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宋朝的字怎麼寫

1. 漢代、宋朝、明朝,用的都是什麼字

1. 漢承秦制,初用篆書,後來篆書呈現出衰落的趨勢,隸書得到蓬勃的發展,並在東漢進入鼎盛時期;草書(章草)在漢代發展成爲比較成熟的一種字體;楷書和行書也開始萌芽。石刻和簡帛爲漢代書法的主要載體。

宋朝的字怎麼寫

2. 楷書

楷書在字體結構方面,與隸書差不多,但楷書將隸書筆劃的寫法改變了,且由扁形的隸書改爲基本上呈現方形的楷書,即所謂的「方塊字」。楷書也稱爲正書、真書,說明了楷書是提供人學習和運用的正規書體。最早的楷書書法家是東漢末年的鐘繇,從其流傳下來的作品中,還多少殘留著隸書的筆意。楷書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又經歷了不少變化,到了隋唐之後才基本定型,定型後的楷書,筆劃、結構都相當精緻、嚴謹,如唐朝著名書法家歐陽詢的作品就是範本之一。

中國文字進入楷書階段後,字形還再繼續簡化,但字體就沒有太大的變化了,做爲我國四大發明術之一的印刷術,就是以楷書做爲印書的主要字體,在宋朝刻印的書籍中,楷書被美術化,寫得更加規矩而漂亮,稱爲「宋體字」,後來還有模仿宋體字而加以變化的,叫做「仿宋體」。我們今天閱讀的書籍、報刊上所用的字體,大致上是這一種風格的楷書變體。

3. 明朝體也就是宋體。

宋體其實是由秦檜創建,但因其是奸臣,人們不願意給予他名譽。秦檜雖然博學多才,在書法上很有造詣。他綜合前人之長,自成一家,創立了一種用於印刷的字體。按一般的習慣,應該叫秦體字纔對。像柳宗元的“柳體”,顏真卿的“顏體”等。可是由於他人品太差,所以人們痛恨他,雖然應用他創立的字體,可是卻把字體命名爲宋體。

宋體起源於宋代,但確立於明代。宋代的文化非常繁榮呢,尤其是有了雕版印刷,在元代和明代大量翻刻宋本,導致宋體字在明代確立。

2. 宋朝文字介紹 中國宋朝時期哪種文字最流行

到了宋代,隨着印刷術的發展,雕版印刷被廣泛使用,漢字進一步完善和發展,產生了一種新型書體——宋體印刷字體。印刷術發明後,刻字用的雕刻刀對漢字的形體發生了深刻的影響,產生了一種橫細豎粗、醒目易讀的印刷字體,後世稱爲宋體。當時所刻的字體有肥瘦兩種,肥的仿顏體、柳體,瘦的仿歐體、虞體。其中顏體和柳體的筆頓高聳,已經略具橫細豎粗的一些特徵。

宋體,是在中國宋朝發明的一種漢字印刷字體。筆畫有粗細變化,而且一般是橫細豎粗,末端有裝飾部分(即“字腳”或“襯線”),點、撇、捺、鉤等筆畫有尖端,屬於白體,常用於書籍、雜誌、報紙印刷的正文排版。因從明朝傳入日本,而又稱爲明體、明朝體。

宋體在宋代就已經產生,但並不成熟,而且宋代崇尚仿書法字體的顏體、柳體、歐體。一直到明代,由於經濟因素,佔據版面較小的宋體逐漸流行,由於這種字體缺少變化藝術性,被明代文人詬爲"匠體字"。宋體字東傳至日本,被日本稱作明朝體。今天成了漢字文化圈主流的印刷字體。

在現代印刷術傳入中國後,中國人已經習慣於看宋體印刷的書籍有一千多年了,所以現代鉛字也採用了宋體印刷。後來依據西方文字的黑體和意大利體的方式,在漢字印刷體中也創造了黑體和仿宋體的鉛字。目前,宋體、黑體、仿宋體和楷體成爲漢字印刷的主要四種字體。

