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宜興紫砂壺種類名稱

宜興紫砂壺種類名稱

宜興紫砂壺種類名稱:答案是108種。

紫砂壺有108種壺型名稱,其中包括蓮子壺、掇球壺、仿古壺、水平壺、宮燈壺、金盃壺、一粒珠、壽星壺、母子壺、虛扁壺、周盤壺、集玉壺、均玉壺、扁石壺、線圓壺、碗燈壺、合歡壺、漢扁壺、柱礎壺、橫雲壺、台笠壺、君德壺等等。此外,紫砂壺型可以分為五大類,包括圓器、方器、筋紋器、花塑器、提樑器。常見的圓器壺型有石瓢壺、葫蘆、如意、德鍾、美人肩、仿古、茄段、半月、西施、潘壺、水平壺、井欄、虛扁、匏尊、蓮子、笑櫻、乳鼎、掇只、圓珠、梨形、掇球、線圓、牛蓋蓮子、秦權、一粒珠、文旦、合歡、容天、洋桶等。

1. 單壺:指只有一個壺嘴、一個壺身、一個壺蓋及一個壺把的茶壺。

2. 對壺:指有兩個壺嘴、兩個壺身、兩個壺蓋及兩個壺把的茶壺。

3. 花瓶壺:指製作時以花卉、植物為主題,形似花瓶的紫砂壺。

4. 茶盒壺:指在壺身內側做一個茶盒,方便盛放茶葉。

5. 扁壺:指壺身高而寬短、扁平的紫砂茶壺。

6. 鼓形壺:指形似鼓形、紋理絡繹不絕的紫砂茶壺。

7. 芋頭壺:指形狀宛如芋頭的紫砂茶壺。

8. 窯變壺:指壺體採用窯變技法制作,色彩多變、豐富的紫砂壺。

9. 仿古壺:指紫砂茶壺上採用古代圖案或文化元素的設計,讓人感覺頗具歷史沉澱。

10. 把壓壺:指紫砂茶壺把的設計為一側帶凹槽,用手握持舒適的茶壺。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紫砂壺的種類和名稱

紫砂壺按照工藝可以分為光身壺、花果壺、筋紋壺、方壺、陶藝裝飾壺五大類。還可以按照造型分可以分為幾何形體、自然形體和筋紋型體。紫砂壺比較常見的有西施壺 、掇球壺 、石瓢壺 、潘壺、仿古壺 、德鍾壺 、容天壺 、笑櫻壺、文旦壺 、漢鐸壺、漢扁壺。

相關信息:

紫砂壺是實用的飲茶器具,也是具有監賞價值的藝術品。它的外在價值是實用的器皿,而其內在的價值則是美的藝術品。紫砂壺藝始於宋朝而成於明代。

凡幾百年間,紫砂工藝經歷無數興廢衰榮,薪盡火傳,逐漸形成今日世界性的紫砂文化熱潮。紫砂壺的美在於它集壺泥、壺色、壺形、壺款、壺章、題銘、繪畫、書法、雕塑、篆刻諸藝術,共融於一體。

紫砂泥是紅泥(硃砂泥)、紫泥、團山泥(本山綠泥呈米)的總稱。這三種泥由於礦區、礦層分佈的不同,燒成時温度稍有交差變化,則色澤變化多端,耐人尋味,妙不可思。

紫砂泥色豐富多彩。其中以朱、紫、米黃三色為紫砂器的本色,而朱有濃淡,紫又有深淺,黃則富有變化;如果辨色命名,則有鐵青、天青、粟色、豬肝、黯肝、紫銅、海棠紅、珠砂紫、水碧、沈香、葵黃、冷金黃、梨皮、香灰、青灰、墨綠、銅綠、鼎黑、棕黑、榴皮、漆黑、諸色等。

宜興紫砂壺的壺型有哪些?

