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七十歲的雅稱有哪些

七十歲的雅稱有哪些

70歲俗稱古稀之年、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中壽或古稀壽。

其中,“古稀之年”是我國古代年歲的稱呼,除了70歲外,還有襁褓、孩提、金釵之年、豆蔻之年、花信年華、不惑之年、花甲之年、期頤之年等。

70歲俗稱古稀之年、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中壽或古稀壽。

其中,“古稀之年”是我國古代年歲的稱呼,除了70歲外,還有襁褓、孩提、金釵之年、豆蔻之年、花信年華、不惑之年、花甲之年、期頤之年等。

1、古稀之年:亦作“古希”,釋義爲人年七十,出自杜甫古詩《曲江》。

2、杖國之年:指男子70歲,意思是年過七十可以拄柺杖在都城、國都內行走。

出自《禮記·王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

3、致事之年和致政之年:致事、致政都是指辭去官職,由於古人一般至七十歲辭官,因此七十歲也稱爲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4、懸車之年:意思是指七十歲,出自《晉書·劉毅傳》中,“昔鄭武公年過八十,入爲周司徒,雖過懸車之年,必有可用。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七十歲的雅稱有以下幾種:

1. 古稀之年

2. 耄耋之年

3. 高壽之年

4. 耄耋高齡

5. 耄耋古稀

6. 耄耋高壽

這些雅稱都是用來形容七十歲的人的高齡和長壽,表達對長壽者的尊敬和祝福之意。

七十歲的雅稱有哪些

七十歲的雅稱有以下內容:

古稀之年:亦作古希,是指人年七十。杖國之年:指男子70歲,意思是年過七十可以拄柺杖在都城、國都內行走。出自《禮記·王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

致事之年和致政之年:致事、致政都指辭去官職,由於古人一般至七十歲辭官,因此七十歲也稱爲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七十歲的雅稱含義

1、古稀之年:亦作“古希”,釋義爲人年七十,出自杜甫古詩《曲江》。

2、杖國之年:指男子70歲,意思是年過七十可以拄柺杖在都城、國都內行走。出自《禮記·王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

3、致事之年和致政之年:致事、致政都是指辭去官職,由於古人一般至七十歲辭官,因此七十歲也稱爲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4、懸車之年:意思是指七十歲,出自《晉書·劉毅傳》中,“昔鄭武公年過八十,入爲周司徒,雖過懸車之年,必有可用。”

對70歲老人的雅稱

對70歲老人的雅稱是古稀。

七十歲雅稱有:老蒼、花甲、古稀、耄、期頤、老宿、老父、老丈等。七十歲老人稱古稀之年、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七十歲壽辰也稱中壽或古稀壽。

老蒼謂頭髮蒼白的老人。杜甫《壯遊》詩:“脫略小時輩,結交皆老蒼。”2、花甲指六十歲的老人。《唐詩紀事》卷六十六:“趙牧大中鹹通中效李長吉爲短歌,對酒曰:手捋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

對70歲老人的祝福語

“滿目青山夕照明",願您老晚年幸福,健康長壽。今天您已邁入了古稀之年,對於您這樣的老人,健康乃第一財富我衷心祝您健康、長壽!

年風雨,七十個春秋,七十個春去冬來;七十個三百六十五天,七十個雨季花開,七十個酸甜苦辣在心頭;爺爺在您七十歲大壽的今天,孫兒謹獻上自己的一份祝福,祝福您壽比天高。

古代七十歲的雅稱

1、而立之年:人到三十歲可以自立的年齡。後爲三十歲的代稱。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爲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翻譯:我十五歲就立志學習,三十歲就能有所成就,四十歲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歲就知道哪些是不能爲人力支配的事情而樂知天命,六十歲時能聽得進各種不同的意見,七十歲可以隨心所欲卻又不超出規矩。

2、古稀之年:指人到七十歲。稀:少。

出處:唐·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翻譯:到處都欠着酒債,那是尋常小事,人能夠活到七十歲,古來也是很少的了。

