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茶文化妙語

茶文化妙語

【語錄類】

1、高山茶葉,低山茶子。

2、吃茶吃味道,看戲看成套。

3、茶爲萬病之藥。

4、茶是草,客是寶,得罪茶商不得了。

5、在又苦又甜的茶裏,可以領悟到生活的本質和哲理。

【語錄類】

1、高山茶葉,低山茶子。

2、吃茶吃味道,看戲看成套。

3、茶爲萬病之藥。

4、茶是草,客是寶,得罪茶商不得了。

5、在又苦又甜的茶裏,可以領悟到生活的本質和哲理。

1. 茶道是生活的一種藝術,讓我們在忙碌的日常中尋找內心的平靜與美好。

2. 茶在手,溫暖心,品茶不僅僅是一種口感,更是一種心靈的享受。

3. 喝茶不僅是品飲,更是品味生活。

4. 茶如人生,有苦有甜,品味其中的滋味,才能領略茶的真諦。

5. 茶是文化的載體,每一次品茶,都是一次文化的旅程。

6. 一壺清茶,一桌好友,足矣。

7. 茶香隨時在,心靜自然涼。

8. 茶道是一種修行,品茶是一種境界,感受其中的細節,方可得其真義。

9. 人生若茶,需要時間的沉澱與陶冶,才能釋放出它最美好的香氣。

10. 感恩生活中那些陪伴我們品茶的人,他們是我們心中的茶友,永遠值得我們珍惜。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關於喝茶的詩句或對聯

1.有關茶的詩句詩句或對聯都行

《詠茶十二韻》齊已

百草讓爲靈,功先百草成。

甘傳天下口,貴佔火前名。

出處春無雁,收時谷有鶯。

封題從澤國,貢獻入秦京。

嗅覺精新極,嘗知骨自輕。

研通天柱響,摘繞蜀山明。

賦客秋吟起,禪師晝臥驚。

角開香滿室,爐動綠凝鐺。

晚憶涼泉對,閒思異果平。

鬆黃幹旋泛,雲母滑隨傾。

頗貴高人寄,尤宜別櫃盛。

曾尋修事法,妙盡陸先生。

《西山蘭若試茶歌》(節選)唐 劉禹錫

山僧後檐茶數從,春來映竹抽新茸。

宛然爲客振衣起,自傍芳叢摘鷹嘴。

《煮茶》唐 皮日休

時看蟹目濺,乍見魚鱗起。

聲疑鬆帶雨,餑恐生煙翠。

《汲江煎茶》宋 蘇軾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晚禁三碗,生聽荒城長短更。

關於茶的對聯:

上聯:醉枕武夷,日月偷浮三千色

下聯:名寄紅袍,風花沾帶七里香

上聯:龍井飄香茶中四益

下聯:七里香韻紅袍至尊

2.關於茶的古詩對聯集錦

茶的古詩

故人寄茶

【唐】曹鄴

劍外九華英,緘題下玉京。

開時微月上,碾處亂泉聲。

半夜招僧至,孤吟對月烹。

碧沉霞腳碎,香泛乳花輕。

六腑睡神去,數朝詩思清。

月餘不敢費,留伴肘書行。

煎茶

【唐】成彥雄

嶽寺春深睡起時,虎跑泉畔思遲遲。

蜀茶倩個雲僧碾,自拾枯鬆三四枝。

焙茶塢

【唐】顧況

新茶已上焙,舊架憂生醭。

旋旋續新煙,呼兒劈寒木。

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

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昨日東風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甌茶。

如雲正護幽人塹,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餅拍成和雨露,玉塵煎出照煙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羨生臺白頸鴉。

與元居士青山潭飲茶

【唐】靈一

野泉煙火白雲間,坐飲香茶愛此山。

巖下維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從弟舍人惠茶

【唐】劉兼

曾求芳茗貢蕪詞,果沐頒沾味甚奇。

龜背起紋輕炙處,雲頭翻液乍烹時。

老丞倦悶偏宜矣,舊客過從別有之。

珍重宗親相寄惠,水亭山閣自攜持。

嘗茶

【唐】劉禹錫

生拍芳叢鷹觜芽,老郎封寄謫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滿碗花。

大雲寺茶詩

【唐】呂岩

玉蕊一稱絕品,僧家造法極功夫。

兔毛甌淺香雲白,蝦眼湯翻細浪俱。

斷送睡魔離几席,增添清氣入肌膚。

幽叢自落溪巖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對聯:

(1)春風解惱詩人鼻;非葉非花自是香。(楊萬里) (2)潞公煎茶學西蜀;定州花瓷琢紅玉。(蘇軾) (3)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杜耒) (4)磨成不敢付僮僕;自看雪湯生璣珠。(蘇軾) (5)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潔。(蘇軾) (6)蜀土茶稱聖;蒙山味獨珍。(文同) (7)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大碗茶。(蘇軾) (8)青燈耿窗戶;設茗聽雪落。(陸游) (9)茶映盞毫新乳上;琴橫薦石細泉鳴。(陸游) (10)寒澗挹泉供試墨;墮巢篝火吹煎茶。(陸游) (11)更作茶甌清絕夢;小窗橫幅畫江南。(陸游) (12)長安酒價減千萬;成都藥市無光輝。(范仲淹) (13)銀瓶瀉油浮蟻酒;紫碗鋪粟盤龍茶。(蘇軾) (14)春煙寺院敲茶鼓;夕照樓臺卓酒旗。(林逋) (15)茶鼓適敲靈鷲院;夕陽欲壓赭圻城。(陳選) (16)寒泉自換菖蒲水;活火閒煎橄欖茶。(陸游) (17)黃金碾畔綠塵飛;碧玉甌中翠濤起。(范仲淹) (18)小石冷泉留翠味;紫泥新品泛春華。(梅堯臣) (19)樣疊魚鱗碎;香分雀舌鮮。(佚名) (10)綠甲蟬膏泛;紅丁蟹眼遮。(佚名) (21)舌本芳頻漱;頭綱味最佳。(佚名) (22)瀹泉嘗玉茗;潑乳試金甌。(佚名) (23)茶甘酒美汲雙井;魚肥稻香派百泉。(黃庭堅) (24)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佚名) (25)兼然幽興處;院裏滿茶煙。(佚名) (26)吟詩不厭搗香茗;乘興偏宜聽雅彈。(佚名) (27)茶香高山雲霧質;水甜幽泉霜當魂。(佚名) (28)心隨流水去;身與風雲閒。(佚名)

3.有關於茶文化的詩詞和對聯

一七令,茶

胡秉言

碧嫩,神凝

着聖水,味香盈

芳馨淡爽,厚重清明

古今呈異客,閒雅品人生

感悟浮沉歲月,盪滌塵緣凡情

半盞淳茶方寸潤,修德養性淨心靈

一七令,茶

胡秉言

茗嫩,一

銅壺水,煮三江

紫砂瓷素,仙瓊玉漿

陸羽邀神農,禪坐細品嚐

清高文人墨客,達官貴侯飲狂

淡淡清香飄千古,修身聽命日月長

元稹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婉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4.品茶詩詞對聯

品茶詩

歐陽修的《雙井茶》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鳳爪。

窮臘不寒春氣早,雙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紅碧紗,十斛茶養一兩芽。

長安富貴五侯家,一啜尤須三日誇。

高啓《採茶詞》:

雷過溪山碧雲暖,幽叢半吐旗短。

銀釵女兒相應歌,筐中採得誰最多?

歸來清香猶在手,高品先將呈太守。

竹爐新焙未得嘗,籠盛販與湖南商。

山家不解種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巫禎來詠茶詩詞選

茶頌

人謂百花好,我稱茶獨王。

一杯清肺腑,入夢亦留香。

茶珍

年年歲歲品茶新,歲歲年年會故人。

好友好茶相悅處,好詩好意獨自珍。

茶與書

書齋是我家,家裏備茗茶。

茶味溶書味,好香不用誇。

對飲

好酒須同酌,奇思在獨行。

佳茗宜對飲,情景映杯生。

品茶對聯

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期茗似佳人。(杭州涌金門藉香居茶室聯)

得與天下同其東,不可一日無此君。(杭州“茶人之家”聯)

龍團雀舌香自幽谷,鼎彝玉盞燦若煙霞。(杭州)

秀萃名潮,遊目瀕來過溪處;腴含古井,怡情正及採茶時。(杭州龍井)

詩寫梅花月,茶煎穀雨春。(杭州龍井)

座畔花香留客飲,壺中茶浪擬松濤。(杭州吳山茶室聯)

如此湖山歸得去,詩人不做做茶農。(西湖民間流行聯)

接洽從石出情宜冽,茶自峯生味更園。(西湖龍井茶室秀草堂聯)

5.關於茶的詩詞對聯及其妙語

一碗喉吻潤, 兩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 平生不平事, 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輕,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唐、盧仝白屋飲香飯,葷羶不入家,濾泉澄葛粉,洗手摘藤花。青芥除黃葉,紅姜帶紫芽。

命師相伴食,齋後一甌茶。——唐、白居易此泉何以珍,適與真茶遇。

在物兩稱絕,於予獨得趣。鮮香筋下雲,甘滑杯中露。

等能邊俗骨,豈特湔塵慮。晝靜輕風生,飄蕭入庭樹。

中含古人意,來者庶冥悟。 ——宋、蔡襄半歲依修竹,三時看好花。

懶傾惠泉酒,點盡壑源茶。多同好,羣峯伴不譁。

朝來還蠹簡,便起故巢嗟。——宋、米芾攜贏北嶺西,採擷供茗飲。

一啜寒夜窗,跏趺謝衾枕。——宋、朱熹小園茶樹數千章,走寄萌芽初得嘗。

雖無山頂煙崗潤,亦有靈源一派香。 ——宋、朱熹竹窗西日晚來明,桂子香中夢鶴清。

侍立小童閒不動,蕭蕭石鼎煮茶聲。——元、馬臻啜罷江南一碗茶,枯腸歷歷走雷車。

黃金小碾飛瓊雪,碧玉深甌點雪芽。筆陣陳兵詩思涌,睡魔卷甲夢魂賒。

精神爽逸無餘事,臥看殘陽補斷霞。——元、耶律楚材獨坐書齋日正中,平生三昧試茶功。

起看水火自爭雄,勢挾怒濤翻急雪。韻勝甘露透香風,晚涼月色照孤鬆。

——元、洪希文靜院涼生冷燭花,風吹翠竹月光華。悶來無伴傾雲液,銅葉閒嘗字筍茶。

——徐禎卿自汲香泉帶落花,漫燒石鼎試新茶。綠陰天氣閒庭院,臥聽黃蜂報晚衙。

——戴昺琴裏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唐、白居易茶爽添詩句,天清瑩道心。

——唐、司徒空入座半甌輕泛綠,開緘數片淺含黃。——唐、鄭谷摘帶嶽華蒸曉露,碾和鬆粉煮春泉。

——唐、齊己陽羨春茶瑤草碧,蘭陵美酒鬱金香。——唐、李白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宋、杜小山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宋、蘇軾靜院春風傳浴鼓,畫廊晚雨溼茶煙。

——宋、陸游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宋、蘇軾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

——宋、蘇軾茶筍盡禪味,鬆杉真法音。——宋、蘇軾一勺勵清心,酌水誰含出世想;半生盟素志,聽泉我愛在山聲。

——靈隱寺內聯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兩頭是路,吃一盞各奔東西。——洛陽古道茶亭白菜蘿蔔糙米飯,瓦壺井水菊花茶。

——清、鄭板橋掃來竹葉烹茶葉,劈碎鬆根煮茶根。——清、鄭板橋墨蘭數枝宣德紙,苦茗一杯成化窯。

——清、鄭板橋從來名士能評水,自古高僧愛鬥茶。——清、鄭板橋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

——清、曹雪琴烹茶冰漸沸,煮酒葉難燒。——清、曹雪琴一杯春露暫留客,兩腋清風幾欲仙。

——清、鄭清之品泉茶三口白水,竹仙寺兩個仙人。——四川竹仙寺得與天下同其樂,不可一日無此君。

——無名氏七碗受至味,一壺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當代、趙樸初賞心悅目詩書畫,煮泉品茗色味香。——當代,陳立夫肯讓湖州誇紫筍,願同雙井鬥紅紗。

——當代、郭沫若美酒千杯難成知己,清茶一盞也能醉人。——當代、方毅僧入碧巖參佛果,客來禪院品靈泉。

——當代、周亮看山看水看世道,品茶品味品人生。——當代、增慧穀雨龍井翠,丹青瀚墨香。

——當代、增慧一壺茗茶道禪味,半榻茶煙養性靈。——臺灣某茶藝園常德德山山有德,長沙沙水水無沙。

——長沙白沙井白沙井中水,觀音巖上茶。——白沙井茶樓雲帶鐘聲採茶去,月移塔影啜茗來。

——四川常道觀陶潛善飲,易牙善烹,飲烹有度;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無遺。——廣州陶陶居茶樓酒後高歌,聽一曲鐵板銅琶,唱大江東去;茶邊話舊,看幾番星軺露冕,從淮海南來。

——江蘇鎮江京江第一樓樓上一層,看塔院朝瞰,湖天夜色;客來兩地,許武林山水,滬瀆鶯花。——浙江嘉興品芳茶園天然圖畫,一曲陽春。

——漢口天一茶樓巖泉澄碧生秋色,林樹蕭森帶曙霞。——北京靜心齋焙茗塢。

6.關於茶的古詩對聯集錦

茶的古詩 故人寄茶 【唐】曹鄴 劍外九華英,緘題下玉京。

開時微月上,碾處亂泉聲。 半夜招僧至,孤吟對月烹。

碧沉霞腳碎,香泛乳花輕。 六腑睡神去,數朝詩思清。

月餘不敢費,留伴肘書行。 煎茶 【唐】成彥雄 嶽寺春深睡起時,虎跑泉畔思遲遲。

蜀茶倩個雲僧碾,自拾枯鬆三四枝。 焙茶塢 【唐】顧況 新茶已上焙,舊架憂生醭。

旋旋續新煙,呼兒劈寒木。 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

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昨日東風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甌茶。

