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耳橋是什麼

耳橋是什麼

耳橋是一種長杆形狀的穿刺飾品,架在耳骨之間看起來像一座橋樑,故稱作耳橋。若佩戴必須在耳廓上同時穿刺兩個洞。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耳骨特別的平。沒有耳骨形成的一個輪廓,是不可以打普通耳橋的。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耳橋是指人耳朵上方的部分,也稱爲耳輪廓或耳垂上方。它連接着頭部和耳朵,位於耳廓的中間位置。耳橋通常是一個突起的區域,形狀和大小因個體而異。它由軟組織和一些骨骼結構組成,包括耳輪軟骨和與頭骨相連的顳骨。耳橋是支撐耳廓的重要部分,也是人們常常佩戴耳環或其他耳飾的地方。

什麼人不適合打耳橋?

瘢痕體質的人是不適合打耳橋的,瘢痕體質者表現爲身體任何部位損傷後,都能出現如同疙瘩樣瘢痕的無限增生。耳垂小的人不適合打耳洞,因爲耳垂小的人打的耳洞非常靠近軟骨,不僅痛而且容易感染,如果形成軟骨膜炎,還有引起耳廓畸形的風險。打耳洞還是不要打太多,記得適量哦,因爲耳朵是個敏感部位,穴位也比較多,所以還是謹慎些比較好。

標出人耳各部分聽到聲音的先後次序是什麼

耳道-鼓膜-耳橋-耳蝸-聽覺神經

關於橋的知識有那些?

1、橋是一種架空的人造通道。由上部結構、下部結構和基礎三部分組成。上部結構包括橋身和橋面;下部結構包括橋墩、橋臺;基礎有明挖基礎、樁基礎、沉井基礎、沉箱基礎、管柱基礎和承臺等構成。

2、主要作用:即爲了解決跨水或產生與發展者越谷的交通,以便於運輸工具或行人在橋上暢通無阻。若從其最早或者最主要的功用來說,橋應該是專指跨水行空的道路。

3、橋樑的產生:在人爲橋樑之前,自然界由於地殼運動或其他自然現象的影響 ,形成了不少天然的橋樑形式。

如浙江天台山橫跨瀑布上的石樑橋,江西貴溪因自然侵蝕而成的石拱橋(仙人橋)以及小河邊因自然倒下的樹幹而形成的 “獨木橋”,或兩岸藤蘿糾結在一起而構成的天生“懸索橋”等等。

擴展資料:

橋樑按照受力特點劃分,有樑式橋、拱式橋、剛架橋、懸索橋、組合體系橋(斜拉橋)五種基本類型。

樑橋一般建在跨度很大,水域較淺處,由橋柱和橋板組成,物體重量從橋板傳向橋柱。

拱橋一般建在跨度較小的水域之上,橋身成拱形,一般都有幾個橋洞,起到泄洪的功能,橋中間的重量傳向橋兩端,而兩端的則傳向中間。

懸橋是如今最實用的一種橋,橋可以建在跨度大、水深的地方,由橋柱、鐵索與橋面組成,早期的懸橋就已經可以經住風吹雨打,不會斷掉,吊橋基本上可以在暴風來臨時巋然不動。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橋

有關橋的故事與傳說

西泠橋與長橋、斷橋並稱爲西湖三大情人橋.  

西湖的橋都不太長,造型也說不上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放到沿湖長了有一定年份的法國梧桐中間卻是剛剛好,看起來格外舒服。西冷橋也不例外。

孤山朝北里湖一側,在與北山路交接的地帶,有着很大一塊草坪,冬日的下午,有很多人都坐有在陽光照射得到的草地上打牌喝茶。過了門口樹起一顆大印章的西冷印社,就到了西冷橋。

大約是1500年前,在某個春暖花開的日子,一位坐在油壁車裏的曼妙女子,就在這裏輕輕撩開了車上的簾上,或者根本就沒有簾子,然後看到了一位騎着青驄馬的翩翩佳公子。愛情就這樣在垂柳依依的西湖邊上發生。

西斜的陽光掠過寬闊的水面,照射到了西冷橋頭的慕才亭裏。遠遠就看到一位女導遊在亭子邊上比劃着手勢,旁邊是一個十來人的旅遊團隊,不想走近後,講解卻已經結束。我只有坐在亭子裏,一個人望着西湖,然後想象着這樣可能的一幕。

蘇小小,南齊錢糖人,聰慧美麗,雖爲歌伎,但自知自愛。這是生活在1500多年後,用觀光電車代替了油壁車與青驄馬的人們對她所做的簡短評介,就刻在了亭子邊的石碑上。

依正常看來,對於從小就父母雙亡,沒有兄弟姐妹的女兒家再加上社會地位低微來說,似乎決定了蘇小小不可能過上一個正常人的生活,更遑論愛情。

然而在西湖的天地裏,蘇小小卻是特立獨行,活得那樣熱烈。像她憧憬中的愛情的到來,就是她在西湖邊上坐“自駕車”遊玩時遇上的。

“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泠松柏下。”這首從六朝南陳就開始流傳的《錢塘蘇小小歌》,說的就是蘇小小的第一段愛情。一次偶然的路遇,讓她結識了阮鬱,一位前來遊玩的官宦子弟,然後大家就在西泠橋邊蘇小小家裏共賦同居。

然而甜蜜的夢容易醒。這一段愛情在半年後終結,被嚴父招回金陵的阮鬱就再也沒有回來。不過蘇小小卻沒有過度的悲傷,西湖的湖山正是她排解心中塊壘的最好所在。

爲蘇小小築墳的,是她在西湖邊上遇到的第二個男人,曾經落魄的書生鮑仁,他後來在她贈銀數百兩後得以進京趕考。然而同樣去如黃鶴。而蘇小小依舊乘坐着油壁車,徜徉在西湖的山水間,直到某天偶感風寒,在最青春的22歲辭世。這時候,已經做了滑州刺史的鮑仁,才突然冒了出來,哭了一場,然後在西泠橋邊擇地造墓。

蘇小小的可嘆之處,在於她看破了緣分的起滅,對待逝去的愛情,視之若天上的風月流雲一樣自然,而不是過於介懷傷身。加上她慧眼識英才,救人於貧困的品德,自然受到了1000多年來士子,還有人們的推崇。甚至,在她死後的幾百年,宋代有個叫司馬才仲的人,還在洛陽夢見蘇小小爲他唱歌,最後癡情的他還不遠千里,前來尋夢西湖。

後人在西湖邊上,爲蘇小小築起了一座“慕才亭”。今天向着西泠橋的這邊,懸掛着一副對聯,“湖山此地曾埋玉,風月其人可鑄金”。這湖山金玉,倒是絕佳的配搭,也算是對這位倜儻而善良的佳人的最好紀念。

今天的人們,把死後雙雙化蝶的梁山伯祝英臺的紀念,放在了位於西湖東南的萬松嶺上。據說當年梁祝的三年同窗,就是在萬鬆書院,在可以遠眺西湖的萬松嶺上,今天還專門建起了一處梁祝讀書處。

如果梁祝真的曾經在萬鬆書院求學,那端的是好。因爲你到今天修葺一新的書院去看看,從入山門開始,散佈兩旁的塑像,就是曾經在這座書院裏開壇授課,或者給書院以影響的老師們:提倡“不憑註疏而新聖人之經,不憑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的張載,主張“知先行後”的程顥程頤兄弟,主張“性靈”、深諳廚道的袁枚,還有南宋大儒朱熹,等等。

可是,在這些名師的管教之下,祝英臺和梁山伯的愛情究竟何時生髮?是在明月照鬆間的晚上,還是在煙波罩沙堤的白天?萬鬆書院的梁祝讀書處,安在了毓秀閣裏。一個的院落,立有一塊書着“石卓爾”的大石頭。一樓有梁祝寒窗共讀的塑像。

院外不遠處,還新建有一處雙照井,原址在城中,爲十八相送的場景之一。那時候,英臺指着井中的倒影對山伯說:一男一女笑盈盈。還矇在鼓裏的山伯惱道:你怎能將我比女人?!

