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山行古詩怎麼寫的

1. 山行是怎麼寫的

山行 七絕·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山行古詩怎麼寫的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註釋: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時候的山。 3.徑:小路。

4.白雲生處:白雲繚繞而生的地方。 5.坐:因爲;由於。

賞析:詩歌通過詩人的感情傾向,以楓林爲主景,繪出了一幅色彩熱烈、豔麗的山林秋色圖。遠上秋山的石頭小路,首先給讀者一個遠視。

山路的頂端是白雲繚繞的地方。路是人走出來的,因此白雲繚繞而不虛無縹緲,寒山蘊含着生氣,“白雲生處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

然而這只是在爲後兩句蓄勢,接下來詩人明確地告訴讀者,那麼晚了,我還在山前停車,只是因爲眼前這滿山如火如荼,勝於春花的楓葉。與遠處的白雲和並不一定看得見的人家相比,楓林更充滿了生命的純美和活力, [簡析] 這是一首描寫和讚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詩。

首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由下而上,寫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寒”字點明深秋季節;“遠”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照應句首的“遠”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

由於坡度不大,故可乘車遊山。 次句“白雲生處有人家”,描寫詩人山行時所看到的遠處風光。

一個“生”字,形象地表現了白雲升騰、繚繞和飄浮種種動態,也說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會使人聯想到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從而感到深山充滿生氣,沒有一點兒死寂的恐怖。

“有人家”三字還照應了上句中的“石徑”,因爲這“石徑”便是山裏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車坐愛楓林晚”的“坐”字解釋爲“因爲”。

因爲夕照楓林的晚景實在太迷人了,所以詩人特地停車觀賞。這句中的“晚”字用得無比精妙,它蘊含多層意思:(1)點明前兩句是白天所見,後兩句則是傍晚之景。

(2)因爲傍晚纔有夕照,絢麗的晚霞和紅豔的楓葉互相輝映,楓林才格外美麗。(3)詩人流連忘返,到了傍晚,還捨不得登車離去,足見他對紅葉喜愛之極。

(4)因爲停車甚久,觀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葉紅於二月花”這樣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葉紅於二月花”,這是全詩的中心句。

前三句的描寫都是在爲這句鋪墊和烘托。詩人爲什麼用“紅於”而不用“紅如”?因爲“紅如”不過和春花一樣,無非是裝點自然美景而已;而“紅於”則是春花所不能比擬的,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豔,而且更能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

這首小詩不只是即興詠景,而且進而詠物言志,是詩人內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託,因而能給讀者啓迪和鼓舞。 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

詩裏寫了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這些景物不是並列的處於同等地位,而是有機地聯繫在一起,有主有從,有的處於畫面的中心,有的則處於陪襯地位。

簡單來說,前三句是賓,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爲第四句描繪背景、創造氣氛,起鋪墊和烘托作用的。 “遠上寒山石徑斜”,寫山,寫山路。

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頭。“遠”字寫出了山路的綿長,“斜”字與“上”字呼應,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

“白雲生處有人家”,寫雲,寫人家。詩人的目光順着這條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雲飄浮的地方,有幾處山石砌成的石屋石牆。

這裏的“人家”照應了上句的“石徑”,—這一條山間小路,就是那幾戶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這就把兩種景物有機地聯繫在一起了。有白雲繚繞,說明山很高。

詩人用橫雲斷嶺的手法,讓這片片白雲遮住讀者的視線,卻給人留下了想象的餘地:在那白雲之上,雲外有山,定會有另一種景色吧? 對這些景物,詩人只是在作客觀的描述。雖然用了一個“寒”字,也只是爲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並不表現詩人的感情傾向。

它畢竟還只是在爲後面的描寫蓄勢—勾勒楓林所在的環境。 “停車坐愛楓林晚”便不同了,傾向性已經很鮮明,很強烈了。

那山路、白雲、人家都沒有使詩人動心,這楓林晚景卻使得他驚喜之情難以抑制。爲了要停下來領略這山林風光,竟然顧不得驅車趕路。

前兩句所寫的景物已經很美,但詩人愛的卻是楓林。通過前後映襯,已經爲描寫楓林鋪平墊穩,蓄勢已足,於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點明喜愛楓林的原因。

