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六大茶山創始人

六大茶山創始人

六大茶山創始人是指中國茶葉歷史上最重要的六位種植茶葉的大師,他們分別是:

1. 鄒愛民:創始人之一,主要種植龍井茶,被譽為“龍井祖師”。

2. 王永慶:創始人之一,主要種植鐵觀音茶,被譽為“鐵觀音之祖”。

3. 林宗嶽:創始人之一,主要種植武夷巖茶,被譽為“武夷巖茶之祖”。

4. 陳宗懋:主要種植六安瓜片茶,被譽為“六安瓜片之祖”。

5. 鄭獻田:主要種植黃山毛峯茶,被譽為“黃山毛峯之祖”。

6. 李時中:主要種植祁門紅茶,被譽為“祁門紅茶之祖”。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觀山海ぃ未眠什麼意思?

字面意思

先從換壁紙開始,首先,在桌面上點右下角的那個圖標進入個性設置,或者點手機上的menu鍵,然後點個性化設置,如下圖; 這裏我們可以看到幾個選項,場景、皮膚、壁紙、鎖定屏幕,這幾個就是HTC手機美化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我們這裏以壁紙為例講解,其他的也都類似。選擇壁紙後,一般會讓你選擇用什麼哪種壁紙,【HTC壁紙】是系統自帶的壁紙,【動態壁紙】很明顯就是一些可以動的壁紙,動態壁紙一般比較絢麗,但是會比較費電,建議大家體驗使用,但不太適合長期使用。再有一個就是【相冊】,這個就可以將自己拍攝的一些照片或者自己喜歡的圖片設置為壁紙,如圖: 通過相冊找到自己喜歡的圖片後,選擇該圖片,然後調整圖片的大小,保存即可設置為壁紙。 再看下自己的桌面,壁紙是不是變了呢,發揮你的想象力,把你的手機做的更具個性吧。設置動態壁紙跟這個是一樣的,甚至比較簡單,因為大部分時候動態壁紙都是系統內置的一些,進去選擇就可以了,當然也可以自己安裝一些動態壁紙,安裝後的動態壁紙也是從剛才那裏的動態壁紙之處設置。

給我推薦一本普洱茶書

可以看下週紅傑的《雲南普洱茶》和石昆牧的《經典普洱》。

《經典普洱》是2011年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石昆牧。

內容簡介:普洱茶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以其集散地與原產地之一的普洱命名之。於元朝時稱之為普茶,明朝萬曆年間才定名為普洱茶。唐朝時普洱名為步日,屬銀生節度。此時所生產之銀生茶是普洱茶的前身,是原始製法是直接將鮮葉生曬而成,後來發展出殺青、揉捻等製程,茶菁日曬後成為曬青毛茶,此即緊壓精製加工的原料。清朝為普洱茶的極盛時期,《普洱府志》記載:普洱所屬六大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十餘萬人。可知當時盛況。宮廷貴族與風雅人士飲用普洱茶蔚為風潮,有夏喝龍井,冬喝普洱的風俗雅興。當時,思茅與西雙版納一帶為普洱茶的主要原料產地,而普洱與思茅即成為其加工和集散中心。明清時期以普洱為中心向外輻射六條馬古道,將普洱茶行銷至中國內地、、越南、緬甸、泰國等地,並轉運到港、澳、東南亞,甚至歐洲。至今,茶葉已成為中華文化與其他西方文明的橋樑。

普洱茶品牌有哪些?

普洱茶品牌有大益茶、下關沱茶、中茶等。

1、大益茶

上榜理由:大益茶業集團是目前中國首屈一指的現代化大型茶業集團,集團母公司為雲南大益茶業集團有限公司,集團旗下包括勐海茶廠(勐海茶業有限責任公司)、東莞大益茶業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皇茶茶文化會所有限公司、北京大益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江蘇宜興宜工坊陶瓷工藝品有限公司等成員企業,擁有享譽海內外的“大益”品牌。

其中大益7572被譽為評判普洱熟茶的標杆,大益7542被譽為評判普洱生茶的標杆。其成熟穩定的製茶工藝和熟茶發酵技術,是其他品牌可望而不可及的。

2、下關沱茶

上榜理由:雲南下關沱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創建於1941年的雲南省下關茶廠。老一輩所説的“生喝下關,熟飲勐海”裏面的下關就是指下關沱茶。下關沱茶與雲南白藥、雲煙齊名被譽為“滇中三寶”。

3、中茶

上榜理由:中茶公司成立於1949年,是世界500強之一中糧集團有限公司(COFCO)成員企業,是新中國成立後首家由批准成立的全國性專業總公司。

中茶公司集茶葉種植、生產、加工、研發、銷售、文化推廣於一體,在福建、雲南、廣西、湖南、浙江等地建有多家大中型生產企業和原料基地,是中國茶葉行業中重要的企業之一,是奉獻健康、改變生活方式的行業領導者。

有誰知道普洱茶發展的歷史?