如雲正護幽人塹,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餅拍成和雨露,玉塵煎出照煙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羨生臺白頸鴉。 與元居士青山潭飲茶 【唐】靈一 野泉煙火白雲間,坐飲香茶愛此山。

巖下維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從弟舍人惠茶 【唐】劉兼 曾求芳茗貢蕪詞,果沐頒沾味甚奇。

龜背起紋輕炙處,雲頭翻液乍烹時。 老丞倦悶偏宜矣,舊客過從別有之。

珍重宗親相寄惠,水亭山閣自攜持。 嘗茶 【唐】劉禹錫 生拍芳叢鷹觜芽,老郎封寄謫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滿碗花。 大雲寺茶詩 【唐】呂岩 玉蕊一稱絕品,僧家造法極功夫。

兔毛甌淺香雲白,蝦眼湯翻細浪俱。 斷送睡魔離几席,增添清氣入肌膚。

幽叢自落溪巖外,不肯移根入上都。對聯:(1)春風解惱詩人鼻;非葉非花自是香。

(楊萬里) (2)潞公煎茶學西蜀;定州花瓷琢紅玉。(蘇軾) (3)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杜耒) (4)磨成不敢付僮僕;自看雪湯生璣珠。(蘇軾) (5)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潔。

(蘇軾) (6)蜀土茶稱聖;蒙山味獨珍。(文同) (7)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大碗茶。

(蘇軾) (8)青燈耿窗戶;設茗聽雪落。(陸游) (9)茶映盞毫新乳上;琴橫薦石細泉鳴。

(陸游) (10)寒澗挹泉供試墨;墮巢篝火吹煎茶。(陸游) (11)更作茶甌清絕夢;小窗橫幅畫江南。

(陸游) (12)長安酒價減千萬;成都藥市無光輝。(范仲淹) (13)銀瓶瀉油浮蟻酒;紫碗鋪粟盤龍茶。

(蘇軾) (14)春煙寺院敲茶鼓;夕照樓臺卓酒旗。(林逋) (15)茶鼓適敲靈鷲院;夕陽欲壓赭圻城。

(陳選) (16)寒泉自換菖蒲水;活火閒煎橄欖茶。(陸游) (17)黃金碾畔綠塵飛;碧玉甌中翠濤起。

(范仲淹) (18)小石冷泉留翠味;紫泥新品泛春華。(梅堯臣) (19)樣疊魚鱗碎;香分雀舌鮮。

(佚名) (10)綠甲蟬膏泛;紅丁蟹眼遮。(佚名) (21)舌本芳頻漱;頭綱味最佳。

(佚名) (22)瀹泉嘗玉茗;潑乳試金甌。(佚名) (23)茶甘酒美汲雙井;魚肥稻香派百泉。

(黃庭堅) (24)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佚名) (25)兼然幽興處;院裏滿茶煙。

(佚名) (26)吟詩不厭搗香茗;乘興偏宜聽雅彈。(佚名) (27)茶香高山雲霧質;水甜幽泉霜當魂。

(佚名) (28)心隨流水去;身與風雲閒。(佚名)。

司馬光蘇東坡墨茶之辯

所謂“墨茶之辯”是指有一天司馬光開東坡的玩笑說:“茶與墨相反,茶欲白(宋時評白茶第一),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輕,茶欲新,墨欲陳,君何以同愛此二物?”蘇軾不加思索的答道:“奇茶妙墨俱香,公以爲然否?”真是妙人也妙語。也有段關於蔡襄品茶識茶功夫的記載如下:福建建安能仁寺的和尚制了八個茶餅,還起了個雅號叫“石喦白”,送四個給蔡襄,另四個送給京城的翰林學士王禹玉,一年後蔡襄從福建返京城訪禹玉,王以最好的茶待客,蔡襄嚐了一口說:“此絕似能仁石喦白,公何以得之?”蔡襄真不愧此道行家。

宋人飲茶的一個顯著特點,便是更講究“茶道”,飲茶不僅僅爲品味解渴,而是嬗變顯現出諸如樸素、廉潔、寧靜、清雅、淡泊、無慾、無爭等意義來。宋人追求的素雅清韻的風尚,使茶的這種特定的精神內涵得以約定俗成。而宋代的文人在這嬗變過程中,是主要的推波助瀾者,其中尤以蘇軾(蘇東坡)功勳卓著。

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是我國北宋傑出的文學家和書法家。在上,蘇東坡一生不得志,最初跟從司馬光反對宰相王安石的變法,被貶官“流放”到許多地方任地方官。司馬光執政後,盡廢王安石新法,蘇軾提出不可盡廢之,又爲“舊黨”所惡而繼續被貶謫“流放”,遠至天涯海角。

蘇軾一生不得志,但卻一生嗜茶。他寫詩作文要喝茶,睡前睡起要喝茶,夜晚辦事要喝茶,還熱心於採茶、製茶、烹茶、點茶的鑽研,甚至對茶具、烹茶之水和烹茶之火也將有研究。

對茶的理解,並不僅僅是品其味,而是昇華至品其理,這是蘇軾的不同凡響之處,也是他對茶文化的突出貢獻。

明人屠隆在《考盤餘事》中記有這樣一件事:

蘇軾因爲既愛飲茶,又擅書法,所以有一天司馬光便問他說:“茶越白越好,墨越黑越好;茶越重越好,墨卻是越輕越好;茶越新越好,墨則是越陳越好——人們對這兩者的追求恰恰相反,而您爲什麼卻會同時喜好這兩件東西?”

這是一個非常難回答的問題,司馬光問得有道理(他敏銳細緻地觀察到了兩者截然不同之處),同時也問得沒道理(兩者的不同之處與人的好惡毫無必然聯繫)。但蘇軾並沒有被這種有意的“刁難”所難住,只見他淡淡一笑說:

“上好之茶與妙品之墨都有令人陶醉的香氣,這是它們所共有的一種‘品德’;兩者都很堅實,這可以說是它們的一種‘節操’。打個比方,賢人和君子可能一個長得面板黝黑,一個長得白皙,一個漂亮,一個貌醜,但是他們的品德和節操卻是一致的。”

短短一席語,讓司馬光欽佩不已。

在蘇軾眼裏,茶和墨(及書法)都有一種相同的哲理和道德內涵,事茶與事書最終是對人的品行道德的一種。就茶而言,這就是“茶道”所追求的一種境界。

對此,屠隆曾這樣評說:“茶之爲飲,最宜精形修德之人。兼以白石清泉,烹煮如法,不時廢而或興,能熟習而深味,神融心醉,覺與醍醐甘露抗衡,斯善賞鑑者矣。使佳茗而飲非其人,猶汲泉以灌蒿萊,罪莫大焉!有其人而未識其趣,一吸而盡,不暇辨味,俗莫甚焉!”快論!

茶經讀後感5篇600字

偶爾的機會拜讀了茶聖陸羽的《茶經》一書,方知一杯好茶的沖泡需要那麼多的工序,更深刻體會了品茶如品人生的意境,對茶 文化 也產生了興趣。以前只知唐宋是中國茶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但是經過了這麼多年,我國的茶文化還不如日本,下面是我爲大家帶來的茶經 讀後感 ,希望你喜歡。

茶經讀後感1

從細緻解釋“茶”的由來,接着簡介茶的採集工具,再到茶的採集過程,茶的煮茶用具煮茶 方法 ,最後則是茶的飲用,茶的歷史產地等。短短十篇小 文章 卻是記錄了整個茶文化的發展過程,從籠統到點滴細微,但是似乎僅僅這樣從文字去看待茶經有種褻瀆的味道。

茶經裏的煮茶和 飲茶 很是一種啓迪,引用原文“凡酌置諸碗,令沫餑均。沫餑,湯之華也。華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餑,細輕者曰花,如棗花漂漂然於環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雲鱗然。其沫者,若綠錢浮於水渭,又如菊英墮於鐏俎之中。餑者以滓煮之。及沸則重華累沫,番番然若積雪耳。《荈賦》所謂“煥如積雪,燁若春艹敷”,有之”。

說實話自己關於茶的知識有限,想到的也僅僅是手中一杯熱騰騰的飄雪,沫餑在水面飄然輕舞,別有一番滋味。在我看來,中國式的茶,應該是一種古老悠然的享受:那畫卷中的.白衣飄飄的女子,一把油紙傘,婉轉的踮起腳尖,輕盈的在荷葉間曼舞,不帶走一絲漣漪,朦膿的雨絲是天然的細簾,給少女多了一份神祕與期待。這時輕輕端起手中的茶杯,杯蓋輕蹭,緩緩吐出一口濁氣,聞着鼻尖夢幻般的清香,喝茶,淡淡的苦澀似乎成了人間極樂,生活之美不過如此。

迴歸正題,僅僅從文字上去看待學習茶經是一種褻瀆。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茶經的茶,就是一門學問。茶,史自南方優良樹木,其樹形像瓜蘆,葉形像梔子,花像薔薇,根像胡桃,生長於向陽山坡,其芽葉可以作爲降火提神之用;茶的採集工具各式各樣,從藍,竈,承,到貫,衣,穿;採茶7道工藝,時間始於二三四月爲宜;煮茶方面則是山泉水最佳,水煮三沸,沫餑均勻,育華止沸等等。在一個愜意的時間段,悠然的泡上這樣一杯茶,我們所品嚐的是中華幾千年的文化底蘊。  說了這麼多,茶經之美不外如此。在這個日益煩躁的社會裏,不求能夠成爲高雅之士,求學品茶看天下,只求在閒時能夠飲一杯濁茶緩解工作帶來的不安與躁動。最後,引用一句經典的語句:清心明目,心明目清,明目清心,目清心明。此即茶的韻味~

茶經讀後感2

《茶經》內容簡介:中國是茶之古國,是茶及茶文化的發源地,是世界上最早種茶、製茶、飲茶的國家。茶及茶文化是華夏民族代代相傳的“萬病之藥”與圖騰崇拜載體,更是人們重要的基礎生活元素與精神慰藉。本書運用精彩豐富、靈動悅目的圖文詳盡描述了茶的起源、歷史、典籍、人物、史實、品類、茶藝、茶道、茶俗、茶食、茶文化以及與茶飲生活密切相關的選茶、論水、擇器、評賞等諸多內容,將茶的內涵與魅力全方位、直觀、詳盡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一次完全讀懂茶經讀後感,來自卓越網上書店的網友:清代《茶經》刊刻大致和前朝大致相同,《茶經》大多儲存於叢書裏,較少單獨翻刻。值得注意的有三:一最特殊者爲雍正年間,福建茶官陸廷燦的《續茶經》,冠《茶經》於卷首,以己作續之,全據《茶經》之次第分章,補錄《茶經》以後的歷代史料。二至於最完備的《茶經》版本當爲清末常樂所刊《陸子茶經》本。書後附刻史料多達二十三種之多,歷代無出其右。本書近承歐陽勳等景刊,裨益良多。三刪改字句:自古以來,茶界視陸羽《茶經》爲至寶,不敢作任何更動,唯有《四庫全書》本。以犯「胡」諱而略有更動。

一次完全讀懂茶經讀後感,來自當當網上書店的網友:臺灣茶史上最早從事《茶經》工作者爲林荊南,它在一九七六年,即據張宗祥刊本,將《茶經》今注今譯,這是近代最早的茶經譯註本。接着是張迅齊在一九七八將日本布目潮渢的《中國之茶書》裏的《茶經》譯成?文,一九八○年朱小明根據日本福田宗位的《中國之茶書》,將《茶經》譯入《茶史茶典》裏。此後《茶經》的譯註就沒有進展了。倒是張宏庸的對陸羽有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整理工作,計已出版的有《陸羽全集》的輯校工作、《陸羽茶經叢刊》的蒐錄古書工作、《陸羽茶經譯叢》的收錄外國圖書、《陸羽書錄》的總目提要、《陸羽圖錄》的的文物圖錄,以及《陸羽研究資料彙編》的相關史料整理。可惜後來並未繼續刊載研究成果,使整個陸羽的研究懸宕未完。

茶經讀後感3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茶經》,是陸羽幾易其稿的最後版本。上、中、下三卷,包括茶源、茶具、茶造、茶器、茶煮、茶飲、茶事、茶出、茶略、茶圖計10章7000餘字。字數不算多,卻把儒、道、佛三教思想都融入了其中,系統地探討了飲茶藝術和其內在的人文精神。

《茶經》一出,中國茶文化就此形成。陸羽也便成了茶聖。

在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中,茶道是核心。茶道包括兩個內容:一是備茶品飲之道,即備茶的技藝、規範和品飲方法;二是思想內涵。即透過飲茶陶冶情操、修身養性,把思想昇華到富有哲理的境界。也可以說是在一定社會條件下把當時所倡導的道德和行爲規範寓於飲茶的活動之中。這兩個基本點,在唐人陸羽《茶經》中都明顯得到體現。

《茶經》共十章。除四章是講茶的性狀起源,製茶工具,造茶方法和產區分佈外,其餘六章全部或主要是講煮茶技藝、要領與規範的。“四之器”詳細描述了茶道所需的24種器皿,包括規格、質地、結構、造型、紋飾、用途和使用方法;“五之煮”講烤茶要領,選用燃料,鑑別水質,怎樣掌握火候和培育茶的精華技巧;“六之飲”詳細規定了飲茶應該注意的9個問題,還提出品名貴之茶每次不要超過三盞以及三人飲茶、五人飲茶和七人飲茶各應如何進行;“七之事”例舉歷史上飲茶 典故 與名人逸事;“九之略”講述在野外鬆間石上、清泉流水處和登山時在山洞裏等不同場所進行茶道哪些器皿可以省略;“十之圖”要求把《茶經》所寫的茶事活動繪成圖,掛在茶席一角,使參加者能在場看明白。對於茶道的思想內涵,《茶經》寫道:“茶之爲用,味至寒,爲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作者這裏提出了“精行儉德”作爲茶道思想內涵。也就是說,透過飲茶活動,陶冶情操,使自己成爲具有美好的行爲〖和儉樸、高尚道德的人。

