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皇帝的聖旨怎麼寫

1. 皇上登基的聖旨怎麼寫的

這是曹丕登基詔書(開國詔書) 皇帝臣丕,敢用玄牡,昭告於皇皇后帝:漢歷世二十有四,踐年四百二十有六,四海困窮,王綱不立,五緯錯行,靈祥並見,推術數者,慮之古道,鹹以爲天之歷數,運終茲世,凡諸嘉祥民神之意,比昭有漢數終之極,魏家受命之符。

皇帝的聖旨怎麼寫

漢主以神器冝授於臣,憲章有虞,致位於丕。丕震畏天命,雖休勿休。

羣公庶尹六事之人,外及將士,洎於蠻夷君長,僉曰:「天命不可以辭拒,神器不可以久曠,羣臣不可以無主,萬機不可以無統。」丕祇承皇象,敢不欽承。

卜之守龜,兆有大橫,筮之三易,兆有革兆,謹擇元日,與羣寮登壇受帝璽綬,告類於爾大神;唯爾有禪,尚饗永吉,兆民之望,祚於有魏世享。

2. 古代皇帝寫聖旨時格式是怎麼樣的

晉級: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職位名字____,淑慎性成,勤勉柔順,雍和粹純,性行溫良,克嫺內則,淑德含章。着即冊封爲____,欽此。

賞賜: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職位____名字_____,貴而能儉,深受XX喜愛。今冊封爲____,賜字爲____、賜居____,今後稱____,欽賜;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職位_____名字_____,因……(寫明賞賜的原因),故賜……(寫明物品)。

懲罰: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職位____名字____,婦行有虧,驕縱無禮,再三出言冒犯君上,此乃大不敬之罪,懲罰____望爾今後誠心悔過,欽此;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職位_____名字_____,疏悉禮儀,懈怠不工,不思敬儀,懲____,望爾今後誠心悔過,欽此。

冊封:============懿旨============姓名:____原因:才貌雙全,秀外慧中之類的

特晉封爲:____品:____稱號:____賜居:____。

擴展資料:

內容規定:清朝的是官職越大顏色越多,多彩聖旨頒發給五品以上官員,發給五品以下官員的聖旨顏色單一,爲純白綾。最高等的是七色聖旨。

同時聖旨的軸柄質地也是按官員品級不同而有嚴格區別:一品爲玉軸,二品爲黑犀牛角軸,三品爲貼金軸,四、五品爲黑牛角軸。關於聖旨的長度歷代並沒有硬性的規定。

“受命於天,天意之所予也,故號爲天子者,亦視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春秋繁露·深察名號》。這是“奉天”的來源。至於“承運”,又牽扯到鄒衍的“五德始終說”。

鄒夫子認爲五行相生相剋,五行又配之五德,每一個朝代都代表其中一德,如黃帝尚土德、夏尚木德、殷尚金德、周尚火德。五德循環往復,朝代便興亡絕續,奉天成運皇帝,詔曰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奉上天之命而承世運之道的皇帝下詔書說”。

欽此就是皇家專用名詞,就是到這裏結束的意思,其實真實的皇帝聖旨並沒有奉天成運,皇帝詔曰和欽此的這些套話,這主要是古代戲文中是這麼唱的,電視也這麼演,大家就認爲是這樣的。

一般古代聖旨分兩種:聖旨開頭是昭曰,是由皇帝口述旁人代寫的;而開頭爲制曰,是由皇帝親手所寫的。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聖旨

3. 皇帝賞賜的聖旨怎麼寫

內容規定

清朝的是官職越大顏色越多,多彩聖旨頒發給五品以上官員,發給五品以下官員的聖旨顏色單一,爲純白綾。最高等的是七色聖旨。同時聖旨的軸柄質地也是按官員品級不同而有嚴格區別:一品爲玉軸,二品爲黑犀牛角軸,三品爲貼金軸,四、五品爲黑牛角軸。關於聖旨的長度歷代並沒有硬性的規定。