唐代之前

在商朝時期,雲南地區的少數民族的先祖就已經開始有製作茶葉的歷史了,周朝時期他們還將茶葉進獻給周武王,不過那時的茶葉並不是叫普洱茶這個名字。到了三國時期,諸葛亮在征討孟獲的過程中,軍隊深入密林之中,由於不瞭解當地的環境,密林中瘴氣很重,加之士兵不習慣環境,很多都病了,當地的居民告訴諸葛亮喝普洱茶可以治癒,後來諸葛亮就讓大軍都喝茶,士兵的病情好了很多,後來成功降服了孟獲。

唐代至清代時期

到了唐代,茶馬貿易發展起來,普洱茶從普洱地區通過茶馬古道傳向內陸地區與世界的許多角落,促進了漢族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之間,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之間的交流。宋朝時期,貿易規模不斷擴大。不過到了明朝後期普洱茶才真正的命名為普洱茶。清朝末期由於戰爭等原因,加之印度,斯里蘭卡等國茶葉的發展,普洱茶產量下降。

清朝之後

到了時期,由於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緣故,雲南茶葉產量急劇下降,普洱茶也隨之降到了低谷。解放後,普洱茶的產量慢慢回升,到現在,普洱茶的發展邁進了新的篇章,創造了雲南茶史的最大輝煌。

石屏——普洱茶號字級起源之地

過去雲南一些大名鼎鼎的茶莊老字號,許多都出自石屏,有如同興號、同慶號、乾利貞宋聘號、雷永豐號……石屏是此次出行的主要目的地,也是我倆新的一年2021年開始,尋茶學茶路的首站——[奮鬥]

先來看看為什麼説石屏是上面這些普洱茶號字級茶莊的起源之地:

明朝中後期以降,南滇的“茶馬古道”上,長期活躍着一支商幫。這支商幫以石屏鄉土親緣為紐帶,在通省乃至燕京擁有十數所石屏會館,為石屏商人和科考儒生提供食宿之便、倉儲之用,並定期舉行屏人商會、文人雅集等,形成頗有地域特色和儒商特質的民間商幫。其中,石屏商幫的一支西進普洱,浩浩馬幫多達數萬人,時長跨越五百餘年。屏人在易武開發六大茶山,研製皇家貢茶,引領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十萬人”(清·檀萃《滇海虞衡志》)的時代盛況,並將易武打造成第二故鄉。石屏茶商足跡遍佈滇土,步及鄰省、遠涉鄰國,其經營的號級普洱茶,如“同興號”、“同慶號”、“宋聘號”、“車順號”等,舉國聞名,享譽海外,成為南滇普洱茶貿易史上重要的商業標杆和文化語碼。

在餘秋雨先生的《品鑑普洱茶》中,我們看到這樣一個關於號字級普洱茶的品鑑價值的排位,第一名:宋聘;第二名:福元昌,第三名:向質卿;第四名:雙獅同慶;第五名:陳雲號。

我們知道,歷史上普洱茶產自雲南滇南的西雙版納六大茶山一帶,大約在清代的嘉慶、道光年間(1796年至1850年),很多茶農和外地的茶商開始在六大茶山建立茶莊,當時茶莊主要集中在倚邦街附近。這些茶莊中最有名的包括恆盛號、乾利貞號、同昌號、宋慶號、宋聘號、宋寅號、宋元號、元昌號等。這裏面很多創始人都出自雲南石屏。

