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無公害茶葉

無公害茶葉

無公害茶葉是指在生產過程中不使用化學農藥、化肥、生長激素等化學成分,也不使用農村污水等污染物質,且符合相關產品質量、衛生與安全標準要求的茶葉。在生產過程中,採用有機肥料、有機噴霧劑、有機殺蟲劑等天然有機物質,強調茶葉的自然生長與原生態種植,使得茶葉無化學殘留和污染,品質更加純正、健康、安全。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發展無公害茶葉生產的意義

發展無公害茶葉生產的意義有三方面,具體如下:

1、無公害茶葉開發是一項系統工程。無公害茶葉是將茶學、生態學、環境科學、營養學、衛生學等多學科的原理運用到茶葉的生產、加工、貯運、銷售,以及相關的教育、科研等各個環節,形成一個完整的無公害、無污染的優質、安全食品的產供銷管理系統。無公害茶葉生產基地、環境監測、市場運行、科研教育等各子系統之間的結構和聯繫,通過標誌管理等手段,宏觀系統因子以及系統各層次之間的平衡,以獲得最大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無公害茶葉開發是高新技術與傳統農藝的結合。無公害茶葉生產技術與一般茶葉生產技術的共同點在於都是依據茶樹的生物學特性,創造良好的栽培環境,使茶樹高產優質。

3、嚴格的產品安全質量控制。茶葉綠色食品和有機茶開發是一項新興產業,開發初期就必須要有高起點,講求質量和信譽,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爭得市場份額,穩步發展。要保證無公害食品信譽,首先是生產企業要樹立"質量是產品的生命,也是企業生命"的觀念,完全按照制定的無公害茶生產操作規程及有關標準精心組織生產合格產品。其次,嚴格商標管理,堵住假冒僞劣產品混入任何通道,對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產企業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和產品抽查,督促其生產合格產品,逐步建立起無公害茶葉的市場信譽。

無公害茶葉的概念

無公害茶葉是指在無公害生產環境條件下,按特定的生產操作規程生產,成品茶的農藥殘留、重金屬和有害微生物等污染物指標,衛生質量指標達到國家有關標準要求,對人體健康沒有危害。內銷符合國家規定允許的標準,外銷符合進口國家、地區有關標準的茶葉.是符合食品安全的茶葉的總稱。無公害茶葉生產,要合理用藥,提倡農業防治和生物防治。無公害茶實質上是依據生產過程中化學合成物質控制程度以及茶葉產品中化學合成物質殘留量的多少而劃分的。對綠色食品茶和有機茶還實行標誌管理,但二者的頒證機構不同,管理方法也有所差異。

有機茶:是根據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合會(IFOAM)的《有機生產和加工基本標準》進行生產加工的,產品面向國內外市場。其要求經過有機食品認證機構審查頒證,獲得有機茶標識的茶葉。主要特點是在生產過程中禁止使用人工合成肥料、農藥、除草劑、食品添加劑等化學合成物質,不受重金屬污染。我國有機茶近幾年開始起步,並有了一定發展,主要在浙江、江西、安徽、福建、湖南、湖北等省,主要供出口。日本早在上世紀70年代開始試產有機茶,並在許多商店設立有機茶專櫃,其售價明顯高於其他茶。坦桑尼亞也生產有機茶,並第一個與英國倫敦茶葉公司簽訂包銷合同,產品主要銷往美國、加拿大。隨後斯里蘭卡、肯尼亞及印度等國也開始生產有機茶。這些國家有一個共識,只有發展有機茶纔可擺脫國際茶葉市場疲軟的局面。

綠色食品茶:是根據我國國情於上世紀90年代初提出綠色食品生產、加工標準進行生產加工的,產品面向國內市場,是由專門機構認定,使用綠色食品標誌的產品。綠色食品爲A和,A綠色食品茶與有機茶要求相近,在生產過程中不得使用化學合成物質。綠色食品雖可使用化肥、農藥等化學合成物質,但他有嚴格的標準,包括環境質量標準,生產操作規程,產品標準(質量標準和衛生標準)等相關標準。目前全國有17個省、市、自治區63個茶葉生產企業、83個茶葉產品經過認定獲得綠色食品的標識。

