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綠茶的泡法有幾種

綠茶的泡法有幾種

1、上投法,往玻璃杯中注入80~85℃的開水,再投入3~5g的綠茶;

2、中投法,往玻璃杯中注入一半80~85℃的開水,再投入3~5g綠茶,繼續注入開水;

3、下投法,將3~5g綠茶投入玻璃杯中,再注入80~85℃的開水。

1、上投法,往玻璃杯中注入80~85℃的開水,再投入3~5g的綠茶;

2、中投法,往玻璃杯中注入一半80~85℃的開水,再投入3~5g綠茶,繼續注入開水;

3、下投法,將3~5g綠茶投入玻璃杯中,再注入80~85℃的開水。

綠茶的泡法有以下幾種:

1.普通泡法:準備一個茶杯或茶壺,約2克左右的綠茶,注入80℃-90℃的熱水,浸泡2-3分鐘,沖泡後即可飲用。

2.蓋碗泡法:用熱水沖洗蓋碗,約2克左右的綠茶放入蓋碗中,注入80℃-90℃的熱水,蓋上蓋子,浸泡1-2分鐘即可飲用。

3.大茶壺泡法:準備一個大茶壺,放入適量的綠茶,注入80℃-90℃的熱水,浸泡2-3分鐘,先留少量茶湯,再將茶湯倒入茶杯或茶壺中,滿足自己的口感。

4.冷泡法:將適量的綠茶放入茶杯或茶壺中,注入常溫水或冷水,放置冰箱內浸泡3-4小時,待綠茶浸泡出清香後即可飲用。

5.炒青泡法:將綠茶放入炒鍋中,用中小火炒烘5分鐘,放入茶杯中,注入90℃左右的熱水,浸泡2-3分鐘後即可飲用。這種方法可使綠茶散發出更濃郁的香氣,並且味道更加醇厚。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1、玻璃杯沖泡法:開水溫杯,取3克茶葉匯入杯中,用80-85度的沸水,注水七分滿,等茶湯涼到適口歷,即可品飲,一般續水3-4次。

2、蓋碗沖泡法:開水溫杯,取3克茶葉倒入蓋碗中,取85度水沿碗壁注入,浸泡10秒倒入公道杯,分杯品飲。

綠茶的三種泡法綠茶應該怎麼泡

1、上投法:就是將茶葉扔進開水中,而不是我們所認為的先放茶葉後倒開水,當然這樣的方法也僅適用於那些外形緊實,顏色翠綠的高檔綠茶,首先需要準備一杯75—85度之間的熱水,捏起適量綠茶,將其向上丟入水中,這樣的方法可以很大程度保留優質綠茶帶來的香氣,使其不會因為水溫過高而損害茶葉本身具有的香氣,在沖泡好後香味會更加濃郁,將高檔綠茶的價值發揮到了極致。

2、中投法:這種方法適用於茶葉較為細嫩的綠茶,簡單來說,我們只需準備70—80度左右的熱水,首先將茶葉放入杯中,第二步將杯中的三分之一倒入熱水,這時我們需要充分搖晃使其茶葉吸收足夠的水分舒展開來,最後一步注入熱水,到七分滿即可。這種方式可以更為直接的感受綠茶的細嫩與清香。感受飲茶的快樂。

3、下投法:與上投法所對應的即為下投法,首先,這樣的方法使用與普通綠茶,沖泡方法也就符合我們的固有思維。第一步將綠茶放入杯中,其次準備85度左右的熱水倒入杯中沖泡,這樣的方法能使普通綠茶的口感更好,由於水溫較高的作用可以使其香氣更加濃郁。這三種方法是根據茶葉品質來進行選擇的,我們在平時也可以根據品質來沖泡。注意控制水溫,不僅更為健康,口感也更佳。

綠茶的沖泡方法

綠茶的沖泡方法: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

1、上投法:先倒水,再放茶,讓茶慢慢沉下去。

上投法適合身骨重、多芽毫的茶葉,比如像碧螺春、信陽毛尖一類的名優綠茶。由於身骨重,茶葉投入水中後會自行慢慢下沉,逐漸釋放內含物質,表面上附著的茶毫也緩慢地在水中散開,這樣泡出來的茶湯口感鮮活,並且也不會因為茶毫過多而顯得渾濁。

2、中投法:先倒水,大概注滿容器三分之一的位置,然後放茶,等茶浸潤一會兒,再注水。

中投法一般適合泡龍井一類的綠茶。先將開水注入杯中約1/3處,待水溫涼至80℃左右時,將茶葉放杯裡去,再將約80℃的開水從碗沿一個地方倒下去即可。注水的時候注意水柱高細些,還可以控制水溫。採用這樣的泡法,就不用擔心鮮嫩的綠茶因水溫過高而出現澀味。

3、下投法:先放茶,再倒水。

像太平猴魁、六安瓜片一類的綠茶適合用下投法泡,它們葉片不算特別嫩而且面積大,如果想要滋味更飽滿,就最好先放茶再倒水。

綠茶儲存

1、塑料袋、鋁箔袋貯存法

茶葉可以事先用較柔軟的淨紙包好,然後置於食品袋內,裝入茶後,將袋中空氣盡量擠出,封口即成。最好選密度高、高壓、厚實、強度好、無異味,有封口且為裝食品用之塑料袋,不要用有味道或再製的塑料袋。

2、金屬罐裝貯存法

選用鐵罐、不鏽鋼罐或質地密實的錫罐裝綠茶。如果是新買的罐子,或原先存放過其他物品留有味道的罐子,可先用少許茶末置於罐內,蓋上蓋子,上下左右搖晃輕擦罐壁後倒棄,去除異味。不要放在陽光直射、有異味、潮溼、有熱源的地方,如此,鐵罐才不易生鏽,亦可減緩綠茶陳化、劣變的速度。

3、低溫貯存法

綠茶裝入密度高、高壓、厚實、強度好、無異味的食品包裝袋,將綠茶貯存的環境保持在5攝氏度以下,也就是使用冷藏庫或冷凍庫儲存綠茶。

泡綠茶的流程?