過去時石屏有句話叫:窮走夷方,急走廠。也就是説,如果犯了事兒或沒地方討生活,可以去各就礦洞裏開礦,叫走廠;如果想發財,那應該去煙瘴之地的夷方,也就是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易武就屬於夷方。自從1789年允許漢人進入易武及其周邊以來,大量的石屏人來到易武,他們成立公所,建蓋石屏會館,種茶採茶和賣茶。1765年前後,緬甸東部部落進攻西雙版納,易武六大茶山的少數民族居民大批逃入老撾。戰亂之後,民散地荒,朝廷貢茶無法繳呈。為此,當地特到石屏招商,允許屏人進入茶山採茶、種茶、製茶,售茶。這一歷史機緣促動了石屏茶商的創業夢想,大批屏人湧入易武,開啟了易武六大茶山的新篇章。

所以我們特地在新年第一天來到了石屏尋蹤問跡,一個人少安靜的小縣城,在老城裏找到了“石屏書院”,這大概是生普保存下來最好的文化之地了,全部木質結構,古樸典雅的院落,書香氣滿院,到了這裏,我倆特地在庭院最深處的地方喝着咖啡,感受這裏的氛圍——陽光穿過書院深處的雕花木門,穿過門口的蘭草盆栽,照在我倆的身上,握着手裏的咖啡杯,看着屋內的書法條幅,思緒一下回到了那個時候……

石屏是一個有着文化底藴的小城,有着被清朝光緒帝稱為“無雙國士”—袁嘉穀,一代名儒和國學大師,雲南獨一無二的全國狀元。袁嘉穀的字,自創一體,世稱“袁家書”。他從封建王朝的狀元,做到現代高校的教授,古今唯一人,天下亦唯一人。他的故居里有他的書香遺世,墨香暗湧。而正是袁嘉穀的兄弟們創辦了“乾利貞號和宋聘號”名茶莊,那個時代的故事想想都讓人心潮澎湃。

擁有普洱茶最多的人

茶葉方面的知識有很多,許多朋友給我們發了信息詢問各方面的問題,今天茶葉網將為大家來詳細介紹普洱茶製茶大師排名,中國普洱茶十大名人,原創內容如下: 中國普洱茶十大名人包括有李家興、鄒炳良、陳昇河、楊世華、陳亞忠(女)、趙華瓊(女)等等,均榮獲“中國製茶大師”稱號,茶葉網下面來簡單介紹一下這些普洱茶製茶大師,排名不分先後。 李家興 李家興,男,雲南大理人,雲南下關沱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基層製茶工作人員,主要從事沱茶手工揉制工作。 鄒炳良 鄒炳良,男,漢族,生於1939年,雲南省祥雲縣人,是中國普洱茶終身成就大師,大益品牌創始人之一,海灣茶業創始人,原勐海茶廠廠長、總工程師。 陳昇河 陳昇河,生於1951年4月,廣東汕頭人,雲南普洱茶專家,雲南勐海陳昇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與茶為伴40年,業界譽為“茶痴”。 楊世華 楊世華,1965年出生,男,漢族,中吉號茶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2007年創立中吉號品牌,在業內擁有“深山茶人”的美譽。 陳亞忠(女) 陳亞忠,1965年1月生,雲南省騰衝縣高黎貢山生態茶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獲得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 趙華瓊(女) 本文內容來自茶葉網(https://www.ryycha.cn/)整理加原創,會不斷更新,喜歡的朋友可以收藏下我們,下一期重點為大家推薦的重點話題是:大葉種曬青茶是好茶嗎,大葉種曬青毛茶檔次,下面我們來繼續深入介紹本期話題。 趙華瓊,製茶高級工程師、高級評茶師,任普洱華煜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2002年首創“普洱幹吃茶”、“普洱茶超細粉”、“普洱茶速溶粉”、“工藝茶”,填補了雲南省深加工的空白。 鄭際雄 鄭際雄,製茶專業高級工程師,雲南中茶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兼產品研發部經理,製茶專業高級工程師,雲南省茶葉高級職稱專家評委。 楊兆飛 楊兆飛,曾任臨滄茶廠副廠長、總工程師,開創、制定臨滄茶廠滇青、滇紅配茶生產工藝及原料配比,主持、參與制作“碧雪”綠茶,1987年成功生產普洱銀毫沱茶,現工作單位昆明楠禾香茶業有限責任公司。 杜春嶧(女) 杜春嶧,瀾滄古茶有限公司董事長,被稱為“茶媽媽”,是普洱茶發展歷史中舉足輕重的人物,是“全球十大普洱茶傑出人物”最高獎茶馬獎獲得者。 李興良 李興良,1982年拜師製茶世家勐庫戎氏製茶技藝第二代傳承人、中國茶葉行業終身成就獎、雲南省普洱茶傳承工藝大師戎加升做學徒,學習製茶。 羅祥輝 羅祥輝,現任勐海七彩雲南茶廠質量技術總監,在製茶領域獲得了多項殊榮,年均能完成300多個產品的拼配方案,最值得稱讚的是經由羅祥輝拼配的“易武古樹熟茶”和“2020正山古樹茶王6000”。 阮殿蓉(女) 阮殿蓉,雲南六大茶山茶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勐海六大茶山古茶旅遊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代表作1999年勐海茶廠班章有機茶、易武綠大樹、7592、60週年紀念餅、99世博餅、建國50週年紀念餅、澳門迴歸紀念餅等等。 通過我們的介紹,相信大家對普洱茶製茶大師排名,中國普洱茶十大名人有了更深入的瞭解,風在香茶網將不斷更新,喜歡我們記得收藏起來,順便分享下。 原文鏈接:https://www.ryycha.cn/407690.html