“霜葉紅於二月花”,把第三句補足,一片深秋楓林美景具體展現在我們面前了。詩人驚喜地發現在夕暉晚照下,楓葉流丹,層林如染,真是滿山雲錦,如爍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火紅,還要豔麗呢!難能可貴的是,詩人通過這一片紅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樣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現一種熱烈的、生機勃勃的景象。

詩人沒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樣,在秋季到來的時候,哀傷嘆息,他歌頌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體現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種英爽俊拔之氣拂拂筆端,表現了詩人的才氣,也表現了詩人的見地。這是一首秋色的讚歌。

第四句是全詩的中心,是詩人濃墨重彩、凝聚筆力寫出來的。不僅前兩句疏淡的景緻成了這豔麗秋色的襯托,即使“停車坐愛楓林晚”一句,看似抒情敘事,實際上也起着寫景襯托的作用:那停車而望、陶然而醉的詩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這種景象,才更顯出秋色的迷人。

而一筆重寫之後,戛然便止,又顯得情。

2. 山行這首古詩咋寫

山行杜牧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出有人家。

停車**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賞析】 詩歌通過詩人的感情傾向,以楓林爲主景,繪出了一幅色彩熱烈、豔麗的山林秋色圖。

遠上秋山的石頭小路,首先給讀者一個遠視。山路的頂端是白雲繚繞的地方。

路是人走出來的,因此白雲繚繞而不虛無縹緲,寒山蘊含着生氣,“白雲生處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這只是在爲後兩句蓄勢,接下來詩人明確地告訴讀者,那麼晚了,我還在山前停車,只是因爲眼前這滿山如火如荼,勝於春花的楓葉。

與遠處的白雲和並不一定看得見的人家相比,楓林更充滿了生命的純美和活力。 【簡析】 這是一首描寫和讚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詩。

首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由下而上,寫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寒”字點明深秋季節;“遠”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照應句首的“遠”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

由於坡度不大,故可乘車遊山。 次句“白雲生處有人家”,描寫詩人山行時所看到的遠處風光。

一個“生”字,形象地表現了白雲升騰、繚繞和飄浮種種動態,也說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會使人聯想到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從而感到深山充滿生氣,沒有一點兒死寂的恐怖。

“有人家”三字還照應了上句中的“石徑”,因爲這“石徑”便是山裏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車坐愛楓林晚”的“坐”字解釋爲“因爲”。

因爲夕照楓林的晚景實在太迷人了,所以詩人特地停車觀賞。這句中的“晚”字用得無比精妙,它蘊含多層意思:(1)點明前兩句是白天所見,後兩句則是傍晚之景。

(2)因爲傍晚纔有夕照,絢麗的晚霞和紅豔的楓葉互相輝映,楓林才格外美麗。(3)詩人流連忘返,到了傍晚,還捨不得登車離去,足見他對紅葉喜愛之極。

(4)因爲停車甚久,觀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葉紅於二月花”這樣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葉紅於二月花”,這是全詩的中心句。

前三句的描寫都是在爲這句鋪墊和烘托。詩人爲什麼用“紅於”而不用“紅如”?因爲“紅如”不過和春花一樣,無非是裝點自然美景而已;而“紅於”則是春花所不能比擬的,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豔,而且更能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

這首小詩不只是即興詠景,而且進而詠物言志,是詩人內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託,因而能給讀者啓迪和鼓舞。 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

詩裏寫了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這些景物不是並列的處於同等地位,而是有機地聯繫在一起,有主有從,有的處於畫面的中心,有的則處於陪襯地位。

簡單來說,前三句是賓,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爲第四句描繪背景、創造氣氛,起鋪墊和烘托作用的。 “遠上寒山石徑斜”,寫山,寫山路。

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頭。“遠”字寫出了山路的綿長,“斜”字與“上”字呼應,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

“白雲生處有人家”,寫雲,寫人家。詩人的目光順着這條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雲飄浮的地方,有幾處山石砌成的石屋石牆。

這裏的“人家”照應了上句的“石徑”,—這一條山間小路,就是那幾戶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這就把兩種景物有機地聯繫在一起了。有白雲繚繞,說明山很高。

詩人用橫雲斷嶺的手法,讓這片片白雲遮住讀者的視線,卻給人留下了想象的餘地:在那白雲之上,雲外有山,定會有另一種景色吧? 對這些景物,詩人只是在作客觀的描述。雖然用了一個“寒”字,也只是爲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並不表現詩人的感情傾向。