綠茶,給人最突出的感受大概是清爽、香醇,其在水中展開的形態優美,芽葉明顯,深受廣大茶友的喜愛。我國綠茶種類繁多,下面我為大家介紹綠茶的三種泡法及沖泡綠茶的流程。  

沖泡綠茶的流程

一、茶具:一般國人喜歡用玻璃杯沖泡綠茶,不出湯,喝到杯中水剛好沒過茶時,再續水,稱為“留根”,如此很容易浸泡過久而茶湯過濃或生苦味,此處建議使用玻璃壺、燒結溫度較高的紫砂壺等,全程不蓋壺蓋,以方便出湯。

二、水溫:沖泡綠茶水溫太高容易泡出澀味,此處前二種泡法水溫皆以80~85度來沖泡(是燒沸後放涼至此溫度),第三種泡法以85度來沖泡。

三、綠茶的三種泡法

1、上投法:

主要是沖泡細嫩綠茶,通常是全芽頭或者一芽一葉或滿身披毫,比如信陽毛尖、洞庭碧螺春、日照開園茶等。

操作很簡單即“先水後茶”——壺內注水至7分滿,然後撥入茶葉,再傾斜壺身緩緩旋轉兩圈,讓茶和水充分融合,最後靜待1~2分鐘,出湯,即可飲用。

細嫩的茶葉是茶樹上剛剛生長出來的新生命,猶如剛出生的嬰孩,珍貴且幾乎沒有防禦力。沖泡這樣的茶,不能用剛燒開的水,那樣會燙傷它,一般80~85度的水,有熱度且安全。採用“先水後茶”的上投法,也是為了避免水直接衝擊茶身帶來的物理傷害。

2、中投法:

主要衝泡較細嫩且高香,茶形緊結,扁形或嫩度為一芽一葉或一芽兩葉的綠茶比方說西湖龍井、吉安白茶、日照扁茶等。

操作很方便即“先水後茶,再添水”——壺內注水至3分滿,然後撥入茶葉,再傾斜壺身緩緩旋轉兩圈。茶浸入水後,高衝注水至7分滿,此時茶葉隨水翻騰起舞,茶香開始瀰漫。最後靜待1~2分鐘,出湯,即可飲用。

細嫩且高香的茶葉,經不得高溫熱力和水衝擊的傷害,但是又需要溫度來激發茶中的香氣,所以採用“水-茶-水”的投茶順序。先水後茶,保護茶葉不受熱力的傷害,二次高衝注水,激發茶香。

3、下投法:

是平時最容易接觸的一種沖泡方法。主要衝泡茶形較鬆及嫩度較低,粗壯、粗老茶葉,通常一芽二三葉或者更低等級的綠茶,比方說太平猴魁、六安瓜片、日照夏茶或通料茶等。

家庭普通沖泡一樣“先茶後水”——茶先投入壺,高衝注入水,茶葉隨著水柱翻滾並舒展,然後傾斜壺身緩緩旋轉兩圈,最後靜置1~2分鐘,出湯,即可飲用。

粗壯的茶,等級不高,身板強健,營養物質內斂。這樣的茶要用相較前兩種綠茶略高溫(也不要超過85度)的水來浸提它的內含物,同時利用熱水注入時的衝擊力激發它的內含物的擴散。

四、品飲:一般是先聞香,再觀色、啜飲。飲一小口,讓茶湯在嘴內迴盪,與味蕾充分接觸,然後徐徐嚥下,並用舌尖抵住齒根並吸氣,回味茶的甘甜。

因為綠茶觀賞效果比較好,所以在沖泡時一般用透明茶壺、直身玻璃杯或內壁潔白的磁蓋碗,這樣有利於襯托碧綠的茶湯和茶葉。泡茶的水質要好,通常選用潔淨的優質礦泉水,日常泡茶當然也可以用經過淨化處理的自來水。這裡用水的講究說白就是酸鹼度的問題,最好是中性水,微酸性的也可以,鹼性水就不要用來沖泡綠茶了。

綠茶的沖泡方法?

綠茶的沖泡方法你泡對了嗎?

綠茶沖泡方法是什麼?

綠茶是很多茶友愛喝的茶,我知道,想要喝到口感最佳的綠茶就要在沖泡上下功夫,只有正確沏泡綠茶,喝起來才能感到回味無窮,並且也能發揮綠茶的最大功效。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綠茶沖泡方法以及綠茶沖泡技巧?

綠茶沖泡方法和綠茶沖泡技巧

綠茶沖泡方法包括以下兩種:

綠茶沖泡方法1:第一種沏泡綠茶的方法叫做上投法,主要做法是先將75℃到85攝氏度的熱水先倒入杯子中,然後再將綠茶茶葉放進去。一般來說,這種方法適合於那些外形緊結的、非常高檔的綠茶。

綠茶沖泡方法2:第二種沏泡綠茶的方法正好和第一種方法相反,叫做下投法。下投法,顧名思義,和上投法的做法是完全相反的。下投法的泡法是先將綠茶茶葉放在杯子裡面,然後在將85攝氏度左右的水衝進去。這種方法就適合於普通的綠茶了。

以上兩種就是綠茶沖泡方法,在平時,大家千萬不能認為沏泡綠茶是一個不怎麼重要的步驟,這種想法簡直大錯特錯,如果你所擁有的綠茶是高檔的綠茶,但是卻用普通方法來沏泡它,那就不可能出現高檔綠茶的口感,可以說是浪費了一杯上好的綠茶。

綠茶沖泡方法和綠茶沖泡技巧

除了要學會綠茶沖泡方法外,我們還要注意一些綠茶沖泡技巧。

綠茶沖泡技巧1:沖泡綠茶一般來說有兩種方法,一種叫上投法,是先倒熱水,再放茶葉,適合於高檔綠茶。還有一種是下投法,對待普通的綠茶可以用這種方法,先放茶葉再往杯子中倒入水。

綠茶沖泡技巧2:在沖泡綠茶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水溫,一般來說,水溫應該控制在75℃到85℃左右,如果沖泡的是綠茶粉的話,那水溫就要低一點,一般在40℃到60℃左右。  綠茶沖泡技巧3:沖泡綠茶粉的時候還要注意一點就是綠茶粉和水的比例,通常,2公克的綠茶粉配以450毫升的水。

