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生活常識 > 

為什麼中伏天數不一樣

為什麼中伏天數不一樣

為什麼中伏天數不一樣 中伏為什麼有10有20天

因為每年夏至節氣後的第3個庚日(初伏)出現的遲早不同,中伏的天數就有長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

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開始,到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前一天結束,是三伏的第二伏,一般為10天,有的年份為20天。所謂“熱在三伏”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節氣的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

夏至以後,雖然白天漸短,黑夜漸長,但是一天當中白天還比黑夜長,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仍比散發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間,地面吸收的熱量幾乎多於散發的熱量,天氣也就最熱了。

所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並不出現在夏至,而是出現在夏至以後的“三伏”。

每年入伏的時間並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盡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比較麻煩。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

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循環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

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每個庚日之間相隔10天,從初伏到中伏的時間為10天,末伏也是 10天;中伏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因為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

看來,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就出現了有些年份整個伏天30天,有些年份40 天的情況。

中伏吃什麼防暑?

1、綠豆

綠豆甘寒,有清心利尿、消暑止渴、清熱解毒之效,是夏季防暑最好的食物之一,平時可以煲點綠豆湯喝。

2、西瓜

西瓜堪稱“盛夏之王”,清爽解渴,味甘多汁,還能防暑解渴。西瓜果肉有清熱解暑、利小便、解酒毒等功效。西瓜皮則被中醫稱為“西瓜翠衣”,具有清熱解暑、瀉火除煩、降血壓等作用。

3、苦瓜

苦瓜,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明目功效。用於中暑發熱,牙痛,泄瀉,痢疾,便血等。

4、苦菊

苦菊,味苦,平,無毒,入肝、肺二經,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還可防治癌症、利膽保肝、抗胃潰瘍。

5、黃瓜

黃瓜味甘,甜、性涼、苦、無毒,入脾、胃、大腸;具有除熱,利水利尿,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煩渴,咽喉腫痛等,夏季常吃可有效防止中暑。

6、冬瓜

冬瓜味甘、性寒,有消熱、利水、消腫的功效。冬瓜肉及瓤有利尿、清熱、化痰、解渴等功效,亦可治療水腫、痰喘、暑熱、痔瘡等症。冬瓜如果帶皮煮湯喝,可達到消腫利尿,清熱解暑的作用。

標籤:天數 中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