由萬松嶺往西湖邊上走,尋到梁祝當年相送的長橋,不過卻是沿湖的短短一截,今天成了車流滾滾的馬路的一部分,如果沒有人指點,實在難以辨認。倒是在離長橋不遠,在長橋公園的西湖邊上,新修了兩孔雙投橋,據說是爲了紀念南宋時候另一對欲愛不能而殉情跳湖的女青年陶師兒與書生王宣教。

在許多人看來,一帆風順的情事,雖然是再好不過,但是沒有了驚心動魄,多少總會讓人覺得遺憾。愛情的浪漫與極致之美,就在於中間的磨難和阻滯。因爲家世,因爲出身,因爲俗世的種種壓力,兩個人似乎不可能在一起。但當一切阻礙掃清,經歷了磨難的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樣得來的愛情會更加的甜美。

然而,世事並不全是這樣的如人所願,在真實的愛情中,有情人往往都囿於現實中的更多因素,最後不得不勞燕分飛。這樣的事情,自古而來,比比皆是。所以,如果說是梁山伯祝英臺的雙雙化蝶是心酸的浪漫,那麼雙投橋下的湖水“新開兩朵玉芙蓉”,則是情之所至的極端舉措。今天走過長橋和雙投橋的人們,除了憑湖扼腕之外,倒是可以想想,愛需要勇氣,但是在阻滯出現的時候,更應該讓愛在此生繼續。

只有百十來米長的斷橋是一座獨孔環洞橋,位處白堤東北端,一頭緊接着北山路,跨過馬路就是風景不錯的寶石山。從這裏沿着白堤往西南一直走下去,還可以直抵整個西湖裏文化意味最爲濃厚的孤山。這座在唐代得名但從來就未曾斷過的橋樑,就是民間神話《白蛇傳》裏白娘子與許仙相逢的地方。

那些雙雙對對的情人們,腳步也像流水一樣來去匆匆。在斷橋上,我看到一對身着校服、手拉着手的學生情侶,他們嘴裏一邊齊聲哼唱着“九百九十九朵玫瑰”,一邊往白堤方向走。

跨在水的斷橋,隔着兩邊湖水,南邊的西湖水面寬闊,遠岸盡處是繁華的都市的剪影。北邊的北里湖水面窄小,則映着一列小山和湖堤邊上的樹木。有許多人站在橋留影。如果遇上天氣晴好,並且角度選擇得當的話,那麼在向北的這邊拍出來的照片上,就很可能會出現兩座保塔,一座翹立山頂,一座則倒插在如鏡的水面上,中間,則間雜着兩列相仿的法國梧桐。

橋東頭靠近北里湖的這一側,有一處帶着水榭的御碑亭,中間立有一塊寫着“斷橋殘雪”的石碑。水榭下邊,在靠北山路的湖裏邊,闢有幾十畝的荷花池。可惜這個時節,接天蓮葉早已不見蹤影,曾經挺立的枝幹也已衰敗,三艘小船上,幾位工人正用竹篙將這些殘枝敗莖打撈上船。

“斷橋殘雪”是西湖舊十景之一,不過這樣的天氣顯然無法看到古人最爲推崇的西湖雪景。坐在斷橋東頭的水榭裏,翻開明末文人張岱的《西湖夢尋》,便有這一句經典的描述,“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約略想象得出幾百年前的西湖上,白茫茫天地間,惟餘二三物的景緻來,一種寂寥的感覺油然而生。

想來,白素貞與許仙的青春相逢,肯定不會是在冬天時分。至少,在關於他們的傳說中,就有着一件非常重要的愛情道具———雨傘,正是在這一借一還的過程中,帶出了一段驚天動地的愛情來。比較合適的,應該是在桃紅柳綠的春天或者荷花映日的夏季,至少在萬物欣然向上的季節,感情都會比往常來得熱烈。否則,即使是化作了美人的白蛇,在禮教森嚴的古代,諸如男女授受不親之類的禁律,也會使人,至少是許仙望而卻步。

在宗法森嚴的封建社會,白素貞和許仙的愛情怎麼看都是一個不能完成的任務,何況中間還隔着一個代表着封建綱常的法海。那些年代的人們啊,就是因爲這個,多少萌動在心底的愛情,最終也只能是讓它在眼波的余光中黯然消失。

但千百年來,人們對愛情的嚮往從來都是相通的,再多的棍棒打壓與桎梏封鎖,也無法阻擋愛情的勃然生髮。只不過,限於記敘的歷史侷限,我們只能從白娘子與許仙的傳說,以及後來流傳於世的話本、戲劇中,由塔倒人團圓的結局看到了人們對愛情的尊重,以及維護美好的願望。

所以,也就有了這樣一個版本,據說到西湖邊遊玩的百姓,因爲痛恨法海,並且試圖搭救敢愛敢做的白娘子,每每去到雷峯塔下,都會抽走塔基下邊的一塊磚。累年以下,最終導致了象徵着封建壓迫的雷峯塔的轟然坍塌。

站在今天的斷橋上,往西南邊的湖水盡處看去,一座巍然聳立的寶塔高出了西湖邊上的一溜小山,那就是今天新修起來的雷峯塔,站在上面,可以俯瞰到西湖的全景

參考資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622131.html?si=8

曹操攻打東吳是爲了大喬小喬嗎?

當然不是,好像雖然有些好色,但是不會因爲這影響了大局,在他的心裏,女人雖然重要,但是全是更加重要。所以如果不是有必要,他不會爲了一個女人東吳,曹操攻打東吳一定是早就決定好了,而且做了十足的準備,跟小喬根本沒有什麼關係。

曹操是一代梟雄 他也確實有一個奇怪的癖好,那就是喜歡已經結過婚的女子。在他的眼中,這樣的女人更有味道,但是以他的性格,絕對做不出爲了一個女人去攻打一個國家的事情。之所以說他攻打吳國,是爲了小喬,更多的是後人爲了增添三國故事的色彩,纔會將這禍水引到小喬身上。

在我們眼中,自古英雄與美女相配。曹操攻打東吳完全是出於目的,曹操早就有統一天下的夢想,所以一直韜光養晦,整裝待發,他出兵東吳,就是爲了吞併東吳,達到統一國家的目的。不過這樣的事,既不能突出曹操的形象,講出來也沒有什麼樂趣,而小喬又是戰國時期的一位美人,大家便有一家兩件事情聯繫在一起。

歷史上對於曹操的形象定位,雖然早有爭議,有人認爲他是個大奸臣,有人認爲他是個忠臣,但是他確實是一個英雄豪傑,心中有極大的抱負,做事爲人也一向穩重,像這種衝冠一怒爲紅顏的事情,絕對不是他能做出來的。雖然現在曹操攻打東吳是爲了小喬的謠言,足以以假亂真,但事實是沒辦法改變,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有關橋的傳說

.風雨橋的傳說

進入侗鄉,常常可以看到一座座很別緻的風雨橋。說起風雨橋,可有一段神話傳說。

古老的時候,還沒有開闢平等大寨,侗家住在半山坡上,一個小山寨,只有十幾戶人家。有個小山寨裏有個後生,名叫布卡,娶了個妻子,名叫培冠。夫妻兩人十分恩愛,幾乎形影不離。兩人幹活回來,一個挑柴,一個擔草,一個扛鋤,一個牽牛,總是前後相隨。這培冠長得十分美麗,夫妻兩人過橋時,河裏的魚兒也羨慕地躍出水面來看他們。

有一天早晨,河水突然猛漲。布卡夫婦急着去西山幹活,也顧不了許多,同往寨前的小木橋走去。正當他們走到橋中心,忽然刮來一陣大風,颳得布卡睜不開眼睛,培冠“哎呀”一聲跌落河中。布卡睜眼一看,妻子不見了,知道刮下河了,他就一頭跳進水裏,潛到河裏。可是,來回找了幾圈都沒有找到。鄉親們知道了,也紛紛趕來幫助他尋找,找了很長時間,還是找不到培冠。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河灣深處有一個螃蟹精,把培冠捲進河底的巖洞裏去了。一下子,螃蟹精變成一個漂亮的後生,要培冠做他的老婆,培冠不依,還打了他一巴掌。他馬上露出兇相威脅培冠。培冠大哭大罵,哭罵的聲音從河底傳到上游的一條花龍耳朵裏。

