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宜興紫砂壺泥料排名

宜興紫砂壺泥料排名

宜興紫砂壺泥料排名如下:

1. 荒泥:以峭壁、彩壘、梨坑三處產地最爲著名,泥質粗糙,富含石英、膨潤土等成分,壺面自然不規則,透氣性良好,常用於製作矮小的小壺或瓶類。

2. 紫砂泥:產自八卦山,泥質緻密,含鐵量高,易氧化呈現暗紅色調,質地細膩,具有優秀的陶瓷塑性和延展性,可用於製作各種形狀的紫砂壺。

3. 青釉泥:地處盱眙的青龍泥礦產出,泥色深度、均勻度較高,質地細膩,透氣性弱,適宜用於製作帶有青綠釉的小型紫砂壺。

4. 西施泥:起源於盱眙西施山,泥色輕柔含藍,用手揉動可以感受到細膩的手感,屬於宜興紫砂壺中的高品質泥料,常用於製作高檔、特殊形狀的紫砂壺。

5. 金鉤泥:產自宜興盆地,物產豐富而價廉,質地堅韌,常用於製作取形簡單的茶壺或瓶類,色澤淡麻,不易暴露泥質以及釉色的變化。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紫砂壺哪種泥料最好

底槽青泥料。泥料總體分爲三大系,紫泥,紅泥,本山綠泥。一切泥料離不開這三個主系泥料,清水泥屬於紫泥類別,朱泥屬於紅泥類別,而底槽清和段泥是共生礦。

底槽青泥料是當前最好的紫泥。

本山綠泥:古名“梨皮泥”。礦土呈淡綠色層片狀,燒成陶後現梨皮凍色(米)。產於黃龍山岩層與紫泥共生礦層中,僅數釐米厚,位紫泥上層與巖板間,俗稱“龍筋”。

段泥原礦目前非常稀貴,現在宜興制壺人開始用本山綠泥加紫泥來人工調配,形成非自然段泥料。

擴展資料

紫泥主要成份爲水雲母,並含有不等量的高嶺土、石英、雲母屑及鐵質等。綜合分析,紫砂泥屬於粒土--石英雲母系,頗類制瓷原料的特點,因此單種原料即具有理想的可塑性,泥坯強度高,乾燥收縮率小,爲多種造型提供了良好的工藝條件。

綠泥是紫砂泥中的夾脂,故有“泥中泥”之稱(團山泥則是紫泥和綠泥混雜共生一起的泥料)。綠泥產量不多,泥質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爲低,一般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塗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顏色更爲多彩。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紫砂壺

紫砂泥料有幾種。

紫砂礦料主要產於宜興丁蜀鎮黃龍山山丘之中和丘陵地帶。黃龍山位於宜興丁蜀鎮北西處,面積約2.5平方公里。歷史上紫砂礦料出處均屬於黃龍山礦區範圍。由 於長期開採加上市政工程建設,如今的黃龍山已今非昔比,僅僅留存部分小山體。目前,紫砂泥料主要分紫泥、紅泥和綠泥三種。

1.鐵星泥

鐵星泥,此泥料在早期做壺使用較多深紫茄色、色澤溫潤討喜,礦中極品。泥性:黏性佳,含石英、雲母、赤鐵礦的含量特別多,所生產的茶壺會產生非常密集的小熔點,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氣孔對流較好;沖泡使用,漸露鋒芒,養成變化甚大爲養壺之最佳教材在,黃龍山脈紫砂中挑選提煉處理的特殊紫砂泥礦;泥色:深紫茄胎骨堅潤,此種泥料非常難得稀有,泡茶好喝,評價特好,礦區: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脈4號井。

窯溫:約1150-1200度C/收縮比:約13%

適合沖泡:烏龍茶生茶(輕培火系列)特好、鐵觀音(中培火或重培火系列)特好、普洱茶各種系列特好。

2.底糟青

底糟青,爲原礦紫砂,產於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系四號井,由於產於紫砂最底層,質地特純,泥質細膩、成色穩重,呈棕色,在近代制壺名家廣泛使用。

窯溫:約116度C/收縮比:約11%

適合沖泡:烏龍茶生茶(輕培火系列)

3.紫皁青

紫皁青,爲原礦紫砂,產於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系四號井,由於產於紫砂最底層,質地特純,泥質細膩、成色穩重,呈紫紅色,爲稀有泥料,在近代制壺名家廣泛使用。

窯溫:約1170度C/收縮比:約11%

適合沖泡:烏龍茶生茶(輕培火系列

4.紫茄泥

紫茄色澤溫潤討喜,泥中極品。泥性:黏性佳,含石英、雲母、鐵量高,在黃龍山脈紫砂中挑選提煉出來的特殊紫砂泥礦,泥色:茄紫胎骨堅潤,此種泥料非常難得稀有,泡茶好喝,評價特好。礦區: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脈。

窯溫:約1150-1200度C/收縮比:約12%

適合沖泡: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 特好、 鐵觀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特好、普洱茶各種系列

5.黃龍山石黃

黃龍山石黃,開產於黃龍山的嫩泥礦,近代用來做朱泥壺的原料,嫩泥礦中含砂量重,坊間常用來做仿古朱泥壺,頗受歡迎。

窯溫:約1100度C/收縮比:約18%

適合沖泡: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

6.拼紫泥

拼紫泥,是用不同泥調配而成,簡稱“拼紫泥”也稱調和泥爲較常用的紫砂泥料,燒成呈棕色,在市場接受接受度很高的泥料,礦區: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泥性:穩定性特佳,容易掌控,結構緊密,可廣泛利用,成型容易。