它畢竟還只是在爲後面的描寫蓄勢—勾勒楓林所在的環境。 “停車坐愛楓林晚”便不同了,傾向性已經很鮮明,很強烈了。

那山路、白雲、人家都沒有使詩人動心,這楓林晚景卻使得他驚喜之情難以抑制。爲了要停下來領略這山林風光,竟然顧不得驅車趕路。

前兩句所寫的景物已經很美,但詩人愛的卻是楓林。通過前後映襯,已經爲描寫楓林鋪平墊穩,蓄勢已足,於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點明喜愛楓林的原因。

“霜葉紅於二月花”,把第三句補足,一片深秋楓林美景具體展現在我們面前了。詩人驚喜地發現在夕暉晚照下,楓葉流丹,層林如染,真是滿山雲錦,如爍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火紅,還要豔麗呢!難能可貴的是,詩人通過這一片紅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樣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現一種熱烈的、生機勃勃的景象。

詩人沒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樣,在秋季到來的時候,哀傷嘆息,他歌頌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體現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種英爽俊拔之氣拂拂筆端,表現了詩人的才氣,也表現了詩人的見地。這是一首秋色的讚歌。

第四句是全詩的中心,是詩人濃墨重彩、凝聚筆力寫出來的。不僅前兩句疏淡的景緻成了這豔麗秋色的襯托,即使“停車坐愛楓林晚”一句,看似抒情敘事,實際上也起着寫景襯托的作用:那停車而望、陶然而醉的詩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這種景象,才更顯出秋色的迷人。

而一筆重寫之後,戛然便止,又顯得情韻悠揚,餘味無窮。

3. 古詩山行怎麼寫,什麼意思

山行 杜 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譯文:一條蜿蜒的石頭小路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遠處白雲繚繞的地方隱隱約約有幾戶人家。

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車來,是因爲這傍晚楓林的美景着實吸引了我,那被霜打過的楓葉比二月的花兒還要紅。這首小詩不只是即興詠景,而且進而詠物言志,是詩人內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託,體現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

譯文 深秋時節,山上蜿蜒的小路曲徑通幽。雲霧繚繞的地方隱隱約約有幾戶人家。

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車來,是因爲這傍晚楓林的美景着實吸引了我,那被霜打過的楓葉比二月的花兒還要紅。詩歌通過詩人的感情傾向,以楓林爲主景,繪出了一幅色彩熱烈、豔麗的山林秋色圖。

遠上秋山的石頭小路,首先給讀者一個遠視。山路的頂端是白雲繚繞的地方。

路是人走出來的,因此白雲繚繞而不虛無縹緲,寒山蘊含着生氣,“白雲深處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這只是在爲後兩句蓄勢,接下來詩人明確地告訴讀者,那麼晚了,我還在山前停車,只是因爲眼前這滿山如火如荼,勝於春花的楓葉。

與遠處的白雲和並不一定看得見的人家相比,楓林更充滿了生命的純美和活力。

4. 山行的詩怎麼寫

山行

作者:杜牧 年代:唐 體裁:七絕 類別:山水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註釋: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時候的山。

3.徑:小路。

4.白雲生處:白雲繚繞而生的地方。

5.坐:因爲;由於。

譯文:

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頂,在山上白雲飄浮的地方,隱約看見幾戶人家。我所以停車不走,是因爲喜歡夕陽映照下的楓林,被秋霜打過的楓葉比二月的鮮花還要紅豔。

5. 山行 這首詩怎麼寫

《山行》是 一 首 優 美 的 寫 景 詩 。 詩 中 描 繪 了 深 秋 季 節 山 行時 所 見 到 的 楓 林 晚 景 。 寫 秋 景 的 詩 歷 來 悲 涼 , 可詩 人 筆 下 的 秋 景 卻 充 滿 了 生 機 , 真 可 謂 是 秋 天 裏 的 春 天 。

詩的前 兩 句 描 繪 了 秋 山 遠 景: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頂,在白雲飄浮的地方有幾戶人家。後兩 句 描 繪 了 秋 山 近 景:停下來欣賞這楓林的景色,那火紅的楓葉比江南二月的花還要紅。