3、花甲之年:指六十歲。花甲:舊時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爲紀年,六十年爲一花甲,亦稱一個甲子。花:形容干支名號錯綜參差。

出自:宋·計有功《唐詩紀事》第六十六卷:手埒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

翻譯:手裏拿着六十顆棋子,循環使用如同珠子一般。

4、不惑之年:40歲的代稱。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爲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翻譯:我十五歲就立志學習,三十歲就能有所成就,四十歲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歲就知道哪些是不能爲人力支配的事情而樂知天命,六十歲時能聽得進各種不同的意見,七十歲可以隨心所欲卻又不超出規矩。

5、耄耋之年 [ mào dié zhī nián ] 耄耋:十歲。耄,音“冒”,耋,音“迭”。

出自:曹操《對酒》:“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翻譯:老人都可以快樂活到老,大王您的賢良聖恩惠及天下萬物。

70歲除了古稀還有什麼稱謂?

70歲除了古稀還有什麼稱謂?

除了古稀還有: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

古稀壽:指70歲壽辰.源於杜甫“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詩句.

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杖圍之年:指70歲.

中壽:七十爲中壽.

懸車之年:指70歲.

70歲老人的雅稱

70歲老人的雅稱是古稀,也叫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古稀指的是人的年齡到了七十歲,這個詞來源於杜甫詩句中的“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其實古來稀”,進一步的形容人的年齡已經到了一個年齡大而且很稀少的歲數。

釋義:

1、稱人年七十。如:古稀之年。

2、原有古來稀少,而今也不多。

出處:

1、唐·杜甫《曲江》詩之二:“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2、明·李贄 《觀音閣》詩之一:“如何古希人,不識三伏苦。”

3、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瑞文端公重瞳》:“公早貴,致位宰輔,壽臻古稀。”

4、《當代》1981年第6期:“他後悔自己的魯莽行動,年屆七旬,古稀高齡了,幹麼還這麼不知輕重。”

5、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唐寅(唐伯虎)讀了杜詩後,感慨自己已活過了“古稀”,他填了一首《七十詞》:“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爲奇。前二年幼小,後十年衰老,中間止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裏過了,算來止有二十五年在世,受盡多少奔波煩惱。”唐寅雖活過古稀,仍感嘆唏噓人生幾何。

30.40.50.60.70.80.90.100歲的別稱是什麼???

30歲(女)——半老徐娘;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歲至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髮)。總角是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擴展資料:

其他年齡的別稱:

童孺:兒童。

垂髫[tiao]:指兒童。兒童垂髮叫髻。垂髫:小孩子頭髮紮起來下垂着,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垂髫(tiao)是三四歲至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髮)。

齠[tiao]:兒童換牙。齠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齡:童年。

束髮:是指青少年。

稚:稱年齡小的爲稚。

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孝經聖治》:“故親生只膝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年齡稱謂

三十歲,四十歲,五十歲,六十歲,七十歲,耄耋的別稱是什麼

三十歲,四十歲,五十歲,六十歲,七十歲,耄耋的別稱是什麼

三十歲,四十歲,五十歲,六十歲,七十歲,耄耋的別稱是什麼:三十歲:而立,四十歲:不惑,五十歲:知天命,六十歲,:花甲七十歲:古稀耄耋:八十、九十歲

古文中,三十歲稱什麼、四十歲稱什麼、五十歲稱什麼、六十歲稱什麼、七十歲稱什麼,耄耋指多少歲的人啊?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垂髫,八十至九十耄耋。

古人稱二十歲爲什麼之年,三十歲呢?四十歲呢?五十歲呢?六十歲呢?七十歲呢?男子20歲稱弱冠。

30歲稱而立之年。

40歲稱不惑之年。

50歲稱知命之年。(50歲又稱杖家之年)

60歲稱花甲或耳順之年。(60歲又稱杖鄉之年)

70歲稱古稀之年。(70歲又稱杖國之年)