與陸羽忘年交的釋皎然在題爲《飲茶歌誚崔石使君》寫到:“一飲滌昏寐,情思爽朗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在一首詩中兩次提到了茶道一詞。

茶經讀後感4

我本是一個不愛喝茶的“粗人”,相較於茶的清淡幽香,更愛可樂入喉時的酣暢淋漓。但閱讀了本書,完全改變了我對茶的印象。《陸羽茶經》(經典本)結合簡體註釋和實物圖片對原文進行詳細解讀,減少了閱讀時候的生澀感。化繁爲簡,讓我們這些普通人也能看懂《茶經》中展現出來的道理。所謂茶者,飲茶愛茶之人也。飲茶的過程不僅僅展現在喝茶的時刻。還在於從茶之選品、 種植 、採摘、炮製、用具、用水、飲用方式等等。可以說飲茶到飲的環節經過了多重工序。他修養耗費大量物力人力才能完成整個茶制工作,所以心燥者是不能體會出其中的意義的。特別是本書結合多個版本的《茶經》爲底本進行分門別類的解讀,對於我們這種茶的門外漢,一本書融合了多本書的精華所在,是最適合閱讀學習的書。茶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而且隨着時間地域的推進演變出多個分支。各有特色卻能夠融匯貫通。可以說讀懂這本書,就讀懂了中國的“茶”。正如本書封面語“茶之美,讓每個茶人看得懂說的出”。

一年之茶在於春。等了一冬的明前新茶,積累了一個冬天的養分,有着最豐富的內含物。春茶特有的清香也隨之開始瀰漫。品春茶,品的就是一杯春茶帶來的山春意。 清明 節前採摘的茶葉,芽葉細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屬茶中佳品。因其發芽數量有限,生長較慢,產量稀少,故更顯珍貴,有“明前茶,貴如金”之說。

茶源於中國,有着上千年的歷史,具體源於那個朝代至今還沒有確切的說明。想了解茶的更深層的含義,《陸羽茶經》給了我們最完美的答案。此書從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飲、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差之圖十方面向我們展示了茶。真正的茶道看是簡單,但要領悟其中道理還是需要孜孜不倦的學習。只有親身體驗與感悟後你纔會明白茶的清香與美之所在。茶一直是高雅之士的典範,茶會讓你的品格得到更好提升。

採茶到飲茶的過程是緩慢的,但到你引入一口茶時,你會感到所有等待的時間都是值得的,每一秒都沒有浪費,正是這一步一步的過程纔會有今天茶的美味

茶經讀後感5

中國是一個千年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崇尚禮節。中國有句民諺:無茶不成禮,中國茶文明傳達的是純,雅,禮和茶道的精神理念,傳播的是人與自然的交融,啓發人們走向更高的生活境界。

茶藝人士說,喝茶的環境對於喝茶的人來說,並不是最重要的,這就在於喝者的心情。

喝綠茶可以消暑,冬喝紅茶可以祛寒;大口喝茶可以解渴,小口品茶可以知味。人未改,茶是茶,不同的時節,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喝法,也就有了不同的滋味,不同的感悟,因而對於真正的品味者來說喝茶自有喝茶的樂趣在。飲茶,既可以養生又可以治病,茶葉中既有營養的樂趣在。飲茶,既可以養生又能治病,茶葉中既有營養成分又有藥理作用。如果能根據自我體質,選用適宜茶療方,對增進健康,增進體質定會有宜。

“冷水泡茶慢慢濃”這是一句值得人們細細品味的喝茶人的妙語。喝茶人總想說出茶的滋味,卻不知道茶的滋味,就在喝茶的過程中,喝茶時,要從中體會“所喝的是什麼味道”及其敷衍着生活的滋味,將一份“如何品味”的心思塞在心裏,恐怕就全把真正的滋味放過。

平淡的水溶入幾片茶葉,就成爲茶;似水流年,平常的生活,若是有了一顆自覺他的心,就會充滿歡喜,這像宋人杜少山的詩句所寫“寒夜客來茶當酒,竹枋湯沸火正紅,尋常一樣窗前月,纔有梅花便不同”

佳茗,是清是醇,是苦中帶甘,是超凡脫俗,是不卑不亢,是無聲勝有聲,更是一種生活態度,我們在品茶中品味人生,品味生活,在生活中體味茶意,才能撫平內心之浮躁,不徐不疾的前進,從容,優雅的生活。人生如茶,茶似人生,只要用心品茗,從容之可得其真味,品茗中,看悠長人生,心寧神靜,回味裏,天籟之音,繚繞縷縷,屬於自己的那一簾幽夢,定會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纏繞在身邊。

茶經讀後感5篇600字相關文章:

★ 《水滸傳》讀後感5篇600字

★ 名著讀後感5篇600字

★ 關於《水滸傳》高中生讀後感5篇600字作文

★ 《活着》600字讀後感5篇範文

★ 關於課外讀物讀後感600字5篇優秀範文

★ 課外書籍讀後感600字優秀作文5篇

★ 《活着》讀後感600字5篇

★ 浮生六記讀後感600字範文大全5篇

★ 《愛麗絲漫遊奇境》600字讀後感5篇範文

★ 《背影》5篇讀後感600字優秀範文

蓬萊自助遊攻略蓬萊自駕遊最佳路線

蓬萊最佳路線,自駕遊因人而異,有些地方適合一些特殊的人。蓬萊仙境自古聞名,這裏的一切都充滿了仙境的魅力。在這裏,我想與你分享蓬萊的最佳路線和旅遊指南,去公路旅行。

原因

我們七個葫蘆姐妹因爲盛開而結緣。北京盛開園經常組織活動,每次參與人數都很多,所以有四個:姍姍、包子、豆豆和我。肖睿和小魚兒在每次活動中都熱情地互相幫助,然後逐漸形成了一個以七個人爲中心的小團隊。每次組織活動,我們都在臺前或幕後,在這樣的活動組織中建立了越來越深的友誼。

有一天,我建議我們都來一次我們的七葫蘆女孩的獨家旅行。沒想到,這麼快就發生了!肖睿建議我們一起去蓬萊,因爲瑞的父親是蓬萊人,此刻正在蓬萊。我們可以去那裏摘櫻桃,他們會在當地陪我們。我們幾個人很樂意去。

離開

這次去蓬萊,我帶了易爸爸和一起去。出發那天,按照我們平時的習慣,提前40多分鐘到站,一切都很順利,直到上車。然而,眼看時間差不多了,迎來了豌豆和包子,在極度焦慮的狀態下,姍姍終於在火車開出前三分鐘出現,而陳怡,在火車即將開出的時候,看到她提着包從另一節車廂走過來。大家終於鬆了一口氣!

陳毅帶來了做飯糰的材料。一路上,她和小伊伊一起做了無數個飯糰。剩下的我們吃着零食,聊得很開心。六個多小時一點也不覺得長。不過這一次,七個葫蘆娃沒有一個小漁夫聚不到一起,有點可惜。

美麗的風景/景觀

蓬萊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當時是中國皇帝最早的海上求仙之地。

我們一行人第二天早上登上蓬萊閣,眼前是茫茫大海,海浪拍打礁石的聲音,呼嘯的風聲鋪天蓋地。館內有歷代名人的題詞。看到蘇軾的字,果符合他的氣質。——瀟灑,不拘一格。我不禁在想,如果東坡老師圓一點,仕途平平,不知還有沒有那種沖天豪氣!

在參觀戚繼光故居時,我們都愛上了他的庭院和一座牡丹園。我想住在這樣的花園裏,早早捧着書,晚上乘涼,在紅花草樹木的陰影裏,在陽臺的亭子裏。愉快,溫柔,衆多。但當時在齊府,有“封侯非我意,但願海伯平”思想的戚繼光,大概除了保家衛國抗日,一無所有。他的齊家軍,聞名天下,保護了一代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爲做出了巨大貢獻。

郭斌酒莊是世界上第一家中式唐風葡萄酒主題酒店。這裏古色古香的建築充滿了雅緻,走廊裏一排排紅燈籠寓意悠長。清水池裏的魚自由快樂。據說這裏的魚是經過訓練的。我們一拍手,它們就成羣結隊地游來游去。如果我們扔一些魚食,每個人都會高興地跳起來,一個接一個,它們可以碰撞發出聲音。這些魚真有活力!

在這裏,我生平第一次參觀了酒窖,看到了很多酒桶,瞭解了一些釀酒的知識。雖然我不懂酒,但是感覺挺有意思的。

在這個酒廠裏,有瑞爸爸和英雄們(肖睿的丈夫,青年畫家)合作過的酒。這幾天一直在喝,味道很好。如果你打算晚些時候買酒,你會直接去肖睿。好酒,藝術風格。送人沒關係。

從郭斌酒莊出發,我們觀賞了蓬萊王楠谷的葡萄,這裏據說是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地處北緯37度葡萄種植的“黃金緯度”,氣候、光照、風沙、降水等自然條件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眼前的3000畝葡萄園,蔚爲壯觀!

美食葡萄酒文化

這次蓬萊之行,除了美景,更讓人愛吃。在瑞父母的精心安排下,每次都有一桌讓人想吃的美食。記得在茶文化主題酒店上第一道菜的時候,我只吃了一小塊,以爲排骨都是肉,顏色一般,就要少吃點。我覺得不太好吃,然後就吃的停不下來。這道菜經典又美味。只怪自己只有一個胃,卻裝不下太多。

當我在郭斌酒廠的時候,我也吃了一頓大餐,還有一次“挨家挨戶”的燒烤。現在想起來,真希望能回去再補一頓飯。飯菜是不可抗拒的仙境美食。

這裏的酒桌文化真的讓我大開眼界。有主護衛、副護衛、三護衛、四護衛等。在客人方面,有大客人、二客人、三客人、四客人等。座位安排很有學問。客人,是特別受尊敬的客人,右手拿着,右手陪着,但是所有的服務,比如倒酒倒茶,都是客人優先,喝酒都是客人陪着。爸爸是這次唯一的男嘉賓,自然成了大嘉賓。雖然喝多了酒,但還是欣然接受了。

據說如果按照傳統的蓬萊酒桌文化喝酒,大概我們所有人都得喝趴下。好在瑞爸瑞媽常年生活在北京,沒有強勸,其他客人也理解,就按規矩喝了一半,隨便喝了一半。

文化盛宴

沒想到在蓬萊還能看到一些瑞爸的油畫。文化館的這些作品都是瑞爸爸捐給蓬萊的。我們讚美瑞爸爸的無私,但是瑞爸爸說這個無私的人應該是肖睿。作爲瑞爸爸的獨生子,贊同並支援爸爸的捐贈,無私父女!

這位老人非常高興向我們介紹他的一些作品,這對我們伊瑞的粉絲來說是一件高興的事情。畢竟,瑞爸爸是這些藝術作品的作者,瑞爸爸幽默開朗,總是妙語連珠。瑞爸爸在的地方,笑聲不斷。我們多幸運啊!

在馬瑞的安排下,我們還去了另一個不起眼的民俗博物館。當我們推門而入時,我們都驚呆了!這裏的藏品數不勝數,種類繁多。據說一位民間收藏家花了很多時間收集並捐贈了它們。我們要看的東西太多了,因爲時間的關係,只能匆匆而過。但在這裏,我在心裏種下了一顆種子。如果有機會,我一定再回來。

伊伊在蓬萊

這次旅行,對小易易來說,印象非常深刻。第一,唐爺爺給她畫的原畫亂七八糟,還不如她的!第二,把精力充沛的魚餵給大使。第三,我見到了肖睿的丈夫,——叔叔。第四,我可以和葫蘆娃們在一起。第五,看海,玩沙。雖然她說的是這五點,但其實每天,她都開心的咯咯直笑。所以,對於伊娃來說,旅行就足夠了。除此之外,還有藝術薰陶。

難忘的款待

在蓬萊的這幾天,那些風景讓我們看得目不暇接,那些美食讓我們吃得津津有味,而瑞的父母和母親用他們真誠體貼的關懷填滿了我們的心。

那天晚上,當我們到達煙臺站時,肖睿和兩天前到達蓬萊的大俠開車去接站。一個多小時後,我們到達了要入住的酒店。此時已經八點多了,瑞爸瑞媽還在酒店等着我們吃晚飯。媽媽依次收集了大家的身份證,幫助安排入住。第二天早上,我耐心的等着已經被打了半拍的我們。無論去哪裏,都會提前安排車接送。逛蓬萊閣,給我們每人買了一把扇子擋太陽。飯菜安排得很完美,我們一直吃到飽。回程的時候,我們還準備了零食。蘋果全部洗乾淨,用紙包好,然後蓋上保鮮膜,甚至面巾紙。這次旅行,瑞爸爸,瑞媽媽,肖睿,大俠,還有兩個司機陪了我一整天。雖然我們空手而歸,但我們卻滿載而歸。

這樣的蓬萊,這樣的家庭,我們一定會給自己一個再去的機會。我們在蓬萊再見吧。

畢業論文

由魏晉南北朝(公元三世紀起)到唐代(公元七世紀起)是茶飲的"轉變期",這可能是因爲茶樹的發現愈來愈多,製茶技術愈來愈進步,尤其唐朝更是由貴族化漸納入民俗的時代,因此飲茶的風氣才逐漸的普遍流傳開來。

唐代飲茶的風氣已頗盛行,不僅貴族們喜愛啜飲,民間飲茶之風也大爲流行。當時陽羨唐貢山所產的"貢茶",是皇室喜愛的珍品,產量不多,非常名貴,那時陽羨茶得在清明前送到長安,做好的茶,即快馬加鞭,-夜奔行數千裏,到朝廷必先薦宗廟後賜重臣,以茶開清明大宴,茶的身價由此可知。因受到宮廷的重視,才由官府培植茶樹。於是茶樹由野生而成農物栽種。接着民間再種植,因此有了"茶稅"的出現。

