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郭廣昌傳奇,精巧資本運作

復星集團CEO郭廣昌

郭廣昌傳奇:精巧資本運作

浙江橫店因影視基地、明星雲集而遠近聞名,卻很少人知道“橫店製造”的富豪明星——郭廣昌。他僅僅用了六年時間,從寒門學子一躍成爲上海首富,用睿智和堅韌締造了中國式商人傳奇,爲橫店這個名鎮又增添了一抹耀眼的光芒。

苦讀生活練就堅韌性格

同是浙江東陽的明朝大學士宋濂在自述青年時代求學的困難和刻苦學習經歷的名篇《送東陽馬生序》中這樣寫道:“當餘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

東陽多山,人多地少,平均到每個人頭上的土地不到一畝。郭廣昌回憶起小時候說,東陽村民的生活,在改革開放以前,真的非常苦。人們充飢的食物主要是玉米、山藥等雜糧,田裏種出來的水稻是上等良品,平時根本吃不到,就算逢年過節也只能適量地少吃一點。

讀高中時,學校離家20多公里,郭廣昌每餐的菜就是自帶的黴乾菜。他說,吃黴乾菜可稱爲東陽讀書人的一個傳統,久而久之被當地人稱做“博士菜”。東陽在當地也被稱做“博士市”,因爲這裏出了很多博士,很多農民出身的博士,就是靠這價廉又易保存的黴乾菜維持讀書生涯的。

有一回,郭廣昌的黴乾菜不知道被誰吃的一點都不剩了,他沒有過問。同學們過得都很清貧,有的人真是窮得穿不起鞋,還要堅持上學,大家都抱着同一個夢想在奮鬥。郭廣昌看在眼裏,心想一罐小小的黴乾菜又算得了什麼呢?但郭廣昌的肚子不答應了,飢腸轆轆的他就生生地扛了兩天,好不容易到了週末,放學之後他急匆匆地往家趕。一回到家,抱起菜罐,夾了一碗就吃了起來……

苦行僧般的求學生涯,讓少年郭廣昌日漸成熟,擁有了堅韌不屈和頑強拼搏的性格,爲他創業成功做好了準備。

緊抓機遇 賺得第一桶金

1985年,郭廣昌考入復旦大學哲學系,帶着做一個哲學家的夢想走進大學校園,可算是圓了自己的大學夢。在大學期間,郭廣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接觸社會上。他做了兩件令他的同學津津樂道的事:第一件,1987年暑期,他一個人不聲不響地騎自行車沿大運河考察到了北京;第二件,1988年暑假,他組織十幾個同學搞了個“黃金海岸3000裏”活動,騎車沿海考察,到了海南。

這兩件事無疑幫助他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社會、認識了自己,更直接的結果是使他畢業時被留在了校團委。

在學校團委,他工作出色。但年輕的心使他渴望看到更廣闊的天空,他想出國留學,併爲此積極準備,先後通過了TOFEL和GRE考試,而且還向親戚借好了出國所需的資金。

然而,1992年發生的一件事情改變了他人生的這一軌跡,這件事就是鄧小平南巡。

鄧小平在南巡中擲地有聲的話,深深地打動了郭廣昌的心。一個年事已高的老人熱情洋溢的講話,讓25歲的郭廣昌熱血沸騰。

經過權衡和思考,郭廣昌放棄了出國的念頭,而是決定辭職,自己去闖蕩一番事業,決定在上海的熱土中根植自己的理想。

也就是在那一年,25歲的郭廣昌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和同校4位同學湊足人民幣10萬元,辦起了當時還相當少見的信息諮詢和調查專業公司——廣信科技諮詢公司。機緣和努力讓他在25歲那年就賺到人生第一個100萬。

科技興業 主攻現代醫藥

在之後的幾年裏,他認識到,民營企業發展必須以高科技爲內涵,現代醫藥是21國際競爭的制高點,而高科技的重要主攻方向是生物工程,他最終確定了以基因工程爲主體的現代生物醫藥這一含量極高但風險很大的高科技產業方向。郭廣昌決定將公司最初積累的“第一桶金”,全部投入基因工程檢測產品的開發上。

1993年,廣信更名復星,畢業於復旦遺傳工程系的復星“五劍客”中的汪羣斌、談劍、範偉也在這時陸續加入。經過潛心研究,他們在母校找到了生命科學院研究的一種新型基因診斷產品——PCR乙型肝炎診斷試劑,爲復星賺到了第一個1億元,也開始了復星介入生物醫藥產業的第一步,時爲1995年。而時至今日,復星藥業仍是復星集團的主力產業之一。