宋體源於唐宋,盛於明清,距今已有一千餘年的歷史,在有形的文化中,千百年來一直仍然在使用卻沒有太多的改變的應首推宋體了。宋體的形態特徵和其精神特質也在無形之中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中國人從小在一個個小方格、大方格本中練習寫字,老師要求要根據字體的筆畫順序把字端正、均勻居中的寫在方格內,不能偏格也不能逾越方格,要在這方格內經營筆畫的位置,相互謙讓,安排好每筆每畫,利用好每一小空間。

漢字有一筆畫的字,也有十幾筆畫的字,如“毫”和“丁”字,怎樣安排好字的筆畫關係及少筆畫和多筆畫的黑白輕重的協調問題,都須靈活對待。正是這些因素,養成了傳統中國人做事規矩守信又善於經營位置的國民性。

宋體直接承傳了中國書法楷書的精神,不着痕跡地把中國書法楷書轉變成了印刷宋體字,並深深影響了我們的審美趣味。宋體方正平穩,對稱均衡,起伏相讓的字體結構,端莊典雅,舒展大氣,利用得當,追求精緻的精神內涵,都無時無刻的在影響人們的行爲。

宋體的美學精神,無疑已深深地紮在我中華民族的精神氣質之中,並在其發展中,不斷的注入了宋、元、明、清的時代審美理想和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內涵,成爲中國文化的衣裳~

3. 宋代的,汝,字是怎寫的

汝州境內(今河南臨汝),故名。

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有兩部分,其一於北宋後期被官府選爲宮廷燒御用瓷器。

釉滋潤,天青色,薄胎,底有細小支釘痕。宋人評青瓷以汝窯爲首位,明清兩代品評宋代五大名窯時,也列汝窯爲第一。

此窯燒瓷時間較短,南宋時已有“近尤難得”記載,明代前期景德鎮德御廠曾一度仿燒,清代雍正、乾隆時更有年希堯、唐英等督窯大量仿燒,但鮮有亂真者。臨汝嚴和店、軋花溝、下任村三處遺址燒製民間用青釉瓷器,現稱“臨汝窯”,系汝窯中一部分。

燒瓷時間長,主要燒青釉,有印花、刻花裝飾,以印花爲主;造型紋飾與耀州窯有不少共同點,質量比耀州遜色,燒瓷歷史比耀州晚,明顯受到該窯影響,屬耀州窯系。汝瓷是我國宋代“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瓷之一。

名瓷之首,汝窯爲魁。汝窯的工匠,以名貴的瑪瑙入釉,燒成了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蟬翼紋,晨星稀,芝麻支釘釉滿足"典型特色的汝瓷。

汝窯在河南省汝州市,解放後曾名臨汝縣,古稱汝州,因名。是北方第一個著名的青瓷窯,北宋時創設,燒製御用宮中之器,時間很短,數量也少。

器型簡單,但釉色溫潤柔和,在半無光狀態下有如羊脂玉,並截取定窯、越窯的裝飾技法,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晚期在臨汝縣燒造的稱爲臨汝窯,其中有「奉華」二字的是宋高宗劉妃的堂號,也有人稱是後人補刻的。

南宋葉真《坦齋筆衡》說:“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窯爲魁。”說明汝窯在接受宮廷的任務,燒造汝官窯器,使北方青瓷的技術成爲全國之冠。