“受命於天,天意之所予也,故號爲天子者,亦視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春秋繁露·深察名號》。這是“奉天”的來源。至於“承運”,又牽扯到鄒衍的“五德始終說”。鄒夫子認爲五行相生相剋,五行又配之五德,每一個朝代都代表其中一德,如黃帝尚土德、夏尚木德、殷尚金德、周尚火德。

五德循環往復,朝代便興亡絕續。奉天成運皇帝,詔曰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奉上天之命而承世運之道的皇帝下詔書說”。欽此就是皇家專用名詞,就是到這裏結束的意思。

其實真實的皇帝聖旨並沒有奉天成運,皇帝詔曰和欽此的這些套話,這主要是古代戲文中是這麼唱的,電視也這麼演,大家就認爲是這樣的。一般古代聖旨分兩種:聖旨開頭是昭曰,是由皇帝口述旁人代寫的;而開頭爲制曰,是由皇帝親手所寫的。

擴展資料

明清聖旨

清朝聖旨長長的聖旨就像長長的歷史,欣賞着這一道道聖旨,如同在翻閱一頁頁歷史。清朝初期特別是康乾盛世時期的聖旨,用料考究,色彩絢麗,就是在現在看來也依然是光彩奪目。而到了清朝末年,光緒皇帝頒發的聖旨,昔日華麗的錦緞已被粗糙得類似麻布的布料所代替。

到了僞滿洲國皇帝溥儀時代,聖旨已經變成了“指敘令”,“制誥之寶”玉璽則換成了“司法部印”。據說,如果透過光去看“指敘令”,可以發現“指敘令”裏暗藏着“滿洲帝國”4個篆字的水印防僞標記。

明朝聖旨 只用一種漢文的文書來書寫;清代聖旨文書則分爲兩種,用漢文和滿文合璧書寫,漢文行款從右至左,滿文行款從左至右,然後合於中幅而書日期,並鈐蓋“制誥之寶”或“敕命之寶”。

專業人士告訴記者,聖旨上的漢文書法大多是端莊的小楷,這些字體氣度雍容,圓潤飄逸,佈局奇正相參,跌宕有致,字跡筆畫突兀,猶如浮雕一般,歷經滄桑卻風采不減,令人驚歎。

據介紹,明清兩代聖旨的誥命和敕命(授予一至五品官員稱誥命,六品以下稱敕命)都是由翰林院撰擬的,然後經內閣大學士奏定後,再按品級填發。值得一提的是,清代書寫聖旨的人都是由皇帝從進士中親自評點選拔出來的最優秀者——“庶吉士”來承擔。

由於聖旨從擬稿到繕寫均由頂尖文化高手來完成,所以行文精悍洗練,幾乎達到了增一字則嫌其累贅,減一字則達意不確的程度。因此這些聖旨在頗富史料價值的同時,更具有極大的藝術欣賞價值。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聖旨

4. 古代皇帝選妃的聖旨怎麼寫(就是全天下女人海選)

先說漢朝 歷史上選妃標準最苛刻的皇帝 看慣了唐明皇和楊貴妃、漢武帝和衛子夫等皇帝娘娘的愛情故事,很多人以爲:皇帝在選擇配偶的問題上一定也是相當隨機的,看上誰就是誰。

當然,這只是一些個案,在古代,皇帝選妃有着相當嚴格的標準。入選對象不僅僅要出身名門,還要沒有麻子,沒有口臭,沒有鼻炎,沒有腋臭,沒有痔瘡,沒有腳氣,沒有任何婦科疾病。

當然,這只是些泛泛的條文,漢代就有皇帝定下了嚴苛的選妃標準,今天看來,簡直匪夷所思。 漢桓帝劉志一定是個酷愛科學計量方法的人。

對於後宮嬪妃的身體各個部位都有着嚴格的尺寸觀念。身高必須七尺一寸,肩寬必須一尺六寸,臀寬要比肩寬少三寸,從肩膀到手掌必須二尺七寸,手掌手指共要四寸長,從大腿到腳長三尺二寸,足長八寸…… 這樣一番計量下來,實在不知道到底還能有幾個名門閨女能夠符合標準,這不是苛刻,簡直是不可理喻!同時也看得出來:這劉志一定也是個無趣的男人。

