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顏體的橫怎麼寫

1. 顏體多寶塔中的橫畫怎麼一筆寫成

橫可分爲長橫、短橫、左尖橫、右尖橫四種。

顏體的橫怎麼寫

(1)長橫

寫法:橫劃豎切,落筆先向豎的方向略斜切筆後,再斜向右上方行筆,筆畫中間略細而兩頭稍粗,到筆畫的結束處向右下方輕輕按筆,至筆畫的盡頭再頂住筆尖逆收,將筆尖調至中鋒狀態。

顏書中,長橫有直與稍彎兩種。

直的長橫果斷,簡單而乾淨利落。沿筆畫的中心線處劃一線應是直線。彎橫富於彈性,蓄含力度與動勢。沿筆畫的中心線處畫不出一條直線,有自然的弧度。長細橫筆法同長橫,只是中部更細。

(2)短橫

寫法:與長橫相同,只是比長橫稍短而已。短凹橫只是運筆中稍向下作弧之勢,使短橫有上仰的感覺。

(3)左尖橫

寫法:起筆時筆尖輕觸紙,然後漸行漸粗,行至末尾後,逆向收筆。

(4)右尖橫

寫法:如長橫的起筆,結尾處提至筆不觸紙即可。

2. 楷書橫的寫法

楷書技法 橫的寫法 一個筆畫的書寫都有以下幾個步驟:起筆、行筆、收筆。

橫畫也不例外,由於起筆的方式不同,又有圓筆和方筆之分。 一、圓筆橫的寫法 以顏真卿《勤禮碑》和柳公權《玄祕塔碑中的“三”字爲例,它們的上橫部是典型的圓筆橫畫。

它的書寫方法如下: ① 向右上逆鋒起筆;② 提筆圓轉;③ 中鋒向右行筆;④ 提筆圓轉;⑤ 回鋒收筆。 爲什麼要逆鋒起筆且要回鋒收筆?寫橫畫中鋒運筆不逆鋒起筆和回鋒收筆兩頭是尖的,古人將它稱爲“棗核”。

不完美、不含蓄。 圓頭橫如果沒有①後兩步,就難成其爲“圓頭”。

然而,僅有①、②和行筆③就將毛筆直接提起離開紙面,就會出現有些地方有墨。有些地方沒有墨的“折木”的現象。

“折木”是橫畫的病筆。④、⑤收筆的目的是爲了將“折木”部分填滿寫實,而不是爲了收筆而收筆。

初學者在寫圓筆橫畫時,即使按上述步驟寫,還是難寫出像字帖上那樣的橫畫來,往往在橫畫的兩頭出現如啞鈴一般的大墨團。造成這一弊病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1) 對元書紙的吸水性能掌握不夠,筆上的墨蘸得太多、太飽,一下筆,墨就漲出來了,形成大墨團。

(2) 書寫速度太慢,加上起筆和收筆的地方都有逆鋒、回鋒的往復動作。 (3) 有的家長、老師要求孩子練字起筆時將筆在紙上頓幾下,到收筆時再將筆頓幾下。

只知道起收筆的動作,不知道起收筆的目的,頓出了兩個大疙瘩來。 (4) 起筆逆鋒或收筆回鋒時幅度過大,按筆過重,甚至將筆肚子也當作筆鋒逆進去了,這樣在起筆、收筆時將筆轉一大圈子,當然會在筆畫的兩頭大出許多來。

其實,所謂逆鋒、回鋒的“鋒”,是筆尖上的那麼一丁點的地方。逆鋒的目的是爲了避免在筆畫外有尖鋒的外露,因此,逆鋒和回鋒的動作要小,速度要快。

(5) 有一個很關鍵的步驟——“提筆”,被忽略了,特別在最後的④⑤要提筆、圓轉、收筆。如果沒有提筆,筆仍處於下按下的狀態就回轉、收筆,必然會出現大墨團。

二、方筆橫的寫法 以柳體“一”字和顏體“五'字爲例。它們是典型的方筆橫畫。

書寫的方法如下: ① 切筆直下;② 提筆;③ 折鋒後中鋒行筆;④ 向右上提筆;⑤ 頓筆;⑥ 提筆、圓轉收筆。 切筆直下,就是起筆時直接下筆,沒有逆鋒的動作,應該說方筆的棱角處就是露鋒的一種表現。

切筆就是把筆鋒直接切入,古人稱之爲“欲橫先堅”。 這時實際上筆毫是倒下去的,筆鋒在上,筆肚子在下,如果直接右行寫橫畫,勢必出現偏鋒,所以緊接着就是提筆②,這個在切筆直下處原地提筆十分重要,它是使筆毫轉變成中鋒運筆的關鍵。