紫砂壺的造型基本是由幾何圖案變化而來,大致可分為圓器和方器,合稱光素器。

在光素器的造型基礎上,又演變出了三大類:花器、筋紋器和提樑。

1、圓器

圓器的造型基本要求是:圓、穩、勻、正,要柔中寓剛。

質量上乘的紫砂壺圓潤之中要有變化,壺體本身以及附件的大小、曲直要勻稱,比例適宜。整體造型給人以端正挺括之感。代表造型有掇球壺、仿古壺、漢扁壺等。

2、方器

方器主要由長短不同的直線組成,包括四方壺、六方壺、八方壺、長方壺等,造型講究“方中寓圓”,要求線面挺括平正,輪廓線條分明,具有挺秀的陽剛之美。

紫砂方器無論製作成幾方,口蓋必須規劃統一,無論壺蓋轉動到哪個方向,口蓋都應嚴絲合縫。代表造型有傳爐壺、僧帽壺、雪華壺等。

3、花器

凡以雕塑技法仿自然界物類形態的紫砂壺都可歸為花器類。

因帶有浮雕、半圓雕或圓雕裝飾,別稱“塑器”。

像“魚化龍”、“龍頭八卦”等壺,仿動物之形為體、為流、為把者,稱“吉獸器”。

像“梅段”、“鬆段”、“竹段”、“樹癭”、“束柴三友”等壺,仿植物枝幹、葉片、藤蔓等為形者稱“祥枝器”。

像鼎、尊、爵、笠、鬥、筐等壺型,稱“福物器”。

像“南瓜”、“佛手”、“荷花”、“藕”等壺型,仿植物花、果、實等為形者稱“瑞果器”。

常見交叉搭配、融合貫通,或作樹木形,或作花果形,或作動物形。

4、筋紋器

凡以曲面為單元,規律成型的紫砂壺都可歸為“筋囊器”類,實質上是帶有浮雕、半圓雕裝飾的“花貨”,又叫“筋紋器”,多以自然花果的抽象、變體、折稜為造型。如“合菊”、“葵花”、“合桃”、“菱花”等。

5、提樑

提樑,是安裝在壺身上方,與壺流在一條直線上的壺把。提樑與壺身的重心在一條垂線上,提執省力,不易磕碰,但斟注時不甚便利。

提樑壺比端把壺出現的年代要早。宋代以前飲茶,壺用於煮水,提樑壺置於爐上較為方便。

提樑分素式和花式兩種,素式常用於光器,花式常用於花器。提樑本身的構成, 一般分硬提、軟提兩類。其中硬提多見,軟提少見。

紫砂壺排行榜

紫砂壺歷史悠久,壺型繁多,其中有十把壺被稱為“中國紫砂十大歷史名壺”,這十把壺分別是:供春壺、仿古壺、石瓢壺、掇球壺、魚化龍壺、井欄壺、風捲葵壺、梅報春壺、提壁壺、一捆竹壺。

1、供春壺

供春壺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間,江蘇宜興的制壺名藝人“供春”所創。“供春”是中國紫砂文化的開創者,還被稱為“紫砂壺陶始祖”,而他做的“供春壺”也被稱為世界第一壺。細看供春壺,不難看出,這把壺是仿照大銀杏樹的樹癭所做,造型別致,紫砂色。現藏於北京歷史博物館。

2、仿古壺

經典紫砂壺型之一,是清代道光、咸豐間宜興制壺名手邵大亨所傳,仿古本意仿鼓,細看壺身便知,上收下斂,中間鼓腹,如一扁鼓。不知什麼時候,“仿鼓”成為了“仿古”,可能是後人仿製“仿古壺”,成為了仿古代壺型的意思了。

3、石瓢壺

“壺中百變,首推石瓢”,石瓢壺之經典,是其他器型無法媲美的。石瓢樣式很多,可細分為子冶石瓢、景舟石瓢、漢棠石瓢、高石瓢等,但最終萬海歸宗,同出一源,為陳曼生所創十八式之一。陳曼生善於制壺,還是當代書畫家、篆刻家,以至於他做的壺欣賞和收藏極高,在紫砂藝術界造詣極高。

4、掇球壺

原型為“蓮子壺”,創始人是名家邵大亨,經後人揣摩,又製出友廷掇球、壽珍掇球。在宜興陶瓷博物館內,陳列着這三種樣式的掇球壺,它們代表的是三位名匠大師,也代表了三個不同時代的三種風格。