女人的妙處在於各有各的不同,環肥燕瘦,各有所妙,一旦後宮佳麗三千全成了一個模子的流水線產品,那作爲皇帝還有什麼樂趣可言呢?當然,可以想象:即便成了劉志的妃子,也必定要幾十年如一日的維持原有身材,既不能胖,也不能瘦,否則身材脫離了標準,那就該嚐嚐冷宮失寵的滋味了! /fuguiniao_lxg/blog/static/37308060200762983618321/明朝後宮:想當皇后要通過八級考試 在大明一朝,誰想貴爲皇后,就得像今天英語專業考級那樣,四六八級逐級過關,一直考過“八級”,纔有資格母儀天下。據《明史·后妃傳》記載,朱元璋汲取歷朝後宮亂政的教訓,於洪武元年修纂《女訓》作爲管理后妃的“家法”。

在後妃的遴選上,爲防範朝中權臣與後宮勾結,規定“凡天子、親王之後、妃、宮嬪,慎選良家女爲之,進者弗受,故妃、後多采之民間。”而且偏重於選擇清貧之家的女子,試圖以此輔佐皇帝去節儉勤政。

當然,這不過是一個良好的願望罷了。但明代選後妃的制度卻是十分規範,其過程大致分爲“八級”,逐級加以篩選淘汰。

第一級是“海選”。在皇帝屆大婚年齡時,派遣宦官到全國各地挑選十三至十六歲之間的良家美少女,從中海選出五千名。

這五千人相當於拿到了一張選美“准考證”。皇家則支付若干銀幣作爲聘金與路費,令被選少女父母按規定時限送女兒京城應選。

第二級叫初選。這初選得選擇一個大場子,由太監們把少女每百人排成一行,按年齡大小排序,逐一察看後,把那些或稍高、或稍矮、或稍胖、或稍瘦的少女淘汰。

這初選便會淘汰掉一千人。 第三級叫複選。

一般於初選的第二天,這些初選過關的少女繼續列隊,太監們用十分挑剔的標準,仔細察看每人的五官、頭髮、皮膚,當然也包括“三圍”,只要有一項不合規定,即令“靠邊站”。然後就是讓大家自報門第、姓名、年齡等,以考察音色、儀態,淘汰掉嗓音粗濁、口齒不清、儀態欠雅者。

如此又篩掉二千人。 第四級是精選。

太監們用尺子細量少女的手足,再讓她們走上幾十步“臺步”,看看步姿與風韻。於是,那些腳稍大的,手腕稍粗的,舉止不端的,又遭淘汰。

最終留下一千名美女召入宮中繼續參加“考級”。而太監們的使命也至此打上了句號。

第五級是留宮。分頭安排宮中的老宮娥,將美女們逐一“引至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捫其肌理”。

其體檢的嚴格程度不亞於選“航天員”。通過體檢,確定其中的三百人成爲入選留宮的宮女。

第六級是晉嬪。這三百名留宮的美女,由皇帝的特派專員詳細觀察一個月,依據她們的性情言語,判斷是否性格溫柔敦厚,是否具有智慧並且賢惠。

據此,再篩掉二百五十人,剩下的五十人便自動晉級爲嬪妃。 第七級是“選三”。

所謂“選三”,就是由皇太后或太妃從五十人中選出三個供皇帝欽定。這倒有點類似科舉廷試後張榜的“一甲三名”。

以明熹宗選後爲例,當年由太妃劉氏親召五十人,“與之款語,試以書算詩畫諸藝”後選定三人,即皇后張嫣,貴妃王氏、段氏。 第八級是欽定。

劉太妃先把張嫣等三人的美態轉告皇帝,熹宗再親自召見三人,直接進行面試。熹宗見着三個姝豔絕倫的美人,真有些左右爲難,舉棋不定,便讓趙選侍決斷。

趙建議定張嫣,於是欽定張嫣爲中宮皇后,王氏封爲良妃,段氏封爲純妃。是年,張嫣年方十五。

一般“選三”後陪選的兩名美女,都會被封爲貴妃,但也有被賜予金銀幣退回家的。如明光宗當太子時選太子妃,劉大姑與郭氏姐妹進入最後一輪角逐,郭氏老大被選爲太子妃,其妹與劉大姑落選,賜給金幣後返回家中。