這一點,明代的董其昌早已在他的書論中闡明:“發筆處便要提得筆起,不使其自偃,乃千古不傳語。”發筆處就是起筆的地方,就要把筆提起來;“不使其自堰”,就是不讓它偏鋒運筆。

因此可以說“提筆”是下一步運筆的關鍵,也是中鋒運筆的前提,提筆以後是折鋒右行。所謂折鋒,是指筆鋒毫面的折換。

譬如切筆直下是用“南面”的筆毫,提筆折鋒後用”東面”的筆毫中鋒書寫橫畫。折鋒也是轉換成中鋒運筆的一種手段,古稱爲“翻折”。

初學提筆折鋒有一定的難度,要求筆挺起來的程度恰到好處。提不到位,筆鋒仍處於偏鋒狀態;提過了頭,又會出現起筆切下的墨痕大、中鋒行筆的筆道細,被稱之爲“釘頭”的病筆;提筆不夠或不提筆,橫畫的上方露出直下起筆的鋒尖,是古人稱之爲“喙”(hui如鳥的嘴巴)的病筆。

古代書法家要求寫毛筆字橫畫要“左去喙,右去吻”,說的就是要藏鋒起筆,去除如鳥嘴一樣的“喙”;收筆提筆藏鋒,去掉如嘴巴一樣的或“折木”等缺陷的“吻”。 橫畫除了方筆、圓筆之外還有一種,起筆不是切筆直下而是逆鋒,屬於逆鋒起筆的方筆。

其書寫方法是在方筆切筆直下起筆之前加進逆鋒起筆即可,這裏不另贅述。 方筆、圓筆的起筆方法是各種書體和各種筆畫的基本運筆方法之一。

康有爲稱:“書法之妙,全在運筆。該舉其要,盡於方圓。”

可見方筆、圓筆的重要。我們將楷書根畫的方筆、圓筆寫熟練了,其他筆畫的方圓寫法無不相類,也很容易過關。

此關一過,以後不論寫 行書還是草書,其方筆、圓筆也都以此法人手,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也是爲什麼要先學楷書的緣故之一。

三、橫的主次及態勢 橫畫有主筆、次筆的區分。如“三”字和“五”字的底橫均爲主筆,其他的橫畫爲次筆。

我們將這兩個字的橫畫主筆和次筆作一比較就會發現:主筆長、次筆短,主筆重輕起伏大。次筆變化小,尤其是起筆、收筆,主筆強調,次筆馬虎。

譬如,主筆橫畫的收筆,與次筆相比多一頓筆的動作。 橫畫除了有主次之分外,還有態勢的變化。

它不是平直如尺,而是有一定的斜勢和俯仰的態勢變化。不同的字和不同位置的橫畫其態勢也各不相同,因字而異,不可生搬硬套,須掌握其一般的規律。

(一)橫的斜勢 橫畫是有一定斜勢的。如果每橫都平直無變化,那麼這個字必然僵硬死板,缺乏生氣。

因此,顏真卿、柳公權及歷代衆多楷書大家的作品中的根畫都有一定的斜勢。一般橫畫的斜勢都是以左低右高的形式出現。

這與從古到今強調寫毛筆字要用右手執筆有關。因爲以右手手腕爲圓。

3. 顏體的橫豎撇捺怎麼寫

趙體字的筆畫結構: 1、藏露結全。

楷書的筆畫書寫一般要逆鋒起筆,回鋒收筆,將鋒芒藏住,極重含蓄。趙體字敢講逆入回鋒,但是趙體字筆畫的起筆之處更多的只注重取逆勢,從空際逆入,並沒有完全把鋒芒藏住。

收筆時有回鋒的意思,但是也不刻意頓挫回鋒。強求圓潤。

這種寫法不但無損於含畜之美反而增添了一種生氣和自然輕鬆感。 2、筆道停勻。

趙體字的筆畫自有輕重的變化,但較顏體。柳體來說,明顯地勻淨多了。

而且也無那種橫輕豎重的固定程式。到底那一個筆畫該重,哪一個筆畫該輕,完全是依據字的需要隨機而定的。

3、騰挪起伏。趙體的捺畫。

橫畫多起伏,有曲折之美。 4、點畫呼應。

趙體楷書借鑑了行書的寫法,有行書筆意,點畫之間多前後呼應,筆意相連。有的甚至乾脆就用行書的寫法,筆畫與筆畫之間有牽絲映帶。

趙體字趙字的結構特點: 1、字形趨扁方,趙體筆畫圓秀,間架則方正,不象歐體或者柳體那樣高長。趙體撇畫。

捺畫。以及橫比較舒展,字勢橫展。

2、端莊流動,趙體字橫直相安,重心平穩,結體嚴謹端莊,借用行書,有的字介於行楷之間,因而以顯得流美動人。 趙體趙孟頫所創趙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響的書法家。