精巧資本運作 財富十年裂變萬倍

1998年,改制後的復星實業上市,一次即募集資金3.5億元。郭廣昌由此認識到資本市場魅力無窮,開始思索如何將產業與資本對接。

收購豫園商城可以看作是復星借用資本鏈條進行產業擴張的一個典型。2001年8月,復星集團與豫園商城第一大股東上海豫園旅遊服務公司草簽股權轉讓、託管協議,11月22日該協議中止。6天之後,即2001年11月28日,剛剛成立不到一個月的復星投資與豫園商城簽署了控股權轉讓託管協議,轉讓價爲3.8元/股,轉讓總金額爲2.34億元,復星投資成爲豫園商城新的第一大股東,持有豫園商城6166萬股,佔總股本的13.25%。豫園商城雖是上海的老商業股,但在兩年前已涉足生物醫藥領域,並擁有上海童涵春製藥廠53.33%的股權。通過收購豫園商城,復星投資間接控制了童涵春。總資產6億元的復星投資似乎是專爲此次收購而成立。在復星,這是收購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復星副總樑信軍表示,在復星集團,公司往往就是一種手段,是一個項目投資的工具。

之後,他以如出一轍的手法運作了對友誼股份的收購:先和友誼股份大股東友誼集團出資4億元合組上海友誼復星控股有限公司,友誼集團佔新公司的52%,復星集團佔48%,隨後,友誼復星與友誼集團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受讓友誼集團部分股份,佔總股本的29.98%,友誼復星成爲友誼股份第一大股東。友誼股份持有上海聯華超市51%股權,友誼復星也就順理成章成爲聯華超市的股東,2001年,復星集團將友誼復星股份轉讓給復星實業,復星實業遂成爲友誼股份第一大股東,對友誼股份運作至此宣告完成。與對豫園商城的運作一樣,同樣達到了一石二鳥的目的。

復星產業擴張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精巧的資本運作。復星做產業擴張有一個特點,即能買的不租,能租的不建。復星現有20多家藥廠,只有一家是由復星自己投資建設的,其餘均爲合資擁有。這樣做的好處是,兼併成本不高,卻能產生很大的協同作用。復星做產業擴張還有另一個特點,即看上的企業一定要有行業領先的位置,同時有一支合適的管理團隊,否則,復星就會堅決退出。復星旗下曾有一家中藥廠,註冊資本金600萬,復星佔60%,每年稅後利潤300多萬,連續5年都在分紅,但復星還是力圖提高它的銷售額,5年換了三任總經理,教授、賣藥大王、跨國公司的營銷總監都有,始終未能奏效,復星就將它賣給了一個做保健品的企業。

2002年,郭廣昌將視線更多地收回到了上海,因爲上海的機會來了:從醫藥製造介入醫藥流通;從介入報刊發行,到加大媒體投資;從最早做房地產銷售策劃,到在上海房地產上獲得豐收;從進駐聯華超市,到打進豫園商圈……復星已經越來越接近上海國有機構控制的一些核心和壟斷性業務。

以人才戰略應對潛在危機

做大了的郭廣昌,對名利看得更加淡薄,對外界也保持着一貫的低調。因爲他知道,更大危機往往潛伏於順利之時,這種“危機”就是暗藏於想做大企業過程中的不可預知的風險。這是一種在外人很難領略到的“高處不勝寒”的心境。

因此,看起來一帆風順的創業之路反而成了一種風險。如何來度過這種風險也是人生的一大選擇。

郭廣昌深刻地認識到了這一點。他選擇了“人才戰略”來度過這個“危機”。

早在創業初始,郭廣昌就深刻認識到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青年人最需要的不是個人英雄主義,而是集體英雄主義。我們這些人,能力上可能每人只能打70-80分,但是我們要做能力的加法和乘法,在復星,我們最大的願望,是培養一批志同道合的青年企業家羣體和一個朝氣蓬勃的青年創業團隊。”

當有媒體問他:兄弟創業或者同學創業,最忌諱的是什麼

在人才引進和培養上,郭廣昌深化“以發展吸引人、以事業凝聚人、以工作培養人、以業績考覈人”的用人觀念。

事實證明,“人才戰略”是郭廣昌最爲明智的選擇。

郭廣昌心目中的英雄是李嘉誠,並認爲李嘉誠的崛起是60年代的香港所造就,而現在的上海與60年代的香港頗有相似之處。我們相信郭廣昌將強勢續寫更偉大的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