5、魚化龍壺

此壺將魚、龍、雲的元素與壺身融合,也叫“龍壺”“魚龍戲浪壺”,是明末紫砂藝人陳仲美所創。直至清代道光、咸豐時期,名家邵大亨精心設計,才得到如今的“魚化龍壺”,成為了後人爭相模仿的壺型,特別是近代紫砂名家範大生,現當代紫砂名家朱可心、汪寅仙、何道洪等都製作出精美的“魚化龍壺”,使這一經典壺型得以延續和發展。

6、井欄壺

井欄壺是陳曼生首創壺型,屬曼生壺系列之一。井欄原型來自民間的井欄,水井四壁用“井”字形木架從下而上壘成,用來保護井壁使其不塌陷,而凸出地表的則是井欄。一日,曼生的丫環在井邊彎腰取水,曼生以此景激發靈感,作“井欄壺”,寓意學識有如人生必備之水,唯不停汲取,才能修身養性,頤養天年。

7、風捲葵壺

此壺是清代楊鳳年製造,楊鳳年是清嘉慶、道光年間制宜興紫砂壺名藝人楊彭年的胞妹,擅長花貨。風捲葵壺屬經典花貨,是花器中的聖物,以風捲葵花入壺,既應物象形,又氣韻生動,現藏於宜興陶瓷博物館。

8、梅報春壺

此壺的作者是“花貨巨匠”朱可心,他善長花貨造型,喜以鬆、竹、梅為題材,而這把“梅報春壺”是朱可心最負盛名的作品之。以梅花報春為題,運用雕鏤、捏塑的裝飾手法,以泥繪畫,生動展現了梅花及樹枝之態;而梅花有着迎春報喜、平安吉祥的寓意,是很多玩壺人都喜歡的壺型,百看不厭,越看越愛。

9、提壁壺

“壺藝泰斗”顧景舟所傳之壺,此壺因蓋面恰似一玉璧而得名。只見壺體呈扁圓柱形,平蓋,扁圓鈕、微曲線造型,是當代紫砂茗壺之一。顧老此生作品並不多,此作是顧氏畢生的經典之作,前後花了數十年,曾經多次製作、修改壺器造型,泥料選用70年代上乘紫砂原料特拼而成,説是國之瑰寶,也當之無愧。

10、龍頭一捆竹壺

是邵大亨創制,器身造型以六十四根細竹圍成,腰間束帶以圓竹裝飾,壺底四周有四個腹部伸出的八根竹子做足,上下一體。壺蓋微凸伏羲八卦方位圖,蓋鈕為太極圖。壺流、壺把則飾以飛龍形象,將易學哲理巧妙地構思於紫砂壺上。壺蓋內鈐“大享”陽文楷書瓜子形印。

紫砂壺的器型種類

紫砂壺按工藝可分五大類:光身壺、花果型、方壺、筋紋型、陶藝裝飾壺。光壺是以圓為主,它的造型是在圓型的基礎上加以演變,用線條、描繪、銘刻等多種手法來製作。滿足於不同藏家的愛好。花壺是以瓜、果、樹、竹等自然界的物種來作題材,加以藝術創作,使其充分表現出自然美和反樸歸真的原理。

方壺是以點、線、面相結合的造型。來源於器皿和建築等題材,以書畫,銘刻,印板,繪塑等當作裝飾手段。壺體壯重穩健,剛柔相間,更能體現人體美學。筋紋菱花壺俗稱“筋瓤壺”,是以壺頂中心向外圍射有規則線條之壺,豎直線條叫筋,橫線稱紋,故也稱“筋紋器”。

陶藝壺是一種是圓非圓,是方非方,是花非花,是筋非筋的一種較抽象形體的壺,可採用油畫,國畫之圖案和色彩來裝飾,有傳統又非傳統的陶瓷藝術。

紫砂壺按行業可分為三大類:

花貨:即自然形,採用雕塑技法或浮雕、半圓雕裝飾技法捏製茶壺,將生活中所見的各種自然形象和各種物象的形態以藝術手法設計成茶壺造型,諸如松樹段壺、竹節壺、梅乾壺、西瓜壺等,富有詩情畫意,生活氣息濃郁。明代供春樹瘩壺是已知最早的花貨紫砂壺。