這時風雨交加,浪濤滾滾,只見浪頭裏一條花龍,昂首東張西望。龍頭向左望,浪頭就向左打,左邊山崩,龍頭向右看,浪頭往右衝,右邊岸裂。小木橋早已被浪濤捲走了。衆人膽戰心驚。可是龍頭來到布卡的沙灘邊,龍頭連點幾下浪濤就平靜了。隨後,花龍在水面上打了一個圈,向河底衝去。頓時,河底“骨碌碌骨碌碌”的響聲不斷傳來,大漩渦一個接一個飛轉不停。接着,從水裏冒出一股黑煙,升到半空變成一團烏雲,那花龍緊追衝向半空,翻騰着身子,把黑雲壓下來,終於壓得它現出原形。原來是那隻鼓樓頂那麼大的黑螃蟹。黑螃蟹慌慌張張逃跑,爬到懸崖三丈高。花龍下到水裏翻跟頭,龍尾一擺,又把螃蟹橫掃下水來。這樣幾個回合,把螃蟹弄得精疲力盡,搖搖擺擺爬向竹林,想借竹子擋住花龍。可是花龍一躍而起,張口噴水,噴得竹林一片片倒下去,螃蟹又跌落河中。花龍緊緊追到水底後,浪濤翻滾着便順河而下,這時再也看不見黑螃蟹露面了。後來,在離河灣不遠,露出一塊螃蟹形的黑石頭,就是花龍把螃蟹精鎮住的地方。這塊石頭,後人稱它爲螃蟹石。

等到河面平靜之後,聽見對面河灘上有個女人的聲音在叫喚。布卡一看,那正是自己的妻子。布卡叫了幾個人馬上游水過去。上岸以後,培冠對布卡說:“多虧花龍搭救啊!”大家這才知道是花龍救了她,都很感激花龍。這時,花龍往上游飛回去了,還不時向人們頻頻點頭。

這件事很快傳遍了整個侗鄉。大家把靠近水面的小木橋改建成空中長廊似的大木橋,還在大橋的四條中柱刻上花龍的圖案,祝願花龍常在。空中長廊式的大木橋建成以後,舉行了隆重的慶賀典禮,非常熱鬧。這時,天空中彩雲飄來,形如長龍,霞光萬道,衆人細看時,正是花龍回來看望大家。因此後人稱這種橋爲回龍橋。有的地方也叫花橋,又因橋上能避風躲雨,所以又叫風雨橋。

2.會仙橋的傳說

會仙橋在渝中區民族路上,就在如今會仙樓前面那廣場的中心。會仙橋消失得早,筆者伯父上個世紀20年代初就來到重慶做工,也沒見過那橋。不過,會仙橋的地名卻存在到上個世紀80年代。

古時,重慶城內人煙並不多,大梁子(今新華路)一帶還是森林。從大梁子流下一條小溪,大約是順如今的正陽街,經大陽溝,到洪崖洞,流入嘉陵江。會仙橋就是這條小溪上的一座橋,長可能不到10米。之所以叫會仙橋,是傳說有人在此遇到過神仙。不過,傳說有多種版本。

一種說法是:有個老頭在那橋頭開了個冷酒館,經常有個南岸老君洞的道長來他館裏喝酒。那道長便邀請老頭到老君洞去耍。老頭去了,道長招待他吃豆花,端了一碗豆花出來,兩個人總是吃不完。下午,老頭回到酒館,老婆子好驚奇,說:“你啷個好多年都不回來喲?”老頭說:“你昏了喲,我才耍半天。”但一照鏡子,竟然長出了雪白的長鬍子。老頭才明白,自己遇到的道長是個神仙。一傳十十傳百,於是人們便把這酒館門前的橋叫作會仙橋。

還有一種說法是:洪崖洞下面住了個姑娘,經常到嘉陵江邊去洗衣服。有一回,她洗的衣服被江水衝跑了。江邊有個單身的打魚郎見了,划着漁船就去給她撿了回來。於是,二人就熟悉起來。有一天,姑娘的母親生病去世,姑娘沒得錢安葬,急得去跳河。打魚郎把她救了起來,對她說:“我網到一挑金甲鯉魚,馬上挑去賣,賣了就去買壽衣和棺材。”哪知,他挑着魚進了城,剛走到那橋上,那活蹦亂跳的金甲鯉魚全都死得硬邦邦的,還賣啥子錢喲!急得打魚郎在那橋上跳起腳哭。這時,他聽見土地廟裏傳來一個聲音:“快點讓路,八洞神仙來了!”他擡頭一看,來的卻是八個叫花子,但他不管三七二十一,跪下去就求神仙幫忙。領頭的是個拄着根鐵柺子的瘸子老頭,說:“我們都是叫花子,自己都沒吃的,哪裏幫得了你的忙喲!”那身背寶劍的叫花子撿了一砣石頭丟進打魚郎的魚籮筐裏,說:“你的魚全都活了,還不快點拿去賣?”打魚郎一看,硬是的。把那石頭丟進另一個籮筐,魚也活了。再一看,叫花子全都不見了。於是,打魚郎賣了個好價錢,安葬了姑娘的母親,然後和姑娘結成夫妻,在這橋頭安了家。這橋也就取名會仙橋。

3.趙州橋的傳說

古時候的趙州,就是現在河北的趙縣。趙州有兩座石橋,一座在城南,一座在城西。城南的大石橋,看去象長虹架在河上,壯麗雄偉。民間傳說,這座大石橋是魯班修的;城西的小石橋,看去象浮游在水面上的一條小白龍,活靈活現,傳說這座小石橋是魯班的妹妹魯姜修的。這兩座橋修得可好啦!舞臺上演《小放牛》,還有這樣的唱詞:“趙州石橋魯班爺爺修,玉石的欄杆聖人留,張果老騎驢橋上走,柴王爺推車軋了一道溝。”這裏就唱到了魯班修趙州橋的傳說。

相傳,魯班和他的妹妹周遊天下,走到趙州,一條白茫茫的洨河攔住了去路。河邊上推車的,擔擔的,賣蔥的,賣蒜的,騎馬趕考的,拉驢趕會的,鬧鬧攘攘,爭着過河進城。河裏只有兩隻小船擺來擺去,半天也過不了幾個人。魯班看了,就問:“你們怎麼不在河上修座橋呢?”人們都說:“這河又寬、水又深、浪又急,誰敢修呀,打着燈籠,也找不着這樣的能工巧匠!”魯班聽了心裏一動,和妹妹魯姜商量好,要爲來往的行人修兩座橋。

魯班對妹妹說:“咱先修大石橋後修小石橋吧!”

魯姜說:“行!”

魯班說;“修橋是苦差事,你可別怕吃苦啊!”

魯姜說:“不怕!”

魯班說:“不怕就好。你心又笨,手又拙,再怕吃苦就麻煩了。” 這一句話把魯姜惹得不高興了。她不服氣地說:“你甭直嫌我心笨手拙,今個兒,咱倆分開修,你修大的,我修小的,和你賽

一賽,看誰修得快,修得好。”

魯班說:“好,賽吧!啥時動工,啥時修完?”魯姜說:“天黑出星星動工,雞叫天明收工。”一言爲定,兄妹分頭準備。

魯班不慌不忙溜溜達達往西向山裏走去了。魯姜到了城西,急急忙忙就動手。她一邊修一邊想:甭忙,非把你拉下不可。果然,三更沒過,就把小石橋修好了。隨後她悄悄地跑到城南,看看她哥哥修到什麼樣子了。來到城南一看,河上連個橋影兒也沒有。魯班也不在河邊。她心想哥哥這回輸定了。可扭頭一看,西邊太行山上,一個人趕着一羣綿羊,蹦蹦竄竄地往山下來了。等走近了一看,原來趕羊的是她哥。 哪是趕的羊羣呀,分明趕來的是一塊塊象雪花一樣白、象玉石一樣光潤的石頭,這些石頭來到河邊,一眨眼的功夫就變成了加工好的各種石料。有正方形的橋基石,長方形的橋面石,月牙形的拱圈石,還有漂亮的欄板。美麗的望柱,凡橋上用的,應有盡有。魯姜一看心裏一驚,這麼好的石頭造起橋來該有多結實呀!相比之下,自己造的那個不行,需要趕緊想法補救。重修來不及了,就在雕刻上下功夫蓋過他吧!她悄悄地回到城西動起手來,在欄杆上刻了盤古開天、大禹治水,又刻了牛郎織女、丹鳳朝陽。什麼珍禽異獸、奇花異草,都刻得象真的一樣。刻得鳥兒展翅能飛,刻得花兒香味撲鼻。她自己瞅着這精美的雕刻滿意了,就又跑到城南去偷看魯班。乍一看呀,不驚叫了一聲。天上的長虹,怎麼落到了河上?定神再仔細一瞅,原來哥哥把橋造好了,只差安好橋頭上最後的一根望柱。她伯哥哥打賭贏了,就跟哥哥開了個玩笑。她閃身蹲在柳棵子後面,捏住嗓子伸着脖,“咕咕哏——”學了一聲雞叫。她這一叫,引得附近老百姓家裏的雞也都叫了起來。魯班聽見雞叫,趕忙把最後一根望柱往橋上一安,橋也算修成了。

