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爲何餐飲生意越來越難做了

生意越來越難做了,這可能是很多餐飲人當下最直觀的感受,而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爲我們正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存量時代。到底何爲存量時代?存量時代下,又該從哪些地方尋求增長? 

爲何餐飲生意越來越難做了

“餐飲業的增量時代結束了,存量時代來了。” 

“增量時代”和“存量時代”,這是很多餐飲人這兩年時常談到話題。可深究兩者的區別,很多人大概都說不出來。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來探討一下: 

1、何爲增量時代,何爲存量時代? 

2、增量時代和存量時代有哪些區別? 

3、餐飲品牌在存量時代,怎麼實現增長? 

何爲增量時代?何爲存量時代?

增量時代是消費升級帶來的顧客需求的增加和細分,足以支撐起餐飲市場持續增長的時代。換句話說,這時,消費升級帶來的顧客需求的增加和細分,讓餐飲門店或品牌的生意處於向上增長狀態。 

以火鍋市場爲例,剛開始顧客吃火鍋追求的是吃飽和吃好,隨着大家有錢了,又增加了一個需求:享受好。爲了滿足這個增加的需求,各路火鍋店開始拼服務,拼裝修,拼場景,迎來了另一個實現業績增長的機遇。 

再比如夜經濟的到來,也是得益於消費升級後,顧客需求再增加了一個:長時間持續的享受。爲此,一些餐飲品牌紛紛延長營業時間,實現業績的又一次上升。 

在餐飲業,還有個現象:同品類不斷細分,產品種類越發豐富。比如串串,細分出了烤串、炸串、冷鍋串串,帶動了市場的多次增長。比如茶飲,各種口味飲品層出不窮,一次一次爲飲品店帶來利潤的上漲。 

不過,在 內卷加劇,以及疫情等各種外部因素的綜合作用下,顧客需求逐漸收縮,花錢趨於理性,餐飲存量時代全面來臨。 

這時,消費升級帶來的顧客需求的增加和細分,不足以支撐餐飲市場利潤再次持續穩定的增加。因此,各品類出現了增長睏乏的現象。 

比如海底撈,2019年的翻檯率是4.8次/天,2020年翻檯率是3.5次/天,2021年上半年翻檯率爲3次/天,每年都在逐漸遞減。 

再比如喜茶,2020年10月,喜茶店均收入與銷售坪效環比7月下滑了19%、18%,與2019年同期相比下滑35%、32%。 

增長睏乏後,各路品牌開始焦急,紛紛尋求新的增長曲線。比如佈局外賣和直播,在線上尋增長;跨界融合新品類,在新客戶羣上尋增長;比如“下鄉”小鎮,在新市場上尋增長。大點的品牌,爲尋增長,開始了融資和擴張。 

一時之間,爲尋增長,各路英雄渾身解數,秀肌肉,拼武力,找新的“武林祕籍”。 

增量時代以“漲” 爲標準,存量時代以“存”和“好”爲標準

其實,增量時代和存量時代的玩法有本質區別。 

 1、存量時代誰好誰大,增量時代誰快誰大

增量時代搶奪客戶量,市場佔有率是主旋律。 比如瑞幸,爲佔咖啡市場,奪喝咖啡的人羣,瘋狂燒錢,遍地開店,吸引顧客,體驗咖啡。短時間內,它便成了星巴克最大的對手,還以最短時間完成了上市,幾乎是兩年便走完了大多數餐企十多年都未走完的路。 

而瑞幸也只是那時“誰快誰好”的縮影。飲品界的蜜雪冰城、滷味界的絕味鴨脖、小吃界的正新雞排,以低成本優勢和加盟擴張的方式,將店覆蓋進了全國各地,也實現了佔領市場的“野心”。 

然而,“誰快誰好”的方式,在存量時代開始不再適用。 存量時代,不是誰市場佔有率高,誰就是霸主,未來肯定是誰好誰大,並且是好的恆強,差的恆弱。 

此外,在存量時代,無論你過去多輝煌,顧客都不會再盲目爲你“買單”了。比如2020年疫情後,經濟回溫,海底撈爲恢復業績,實現再增加,便大量開店,搶佔市場。 

可最終的結果是擴張的生意並未預想中的生意火爆。因此,海底撈無可奈何之下選擇關掉了300家店,並對外解釋原由。這表面上看是創始人的決策失誤,可根究的話,其實是顧客不再爲“海底撈”這三個字買單了。 

反觀喜茶2月份大舉降價,看似是自降身份,搶佔中低端市場。其實,更多還是走符合大衆的極致性價比的路線。所以它降價後,不但沒有被已有的顧客打上“低端”的標籤,還獲得衆多好評和支持。 