光貨:即幾何形,特點是壺身為幾何體,表面光素。光貨又分為圈貨、方貨兩大類。圈貨,即茶壺的橫剖面是圓形或橢圓形,如:圓壺、提樑壺、仿鼓壺、掇球壺等;

方貨:即茶壺的橫剖面是四方、六方、八方等,如:僧帽壺、傳爐壺、瓢梭壺等。筋貨是從生活中所見的瓜稜、花瓣、雲水紋幹創作出來的造型樣式。這類壺藝要求口、蓋、嘴、底、把都必須作成筋紋形,使與壺身的紋理相配合。這也使得該工藝手法達到了無比嚴密的程度。近代常見的筋紋器造型有合菱壺、豐菊壺等。

紫砂壺以宜興紫砂壺最為出名,宜興紫砂壺泡茶既不奪茶真香,又無熟湯氣,能較長時間保持茶葉的色、香、味。紫砂茶具還因其造型古樸別緻、氣質特佳,經茶水泡、手摩挲,會變為古玉色而倍受人們青睞。紫泥確實是宜興得天獨厚的原料,它在成份上俱備了製陶所必須的化學組成及礦物組成。

從顯微觀察發現,紫泥主要礦物為石英、粘土、雲母和赤鐵礦。合理的化學、礦物、顆粒組成,使紫泥俱備了可塑性好、生坯強度高、乾燥收縮小等良好的工藝性能。紫泥粉碎的細度,以過60目篩為宜。

紫砂壺的種類和名稱有哪些?

1、虛扁壺

“虛扁”自明末即有,散見於各大紫砂典籍圖譜。此壺式在各個時代都有名家加以臨摹再創作,佳構不絕。

“虛扁”是紫砂傳統全手工成型中最難得的器型,行話“造型扁一分,成型難一分”,從圍身筒成筒型,然後用“泥拍子”一下一下的拍成這麼扁,力要勻,扁又不能塌,對於全手工操作技巧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2、半月壺

半月壺一直以質樸無華、典雅端莊而獨佔一席之地,從古到今長盛不衰,正所謂“弱水三千,僅飲一瓢”。半月壺協調和諧、舒張簡潔、前呼後應,一張揚、一內斂,張弛有度,仿似一篇美文,越讀越醉,半月壺營造的是一種源於心錄上對團圓期盼。

所謂“明月千里寄相思,半月萬里思更濃”;一把壺訴説的不僅僅是單純意義上的思念,更表達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月圓人圓”的嚮往。

3、井欄壺

顧名思義,其造型源於井欄。“井欄”一詞,傳統文化中多見,如“命理之學”中有“井欄”一格,陳式老架二路太極拳譜第四十一式為“回頭井欄直入”。實際生活中的井欄即井之護欄,亦名井牀,井榦。古人掘井多置井欄,有的還置井蓋,井頂,井亭,它們即可護井,又能起到美化環境作用。

4、掇球壺

掇球壺是典型的幾何型傳統圓壺式,也是最優秀的紫砂壺代表款式之一,它的基本造形是壺鈕,壺蓋,身壺,由小中大三個順序排列的球體組成,壺腹為大球,壺蓋為小球,似小球掇於大球上。故稱掇球壺。

掇球壺在蓋沿和口沿各塑一條粗細不同的燒線,這種上粗下細複合在一起的雙線,稱為天壓地或文武線,子母線。時期程壽珍所作掇球壺為掇球中的精品。

5、水平壺

在明之中期盛行品茶,故小壺開始得以流行,不過,水平壺的出現也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當時工藝製作水平的提高,容量很小,是中國廣東、福建一帶喝“功夫茶”的器具,在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一定市場。

因為喝"功夫茶"時,壺內要放很多茶葉,僅用開水沖泡,茶汁出不來,還必須將壺放在茶碗或茶海內,用沸水澆淋茶壺的外面,使茶壺浮在熱水中,才能使茶葉泡出來,這就是水平壺名稱的由來。  最著名為惠孟臣水平壺。

宜興紫砂壺的別名還有哪些?