綠茶沖泡技巧4:沖泡綠茶要注意通常第一泡的水不要喝。搖晃一下就可以倒掉了。

綠茶沖泡技巧5:沖泡綠茶粉要注意綠茶粉不能夠泡得過於濃,這樣會影響胃液分泌,所以大家平時在空腹的時候最好不要去喝。

掌握了以上的綠茶沖泡方法以及綠茶沖泡技巧,您完全可以沖泡一杯口感上佳的綠茶了。

綠茶怎樣沖泡

1、上投法——細嫩的名優綠茶品種

代表:碧螺春,信陽毛尖

技巧:先將開水注入玻璃杯中,至七分滿,等水溫降至75℃左右時,放入茶葉。

注意:採用上投法沖泡,很容易造成茶湯濃度上下不一,茶香揮發不出,這時可輕輕拿起玻璃杯,晃動,讓茶湯濃度上下一致,讓茶香揮發。

2、中投法

代表:龍井、六安瓜片

中投法投茶

技巧:先往玻璃杯注入開水,至1/5滿,然後待水溫降至80℃,投入茶葉,轉動玻璃杯,之後再注入水溫為80℃的水至七分滿。

3、下投法

代表:太平猴魁,日照綠茶

技巧:先往玻璃杯投入茶葉,之後加入85℃的水至七分滿

選取一個150ml的蓋碗,用茶則取出3-5g龍井,備好80-85℃的水(煮開放置至水溫80-85℃)。

蓋碗沖泡技巧

1、溫杯

將公道杯中的水再倒入茶盅中,以提高杯的溫度,有利於更好的泡製茶葉,溫杯是茶葉沖泡的一道必要程式,可起到保溫留香的作用。

2、投茶

將稱好的茶葉投入蓋碗中

3、倒水

往蓋碗中倒入80-85℃的水,倒水時注意,水不能直接倒在茶葉上,沿著蓋碗邊緣倒入,不然會影響茶葉的口感。

4、出湯

綠茶在浸泡12秒左右之後,第一泡出湯,把茶湯倒入公道杯中,之後分茶。

沖泡總結

1、投茶量:不同的容器,投茶量是不同的,而且投茶量還得根據個人的口感去調整,比如一個喝習慣了濃茶的老茶客,你給他泡3ge的綠茶,他只會覺得沒有味道,對於這個茶客來說,你這茶就是不好的,這樣投茶量也得因人而異。

2、溫杯:正式泡茶之前記得溫杯,不論是哪種茶具沖泡茶葉。溫杯可以起到保溫留香的作用。

3、沖泡:沖泡時,應該注意,不要直接把開水倒在茶葉上,這會嚴重影響茶湯的品質。

4、水溫:沖泡綠茶,特別是高階綠茶,水溫不宜過高,但是也不能太低,最好的溫度在80-85℃之間,如果急著泡茶的話,可以把開水倒在公道杯中,然後沖泡時,用蓋碗的蓋子做引流,把水倒入蓋碗中

綠茶的三種泡製 讓你這個夏季更清爽

  綠茶是茶的一種,屬於未發酵茶,它的口感清新,而且也可以有去油脂的作用,對於想減肥的人群來說可以飲用綠茶,對於滋陰去火減肥降脂有好處。綠茶的泡製有很多,夏季飲用綠茶的話可以有防暑降溫的作用,來看看這些綠茶的泡製。

   薄荷綠茶

  材料:薄荷5-6片、綠茶5克、冰塊、糖水、蜂蜜適量

  泡法:將綠茶用沸水沖泡好,濾出茶汁備用;將冰塊加入帶蓋的杯子裡,一次加入蜂蜜、薄荷、糖水,最後把綠茶放入杯子中,蓋上蓋子,用搖動的方法,搖動十次,即可。這樣的養生茶品對於提神醒腦有一定的好處,而且也可以有緩解暑熱的作用,對於夏季出現的精神不振和煩躁不安有好處。

   決明子綠茶

  材料:決明子10克、綠茶5克

  泡法:將決明子洗淨瀝乾後投入杯子,再加入綠茶用開水沖泡,浸泡10分鐘後攪拌均勻即可。決明子具有清熱解毒降暑的作用,而且也可以有很好的通便的功效,對於降壓預防便祕有好處,適合夏季飲用。

   黃芩綠茶

  材料:黃芩6克、綠茶3克

  泡法:將黃芩用適量的清水沖洗乾淨,入鍋,加入適量的清水,以大火煮沸,轉小火繼續煎沸,取汁去渣,備用。把綠茶放入杯中,用開水沖泡,悶十分鐘即可飲用。這樣的養生茶品可以起到降壓利尿的作用,對於提神醒腦有好處,而且也可以有排毒潤腸的作用,適合夏季。

  綠茶的一些養生的飲品,上面介紹了幾種泡製的方法,這些品種的茶品可以有滋陰去火的作用,特別適合夏季飲用,清熱解毒,還能有防暑降溫的作用,和黃岑,決明子,薄荷等一起搭配,對於保健養生來說有一定的好處。

怎樣沖泡綠茶

問題一:綠茶的沖泡方法? 1. 上投法:先一次性向茶杯(茶碗)中注足熱水,待水溫適度時再投放茶葉。此法多適用於細嫩炒青(如特級龍井、特級碧螺春、特級信陽毛尖、六安瓜片、老竹大方等等)、細嫩烘青(如竹溪龍峰、汀溪蘭香、黃山毛峰、太平猴魁、敬亭綠雪等等)等細嫩度極好的綠茶。此法水溫要掌握得非常準確,越是嫩度好的茶葉,水溫要求越低,有的茶葉可等待至70℃時再投放。因此平常品飲操作難度較大,不很方便。

2. 中投法:投放茶葉後,先注入三分之一熱水(尤其是對於剛從冰箱內取出的茶葉),待茶葉吸足水分,舒展開來後,再注滿熱水。此法適用於雖細嫩但很鬆展或很緊實(如英山雲霧、竹葉青、婺源茗眉)的綠茶

3. 下投法:先投放茶葉,然後一次性向茶杯(茶碗)注足熱水。此法適用於細嫩度較差的一般綠茶。

4. 先涼後熱法:投放茶葉後,先用少許可飲用的常溫涼水浸泡三分鐘左右,使茶葉吸足水分,充分舒展,在將熱水一次注足。此時的熱水溫度要求可績略高些,85-95℃。冬天水溫在100℃也可以。此法適用於沖泡各級嫩度茶葉,但要掌握得恰到好處。

以上各法沖泡的每一泡茶水,應在3-5分鐘之內品完,或先將茶水瀝出至品嚐杯中之後品飲,這樣邊沖泡邊品飲,每一泡茶湯的濃度均勻,口感會比較好。而茶葉在茶湯中浸泡時間過長,隨著茶湯溫度降低,湯色和口感都會變差。

要點:

1.看茶葉:a.幹看:用什麼水溫沖泡該綠茶,全靠幹看時的判斷了。除了要判斷所看綠茶的炒青、烘青、蒸青、晒青所屬類別,更要著重觀察判斷茶葉的細嫩度、均整度和潔淨度。最後要湊近鼻子聞一聞。b.湯中看:看其上下沉浮,舒展翻飛,湯中有無毫絮,芽葉情況等。C.最後看看底葉。

2.沖泡時間:茶葉和茶具一旦確定,就看水量和沖泡溫度的掌握了,尤其是沖泡時間的把握。這個需要反覆練習,積累經驗。

3.水溫:水溫的把握最難。因為我們不是做科學實驗,不可能品茶時,還帶上一個溫度計,而不同的綠茶卻需要用不同水溫的水沖泡,溫度越準確,效果越好。這個同樣需要反覆練習,逐步熟練掌握。

問題二:沖泡綠茶為什麼不能用沸水 沖茶的水溫應由茶葉的種類來決定。

不能用100度開水沖泡的茶葉:

高階綠茶,特別是各種芽葉細嫩的名綠茶,不能用100度的沸水沖泡,一般以80度(這通常是指將水燒開之後,再冷卻至所要求的溫度;如果是無菌生水,則只要燒到所需的溫度即可)左右為宜。茶葉愈嫩、愈綠,沖泡水溫要低,這樣泡出的茶湯一定嫩綠明亮,滋味鮮爽,茶葉維生素C也較少破壞。而在高溫下,茶湯容易變黃,滋味較苦(茶中咖啡鹼容易浸出),維生素c大量破壞。正如平時說的,水溫高,把茶葉“燙熟”了。

需要用開水沖泡的茶葉:

泡飲各種花茶、紅茶和中、低檔綠茶,則要用100度的沸水沖泡。如水溫低,則滲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較少,茶味淡薄。

泡飲烏龍茶、普洱茶和沱茶,每次用茶量較多,而且茶葉較粗老,必須用100度的沸滾開水沖泡。有時,為了保持和提高水溫,還要在沖泡前用開水燙熱茶具,沖泡後在壺外淋開水。

一般說來,泡茶水溫與茶葉中有效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關,水溫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湯就愈濃,反之,水溫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湯就愈淡,一般60度溫水的浸出量只相當於100度沸水浸出量的45~65%。

問題三:正確的喝綠茶的方法是什麼 喝茶不會殺精,合理喝茶對人體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但是如果飲用不合理的話,那就對人體有害處了。檢查一下自己喝茶時是否範了這些錯誤!〖推薦閱讀〗吃東西的宜與忌

◆ 茶葉經過不同的製作工藝有涼性及溫性之分,燥熱體質的人,應喝涼性茶,虛寒體質者,應喝溫性茶。

◆ 晚上最好喝紅茶。因為綠茶屬於不發酵茶,茶多酚含量較高, *** 性比較強;紅茶是全發酵茶, *** 性弱。尤其對脾胃虛弱的人來說,喝紅茶時加點奶,可以起到一定的溫胃作用。

◆ 平時情緒容易激動或比較敏感、睡眠狀況欠佳和身體較弱的人,晚上還是以少飲或不飲茶為宜。

◆ 晚上喝茶時要少放茶葉,不要將茶泡得過濃。最好晚飯後飲用,空腹飲茶容易抑制胃液分泌,妨礙消化,嚴重的還會引起心悸、頭痛等“茶醉”現象。

喝茶的八大常見誤區

一、喜喝新茶

由於新茶存放時間短,含有較多的未經氧化的多酚類、醛類及醇類等物質,對人的胃腸黏膜有較強的 *** 作用,易誘發胃病。所以新茶宜少喝,存放不足半個月的新茶更應忌喝。

二、喝頭遍茶

由於茶葉在栽培與加工過程中受到農藥等有害物的汙染,茶葉表面總有一定的殘留,所以,頭遍茶有洗滌作用應棄之不喝。

三、空腹喝茶

空腹喝茶可稀釋胃液,降低消化功能,加水吸收率高,致使茶葉中不良成分大量入血,引發頭暈、心慌、手腳無力等症狀。

四、飯後喝茶

茶葉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可以與食物中的鐵元素髮生反應,生成難以溶解的新物質,時間一長引起人體缺鐵,甚至誘發貧血症。正確的方法是:餐後一小時再喝茶。

推薦閱讀

這十種人切記不要喝茶 茶水煮飯可防治四種病 女性哪些時候不宜喝茶

五、發燒喝茶

茶葉中含有茶鹼,有升高體溫的作用,發燒病人喝茶無異於“火上澆油”。

六、潰瘍病人喝茶

茶葉中的咖啡因因可促進胃酸分泌,升高胃酸濃度,誘發潰瘍甚至穿孔。

七、經期喝茶

在月經期間喝茶,特別喝濃茶,可誘發或加重經期綜合徵。醫學專家研究發現,與不喝茶者相比,有喝茶習慣發生經期緊張症機率高出2.4倍,每天喝茶超過4杯者,增加3倍。

八、一成不變

一年四季節令氣候不同,喝茶種類宜做相應調整。春季宜喝花茶,花茶可以散發一冬淤積於體內的寒邪,促進人體陽氣生髮;夏季宜喝綠茶,綠茶性味苦寒,能清熱、消暑、解毒、增強腸胃功能,促進消化、防止腹瀉、面板瘡癤感染等;秋季宜喝青茶,青茶不寒不熱,能徹底消除體內的餘熱,恢復味甘性溫,使人神清氣爽;冬季宜喝紅茶,紅茶味甘性溫,含豐富的蛋白質,有一定滋補功能。

綠茶儲確沖泡方式

1.沖泡綠茶時,水溫控制在80℃~90℃左右。若是沖泡綠茶粉,以40℃~60℃左右的溫開水沖泡即可。份量是2公克綠茶粉配450cc的白開水。

2.沖泡茶葉的第一泡不要喝,衝了熱水後搖晃一下即可倒掉。

3.沖泡好的茶要在30分鐘~60分鐘內喝掉,否則茶裡的營養成分會變得不安定。

4.綠茶粉不可泡得太濃,否則會影響胃液的分泌,空腹時最好不要喝。...>>

問題四:綠茶怎麼喝最好 喝綠茶最好的沖泡方法 :