這兩座橋,一大一小,都很精美。魯班的大石橋,氣勢雄偉,堅固耐用;魯姜修的小石橋,精巧玲瑰,秀麗喜人。 趙州一夜修起了兩座橋,第二天就轟動了附近的州衙府縣。人人看了,人人讚美。能工巧匠來這裏學手藝,巧手姑娘來這裏描花樣。每天來參觀的人,象流水一樣。這件奇事很快就傳到了蓬菜仙島仙人張果老的耳朵裏。張果老不信,他想魯班哪有這麼大的本領!使邀了柴王爺一塊要去看個究竟。張果老騎着一頭小黑毛驢,柴王爺推着一個獨輪小推車,兩人來到趙州大石橋,恰巧遇見魯班正在橋頭上站着,望着過往的行人笑哩!張果老問魯班:“這橋是你修的嗎?”魯班說:“是呀,有什麼不好嗎?”張果老指了指小黑驢和柴王爺的獨輪小推車說:“我們過橋,它經得住嗎?”魯班膘了他倆一眼,說:“大騾於大馬,金車銀輦都過得去,你們這小驢破車還過不去嗎?”張果老一聽,覺得他口氣太大了,便施用法術聚來了太陽和月亮,放在驢背上的褡褳裏,左邊裝上太陽,右邊裝上月亮。柴王爺也施用法術,聚來五嶽名山,裝在了車上。兩人微微一笑,推車趕驢上橋。剛一上橋,眼瞅着大橋一忽悠。魯班急忙跳到橋下,舉起右手托住了橋身,保住了大橋。

兩人過去了,張果老回頭瞅了瞅大橋對柴王爺說:“不怪人稱讚,魯班修的這橋真是天下無雙。”柴王爺連連點頭稱是,並對着纔回到橋頭上來的魯班,伸出了大拇指,魯班瞅着他倆的背影,心裏說:“這倆人不簡單啦!”

現在,趙州石橋橋面上,還留着張果老騎驢踩的蹄印和柴王推車軋的一道溝。到趙州石橋去的人,都可以看到,橋下面原來還留有魯班爺託橋的一隻大手印,現在看不清了。

(附記:據史料載,趙州橋是隋朝工匠李春設計並建造的。)

4.五里橋的傳說

“五里橋”是一座石拱橋,在貴州省貴陽市烏當區朱昌鎮的朱昌村與五里村之間,當地布依族老百姓對橋的來歷是這樣傳說的。

很久以前,朱昌有一條又寬又深的大河,河的兩岸,各有一個村寨,爲了互相往來方便,有一天,兩村寨的人們組織了幾十個強壯勞力在河面上架起了一座十多丈長、三尺多寬的木橋。可是,第二天木橋不見了。大家還以爲是橋沒有修牢固,被水沖垮了,於是,他們又重新選用最結實的木料,請來能工巧匠,架起了第二座橋。

當天晚上,奇怪的事情出現了。本來皓月當空的夜晚,突然間狂風四起,烏雲滾滾,電閃雷鳴,瓢潑大雨從天而降。河面上惡浪滾滾,好像要把兩岸的山崖都沖垮下來一樣。一股黑浪散後,河面上出現了一個怪物,惡狠狠地說:“修橋,想從我的身上走過,哼,我看你們修!修好一座我沖垮一座,叫你們嚐嚐我老龍精的厲害。”說完,它將身子一搖,變成一條張牙舞爪的青龍,一頭鑽進水中,掀起幾丈高的狂浪,只聽“嘩啦”一聲,木橋頃刻間變成數不清的木塊,順着惡浪向下遊飄去。

第二天一早,兩寨的人們來到河邊,發現木橋又不見了。大家議論紛紛,有的說:“是哪個良心不好的把橋弄垮了?”有的說:“恐怕是被大水沖毀的喲!”還有的說:“可能是被風吹垮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說個不停,哪個也不能肯定橋是咋個垮的,修橋的事只好放了下來。

轉眼一年過去了,兩岸的人們吃盡了繞遠路的苦頭。他們經過多次商量,決定以石代木,修一座高大的石橋。

經過五個月的辛勤勞動,一座又高又大的石拱橋終於修成了。這座橋造型古樸,橋兩頭塑有一對怒目圓睜的獅子,遠遠望去,就像美麗的長虹。因爲這座橋的北面村寨離東南面的村寨有五里路,人們就把這座橋叫做“五里橋”。

石橋修好不久的一天晚上,那個怪物————老龍精又來到河面上,當它掀起惡浪,準備把石橋沖垮時,忽然橋下放出了一圈圈金光,同時橋上發出了雷鳴般的吼聲。老龍精嚇了一跳,它正要鑽進水中,突然飛來一個金圈子,一發勢就將它的腦殼套住了。接着,又飛來一根大鐵鏈,把它的身子緊緊捆住。老龍精痛得在水面上亂翻亂滾。這時,站在橋的一位老人手握一把寒光閃閃的寶劍,指着老龍精大聲吼道:“孽龍,你還敢作惡?”老龍精嚇得魂不附體,趕忙跪下求饒。

原來,老龍精掀翻木橋殘害生靈的事,被一個仙人看見了,他就去稟告玉帝,玉帝命他來治服老龍精。他見老龍精已經服罪了,但又怕其它水妖另生事端,就用寶劍一指,讓一對金鴨子銜着一根金扁擔飛進橋墩裏。然後,仙人就帶着老龍精迴天庭復旨去了。幾百年來,這對金鴨子和這根金扁擔一直護衛着這座石橋,使石橋至今還完好無損地橫跨在河的兩岸。

5.楓橋的傳說

一座寺院裏只能有一個當家和尚,寒山和拾得兩位高僧在一座廟裏,誰作主持好呢?兩位高僧都很客氣,推來推去,毫無結果。這座廟裏只有他兩個和尚的時候,還不要緊,等到陸陸續續招了一批小和尚進來,就有問題了。小和尚問:“老和尚,今天念哪本經呀,”寒山說:“應該先問拾得。”小和尚就去問拾得,拾得說:“還是應當問寒山。”他們互相尊重,卻苦了小和尚,怎麼招待香客呀,買多少香油,派誰去拾柴呀,等等。小和尚無所適從,有意見了,就難勉叭叭咕咕的。小和尚的話傳到寒山、拾得的耳朵裏,兩個人又商量起來,推來推去,還是毫無結果。這時走來一個老農婦,說:“兩位不要謙讓了,我來給你們出個主意吧。你們比比本事,本事大的做當家和尚,這樣最公平。”寒山、拾得一聽,是個辦法,不過,比什麼呢,農婦指指廟前一條河,說,這條河上缺座橋,鄉里鄉親來來往往靠渡河,又不方便又危險,請你們施展法術,變座橋出來,哪個變得出來就是哪個本事大。出家人不打逛言,所以,不怕寒山拾得隱瞞法術,果然拾得先施法術,把身上的僧衣一脫,往河面一拋,變做了一個橋面,可惜,沒有橋架支撐,一陣,風吹來,眼看就要把它刮塌。寒山急忙將手中的禪杖往河邊一插,運起法術,禪杖頓時變成一棵樹,樹朝對岸一鋪,一座橋就穩穩當當臥在了河面上。老農婦一笑,說:“還是寒山本事大些。”說着把一塊手帕朝腳前一拋,手帕化做一朵蓮花,她踩着蓮花就升到了空中,寒山拾得擡頭一看,原來老農婦是觀音變的。寒山只好做當家和尚了,那座廟也就叫做“寒山寺”了。寒山那根禪杖,是用楓樹削成的,那座橋自然就被稱作“楓橋”了。

糖橋——相傳,三官(今光明)鎮繼芳橋原是頂破竹橋,來往行人,非常危險。有一天,有個換糖者走過,就說:“這橋這麼沒人修?要是我有了錢,造頂新的。”一次,換糖者在一戶破落官史人家,換着一對金彌陀,從此發了財。於是,他籌集一等石料,聘來巧匠,拆去竹橋,建造三孔石拱橋,取名繼芳橋。當地人爲了紀念他,則直呼“糖橋”。

彈琴橋——在南橋鎮北數百米,原有座小石橋,名彈琴橋。相傳很早以前地有個錢姓官宦,生養三女,小女彈得一手好琴。附近有個青年名韓重,也是彈琴高手。日子一久,兩人知音相愛,可錢老爺不允,小女只得勸韓重進京城修琴藝,求得功名,好讓父親答應他倆婚事。韓灑淚而別。但錢強小女嫁於權貴,小女思念韓重,含恨而死。不久,韓重歸來,得知情人已故,就盤坐於小石橋上,彈起傷心之曲,表達懷念。彈罷,抱琴投河而亡。

