊 單純個人

微笑永留我心中

寫情書 不敢送

愛的感覺又增加了

百貨店 熟悉個人

經常出現在我夢

我在北 伊在南

思念使兩人無縫

喜歡伊 單純個人

微笑永留我心中

寫情書 不敢送

愛的感覺又增加了一層

阿爸叫我去買醬油

我放屎了未洗手

伊旦炒菜埋落油

吃了正會長壽

潮汕功夫茶?

潮汕工夫茶是潮汕地區獨特的飲茶習慣。“工夫茶”對茶具、茶葉、水質、沏茶、斟茶、飲茶都十分講究。功夫茶壺很小,只有拳頭那麼大,薄胎瓷,半透明,隱約能見壺內茶葉。杯子則只有半個乒乓球大小。茶葉選用色香味俱全的烏龍茶,以半發酵的爲最佳。放茶葉要把壺裏塞滿,並用手指壓實,據說壓得越實茶越醇。水最好是要經過沉澱的,沏茶時將剛燒沸的水馬上灌進壺裏,開頭一兩次要倒掉,這主要是出於衛生的考慮。斟茶時,幾個茶杯放在一起,不能斟滿了這杯再斟那杯,而要輪流不停地來回斟,以免出現前濃後淡的情況。飲時是用舌頭着慢慢地品,一邊品着茶一邊談天說地,這叫功夫。功夫茶茶汁濃,鹼性大,剛飲幾杯時,會微感苦澀,但飲到後來,會愈飲愈覺苦香甜潤,使人神清氣爽,特別是大宴後下油最好。

茶池形狀如鼓,瓷制,由一個作爲“鼓面”的盤子和一個類似“鼓身”的圓罐組成。盤子上有小眼四個,爲漏水所用。而圓罐則用於容納由盤子漏下的廢茶水。工夫茶所用的衝罐(茶壺),並非買來就用,而要先以茶水“養壺”。一把小壺,須先以“洗茶”(即泡茶時的第一道茶)之水頻頻倒入其中,養上三月有餘,方可正式使用。潮汕工夫茶,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評品質量爲一體的完整的茶道形式

潮汕工夫茶是潮汕飲食民俗最具特色的一種。張華雲先生曾作《潮汕功夫茶歌》一首雲: 閩粵地相接,姻亞不斷絕。五娘適陳三,荔枝爲作伐。閩茶顯粵東,溪茗鐵觀音,嫩芽化齏粉,條索窈窕褐。一斤四十泡,三杯無餘缺。潮人無貴賤,嗜茶輒成癖。和、愛、精、潔、思,茶道無與敵。水、火、器、烹、飲,茶氣極精闢。薄鍋沸清泉,泥爐熾欖核。罐推孟臣小, 杯取若深潔。西湖泉,桑浦龍泉液。四指動飛輪,滌器淨且熱。柔條圍細末, 首衝去浮沫。關羽巡城流,韓信點兵滴。罐幹茶雲熟,飲盡不見屑。一衝號爲皮,流香四座溢。二三衝爲肉,芬芳留齒頰。四衝已雲極,清風生兩腋。腦海騁奇思,胃腸清宿食。匪獨療乾渴,夏興冬不息。不可一日無,百邪俱辟易。潮人多遠遊,四海留蹤跡。偶逢故鄉人,同作他鄉客。共品三兩杯,互通鄉消息。鄉思起芒鱸,鄉情如膠漆。因知工夫茶,最具凝聚力。昔人開其端,歷代有增益。乃成茶文化,世世沐膏澤。

潮汕的工夫茶的歷來?

潮汕工夫茶是潮汕飲食民俗最具特色的一種。張華雲先生曾作《潮汕工夫茶歌》一首雲:

閩粵地相接,姻亞不斷絕。五娘適陳三,荔枝爲作伐。閩茶顯粵東,溪茗鐵觀音,嫩芽化齏粉,條索窈窕褐。一斤四十泡,三杯無餘缺。潮人無貴賤,嗜茶輒成癖。和、愛、精、潔、思,茶道無與敵。水、火、器、烹、飲,茶氣極精闢。薄鍋沸清泉,泥爐熾欖核。罐推孟臣小, 杯取若深潔。西湖泉,桑浦龍泉液。四指動飛輪,滌器淨且熱。柔條圍細末, 首衝去浮沫。關羽巡城流,韓信點兵滴。罐幹茶雲熟,飲盡不見屑。一衝號爲皮,流香四座溢。二三衝爲肉,芬芳留齒頰。四衝已雲極,清風生兩腋。腦海騁奇思,胃腸清宿食。匪獨療乾渴,夏興冬不息。不可一日無,百邪俱辟易。潮人多遠遊,四海留蹤跡。偶逢故鄉人,同作他鄉客。共品三兩杯,互通鄉消息。鄉思起芒鱸,鄉情如膠漆。因知工夫茶,最具凝聚力。昔人開其端,歷代有增益。乃成茶文化,世世沐膏澤。