普洱生茶有哪些

普洱茶品牌有福元昌圓茶、宋聘號圓茶、同慶號圓茶、敬昌號圓茶等。

1、福元昌圓茶

百年福元昌,有“茶中極品”之稱,可謂傳世普洱茶王。“元昌號”茶莊創立於光緒初年,是倚邦茶區最富盛名的商號之一。其年產普洱茶400~500擔,主要運銷到四川省及北方地區。

2、宋聘號圓茶

宋聘號茶莊成立於光緒初年,始設於雲南石屏南正街,駐廠六大茶山重鎮易武,初年擁有半條街十多間店面,茶業生意盛極一時,以“茶魁”之名聞於四方。

宋聘號的年產茶量在易武鎮為第一。一種是面向普洱消費者的宋聘圓茶,一種是面向權貴的“宋聘極品”,其中多偏重於價位較低的商品貨,高級宋聘圓茶較少,流傳後世的宋聘極品就更為稀少。

3、同慶號圓茶

同慶號創始於清乾隆元年(1736年),堪稱手工製茶的真正百年老字號。創始人為石屏人劉漢成。同慶號茶莊的總店在石屏,叫“雲南石屏同慶號”。同時,在易武山大街設立茶廠,為“易武同慶號茶廠”。

乾隆年間,憑藉精細的選料、優良的做工,以及可靠的品質,同慶號普洱茶被官府定為貢茶,並在業界享有“普洱茶後”的美譽。

普洱茶的歷史發展

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雲南種茶先民濮人就已經獻茶給周武王,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邦崴過渡型古茶樹是古代濮人栽培馴化茶樹遺留下來的活化石。

歷史文獻中記載最早種植普洱茶的人是唐吏樊綽,在其所著《蠻書》卷七中雲“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採造法。蒙舍蠻以椒薑桂和烹而飲之。”據考證銀生城的茶應該是雲南大葉茶種,也就是普洱茶種。歷史記載説明,早在1100多年前,屬南詔“銀生城界諸山”的思普區境內,已盛產茶葉。

宋朝李石在他的《續博物志》一書也記載了:“茶出銀生諸山,採無時,雜菽姜烹而飲之。”從茶文化歷史的認知,茶興於唐朝而盛於宋朝。

元朝時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於後來寫成漢字,就成了“普耳”(當時“耳”無三點水)。普洱一詞首見於此。

明代萬曆年間謝肇淛在其著《滇略》中,提到“普茶”(即普洱茶)這個詞,該書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團”。這是“普茶”一詞首次見諸文字。明代李時珍著《本草綱目》中亦有“普洱茶出雲南普洱”的記載。

明朝,茶馬市場在雲南興起,來往穿梭雲南與之間的馬幫如織。在茶道的沿途上,聚集而形成許多城市。以普洱府為中心點,透過了古茶道和茶馬大道極頻繁的東西交通往來,進行着龐大的茶馬交易。

清朝阮福《普洱茶記》:“普洱古屬銀生府。則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時。”

清道光《普洱府志》“六茶山遺器”載,在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普洱府境內就已種茶。

