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民間文學怎麼寫,民間故事要怎麼寫

1.民間故事要怎麼寫

民間故事是民間文學中的重要門類之一。從廣義上講,民間故事就是勞動人民創作並傳播的、具有虛構內容的散文形式的口頭文學作品,是所有民間散文作品的通稱,有的地方叫“瞎話”、“古話”、“古經”等等。民間故事是從遠古時代起就在人們口頭流傳的一種以奇異的語言和象徵的形式講述人與人之間的種種關係,題材廣泛而又充滿幻想的敘事體故事。民間故事從生活本身出發,但又並不侷限於實際情況以及人們認爲真實的和合理範圍之內。它們往往包含着自然的、異想天開的成分。其主要特徵:

民間文學怎麼寫 民間故事要怎麼寫

1.時代久遠,往往伴隨着人類的成長曆程而經久不衰。

2.口頭傳播,民間故事大都以口頭形式傳播。

3.情節誇張、充滿幻想,大都表現了人們的良好願望。

4.多采用象徵形式, 內容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異想天開的成分。民間故事就像所有優秀的作品一樣從生活本身出發,但又並不侷限於實際情況以及人們認爲真實的和合理範圍之內。

例如以下的民間故事:

孟姜女哭長城

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民間傳說,它以戲劇、歌謠、詩文、說唱等形式,廣泛流傳,可謂家喻戶曉。相傳秦始皇時,勞役繁重,青年男女範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發修築長城,不久因飢寒勞累而死,屍骨被埋在長城牆下。孟姜女身背寒衣,歷盡艱辛,萬里尋夫來到長城邊,得到的卻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爲之崩裂,露出範喜良屍骸,孟姜女於絕望之中投海而死。

梁山伯與祝英臺

梁祝傳說是我國最具輻射力的口頭傳承藝術,也是惟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常有人把《梁山伯與祝英臺》稱作“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然而,同樣體現了人類對愛情的忠貞精神的“梁祝”,不單比“羅朱”早了上千年,故事內容也曲折生動得多。

中國民間傳說。梁祝故事在民間流傳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謂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爲愛情的千古絕唱。

西湖龍井的傳說

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杭州龍井獅峯山下,看鄉女採茶,以示體察民情。這天 ,乾隆皇帝看見幾個鄉女正在十多棵綠蔭蔭的茶蓬前採茶,心中一樂,也學着採了起來。剛採了一把,忽然太監來報:“太后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聽說太后娘娘有病,隨手將一把茶葉向袋內一放,日夜兼程趕回京城。其實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胃裏不適,並沒有大病。

2.民間文學作品

臥冰求鯉傳說(臨沂市蘭山區)

在臨沂市蘭山區白沙埠鎮孝友村,王祥臥冰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臥冰求鯉的故事在此流傳了1700多年,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臨沂人。

王祥,字休徵,西晉琅琊臨沂人,先後任縣令、司空、太尉、太保等職。作爲“二十四孝”之一,王祥孝行故事核心主要是“勸孝戒惡”和“仁者愛人”,其中最爲著名的就是“臥冰求鯉”的故事了。相傳王祥幼年時,親生母親薛氏就生病死了。他的父親王融又再娶朱氏。後母朱氏把王祥看成眼中釘,肉中刺,總是想方設法虐待他。可王祥生性至孝,對繼母的偏心和不公從無一句怨言。一年冬天,天寒地凍,繼母想吃鯉魚,王祥袒胸俯臥冰面,終於孝感天地,河中雙鯉自躍而出,成就王祥一世孝名。

歷代帝王特別是魏晉至南北朝期間,雖然社會動亂,政權交替,但都倡導“以孝治天下”。“孝”作爲一種倫理道德規範發軔於孔子,而在理念上發揚光大者並且能躬身實踐之,則要數王祥了。

白沙埠鎮孝友村沿河而建,這條河名叫“孝河”,“臥冰求鯉”的故事就發生在這條河裏。“孝河凝冰”是琅琊八景之一。在“孝河”蓮池邊的小亭下,明朝嘉靖年間所立的“晉元公臥冰處”碑依然聳立。弘揚孝文化,對於促進家庭團結、鄰里和睦、人際關係、代際關係的親密,都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3.民間文學有哪些