一、茶葉、鳳凰單叢

中國人很早就開始喝茶了。《詩經》中已提到採茶。兩漢之後,飲茶風大盛,但還在唐朝,那時已經有“茶會”、“茶宴”。陸羽著《茶經》,集中了喝茶的理論,開一代喝茶之風,自己也成爲茶神。《潮嘉風月記》中說:“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諸陸羽《茶經》,而器具更爲精緻。爐及瓷盤各一,唯杯之數則視客之多寡,先將泉水貯罐,用細炭煎至初沸,投閩茶於壺內衝之,蓋定後復遍澆其上,然後,斟而細呷之,氣味芳烈,較嚼梅花更爲清絕。”可見,到了清代,潮汕工夫茶已十分普遍,且程式已經同現代工夫茶程式十分相似了。“投閩茶於壺內衝之”,指的是福建產的鐵觀音。其實,潮州的鳳凰山也產名茶,稱爲“鳳凰單叢”,可惜文中一字未提。據《潮州府志》載:“粵素不產茶,所給皆閩產。近饒平之百花山、鳳凰山多有植之者。百花山又名待詔山,故稱待詔茶,品亦不惡。大埔則大麻、陰那等山皆產茶,亦尚可飲。其餘土茶皆苦而不香。”由此可見,鳳凰茶至遲在清代已開始在潮州種植了。

在潮汕所產的茶葉中,鳳凰茶素以其氣味清香、耐衝耐泡,並獨具各種自然花香味而聞名於世。這首先與鳳凰山的自然地理條件有密切關係。鳳凰山位於潮州東北面,地處饒平、豐順、大埔三縣之結合部,屬北迴歸線近側。這裏常年雲霧繚繞,羣山起伏,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峯有十多個,其中有粵東第一高峯鳳凰烏髻和第二高峯烏崬頂,而名茶多產於高峯雲霧之上。其次,鳳凰茶有一種獨具一格的製作方法。該處製茶,分“萎凋━━發酵━━殺青━━揉捻━━烘焙”五個程序進行,每道程序都有嚴格的操作方法。

鳳凰茶的品種、香型頗多,品質亦因季節而異,其中以“鳳凰單叢”爲最佳品。“鳳凰單叢”指那些經過多年品試、被鑑定爲有各種不同自然花香的優質茶樹,在製作過程分別進行單株採摘、單株初制、單株烘乾的特級名茶。它的製作特別講究,一定要在春季晴朗而涼爽的日子裏於午後1━4時這段時間採摘,且採摘後一定要分株堆放在陰涼處,然後才初制加工。如果在雨天、晨霧或午蔭的天氣採摘,就製作不出單叢茶的香韻來。在鳳凰單叢中,尤以鳳凰山烏崬頂單叢茶的品質最優,向來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四絕”之稱。沖泡時在幾步之外便能聞其香味,飲之回味無窮。

二、茶 具

飲茶之風,全國皆有,何以潮汕工夫茶能脫穎而出?關鍵就在於“工夫”二字。工夫茶最講究的是:“茶具”與“衝法”。“工夫茶”的茶具,需要成套,計十來種:

茶壺,潮州方言叫做“衝罐”,也有叫“蘇罐”的,因爲它出自江蘇宜興,是宜興紫砂壺中最小的一種。選擇茶罐好壞標準有四字訣,曰“小、淺、齊、老”。茶罐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等的分別,以孟臣、鐵畫杆、秋圃、萼圃、小山、袁熙生等製造的最受珍視。壺的式樣很多,有小如桔子的、大如蜜柑的、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栗子形等。一般多用鼓形的,因其端正渾厚的緣故。壺的色澤也很多,硃砂、古鐵、栗色、紫泥、石黃、天青等。還有一種壺身銀砂閃爍、朱粒累累,俗謂之柚皮砂者,最爲珍貴。但不管款式、色澤如何,最重要的是“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因爲大就不“工夫”了。此外,還講究“三山齊”,即壺嘴、壺口和壺把要在一條平線上,這是品評茶壺好壞的最重要標準。檢驗辦法是茶壺去蓋後覆置在桌子上,如果壺滴嘴、壺口、壺提柄三件都平,就是上品。

茶杯,茶杯的選擇也有四字訣:小、淺、薄、白。小則一啜而盡;淺則水不留底;色白如玉則以襯托茶的顏色;質薄如紙以使其能起香。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藍花、底平口闊、杯底書“若深珍藏”的“若深杯”爲珍貴。江西景德鎮和潮州楓溪出品的白瓷小杯,也算是杯中佳品。