80歲稱杖朝之年。

80至90歲稱耄耋之年。

100歲樂期頤。

三十歲/四十歲/五十歲/六十歲/七十歲/十歲分別被稱爲()之年。30歲---而立之年

40歲---不惑之年

50歲---知天命

60歲---花甲

70歲---古稀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六十歲稱什麼七十歲稱什麼二十歲稱什麼四十歲稱什麼三十五十20弱冠

30而立

40不惑

50知天命

60花甲

70古稀

古人稱三十歲爲:而立之年,那麼四十歲、五十歲、六十歲、七十歲,古人又是怎麼說的?40歲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十三四歲稱爲?二十歲稱爲?三十歲稱爲?四十歲稱爲?五十歲稱爲?六十歲稱爲?七十歲稱爲?十歲稱爲?三四十歲:豆蔻年華

二十歲(成年):弱冠

三十歲:而立

四十歲:不惑

五十歲:知天命

六十歲:耳順\花甲

七十歲:古稀

十歲:耄耋

古人稱男子二十歲爲什麼之年?三十歲?五十歲?六十歲?七十歲?一百歲?不滿週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幼學之年.10歲舞勺之年.13歲志學之年.15歲(單髻.及髻.抓髻.)而立.壯室之年.30歲強仕之年.春秋鼎盛.40歲艾老.服官政.50歲杖鄉之年.耆年.60歲杖國之年.致仕之年.70歲杖朝之年.80歲齯齒.鮐背.凍梨.黃髮.90歲

破瓜之年.瓜字初分.碧玉年華.女子16歲風信之年.花信之年.24歲

在我國傳統醫學文獻裏,關於「天年」(人類自然的年壽)的記載------如黃帝《素問.上古天真論》道:「盡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靈樞經.天年》三度提到人的天年爲「百歲」,還說「人之壽百歲而死」;又如《尚書.洪範篇》以百二十歲爲壽-----推算人的自然年齡在一百至一百二十歲間,此與現代科學的測算大致相符,說明人類的自然壽命,是可以活到百餘歲的。

但是遺傳、自然環境、文化教育、天災人禍、疾病、意外事故及個人生活方式和習慣等因素影響,往往使人天年不遂,留下遺憾,故一般祝壽之辭,多以堅定之喻,獻上祈願。通俗者,若「壽比南山」、「壽比鬆齡」、「日月長明」、「福如東海」等。其實在這些制式外,社交場合中有些長壽的象徵性用語,更富隱喻之雅趣呢!

「喜壽」指七十七歲:草書[喜]字看似七十七,故借指七十七歲。「米壽」是八十八歲:將[米]字拆開彷如八十八的模樣,故借指八十八歲。「白壽」指九十九歲:一百減一爲九十九,[白]是借用百字少一橫,以此借指九十九歲。「茶壽」呢,稍稍難解,[茶]字的草頭看似二十,餘者可拆成八十八,二者相加得一百零八,故借指一百零八歲。

另外,「六十歲」有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的說法;「七十歲」又稱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國之年;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指的是「八、九十歲」;期頤之年,則是「百歲」了。

始齔---指剛到換齒的年齡,約七、八歲左右。

志學之年---十五歲(男)。

及笄之年---十五歲(女)。

二八年華---十六歲。

花信之年---二十四歲。

春秋鼎盛---壯年時期。

而立之年---三十歲。

不惑之年---四十歲。

知命之年---五十歲。

耳順之年---六十歲。

花甲之年---六十歲。

懸車之年---退休之年。

從心之年---七十歲。

古稀之年---七十歲。

耄耋之年---七十至八十。

四十歲別名五十歲別名六十歲別名七十歲別名十歲(泛之老年)別名三十歲稱爲而立之年,四十歲稱爲不惑之年,五十歲稱爲知天命,六十歲稱爲耳順或花甲之年,七十歲則是古稀之年。

古人稱男子二十歲爲什麼?三十歲爲什麼?四十歲爲什麼?五十歲爲什麼?六十歲爲什麼?七十歲爲什麼?你好,答案是: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成花甲,七十稱古稀。望採納

五十、六十、七十、八十大壽有什麼別稱嗎?