其文類包括神話、史詩、民間傳說、民間故事、民間歌謠、民間敘事詩、民間小戲、說唱、諺語、謎語、曲藝、儀式誦辭。當然民間文學也包括書面文獻、經卷、寶卷、唱本、戲文;圖案造型藝術;音樂舞蹈;歲時節日;電子媒介與互聯網等媒介載體。

民衆在其生活文化和生活世界中傳承、傳播、共享的口頭傳統、語辭藝術。民間文學在口頭性、傳承性、集體性、變異性四個方面較爲特殊。

擴展資料

中國民間文學爲多民族的民間文學,各民族的民間文學存在着相互交流、影響的明顯現象。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境內除漢族外,還居住着50多個少數民族。漢族人口數量多,文明發展也較早。但它一開始不是單一的民族,在歷史發展中才形成了統一的民族。

在它的整個文化形成中,也包含着本來各自獨立的、又各具特色的文化成分。同時在漢族本身的融合、發展中,和許多周圍的民族在文化上互相影響和互相促進。因此,漢族的民間文學,與各民族民間文學相互交錯、聯接。

民族間接觸較早或居住交錯、毗鄰的民族產生的影響痕跡更爲顯著。各民族民間文學的相互接受大都是以自己民族的生活和文化爲基礎,對它進行選擇、取捨、改造、加工。他們盡力使它民族化。這是民族間文化交流影響的自然法則。

民間文學的某些體裁,如民間故事等在國境以外,甚至在地理上相隔較遠的地區,不僅有許多構思、表現手法相似,有的故事連基本的人物、情節也都相同或相似,如中國與鄰國印度、日本等,就有長久的文化上的交往。

因此,中國的民間文學,特別是散文的敘事作品中和那些國家或民族的同種類作品關係相當密切。從民間文學的互相交流、影響現象看,世界各民族的文學及文化的交流是源遠流長的。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國民間文學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民間文學

4.民間文學的特徵

1.口頭性:用口頭語言創作和傳播是民間文學的一個主要特徵。

2.羣體性:民間文學作品,是羣衆的集體創作。

3.變異性 由於口頭語言的不穩定性,民間文學作品在流傳和講唱的過程中,常常因時間、地域、民族的不同,以及傳播者的主觀思想感情和聽衆的情緒變化等因素,而有所變異。這種特徵是上文所述的口頭性、集體性所產生和自然的果實。

4.傳承性: 民間文學同風俗習慣一樣,一般都靠行動、語言傳播和繼承。

5.直接的人民性:在衡量文學的價值時,往往提出“人民性”的概念。在這個意義上,人民的口頭創作有它的巨大優越性。

6.優越的藝術性:民間文學是一種特殊的文學,一種用語言以及兼用表演的藝術。

5.什麼是民間文學

中國民間文學 中國人民羣衆口頭創作、口頭流 傳 ,並不斷 地集體修改、加工的文學。

包括散文的神話(見中國神話)、民間傳說、民間故事,韻文的歌謠、長篇敘事詩以及小戲、說唱文學、諺語、謎語等體裁的民間作品。 特徵 ①口頭性。

用口頭語言創作和傳播是民間文學的一個主要特徵。在過去漫長的歷史時期中,廣大勞動人民不能使用文字,他們只能用口頭語言去構思、表現和傳播。

現在,大多數人已經認識文字,但不少的場合,他們仍然要用口頭語言歌詠或講述廣大人民熟悉的、千百年來民間傳承的文學形式,如故事、歌謠等。 ②集體性。

民間文學作品,是羣衆的集體創作。所謂集體創作,既包括作品內容的思想、感情和想象,在形式和藝術表現以及作品的所有權等諸方面,更包括整個創作和流傳的過程。

有些作品,在不斷的傳唱或講述過程中,受到無數唱述者的加工、琢磨,所以,民間文學作品一般無法署名。有一些民間文學作品,經羣衆中具有優秀才能和豐富經驗的歌唱者、說故事人的加工,具有了一定的個性,但其個性是能夠與廣大羣衆口頭創作的集體性融和在一起的。