在制瓷工藝上開創了香灰色胎,超過了以前南方所有的青瓷,在燒成工藝上,採用滿釉支燒的方法燒成的支釘痕,其細小而規整的程度絕無僅有,汝窯主要依靠釉中所含少量鐵份,在還原氣氛中燒成純正的天青色,使汝窯釉面開裂紋片成爲一種裝飾,使在燒成過程中無意識的缺陷(由於胎、釉膨脹係數不一致而產生的缺陷)變成了有意識的裝飾。由上可知,汝窯採用了南方越窯的釉色,同時又吸收定窯的印花技術,創造了印花青瓷的特殊風格,南宋周輝《清波雜誌》雲:“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末爲釉,”汝窯產品土質細膩,胎骨堅硬,釉色潤澤,釉中含瑪瑙末,產生特殊色澤,其色有卵白、天青、粉青、豆青、蝦青、蝦青中往往微帶黃色,還有蔥綠和天藍等。

尤以天青爲貴,粉青爲上,天藍彌足珍貴,有“雨過天晴雲破處”之稱譽。釉屋瑩厚,有如堆脂,視如碧玉,扣聲如馨,釉面沙眼顯露了蟹爪紋、魚子紋和芝麻花。

汝瓷的燒製,以小支釘滿釉支燒。汝窯是北宋官窯,是供宮廷使用之器,在市場和民間中流傳甚少。

南宋時有文獻記載:“汝窯……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及”。說明當時其身價已非同一般。

其產品,首先最好者當然上供皇室,不合格者方許在市場出售,因此汝窯大部分產品是用來供奉朝廷使用的。著名國畫大師李苦禪先生曾說過“天下博物館無汝者,難稱得盡善美也。”

宋、元、明、清以來,宮廷汝瓷用器,內庫所藏,視若珍寶、與商彝周鼎比貴。汝州一帶民間也有“縱有家產萬貫,不如汝瓷一片”的口碑廣爲流傳。

官汝窯大約共燒造了20年左右,傳世品極少,所以物以稀爲貴。根據目前的統計,汝窯器傳世大約分佈於以下幾個地方:北京故宮博物院20件、臺北故宮博物院21件、上海博物館8件、英國大維得基金會7件、天津博物館1件、廣東省博物館半件、中國香港收藏家羅桂祥1件、日本現存4件、美國現存5件、英國私人收藏1件,共計67件半。

由於文獻記載不詳,遺址出土甚少,汝官窯口在何處?汝窯之謎一直困擾着中國古陶瓷研究人員。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尋找汝窯,直到80年代纔在河南省寶豐縣發現。

經過中央和河南地方文物考古工作者數十年的不懈努力,終於在河南寶豐縣清涼寺村找到了爲北宋宮廷燒造的御用汝瓷的窯口。從1987年開始,由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寶丰清涼寺汝窯遺址進行試掘,首次發現了爲北宋宮廷燒製御用汝瓷的窯口,從而使這一重大歷史懸案有了答案。

到目前爲止,對汝窯址已進行了五次發掘,發掘品中除了與原世品中相同的完整器和碎片外,還出土一些傳世品中見不到的新器形,如鏤空香爐,乳釘器及天藍釉刻花鵝頸瓶等,獲得了一批重要的實物資料,爲傳世汝窯器鑑定與鑑賞提拱了可行的實物依據及新資料。隨着考古工作的不斷深入,相信汝窯將會有的發現。

[編輯本段]汝窯的歷史從盛唐時期,汝州所轄臨汝、寶丰、魯山等地有着豐富的陶土和茂密的樹林,從蟒川坡上的嚴和店到東南的羅圈、桃溝、清涼寺直到魯山斷店,方圓百里之遙,大量的方解石、鉀鈉長石、長石砂岩、葉臘石、瑩石、硬質高嶺土,軟質高嶺土、石英等主要原料分佈地域較廣,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爲這裏的陶瓷生產提供了便利條件(從汝州城北的唐代墓中,曾出土一件殘破的天藍釉汝瓷碗,屬晚唐時期產品。1988年9月於魯山縣段店古窯址,亦發現殘破天藍釉汝瓷缸,屬唐代早期產品)。

勤勞智慧的汝州人民在用泥巴製作陶器生活器皿時,由於火候過高燒造出了不同於以往的陶器產品,表面光滑細膩,色彩迷。

標籤: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