據載,這位劉大姑自感身價百倍,回故里後不願再嫁凡夫俗子,做了一輩子老處女。 令人不無遺憾的是,明朝如此苛刻的選後制度,選出來的后妃終未能輔佐朱元璋的子孫們,保住那大明的一片江山。

5. 清朝以前皇帝寫聖旨開頭怎麼寫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起源,要從秦漢說起,秦始皇一統天下,不滿足於王的稱號,於是定名號爲皇帝,自稱爲“朕”,命爲制,令爲詔,其玉璽上就銘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以昭示其合法性。

漢承秦制,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備的皇帝制度。東漢蔡邕在《獨斷》中有這麼一段論述:“秦承週末,爲漢驅除,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並以爲號。

漢高祖受命,功德宜之,因而不改也……漢天子正號曰皇帝,自稱曰朕,臣民稱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詔,史官記事曰上。

車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輿。所在曰行在,所居曰禁中,後曰省中。

印曰璽。所至曰幸,所進曰御。

其命令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戒書。”而其中策書等詔旨的寫作格式,據范曄在《後漢書.光武帝記第一》“九月,赤眉入長安,更始奔高陵。

辛未,詔曰:“更始破敗,棄城逃走,妻子裸袒,流冗道路。”文下引漢制度注曰:“帝之下書有四: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誡敕。

策書者,編簡也,其制長二尺,短者半之,篆書,起年月日,稱皇帝,以命諸侯王。三公以罪免亦賜策,而以隸書,用尺一木,兩行,唯此爲異也。

制書者,帝者制度之命,其文曰制詔三公,皆璽封,尚書令印重封,露布州郡也。詔書者,詔,告也,其文曰告某官雲[雲],如故事。

誡敕者,謂敕刺史、太守,其文曰有詔敕某官。它皆仿此。”

從中我們可以推知漢代最爲重要的一類詔書的開頭應是某年某月某日,某某皇帝……魏晉南北朝時的詔令與漢代相仿,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現存這一時期的皇帝即位詔書中多有“應天順時,受茲明命。”一語,如《晉書》帝紀三晉武帝即位詔,帝紀六東晉元帝即位詔都寫有上述文字。

此中的重要原因大概是當時朝代更替頻繁,做上皇帝的都十分注意強調其統治乃天命所歸,他人不得竊奪。

6. 求一份 聖旨

-=-=-=-=-=-=封后聖旨-=-=-=-=-=-=-=

奉天承運 皇帝詔曰

夫惟乾始必賴乎坤成健順之功,以備外治,兼資於內職,家邦之化始隆。惟中壺之久虛,宜鴻儀之肇舉,愛稽懋典,用協彝章。諮爾攝六宮事皇貴妃X氏,秀毓名門,祥鍾世德,事朕年久,敬上小心恭謹,馭下寬厚平和。含章而懋著芳型;晉錫榮封,受祉而克嫺內則。褆躬淑慎,恂堪繼美於蘭帷;秉德溫恭,信可嗣音於椒殿。往者統六宮而攝職,從宜一準前規;今茲閱三載而屆期,成禮式尊慈諭。恭奉皇太后命,以金冊金寶立爾爲皇后。爾其抵承懿訓,表正掖庭。虔修溫清之儀,恰歡心於長樂;勉效頻繁之職.端禮法於深宮。逮斯樛木之仁恩,永綏後福;覃繭館鞠衣之德教,敬紹前徽,顯命有龍,鴻麻滋至。 -=-=-=-=-=-=欽哉-=-=-=-=-=-=-=

標籤:聖旨 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