乾隆皇帝看高橋——奉城高橋鎮有座石拱橋,建於明永樂六年。相傳當地有個鄉紳外出,有人問他出生何處?他說高橋。那人又問高橋有多高?他誇耀說:“初一跌下去,月半咚聲響。”此事傳到乾隆皇帝那裏,引起遊興,欲下江南看高橋。船從澱山湖進黃浦江直駛奉賢,途徑得勝港。乾隆問:“此處何地?”侍從答道:“此乃得勝港。”乾隆一聽“得勝”兩字,大悅,即令回朝。乾隆中途回朝可樂煞高橋鄉紳,慶幸免卻一場欺君殺身大禍。

麻將橋——清道光年間,華治涇河上造了座橋,名麻將橋。此處以前沒有橋,行人十分不便。當地有個周姓老人,對民間十分憎恨,邀集10多名有識之士,把賭場統統圍住,捉住賭徒,沒收財注,梵毀財具。把沒收所得的賭款,建造了此橋。今已圯毀。

碎盤橋——解放初,莊行有個小橋村,不知何年代起,被風水先生相中爲“三元不敗”的風水寶地。一天,有兩個風水先生帶了羅盤來到小橋村,都想定塊“來龍秀地”。看見村頭歌聲嘹亮,紅旗招展,翻身農民們正在大搞春耕。這兩個風水先生見狀,搖頭嘆息:“風水本無靈,不可再騙人。”說罷,將手中羅盤往橋上狠狠一摔,碎片橫飛。從此,該小橋便呼爲“碎盤橋”。

玉蟹橋——今頭橋鄉新亞村,原有頂三堍頭南北向石橋,名石蟹橋。相傳,原橋面西側鑿有石蟹一隻,常有人誤以爲真蟹上橋,故名。有一天,被江西覓寶人發現,在一個雪夜裏將石蟹竊走,橋面上只留下蟹形凹狀。人們以爲,被竊走的不是普通石蟹,準是只玉蟹。由此,玉蟹橋便出了名。

千乘橋的傳說

傳說厝橋建而毀,毀而建是因兩河伯爭長所致,其間不知有多少人葬身魚腹,多少人繞道懸崖艱難往返,望河興嘆.清朝周大權,樂善好施,爲建橋一事寢食不安.一天夜裏,周大權夢見一隻金雞下凡,站立於河面,那伸展的雙翅正好搭在兩岸,朦朧中又見一菩薩站於雞背上,把水引向兩邊.一覺醒來,已見晨曦,周大權思之夢境,頓有所悟,認爲這是神仙指點,當即挺身爲首募捐再造厝橋,聘請各方能工巧匠,憑夢中記憶,整座橋按公雞形象設計,爲圖吉利,人們便將橋稱爲千乘橋。

扎殺橋的傳說

一日,盛澤鎮內傳聞太平軍已過平望,全鎮清兵與財主膽戰心驚,奪路潰逃。

到了聚福橋,人多橋窄,擁擠不堪,頓時把橋堵塞了。正在這時,恰有出殯的高喊

:“材來哉!材來哉!”意思是棺材擡過來了,請大家讓道。爭相逃跑的清兵與財

主慌亂中不加辨,聽身後“材來哉”的呼聲不絕,誤以爲太平軍材來哉(都來了),過橋去。驚恐萬狀,拼命扎(擠的意思)。

頓時,亂作一團,互相踐踏,或被踏死,或落水淹死,不知其數。從此,聚福橋改名扎殺橋。

洗耳橋

相傳堯要將天下傳給許由,許由自命清高,認爲聽了這話污了自己的耳朵,就去河邊洗耳。後來人們就在許由洗耳處,即現在的河南汝州建了一座橋,取名爲“洗耳橋”。

女友一下扎三個耳洞是種怎樣的體驗?

一個耳朵上有三個耳洞。第一個是七,八歲的時候母親帶着打的,小小年紀就有了愛漂亮的概念。第二個是初二的時候和好朋友一起住了半個月,沒有爸媽管束簡直放飛自我,在精品店挑選耳飾的時候又打了一對。第三個是大一失戀之後打的,想用疼痛麻痹自己,這個願望也算是實現了,一年半了反反覆覆總是發炎,說不上疼不疼,但總是有點自嘲的味道。突然想起小時候看到姐姐帶着一對很好看的耳墜,哭鬧着自己也要,新疆四十多度的夏天父親用自行車把我推到銀飾店讓我自己挑,小時候在家附近我爸媽是出了名的慣孩子,按我這個鬧騰法換別家不知道被揍了多少頓。我總是反反覆覆想起父親把我抱在腿上用鬍子扎我的臉,笑着說我們家的大閨女要什麼都給,小時候身體不好總生病每次從診所出來母親都會買各種吃的哄。這是珍藏在我靈魂深處的記憶。

耳骨上打孔 有什麼 壞處

謹慎點好,消毒前,儘量將耳軟骨周圍的脂肪層捏薄,若打在耳軟骨上,疤痕體質者可能形成可怕的“菜花耳”,所以之前一定要慎重考慮,或找專業技師來操作。

還有幾個問題應該注意:

1. 哪些人、在什麼時間不適合打耳洞?

回答:疤痕體質和血小板含量低的人還是不要了吧,否則易引起瘢痕或不宜止血的情況。另外,爲了減少感染機會,月經期間不宜打耳洞。M

3.打耳洞時有什麼樣的感覺?會非常痛嗎

回答:其實並不是很痛,但也因人而異。打耳洞的過程非常快,只“啪”一聲就OK了,有人說感覺就像是耳垂被夾了一下,但因每個人對疼痛的敏感度不同,感覺也會略有不同。

4.如果有過敏反應,如何處理?

回答:每天用濃度爲75%的酒精消毒,切忌用金黴素藥膏,它黏稠的特性更易吸附污垢。也可口服維生素C幫助傷口癒合。嚴重者要及時就醫。

5.長期不戴耳環的話,耳洞還會長上嗎

回答:打耳洞初期,要堅持佩戴耳環,否則一夜間便能長上;三個月後可以每週休息一二天;半年後傷口癒合,就可隨意佩戴了。

6.剛打完耳洞,戴什麼樣的耳環好呢?

回答:通常情況下,打完耳洞三天後,最好換上細針的純金或純銀的圈狀耳環有利耳洞前後的透氣

打耳洞後的注意事項:

剛剛打完的耳洞,醫學上可稱爲“貫通傷”,需要精心護理,下面就告訴你平時1.打完耳洞後,洗臉、睡覺時都要避免擠壓耳朵,並保持耳洞乾燥通風。

2.保持每日旋轉耳針,避免耳針與皮膚粘連,促進傷口癒合。

3.堅持每日塗醫用酒精消毒,這一點對剛打完耳洞的人非常非常重要。

4.耳針和針託不要扣得太緊,否則容易引起腫脹,最好留有一定的空隙。

打了耳洞後,應立即並且保持每日2-3次的頻率以濃度爲75%酒精塗抹局部,持續至少1周。氯黴素眼藥水的有效成分含量低,不適用,金黴素藥膏則太黏稠更易吸附髒東西也不適合。若仍發炎且嚴重者要及時就醫。

穿完耳洞後生活中要注意什麼嗎?

應注意:

1.洗臉、睡覺時都要避免擠壓、碰擊耳朵,至少剛穿耳洞的7天內都不能沾水,保持耳洞乾燥通風。

2.每日輕輕旋轉一下耳針,以防其與皮膚粘連一起。

3.不要用不乾淨的手去摸耳洞或頻繁地轉動耳針。

怎麼選擇耳環?

打完耳洞三天後,最好換上細針的純金或純銀的圈狀耳環有利耳洞前後的透氣。若用的是耳釘,耳針和針託不要扣得太緊,最好留有一定的空隙,否則易因不透氣引起腫脹。注意剛穿耳洞時每兩天要用消毒藥水清洗耳環,堅持至少1個半月。

不戴耳環,耳洞是不是會癒合?

打耳洞初期,要堅持佩戴耳環,否則就可能癒合。如果發炎了,若不嚴重可以用消毒後的醫藥絲線穿在耳洞上替代耳環,能防止感染加重,至少半年後纔可隨心所欲地拆下耳環而不擔心會癒合。

穿耳洞後要怎麼做纔不會發炎?