茶洗,形大如碗,深淺色樣很多。烹工夫茶必備三個,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個以浸衝罐;另一個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經泡過的茶。

茶杯、茶盤也有各種款式,圓月形、棋盤形等。但不管什麼式樣,重要的是寬、平、淺、白。盤面寬,以便客人多時,可以多放幾個杯;盤底平,不會使茶杯不穩搖晃;邊淺色白,是爲了襯托茶杯、茶壺,使之美觀。

茶墊,比茶盤小,是用來置衝罐的,也有各種各樣,但總之要注意到“夏淺冬深”。冬深是因爲便於澆罐時多裝些沸水,使茶不易冷。茶墊裏面還要墊上一層“墊氈”。“墊氈“的作用是爲了保護茶壺,它是用絲瓜絡按茶墊的形狀大小剪成的,之所以用絲瓜絡而不用布,是爲了保證不生異味。工夫茶在灑茶後還要將茶壺倒置過來,以免壺裏積水。

水瓶與水鉢是用來貯水烹茶的。水瓶,修頸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一種頸有嘴,飾以螭龍,名叫螭龍樽的,也屬上乘之品。水鉢用來貯水以備烹茶之用,大小約相等於一個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明代制的“紅金彩”,用五金釉描兩條金魚在鉢底,當人們舀水時,攪動了水,這金魚好像也隨着遊動似的,十分有趣。但是這東西現在已經少見了,一般多是素瓷青花,放置在茶牀上,蓋上硃紅的木蓋,舀水時才鄭重其事地揭蓋舀水。

紅泥小火爐,潮安、潮陽、揭陽都有製作,式樣十分好看,形式各異。特點都是長形,高六七寸,置炭的爐心深而小,這樣使火勢均勻,省炭。小爐有蓋和門,不用時把它一蓋一關,既節約,又方便。除此之外,還要“砂銚”,以潮安楓溪做的最著名,俗稱爲“茶鍋”,是用砂泥製成的,很輕巧。水一開,小蓋子就會掀動,發出一陣陣悅耳的聲響。

不過,現在的人對工夫茶具已經沒有那麼考究了。再不像過去一定要用優質木炭或者欖核炭和泥爐來燒水。

三、沖泡程式

工夫茶之衝法,有一套十分繁瑣的程序。按過程,是治器、納茶、候湯、沖茶、刮沫、淋罐、燙杯、釃茶等。

治器包括:生火、掏火、煽爐、潔器、候水、淋杯六個動作。“候水”、“淋杯”就是等砂銚中的水颼颼作響一陣子之後,聲音突然變小時(那就是“魚眼水”將成了),即將砂銚提起,淋罐淋杯,再將砂銚置爐上,然後,開始納茶:開啟茶葉,倒在一張潔白的紙上,分別粗細,將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處,再將細末放在中層,又再將粗葉放在上面。因爲細末是最濃的,多了茶味容易發苦,同時也容易塞住壺嘴。分別粗細放好,就可以使茶色均勻,茶味逐漸發揮。納茶需適量,每泡茶大約以茶壺爲準,放有七成茶葉就足夠了。如果太多,不但泡出的茶太濃,味帶苦澀,且好茶葉多是嫩芽卷,如果用開水泡過之後舒展開來,就變得很大,連水也衝不進去。但太少則泡不出味道來。

《茶說》雲:“湯者茶之司命,見其沸如魚目,微微有聲,是爲一沸。銚緣涌如連珠,是爲二沸。騰波鼓浪,是爲三沸。一沸太稚,謂之嬰兒沸;三沸太老,謂之百壽沸;若水面浮珠,聲若松濤,是爲二沸,正好之候也。”這個時候,正好提銚沖茶。揭開茶壺蓋,將滾湯沿壺口壺邊衝入。切忌直衝壺心,否則謂之衝破“茶膽”,使茶味苦澀。衝時提壺要高。謂“高衝低釃”。高衝使開水有力地衝擊茶葉,使茶的香味更快揮發,而茶素中的單寧則來不及揮發,這茶就沒什麼苦澀了。沖水一定要滿,使茶葉浮起,然後提壺蓋,從壺口輕輕颳去茶沫,然後蓋好壺蓋,再以開水淋於壺上,謂之“淋罐”。淋罐有三個作用:一是使熱氣內外夾攻,迫使茶香迅速揮發;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分全乾,即是茶熱;三是衝去壺外茶沫。淋罐之後用開水淋杯,目的是使杯子也熱,不要讓熱騰騰的茶衝在冷冰冰的杯子上,影響香味。