綠茶的沖泡,程式非常簡單。第一步均需燙杯,以利茶葉色香味的發揮。 1.外形緊結重實的茶

1) 燙杯之後,先將合適溫度的水衝入杯中,然後取茶投入,不加蓋。此時茶葉徐徐下沉,幹茶吸收水分,葉片展開,現出芽葉的生葉本色,芽似葉如旗;湯麵水汽夾著茶香縷縷上升,如雲蒸霞蔚。如碧螺春,此時則似雪花飛舞,葉底成朵,鮮嫩如生。葉落之美,有“春染海底”之譽。

2) 一段時間之後,茶湯涼至適口,即可品茶。此乃一泡。茶葉評審中,以5分鐘為標準,茶湯飲用和聞香的溫度均為45-55C。若高於60C,則燙嘴也燙鼻;低於40C,香氣較低沉,味較澀。這個時間不易控制。如用玻璃杯,一般用手握杯子,感覺溫度合適即飲;如用蓋碗,則稍稍倒出一點茶湯至手背以查其溫度。完全依靠經驗,所以實踐是最重要的。

3)第一泡的茶湯,尚餘三分之一,則可續水。此乃二泡。如若茶葉肥壯的茶,二泡茶湯正濃,飲後舌本回甘,齒頰生香,餘味無窮。飲至三泡,則一般茶味已淡。 2.條索鬆展的茶

1) 燙杯後,取茶入杯。此時較高的杯溫已隱隱烘出茶香。

2) 衝入適溫的水,至杯容量三分之一(也可少一些,但需覆蓋茶葉)此時需注意的是注水方法。茶藝館中,普遍是直接將水衝擊茶葉,我認為這種方法不妥。這種茶本身比較舒展,無需利用水的衝力,反而易燙傷嫩葉。我採用的方法是,如用玻璃杯,則沿杯邊注水,蓋碗則將蓋子反過來貼在茶杯的一邊,將水注入蓋子,使其沿杯邊而下。然後微微搖晃茶杯,使茶葉充分浸潤。此時茶香高鬱,不能品飲,然恰是聞香最好時候。

3) 稍停約兩分鐘,待幹茶吸水伸展,再衝水至滿。沖水方法如前。此時茶葉或徘徊飄舞,或遊移於沉浮之間,別具茶趣。

問題五:茶葉怎麼泡 喝功夫茶要滾開的水,用專門的茶具,按一定的程式泡了喝。

紅茶一般也要用滾開的水,才能泡得開。

比較好的綠茶或好飢新茶,只能用六、七十度的開水泡。過高的溫度會把茶葉“燙熟了”,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其中的營養成分。

中等以下的茶葉,就沒有太多的講究了。

問題六:綠茶怎麼泡,綠茶應如何泡才好喝 ( 1)、 高檔細嫩名綠茶,一般選用 透明度好的

玻璃杯或白瓷杯飲茶,而且無須用蓋,這樣一則增加透明度,便於人們賞茶觀姿;二則以防嫩茶泡熟,失去鮮嫩色澤和清鮮滋味。至於普通綠茶,因不在於欣賞茶趣,而在於解渴,或飲茶談心,或佐食點心,或暢敘友誼,因此,也可選用茶壺泡茶,這叫做“嫩茶杯泡,老茶壺泡”。

( 2)、 潔具 : 就是將選好的茶具,用開水一一加以沖泡洗淨,以清潔用具,平添飲茶情趣。

( 3)、 觀茶 : 對細嫩名優綠茶,在泡飲之前

,通常要進行觀茶。觀茶時,先取一杯之量的幹茶,置於白紙上,讓品飲者先欣賞幹茶的色、形,再聞一下香,充分領略名優綠茶的天然風韻。對普通大宗綠茶,一般可免去觀茶這一程式。

( 4)、 泡茶 :

通常選用潔淨的優質礦泉水。煮水初沸即可,這樣泡出的茶水鮮爽度較好。茶與水的比例要恰當,通常茶與水之比為

1:50~1:60(即1克茶葉用水50毫升~60毫升)為宜,這樣沖泡出來的茶湯濃淡適中,口感鮮醇。 對名優綠茶的沖泡,一般視茶的鬆緊程度,採用三種方法沖泡 :

一是上投法,它適用於外形緊結的高檔名優綠茶,諸如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廬山雲霧等等,即先將攝氏75―85度的沸水衝入杯中,然後取茶投入,茶葉便會徐徐下沉。對條索比較鬆散的高檔名優綠茶,一般採用中投法,

即先投入水,再置茶,後衝入沸水。至於普通大眾茶,當然是採用下投法:也就是先置茶後沖水了。

( 5)、 賞茶 :

這是針對高檔名優綠茶而言的,在沖泡茶的過程中,品飲者可以看茶的展姿,茶湯的變化,茶煙的彌散,以及最終茶與湯的成相,以領略茶的天然風姿。

( 6)、 飲茶 :

飲茶前,一般多以聞香為先導,再品茶啜味,以品賞茶的真味。另外,綠茶沖泡,一般以2-3次為宜。若需再飲,那麼,得重新沖泡才是。

問題七:普通的綠茶要怎麼泡,才會比較好喝? 一)用水

水質能直接影響茶湯的品質,古人曾雲“茶性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遇十分之茶,茶只八分”。我個人認為,水質對茶湯的滋味非常重要,色香倒還在其次了。用稍差的水,即使沖泡烏龍茶,亦覺不堪一飲。

古人的茶書,大多論及用水。所謂“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等等,終不過是要求水甘而潔,活而新。純粹從科學理論上講,水的硬度直接影響茶湯的色澤和茶葉有效成份的溶解度,硬度高,則色黃褐而味淡,嚴重的會味澀以致味苦。此外,劣質水不僅無法沏出好茶,長期使用生成嚴重水垢,還會損壞茶具。所以泡茶用水,應是軟水或暫時硬水。

一般來說,以泉水為佳,潔淨的溪水江水河水亦可,井水則要視地下水源而論。至於雨水和雪水,以當今環境汙染之重,恐怕沒人敢喝了。我自己泡茶用的水,多是礦泉水。國內的水,我比較常用農夫山泉,微帶泉水的清甜。茶藝館的水,也多用礦泉水或蒸餾水,那些依山傍水的地方,則可汲取山上泉水,如杭州虎跑水,廣州白雲山的泉水。一般家庭使用濾水器過濾後的水,也勉強可用。

(二)水溫

古人對泡茶水溫十分講究,特別是在餅茶團茶時期,控制水溫似乎是泡茶的關鍵。概括起來,燒水要大火急沸,剛煮沸起泡為宜。水老水嫩都是大忌。水溫通過對茶葉成份溶解程度的作用來影響茶湯滋味和茶香。