無公害茶葉如何種植栽培

【專家解答】

人們對茶葉的多樣化、無害化、保健化要求日益強烈。對茶葉進行無公害栽培,可有效控制茶葉中的農藥殘留,既保證了茶葉出口和消費者的健康,又能提高生產者的經濟效益。現將無公害茶葉的栽培要點介紹如下:

一、品種選擇:選擇適應性和抗病性強的品種。

二、嚴格選地:選擇土壤、水源和大氣未受工業三廢和放射性物質污染的區域作爲生產基地。

三、土壤管理

1、常規種植的1-3年生幼齡茶園,在行間種植豆科綠肥或飼料作物。

2、土壤深耕、鋤草並以秸稈、草料、廄肥等有機物覆蓋土表或淺施於土中,改善土壤理化性狀與土壤環境。

3、對土壤肥沃鬆軟、無雜草、樹冠覆蓋率高的茶園,應實行減耕或免耕。提倡使用生物(如蚯蚓等)來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

四、施肥技術

1、追肥:經高溫堆制及無害化處理的人、畜糞便等,開溝施入茶園。

2、基肥:採用有機農業系統生產的1-6個月堆制、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包括無污染的各類餅肥、綠肥、作物殘體、泥炭、蒿稈、海草等以及經過堆制處理的食物和林業副產品。基肥應開溝深施。

3、葉面噴施有機肥,如葉芽萌動前後和嫩梢展葉時噴一次“天達2116”700-1000倍液。

五、病蟲害防治

1、農業防治:如及時採摘和修剪茶樹,並把病蟲枝帶出茶園;適時鋤草與耕作。

2、利用天敵和使用生物農藥。

3、茶季結束後使用石硫合劑封園,以減少次年病蟲的發生量,但石硫合劑不得在茶葉採收季節使用,其使用量不得使茶葉的銅含量超標。

六、水分管理

1、以保水爲主,一般要求耕作層土壤的相對含水量在75%-90%,保證茶樹能正常生長髮育。茶園土壤進行鋪草覆蓋,在路邊地角建蓄水溝、池,種樹種草,增加植被覆蓋度等,以減少水分蒸發,涵養水分。

2、乾旱嚴重、耕層土壤相對含水量降到70%以下時,應及時引水噴灌,其水質要求符合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

無公害茶葉種植技術,茶葉栽培技術

近年來,國際貿易_場對我國茶葉在質量方面要求有所提高,解決農藥殘留是迫切問題。

要生產無公害茶葉,確保優質有機食品供應_場,歸納起來須採取以下五條技術措施:

1、加強茶園管理

①在茶園中提倡施用有機肥。

冬季施用-次基肥,春茶前施用-次催芽肥,春茶後及時施用-次接カ肥,以防茶樹營養不足而影響夏、秋茶質量。

②強調及時中耕除草,以利疏鬆土壤,清潔茶園,促進好氣性細菌——微生物活動,分解腐殖質含量,以助茶樹吸收有效營養,促進茶樹健壯生長,增強茶樹抗逆性能,有效預防植物病蟲害的發生。

無公害茶葉種植技術

③利用茶區邊緣地帶柴草豐富的自然條件。

春茶前收割-次較嫩的柴草,鋪蓋於茶叢或茶行之間,既可避免雜草叢生,ㄡ可減少土壤中的水分蒸發,有預防秋旱的作用。

嫩草腐爛後,更有改良土壤團粒結構,提高茶園肥カ的效果。

2、不用農藥噴殺害蟲,提倡保護天敵——益蟲,達到以蟲制蟲的目的。

在茶區調研中,茶農紛紛反映,噴施農藥,好壞不分,益蟲-起殺死,而且效益也不夠理想。

令人擔憂的是:精製出的成品茶中,還有不同程度的農藥殘留。

這-點應引起高度重視。

3、化肥施用,在科學比較發達的國家是有嚴格管理制度的,因爲多施化肥,會招致土壤板結,破壞土壤團粒結構。

這在-定程度上影響了茶樹的正常生長和發育,茶葉品質也會因此而遜色。

希望重施化肥的茶農應改施農家有機肥料,以確保有機茶品質的提高。

4、優化生態環境。

茶園周圍,應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尤其要保護高山茶園西北面的防風林帶、森林中的有益鳥類、動物,從不同角度爲茶葉生產創造-個良好的環境。