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封魏國公,諡文敏。著有《鬆雪齋集》。

《元史》本傳講,"孟俯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讚譽很高。

據明人宋濂講,趙氏書法早歲學"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 陵(即宋高宗趙構)書,中年學"鍾繇及羲獻諸家 ",晚年師法李北海。 特點 字形趨扁方,趙體筆畫圓秀,間架則方正。

趙體撇畫,捺畫,以及橫比較舒展,字勢橫展。借用行書,有的字介於行楷之間,顯得流美動人。

1、藏露結全。楷書的筆畫書寫一般要逆鋒起筆,回鋒收筆,將鋒芒藏住,極重含蓄。

趙體字敢講逆入回鋒,但是趙體字筆畫的起筆之處更多的只注重取逆勢,從空際逆入,並沒有完全把鋒芒藏住。收筆時有回鋒的意思,但是也不刻意頓挫回鋒。

強求圓潤。這種寫法不但無損於含畜之美反而增添了一種生氣和自然輕鬆感。

2、筆道停勻。趙體字的筆畫自有輕重的變化,但較顏體。

柳體來說,明顯地勻淨多了。而且也無那種橫輕豎重的固定程式。

到底那一個筆畫該重,哪一個筆畫該輕,完全是依據字的需要隨機而定的。 3、騰挪起伏。

趙體的捺畫。橫畫多起伏,有曲折之美。

4、點畫呼應。趙體楷書借鑑了行書的寫法,有行書筆意,點畫之間多前後呼應,筆意相連。

有的甚至乾脆就用行書的寫法,筆畫與筆畫之間有牽絲映帶。 趙體楷書用筆沉穩,章法分明,外貌圓潤而筋骨內涵,其點畫華滋遒勁,結體寬綽秀美,平中寓險,點畫之間呼應十分緊密。

趙體楷書既保留了唐楷的法度,又不拘泥於唐楷的一招一式,在楷書中經常有一些生動俊俏的行書筆法與結構,筆劃形態生動自然,趙體楷書被譽之爲活的楷書;而趙體行書溫潤閒雅,輕盈流動;筆法精緻秀美充滿了書卷氣與富貴氣。其“書法以用筆爲上,而結字亦須用工。

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已成爲千古名言。

4. 顏體的書寫筆畫

顏體橫輕直重,長撇舒展,段撇迅猛;蠶頭燕尾,一波三折主要靠中鋒行筆,其基本筆畫,主要是大氣。

基本筆畫的寫法要領 一,橫畫的寫法 橫畫既要寫得平直,又要生動得勢。落筆時,筆鋒先從右到左作一段逆行姿勢,隨後略提筆調鋒,使筆鋒從向下變爲向右沿着點畫的中線運行,收筆時要將筆提起,迅速有力地向左回收。

兩端略垂,中部拱起,逆鋒起筆,中鋒行筆,回鋒收筆,方起圓收。 二,豎畫(懸針豎)的寫法 豎像一根柱子,是字的主幹,像一個立正的人起着支柱作用,要寫得勁健挺拔。

顯示出粗壯強勁的筆力,有一種撐起大廈之感。豎畫要寫得粗壯有力,通常都有4/5才提筆。

豎的病筆: 牛頭、鼠尾、竹節、釘頭 三,撇畫的寫法 撇,猶如人的手和足,鳥的兩翼,撇畫寫得好壞,關係到字的穩健、活潑、死板。要求左右相稱,一般撇比捺細,撇的斜度和長短要隨字而定。

1,右上起筆。2,轉鋒左下。

3,用力捺出。4,出鋒出筆。

要求力到筆尖,在寫撇時,從右上向左下,起筆稍重,行筆漸輕,收筆較快,筆須送到筆尖。皆用空搶收筆,要使末鋒飛起。

又要有飄逸之感受。 病筆: 釘頭、鼠尾、鋸齒、垂尾 四,捺畫的寫法 捺如字之手足,要如魚翼鳥翅有翩翩自得之狀。

捺畫有“蠶頭燕尾”之態,如雕刻而成,是我國書法史上的一大創造。 寫法:從左上向右下,逆鋒起筆,下筆稍輕,轉鋒向下行筆時漸漸加重,至捺的下半截微帶捲起之意,與左撇相配,至捺出的焦點處稍駐停頓,用力較重,然後輕輕提筆,向右捺出,捺腳較長,呈燕尾狀。