綠茶用水溫度,應視茶葉質量而定。高階綠茶,特別是各種芽葉細嫩的名綠茶,以80C左右為宜。茶葉愈嫩綠,水溫愈低。水溫過高,易燙熟茶葉,茶湯變黃,滋味較苦;水溫過低,則香味低淡。至於中低檔綠茶,則要用100C的沸水沖泡。如水溫低,則滲透性差,茶味淡薄。

此外需說明的是,高階綠茶用80C的水溫,通常是指講水燒開後再冷卻至該溫度;若是處理過的無菌生水,只需燒到所需溫度即可。

(三)茶的用量

茶葉用量,並沒有統一標準,視茶具大小、茶葉種類和各人喜好而定。一般來說,沖泡綠茶,茶與水的比例,大致是1:50~60。嚴格的茶葉評審,綠茶是用150ml的水沖泡3g茶葉。

茶葉用量主要影響滋味的濃淡,我想這完全決定於各人的習慣。初學者可嘗試不同的用量,找到自己最喜歡的茶湯濃度。

(四)茶具

沖泡綠茶,比較講究的可用玻璃杯或白瓷蓋碗。普通人家使用的大瓷杯和茶壺,只適於沖泡中低檔綠茶。

玻璃杯比較適合於沖泡名茶,如西湖龍井、碧螺春、君山銀針等細嫩綠茶,可觀察到茶在水中緩緩舒展、遊動、變幻。特別是一些銀針類,沖泡後芽尖衝向水面,懸空直立,然後徐徐下沉,如春筍出土似金林立。上好的君山銀針,可三起三落,極是美妙。所以一般茶藝館,多使用玻璃杯沖泡綠茶。

古人使用的是蓋碗。相比於玻璃杯,蓋碗保溫性好一些。一般來說,沖泡條索比較緊結的綠茶,如珠茶眉茶,我個人比較喜歡蓋碗。好的白瓷,可充分襯托出茶湯的嫩綠明亮,且蓋碗比較雅緻,手感觸覺是玻璃杯無法可比的。此外,由於好的綠茶不是用沸水沖泡,茶葉多浮在水面,飲茶時易吃進茶葉,如用蓋碗,則可用蓋子將茶葉拂至一邊。

總的來說,無論玻璃杯或是蓋碗,均宜小不宜大。大則水多,茶葉易老。

(五)沖泡方法

綠茶的沖泡,相比於烏龍茶,程式非常簡單。根據條索的緊結程度,應分為兩種。然而,無論使用何種方法,第一步均需燙杯,以利茶葉色香味的發揮。

1.外形緊結重實的茶

1) 燙杯之後,先將合適溫度的水衝入杯中,然後取茶投入,不加蓋。此時茶葉徐徐下沉,幹茶吸收水分,葉片展開,現出芽葉的生葉本色,芽似葉如旗;湯麵水汽夾著茶香縷縷上升,如雲蒸霞蔚。如碧螺春,此時則似雪花飛舞,葉底成朵,鮮嫩如生。葉落之美,有“......>>

問題八:如何正確泡茶葉 不為人知的泡茶的祕決

人人都會喝茶,但沖泡未必得法。茶葉種類繁多,水質也各有差異,沖泡技術不同,泡出的茶湯當然就會有不同的效果。要想泡好茶,既要根據實際需要了解各類茶葉、各種水質的特性,掌握好泡茶用水與器具,更要講究有序而優雅的沖泡方法與動作。

泡茶,首先得選茶和鑑茶,只有正確鑑茶,方能決定沖泡的方法。茶的種類很多,可以根據採摘時間的先後分為春茶、夏茶、秋茶,也可以按種植的地理位置不同分為高山茶和平地茶,還可以根據茶色(加工方法不同)將差分為綠茶、紅茶、青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六大類。

綠茶是我國產量最多的一類茶葉。綠茶具有綠葉清湯的品質特徵。嫩度好的新茶,色澤綠潤,芽峰顯露,湯色明亮。其代表品種有“龍井”、“碧螺春”、“珠茶”等。

紅茶為紅葉紅湯,這是經過發酵形成的品質特徵。幹茶色澤烏潤,滋味醇和甘濃,湯色紅亮鮮明。紅茶有“工夫紅茶”、“紅碎茶”和“小種紅茶”型,品牌以“祁紅”、“寧紅”和“滇紅”最有代表性。

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色澤青褐如鐵,故又名青茶。典型的烏龍茶的葉體中間呈綠色,邊緣呈紅色,素有“綠葉紅鑲邊”的美稱。其湯色清澈金黃,有天然花香,滋味濃醇鮮爽。以“觀音”、“大紅袍”、“凍頂烏龍”等最具代表性。

白茶由芽葉上面白色茸毛較多的茶葉製成。白茶滿身白毫,形態自然,湯色黃亮明淨,滋味鮮醇。代表品種有“毫銀針”、“壽眉”、“白牡丹”等。

黃茶黃葉黃湯,香氣清銳,滋味醇厚。其芽葉茸毛披身,金黃明亮,湯色杏黃明澈。代表品種有“君山銀針”、蒙頂黃芽“、霍山大黃茶”等。

黑茶葉色油黑凝重,湯色澄黃,葉底黃褐,香味醇厚。黑茶製成緊壓茶後主要供邊區少數民族飲用。

除以上六大類以外,還有再加工茶,即在以上六大類茶的基礎上經再次加工製成的茶葉品種,如花茶、緊壓茶、速溶茶等。花茶是以綠茶中的烘青茶、紅茶等做主要原料,用茶葉和花拼和窨制,使茶葉吸收花香而得花茶之名,如“茉莉花茶”、“玳玳花茶”、“珠蘭花茶”、“玫瑰紅茶”等。緊壓茶以黑茶、紅茶為原料,並經蒸壓工序做成一定形狀,如“青磚”、“康磚”、“六堡茶”、“沱茶”、“米磚”等。

其次是水質。水之於茶,猶如水之於魚一樣,“魚得水活躍,茶得水更有其香、有其色、有其味”,所以自古以來,茶人對水津津樂道,愛水入迷。明人許次紓《茶疏》中就說:“精茗蘊香,借水而發,無水不可論茶也。”

茶人獨重水,因為水是茶的載體,飲茶時愉悅 *** 的產生,無窮意念的回味,都要通過水來實現。水質欠佳,茶葉中的各種營養成分會受到汙染,以致聞不到茶的清香,嘗不到茶的甘醇,看不到茶的晶瑩。