詩中的“晚”字更突出了作者對楓林的喜愛之情。因此就有了 “霜葉紅於二月花”這樣富有理趣的警句。本詩以寫景爲主,人、景、情緊密結合,可謂獨具特色。

6. 山行這首古詩的想像文怎麼寫呢

你找一找關鍵的句子就行了:

首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由下而上,寫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寒”字點明深秋季節;“遠”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照應句首的“遠”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由於坡度不大,故可乘車遊山。 次句“白雲深處有人家”,描寫詩人山行時所看到的遠處風光。“有人家”三字會使人聯想到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從而感到深山充滿生氣,沒有一點兒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還照應了上句中的“石徑”,因爲這“石徑”便是山裏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車坐愛楓林晚”的“坐”字解釋爲“因爲”。因爲夕照楓林的晚景實在太迷人了,所以詩人特地停車觀賞。這句中的“晚”字用得無比精妙,它蘊含多層意思:(1)點明前兩句是白天所見,後兩句則是傍晚之景。(2)因爲傍晚纔有夕照,絢麗的晚霞和紅豔的楓葉互相輝映,楓林才格外美麗。(3)詩人流連忘返,到了傍晚,還捨不得登車離去,足見他對紅葉喜愛之極。(4)因爲停車甚久,觀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葉紅於二月花”這樣饒有趣味的詩句。 “霜葉紅於二月花”,這是全詩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寫都是在爲這句鋪墊和烘托。詩人爲什麼用“紅於”而不用“紅如”?因爲“紅如”不過和春花一樣,無非是裝點自然美景而已;而“紅於”則是春花所不能比擬的,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豔,而且更能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 這首小詩不只是即興詠景,而且進而詠物言志,是詩人內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託,因而能給讀者啓迪和鼓舞。 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詩裏寫了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這些景物不是並列的處於同等地位,而是有機地聯繫在一起,有主有從,有的處於畫面的中心,有的則處於陪襯地位。簡單來說,前三句是賓,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爲第四句描繪背景、創造氣氛,起鋪墊和烘托作用的。 “遠上寒山石徑斜”,寫山,寫山路。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頭。“遠”字寫出了山路的綿長,“斜”字與“上”字呼應,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 “白雲生處有人家”,寫雲,寫人家。詩人的目光順着這條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雲飄浮的地方,有幾處山石砌成的石屋石牆。這裏的“人家”照應了上句的“石徑”,—這一條山間小路,就是那幾戶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這就把兩種景物有機地聯繫在一起了。有白雲繚繞,說明山很高。詩人用橫雲斷嶺的手法,讓這片片白雲遮住讀者的視線,卻給人留下了想象的餘地:在那白雲之上,雲外有山,定會有另一種景色吧? 對這些景物,詩人只是在作客觀的描述。雖然用了一個“寒”字,也只是爲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並不表現詩人的感情傾向。它畢竟還只是在爲後面的描寫蓄勢—勾勒楓林所在的環境。 “停車坐愛楓林晚”便不同了,傾向性已經很鮮明,很強烈了。那山路、白雲、人家都沒有使詩人動心,這楓林晚景卻使得他驚喜之情難以抑制。爲了要停下來領略這山林風光,竟然顧不得驅車趕路。前兩句所寫的景物已經很美,但詩人愛的卻是楓林。通過前後映襯,已經爲描寫楓林鋪平墊穩,蓄勢已足,於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點明喜愛楓林的原因。 “霜葉紅於二月花”,把第三句補足,一片深秋楓林美景具體展現在我們面前了。詩人驚喜地發現在夕暉晚照下,楓葉流丹,層林如染,真是滿山雲錦,如爍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火紅,還要豔麗呢!難能可貴的是,詩人通過這一片紅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樣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現一種熱烈的、生機勃勃的景象。 詩人沒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樣,在秋季到來的時候,哀傷嘆息,他歌頌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體現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種英爽俊拔之氣拂拂筆端,表現了詩人的才氣,也表現了詩人的見地。這是一首秋色的讚歌。 第四句是全詩的中心,是詩人濃墨重彩、凝聚筆力寫出來的。不僅前兩句疏淡的景緻成了這豔麗秋色的襯托,即使“停車坐愛楓林晚”一句,看似抒情敘事,實際上也起着寫景襯托的作用:那停車而望、陶然而醉的詩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這種景象,才更顯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筆重寫之後,戛然便止,又顯得情韻悠揚,餘味無窮。

標籤:古詩 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