"上有所好,下必有甚焉者。"由於上位者的喜愛與重視,民間亦羣起效尤,於是飲茶蔚爲風尚,尤其是各大都市到處可見茶肆,茶經有云:"……謝安、左思之徒,似皆茶飲,是以與時俱廣,浸於世俗,至國朝而盛,兩都荊州、渝洲諸地、,已爲每家必飲之物。"這是描寫茶飲盛行的情況。又封洛見聞記載:"開元中泰山有降魔大師,與禪教學禪,務於不寐,又不夕食,皆許其飲茶,人自依挾,到處煮飲,從此轉相仿效,遂成風俗。"由這兩段訪載,亦可爲茶飲風行的左證。而詩風盛行的唐代,詠茶的作品,更是不勝枚舉,也更證明當時的茶風。

陸羽,唐代竟陵人,又名疾,字鴻漸,又季庇,對茶有很深的造詣,時人稱之爲"茶神",他奉詔着茶經,茶經一出對飲茶之風,尤有推波助瀾之勢,全文分上、中、下三卷,共有十個單元: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等十章,對茶有全盤的介紹,是中國茶道的先聲,也是中國茶道最原始最俱體的指導原則,以後的茶書皆依此改良。

唐代諸多名家也都是嗜茶者。繼陸羽之後的茶道名家當屬盧仝,隱居少室山,自號玉川子,着有"玉川子詩集",嗜茶如命,所著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妙趣橫生其中的"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及"盧仝七碗茶"更爲後來品茗者傳誦不已。

唐時不僅國內飲茶,也輸往各國。由"榷茶使"司掌,(宋稱爲"茶馬司"),當時來華留學生也日本爲多,日本僧人"最澄",學成後將茶苗帶回日本,於是日本開始植茶。至宋代日本榮西禪師來我國留學,寫成"吃茶養生法",日本的茶經於是誕生,日本的茶道開始宏揚,至江戶時代產生無數流派,且注入日本人的精神,再賦與宗教及禮教意味,成爲"日本茶道"。

宋朝

宋人飲茶,基本上仍依循唐朝的準則,又從高雅的享受更發揚光大,這與宋代理學的清談也有關係,於是士大夫爭相講求茶品、火候、煮法及飲效等,並已經不再茶中添煮薄荷、茱萸、橘皮等物了。有關於茶的吟詠更是藻墨豐富、舉之不盡。而當時"茶禮"及"奠茶"兩種習俗的存在,是使茶更爲民間重視的原因,至今民間相親,還是有讓女方奉茶給男方來相親的親友的習俗。

"工書畫、通百藝"的宋徽宗更是以皇帝之尊,親着"大觀茶論"二十篇,其中雖仍與蔡襄(字君謨)的"茶錄"雷同,但仍是茶道中珍貴的重要文獻。

宋朝文人也都是品茗行家,如歐陽修、蘇軾、黃庭堅、司馬光、蔡君謨…等,也都有詩句贊茶,甚或着文立論,其中東坡與君謨的"鬥茶"及東坡與司馬光的"墨茶之辯"更傳爲佳話,而民間也常以鬥茶爲樂。所謂"墨茶之辯"是指有一天司馬光開東坡的玩笑說:"茶與墨相反,茶欲白(宋時評白茶第一),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輕,茶欲新,墨欲陳,君何以同愛此二物?"蘇軾不加思索的答道:"奇茶妙墨俱香,公以爲然否?"真是妙人也妙語。也有段關於蔡襄品茶識茶功夫的記載如下:福建建安能仁寺的和尚制了八個茶餅,還起了個雅號叫"石巖白",送四個給蔡襄,另四個送給京城的翰林學士王禹玉,一年後蔡襄從福建返京城訪禹玉,王以最好的茶待客,蔡襄嚐了一口說:"此絕似能仁石巖白,公何以得之?"蔡襄真不愧此道行家。

元朝

元朝對於"茶文化"最大的貢獻,應是將"茶"推廣到四大汗國的領域,北達,西抵波斯及地中海以東之地。雖史料並無元朝茶事擴展的記載,但元人本爲蒙古遊牧民族,唐宋也以茶安撫,對茶應有份好感,只是沒那份品茗的風雅罷了,隨着領域的擴展,而將生活必須的茶發揚於外,並非不可能。而民間品茶之風,或可由元曲中"坐燒丹忘記春秋……淡飯一杯茶去。"略見避世隱居的寄情山水之趣,與茶、飯並列的普遍。

明朝

明代,茶的形狀已漸由團茶變成散茶,於是唐宋飲茶的準則也做了增補或刪除。由原來的煮茶改爲泡茶,程序也因而縮減,同時也發明了"炒菁法",在未發明炒菁法之前,茶葉是採"自然醱酵",在炒菁法發明後纔開始有了綠茶及紅茶的製造。不過當時除了採用"泡茶"的方法,乃沿襲着"煮茶"法,只是在器具及過程上較簡化罷了,就正如我們現代又比明代更簡化一樣。此時茶肆的經營已很普遍,民問品茶的活動,由戶內而轉向戶外,且時常舉行"點茶"、"鬥茶"之會,大家相互"較精"比賽技術的高下,一時蔚爲風尚。

自唐、宋以來,茶飲之風素盛,下迄明代,頗有日漸風行之勢。"炒菁"的製茶法,與"散茶"的流行,使得飲茶的方式,-趨簡化,不若唐宋團茶的繁複,現今的製茶方法與"泡茶"法,即是延襲明代的方式,至今也約有六百年的歷史了。

明代建都南京,江南一帶本是茗茶之源,重科舉更使文士地位居於四民之首,而茶向來就與琴、棋、詩、畫有淵遠的關係;再加上朱元璋起於民間,深知疾苦所在,茶課(稅)甚輕,由於利厚,民間更廣植茶樹,茶商也收購運銷四方,所以明"農政全書"中記載道:"種之則利薄,飲之則神清,上而王公貴人之所尚,下而小夫賤隸之所不可闕。誠民生日用之所資,國家課利之所助。",可見明代茶飲之興盛。同時,明代也如宋朝,需以茶來懷柔四夷,作爲上的應用,如此"採山之利,易充廄之良"的"以茶易馬",更使明代對於茶的重視了。

明代重科舉,文風必盛,喜以風雅相尚的文士,吟風弄月之餘,品茶助興似成風氣,當代名士袁宏道先生在其《袁中郎全集》中更說:"茗賞者上也,譚賞者次也,酒賞者下也。",有人問他"公今解官亦有何願",宏道答說:"願得惠山爲湯沐,益以顧渚、天池、虎丘、羅芥(以上皆茶名),如陸(羽)蔡(襄)諸公者供事其中…",袁宏道在當時頗負盛名,廣遊於文士之場,應可代表當時文士與茶的關係。而畫壇名流也常以"茶事"爲題,如文徵明有"烹茶圖",沈周有"醉茗圖"、"虎丘對茶坐圖",仇英有"鬆亭試泉"圖,與唐寅的"品茶圖"……等,是圖也是詩,同時茶書的著作,更多達四十餘冊,許次紓的《茶疏》即是其一,可見茶飲在明朝的盛況。

清朝

清朝至皇太極入主中原及多爾衰攝政以來,沿襲舊明之制,但法規尤爲嚴密,且又屢興"",文人已無心吟詠"茶"了,再加上清未經鴉片、英、法、甲午諸役後,民心士氣危弱,民族自尊心也大損,茶飲似乎也爲洋水沖淡了。茶的風氣似不如前朝的盛行,文人談及茶事者亦較少,而達官貴人間相往來,竟有"端茶送客"的陋規,這和從前"客來烹茶"、"敲冰煮茗"、"以茶待客"的情況,簡直不可同日而語了。

近代

辛亥後,飲茶就已蒙上濃厚的商業氣息了,各地茶肆皆各有特色,如福州茶館兼營浴池生意,貴州茶館有說書,江西茶館前的道情,北平茶坊因在帝京,因此頗有帝王氣勢,四川茶館則花樣最多、氣象萬千,饒富趣味,廣東茶館的工夫泡法等,皆具地方色彩又有特殊風味。臺灣因爲外國進口飲料充斥坊間,咖啡廳林立街頭,茶飲一度曾沒落,更談不上深具規模的茶樓了,近年來因得各界人士的提倡並證實茶有益於身心,故重新喚起了百姓對茶的注意,頗有漸受重視的趨勢,茶樓也開始出現,這是一種好現象。

從明清迄今,飲茶仍是中國人生活的一部份,也是中華文化的一部份,至今我們口渴還習慣說"喝茶",但奇怪的是一提到"茶道",就會拿日本作代表,就如同中國的書法、圍棋、劍術一樣。面對這些國粹,顧影自憐又徒呼奈何!在一片恢復中華文化聲中,正名我們的"中國茶道"是各茶藝協會所應擔負的先導任務,使國民能認識並體驗到正統"中國茶道"的生活藝術,而大衆也應對"茶的文化"做一番瞭解。

自神農發現了茶葉以後,歷經唐宋的發揚,明清的改革迄今,它已在中國歷史上吟詠了至少三千年以上,"茶"號稱爲"國飲"一點都不爲過,所謂飲水思源,飲茶也要知道它的來源。儘管"茶"現已風行各國,成爲世界最有益的飲料,然中國人還是有中國人飲茶的方式與精神,因爲中國人有中國人特有的文化特質。

提問 添加摘要

怎麼樣纔算幽默?

只要你不孤僻,還有你喜歡開玩笑,但是玩笑必須好笑的那種,還有你身邊很多玩的開心的朋友,只要你遇上你喜歡的人,當然不一定指情人,你想和他交流,那麼你就會笑很多話題,那麼你的幽默度就會增加

杭州市的西湖景點有哪些?

“西湖十景”是西湖上的十處特色風景,分別是蘇堤春曉、麴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峯夕照、雙峯插雲、南屏晚鐘、三潭印月。

西湖十景形成於南宋時期,基本圍繞西湖分佈,有的就位於湖上。

拓展資料:

1、蘇堤春曉

蘇堤春曉,西湖十景之首。

蘇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棲霞嶺下,全長近三公里,北宋大文學家、書法家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構築而成。後人爲了紀念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功績將他命名爲蘇堤。長堤臥波,連接了南山北山,給西湖增添了一道嫵媚的風景線。南宋時,蘇堤春曉被列爲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稱之爲“六橋煙柳”而列入錢塘十景,足見它自古就深受人們喜愛。

2、曲苑風荷

曲苑風荷,以夏日觀荷爲主題,承蘇堤春曉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曲苑”原是南宋朝廷開設的釀酒作坊,位於今靈隱路洪春橋附近,瀕臨當時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養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風徐來,荷香與酒香四處飄逸,令人不飲亦醉。

南宋詩人王洧有詩讚道:“避暑人歸自冷泉,埠頭雲錦晚涼天。愛渠香陣隨人遠,行過高橋方買船。”後曲苑逐漸衰蕪,湮廢。清康熙帝品題西湖十景後,在蘇堤跨虹橋畔建曲苑風荷景碑亭。遺留下來的,只不過是一處小小庭院院前湖面小小荷花一片而已。

3、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景區位於白堤西端,孤山南麓,瀕臨外西湖。其實,作爲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時平湖秋月並無固定景址,這從當時以及元,明兩朝文人賦詠此景的詩詞多從泛歸舟夜湖,舟中賞月的角度抒寫不難看出,如南宋孫銳詩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處泛歸舟”之句;明洪瞻祖在詩中寫道:“秋舸人登絕浪皺,仙山樓閣鏡中塵。”留傳千古的明萬曆年間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畫中,《平湖秋月》一圖也仍以遊客在湖船中舉頭望月爲畫面主體。

4、斷橋殘雪

斷橋殘雪是西湖上着名的景色,以冬雪時遠觀橋面若隱若現於湖面而稱着。屬於西湖十景之一。

斷橋位於杭州市西湖白堤的東端,背靠寶石山,面向杭州城,是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點。斷橋勢較高視野開闊,是冬天觀賞西湖雪景的最佳去處。每當瑞雪初霽,站在寶石山上向南眺望,西湖銀裝素裹,白堤橫亙雪柳霜桃。斷橋的石橋拱面無遮無攔,在陽光下冰雪消融,露出了斑駁的橋欄,而橋的兩端還在皚皚白雪的覆蓋下。依稀可辯的石橋身似隱似現,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橋面灰褐形成反差,遠望去似斷非斷,故稱斷橋。最早記載“斷橋殘雪”的是唐朝的張祜,他的《題杭州孤山寺》雲:

樓臺聳碧岑,一徑入湖心。不雨山長潤,無雲水自陰。 斷橋荒蘚澀,空院落花深。猶憶西窗月,鐘聲在北林。

5、南屏晚鐘

南屏晚鐘,也許是西湖十景中問世最早的景目。北宋末即赫有名的畫家張擇端曾經畫過《南屏晚鐘圖》。儘管此圖遠不如他的《清明上河圖》那麼蜚聲畫壇,但卻被記載於明人《天水冰山錄》(《天水冰山錄》爲明朝清查貪官嚴嵩時所抄家產目錄,皆爲奇珍異寶,被編爲《天水冰山錄》。)中。南屏山,綿延橫陳於西湖南岸,山高不過百米,山體延伸卻長達千餘米。山上怪石聳秀,綠樹愜眼。晴好日,滿山嵐翠在藍天白雲得襯托下秀色可餐,遇雨霧天,雲煙遮遮掩掩,山巒好像翩然起舞,飄渺空靈,若即若離。後周顯得元年(九五四),吳越國主錢弘叔在南屏山麓建佛寺慧日永明院,後來成爲與靈隱寺並峙於南北的西湖兩大佛教道場之一的淨慈寺。