5、嚴格按照不同茶類的技術規範,進行採摘製造。

尤其是初、精製エ廠的機械設備,以及堆放青葉等原料的場地,-定要清潔衛生,以防出廠產品的再次污染,使成品有機茶達到色、香、味俱佳的標準,博得廣大消費者對中國茶葉的好評。

無公害茶葉對普洱茶產業的重要意義

1、保護生態環境:無公害茶葉生產注重生態環境保護,採用有機耕作和綠色種植技術,減少對土壤、水源和空氣的污染,保護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健康發展,這對於普洱茶產業來說尤爲重要,因爲普洱茶的優質和口感與生長環境密切相關。

2、提高產品品質:無公害茶葉生產強調無農藥殘留、無重金屬污染等質量標準,通過科學管理和生產工藝,使茶葉的品質更加穩定和可靠,這對普洱茶產業來說至關重要,因爲普洱茶被認爲是一種高品質的茶葉,其口感和功效受到消費者的高度關注。

什麼是生態茶、有機茶、綠色茶、無公害茶、普通茶 ? 有什麼區別?

有些人認爲無公害茶就是綠色茶,也有人將綠色和有機劃上等號,這都不正確。有機、綠色、無公害是農產品認證的等級分類,若按認證等級的高低排序,茶葉的分類如同金字塔式,有機茶最高,普通茶最低。我們來看看這些茶葉等級到底是怎麼回事。

一、【生態茶】

生態茶: 生態茶顧名思義就是自然生長在非常好的生態環境中的茶葉。生態茶除了有機茶,還包括無公害茶和綠色茶。有機茶屬於生態茶的一種,有機茶就是生態茶,但生態茶不一定是有機茶。

生態茶還有一種結合現代化技術所建設的模式。比較常見的生態茶種植方式分爲了防護林複合種植和經果林間作,以及草本作物套種等。

二、【有機茶】

有機茶:有機茶是一種按照有機農業的方法進行生產加工的茶葉。在其生產過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農藥、植物生長調節劑、化學食品添加劑等物質生產,並符合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合會(LFOAM)標準,經有機(天然)食品頒證組織發給證書。有機茶葉是一種無污染、純天然的茶葉。

我國有機茶近幾年開始起步,並有了一定的發展,主要供出口。坦桑尼亞也生產有機茶,並第一個與英國倫敦茶葉公司簽訂包銷合同,產品主要銷往美國、加拿大。隨後斯里蘭卡、肯尼亞及印度等國也開始生產有機茶。

三、【綠色茶】

綠色食品茶:生產地的環境質量符合《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生產過程中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肥料、食品添加劑、及有害於環境和人體健康的生產資料,而是通過使用有機肥、種植綠肥、作物輪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術,培肥土壤、控制病蟲草害、保護或提高產品品質,從而保證產品質量符合綠色食品產品標準要求。

綠色食品爲A和,A綠色食品茶與有機茶要求相近,在生產過程中不得使用化學合成物質。綠色食品雖可使用化肥、農藥等化學合成物質,但他有嚴格的標準,包括環境質量標準,生產操作規程,產品標準(質量標準和衛生標準)等相關標準。

目前全國有17個省、市、自治區63個茶葉生產企業、83個茶葉產品經過認定獲得綠色食品的標識。

四、【無公害茶】

無公害茶葉:無公害茶葉是指在無公害生產環境條件下,按特定的生產操作規程生產,成品茶的農藥殘留、重金屬和有害微生物等污染物指標,衛生質量指標達到國家有關標準要求,對人體健康沒有危害。內銷符合國家規定允許的標準,外銷符合進口國家、地區有關標準的茶葉.是符合食品安全的茶葉的總稱。

五、【普通茶】

也就是我們常見的標有QS標誌的茶。這是食品生產和市場流通所必須的基本標誌,沒有該標誌的茶葉,是不允許生產和進入市場銷售的。

從2015年10月起,我國開始啓用新版食品生產許可證。但目前QS並不會立刻消失,因爲更換標誌是個大工程,要有個過渡期。因此,至少在三年內QS與SC都會存在。

六、【什麼是生態茶園】

生態茶園是指在同一片茶園中,以茶樹爲主要物種,通過實施立體複合栽培,人爲創造多物種並存的良好生態環境,使茶樹生長與茶園生態系統和諧統一,實現茶葉生產可持續發展的茶園。