捺的病筆: 翹尾、狐尾、散尾、直頸 五,點畫的寫法 點是字的眉目,最能表現用筆精神。要寫得十分有勁,似石頭砸在地上。

要求:要有頭有尾,有腹有背;腹平、背圓、頭微拱、體豐滿,像一顆葡萄核或者像大蒜頭的肉。 點的寫法:側鋒落筆,落筆要快,力量要重,略頓之後即回鋒收筆,要圓聚有力。

其運筆過程:逆鋒向上,折鋒向右,轉鋒向下行,稍駐停頓,回鋒向左上方收筆。 點的病筆: 瘦長:隨手一點,顯得單薄;臃腫;殘缺:隨手一點,未一頓挫轉鋒;牛頭;凹腰:頓後未轉鋒向左上方向收筆。

六,鉤畫的寫法 顏體的鉤畫多呈“鳥嘴狀”。出鉤前須先頓鋒提筆,力量凝聚在筆尖。

注意鉤不能過長。引筆下行到頓處,順勢向下,再將筆以原路回鋒到頓處,略駐筆,完成頓的筆姿後,快速鉤出,不能遲疑。

鉤的病筆:尖薄、散鋒 七,挑畫的寫法 挑的寫法:逆鋒向左下寫成長點,頓筆鋪毫,由粗變細,快速成向右上提出,用力到盡頭,墨色不虛。挑是向右上角挑出的一筆,這一筆很像撇的反向。

要有仰勢,寫法也是逆鋒取勢,橫畫直落筆。鋪毫轉筆,沉着有力地向右上方挑出,行筆由慢漸快,筆毫也漸漸收攏,收鋒時宜快不宜遲,要力到挑畫的尖端。

挑的病筆:尖薄:一按即挑,未必送到筆尖;鈍軟:出鋒遲疑,送力不夠。 八,折畫的寫法 折是橫豎兩種筆畫的結合。

橫畫的尾部和豎畫的頭部拼接上去,行筆到橫末,轉筆右上稍提筆再轉右下按筆、轉筆,向左調整筆鋒,然後按顏楷的豎法完成豎畫。 轉筆常用提法,圓轉直下而不取折筆,內方外圓。

從左至右寫橫,至轉角處在折筆向下寫豎。折處提筆上升使羣毫由散而聚。

要求交接轉換處自然渾厚有棱角,要善於運用連和接。 1,2,同橫的寫法;3向右上提鋒;4轉下按筆;5,6,7,同豎的寫法。

顏體折還常有下列寫法: 1,轉折處提筆另起,不頓不折,蓄勢暗過,轉角處或斜面或爲“圓肩”。 2,折的筆法多爲外圓內方。

3,折處有時一路圓轉成圓弧形。 折畫病筆:塌肩、聳肩、臃肩 基本筆畫的寫法要領 一,橫畫的寫法 橫畫既要寫得平直,又要生動得勢。

落筆時,筆鋒先從右到左作一段逆行姿勢,隨後略提筆調鋒,使筆鋒從向下變爲向右沿着點畫的中線運行,收筆時要將筆提起,迅速有力地向左回收。兩端略垂,中部拱起,逆鋒起筆,中鋒行筆,回鋒收筆,方起圓收。

二,豎畫(懸針豎)的寫法 豎像一根柱子,是字的主幹,像一個立正的人起着支柱作用,要寫得勁健挺拔。顯示出粗壯強勁的筆力,有一種撐起大廈之感。

豎畫要寫得粗壯有力,通常都有4/5才提筆。 豎的病筆: 牛頭、鼠尾、竹節、釘頭 三,撇畫的寫法 撇,猶如人的手和足,鳥的兩翼,撇畫寫得好壞,關係到字的穩健、活潑、死板。

要求左右相稱,一般撇比捺細,撇的斜度和長短要隨字而定。 1,右上起筆。

2,轉鋒左下。3,用力捺出。

4,出鋒出筆。要求力到筆尖,在寫撇時,從右上向左下,起筆稍重,行筆漸輕,收筆較快,筆須送到筆尖。

皆用空搶收筆,要使末鋒飛起。 又要有飄逸之感受。

病筆: 釘頭、鼠尾、鋸齒、垂尾 四,捺畫的寫法 捺如字之手足,要如魚翼鳥翅有翩翩自得之狀。捺畫有“蠶頭燕尾”之態,如雕刻而成,是我國書法史上的一大創造。

寫法:從左上向右下,逆鋒起筆,下筆稍輕,轉鋒向下行筆時漸漸加重,至捺的下半截微帶捲起之意,與左撇相配,至捺出的焦點處稍駐停頓,用力較重,然後輕輕提筆,向右捺出,捺腳較長,呈燕尾狀。 捺的病筆: 翹尾、狐尾、散尾、直頸 五,點畫的寫法 點是字的眉目,最能表現用筆精神。

要寫得十分有勁,似。

標籤:顏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