③變異性。由於口頭語言的不穩定性,民間文學作品在流傳和講唱的過程中,常常因時間、地域、民族的不同,以及傳播者的主觀思想感情和聽衆的情緒變化等因素,而有所變異。

這種變異在語言方面是經常的,大量的,其他諸如作品的情節、結構、人物甚至主題也都會發生變異。民間文學的變異性蘊涵着所經過的歷史、社會和傳述者的思想、才藝的因素。

這種特徵是口頭性、集體性所產生的自然果實。 ④傳承性。

民間文學同風俗習慣一樣,一般都靠行動、語言傳播和繼承。這種羣衆集體傳承的文化具有不可低估的生命力。

我們現在有些故事或諺語,在兩千年前就被文人記錄下來,直到今天,還能夠以相同或相似的形式活在人民口頭上。 民間文學的表現媒介是應用最普通和最生動並富於活力的口頭語言。

只要語言存在,民間文學就會繼續產生、存在和傳承下去。 ⑤直接的人民性。

在衡量文學的價值時,往往提出“人民性”的概念,在這個意義上,人民的口頭創作有它的巨大優越性。民間文學的作者是歷史的創造者,又是它的見證人,作爲文學藝術重要內容的廣大人民的社會生活、鬥爭、思想、感情和希望等,他們是親身的體驗者。

因此這種人民性被稱做“直接的人民性”。具有優越的人民性的民間文學,內容相當廣闊,它蘊藏和放射着人民的英雄主義、愛國主義、樂觀主義、人道主義和獻身精神等崇高思想和美德。

民間文學不僅表現了人民的痛苦和希望,也表現了他們典範的人格和崇高的品質。 ⑥優越的藝術性。

民間文學是一種特殊的文學,一種用語言以及兼用表演的藝術,它必然在某些方面具有藝術的特點。散文故事、敘事詩等大都有人物、情節、長詩、短謠以及部分諺語、謎語,大都有一定的句式和韻律,小戲有故事情節與對唱形式等 。

但僅僅這 些不 能 完全證明它的藝術性。許多民間文學作品還有獨自的和優越的藝術特點。

中國近年發現的少數民族英雄史詩,其藝術成就使世人驚異。至於那些多得數不清的情歌和抒情歌謠,在表現歡樂和痛苦的情思上 ,往往超越作家的同類作品 ,而那些短小的故事 、諺語、歇後語,真正使思想、經驗 、智慧濃縮得像 5個指頭捏緊的拳頭。

從 風 格上說,樸素、簡練是 一般 民間文學 的 特 點。總之,民間文學的藝術特色和優點是多方面的,有的還是不可企及的。

與社會生活的關係 民間文學是廣大人民長期社會生活的產物。憑廣大人民社會生活的需要產生和流傳,它精確地反映了他們各方面的生活和有關的思想、感情,它直接或間接地爲他們的生活服務 —— 給以知識 、教誨 、鼓舞和希望,其中有些本身就是生活的構成部分。

與作家文學相比,在這點上,民間文學有其獨特性。由於它的作者人數的衆多和生活在底層,他們能夠更廣泛、深切、精確地反映出社會生活。

它的社會功用,也和書面文學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許多民間諺語就是勞動人民生活和勞作的教科書。不少勞動歌,是他們在各種勞作中調整呼吸、動作和鼓舞情緒的不可缺少的東西。

許多世代相傳的古老神話和傳說,不但傳述了一定的歷史知識,還培養着國家民族團結的感情。許多保衛鄉土、保衛祖國的英雄傳說 ,永遠 給予廣大人民以鼓 舞 力量。

所以,民間文學是對勞動人民的教養和文化盡職盡責的教本。 與作家書面文學的關係 民間文學與專業作家的書面文學在內容與形式方面有很大歧異。

但這兩種文學既各自獨立又相互影響 。從來源說 ,它們的共同根源是“原始文學”。

在沒有階級的社會裏,文學的一些種類——神話、歌謠、傳說大抵已經產生,這是氏族和部落大衆共有的文學。階級社會形成後,替上層階級服務的文藝專職人員以及史官、詩人和宗教執行者產生了,文學日益書面化,與原始文學的傳統拉開了距離。

但是,廣大下層人民因爲被剝奪了文字的使用權 ,基本上仍沿用着原始文學的傳統 , 並隨 着社會的前進,加以變化。這兩種本源同一的文學的性質和麪貌在長期的階級社會裏呈現出極大的不同,形成對抗或對立的狀態。

另一方面 ,這兩種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