6、柳浪聞鶯

柳浪聞鶯,經過近四十多年不斷的開發和建設,由當年帝王享受的御花園,演變爲普通老百姓的大樂園。她仍以青翠柳色和婉囀鶯鳴作爲公園景觀基調,在沿湖長達千米的堤岸上和園路主幹道路沿途栽種垂柳及獅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樹。在園中部主景區闢聞鶯館,又在距聞鶯館不遠處置巨型網籠“百鳥天堂”,營造煙花三月,柳絲飄舞,鶯聲清麗的氛圍。聞鶯館東面,以草坪和密林帶爲主形成友誼園景區,引種了一批日本櫻花,草坪北側鋪石砌臺,矗立着“日中不再戰”紀念碑。聞鶯館西側,是柳浪聞鶯重建時填平水蕩沼澤而營造的大草坪,草色遙連西湖碧波青山,大草坪北側,是遷建來此的康熙御題柳浪聞鶯景亭碑;南側種植了一片高大的喬木樹林,與草坪,柳岸及湖光山色構成富於層面,角度變化的生動圖景。

7、花港觀魚

花港觀魚公園位於蘇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與小南湖之間的一塊半島上。南宋時,內侍官允升曾在離這裏不遠的花家山下結廬建私家花園,園中花木扶疏,引水入池,蓄養五色魚以供觀賞怡情,漸成遊人雜沓頻頻光顧之地,時稱盧園又以地近花家山而名以花港。宮廷畫師創作西湖十景組畫時將它列入其中。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皇帝玄燁駕臨西湖,照例題書花港觀魚景目,用石建碑於魚池畔。後來乾隆下江南遊西湖時,又有詩作題刻於碑陰,詩中有句雲:“花家山下流花港,花着魚身魚嘬花”。

8、雷峯夕照

雷峯夕照,位於雷峯(夕照山)。雷峯,位於淨慈寺前,爲南屏山向北伸展的餘脈,瀕湖勃然隆重起,林木蔥鬱。其冊雖小巧玲瓏,名氣在湖上卻是數一數二,因爲山巔曾有吳越時建造的雷峯塔,是西湖衆多古塔中最爲風光也最爲風流的一塔,可惜七十餘年前倒掉了塔倒山虛,連山名也換成了夕照山。西湖南岸這座三面臨水呈半島狀的名山,當年曾爲南宋御花園佔據。

9、雙峯插雲

雙峯插雲,泛指南高峯與北高峯。

巍巍天目山東走,其餘脈的一支,遇西湖而分弛南北形成西湖風景名勝區的南山、北山。其中的南高峯與北高峯古時均爲僧人所佔,山巔建佛塔,遙相對峙,迥然高於羣峯之上。春秋佳日,嵐翠霧白,塔尖入雲,時隱時顯,遠望氣勢非同一般。南宋時,兩峯插雲列爲西湖十景之一清康熙帝改題爲雙峯插雲,建景碑亭於洪春橋畔。其時雙峯古塔毀圮已久,以至連此景原有的內涵也一度難爲人知‘插雲’者虛言也。設景碑亭於此,實爲權宜之計。“浮圖對立曉崔巍,積翠浮空霽藹迷。試向鳳凰山上望,南高天近北煙低”.這是南宋詩人王洧的《兩峯插雲》詩,它告訴人們:雙峯插雲的景觀。

10、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景觀位於小瀛洲。小瀛洲與湖心亭,阮公墩合稱爲湖上三島。全島連水面在內面積約七公頃,南北有曲橋相通,東西以土堤相連橋堤呈“十”字形交叉,將島上水面一分爲四,而水面外圍是環形堤埂。從空中俯瞰,島上陸地形如一個特大的“田”字,呈現出湖中有島,島中有湖,水景稱勝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獨具一格,爲我國江南水上園林的經典之作。明萬曆三十四年(一六零六),錢塘縣令聶心湯取湖中葑泥在島周圍築堤壩,初成湖中湖,作爲放生之所。後人在島南湖中建造三座瓶形小石塔,稱爲“三潭”,清初島上又加營建築曲橋,堂軒,沿內湖環植木芙蓉,復經清光緒間退休將領彭玉麟在此營造別墅,小瀛洲初具風貌。

自駕遊(南京-杭州-蘇州)瞭解的進來幫忙

京滬高速到蘇州新區下,全程3個小時不到,上西環高架,干將路路口下,可以住觀前附近,便捷式賓館很多,價格都在100-150之間。蘇州建議以下有代表性的景點中考慮遊玩地方:

城區:虎丘(一部春秋史)、拙政園(古典園林典範)、獅子林(八卦陣逸趣橫生)、蘇州博物館(免費、古典和現代的建築結合)、網師園(文化遺產)、寒山寺(沒什麼特別,就因爲那首詩)、蘇州樂園(純玩樂)——兩天都能跑遍了。

外圍:周莊、同裏、角直、西山(差不多一天只能去一個地方,個人覺得這個季節西山比較好)

晚上可以逛逛觀前街、石路(附近的山塘街值得一去,車位也不難找。吃飯這兩個地方都可以)

可以就近上環線,在東環和南環交界處往東50米上蘇嘉杭高速,到杭州2個小時左右。建議住中山路靠近河坊街一代,下高速到河坊街大約20分鐘車程。那邊有個紫羅蘭酒店,還算實惠、白天可以從酒店沿着河沿街到西湖景點之一“柳浪聞鶯”,邊上還有一個海洋館,然後在湖邊往左繞着西湖遊玩,建議在附近停車,租用自行車。到湖對面遊玩嶽王廟後往回走100米左右到湖邊,還車,可以乘船到湖中景點遊玩,上岸的時候剛好在蘇堤景點“花港觀魚”,之後可以走到停車的地方(車很難打),晚上可以逛河沿街。河沿街往裏在廣場右轉晚300米左右是市中心,還有一個家樂福。河沿街邊上是美食一條街。價格不算貴,味道一般。如果感興趣可以到雷峯塔看一下。靈谷寺不能騎車去,一定要開車,進去很遠的,飛來峯還不錯。我覺得在杭州玩,一定要注意各種交通工具的結合,否則很難支撐。

西湖十景的介紹:

(一):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是指形成於南宋時期的舊西湖十景,各景點基本圍繞西湖分佈,有的則位於西湖上。

1、蘇堤春曉:

蘇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棲霞嶺下,全長近三公里,他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構築而成。後人爲了紀念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功績將她命名爲蘇堤。

蘇堤上的六座拱橋,自南向北依名爲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和跨虹。蘇堤的特點是一柳三桃,飛柳薰風,柳綠桃紅。

2、曲苑風荷:

曲苑風荷景色,以夏日觀荷爲主題。“曲苑”原是南宋朝廷開設的釀酒作坊,位於今靈隱路洪春橋附近,瀕臨當時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養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風徐來,荷香與酒香四處飄逸,令人不飲亦醉。這裏以水面爲主,分佈着紅蓮、白蓮、重臺蓮、灑金蓮、並蒂蓮等等名種荷花,蓮葉田田,菡萏妖嬈。水面上架設了造型各異的小橋,人從橋上過,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兩相宜。

3、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景區位於白堤西端, 孤山南麓,瀕臨外西湖。這裏泛舟夜湖,舟中賞月。南宋孫銳詩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 棹歌何處泛舟”之句。

位於景區偏西處的湖天一碧樓,是觀賞月色的品茗香茶的好地方。

4、斷橋殘雪:

斷橋,位於白堤東端。在唐朝,斷橋就已建成,時人張祜《題杭州孤山寺》詩中就有“斷橋”一詞。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餘談》有一段評說西湖勝景的妙語:“西湖之勝,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領山水之絕者,塵世有幾人哉!”

地處江南的杭州,每年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見。一旦銀妝素裹,便會營造出與常時,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勝況。 這時候,站在寶石山向斷橋方向望去,低矮的橋面在漫天的瑞雪裏似乎已經斷掉,景韻非常幽深。

5、柳浪聞鶯:

在錢王祠一帶以青翠柳色和婉囀鶯鳴作爲公園景觀基調,在沿湖長達千米的堤岸上和園路主幹道路沿途栽種垂柳及獅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樹。煙花三月,柳絲飄舞,鶯聲清麗。

6、花港觀魚:

花港觀魚公園位於蘇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與小南湖之間的一塊半島上。後來乾隆下江南遊西湖時,又有詩作題刻於碑陰,有詩云:“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魚身魚嘬花”。 是一座佔地二十餘公頃的大型公園,全園分爲紅魚池,牡丹園,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個景區。

7、雷峯夕照:

雷峯,位於淨慈寺前,爲南屏山向北伸展的餘脈,瀕湖勃然隆重起,林木蔥鬱。山巔有吳越時建造的雷峯塔,山上種埴了大量香樟、楓香、榆樹等觀賞樹木,夕照林濤,景色依然富麗。

8、雙峯插雲:

天目山東走,其餘脈的一支,遇西湖而分弛南北形成西湖風景名勝區的南山、北山。其中的南高峯與北高峯古時均爲僧人所佔,山巔建佛塔,遙相對峙,迥然高於羣峯之上。春秋佳日,嵐翠霧白,塔尖入雲,時隱時顯,遠望氣勢非同一般。

9、南屏晚鐘:

南屏山,綿延橫陳於西湖南岸,山高不過百米,山體延伸卻長達千餘米。山上怪石聳秀,綠樹愜眼。後周顯得元年,吳越國主錢弘叔在南屏山麓建佛寺慧日永明院,後來成爲與靈隱寺並峙於南北的西湖兩大佛教道場之一的淨慈寺。

佛寺羣落,晨鐘暮鼓。南屏山一帶山嶺由石灰岩構成,山體多孔穴,加以山峯巖壁立若屏障,每當佛寺晚鐘敲響,鐘聲振盪頻率傳到山上,岩石、洞穴等爲其所迫,加速了聲波的振動,振幅急遽增大後形成共振。岩石、洞穴便隨之產生音箱效應,增強了共鳴。同時,鐘聲還以相同的頻率飛向西湖上空,直達西湖彼岸,碰上對岸由火成岩構成的葛嶺、迴音迭起。

10、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島又名小瀛洲。全島連水面在內面積約七公頃,南北有曲橋相通,東西以土堤相連橋堤呈“十”字形交叉,將島上水面一分爲四水面外圍是環形堤埂。如一個特大的“田”字。明萬曆年取湖中葑泥在島周圍築堤壩,初成湖中湖,作爲放生之所。後人在島南湖中建造三座瓶形小石塔,稱爲“三潭”,清初島上又加營建築曲橋,堂軒,沿內湖環植木芙蓉,復經清光緒間退休將領彭玉麟在此營造別墅,小瀛洲初具風貌。

(二):西湖新十景:

西湖新十景,五家新聞旅遊單位聯合發起舉辦新西湖十景評選活動,得到廣大市民一致認可。

1、雲棲竹徑:

是市區五雲山西一處森林茂密的山塢,相傳五雲山上時有五色瑞雲盤旋,並在此棲留,故名。進入山塢,有一條卵石小路,夾路翠竹搖空,篁間鳥雀啁啾,溪澗鳴琴,觸目成趣。有清溪順流而下,彎彎曲曲,與竹徑時分時合,若接若離。

2、滿隴掛雨:

在南山滿覺隴一帶,桂花是杭州的市花。滿覺隴兩山夾峙,林木蔥蘢,地下水源源豐富,環境宜於桂花生長。這裏香桂遍植,每年中秋前後,幾番金風涼雨,秋陽復出之時,滿樹的桂花競相開放,流芳十里,沁透肺腑。

3、虎跑夢泉:

位於大慈山下,始於佛教神話傳說,虎跑泉是地下水流經岩石的解理的裂隙泉。它從石英砂岩中滲透、出露。水質純淨,總礦化度低,氡的含量高,是一種適於飲用,具有保健功用的優質天然飲用礦泉水。與龍井茶葉並稱“西湖雙絕”。

4、龍井問茶:

龍井,位於西湖西南的風篁嶺山。五代此地建有龍井寺,相傳龍井與海相通,因海中有龍,故名。且龍井之水,亦十分奇特,攪動時,水面會出現一條分水線,彷彿遊絲擺動,然後慢慢消失。龍井泉水清澈甘洌,龍井茶更負盛名。龍井水泡龍井茶更是奇妙雙絕。

5、九溪煙樹:

九溪,位於西湖西邊羣山中的雞冠壠下。北接龍井,南貫錢塘江。源發翁家山楊梅嶺下,途匯清灣、、唐家、小康、佛石、百丈、雲棲、清頭和方家九溪,曲折隱忽,流入錢江。

十八澗係指細流之多,流泉淙淙。九溪與十八澗在八覺山下的溪中溪餐館前匯合。一路重巒疊嶂,茶園散處,峯迴路轉,流水淳淳,山鳥嚶嚶。晴天秀色可餐,陰天煙雲飄渺。

6、吳山天風:

吳山是西湖南山延伸進入杭州城區的尾部,吳雖山不高,但由於插入市區其東、北、西北多俯臨街市巷陌,南面可遠眺錢塘江及兩岸平疇,上吳山仍有凌空超越之感,且可盡攬杭州江、山、湖、城之勝。

7、阮墩環碧:

阮公墩是清嘉慶五年撫阮元主持疏浚西湖後,以浚湖葑泥堆壅成島的,故後人稱之爲阮公墩。阮公墩成島後,雜木蔥蘢,蔓草萋萋,天真未鑿。

島上矮籬圍出莊園,園內茅屋竹閣,有環碧小築、雲水居等,輕盈靈巧。庭前屋後,島邊近水處,別設憶芸亭,取追想阮芸臺治湖堆島、留績西湖之意。

8、黃龍吐翠:

西湖北山棲霞嶺北麓,茂林修竹深處,隱藏着頗具道教洞天福地氣象的黃龍洞古蹟。山,以渾重的黃砂石塊依照山勢、地形的起伏抑揚而砌築。竹徑通幽,匯林成海。

9、玉皇飛雲:

玉皇山介於西湖與錢塘江之間,凌空突兀,襯以藍天白雲,更顯得山姿雄峻巍峨。每當風起雲涌之時,佇立山巔登雲閣上,耳畔但聞習習之聲,時有云霧撲面而來,飛渡而去。

10、寶石流霞:

西湖三面雲中,葛嶺、寶石山自成一體,景色奇特。它們的山體均由侏羅系凝灰岩構成,其中最多見的是熔結凝灰岩。這裏的山岩呈赭紅色,巖體中有許多閃閃發亮的紅色小石子,每當陽光映照,滿山流韋紛披,尤其是朝陽或落日紅 光灑沐之時,分外耀目, 彷彿數不清的寶石在斷斷生輝。

(三):西湖新新十景:

盛世修志,清平立景。2007年,三評西湖十景經歷社會各界和中外遊客的評選出來。

1.靈隱禪蹤:

杭州素有東南佛國之稱,靈隱寺創建於東晉咸和元年,是爲杭州禪寺的最早蹤跡。靈隱寺前有飛來峯,崖壁精雕五代、宋、元石刻造像,蔚爲大觀。又有冷泉之水,時而清流潺潺,時而湍急奔流。靈隱周邊,更有上天竺、蓮花峯等名山,佛音莊嚴,禪意隱現。

2.六和聽濤:

六和塔原有塔院開化寺,其中有一楹聯寫道:“燈傳慧業三摩地,鼓應潮聲八月天”。意思是承接佛法需要專心致志。

聽濤似乎比觀潮更需專一用心,在六和塔上,聽濤更能易啓發遐思,心領神會,從而在對濤聲的品味之中,體會到萬千意象。至於秋高氣爽季節,登塔聽濤更生滄海觀日之意,那份併吞八荒之豪情,

3.嶽墓棲霞:

“莫須有”三字,鑄成中國史上的千古奇冤。然而,“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北山棲霞嶺上,每當仲春時節,山花爛漫;入秋以後,紅楓似火,望之如霞,久留不去。岳飛忠骨葬於棲霞嶺下,多少年來,杭州人民感念他的精忠偉烈。岳飛墓廟這一人文景觀是秀美西湖的靈魂。

4.湖濱晴雨:

湖濱位於西湖和城市的接壤之地,不但可以一覽西湖的三面雲山,更是品鑑陰晴雨霧的好地方。西湖風景最宜慢慢細品,尤其是多雨時節,漫步湖濱,但見煙雨濛濛,水天一色,西子湖如美人風鬟霧鬢,若隱若現,有一種特別迷人的“朦朧美”。

5.錢祠表忠:

錢王祠倚城面湖,中有“功德崇坊”之景。

祠內有蘇軾撰書的《表忠觀碑記》,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名碑。碑記敘了吳越國三代錢王在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的五代時期,奉行中原正朔,不失臣節,消弭兵戈,安居人民,最終納土歸宋的事蹟。寫出了杭州百姓對於錢王功德的永世不忘,更表現出西湖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6.萬鬆書緣:

萬鬆書院初創於明代弘治年間,取白居易“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的詩意,明清以來,萬鬆書院成爲浙江的最高學府,同時也是杭州規模最大、歷時最久、影響最廣的書院。王守仁、齊召南、秦瀛、袁枚……這些當年著名的思想家、學者和才子,由此同西湖結下了不解之緣。

尚有有梁山伯和祝英臺結伴就讀萬松嶺上的傳說,萬鬆書院也被稱作“梁祝書院”。

7.楊堤景行:

“景行”原意指大路,比作崇高光明的德行,典出《詩經·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比喻崇高德行使人敬慕,值得仿效。楊公堤近有三賢祠,所以橋名題作“景行”。表達了今人對於先賢楊孟瑛浚湖築堤這一惠及杭州百姓和西湖的德行的景仰之情,也點出了楊公堤景緻的特點,人行景移,移步換景,好山好水,目不暇接。

8.三臺雲水:

雲自無心水自閒,三臺山景區兼有江南山地和水鄉之勝,不僅山色蒼翠,映照長空,也多港灣溪潭,碧水清流。而山環水繞之間,更多人文景觀,其中最具分量的景點是于謙墓(祠)。“雲水”一詞點出這裏景觀的多樣性和立體化,在此也借用了宋代范仲淹《嚴先生祠堂記》中的名句:“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以頌揚明代民族英雄于謙的熱血千秋,清白一生。

9.梅塢春早:

梅家塢盛產茶葉,爲西湖龍井中的珍品。“春”在梅塢便是茶香之意。春茶四摘,又以最早的“明前茶”最爲名貴,每當清明時節,雲霧繚繞的山坡上,採茶女的身影隱現在碧綠如茵的茶園之間,鳥鳴茶歌,婉轉相應,爲秀美山水平添了一份靈氣,也是春天西湖的獨特美景。

10.北街夢尋:

風光綺麗、蜿蜒漫長的北山街,是人們晨昏之時迤邐而行的最愛。半數以上的近代中西式著名建築薈萃這條街上,而在綠蔭之下,庭院之間,又蘊涵着許許多多的理想與情懷,光榮與夢想,讓人尋尋覓覓。

(四):新西湖十五景:

包括“一街、二館、三園、四墓、五景”一十五個西湖景點。

一街:

北山街歷史文化街區 。

在西湖北岸,棲霞嶺,葛嶺,寶石山的山麓之間。西起魏店東到望湖樓這一段路程中,薈翠着中國近代產業運動中,新興產業者的大部分的居住樓墅,中西結合,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二館:

中國茶葉博物館是茶文化專題博物館:

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南面龍井路旁雙峯村。是國家旅遊局、浙江省、杭州市共同興建的國家級專業博物館。

蘇東坡紀念館:

位於杭州西湖蘇堤南端的映波橋旁,毗鄰雷峯塔、淨寺、花港觀魚,館區由主樓展廳、碑廊、百坡亭、酹月軒等組成。紀念館主建築爲一幢翹角飛檐的二層仿清樓閣式建築。

三園:

雲棲景區:

走進雲棲,就被兩旁密密層層、節節向上、清逸挺拔的無數修竹包圍,置身於竹海碧波之中,頓生一種“涼、綠、清、靜”的感覺,以“綠”、“幽”、“雅”爲特色,集接待、休閒、觀光於一體的高品位風景點。

仁壽山公園:

仁壽山公園位於杭州植物園東南側,公園突出原始、自然、野趣的主題。

龍泓澗景區:

龍泓澗,是西湖南山三大溪之一,更是給西湖提供天然補給水源的四條溪流之一.景區內最引人注目的,是兩座新恢復的仿古橋——飲馬橋和玉鉤橋。飲馬橋扼三路(金沙、玉澗、君子)清澈之水匯聚而流出茅家埠再注入西湖。

四墓:

龔隹育墓:

位於六和塔畔牌樓裏,是西湖風景區乃至杭州不可多得的儲存較爲完整的清代士大夫墓葬實跡,墓前方的華表、牌坊、碑亭、石羊、石馬、石虎、石翁仲均儲存完好,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蘇小小墓:

蘇小小,南齊時錢塘名伎,才貌出衆,身世和愛情故事悽婉動人,其詩作“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 膾炙人口。傳說死後葬於西泠橋畔。“千載芳名留古蹟,六朝韻事著西泠”,傳爲湖山佳話。墓亭共有12副柱聯,分別邀請12位全國著名書法家書寫,是西湖風景區中柱聯最多的一座亭子。

武松墓;

武松墓位於北山街西泠橋畔,蘇小小墓西邊50米左右,面對的是秀麗的西湖。武松墓牌坊兩邊的石柱上刻着的一副楹聯“失意且伍豪客,得時亦英公”,杭州的這些古蹟從某種意義上講,表達了人們對英雄人物的一種情感寄託。

陳夔龍墓:

位於右台山麓 ,位於俞樾墓南側,

陳夔龍(1857—1948),字筱石,號庸庵,貴州貴陽人,清光緒進士。歷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等職。

五景:

朱家裏:

位於梅家塢老村梅靈路以東。依託“十里梅塢”的獨特自然環境,成爲梅家塢茶文化村的又一旅遊新亮點。

魏廬:

魏廬位於花港觀魚公園西側,南臨著名的牡丹亭, 整座魏廬的最高處是木結構瓦頂的八角重檐。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這個八角重檐的頂,都只能看到一部分。這種頂在園林建築中被稱爲“攢尖頂”。自亭前往北,一眼望去青山蔥翠,碧水悠悠,是一處望盡西湖勝景的絕佳之地。體現建築與植物、山水的和諧共生的意境。

玉岑詩社:

從三臺山路來到浴鵠灣西側的武狀元坊,沿着對面上山小道便可到達玉岑山。三層八角攢尖頂的閣樓,是詩社的主體建築。它是根據明代文人祝時泰、沈士輩在此結玉岑詩社的典故而恢復的。其建築設計以突出原詩社的時代特徵爲要求,在外觀及結構上形神兼備,展現了詩社的古風餘韻。

留餘山居:

留餘山居原位於南高峯北麓,爲清代著名的園林景觀。乾隆帝到此遊覽,賜題“留餘山居”四字爲額,此名流傳至今。山居旁另建有江亭、聽泉亭。2004年,在原址附近按古籍記載的留餘山居佈局復建該景觀,沿用留餘山居舊名。同時溝通水系,堆疊假山,重新添置楹聯匾額,營造舊時景觀。

三臺閣:

位於風光旖旎的三臺山頂,爲遊客登高望遠的好去處。臨閣遠眺,山巒疊翠,碧湖如鏡,湖西全景可盡收眼底。有上山遊步道,該遊步道還將與龍泓澗中的中國茶葉博物館、外雞籠龍井茶村及南高峯等景點相連,成爲湖西景區“登山兼可看湖,遊湖又可賞山”的一處遊覽空間節點。

(五):西湖新三十六景

1.禮耕堂:

系晚清建築,位於梅家塢村。“禮耕堂”三字由張照書寫,字形方正,筆力雄渾。張照曾於“康乾盛世”時三朝爲官,系大書法家。現岳陽樓內的一幅《岳陽樓記》就出自他的手筆。

2.郎當嶺(入口):

又名琅璫嶺,古名捫壁嶺。原指天竺山東,龍井村西,梅家塢村東北的山嶺。現在習慣上把南起五雲山,北至天竺一帶山崗通稱“郎當嶺”。因山崗蜿延約數公里,又有“十里郎當”之稱。

3.梅家塢周恩來總理紀念室:

位於梅家塢村。周恩來總理自1957年起曾先後五次來到梅家塢,將此作爲指導全國農村工作的聯繫點,關心和指導梅家塢的生產和建設。

4.聖塘閘:

該閘是溝通杭州城區內河的主要通道,與北側石函閘和龍閘並稱爲西湖三閘,是西湖歷史的見證。上建聖塘閘亭。亭內現豎有白居易所著《錢塘湖石記》碑。

5.馬可波羅與杭州紀念雕塑:

位於聖塘路口。馬可·波羅是意大利著名旅行家,十三世紀的元初曾到過杭州,並把杭州稱爲“世界上最美麗華貴的城市”。

6.惜別白公(送別白居易羣雕):

詩人白居易於唐朝長慶二年任杭州刺史,到任後大規模疏浚治理西湖,並築堤建閘,灌溉農田。重修六井,深受百姓愛戴.唐長慶四年任滿赴洛陽之際,出現了“杭老遮車轍”的動人送別場面.

7.新泰飯店:

新泰飯店,又稱中湖飯店。位於郵電路86號,前身是清泰第二旅館,創建於宣統二年。新泰飯店在後期修繕過程中恢復了歷史原貌,新湖濱的整體環境與其十分和諧。

8.志願軍雕像:

六公園內雕像周圍的空地曾是近現代一些武術名家交流切磋武藝的場所,一些著名武術門派的淵源也與此地有關。此外,這裏在時期曾一度用作民衆體育場。

9.凇滬戰役陣亡將士紀念碑:

是爲1932年淞滬杭戰犧牲的將士創作的“凇滬戰役第八十八師陣亡將士紀念碑”。

10.聖塘路別墅建築羣:

位於杭州湖濱聖塘路臨湖一隅,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官僚資本家在此營建了各種西洋小樓別墅。

11.清旗營、練兵場:

在新湖濱景區東側區域,是原清代的旗下營(滿洲駐防營城)。辛亥後,杭州城牆、城門陸續被拆,城湖合璧,旗下營也被闢爲市場。

12.風波亭(風波橋、孝女井):

該亭在杭州市北浣紗路浙江第一監獄。南宋時爲大理寺,亭在獄內。據金山寺志載:“有道月禪師者,值岳飛班師過寺,道月勸其勿歸,贈詩一首,詩中有“風波亭下水滔滔”之句。王不聽,其後冤下大理寺時,果有亭匾日“風波”。 紹興十一年(1142年)臘月二十九日, 秦檜製造“莫須有”冤案,高宗賜死,人民擁護愛戴的民族英雄岳飛具浴拉肋而殂於風波亭,死時年僅39歲。 臨刑前, 獄史要岳飛畫押, 岳飛寧死不屈, 揮筆寫下了八個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表白了岳飛光明磊落、忠心報國的胸懷和對趙構秦檜罪惡陰謀的憤怒和控訴!