閒情雅緻,壺中茶趣

細看古代文人筆下的紫砂壺別稱

“壺以砂者為上,蓋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供春最貴,第形不雅,亦無差小者,時大彬所制又太小,若得受水半升,而形制古潔者,取以注茶,更為適用。”這是晚明文震亨《長物志》中對壺的評價,文中所指的壺,即我們今天習慣上所稱的紫砂壺,或稱宜興壺。

宜興窯紫砂荷蓮壽字壺  特為乾隆慶壽而向宜興定製

五百年來,紫砂壺的稱呼,並沒有統一的名稱。不同的稱呼,散見於各種史料中,俯拾即得,列舉如下。

[ 甌注 ]

時龔春茶壺,近日時大彬所制,大為時人寶惜。蓋皆以粗砂制之。正取砂無土氣耳。隨手造作,頗極精工。

—《茶疏》明·許次紓著

宜興時大彬制紫砂壺,明萬曆

[ 宜興罐、砂罐 ]

宜興罐,以龔春為上,時大彬次之,陳用卿又次之。錫注,以王元吉為上,歸懋德次之。夫砂罐,砂也;錫注,錫也。器方脱手,而一罐一注價五六金,則是砂與錫與價,其輕重正相等焉,豈非怪事!

—《陶庵夢億》明·張岱著,卷二 砂罐錫注

[ 荊溪壺 ]

茶疏煮,速如風雨。導至一室,明窗淨几,荊溪壺、成宣窯磁甌十餘種,皆精絕……

  —《陶庵夢億》明·張岱著,卷三 閔老子茶

宜興窯仿鈞釉茶壺清外底刻陽文篆體“荊溪孫渭徴制”款

[ 瓦瓶 ]

近日小技著名者尤多,然皆吳人。瓦瓶如龔春、時大彬,價至二三千錢。龔春尤稱難得,黃質而膩,光華若玉。

—《袁中郎隨筆》雜著卷·時尚

[ 宜壺 ]

宜壺作者推龔春,同時高手時大彬。碧山銀搓濮謙竹,世間一藝俱通神。

—《贈高侍讀澹人以宜壺二器並系以詩》陳維崧,《美術叢書》初集第三輯《陽羨名陶錄》黃賓虹、鄧實編,江蘇古籍出版社 1986

[ 陽羨茗壺 ]

明人周高起著《陽羨茗壺系》一書。是目前已知的最早一本關於宜興紫砂的專著。書中對紫砂壺的創始、源流、名家、派別等進行了論述。

—《檀幾叢書》二集卷四十六

清·王晫 張潮編纂

《陽羨茗壺系》

孤本,盛宣懷親自用抄本編輯,陶子麟精雕

[ 茗注 ]

茗注莫妙於砂壺,砂壺之精者,又莫過於陽羨,是人而知之矣。

—《閒情偶寄》卷十一清·李漁

[ 宜興泥壺 ]

近日一技之長,如雕竹則濮仲謙,螺甸則姜千里,嘉興銅爐則張鳴岐,宜興泥壺則時大彬…

—《池北偶談》卷十七 清·王士禎撰

[ 瓦壺 ]

近日小技著名者尤多,皆吳人。瓦壺如龔春、時大彬,價至二、三千錢。銅爐稱胡四,扇面稱何得之,錫器稱趙良壁,好事家爭購之。然其器實精良,非他工所及,其得名不虛也。

—《居易錄》卷二十四 清·王士禎

[ 宜興沙壺 ]

宜興沙壺創於吳氏之僕日供春者,及久而有名,人稱龔春,其弟子所制更工,聲聞益廣,京口談長益允謙為作傳。

—《五石瓢》清·劉鑾

[ 宜興茶壺 ]

台灣郡人茗皆自煮,必先以手嗅其香,最重供春小壺。供春者,吳頤山婢名,制宜興茶壺者,或作龔春,誤,一具用之數十年,則值金一笏。

—《台陽百詠注》清·周澍

如果有其他意見和建議,都可以在文末留言與我交流。

感謝關注!