打了耳洞後,應立即並且保持每日2-3次的頻率以濃度爲75%酒精塗抹局部,持續至少1周。氯黴素眼藥水的有效成分含量低,不適用,金黴素藥膏則太黏稠更易吸附髒東西也不適合。若仍發炎且嚴重者要及時就醫。

穿完耳洞後生活中要注意什麼嗎?

應注意:

1.洗臉、睡覺時都要避免擠壓、碰擊耳朵,至少剛穿耳洞的7天內都不能沾水,保持耳洞乾燥通風。

2.每日輕輕旋轉一下耳針,以防其與皮膚粘連一起。

3.不要用不乾淨的手去摸耳洞或頻繁地轉動耳針。

怎麼選擇耳環?

打完耳洞三天後,最好換上細針的純金或純銀的圈狀耳環有利耳洞前後的透氣。若用的是耳釘,耳針和針託不要扣得太緊,最好留有一定的空隙,否則易因不透氣引起腫脹。注意剛穿耳洞時每兩天要用消毒藥水清洗耳環,堅持至少1個半月。

不戴耳環,耳洞是不是會癒合?

打耳洞初期,要堅持佩戴耳環,否則就可能癒合。如果發炎了,若不嚴重可以用消毒後的醫藥絲線穿在耳洞上替代耳環,能防止感染加重,至少半年後纔可隨心所欲地拆下耳環而不擔心會癒合。

樂山什麼地方有好吃的?

樂山,古稱“嘉州”,又被稱爲海棠花的香國,但現在的樂山卻是山珍海味之地,以麻辣味著稱,當地小吃、美食豐富。樂山的川菜在四川也是頂尖的,各種美食吸引了很多人打卡。樂山有這麼多好吃的。樂山十大名吃有哪些?下面小編給大家推薦一下。

樂山的美食推薦,樂山十大名吃有哪些?

樂山十大名吃

1.擡腳牛肉

蹺腳牛肉是四川樂山漢族的傳統名吃。已有百年曆史,由三代演變而來。它是樂山一種歷史悠久的著名地方美食。腳牛肉湯鍋幾經發展,湯味越來越精緻。樂山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樂山的大街小巷絕對不可或缺。擡腳牛肉不僅湯汁豐富,鮮美可口,還有祛寒的功效。任何一個樂山以外的人,只要吃過提趾牛肉,都會豎起大拇指。據說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原來是賣這道菜的蒼蠅館子。店面很窄,但是吃的人挺多的,大家都要翹着腳吃,所以叫蹺腳牛肉!

2.豆腐

樂山傳統小吃豆香濃郁,味道正宗。樂山豆腐腦是四川樂山的特色小吃之一。豆腐配上辣椒和香菜,色香味俱全。樂山豆腐腦的製作方法與傳統意義上的開封豆腐腦有着本質的區別。樂山豆腐腦不是以豆腐腦爲基礎,而是以絕對美味的湯汁加厚的湯頭。又嫩又滑,入口即化,很美,幸福感暴漲。

3.麪粉蒸牛肉

清蒸牛肉是四川的傳統特產,也是樂山的著名小吃之一。幾十年來,它享有良好的聲譽。據說蜀中國畫大師張大千親自烹製的“粉蒸牛肉”,趁熱加入辣椒粉、花椒粉、香菜,增加了這道菜的麻辣鮮香,回味無窮,衆人讚不絕口。

4.波波雞

樂山特色小吃,麻辣鮮香,百吃不厭。自清朝以來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它是將去骨的雞片放在陶碗中,加入麻辣調料和各種調味料混合而成。具有皮脆肉嫩、麻辣鮮香、甜鹹適中的特點。吃湯麪時,配以雞肉,別具一格。

5.白切雞

樂山傳統小吃好吃。因爲樂山土生土長的花椒、辣椒,當地人都嗜辣,所以嘉定白斬雞,辣,民間又稱爲椒麻雞。川味白切雞第一道工序與廣式白切雞相似,不加調料煮制,可隨吃隨切,故稱“白切雞”。最大的區別就是醬料的不同,其中川味最濃。紅油、香油、蒜??圖中的紅醬滴在雞肉上,形成了川味白切雞的獨特風味。

樂山十大名吃

6.鮮肉蒸餃

樂山特色美食,皮薄餡大,微甜。蒸餃皮和肉餡要完美契合,不僅要有皮的韌性,還要有肉的滑嫩鮮嫩。蒸餃皮是最有挑戰性的技術,做出來的形狀就像一個飽滿的石榴。越簡單的東西,越需要時間沉澱。竹籠打開的那一瞬間,熱氣騰騰,香氣四溢。蒸餃獨特的褶皺爲它增添了一種魅力,它配有特殊的蘸醬。入口的一瞬間,那種肥瘦相間的豬肉剁碎後的生成,端在嫩滑的嘴裏,再配上蔥花,讓它的口感上升了一個層次。轉眼間,竹籠空了。

7 .穗狀馬鈴薯

樂山特色美食,美味醇厚。穗薯是四川樂山的一種地方風味小吃,由四川小吃“天蠶土豆”改良而來。它和樂山麥當勞的薯條一樣受歡迎。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現炒現賣,是四川家喻戶曉的小吃。看着攤主的碗裏,一手撒上調料,椒鹽,蔥花,香菜,舀一勺這樣的汁和其他配料。完成後用大勺攪拌,很香。我等不及要拿了,就先貼個郵票再付錢。很好吃。沒有多餘的形容詞。

8.用手搓冰粉

樂山傳統小吃涼、爽、甜。夏天有三寶,空調,西瓜,冷水澡。然後,樂山人需要一碗冰粉來延續生命。樂山人喜歡吃手搓的冰粉。就算他們不加冰,也會讓他們的心涼到飛起來了。冰粉用手搓,他們能看到密集的毛孔,嫩而不散。甜膩的紅糖被冰涼爽滑的冰粉沖淡,每一口都恰到好處。不僅樂山本地人喜歡吃,外地人也經常來扎場地。反正就是各種排隊人潮!有機會去樂山的朋友可以試試。

9.甜鴨子

樂山特產食品,皮脆肉嫩,香甜可口。甜皮鴨,又名“嘉州甜皮鴨”,是樂山著名的美食。起源於樂山市夾江縣木城古鎮,甜皮鴨是由滷鴨改良而來,故又稱甜皮滷鴨。甜鴨沿襲清朝御膳。經過民間的挖掘和改良,其滷水獨具特色,色澤棕紅,皮脆微甜,香氣宜人,或酥甜,或濃稠,搭配鮮嫩的肉質,味道堪比北京烤鴨。鹽份適中,讓人回味無窮。

10.掛麪

樂山乾燒面是樂山當地的麪食。紹子用質量好的芽菜和肉末在鍋裏炒,再加入各種調料。乾麪最好的一點就是面裏沒有湯。半掛麪把所有的食材和芽菜都粘在了“身上”。當你吃到它們的時候,它們不僅有面條的嚼勁,還有肉和豆芽的酥脆。每一個苗條的都很好吃。從第一口到最後一口,濃濃的味道在嘴裏化不開。

樂山十大名吃

看完邊肖的樂山十大名吃推薦,你是不是流口水了?很想去樂山做個卡瞭解一下?樂山真的有很多好吃的。如果你有機會去樂山,一定不要錯過邊肖推薦的這些特色美食。除了邊肖推薦的那些,還有很多其他的食物,我相信會滿足大家對食物的胃口。https://image.zhms.cn/2019-09/48439203aacb4fa9a3e0a136e0c27f7c.jpg

今天就用!關於橋的文章,什麼文體都行!