釃茶有四字訣:低、快、勻、盡。釃茶切不可高,高慢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對客人不尊敬;“快”,是爲了使香味不散失,且保持熱度;“勻”,是保持各個茶盅均勻承茶,這叫做“關公巡城,韓信點兵”,不可釃了一杯才釃另一杯,只有這樣,才能使幾杯茶的顏色均勻,以示對座中客人一樣尊重;“盡”就是不要讓餘水留在壺中。因爲只要沒有水在,單寧就不能溶解,茶纔不會苦澀。

茶衝出來後,一般是沖茶者自己不先喝,請客人或在座的其他人喝。如果盤中有三個盅,那麼先拿哪一盅也大有講究。一般是順手勢先拿旁邊一盅,最後的人才拿中間一盅。如果不分青紅皁白,在兩旁茶盅未有人端走之前,就先拿了中間一盅,不但會被認爲對主人的不敬,也是對在座其他人的不尊重。同時,你喝了一盅之後,一般還要讓在座的人每人喝過一盅,才喝第二輪。如果喝茶的過程,來了尊貴的客人,就得撤換茶葉重新沖茶。

請問這個潮汕功夫茶的視頻背景音樂叫什麼?急!聽過歐美音樂的人請回答吧!

樓主您好!

對您的問題做出下列解答:

歌曲名:《Jade Buddha Temple》

希望我的解答能夠幫助您.如有疑問歡迎追問.

如果覺得我的解答對你有幫助請採納.謝謝!

潮汕功夫茶

    潮汕工夫茶即潮汕茶道,亦稱"潮州功夫茶",潮州工夫茶,是潮州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潮州工夫茶歷史悠久,中國茶文化盛行於唐朝,而潮州工夫茶則盛行於宋朝,至今已有千年歷史。品茶早已成爲潮汕人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有潮汕人的地方就會有工夫茶的影子!潮汕人都十分喜歡喝茶,在潮汕當地更是把茶作爲待客之道,並約定俗成地制定出一套完整禮儀習俗。這不僅是因爲茶在許多方面有着養生的作用更因爲自古以來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

   "工夫"一詞,在潮州話中是做事方法講究的意思,這裏指烹茶品茶方法的講究,潮州工夫茶有一套講究茶具、茶葉、用水、衝法、品味的茶經。"工夫"二字在潮語中爲做事考究、細緻而用心之意。做事考究、細心得有點過分的,叫做"過工夫"。工夫茶推崇"和、敬、精、樂"的精神,它必將超越侷限,與更多的人們共享。

   喝工夫茶是潮汕人一項日常生活中最平常不過的事了,飯後,或者客人來訪,好友相見,都是以一壺茶來陪襯,邊喝茶邊說話。若是飲茶間又來了新客人。主人必須換新茶,以表歡迎。重新沏一壺新茶,先用開水燙洗茶具,頭遍衝出來的茶水不喝,用來燙杯,一輪關公巡城,繞着茶杯360度的手法沖茶,這樣衝出來的每一杯茶會色澤均勻;朝信點兵,最後的點滴茶水落入茶杯之中。待客時茶杯不可裝太滿,八分滿即可,因爲茶杯溫度較高,免致客人燙手。沏出來的第一杯香茗會雙手奉到客人面前,並說一句“吃茶”。 奉茶的先後順序也有講究,先尊後卑、先老後少、先客後主,沏茶者往往都是最後一個喝茶。

   常見的配套是一個陶瓷茶盤、三個小茶杯,一個小茶壺。隨着時代的發展,現階段的喝茶已經簡化了不少。愛茶如癡的潮汕人爲了滿足喝茶的愛好,沒有喝茶的條件也要創造出喝茶的條件。比如旅行裝茶具、快客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產生的。由此可見潮州人對茶的情有獨鍾。

  工夫茶,當地不分雅俗,十分普遍,以茶會友。不論是公衆場合還是居民家中,街頭巷尾更是可見到功夫茶的身影,家家戶戶俱備一套茶具。不論是路邊村頭還是工廠商店,無處不見人們長斟短酌。品茶並不僅爲了達到解渴的目的,而且還在品茶中或聯絡感情,或互通信息,或閒聊消遣,或洽談貿易,潮州工夫茶蘊含着豐富的文化內容。

     近代詩人張華雲曾爲工夫茶著詩一首,《潮汕工夫茶歌》:“因知工夫茶,最具凝聚力。昔人開其端,歷代有增益。乃成茶文化,世世沐膏澤。”其中就描述到了對工夫茶文化的見解。

     空閒時,總會泡上一杯功夫茶,時而專注於杯水茶之間協奏出來的樂曲,時而若有所思,泡杯功夫茶總是能讓人從中思考,心沉靜下來。又或是與三五知已,喝茶聊天,歡聲笑語……

    一份思鄉,一種文化,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有些東西已經烙在心裏,拿不走,揮不去。點點滴滴,盡顯功夫。濃濃滋味,最解鄉愁。