七、【什麼是有機茶園】

有機茶園是指符合有機農業要求,按有機方式種植,與自然和生態法則相協調,強調應用使生態系統保持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的生產技術、不適用化肥、化學合成農藥、基因改造的品種,經過有機認證機構頒證的茶園。

八、【生態茶園和有機茶園有什麼區別】

我們在選購茶葉的時候,注意到有的茶葉包裝上標有生態茶或有機茶的字樣。那麼,生態茶和有機茶有什麼區別呢?

簡單來說,生態茶園是一種複合型的栽培模式,主要有:茶——果複合型,茶——林複合型。而有機茶園是對茶樹種植的一種生產方式。

無公害茶葉高效種植技術,你有哪些瞭解?

地質環境土壤的挑選 

土壤是茶樹不可或缺的條件,對茶葉品質有一定的影響,茶葉種植人員要重視地質環境土壤的挑選 ,使其達到無公害茶葉高效率種植的要求。茶樹品質遭受土壤標準的危害,因而,茶葉種植人員在種植茶葉前,要挑選水源較乾淨,空氣較爲清爽的地方作爲茶樹的種植地區。茶葉對地形有一定的要求,茶園所在地的地面傾斜度不可以超過30°,並且平均海拔要低於1500m。

除了地形上的要求,茶葉種植對土壤的需求也非常高,就ph酸鹼度來講,茶園所在地的種植土壤pH值最好保證在4.5~5.5之間,那樣可以確保土壤可以爲茶樹杆部給予所需要的營養。茶葉種植人員在滿足以上的種植條件,還要儘量挑選沒有其他植物根莖,土層綿軟,土壤吸水性好,水量充足的地區作爲茶樹種植地。

在明確好茶樹種植地區之後,茶葉種植人員還需要在土壤中增加有機肥,合理改進土壤的理化性質。爲了改進土壤的活力和土壤有機質,茶葉種植人員可以培養泥鰍,給茶樹的生長創造更好的環境。有些茶葉種植戶在土壤中埋進秸稈等有機物,這也是改進土壤有機的一種方法。

茶樹種類的挑選 

在無公害茶葉種植過程中,茶樹的品種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因素。最先要做好茶葉種類的挑選 ,融合當地茶園的土壤特性,氣候特徵,遵循因時制宜的標準,選擇最好的茶樹種類開展種植。挑選抵禦力強,抗旱性強的茶樹種類,在種植茶樹的情況下,種植人員可以組合不一樣的種類開展種植,那樣可以有效地提高茶樹的抗外部干擾力。在挑選茶樹種類的情況下,對茶苗有如下所示幾個要求:所挑選的茶苗主莖務必具備一致性;茶苗的莖的粗細要遵循相對的標準;茶苗的高度要做到有關要求,那樣纔可以最大限度提升茶苗的存活率。

茶樹的種植和培養

在種植茶樹前,茶葉種植人員要在種植地區提前挖好坑,隨後施適當的有機肥料,一般挑選茶樹複合肥或是有機肥,那樣種植效果最好,施肥料完畢以後要馬上填土,最終在依照茶園的實際大小開展適度種植。在種植過程需要注意的是,兩株茶樹前的間距要調節在適宜的範圍以內,避免間距過大導致土地的消耗,也防止間距過小造成主莖擁堵,根莖不可以吸收可供正常生長所需要的營養。

種植的方法視具體情況而定,茶葉種植人員可以挑選輪種的種植方法。必須特別注意的是,茶葉種植人員在種植的過程中需要使用天然的茶苗開展種植,嚴禁應用一些運用基因技術所培養出來的茶苗,避免後期的正常生長遭受危害。

在茶樹種植完後就需要開展培養,相對於自然的茶園,無公害茶園要求愈發嚴苛。茶葉種植人員要在茶園的梯壁或是田坎處種上一些平託花生仁或是百喜草等植物,這種植物不用多少的營養,因此不會危害茶樹的生長。往往種植這種草,爲了改進生態環境保護,避免一些有害物導致影響,可以避免土壤侵蝕。