以下別稱對象均爲男子。

1、五十:知命之年

2、六十:花甲之年

3、七十:古稀之年

4、八十:杖朝。耄耋之年:80~90歲。

5、弱冠之年:男子20歲

6、而立之年:男子30 歲

7、不惑之年:男子40 歲

8、米壽:男子88歲

9、鮐背之年:90 歲

10、白壽:男子99歲

11、期頤之年:男子100

12、茶壽:男子108歲

擴展資料:

一、古代年齡稱謂:

1、襁褓:不滿週歲。

2、孩提:兩至三歲。

3、始齔、髫年:女孩七歲,男孩八歲。說明: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

4、總角:幼年泛稱。

5、垂髻之年:指兒童。(古代小孩頭髮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6、黃口:十歲以下。

7、幼學:十歲。

8、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9、豆蔻年華:女子十三四歲。

10、及笄:女子十五歲。

11、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二八年華:16歲

12、弱冠:男子二十歲。

13、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14、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二、古代亡稱:

1、0——20歲爲夭折或殤

2、21——30歲爲短壽/福

3、31——40歲爲強壽/福

4、41——50歲爲艾壽/福

5、51——60歲爲周壽/福

6、61——70歲爲稀壽/福

7、71——80歲爲耄壽/福

8、81——90歲爲耋壽/福

9、91——100歲爲期頤壽/福

古時男女稱呼年齡是有區別的,一般來講,男性稱X壽,而女性是不稱壽的,一般稱福。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耄耋

七十歲有什麼特殊稱謂或別稱嗎?

1、二八佳人 [ èr bā jiā rén ] 二八:指十六歲;佳人:美女。十五六歲的美女。

出處:宋·蘇軾《李鈴轄座上分題戴花》詩:“二八佳人細馬馱,十千美酒渭城歌。”

翻譯:年方十六的俏麗女子用小馬拉香車送來了,與美女飲着名貴的好酒,乘着醉意高聲唱起了《渭城曲》。

2、而立之年 [ ér lì zhī nián ] 人到三十歲可以自立的年齡。後爲三十歲的代稱。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爲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翻譯:我十五歲開始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能做事情,四十歲能(通達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歲能知道哪些是不能爲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做事能隨心所欲,不會超過規矩。

3、當立之年 [ dāng lì zhī nián ] 指三十歲。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爲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翻譯:我十五歲開始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能做事情,四十歲能(通達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歲能知道哪些是不能爲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做事能隨心所欲,不會超過規矩。

4、耳順之年 [ ěr shùn zhī nián ] 六十歲時聽別人言語便可判斷是非真假。指60歲的代稱。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爲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翻譯:我十五歲開始有志於做學問……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做事能隨心所欲,不會超過規矩。

5、古稀之年 [ gǔ xī zhī nián ] 稀:少。指人到七十歲。

出處:唐·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翻譯:到處都欠着酒債,那是尋常小事,人能夠活到七十歲,古來也是很少的了。

古代年齡稱謂:垂髫 束髮 弱冠 而立 不惑 知命 花甲 古稀! 耄耋 期頤 都表示

1、垂髫(tiáo):3、4歲至8、9的兒童。

2、束髮:指15歲。

3、弱冠:指20歲。

4、而立:指30歲。

5、不惑:指40歲。

6、知命(半百):指50歲。

7、花甲(耳順):指60歲。

8、古稀:指70歲。

9、耄耋:指80-90歲。

10、期頤:百歲。

常說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則來自於《論語·爲政篇》的記載:“子曰: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

漢人戴聖所輯《禮記·曲記篇》中說:“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壯,四十曰強,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還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說法。但後人卻常把“幼學”、“弱冠”等作爲年齡稱謂。

擴展資料

年齡稱謂

年齡稱謂是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後被沿用至今。

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比如總角是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是因爲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年齡稱謂

標籤:雅稱 七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