擇水先擇源,水有泉水、溪水、江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之分,但只有符合“源、活、甘、清、輕”五個標準的水才算得上是好水。所謂的“源”是指水出自何處,“活”是指有源頭而常流動的水,“甘”是指水略有甘味,“清”是指水質潔淨透澈,“輕”是指分量輕。所以水源中以泉水為佳,因為泉水大多出自岩石重疊的山巒,汙染少,山上植被茂盛,從山岩斷層涓涓細流彙集而成的泉水富含各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經過砂石過濾,清澈晶瑩,茶的色、香、味可以得到最大的發揮。古人陸羽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用水主張,當代科學試驗也證明泉水第一,深井水第二,蒸餾水第三,經人工淨化的湖水和江河水,即平常使用的自來水最差。但是慎用水者提出,泉水雖有“泉從石出,清宜冽”之說,但泉水在地層裡的滲透過程中融入了較多的礦物質,它的含鹽量和硬度等就有較大差異,如滲有硫磺的礦泉水就不能飲用,所以只有含有二氧化碳和氧的泉水才最適宜煮茶啊。清代乾隆皇帝遊歷......>>

問題九:茉莉花跟綠茶怎麼泡 茉莉花茶和綠茶都是弱鹼性的,有利於人體內電解質的平衡。夏季喝這兩種茶利尿,降壓,對解暑也有一定功效。兩種茶混在一起,不但對身體沒有害,反而味道上會大大升級,提高了茶品的適口性。

但綠茶和枸杞不建議搭配在一起,二者都很有營養,綠茶含有兒茶素與β-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E等,具有清除自由基、延緩衰老、預防癌症等多項功效。枸杞性平、味甘,具有補腎益精、滋陰補血、養肝明目、潤肺止咳的功效,很多保健養生的藥物中都含有枸杞。 綠茶裡所含的大量鞣酸具有收斂吸附的作用,會吸附枸杞中的微量元素,生體難以吸收的物質。望採納。謝謝。

問題十:怎麼泡綠茶最好喝?? 80C的溫水最好. 泡茶水溫的高低和用茶數量的多少,也影響沖泡時間的長短。水溫高,用茶多,沖泡時間宜短;水溫低,用茶少,沖泡時間宜長。沖泡時間究竟多長?以茶湯濃度適合飲用者的口味為標準。 細說 泡好一杯茶或一壺茶,首先要掌據茶葉用量。每次茶葉用多少,並沒有統一標準,主要根據茶葉種類、茶具大小以及消費者的飲用習慣而定。 茶葉種類繁多,茶類不同,用量各異。如沖泡一般紅、綠茶,茶與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幹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飲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如用茶壺,則按容量大小適當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烏龍茶,每次投入量幾乎為茶壺容積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 茶葉用量還同消費者的年齡結構與飲茶歷史有關。中、老年人往往飲茶年限長,喜喝較濃的茶,故用量較多;年輕人初學飲茶的多,普遍喜愛較淡的茶,故用量宜少。總之,泡茶用量的多少,關鍵是掌握茶與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則味濃;茶少水多,則味淡。有人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取四隻茶杯,各等量放入3克相同的茶葉,再分別倒入沸水50毫升、100毫升、150毫升和200毫升。5分鐘後審評茶湯滋味,結果是,加水50毫升的滋味極濃,加水100毫升的滋味太濃,加水150毫升的滋味正常,加水200毫升的滋味較淡。 泡茶水溫的掌握,主要看泡飲什麼茶而定。高階綠茶,特別是各種芽葉細嫩的名茶(綠茶類名茶),不能用100℃的沸水沖泡,一般以80℃左右為宜。茶葉愈嫩、愈綠,沖泡水溫要低,這樣泡出的茶湯一定嫩綠明亮,滋味鮮爽,茶葉維生素c也較少破壞。而在高溫下,茶湯容易變黃,滋味較苦(茶中咖啡鹼容易浸出),維生素c大量破壞。正如平時說的,水溫高,把茶葉“燙熟”了。泡飲各種花茶、紅茶和中、低檔綠茶,則要用100℃的沸水沖泡。如水溫低,則滲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較少,茶味淡薄。泡飲烏龍茶、普洱茶和花茶,每次用茶量較多,而且茶葉較極老,必須用100℃的沸滾開水沖泡。有時,為了保持和提高水溫,還要在沖泡前用開水燙熱茶具,沖泡後在壺外淋開水。少數民族飲用磚茶,則要求水溫更高,將磚茶敲碎,放在鍋中熬煮。 一般說來,泡茶水溫與茶葉中有效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關,水溫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湯就愈濃;反之,水溫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湯就愈淡,一般60℃溫水的浸出量只相當於100℃沸水浸出量的45―65%。 這裡必須說明一點,上面談到,高階綠茶適宜用80℃的水沖泡,這通常是指將水燒開之後(水溫達100℃),再冷卻至所要求的溫度;如果是無茵生水,則只要燒到所需的溫度即可。 茶葉沖泡的時間和次數,差異很大,與茶葉種類、泡茶水溫、用茶數量和飲茶習慣等都有關係,不可一概而論。 如用茶杯泡飲一般紅綠茶,每杯放幹茶3克左右,用沸水約200毫升沖泡,加蓋4―5分鐘後,便可飲用。這種泡法的缺點是:如水溫過高,容易燙熟茶葉(主要指綠茶);水溫較低,則難以泡出茶味;而且因水量多,往往一時喝不完,浸泡過久,茶湯變冷,色、香、味均受影響。改良沖泡法是:將茶葉放入杯中後,先例入少量開水,以浸沒茶葉為度,加蓋3分鐘左右,再加開水到七八成滿,便可趁熱飲用。當喝到杯中尚餘三分之一左右茶湯時,再加開水,這樣可使前後茶湯濃度比較均勻。據測定,一般茶葉泡第一次時,其可溶性物質能浸出50--55%;泡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浸出10%左右,泡第四次,則所剩無幾了。所以,通常以沖泡三次為宜。 如飲用顆粒細小、揉捻充分的紅碎茶與綠碎茶,有沸水沖泡3―5分鐘後,其有效成份大部分浸出,便可一次快速飲用。飲用速溶茶,......>>

綠茶怎麼泡才正確方法

泡綠茶採用兩種方法沖泡:一是上投法,它適用於外形緊結的高檔名優綠茶,即先將攝氏75—85度的熱水衝入杯中。二是下投法,先放茶葉後直接倒85度左右的熱水,適合普通綠茶。