茶樹的施肥和害蟲預防管理

在茶樹生長曆程中,茶葉種植人員要按時對樹幹內部的殘葉及其乾枝開展修剪,進而提升茶樹的光合作用和空氣流通。修剪的形式有兩種:輕修剪,主要是將樹幹上一些不必要的枝幹剪掉,這類修剪方法一般每年都需要開展1次;深修剪,生產過程將剪去樹幹上的雞爪子枝,這類修剪方法一般隔3~5天開展1次。

茶葉種植人員還要做好茶葉的害蟲防治工作,無公害茶葉種植對生長的標準有嚴格的要求,對殘餘化肥的成分也是嚴格管理。茶樹容易滋長一些蟲害,茶葉種植人員需要對害蟲開展防治,降低化肥的應用,這也是種植無公害茶葉的初心。

無公害茶葉種植管理技術是什麼?

在茶園管理中,應儘可能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讓害蟲的天敵與害蟲同住藍天,給一些有用的鳥類、益蟲足夠的生存空間和生存環境,甚至還可以提供一些食物或住所,在保持生態平衡穩定的前提下,使害蟲在沒有任何地方的情況下發展其天敵。

茶葉應選擇高產、優質、適應性好、抗病蟲害的品種,然後施用底肥。其次種植挖溝,溝內要施用足量的底肥或青草等有機肥,有機肥是茶園生長底肥的首選肥料。

選擇無污染的水、空氣和土壤,遠離城市工業區、城鎮、居民區以及車站、碼頭、道路等交通路線,避免有害物質污染。無公害茶園應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能力,周邊樹木繁茂,生物多樣性指數高,可持續生產能力強。

茶園土壤環境質量符合規定要求,適宜茶樹生長。理化性質好,潛在肥力水平高。禁止污水灌溉,禁止生活垃圾、劣質肥料和成分不明的爐渣,及時清理茶園農用塑料薄膜,避免進入土壤。以茶樹爲主體,種植其他生物種羣,合理佈局,形成一定格局,實現種羣間共生、羣落互補。原來的單一茶園光、熱、水、土壤肥力以及動植物種羣、微生物種羣的變化,在有限的空間內可以獲得最高的生物產量、生產力和抗逆境環境,爲實現茶園生態無污染治理打下基礎。

茶園經過4-5個月的雨雪,土壤已經固結,有的已經長出了草,而此時土壤溫度較低,因此,在茶園開墾前,有利於鬆土,提高土壤溫度,除草,減少水和養分的消耗,有利於促進春茶的早期萌發。除草一般在2月底3月初進行,深度以10-15cm爲宜。爲了使晚秋移栽的茶樹幼苗安全過冬,常用的方法是覆草、不種草或覆草過少。

什麼是無公害茶葉的主要表現

標準體系構成

無公害食品茶葉標準由四部分組成:

1、NY5020-2001無公害食品 茶葉產地環境條件;

2、NY/T 5018-2001無公害食品 茶葉生產技術規程;

3、NY/T 5019-2001無公害食品 茶葉加工技術規程;

4、NY5244-2004無公害食品 茶葉(代替NY5017-2001)。

二、標準的科學性、先進性和適用性

標準制定應遵循“三性”原則,即標準的“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

1、 標準的科學性

無公害食品茶葉標準的科學性主要表現在標準的結構設置合理和內容科學完整等方面,重點突出解決茶葉質量安全問題。

標準根據茶葉生產實際情況,將產地環境、生產過程、加工過程和產品質量分別制定成四個標準,構成完整的無公害食品茶葉生產技術體系,克服了以往茶葉標準只重視“終端產品質量”,忽視“生產過程”之不足,真正體現了從“從土地到茶杯”的全過程質量控制。在產地環境條件要求上,標準內容的重點放在對產地空氣、土壤和灌溉水質量的要求,尤其是根據茶樹的生理特點,對茶園土壤和灌溉用水的PH值、重金屬元素含量水平要求較高。在生產過程方面,標準內容的重點放在茶樹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技術、茶園施肥和用藥安全上,並以表格的形式列清楚茶樹主要病蟲害的名稱、防治指標、用藥品種、用藥劑量和安全間隔期,簡單明瞭,非常便於茶農使用。在加工過程方面,標準內容的重點放在茶廠衛生、機械設備衛生和茶葉加工人員的衛生與健康上,而對具體的茶葉加工工藝不作統一要求,這樣既保證的茶葉的衛生質量,又便於茶葉加工工藝的創新。在茶葉產品質量上,標準內容的重點也是放在解決茶葉有突出問題的農藥殘留、有毒有害元素、大腸菌羣和灰分的污染方面,而對茶葉的感官品質只作基本要求,這樣既保證了茶葉的質量安全,又可充分發揮不同品類茶葉的品質風格特徵。