2、存量時代客戶留存是主旋律,增量時代客戶增長是主旋律

在增長的時代,餐飲人只要把店開到核心地帶,打個廣告,搞個促銷活動,流量就來了,生意還不錯。 

可是現在不行了。 因爲競爭加劇,流量被分散和搶奪。再加上,大量顧客對品牌忠誠度不高。 如此,對面一旦出現一個裝修、服務和產品比你好的品牌,生意自然會被搶了去。 

比如筆者樓下的一家菠菜麪館,過去生意一直很好。可自從對面開了家新的麪館,產品種類更豐富、裝修更豪華、價格更實惠後,它家的生意便一落千丈,老顧客也流失到對面去了。 

再比如網紅店,過去很多餐飲人羨慕網紅店,希望自己的店鋪也能成爲網紅店,一夜爆火。可是,如今卻鮮有人和媒體再談起網紅店,也只有少數餐飲老闆希望自己的店成爲網紅店。 

因爲很多餐飲人意識到了,火爆的流量如果無法留存下來,那都是“無意義”的流量。留存纔是王道。 

所以疫情後,很多餐飲品牌開始把自己的客流,導入到微信圈子中,做精細化運營,以此來留住顧客,穩定生意,再需求增長。 

在存量時代, 餐飲人確實要改變思維,把在增量時代追求流量的“漲”的思維,切換成存量時代做好流量的“存”和“營”的思維。 

3、存量市場中主流用戶是成熟用戶,增量市場中主流用戶是不成熟用戶

增量時代,顧客未經受市場的薰陶,未形成自己的完整消費觀和價值觀,所以面對豐富的產品種類時很難決策,也更容易產生消費衝動。這就是有些菜館在菜單減少菜品種類,提供套餐的原因;也是有些品牌,不斷製造話題,裝修獨特的原因。 

此外,不成熟的消費觀也讓顧客過於追求產品的“新鮮感”。因此,有些店鋪的產品就被這樣的需求帶動的越越越奇葩。比如重慶一家飲品店,爲了取悅顧客,推出了一款火鍋奶茶,引來了無數吐槽。 

可隨着市場對顧客的薰陶,顧客逐漸有了成熟的消費觀,在口味上有了自己的口味標準,也開始更注重健康,消費也更理性了。 

面對越來越成熟的顧客,品牌的生意模式就要發生改變。因爲顧客就是市場,不適應顧客,就是不適應市場。 

穩、快、增,解鎖存量時代的增長祕籍

雖然存量和增量時代有所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尋求業績持續穩定的增長,因爲增長破“萬卷”。 

存量時代,餐飲品牌該怎麼實現增長呢? 

我的答案是穩、快、增。 穩,穩住生意,不被市場帶着走;快,降本增效,輕裝上陣;增,擴展業務線,增加更多創收可能性。 

1、穩:穩住生意,不被市場帶着走

很多品牌之前生意很火爆,可是疫情後,顧客流失慘重,生意受損。這時保留原有的老顧客,穩定生意最爲重要。具體怎麼做?分兩步,一個培養核心競爭力,別一個是做顧客留存。 

培養核心競爭力。 剛開始核心競爭力是你的特色,隨着顧客的增多,核心競爭力變成你的特色+滿足用戶衍生的需求。 

比如陝西特色餐飲村:袁家村。袁家村剛開始的特色是100種不重樣的的小吃和它的漢中民宿特色以及現做現賣。隨着遊客增多,袁家村意識到,遊客除了吃好,還有“一次性在陝西玩夠”的細分需求。 

根據這個需求,袁家村擴展了自己的產品線,比如民宿、滑雪場、遊樂園等等,留住了遊客,也穩住了自己的地位,後來的一些模仿者再難撼其地位分毫。 

“特色+滿足顧客衍生需求”的方式可以穩住生意,“特色+供應鏈”也可以。 

元氣森林剛開始憑藉健康綠色飲料的特色快速崛起,並在飲品市場有了一席之地。 但很快,巨頭和新 來的入局者便開始模仿它的“特色”,跟它走同一條路,搶奪它的市場。 元氣森林爲了鞏固市場,便投 入資本,自建了供應鏈,穩住了自己的市場。 

其實這和也和海底撈相似,剛開始因某種特色在市場有了一席之地,再以供應鏈的方式穩住自己的優勢,進而保證自己的市場和顧客。 

將顧客留下來。 當然,有核心競爭力穩住了市場地位,但要真意義地將生意留存下來,還需要品牌+私域的方式。 

品牌是最穩定的流量池。 比如星巴克,雖然被衆多媒體和顧客圍攻,但事後依然有大量的顧客前去消費,生意並未受到太大的衝擊。之所以如此,便是因爲“星巴克”這個品牌已經深入到了一些咖啡顧客的心智中,即便外界市場如何巨大震動,這批星巴克愛好者仍然會去消費。 