正確的泡綠茶飲用,能使口感更好,而且喝起來更加健康。泡茶有一定的講究,尤其是水溫。

一般的綠茶沖泡方法及注意事項:

沖泡綠茶時,水溫控制在80℃~90℃左右。若是沖泡綠茶粉,以40℃~60℃的溫開水沖泡即可。份量是2公克綠茶粉配450毫升的白開水。沖泡茶葉的第一泡不要喝,衝了熱水後搖晃一下即可倒掉。

綠茶粉不可泡得太濃,否則會影響胃液的分泌,空腹時最好不要喝。

瓷杯品茶:

瓷杯品綠茶適於泡飲中高檔綠茶,如一、二級炒青綠茶、珠茶綠茶、烘青綠茶、晒青綠茶之類,重在適口、品味或解渴。一般先觀察茶葉的色、香、形後,入杯沖泡。可取“中投法”或“下投法”,用95--100℃初開沸水沖泡,蓋上杯蓋,以防香氣散逸,保持水溫,以利茶身開展,加速下沉杯底,待3—5分鐘後開蓋,嗅茶香,嘗茶味,視茶湯濃淡程度,飲至三開即可。這種泡飲法用於客來敬茶和辦公時間飲茶較為方便。杯泡法,茶葉與水的比例,因人口味而定,一般以200毫升水泡3克茶為適中。喜濃飲者可略多加茶,喜淡飲者可略少加茶。

茶壺泡茶:

一般不宜泡飲細嫩名貴綠茶,因水多,不易降溫,會悶熟綠茶茶葉,使綠茶茶葉失去清鮮香味。壺泡法適於沖泡中低檔綠茶,這類茶葉中多纖維素,耐沖泡,茶味也濃。泡茶時,先洗淨壺具,取綠茶入壺,用100℃初開沸水沖泡至滿,3—5分鐘後即可酌入杯中品飲。飲茶人多時,用壺泡法較好,因不在欣賞茶趣,而在解渴,或飲茶談心,或佐食點心,暢敘茶誼。

客來敬茶是我國各族人民共同的禮節,敬客一般以杯泡法較為隆重。壺泡綠茶法,相對而言有些粗俗。有些地區,為表達敬客心意,還在綠茶中放糖調飲,以示甜甜蜜蜜。

玻璃杯品茶:

玻璃杯泡綠茶,適於品飲細嫩的名貴綠茶,便於充分欣賞名茶的外形、內質。泡飲之前,先欣賞幹綠茶的色、香、形。取一杯之量的茶葉,置於無異味的潔白紙上,觀看茶葉形態。名茶的造型,因品種不同,或條、或扁、或螺、或針……欣賞綠茶製作工藝,察看綠茶茶葉色澤,或碧綠,或深綠,或黃綠,或多毫……再幹嗅綠茶中香氣,或奶油香,或板栗香,或鍋炒香,或不可名狀的清鮮茶香……充分領略各種名茶的地域性的天然風韻,稱為“賞茶”。然後進入沖泡。

採用透明玻璃杯泡飲細嫩名綠茶,便於觀察茶在水中的緩慢舒展、遊動、變幻過程,人們稱其為“綠茶舞”。泡綠茶的具體操作,可視綠茶條的鬆緊不同,分別採用兩種沖泡法,一是沖泡外形緊結重實的名茶,如龍井綠茶、碧螺春綠茶、都勻毛尖綠茶、蒙頂甘露綠茶、廬山雲霧綠茶、福建蓮芯綠茶、凌雲白毫綠茶、湧溪火青綠茶、高橋銀峰綠茶、蒼山雪綠綠茶等,可用“綠茶上投法”。即洗淨茶杯後,先將85—90℃開水衝入杯中,然後取綠茶投入,一般不須加蓋,綠茶茶葉便會自動徐徐下沉,但有先有後,有的直線下沉,有的則徘徊緩下,有的上下沉浮後降至杯底;幹綠茶吸收水分,逐漸展開葉片,現出一芽一葉、二葉,單芽、單葉的生葉本色,芽似、劍,葉如旗;湯麵水氣夾著茶香縷縷上升,如雲蒸霞蔚,趁熱嗅聞茶湯香氣,令人心曠神怡;觀察茶湯顏色,或黃綠碧清,或乳白微綠,或淡綠微黃……隔杯對著陽光透視,還可見到湯中有細細茸毫沉浮游動,閃閃發光,星斑點點。綠茶茶葉細嫩多毫,湯中散毫就多,此乃綠茶嫩茶特色。這個過程稱為溼看欣賞。

綠茶待綠茶茶湯涼至適口,品嚐茶湯滋味,宜小口品啜,緩慢吞嚥,讓茶湯與舌頭味蕾充分接觸,細細領略名綠茶的風韻。此時舌與鼻並用,可從茶湯中品出綠茶嫩茶香氣,頓覺沁人心脾。此謂一開茶,著重品嚐茶的頭開鮮味與綠茶茶香,飲至杯中綠茶湯尚餘三分之一水量時(不宜一開全部飲幹),再續加開水,謂之二開綠茶。如若泡飲茶葉肥壯的名綠茶,二開綠茶湯正濃,飲後舌本回甘,餘味無窮,

齒頰留香,身心舒暢。飲至三開,一般茶味已淡,續水再飲就顯得淡薄無味了。

二是泡飲茶條鬆展的名綠茶茶,如六安瓜片綠茶、黃山毛峰綠茶、太平猴魁綠茶、舒城蘭花綠茶等,如用“上投法”,綠茶茶葉浮於湯麵不易下沉。可用“中投法”,即在幹綠茶欣賞以後,取綠茶入杯,衝入90℃開水至杯容量的三分之一時,稍停二分鐘,待幹茶吸水伸展後再衝水至滿,此時綠茶茶葉或徘徊飄舞下沉,或遊移於沉浮之間,觀其茶形動態,別具茶趣。其他各項欣賞、品飲如前。

泡飲細嫩名綠茶茶,如用不透明的白瓷杯,當然亦可,但不能透視綠茶在杯中變化全貌,不能充分領略綠茶湯中茶趣,是一不足。

綠茶怎麼沖泡方法

綠茶有三種沖泡方法,上投法, 中投法, 下投法,不同的綠茶形態選擇的沖泡方法不一樣,

標籤:泡法 綠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