潮汕 工夫茶的全部資料

潮汕工夫茶

潮汕工夫茶是潮汕飲食民俗最具特色的一種。張華雲先生曾作《潮汕工夫茶歌》一首雲:

閩粵地相接,姻亞不斷絕。五娘適陳三,荔枝爲作伐。閩茶顯粵東,溪茗鐵觀音,嫩芽化齏粉,條索窈窕褐。一斤四十泡,三杯無餘缺。潮人無貴賤,嗜茶輒成癖。和、愛、精、潔、思,茶道無與敵。水、火、器、烹、飲,茶氣極精闢。薄鍋沸清泉,泥爐熾欖核。罐推孟臣小, 杯取若深潔。西湖泉,桑浦龍泉液。四指動飛輪,滌器淨且熱。柔條圍細末, 首衝去浮沫。關羽巡城流,韓信點兵滴。罐幹茶雲熟,飲盡不見屑。一衝號爲皮,流香四座溢。二三衝爲肉,芬芳留齒頰。四衝已雲極,清風生兩腋。腦海騁奇思,胃腸清宿食。匪獨療乾渴,夏興冬不息。不可一日無,百邪俱辟易。潮人多遠遊,四海留蹤跡。偶逢故鄉人,同作他鄉客。共品三兩杯,互通鄉消息。鄉思起芒鱸,鄉情如膠漆。因知工夫茶,最具凝聚力。昔人開其端,歷代有增益。乃成茶文化,世世沐膏澤。

一、茶葉、鳳凰單叢

中國人很早就開始喝茶了。《詩經》中已提到採茶。兩漢之後,飲茶風大盛,但還在唐朝,那時已經有“茶會”、“茶宴”。陸羽著《茶經》,集中了喝茶的理論,開一代喝茶之風,自己也成爲茶神。《潮嘉風月記》中說:“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諸陸羽《茶經》,而器具更爲精緻。爐及瓷盤各一,唯杯之數則視客之多寡,先將泉水貯罐,用細炭煎至初沸,投閩茶於壺內衝之,蓋定後復遍澆其上,然後,斟而細呷之,氣味芳烈,較嚼梅花更爲清絕。”可見,到了清代,潮汕工夫茶已十分普遍,且程式已經同現代工夫茶程式十分相似了。“投閩茶於壺內衝之”,指的是福建產的鐵觀音。其實,潮州的鳳凰山也產名茶,稱爲“鳳凰單叢”,可惜文中一字未提。據《潮州府志》載:“粵素不產茶,所給皆閩產。近饒平之百花山、鳳凰山多有植之者。百花山又名待詔山,故稱待詔茶,品亦不惡。大埔則大麻、陰那等山皆產茶,亦尚可飲。其餘土茶皆苦而不香。”由此可見,鳳凰茶至遲在清代已開始在潮州種植了。

在潮汕所產的茶葉中,鳳凰茶素以其氣味清香、耐衝耐泡,並獨具各種自然花香味而聞名於世。這首先與鳳凰山的自然地理條件有密切關係。鳳凰山位於潮州東北面,地處饒平、豐順、大埔三縣之結合部,屬北迴歸線近側。這裏常年雲霧繚繞,羣山起伏,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峯有十多個,其中有粵東第一高峯鳳凰烏髻和第二高峯烏崬頂,而名茶多產於高峯雲霧之上。其次,鳳凰茶有一種獨具一格的製作方法。該處製茶,分“萎凋━━發酵━━殺青━━揉捻━━烘焙”五個程序進行,每道程序都有嚴格的操作方法。

鳳凰茶的品種、香型頗多,品質亦因季節而異,其中以“鳳凰單叢”爲最佳品。“鳳凰單叢”指那些經過多年品試、被鑑定爲有各種不同自然花香的優質茶樹,在製作過程分別進行單株採摘、單株初制、單株烘乾的特級名茶。它的製作特別講究,一定要在春季晴朗而涼爽的日子裏於午後1━4時這段時間採摘,且採摘後一定要分株堆放在陰涼處,然後才初制加工。如果在雨天、晨霧或午蔭的天氣採摘,就製作不出單叢茶的香韻來。在鳳凰單叢中,尤以鳳凰山烏崬頂單叢茶的品質最優,向來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四絕”之稱。沖泡時在幾步之外便能聞其香味,飲之回味無窮。

二、茶 具

飲茶之風,全國皆有,何以潮汕工夫茶能脫穎而出?關鍵就在於“工夫”二字。工夫茶最講究的是:“茶具”與“衝法”。“工夫茶”的茶具,需要成套,計十來種:

茶壺,潮州方言叫做“衝罐”,也有叫“蘇罐”的,因爲它出自江蘇宜興,是宜興紫砂壺中最小的一種。選擇茶罐好壞標準有四字訣,曰“小、淺、齊、老”。茶罐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等的分別,以孟臣、鐵畫杆、秋圃、萼圃、小山、袁熙生等製造的最受珍視。壺的式樣很多,有小如桔子的、大如蜜柑的、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栗子形等。一般多用鼓形的,因其端正渾厚的緣故。壺的色澤也很多,硃砂、古鐵、栗色、紫泥、石黃、天青等。還有一種壺身銀砂閃爍、朱粒累累,俗謂之柚皮砂者,最爲珍貴。但不管款式、色澤如何,最重要的是“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因爲大就不“工夫”了。此外,還講究“三山齊”,即壺嘴、壺口和壺把要在一條平線上,這是品評茶壺好壞的最重要標準。檢驗辦法是茶壺去蓋後覆置在桌子上,如果壺滴嘴、壺口、壺提柄三件都平,就是上品。

茶杯,茶杯的選擇也有四字訣:小、淺、薄、白。小則一啜而盡;淺則水不留底;色白如玉則以襯托茶的顏色;質薄如紙以使其能起香。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藍花、底平口闊、杯底書“若深珍藏”的“若深杯”爲珍貴。江西景德鎮和潮州楓溪出品的白瓷小杯,也算是杯中佳品。

茶洗,形大如碗,深淺色樣很多。烹工夫茶必備三個,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個以浸衝罐;另一個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經泡過的茶。

茶杯、茶盤也有各種款式,圓月形、棋盤形等。但不管什麼式樣,重要的是寬、平、淺、白。盤面寬,以便客人多時,可以多放幾個杯;盤底平,不會使茶杯不穩搖晃;邊淺色白,是爲了襯托茶杯、茶壺,使之美觀。

茶墊,比茶盤小,是用來置衝罐的,也有各種各樣,但總之要注意到“夏淺冬深”。冬深是因爲便於澆罐時多裝些沸水,使茶不易冷。茶墊裏面還要墊上一層“墊氈”。“墊氈“的作用是爲了保護茶壺,它是用絲瓜絡按茶墊的形狀大小剪成的,之所以用絲瓜絡而不用布,是爲了保證不生異味。工夫茶在灑茶後還要將茶壺倒置過來,以免壺裏積水。

水瓶與水鉢是用來貯水烹茶的。水瓶,修頸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一種頸有嘴,飾以螭龍,名叫螭龍樽的,也屬上乘之品。水鉢用來貯水以備烹茶之用,大小約相等於一個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明代制的“紅金彩”,用五金釉描兩條金魚在鉢底,當人們舀水時,攪動了水,這金魚好像也隨着遊動似的,十分有趣。但是這東西現在已經少見了,一般多是素瓷青花,放置在茶牀上,蓋上硃紅的木蓋,舀水時才鄭重其事地揭蓋舀水。

紅泥小火爐,潮安、潮陽、揭陽都有製作,式樣十分好看,形式各異。特點都是長形,高六七寸,置炭的爐心深而小,這樣使火勢均勻,省炭。小爐有蓋和門,不用時把它一蓋一關,既節約,又方便。除此之外,還要“砂銚”,以潮安楓溪做的最著名,俗稱爲“茶鍋”,是用砂泥製成的,很輕巧。水一開,小蓋子就會掀動,發出一陣陣悅耳的聲響。

不過,現在的人對工夫茶具已經沒有那麼考究了。再不像過去一定要用優質木炭或者欖核炭和泥爐來燒水。

三、沖泡程式

工夫茶之衝法,有一套十分繁瑣的程序。按過程,是治器、納茶、候湯、沖茶、刮沫、淋罐、燙杯、釃茶等。

治器包括:生火、掏火、煽爐、潔器、候水、淋杯六個動作。“候水”、“淋杯”就是等砂銚中的水颼颼作響一陣子之後,聲音突然變小時(那就是“魚眼水”將成了),即將砂銚提起,淋罐淋杯,再將砂銚置爐上,然後,開始納茶:開啟茶葉,倒在一張潔白的紙上,分別粗細,將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處,再將細末放在中層,又再將粗葉放在上面。因爲細末是最濃的,多了茶味容易發苦,同時也容易塞住壺嘴。分別粗細放好,就可以使茶色均勻,茶味逐漸發揮。納茶需適量,每泡茶大約以茶壺爲準,放有七成茶葉就足夠了。如果太多,不但泡出的茶太濃,味帶苦澀,且好茶葉多是嫩芽卷,如果用開水泡過之後舒展開來,就變得很大,連水也衝不進去。但太少則泡不出味道來。