13.唐李泌引水紀念標誌:

杭州自隋建州以來城市日益發展,但杭州城區是由淺海灣演變成的陸地,地下水鹹苦不堪飲用。唐德宗朝李泌任杭州刺史後,引西湖水至城內各地,並置六個出水口,解杭人滷飲之苦,促進了城市的進一步發展,德澤百世。

14.楊公堤碑亭:

在景行橋畔。楊孟瑛,弘治十六年出知杭州。明正德三年,杭州府動用民工8000人,清除侵佔西湖水面形成的田蕩近3500畝,並以疏浚、開拓。另修“楊公堤”,堤上六橋爲“裏六橋”。碑亭記錄了這一史實。

15.永福橋:

在烏龜潭。原位於桐廬縣橫村鎮深畈村。其形制亦由拱橋改爲斜託樑橋。現橋每孔兩頭各有9根石條作斜託柱,支撐橋面9根石條,形成弓形橋洞,形制獨特。後遷至揚公堤。

16.玉澗橋:

又名玉建橋,原位於桐廬縣印渚鎮豐收村。爲雙孔石拱橋,2003年按原貌遷移保護至西湖楊公堤景區。

17.景行古橋:

位於松鶴山莊東,又名“金行橋”,始建於明代,是楊公堤諸橋中唯一尚存的古橋。《詩》雲:‘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喻好賢也,題曰景行。”

18.松鶴山莊:

又名松鶴莊,位於法公埠,時建,原系實業家盛杏蓀妻莊氏私宅。爲一幢中西風格結合的二層樓房,面闊三間,歇山頂,正門兩側飾愛奧尼亞式門柱,門窗上飾華美的山花。

19. 紅櫟山莊:

亦稱豁廬,位於楊公堤景行橋東南。

清光緒三十三年建造,爲邑人高雲麟別墅,俗稱高莊。園內園外山水互相映襯,湖山秀色一覽在目。

20.法相唐樟:

位於三臺山東麓,原法相寺旁,樹齡1000多年。是杭州地區見諸記載的樹齡最大的古香樟。樹高約17米,冠幅400多平方米。

位於三臺山東麓,浴鵠灣南,元代著名文學家張雨構水軒於赤山埠浴鵠灣,名曰“黃篾”。

22. 武狀元坊:

位於三臺山路浴鵠灣西。

南宋時,南高峯頂曾設比武露臺。嘉定七年右榜武狀元劉必方在南高峯麓赤山道口立武狀元坊。

23.子久草堂:

位於三臺山路浴鵠灣西岸。

黃公望,字子久,號大癡、一峯道人,江蘇常熟人,史載其聰敏絕倫,通百氏說。爲元代畫壇著名的“元四家”之首,傳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圖》、《天池石壁圖》等,並有專論山水畫的《山水訣》傳於世。

24. 俞曲園墓(含右臺仙館):

位於三臺山路三臺山東麓。

俞曲園名樾,字蔭甫,號曲園,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學者,官翰林院編修、河南學政。

25.大麥嶺蘇東坡摩崖題記:

位於大麥嶺東麓,系北宋元佑五年,蘇東坡第二次來杭任知州時,與王瑜、楊傑、張壽同遊天竺過麥嶺時所題。

26.于謙墓(祠):

于謙,字廷益,錢塘縣(今杭州)人,明代傑出的家、軍事家,爲官清廉,不阿權貴。明天順元年2月,因“謀逆罪”在北京遭冤殺。兩年後,于謙魂歸故土,遺骸安葬於現址。

27.趙之謙紀念亭:

趙之謙(1829-1884),清咸豐己未舉人。懷才負奇,博古通今,文章奇瑋恣肆。政績頗著。在書畫方面有極高的造詣,是清代後期著名的“海上畫派”代表人物,墨跡廣爲流傳,被後人尊爲藝術大師。

28.五峯草堂:

位於茅家埠景區龍井路旁。建於時期,爲中式三合院花園住宅,曾作爲“三教普善堂”堂址,後多次易主。

29.茅鄉古道(含通利古橋):

位於茅家埠景區。清代前期以前,茅家埠一帶皆爲西湖水面,香客常常乘西湖遊船在茅家埠登岸,再沿着上香古道步行去天竺諸寺進香,形成了具有濃郁民俗特色的香市文化。

30.蘭苑:

位於杭州花圃內。爲國內重要的蘭花培植基地和賞蘭勝地,享譽國內外。苑內根據蘭花的生態習性,借山林之蔭翳創造半陰的環境和適宜的空氣溼度,利用穿谷微風傳播蘭之幽香。

31.小隱園:

位於杭州花圃內。始建於宋代,初名適安園。爲杭州觀賞菊花、展示菊花文化的特色景點。

32.天澤樓:

位於杭州花圃東北。樓名取自天澤廟。天澤樓保留了原天澤廟禱雨文化的蹤跡,同時闢爲梔子花的專類園。遊人至此,既可瞭解古代的祈雨風俗和文化,亦可休憩賞花。

33.趙公堤:

又名小新堤。南宋淳佑二年,臨安知府趙與 自蘇堤東浦橋畔至麴院築堤,以通靈隱、天竺。堤長二百五十丈,“夾岸花柳一如蘇堤”。

34.燕南寄廬(蓋叫天故居) :

蓋叫天(1888-1971),原名張英傑幼時因生活所迫而學戲,十三歲到杭州,在拱宸橋“天仙戲院”學唱老生,十五歲改學武生。後以武戲聞名天下,被譽爲“燕北真好漢,江南活武松”,開創了獨具特色的蓋派藝術。

35. 環碧湖舍:

在楊公堤第一橋環碧橋畔,系20世紀30年代上海商界聞人王曉籟之別墅。因西山路舊稱仁壽路,故環碧湖舍又稱“仁壽山莊”。原別墅爲中西合璧風格,2003年復建。

36.風荷御酒坊 :

位於麴院風荷景區。南宋時曾是宮廷制曲作坊,隸屬於戶部,專釀官酒,具有悠久的釀造歷史和豐富的酒文化內涵。景點透過場景復原、壁畫、雕塑、微縮景觀等手段,向遊人展示南宋御酒製作流程、宮廷酒宴、民間酒肆、賽酒會等內容。

時間可以,可以去周邊的小縣城玩,紹興什麼都不錯哦。

我是蘇州人,結婚的時候去杭州玩了10天,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希望對你有幫助。

活動策劃

活動策劃 篇1

一·大賽主題:爲了豐富同學們的業餘生活,使同學們能夠更好的鍛鍊自己的普通話,展現自己的才能,我們以“展我風采,現時代精彩”爲宗旨,舉辦此次主持賽。

二·比賽安排:

1、比賽時間:初賽11月4日(週五)18:00 複賽11月16日(週五)18:00 決賽11月18日(週五)18:00

2、比賽地點:多媒體教室

3、比賽對象:11級學生

三·比賽流程:

海選流程:報名選手按報名順序自動分組,沒10人一組,每組1-2位選手直接晉級,4-5位選手直接淘汰,剩餘選手進入第二輪篩選,最終選出16位選手進入複賽。

複賽流程:入圍的16位選手賽前抽取自己的上場號碼,按號碼順序依次上場進入自己的表演。取評委給分前十名選手進入決賽。

決賽流程:入圍的10位選手賽前抽取自己的上場號碼,按號碼兩兩自然分組,比賽開始所有選手在場依次進行一句話子我介紹,後開始各輪比賽。按評委給分評出一二三等獎以及最佳獎。

四·比賽內容:

1、海選內容:由主辦方賽前出好題目並給模擬稿或串詞,每組選手主持相同題目,選手上場前兩分鐘發題並開始準備,上場時間3分鐘,選手可用題目裏給的模擬稿,也可以根據主題自由發揮,但必須脫稿。

2、複賽內容:(本階段主要考察選手基本素質)

第一環節:自我介紹(時間30秒)各參賽者可進行各具特色的自我介紹

第二環節:模擬主持(時間3分鐘)各參賽者可自由選擇方向,模擬主持一段節目,包括新聞,體育,娛樂,社交等諸多方面。要求:參賽選手有針對性的表達主題,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主持導語和結束語。

第三環節:才藝展示(時間2分鐘)每位參賽者根據自身特點進行才藝展示。

3、決賽內容:

第一環節:自我介紹,全體選手上場,按序號進行一句話自我介紹。

第二環節:命題主持(時間3分鐘)有主辦方賽前按新聞,文藝,體育,社教四類分別出題,選手自由選題,按要求在相應背景下進行模擬主持。要求:參賽選手有針對性的表達主題,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主持導語和結束語。

第三環節:臨場應變(時間2分鐘,包括思考時間)有主辦方賽前給定新聞資料,有選手在規定的時間內按要求完成主持。

第四環節:妙語連珠(時間1分鐘,包括思考時間)參賽者上場後自由抽取題目,每題共四個不相干的詞,參賽者要用這些詞語組織一段主持詞,主持類型不限,詞語順序不限

第五環節:珠聯璧合(時間3分鐘,包括思考時間)隨時抽取兩位參賽選手搭配共同主持一個話題。

五·評分標準:

複賽總共100分(個人形象10分,自我介紹20分,模擬主持40分,才藝展示30分)

決賽總共100分(個人形象10分,命題主持20分,臨時應變20分,妙語連珠20分,珠聯璧合20分)

六·前期準備工作: 1. 宣傳工作:(1)委託宣傳部爲宣傳主持賽和比賽做3張宣傳海報

(2)利用組織部開大一班長會議的機會向各班長宣傳主持賽,並且給每個班長一份主持賽報名表,鼓勵大一新生活躍參加

2. 活動場地及所需物品的準備比賽前一星期向學校申請多媒體教室供比賽使用,準備場地需用的氣球,獎品,話筒,記分卡,計時軟件等

七·場內互動遊戲(複賽,決賽時進行):

1·進行抽獎活動:方法是進場之前給每位觀衆發一張寫有號碼的紙條;中場活動時,由主持人選5位幸運觀衆,再由觀衆選擇貼有號碼的氣球,同樣是部分氣球內有獎名稱。

2·現場自願上場5位觀衆,進行成語互動遊戲,遊戲規則是每位回答時間位60秒,每一位觀衆在規定的時間內按要求說出10個成語,答不上或超出時間者將離場,最後留在場上的觀衆爲勝利者,並有獎贈送。

3·觀衆對現場主持人,參賽選手,評委,嘉賓提問。

八·具體項目:

1·我們將邀請比較專業的比賽評委進行選拔:海選各部門副,複賽各部位正,決賽院裏教室及相關專業人員,特邀嘉賓學生會團部分成員 2·主持人:複賽,決賽

九·活動獎項:

一等獎一名價值20元獎品一份,二等獎一名價值10元獎品一份,三等獎兩名價值5元獎品二份

最佳人氣獎一名,最佳口才獎一名,最佳魅力獎一名,觀衆獎5-8名

十.活動經費預算

活動用水30元,獎品50元,其他20元,共計100元

十一·注意事項:

1·突發性--組織人員積極應對突發性事件發生

2·分工--各部門分工要明確,幹事要積極配合的調動

3·有序性--組織人員要注意進場退場人員的有序性

活動策劃:完結

活動策劃 篇2

一、開展基層羣衆文化活動的重要作用

積極開展基層羣衆文化活動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發展的重要內容,透過基層羣衆文化的建設,增加羣衆的文化生活內容和形式,並從根本上鞏固和加深我國整個社會和民族的文化底蘊。尤其是在當前的資訊化時代的背景下,羣衆文化活動的種類更加多樣化,同時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更高,也隨之對羣衆文化活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應積極支援和鼓勵各類不同形式和內容的羣衆文化活動融入到羣衆生活,不斷滿足和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需求,進而提升人們的精神文化水平。當前我國的羣衆文化生活在形式上相對單一化,所以作爲在這方面還需要不斷爲廣大羣衆提高更寬廣的學習和參與的平臺,從而豐富羣衆文化活動形式。透過積極開展基層羣衆文化活動的過程,可有效對當地資源進行更加充分的利用,發揮其經濟效益,以此來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

二、基層羣衆文化活動的策劃與開展途徑

(一)基層羣衆文化活動的策劃

1。挖掘地方資源優勢,明確文化活動策劃的理念目標。基層羣衆性文化活動應充分把地方與時代、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有效資源利用起來,並藉助社會環境、社會資源以及地方文化來進行羣衆文化活動的策劃。如杭州西湖在端午節根據當地的特色文化進行了“舞龍舟”;或者透過地方戲劇來開展民間文化資源的各種比賽和表演晚會等形式,如廣東地區的粵劇粵曲;還有部分地方因爲可充分利用地方農民工較多的特點來爲廣大農民工開展一些聯歡文藝表演。透過這些挖掘地方優勢和地方特點的方式來策劃羣衆文化活動,一方面弘揚了地方傳統文化,同時也能達到活動最終的積極效果。所以在策劃基層羣衆文化活動時必須確立清晰的開展活動的理念、目標,從而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開展羣衆文化的策劃工作。

2。增加活動的創新性,體現羣衆文化活動的特點。羣衆文化活動的參與主體是人民羣衆,因此在活動形式上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和要求,尤其是在當前的社會發展環境下,使得這種特殊性和要求的表現更加突出,具體也即是要求基層羣衆文化活動的開展要有一定的創新性。因此當前的基層羣衆文化活動的策劃與開展最爲迫切的是要加快創新的步伐,提倡文化活動的原創性,內容的新穎,避免出現過多的`資金投入到羣衆文化活動中卻產生各種模仿和雷同的活動現象,這會造成羣衆對這些活動形式和內容的厭倦,無法提起羣衆參與的興趣和熱情,也最終無法達到這些文化活動開展的效果。所以必須鼓勵支援各類文化活動在形式和內容上的原創與創新,儘量避免過多的模仿,並與當前的社會文化發展相適應,從內容上不斷進步和創新,最終透過活動來激發羣衆文化“萌芽”逐步壯大,形成文化特色。

(二)基層羣衆文化活動的開展

1。帶動全民參與到羣衆文化活動中來,實現資源共享。在基層羣衆文化活動的實施和開展過程中,羣衆是基礎,同時也是主體,羣衆文化活動應廣泛吸收各個不同社會階層,使其積極參與到社會化的運作中來,共享多種豐富的文化資源,齊心協力共同構建羣衆文化事業,真正發揮羣衆文化的力量。公益性文化事業的發展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所以需要來自各個社會階層的團隊、資源、導向的共同協作,然後在的作用下整合各類社會文化資源以及羣衆文化等內容,最終推動我國基層羣衆文化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2。應以人爲本,滿足羣衆的文化需求。部分傳統羣衆文化活動已經與時代發展不相適應,很多內容比較枯燥和單一,無法滿足羣衆不斷髮展和變化的文化需求,尤其是在現代文化活動種類不斷增多,這在很大程度上對傳統羣衆文化有一定的衝擊和影響,所以作爲傳統羣衆文化應與時俱進,以人爲本,根據羣衆的文化需求策劃和開展一些能調動羣衆熱情並熱心參與的羣衆文化活動,例如書畫比賽、廣場舞聯誼會或農村文化節等。任何方案的開展必須做到全面周密,能根據實際羣衆的需要來設定活動,例如在活動獎項的設定上尤其是針對部分老年人的文化活動,那幺必須結合老年人的心理特點可設定鑽石獎、金獎、銀獎或優秀獎等,儘量讓每個人都能獲獎,這樣既了文化活動的舉辦,同時也讓參賽者皆大歡喜。