1.中國古代的橋(潘洪萱)

根據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會,我國就有了獨木橋和數根圓木排拼而成的木樑橋。早在戰國時期,單跨和多跨的木、石樑橋已普遍在黃河流域及其他地區建造。公元前三百多年建於陝西省藍田縣藍峪水上的藍橋,就是多跨木樑木柱橋的一個代表。《詩經·大雅·大明》第一次記敘周文王娶妻,在渭河上造了座專供帝王使用的浮橋。長江、黃河上曾設過近二十座浮橋。第一座黃河浮橋建於公元前541年臨晉關附近,是秦景公的母弟後子,怕被景公殺害,乘車逃奔晉國途中所建。第一座長江浮橋是公元35年東漢光武帝建造的,橋址在宜昌至宜都之間的江上。

吊橋首創於我國,吊索由藤索、竹索發展到鐵鏈。在唐朝中期,就有了鐵鏈吊橋,比西方早八百年以上。拱橋始建於東漢中期,其形式之多,造型之美,爲世界少有。

灞橋、洛陽橋、安平橋、虎渡橋、紹興八字橋、陰平橋、程陽橋等是木、石樑橋的代表。西安灞橋建於漢代,是座木樑石柱墩橋,它用四段圓形石柱卯榫相接(中間還加石柱)形成一根石柱,由六根石柱組成一座輕型橋墩,墩臺上加木樑並鋪設灰土石板橋面。是石柱墩的首創者。

“閩中橋樑甲天下”是宋朝(特別是南宋)閩中地區大量建造石樑橋的真實寫照。南宋一百五十年中,建成七十餘座石樑橋,其中五公里以上的長橋就有四五座。被譽爲“天下無橋長此橋”的安平橋,宋紹興八年到二十一年(1138—1151)建造,長約2.5公里,故又名五里橋,用花崗石砌築,爲我國現存最長古橋。1240年建成的虎渡橋(又名江東橋),它最大的石樑長23.7米,寬1.7米,高1.9米,重二百餘噸,即使在今天要開採、運輸、架設這樣的石樑,也是十分困難的。1979年5月,我國有關部門發現現存最古老的石樑橋——晉江縣大橋和小橋,這兩座橋均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984)。紹興八字橋是座宋代城市石樑橋,佈局十分巧妙,既保證了水陸交通,在建造中又不拆房屋,不改街道。程陽橋坐落在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林溪河上,是一座四跨石墩伸臂的木樑橋,建於1916年,全長64.4米,分四個橋孔,每孔淨跨12.2米,寬3.4米,高16米。五個橋墩之上各有民族形式的寶塔型、宮殿型橋亭,橋亭檐層層而上,如翼欲飛,宏偉壯觀。整座橋樑建築不用一顆鐵釘或其他鐵件,均採用榫槽結合或竹木梢釘,但結構聯繫卻十分牢固。程陽橋精湛的建橋技術充分顯示我國侗族人民傑出的智慧和創造力。

四川灌縣的珠浦橋是竹索橋的代表,它位於著名的都江堰口,橫跨岷江的內外兩橋,長340米,8孔,最大一孔跨徑爲61米,它的24根粗5寸的竹索由細竹篾編織而成,橋的兩端和中間石室中,安放絞竹索和木絞車等設備,橋始建於宋代以前,歷代時毀時修。瀘定縣的大渡河鐵索橋建成於1706年4月,淨跨100米,淨寬2.8米,橋面距枯水位14.5米。用了13根鐵鏈9根底索承重,兩邊各放二根作爲扶手纜。每根鐵鏈平均由890個扁環扣聯而成,重約一噸半。1935年紅軍長征中,飛奪瀘定橋,創造了震驚世界的奇蹟。它在國際橋樑展覽活動中多次展出。據調查,跨徑不小於瀘定橋的鐵鏈橋或鐵眼杆橋,在四川、雲南山區不止一座。由於它結構簡單、用料節約,當地人民又有世代相傳的建造經驗,因此解放後這種橋型不僅沒有淘汰,還有所發展。

趙州橋、寶帶橋、盧溝橋、楓橋以及北京頤和園的玉帶橋、十七孔橋等都是拱橋的傑出的代表。河北趙縣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第一座採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橋,歐洲在趙州橋建成七百餘年後才採用弓形拱。

解放後,橋樑建築事業取得巨大的成就,1968年南京長江大橋勝利建成,標誌着我國橋樑建設事業達到了先進的水平。

(選自《旅遊天地》1980年第3期)

2.橋樑審美觀(樊凡)

橋樑主要用於交通負荷、跨越障礙,這是它的基本功能,所以橋首先要符合此要求。如果是一座不堪使用的危橋,搖搖欲墜,也就沒有什麼美可談了。因此,橋樑結構的造型應表現出有力量、穩定、連續和有跨越能力等等,以顯示功能的保證性。這也就自然地引起人們的美感。對於不同用途的橋樑,如園林、城市、公路、鐵路橋樑等,或同一用途而其所在環境條件不同時,其結構及各項附屬設施的造型都應準確鮮明地表現出符合使用要求,並能恰如其分。這也就是一種美的因素。就所有橋樑而論,交通使用功能要求和鑑賞要求在其重要性上,並不是等量齊觀的,它隨着建橋目的和建橋環境等因素而有所差異,並通過造型表現出來爲人們所理解。如荒漠原野上的公路橋和繁華城市中的園林橋應當各自“量體裁衣”地選擇適合的型式。

正確的橋樑審美觀是功能、技術、經濟與美觀融合一體,共同作用,美寓其中。

3.橋樑美十則(樊凡)

關於橋樑美,很多人早就關心了,並提出過很多設想和措施,關於橋樑美的形態規律、審美標準等等,從一些文獻資料中披露出其看法、分類多不一致,可以說是衆說紛紜。現參考這些資料,並結合我國橋樑工程中習用的一些原則,以簡單明瞭的形式擬以下橋樑美十則,並列舉橋例分別論述。這十則是:1.環境的協調;2.主從與對稱;3.韻律;4.均衡與穩定;5.統一;6.比例與尺度;7.連續與明暗搭配;8.力線明快;9.色彩;10.風格。這些法則也可以說是達到“協調”的法則。

(以上兩則資料均選自《橋樑美學》,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年版)

4.橋名談往(茅以升)

萬物皆有名,有的還要有專名,就像人有名字一樣。既然是名,就要起得好。我國近代橋樑,受了西方影響,題名時,總是從地理觀點出發的。只要能指出它的所在地,使人一望而知,就行了。鐵路公路上,更是用里程標記作名字,如同某某路上的“345,678公里橋”,那才真是確切不移的。然而我國古時橋名,不是這樣。它總要有些文學氣息,使人見了,不由地發生情感,念念不忘。或是紀事抒情,引起深思遐想;或有詩情畫意,爲之心曠神怡。這樣,通過慎重題名,一座橋的歷史、作用或影響,就立刻表現出來,因而容易流傳。橋的“身價”,也因此而擡高。一座橋出了名,它的名字還會跟着多起來,除了正名,還有俗名、別名等等,就像人名,除了學名,還有別號、小字等等。有的是在民間自然而然地逐漸形成的,有的卻是文人學士,要藉此而爲自己題名的。總之,橋成就要題名,成爲風氣,也是我國古代文化的一個特色。

橋的題名,字不在多,如同人名一樣,一般都是兩個字,有時只有一個字。就只這一兩個字,而能顯示出橋的特徵,正是我國文字的妙用。這是由於我國曆史上的典故多和文學裏的成語豐富的緣故。文史裏的財富,大爲橋名增光。然而橋多了,關於它的典故和成語也反過來爲文史服務。比如,《史記》裏“信如尾生”一辭來自橋的典故,《阿房宮賦》裏,“長橋臥波”一辭來自橋的成語。橋的名字題得好,它對文史就可有貢獻了。橋名的重要,有如此者。

現在來介紹一些橋名,藉以窺知我國橋樑文學的豐富,它也許是世界無雙的。先談單名。較著名的有:“藍橋”,在陝西藍田縣藍溪上,“傳其地有仙窟,即唐裴航遇雲英處”;“楓橋”在蘇州,唐張繼有《楓橋夜泊》詩;“斷橋”在杭州西湖,唐張祜詩:“斷橋荒蘚合”,明朝莫仲有《斷橋殘雪》詞等。但單名之橋往往系泛指,而又可能是專名,其中有的以材料爲名,如“石橋”,梁簡文帝即有《石橋》詩:“寫虹便欲飲,圖星似真”;“鐵橋”,明朝吳兆元有《渡鐵橋》詩:“寶筏羣生渡,金繩八道開”;“竹橋”,杜甫有《觀造竹橋》詩等。有的指明橋的所在,如“山橋”,梁簡文帝詩:“臥石藤爲纜,山橋樹作樑”;“江橋”,唐杜甫詩:“山縣早休市,江橋春聚船”;“野橋”,唐劉長卿詩:“野橋經雨斷,澗水向田分”等。有的指明橋的形狀,如“方橋”,唐韓愈詩:“君欲問方橋,方橋如此作”;“斜橋”,宋朝歐陽修詩:“波光柳色碧溟濛,曲渚斜橋畫舸通”;“畫橋”,宋朝範與求詩:“畫橋依約垂楊外,映帶殘陽一抹紅”;“朱橋”,唐朝鄭谷詩:“朱橋直抵金門路,粉堞高連玉壘雲”;“天橋”,山西太原保德州及雲南大理都有,大理的“下斷上連,石樑跨之,兩巖激水濺珠,宛如梅綻,人呼爲不謝梅”等。有的與橋畔景物有關,如“花橋”,福建寧德縣、湖北長陽縣及廣西桂林都有,桂林的有“花橋煙雨”之稱;“柳橋”,在杭州西湖,宋周邦彥詞:“水漲魚天拍柳橋”等。有的比較特殊,如“草橋”,在北京右安門外;“席橋”,在山東東平縣,“相傳宋真宗東封泰山,車駕經行,以席鋪藉”;“瓜橋”,浙江富陽縣,“世傳孫鍾設瓜於此橋”;“鴨橋”在陝西陝城。“金橋”在山西上黨,唐潘炎有《金橋賦》。更有事涉怪誕的,如“暗橋”,在安徽建平縣,“舊傳伍員奔吳,避于山中,追者至此,雲氣護之,員及橋而天暗”;“鬼橋”,《初學記》“上方有鬼橋”;“赤橋”,在山西太原晉水北渠上,“宋太宗鑿臥龍山,血出成河,因更今名”等。