無公害茶葉、綠色食品茶和有機茶的異同點

共同點:1、廣義的無公害茶葉的實質是依據生產過程中化學合成物質控制程度以及茶葉產品中化學合成物質殘留量的多少而劃分的,它們均是在不同層次上表示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生產的高質量、基本無污染、對人體健康有利的茶葉。

2、屬於安全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範疇,質量安全認證體系的組成部分;採取了無污染的工藝技術,實行了從茶園到茶几全過程質量控制。

不同點:1、目標定位不同

有機茶 最初是應國外貿易商的要求而產生的,其開發都是嚴格與國外有機食品接軌的,有的是與國外相關機構合作的。主要面向少數高消費階層。

綠色食品茶葉 起源於我國,最初發展動機是促進出口和內銷。是從我國國情出發,結合世界先進農業發展潮流而形成的。其質量達到發達國家普通食品質量水平。主要面向較高的消費階層。

無公害茶葉 立足於全面解決農藥、化肥等污染問題,建立放心基地,扶持放心企業,爲消費者提供放心茶茶品。屬於我國普通農產品質量水平。無公害農產品主要面向廣大的中低消費階層。

2、產品標準不同

有機茶:不同國家和不同認證機構的標準不盡相同。申請不同國家的有機食品認證,所遵循的標準也不一樣

綠色食品茶葉:標準是參考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食品法典委員會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制定的。

無公害茶葉:所遵循的是系列產地環境、生產過程和最終產品等無公害茶葉國家標準。

3、產品級別不同

無公害茶葉:基本檔次,是保證人們對食品質量安全最基本的需要,是茶葉產品最基本得市場準入條件,沒有級別可分。

綠色食品茶葉:是第二檔次,滿足人們對食品質量安全更高的需求。要求產地環境質量評價項目綜合污染指數不超過1,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允許限量、限品種、限時間使用安全的人工合成化學物質。

有機茶:屬於最高檔次。在生產過程中,不得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

4、標識不同

有機食品標識:在全球範圍內無統一標誌。認證機構擁有各自標誌。

綠色食品茶葉:在我國的標識是統一的,也是唯一的,由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制定,並在國家工商局註冊的質量認證商標,在中國內地、香港和日本註冊有償使用。

無公害茶葉:統一的,農業部和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制定的無公害農產品標誌。實行無償使用。

5、 認證機構不同

綠色食品認證: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僅有一個機構。

無公害茶葉的認證:由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負責,並依託各省認證承辦機構開展相關工作。目前認證機構較多,但只有那些在國家工商局正式註冊標識或頒發了省級法規的前提下,其認證纔有法律效應。

6、 認證方法不同

有機茶的認證:由授權、認可或確認的認證機構按照法規、條例實施認證,通常爲市場化的經營性認證。以檢查爲主,檢測爲輔,注重生產方式。重視農事操作的真實記錄和生產資料購買及應用記錄。(檔案農業)

綠色食品認證:由推動、市場運作,以質量認證與商標轉讓相結合。(A檢查員制度,實地檢查認證爲主,檢測爲輔。)

無公害茶葉認證:在推動下,具有行政審批性質的公益性認證;其認證標誌、程序、產品目錄均由統一發布。實行產地與產品認證相結合,以檢查認證爲主,檢測確認爲輔。

7.認證收費不同及時效不同

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只收檢測費。頒證有效期爲三年

綠色食品認證要收取檢測費、標誌管理費、標誌使用費。頒證有效期爲三年。

有機食品認證要收取申請費、認證檢查費、頒證費、標誌管理費。 頒證有效期爲一年。

標籤:茶葉 無公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