三、結語

綜上所述,基層羣衆文化活動的策劃與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工作,必須結合我國文化發展實情和人民羣衆的精神文化需求開展在基層羣衆文化活動,應以人文字,重視羣衆力量和作用,真正透過有助於基層羣衆文化活動發展的措施來組織活動,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推動我國文化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構建我國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活動策劃 篇3

一 活動背景:

作爲新一代在黨的旗幟下成長的熱血青年及在北大資院學院團委領導的深心栽培下的當代大學生,深深感受到繼錄和發揚志願者精神,回報社會和表現自身價值的重要性,爲此,青年志會願者協會牽頭、與校先進社團九思學社、戀武社合作,舉辦《暖冬活動——走進敬老院》的活動。旨在透過利用我們的課餘時間,透過豐富多采、充滿活力的文藝表演及我們志願者與老人的悉心交談、傾聽,排解老人的憂愁,使老人的閒暇時光充盈而快樂。同時,欲藉此團體活動的機會,增進我們志願者之間的感情,考驗、訓練各部門間的配合,使我們更好更快地度過磨合期。當然,最重要的是希望我們志願者透過此次活動,更加深化關愛老人,尊敬老人的意識。將愛付諸於行動,給老人以溫暖。

二 活動名稱:

走進敬老院—關愛老人,獻愛心

三 活動組織

策劃、主辦 北大資源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

協辦 九思學社 戀武社

四 活動時間與地點: 上莊敬老院

五 活動流程:

1、前期準備:包括人員召集、經費籌集、物資籌備。

2、活動當日安排:幹事8點集合、8點30分志願者準時在大廳集合。根據需要分若干小組,分別負責各項任務;

3、文藝表演:如武術表演、歌唱表演,由策劃部代理

4、任務安排:爲老人曬被褥,洗衣服、牀單,打掃房間,陪他們聊天,下棋,清理花園,道路等(人員分工屆時將根據具體情況安排);

5、活動全程:上午8、30中午11:30左右(如遇特殊情況拖延到12:30)

六 活動細則

1)活動當天有工作證的志願者需佩帶工作證、各社團佩戴社徽。

2)文藝表演節目具體順序由策劃部負責 到時可即幸添加節目及活動,但要求思想健康,格調高雅。

3)活動期間務必做到尊敬老人,杜絕有傷害老人,損害青協形象的事情發生。

4)若有上述事件發生,則事件責任人由組織判定、處罰。

5)路途中,由責任人組織注意交通安全,儘量減少路途中費的時間。

6)由點名後離校至回校點名期間,任何人,無正當理由,不可離隊。

7)若有違6)者,安全責任自負。

8)由於經費問題,若下雨需乘車往返,車費自付,望見諒。

七 活動宣傳

由祕書部製作海報

由人力部招募文藝志願者大約10—20人

八 用品:

鮮花,水果等

備註:

前期策劃部需與上莊敬老院方面有細緻溝通,敲定時間等各該注意事項。

地址:北大資源學院 上莊敬老院

時間:xx年10月20日

活動策劃 篇4

隨着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城鄉生態綠化日益受到重視,而園林美化更是成爲人們追求的目標。植物是環境建設的重要材料,掌握植物的識別是植物運用的基礎。植物知識是我們園林專業的重要基礎,而且從美學的角度去學習植物會有更好的效果。同學們對植物學的學習往往只限於課堂上而缺少實踐,因此我班舉辦此次植物觀賞——楊村之行活動,爲同學們提供一個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平臺。

一、活動時間:

二、活動地點:

楊村花卉基地

三、活動主題:

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快樂

四、參與人員:

五、活動方案

1、9:00在月亮女神集合,然後一起去楊村。

2、指導老師或者技術人員將對植物的科屬種,生長習性,適應的氣候土壤條件的進行介紹及分析。

3、探究常見庭院植物種植需要注意的問題,辦公室植物種植需要注意的問題,培栽要點及植物之間的搭配技巧,透過學習,瞭解一定的植物知識基礎後就可以對這些問題進行探究。

4、同學們一起野外聚餐,分享各自的乾糧,同時感受大自然的氣息。

5、參觀花卉培訓基地。

6、結束後,有序組織同學安全返回校區。

六、預期效果

透過此次活動增強了我班學生的植物基礎知識,並且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增強了大家的團隊意識與創新能力。

活動策劃 篇5

一、活動目的:

爲更好地發揮學生社團在建設特色校園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實現對社團科學、高效、有序地管理,提高社團活動質量,培養社團競爭意識,營造良好的社團發展。

二、主辦單位:

信電工程學院團委

三、策劃承辦單位:

信電工程學院社團聯合會

四、活動對象: 奔騰計算機協會、大學生資訊技術協會、校園網絡協會、健身協會、吉他協會、rum禮儀協會

五、評分細則:

第一條考覈週期爲每月一次,在院所有經正式註冊的學生社團均按此制度進行考評。

第二條內容分別爲:招新工作、社團組織管理、社團活動、宣傳管理、財務管理。滿分爲100分,附加項內容加分不超過10分。

第三條社團依據本辦法各項細則,遞交詳細申報材料,如社團學期工作、活動總結。(可附照片)

第四條社團工作監督小組根據本辦法對每個社團進行考覈評分。

第五條社聯將考評結果上報院團委審覈。

第六條招新工作部分考覈項目(10分)

1、納新情況(10分)注:不遵守聯合招新計劃,該項爲0分

第七條社團組織管理工作部分考覈項目(30分)

2、註冊情況(4分)

3、換屆情況(2分)注;不提前報批或接受考覈,“換屆情況”爲0分

4、會員大會(4分)注:不接受考覈,該項爲0分

5、指導老師指導(2分)注:不接受考覈,該項爲0分

6、定期舉行會員交流促進活動(4分)

7、內部機構設定情況(2分)

8、檔案管理情況(4分)

9、社團負責人工作(4分)注:包括衛生打掃情況,物品借用情況等。

10、社團章程的制定及執行情況(4分)

第八條社團活動部分考覈項目(50分)

1、每學期完成10次社團內部活動且出席率達80%(25分);

2、每學期完成院級活動一次或更多且效果良好(5分/每次,最高不超15分);

3、該學期完成校級活動一次且效果良好(10分);

第九條財務管理工作部分考覈項目(10分)

12、財務管理(10分)注:不接受監督、檢查,該項爲0分

第十三條附加項

13、院內外宣傳:

a、社團活動在校內報紙、廣播站有報道(2分)注:必須附證明材料

b、社團活動在校外報紙、廣播電視有報道(6分)注:必須附證明材料

14、獲獎:

a、社團獲校級獎勵,每項5分;市級10分,省級15分;國家級30分

b、社團會員以社團的名義獲得校、市級或省級以上獎勵,加分標準如上;

15、其他:

社團積極參加學院組織的活動,積極配合社團聯合會履行工作職責(一般是公開徵集性的活動)的經社團聯合會評議每項一次加3分;(如承辦社團文化藝術節活動、參加院園文化藝術節或科技學術節)

16、扣分項:

被投訴且經社團管理委員會覈實的社團視情況每次扣5分,特別嚴重者將按院規院紀處理;社團辦公室衛生不合格,每次扣2分;社團成員盜用該社團或其他社團名義開展活動,或將辦公室私自外借他用,扣除該社團10分;經社聯團討論、報團委批准,其他需要扣分的情況,扣5—10分。

六、評定方法:

由信電工程學院社團聯合會派出的社團工作監督小組(監督小組由信電社聯各部門和財檢部部分幹事組成)對各個社團常規活動以及大小型活動進行監督並對每一次活動進行書面總結。

團每一個月月底根據評分準則對各個社團活動進行質量評估,並確定本月社團之星,予以獎勵並在校園內對社團進行表彰。

活動策劃 篇6

一、活動時間: 4月16日——5月22日

二、活動流程:

(一)開幕式

1.活動流程:(1)活動時間:5月7日

(2)活動地點:知音廣場

2.活動內容:

(1)茶藝表演。由茶藝表演團成員表演並示範給現場的觀衆,讓觀衆切身感受到茶具,服裝等專用用具用法。茶藝表演期間還同時進行古箏表演,營造更好的氣氛效果,在茶香與音韻中,引起更多人的興趣

(2)茶葉展示。由茶葉公司提供各種茶葉,在品茶盛會中展示,並講解其功效特點

(3)免費品茶。我們會設立免費品茶區,茶葉可自購,也可透過贊助,贊助茶葉會註明贊助公司。活動現場進行品茶鑑茶遊戲(辨別何種茶葉)

(4)茶的歷史發展展示。在活動現場掛有茶發展歷史的圖片和文字,爲同學們展示茶的起源和發展,是同學問更瞭解茶的文化,知道它的博大精深,有助於茶文化的傳承,增強民族自豪感與愛國情操

(二)茶道演講比賽

1.活動時間:初賽4月24日決賽5月14日

2.活動流程:

1、預賽:報名同學於指定時間按時到場,進行十分鐘簡短演講,內容爲和自己對於茶的理解。根據演講的狀態和演講內容深度進行評選,選出10人進入決賽。

2、決賽:進入決賽的同學進行更加詳細的演講,除此之外,演講結束後還會進行知識的問答。最後綜合評定,決出名次

3、最後評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發獎狀與獎品。優勝獎若干,發獎狀。

(三)花茶飄香

1.活動時間:5月21日

2.活動地點:三號樓前

3.活動參加人員:青島農業大學在校師生

4.活動安排:9點活動正式開始,免費向同學們講解有關喝花茶養生的知識

根據不同同學的需要免費贈送品嚐養生花茶

(四)你追我趕對對碰

1.活動時間:5月22日

2.活動地點:五環體育場

3.比賽流程:(1)將比賽人員分爲4大組,將4大組各分爲兩小組,一小組爲茶,一小組爲功能屬性。

(2)爲茶的一組同學在遊戲開始後要根據自己代表茶的特性去抓與之對應的功能屬性的一組同學(每次所代表的茶和功能屬性隨機抽取)。

(3)比賽一大組爲時15分鐘,根據茶的組抓到的對應功能組的同學人數是否過半判定輸贏

(五)茶藝培訓

1.活動時間:5月15日

2.活動地點:教室

3.活動參加人員:全體在校學生

(六)茶文化協會茶與人體健康專題講座

1.主講人:丁兆堂

2.活動對象:全體同學

3.講座時間:5月8日

4.參加人員:對茶文化感興趣的同學

5.活動地點:教室

(七)韻香茶具講座

1、主講人:趙永厚

2.活動時間:5月20日

3、活動地點:教室

4、參加人員:全校對茶感興趣的同學

5、活動流程:

1、由專業人士或對茶有研究的同學向大家講解茶具的歷史,分類,如何辨別茶具的好壞。

2、播放音樂,烘托現場氣氛

3、透過ppt向同學展示茶具的有關知識。

4、現場提問,解答同學茶具的疑惑。

中國飲食文化手抄報

淺談飲食中的文化

民以食爲天,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喜歡研究食物,喜歡給簡單的吃食賦予一定的意義。

飲食文化就是在解決溫飽的前提下,給食物一些附加之外的東西,比如風俗、詩意、典故等。

就像酒文化、茶文化、美食文化等等,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色。從南到北,中國的飲食文化沉澱了幾千年,各色菜系代表着不同的地區文化,就小小的一碗麪,也能體現出當地的文化。

比如陝西的岐山臊子面、油潑辣子面,蘭州的牛肉拉麪、尕面片,重慶小面,武漢熱乾麪,天水漿水面,徽縣擔擔麪等等,大地方有大地方的特色,小地方有小地方的習俗,不同的吃食,不同的文化,都是經過幾千年勞動人民積攢下來的生活經驗。

如何爲粗糙勞累的生活增添一點色彩,在缺乏文化娛樂的年代,每次把粗糙簡單的食材變得更加精細,更加有意義,便給飲食賦予一層文化色彩。

隨着時代變遷,中國的文人墨客也多了起來,飲食也變得更加有詩意。

“桂花香餡裹胡桃”一個簡單桂花糕,裹上核桃餡,一句詩詞讀起來頓時變得高大上。“鮮鯽銀絲膾,香芹碧澗羹”簡單的鯽魚,用詩句描寫起來更加誘人,勾引起了味蕾。

說起酒和茶,那更是中國幾千年的積攢,常說的茶文化、酒文化更加深奧,就比如朋友之間可以喝茶也可以喝酒,但是對手與敵人只能喝酒,卻不能坐在一起品茗。

那些文人墨客描寫茶酒的詩句更是多,“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而且酒裏面帶上了人的情緒。茶更是與禪聯繫到了一起,茶禪妙語、品茗悟道等等,無一不顯示了茶文化的深奧。

中國的飲食文化歷史悠久,沉澱着勞動人民的智慧,昭顯了勞動人民對生活美好的期望。

中國飲食文化是有着長遠歷史,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的陰陽五行哲學思想、儒家倫理道德觀念、中醫營養攝生學說,還有文化藝術成就、飲食審美風尚、民族性格特徵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創造出彪炳史冊的中國烹飪技藝,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

從外延看,中國飲食文化可以從時代與技法、地域與經濟、民族與宗教、食品與食具、消費與層次、民俗與功能等多種角度進行分類,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體現出不同的使用價值,異彩紛呈。

標籤:妙語 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