紫砂壺的種類都有哪些

紫砂壺是一款實用的飲茶器具,也是具有監賞價值的藝術品。它的外在價值是實用器皿,而其內在的價值則是具有觀賞性的藝術品。

紫砂泥是紅泥(硃砂泥)、紫泥、團山泥(本山綠泥呈米)的總稱。

這三種泥由於礦區、礦層分佈的不同,燒成時温度稍有交差變化,則色澤變化多端,耐人尋味,妙不可思。

紫砂泥色豐富多彩,其中以朱、紫、米黃三色為紫砂器的本色,而朱有濃淡,紫又有深淺,黃則富有變化;以辨色命名,則有鐵青、天青、粟色、豬肝、黯肝、紫銅、海棠紅、珠砂紫、水碧、沈香、葵黃、冷金黃、梨皮、香灰、青灰、墨綠、銅綠、鼎黑、棕黑、榴皮、漆黑……諸色。

以結構命名則有光貨和花貨之分

傳統的紫砂光貨代表作品有“掇球”、“掇只”、“仿古”、“提樑”、“石瓢”和孟臣壺等多種。在宜興紫砂史上,大彬樑壺,陳曼生與楊彭年合作的石瓢壺、方壺,邵大亨的掇球等都享譽一時。

當代壺藝泰斗、一代宗師顧景舟大師的石瓢、漢鐸、仿古、藏六壺、提璧、僧帽壺等作品也都是紫砂光貨名作的典範。

而花貨,是把自然界動植物的自然形態,以浮雕、半浮雕和圓雕等裝飾設計成仿生象形造型的紫砂壺。花貨採用提煉取捨的手法,源於自然、高於自然,突出自然形態中富有美學價值的部分

目前我國的紫砂陶藝主要產地在陶都宜興,另外長興等地的紫砂壺在造型和材質上也都屬於宜興大類的。

宜興紫砂壺的紫砂名壺

樹癭壺

樹癭就是樹瘤。這種壺的造型模仿樹癭,壺面凹凸不平,有樹皮模樣刻紋。整把壺呈暗栗色,是明代制壺大家供春創制的一種壺式。

據紫砂壺史記載,供春在明代正德年間只是一名書僮,後向江蘇宜興金沙寺一名和尚學習制壺技術。供春壺價值極高,有“供春之壺,勝於金玉”的讚語。樹癭壺是供春最出名紫砂壺造型,傳世極少。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的樹癭壺,部分專家認為是供春手製,是現在能看到最早的紫砂茶壺實物。不過唐先生收藏的這把樹癭壺為仿品。

二泉銘壺

清末紫砂名家邵二泉(約1803-1860年),擅長鐫壺銘。這把壺型質古樸,壺為土,周身竹造型,而一蝙蝠翩然而至,應和古人“祝福”意願。壺腹一側,陰刻行書:“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這句詩源於王羲之《蘭亭集序》,署名“二泉”。壺底有“唐冰”款,可能是制壺人,但其人已無法考證。

冰心道人壺

這是一把清末民初年間的紫砂壺。壺體顏色似瓷器中的茶葉末釉,壺身正面是一個凹進去的龕,內坐一人,龕外壁裝飾有桃樹、桃花、桃葉。壺身另外三側為雕刻的雲紋。 壺底款為“冰心道人”。“冰心道人”為清末民初年間紫砂大師程壽珍(1858-1939年)的號。程壽珍製作的紫沙壺曾在1915年和1932年,分別獲得巴拿馬國際賽會和芝加哥博覽會的頭等獎和優秀獎。

覆鬥式壺

宜興窯玉麟款紫砂覆鬥式壺,清末,高7.5cm,口徑5.7×5.7cm,底 徑9.8×9.8cm。

壺呈上小下大覆鬥式,平底四方委角形。壺身鐫刻篆書“子孫宜”三字。底鈐篆書“玉麟”印章款。姜砂泥,滋潤細膩。  此壺造型方中有圓,給人以剛中帶柔的感覺。  “玉麟”指黃玉麟(1842—1913年),清道光、咸豐年間的制壺名家,善制掇球、供春、魚化龍壺諸式,所制砂壺精巧而不失古意。

紫砂壺的種類和名稱有哪些?