私域,品牌逆勢增長的“底牌”。 有相關數據顯示,32.7%的企業已經部署了私域營銷工具,而37.8%的企業則將在未來計劃部署私域營銷工具。 

爲什麼這麼開始做私域?因爲私域可以把流量拿在自己的手上,進而多次開發和裂變,爲品牌二次增長打下堅定的基石。 

這就是一些大牌企業2020年做私域,2021年就開始擴張的原因,因爲有了龐大穩定客戶羣做支持,即使不成功,我的核心業務也不受太大影響,畢竟客戶在,品牌的商業大廈就穩。 

2、快:降本增效,不被對手搶佔先機

存量時代,內卷嚴重,增長睏乏,想要實現逆襲,超越對手,就要對“笨重”的店鋪進行 降本增效,輕裝上陣,才能提高效率,跑得比競對快,纔不會被市場甩在後面。 

比如,西安一家做湘菜的品牌蘭湘子,爲了降低成本,增加效率,砍掉了大包間,減少了圓桌,本來300平米的店砍到了最大的店不超250平米。菜品上,將原本40多個SKU砍到了24個;裝修上,採用簡裝的方式。 

經過這一些操作,蘭湘子的坪效、翻檯率、營業率和出餐速度都有了顯著提高。疫情下,更是逆勢增長,擴張到了20多家門店。 

品牌想要在內卷中不被擠下去,就要想盡辦法, 合理地降低成本,省下不必要的開支,將錢花在合理的地方,以此提高店鋪運營效率和效益。 

再以海底撈舉個例子,疫情之後它的業績虧損,就是有點“太豪橫”,沒有把錢用來提高翻檯率(提效),而是一味往前走開店擴張,所以最後虧了十幾億的現金,翻檯率依然沒有提升。倘若它把擴張的錢省下來,進行組織內部優化,提高整體戰鬥力,今年的財報出來或許就不是虧損,而是增長了。 

當然,降本增效,不是一味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忽略效益,這樣只會本末倒置。降本增效的本質,不是單一效率的提升,而是效率提升的同時效益也有提高。 

此外,降本增效有許多方法,絕不僅僅是數字化,數字化只是手段,但並不是唯一手段。 

3、增:擴展業務線,增加更多創收可能性

經過“穩”和“快”後,品牌的生意的已經趨於穩定,這時可以嘗試一下“增”,讓自己的穩定盈利再突破一次,也就是尋求增長的“第二曲線”。在這裏我給大家提供一點思路。 

(1)市場下沉。 

如果品牌之前做高端,便可以嘗試往中低端市場走。如果品牌之前是做商場,便可以往社區發展。如果是一二線城市的中小品牌,可以把目光瞄準“小鎮經濟”。 

這些市場雖有個別巨頭,但是體量龐大,並未出現增長天花板,依然可以讓新品牌們大展身手。 

當然,在進軍這些市場時一樣要充分調研,瞭解這些市場的規律和特性。 此外,下沉市場 是個慢生意,屬於長期的拉鋸戰,需要品牌走一步調整一次,再走再調整。 

(2)跨界。 

雖然餐飲業的跨界容易搞出來許多奇葩的融合方式,但是品牌也只有敢於去適當嘗試,纔有機會增加新的業務線。 

肯德基2019年跨界串串時,被無數消費者吐槽,最終也以失敗告終。但是倔犟如肯德基,同一年又賣起了咖啡,剛推出時也不被外界看好,也被消費者吐槽,可是經過無數調整,如今肯德基已經把咖啡做成了“流量收割機”,2020年全年KCOFFEE的銷量超過了1.4億杯,成爲其業績增長的重要部分。 

一些中小品牌,如果沒有足夠大資金去大面積的跨界,可以小面積實驗,逐步迭代,直接將其變成第二個“增長曲線”。 

△圖片來源:肯德基

(3)線上外賣。 

這幾年外賣市場一直在不斷的擴張。艾媒諮詢數據顯示,外賣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1348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6646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7.6%;而外賣消費者規模也從2015年的2.09億人次增長至2020年的4.90億人次。 

各路品牌紛紛佈局外賣,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比如呷哺呷哺,最新財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呷哺呷哺外賣收入達1.87億元;海底撈則爲近6萬個家庭提供了外送到家服務。 

外賣雖然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它始終是一個趨勢,也是餐飲增長的一大途徑,正在探索新增長方式的品牌或許可以嘗試一下。 

,

標籤:餐飲 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