清人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有載:“普茶名重於天下,出普洱所屬六茶山……入山作茶者數十萬人”。此六茶山在普洱府屬思茅廳界內。普洱府思茅廳是當時茶葉貿易的集散地,六大茶山的茶葉大部份集中到普洱府,經過帆工精製後,運銷國內外,故稱普洱茶。普洱茶是清代雲南進貢朝廷的貢品,雍正年間以來,向皇帝進貢的普洱茶就是由普洱府思茅同知承辦的。

新中國誕生後,雲南茶葉獲得了新生。1951年就建立了全省茶葉科研機構,到1958年止,全省茶園面積達到了46.6萬畝,產茶18萬擔,但大躍進時期茶樹大受摧殘。

1966年,雲南茶仍只有19萬擔。十年期間,茶葉發展緩慢。

1975年普洱熟茶用於生產,隨着逐年的發展人們對普洱熟茶的瞭解認可,工業化批量生產勢在必行,可傳統的熟茶工藝製作過程相對緩慢,各種香型需靠陳放幾年緩慢轉化。

1976年,面積到了127萬畝,而產量僅有32萬擔。

1984年,現代普洱創始人吳啟英通過普洱茶接種技術科學的方式,在保證普洱茶質量的情況下22天就完成了普洱熟茶的發酵轉化。這是現代普洱熟茶的開端,為普洱熟茶批量生產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

1990年,茶園面積達240萬畝。

1998年產量達155萬擔,出口20多萬擔,創匯2250萬美元,創造了雲南茶史的最大輝煌,茶類由1950年的單一曬青發展到炒青綠茶、工夫紅茶、ctc紅碎茶、普洱茶、花茶、速溶茶、名特優茶、藝術品茶等。

2003年3月雲南省標準計量局於公佈普洱茶的定義:“普洱茶是以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緊壓茶”。

國豔茶廠的創始人

國豔茶廠創始人、國豔茶廠董事長董國豔,是知名茶學專家、中國普洱茶十大知名企業家,曾任勐海茶廠技術副廠長,畢業於雲南農業大學茶葉專業,從事普洱茶研究16餘年。先祖董桂是大理國文學學士、茶學家,曾得到光緒親題的“望重成均”的木匾。精湛的茶葉調配技術,深厚的中華民族文化,成就了高品質的國豔普洱茶。

董國豔的祖上董桂是大理國文學學士,當時著名的茶學專家。光緒乙酉年間,光緒親題了一塊“望重成均”的木匾,以獎彰他在茶學研究及推廣方面做出的貢獻。

除了對質量口感等方面的肯定外,天下愛茶人對董國豔做的茶,情有獨鍾的原因,恐怕還有因人及茶的一瓣心香;歲月如歌,人生如茶;董國豔的一瓣心香,使她的美麗不在茶外。

祖上就是書香門第的董國豔氣度嫻靜温雅,她把一塊厚重闊大的木匾從家鄉大理搬到了她西雙版納勐養的國豔茶廠中,那木匾靜靜地橫在一個滿載茶品的茶架下,董國豔或者還沒有找好懸掛它的地方,或者從沒有想過把它掛起來,匾上“望重成均”四個大字如今金漆斑駁,不再顯示當年輝煌顯赫的意義,可這塊光緒年間的木匾記錄見證着大理董氏家族的興衰沉浮,也記錄見證着董國豔在大理度過的無憂的少女時光.

1991年09月至1995年7月期間,就讀於雲南農業大學園藝系茶學專業。學習茶葉相關理論知識,包括茶葉生產、加工、貿易及理化分析和經營管理等。

1995年9月分配到勐海茶廠:

1995年9月至1997年12月擔任勐海茶廠審檢科審評技術人員。

1997年12月至2001年1月擔任審檢科科長。

2001年1月至2002年6月擔任副總經理,主管全廠茶葉質量管理及銷售工作,之後辭去職務。

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在雲南六大茶山公司擔任副總經理,主管質量工作。

2004年1月至今,在西雙版納勐養國豔茶廠擔任廠長。管理整個生產、經營、行政、銷售等全盤工作。

普洱茶能和金銀花,胖大海一起泡起來喝嗎

普洱茶能和金銀花、胖大海一起泡起來喝。

普洱茶,又名滇青茶,屬於黑茶類,因原運銷集散地在普洱縣,故名普洱茶。

普洱茶以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使用亞發酵青茶製法,從發酵不同分為生茶和熟茶兩種,成品分為散茶和緊壓茶兩類。