橋名用兩個字是最普遍而又標準化的,單名的橋已經不少,雙名的更是多得多。試思每橋皆有名,在我們古老的大國,該有多少橋名啊!然而在這成千上萬的單名和雙名中,重複的究竟不多,如果把這所有的橋名都蒐集起來,編成一部《中國橋名錄》,該是夠洋洋大觀的了。

現在再來舉一些雙名的例,說明橋名的豐富多彩。根據反映內容,一部“橋名錄”可分爲五章。

第一章是“表揚”。首先是表揚橋的功用的,如“安濟橋”,即“趙州橋”,在河北趙縣南河上,一名“大石橋”,製造奇特,“隋匠李春之跡也”;“萬安橋”,即“洛陽橋”,在福建泉州,爲渡海用,“去舟而徒,易危以安,民莫不利。”“滅渡橋”,在江蘇吳縣,橋成“南北往來者踊躍稱慶,名滅渡,志平橫暴也。”“安平橋”,在福建晉江,建成於宋紹興二十二年,全長2070米,俗名“五里橋”,舊有“天下無橋長此橋”的傳說。其次是表揚造橋人物的,如“績麻橋”,在湖北孝感縣,“世傳居民女績麻所建”;“夫婦橋”,即四川灌縣竹索橋,清何先德造,未完,其妻續成之;“葛鏡橋”,在貴州平越,明萬曆間葛鏡建,“屢爲水決,三建乃成,靡金鉅萬,悉罄家資”。

第二章是“紀事”,記載有關橋的流傳下來的故事。如“萬里橋”,在四川成都南門外,“昔孔明於此餞費聘吳,曰萬里之行,始於此矣”。唐陸肱有《萬里橋賦》,宋呂大防有《萬里橋》詩,杜甫詩:“萬里橋西宅,百花潭北莊”,唐張籍詩:“萬里橋邊多酒家,遊人愛向誰家宿”;宋蘇軾詩:“我欲歸尋萬里橋,水花風葉暮蕭蕭”,宋陸游詩:“雕鞍送客雙流驛,銀燭看花萬里橋”。“馬橋”,即“昇仙橋”,在四川成都北,西漢司馬相如不甘貧賤,立志做官,“嘗題柱雲,大丈夫不乘馬車,不復過此橋”,唐岑參有《昇仙橋》詩:“及乘馬車,卻從橋上歸”,宋京鏜有《馬橋記》雲:“茲建橋以馬名,自是長卿之遺蹤亦不泯矣。”“蘭亭橋”,在浙江紹興,“晉王右軍修禊處,橋下細石淺瀨(lài賴),水聲晝夜不絕”。“洗耳橋”,在河南汝州,相傳堯要將天下讓給許由,許由自命清高,認爲聽了這話污了自己的耳朵,此橋所在“即許由洗耳處”。“虎渡橋”,在福建漳州,亦名江東橋,“江南橋樑,虎渡第一,昔欲修橋,有虎負子渡江,息於中流……乃因壘址爲橋”。“宵市橋”,在江蘇揚州,即“小市橋”,“相傳隋煬帝時於此開夜市”。

第三章是“抒情”,通過橋名,來表達思想感情。如“銷魂橋”,即“灞橋”,在陝西西安,“東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因“取江淹別賦句,又呼爲銷魂橋”。唐王之渙詩:“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爲別離多。”明葛一龍詞:“橋上飛花橋下水,斷腸人是過橋人。”“思鄉橋”,在河北豐潤,“宋徽宗北轅過橋,駐馬四顧,泫然曰,吾過此向大漠,安得似此水還鄉矣……人乃謂思鄉橋也”。“至喜橋”,在四川廣安,“昔歐陽修自吳入蜀,喜路險至此始平”。“情盡橋”,在四川簡陽,唐雍陶《題情盡橋》詩有序雲:“陽安送客至情盡橋,問其故,左右曰送迎之地止此。”“忘恩橋”,在陝西西安,“中官初入選,進東華門,門內有橋曰皇恩橋……俗呼曰忘恩橋,以中官既富貴,必仇所生,蓋恥之也”。

第四章是“寫景”,美化橋身及四周景物。如“垂虹橋”,在江蘇吳江,橋身環如半月,長若垂虹,宋王安石《垂虹橋》詩云:“頗誇九州物,壯麗無此敵。”“春波橋”,在浙江紹興,賀知章詩云:“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鑑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故取此名橋。“海棠橋”,在湖北黃州,“宋時橋側海棠叢開,秦觀嘗醉臥於此,明日題其柱”。“胭脂橋”,在江西饒州,鄱陽王蕭儼生活奢華,宅中宮人,洗胭脂水流出,把橋下水都染紅了,故名。“月樣橋”,在山東青州,“採石凝結如天成”。“綠楊橋”,在湖北蘄水,“因東坡醉臥橋上,有‘解鞍欹枕綠楊橋’之句,遂名”。按蘇軾《西江月》詞自序雲:“春夜行蘄水中……至一溪橋上,解鞍曲肱,醉臥少休,及覺已曉……書此語橋柱上”,即是橋也。

第五章是“神異”,把神仙和橋樑聯繫起來,大多與道教有關。如“聖女橋”,在陝西白水,傳說爲三神女一夜成之。“白鶴橋”,在江蘇句容,“漢永元間茅氏兄弟三人,乘鶴至此,有白鶴橋,大茅君駕白鶴會羣仙處”。“集仙橋”,在江西安福,“相傳居人夜聞橋上仙樂繚繞,旦往視之,惟見書呂洞賓字於橋柱”。“乘魚橋”,在江蘇蘇州,“昔琴高乘鯉昇仙之地”。“照影橋”,在湖北石首,“相傳有仙人於此照影”。

以上是單字和雙字的橋名錄。三字、四字或更多字的橋名,當然也有,但爲數極少。三字橋名中著名的有二十四橋,在江蘇揚州。唐杜牧詩:“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中的“二十四橋”,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雲是二十四座橋,並列舉其名,但據南宋姜白石的《揚州慢》詞:“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爲誰生。”則又似一座橋。後來清朝樑章巨在《浪跡叢談》中更提到在孟毓森所居宅旁之橋上,有“二十四橋”的題名榜,可見“二十四”已成爲一座橋的專名。不過這種用數目字當專名的橋,並無他例,有的只是以數爲序而已,如杜甫詩“不識南塘路,今知第五橋”。四字或以上的如“舊浣花橋”、“楊柳河橋”、“德陽王橋”(以上均在成都)、“新學前橋”、“建富木橋”(以上均在南昌)、“新飯店石橋”(四川溫江縣)等等,有的是地名或人名關係,其餘都是把單名或雙名的橋加以解釋,並非完整的專名。因此,中國橋名,基本上只有單名和雙名兩種,在《橋名錄》中把這兩種蒐集齊全,所餘就無幾了。

但是,我國古橋並非個個都有專名。有的本來並無名稱,後來有人隨便叫它一下,逐漸也就成了名字,如“大橋”“小橋”“新橋”“舊橋”“長橋”“短橋”“南橋”“北橋”等等。這些“俗名”,時間一久,就成爲“正名”了,如福州的“小橋”,因在“萬壽橋”的大橋附近而得名,就此成爲專名。有的“橋”,名氣非常之大,但實際上並無此橋,如“陳橋”,在河南開封

標籤:耳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