《茶說》雲:“湯者茶之司命,見其沸如魚目,微微有聲,是爲一沸。銚緣涌如連珠,是爲二沸。騰波鼓浪,是爲三沸。一沸太稚,謂之嬰兒沸;三沸太老,謂之百壽沸;若水面浮珠,聲若松濤,是爲二沸,正好之候也。”這個時候,正好提銚沖茶。揭開茶壺蓋,將滾湯沿壺口壺邊衝入。切忌直衝壺心,否則謂之衝破“茶膽”,使茶味苦澀。衝時提壺要高。謂“高衝低釃”。高衝使開水有力地衝擊茶葉,使茶的香味更快揮發,而茶素中的單寧則來不及揮發,這茶就沒什麼苦澀了。沖水一定要滿,使茶葉浮起,然後提壺蓋,從壺口輕輕颳去茶沫,然後蓋好壺蓋,再以開水淋於壺上,謂之“淋罐”。淋罐有三個作用:一是使熱氣內外夾攻,迫使茶香迅速揮發;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分全乾,即是茶熱;三是衝去壺外茶沫。淋罐之後用開水淋杯,目的是使杯子也熱,不要讓熱騰騰的茶衝在冷冰冰的杯子上,影響香味。

釃茶有四字訣:低、快、勻、盡。釃茶切不可高,高慢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對客人不尊敬;“快”,是爲了使香味不散失,且保持熱度;“勻”,是保持各個茶盅均勻承茶,這叫做“關公巡城,韓信點兵”,不可釃了一杯才釃另一杯,只有這樣,才能使幾杯茶的顏色均勻,以示對座中客人一樣尊重;“盡”就是不要讓餘水留在壺中。因爲只要沒有水在,單寧就不能溶解,茶纔不會苦澀。

茶衝出來後,一般是沖茶者自己不先喝,請客人或在座的其他人喝。如果盤中有三個盅,那麼先拿哪一盅也大有講究。一般是順手勢先拿旁邊一盅,最後的人才拿中間一盅。如果不分青紅皁白,在兩旁茶盅未有人端走之前,就先拿了中間一盅,不但會被認爲對主人的不敬,也是對在座其他人的不尊重。同時,你喝了一盅之後,一般還要讓在座的人每人喝過一盅,才喝第二輪。如果喝茶的過程,來了尊貴的客人,就得撤換茶葉重新沖茶。

潮汕功夫茶的詳細介紹

所謂工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與茶具的結合。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爲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爲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工夫和特有的茶具,此功夫,乃爲沏泡時的學問,品飲的工夫。工夫茶起源於宋代,在廣東的潮汕地區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帶最爲盛行,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深入發展。蘇轍有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

品工夫茶是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有工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僑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州人,也仍然保持着品工夫茶這個風俗。可以說,有潮州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

潮州工夫茶是潮州人獨特的飲茶習慣。“工夫茶”對茶具、茶葉、水質、沏茶、斟茶、飲茶都十分講究。工夫茶壺很小,只有拳頭那麼大,薄胎瓷,半透明,隱約能見壺內茶葉。杯子則只有半個乒乓球大小。茶葉選用色香味俱全的烏龍茶,以半發酵的爲最佳。放茶葉一般都是放半壺,衝過後茶葉會展開,剛好呈一壺滿的狀態。水最好是要經過沉澱的,沏茶時將滾燙的熱水灌進壺裏,馬上衝出來,頭道茶要倒掉,這主要是出於衛生的考慮。斟茶時,三個茶杯放在一起,不能斟滿了這杯再斟那杯,而要輪流不停地來回斟,以免出現前濃後淡的情況。飲時先喝一小口,慢慢品,一邊品着茶一邊談天說地,這叫工夫。工夫茶茶汁濃,鹼性大,剛飲幾杯時,會微感苦澀,但飲到後來,會愈飲愈覺苦香甜潤,使人神清氣爽,特別是大宴後下油最好。

茶池形狀如鼓,瓷制,由一個作爲“鼓面”的盤子和一個類似“鼓身”的圓罐組成。盤子上有小眼四個,爲漏水所用。而圓罐則用於容納由盤子漏下的廢茶水。工夫茶所用的衝罐(茶壺),並非買來就用,而要先以茶水“養壺”。一把小壺,須先以“洗茶”(即泡茶時的第一道茶)之水頻頻倒入其中,養上三月有餘,方可正式使用。潮州工夫茶,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評品質量爲一體的完整的茶道形式。

潮州工夫茶是潮州飲食民俗最具特色的一種。張華雲先生曾作《潮州工夫茶歌》一首雲:

閩粵地相接,姻亞不斷絕。五娘適陳三,荔枝爲作伐。閩茶顯粵東,溪茗鐵觀音,嫩芽化齏粉,條索窈窕褐。一斤四十泡,三杯無餘缺。潮人無貴賤,嗜茶輒成癖。和、愛、精、潔、思,茶道無與敵。水、火、器、烹、飲,茶氣極精闢。薄鍋沸清泉,泥爐熾欖核。罐推孟臣小, 杯取若深潔。西湖泉,桑浦龍泉液。四指動飛輪,滌器淨且熱。柔條圍細末, 首衝去浮沫。關羽巡城流,韓信點兵滴。罐幹茶雲熟,飲盡不見屑。一衝號爲皮,流香四座溢。二三衝爲肉,芬芳留齒頰。四衝已雲極,清風生兩腋。腦海騁奇思,胃腸清宿食。匪獨療乾渴,夏興冬不息。不可一日無,百邪俱辟易。潮人多遠遊,四海留蹤跡。偶逢故鄉人,同作他鄉客。共品三兩杯,互通鄉消息。鄉思起芒鱸,鄉情如膠漆。因知工夫茶,最具凝聚力。昔人開其端,歷代有增益。乃成茶文化,世世沐膏澤。

工夫茶以濃度高著稱,初喝似嫌其苦,習慣後則嫌其他茶不夠滋味了。工夫茶採用的是烏龍茶葉,如鐵觀音、水仙和鳳凰茶。烏龍茶介乎紅、綠茶之間,爲半發酵茶,只有這類茶才能衝出工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鳳凰茶產自潮州鳳凰山區,茶湯色澤微褐,茶葉條索緊、葉質厚實,很耐沖泡,一般可衝20次左右。鳳凰單叢茶最有名,具桂花、茉莉、蜂蜜的風味,曾在福州舉行的全國名茶評選會上榮獲桂冠。

工夫茶的茶具,包括爐子,是紅泯小炭爐,一般高一尺二寸,茶鍋爲細白泥所制,鍋爐高二寸,底有碗口般大,單把長近三寸,衝罐如紅柿般大,乃潮州泥製陶壺,茶杯小如核桃,乃瓷製品,其壁極薄。

潮州自古以來的陶瓷工藝也爲茶具提供了優秀的物質基礎,也可謂兩者相輔相成,成就了現在的潮州茶文化和潮州陶瓷文化。

潮汕功夫茶簡介

【功夫茶介紹】所謂功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爲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爲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爲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功夫茶起源於宋代,在廣東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區)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帶最爲盛行,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深入發展。蘇轍有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僑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持着品功夫茶這個風俗。可以說,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功夫茶以濃度高著稱,初喝似嫌其苦,習慣後則嫌其他茶不夠滋味了。功夫茶採用的是烏龍茶葉,如鐵觀音、水仙和鳳凰茶。烏龍茶介乎紅、綠茶之間,爲半發酵茶,只有這類茶才能衝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鳳凰茶產自潮州鳳凰山區,茶湯色澤微褐,茶葉條索緊、葉質厚實,很耐沖泡,一般可衝20次左右。鳳凰單叢茶最有名,具桂花、茉莉、蜂蜜的風味,曾在福州舉行的全國名茶評選會上榮獲桂冠。功夫茶的茶具,包括爐子,是紅泯小炭爐,一般高一尺二寸,茶鍋爲細白泥所制,鍋爐高二寸,底有碗口般大,單把長近三寸,衝罐如紅柿般大,乃潮州泥製陶壺,茶杯小如核桃,乃瓷製品,其壁極薄。【功夫茶茶藝】標準的功夫茶藝,有後火,蝦鬚水(剛開未開之水),捅茶,裝茶,燙杯,熱罐(壺),高衝,低斟,蓋沫(以壺蓋將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淋頂十法。 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四人,主人親自操作。首先點火煮水,並將茶葉放入衝罐中,多少以佔其容積之七分爲宜。待水開即衝入衝罐中之後蓋沫。第一衝杯,以初沏之茶澆衝杯子,目的在於造成茶的精神,氣韻徹裏徹外的氣氛。洗過茶後,再衝入蝦鬚水,此時,茶葉已經泡開,性味俱發,可以斟茶了。斟茶時,四個茶杯並圍一起,以衝罐巡迴穿梭於四杯之間,直至每杯均達七分滿。此時罐中之茶水亦應合好斟完,剩下之餘津還需一點一擡頭地依次點入四杯之中。潮汕人稱此過程爲“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四個杯中茶的量,色須均勻相同,方爲上等功夫。最後,主人將斟畢的茶,雙手依長幼次策奉於客前,先敬首席,然後左右佳賓,自己最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