普洱茶講究沖泡技巧和品飲藝術,其飲用方法豐富,既可清飲,也可混飲。普洱茶茶湯橙黃濃厚,香氣高鋭持久,香型獨特,滋味濃醇,經久耐泡,沖泡五六次後仍有香味。

普洱茶主要產於雲南省的西雙版納地區。該地具有終年雨水充足、雲霧瀰漫、土層深厚、土地肥沃、無污染等優勢。

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雲南種茶先民濮人就已經獻茶給周武王,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邦崴過渡型古茶樹是古代濮人栽培馴化茶樹遺留下來的活化石。

歷史文獻中記載最早種植普洱茶的人是唐吏樊綽,在其所著《蠻書》卷七中雲“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採造法。蒙舍蠻以椒薑桂和烹而飲之。”據考證銀生城的茶應該是雲南大葉茶種,也就是普洱茶種。歷史記載説明,早在1100多年前,屬南詔“銀生城界諸山”的思普區境內,已盛產茶葉。

宋朝李石在他的《續博物志》一書也記載了:“茶出銀生諸山,採無時,雜菽姜烹而飲之。”從茶文化歷史的認知,茶興於唐朝而盛於宋朝。

元朝時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於後來寫成漢字,就成了“普耳”(當時“耳”無三點水)。普洱一詞首見於此。

明代萬曆年間謝肇淛在其著《滇略》中,提到“普茶”(即普洱茶)這個詞,該書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團”。這是“普茶”一詞首次見諸文字。明代李時珍著《本草綱目》中亦有“普洱茶出雲南普洱”的記載。

明朝,茶馬市場在雲南興起,來往穿梭雲南與之間的馬幫如織。在茶道的沿途上,聚集而形成許多城市。以普洱府為中心點,透過了古茶道和茶馬大道極頻繁的東西交通往來,進行着龐大的茶馬交易。

清朝阮福《普洱茶記》:“普洱古屬銀生府。則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時。”

清道光《普洱府志》“六茶山遺器”載,在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普洱府境內就已種茶。

清人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有載:“普茶名重於天下,出普洱所屬六茶山……入山作茶者數十萬人”。此六茶山在普洱府屬思茅廳界內。普洱府思茅廳是當時茶葉貿易的集散地,六大茶山的茶葉大部份集中到普洱府,經過帆工精製後,運銷國內外,故稱普洱茶。普洱茶是清代雲南進貢朝廷的貢品,雍正年間以來,向進貢的普洱茶就是由普洱府思茅同知承辦的。

由於中國近代戰亂頻繁,雲南茶葉全面萎縮,到新中國建立前夕,產量降到了5萬擔,商品量僅2萬擔。

新中國誕生後,雲南茶葉獲得了新生。1951年就建立了全省茶葉科研,到1958年止,全省茶園面積達到了46.6萬畝,產茶18萬擔,但大躍進時期茶樹大受摧殘。

1966年,雲南茶仍只有19萬擔。十年期間,茶葉發展緩慢。

1975年普洱熟茶用於生產,隨着逐年的發展人們對普洱熟茶的瞭解認可,工業化批量生產勢在必行,可傳統的熟茶工藝製作過程相對緩慢,各種香型需靠陳放幾年緩慢轉化。

1976年,面積到了127萬畝,而產量僅有32萬擔。

1984年,現代普洱創始人吳啟英通過普洱茶接種技術科學的方式,在保證普洱茶質量的情況下22天就完成了普洱熟茶的發酵轉化。這是現代普洱熟茶的開端,為普洱熟茶批量生產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

1990年,茶園面積達240萬畝。

1998年產量達155萬擔,出口20多萬擔,創匯2250萬美元,創造了雲南茶史的最大輝煌,茶類由1950年的單一曬青發展到炒青綠茶、工夫紅茶、ctc紅碎茶、普洱茶、花茶、速溶茶、名特優茶、藝術品茶等。

2003年3月雲南省標準計量局於公佈普洱茶的定義:“普洱茶是以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緊壓茶”。

2008年5月13日國家質檢總局以總局2008年第60號公告批准普洱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地理標誌產品 普洱茶》國家標準也由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於2008年8月5日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批准發佈公告2008年第10號(總第123號)批准發佈,於2008年12月1日正式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