紫砂壺是實用的飲茶器具,也是具有監賞價值的藝術品。它的外在價值是實用的器皿,而其內在的價值則是美的藝術品。紫砂壺藝始於宋朝而成於明代。

凡幾百年間,紫砂工藝經歷無數興廢衰榮,薪盡火傳,逐漸形成今日世界性的紫砂文化熱潮。紫砂壺的美在於它集壺泥、壺色、壺形、壺款、壺章、題銘、繪畫、書法、雕塑、篆刻諸藝術,共融於一體。

紫砂泥是紅泥(硃砂泥)、紫泥、團山泥(本山綠泥呈米)的總稱。這三種泥由於礦區、礦層分佈的不同,燒成時温度稍有交差變化,則色澤變化多端,耐人尋味,妙不可思。

紫砂泥色豐富多彩。其中以朱、紫、米黃三色為紫砂器的本色,而朱有濃淡,紫又有深淺,黃則富有變化;如果辨色命名,則有鐵青、天青、粟色、豬肝、黯肝、紫銅、海棠紅、珠砂紫、水碧、沈香、葵黃、冷金黃、梨皮、香灰、青灰、墨綠、銅綠、鼎黑、棕黑、榴皮、漆黑……諸色。

紫砂壺獨特的泥料,獨特的成型工藝,融和了造型、繪畫、詩文、書法、篆刻於一體,這些特點造就紫砂壺成為一種兼具實用和監賞雙重價值的飲茶器具-宜興紫砂器。

樣式

據專家介紹,一把紫砂壺準確地説共有鈕、壺蓋、壺腹、壺把、流嘴、足、氣孔等七個部位。而從製作的工藝上細分,足有圈足、釘足、方足、平足之分;鈕有珠鈕、橋式、物象鈕等三種。壺蓋有嵌蓋、壓蓋、截蓋;把有單把、圈把、斜把、提樑把,其形真可謂紛繁多樣。

歷代流傳的紫砂壺型制都有一定名稱,至今還有數十種流行。如洋桶、一粒珠、龍蛋、四方、八方、梅扁、竹段、魚兒龍、壽星等,仍普受歡迎。現代人較注意紫砂壺的收藏價值,單從其收藏價值考慮,紫砂古壺價值連城、寸柄之壺則更珍貴。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紫砂壺

宜興紫砂傳統器型種類很多,我需要漢方壺的具體資料譬如(創制年代、盛行),我最近看到一把“礪成”款漢方

【名稱】:漢方壺   【類別】:紫砂壺   【年代】:清代   【製造人】:惠逸公   【文物原屬】:民間收藏   【尺寸大小】:高6.8釐米 寬5.2釐米   【文物簡介】:此壺取華鳳翔之壺式,用調砂硃紅泥制小壺,制器尤精,豔麗秀雅,比例端莊,嘴似方,貼身胥曲流暢,細方把透出靈氣,口蓋嚴密,鈕方,粗砂細製作,如論者所評,逸公擅制小壺,上追惠孟臣,有“二惠”之稱譽,泥色最奇,小壺佳者則長於工巧。   此器為朱泥壺中相當少見的漢方壺式,尤其器身較小,不滿盈握,蓋增制器之難度。可惜此壺出土時壺把已斷,壺鈕亦有小損,不過仍未損其整器精妙,壺底以行楷精刻“丁末仲冬惠逸公制”八字銘款,書藝極佳,刻工亦精,是朱泥器中罕見的款識。據《陽羨砂壺圖考》所載:“不耽閣藏紫砂泥小壺一具,底鐫‘丁未仲冬 惠逸公制’八字,大抵雍正五年(1727年)之丁未也。”《陽羨砂壺圖考》下捲雲:“案金武祥瑣錄,定逸公為乾隆時人,而此壺制於丁未仲冬,疑是雍正五年,距乾隆之世不過數載,與武祥之説猶近,至於所見逸公之夥,足見此老年高也。虹識。”細觀兩壺款字如出一轍,顯然為同一人所鐫。如此巧合,可謂奇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