窯溫:約1150~1200度C / 收縮比:約11%

適合沖泡: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 、 普洱茶各種系列

7.蘭山朱泥

又稱小紅泥,由宜興市洑東鄉東面的礦區所開採的嫩泥,因含大量的氧化鐵經過窯燒會變成硃紅色(又稱小紅泥),泥質細膩密度高高結晶跟一般紅泥含礦量不同泥質較多,此種泥料非常稀有,泡茶好喝,評價特好。礦區:江蘇宜興市洑東鄉。

窯溫:約1080度C / 收縮比:約20-28%。

適合沖泡: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特好、 鐵觀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特好、普洱茶各種系列特好。

紫砂壺哪種泥料最好

紫砂壺天青泥料最好。

古云“天青色”,黯肝色中閃現藍光,以礦石顏色命名之,在丁蜀鎮中心的大水潭礦中有產出,爲珍貴稀有泥料之一。紫砂壺的天青泥料是最好的,也是紫泥中最好的一個品種,在我國古代的時候就被視爲珍品,當開採出來的時候,它的顏色類似於天藍色,但經過高溫煅燒後呈暗紅色,質地溫潤細膩,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除了天青泥外,其次還有紅泥、墨綠泥、紫泥、本山綠泥、黑金砂等,而每種泥料都有品質的好壞,而天青泥的產量稀少,且品質高貴典雅,經久耐用,可謂藝術和使用的完美結合,在市場上的價格也很高。

天青泥特點

天青泥顏色變幻多端,天青泥品系衆多,爭論不已,唯以藍、綠、灰基本色調爲主來識別,色調傲然不羣,氣質高雅,不玄誇。泡茶特性是親茶性佳,香氣醇滑,甘韻可口,溫度時差掌握平實易上手,是很好的泥料之一。

天青泥,其原礦質細膩呈青藍色,產於清代中期,曾在丁蜀鎮中心的大水潭礦中有過。成陶後呈暗肝色,高溫後顏色泛青,泡養後青裏透綠,而且越養越綠。天青泥所需要的窯溫約1100℃,收縮比約14%,產於江蘇宜興丁山,泥性粘度適中、疏密均具,能製作細膩花貨處理,雲母、石英含量較高,張力足,變化不大。

紫砂壺哪種泥料最好

紫砂壺紫茄泥料最好。

紫茄泥呈紫茄色產於江蘇宜興丁山臺,在黃龍山脈紫砂中挑選提煉出來的特殊紫砂泥礦,是泥中極品。泥性:紫茄泥黏度好,磁性高,含鐵量高,提取不易,乾溼控制不易。燒製時容易起皺變形,窯溫燒容易氧化鐵熔點。燃燒後,顏色神祕高貴,散發出特殊的紫砂質感,光潔氣蘊;充分體現了砂壺的表面紋理和光線的折射變化,令人興奮。

淋變色率高,熱合理,適茶性好,生動率真,不敗茶,不矯揉造作,平實親和,品茶佳友,壺中君子。適用於綠茶、紅茶、烏龍茶生茶。

青灰泥:

藏青灰泥是明末清初廣泛流傳的一種泥;近年來開採量小,成品稀缺;深紫灰色調。因爲它充滿了顆粒,有着特殊的觸感,玩家稱之爲鯊魚皮。這是一個很難找到高質量的泥料。泥漿疏鬆不成型,含鐵量高,張力高,不易變形、坍塌,但粘度不足。

燒成過程中易出現氧化鐵、石灰、跳砂和雜質較多的泥漿熔點,窯溫很高。燃燒後的雙孔結構明顯,空氣對流順暢,古樸典雅,充滿了古老的味道,具有明代紫砂原礦的獨特魅力。摸起來很重,沒有刮毛,顏色像灰色中帶紫色,厚重,結實,不妥協,像個硬漢,很容易辨認。適合泡紅茶、綠茶、烏龍茶等。

紫砂壺泥料分類四大紫砂壺類型任你選購

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有喝茶的習慣吧!品茶可以修身養性,說到品茶就不得不說一下紫砂壺了,紫砂壺是非常重要的泡茶器皿,所以非常值得大家去了解!估計大家平時也僅僅只有表面的印象吧。很多人選購它,也許都是看到別人都用他們纔買的。並且大家也知道它是一個值得收藏的東西。對於好的紫茶壺真真是一壺難求。紫砂壺的樣式非常地多,而且等級類型也是不同的,接下來小編將詳細給大家介紹一下關於紫砂壺泥料的分類。

紫砂壺泥料分類

1.紫泥

位於江蘇宜興黃龍山,礦脈所開挖出來的紫砂原礦提練而成,礦脈裏鐵質成份較高泥料內所含顆粒較大結構疏鬆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氣孔對流較好;日久使用,漸露鋒芒,養成變化甚大爲養壺之最佳教材。泡茶好喝,評價好!礦區地址: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燒成窯溫:約1150度C收縮比:約11%

【建議沖泡】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特好、普洱茶各種系列等[1]

2.清水泥

本泥因視之古樸,經長期使用後老味濃厚,又乃古代陶人最喜使用,爲流傳較多傳器之泥料,故以“清水泥”名之;乃作與賞二者最推崇之泥料。泥性:乾溼易掌握,穩定性高,黏性合理,成型較易。陳泥須回煉,否則易生黑邊、花泥,提煉時須留意氧化鐵及石灰質之剔除。特點:泥色醇和爾雅,文人氣息濃厚,大小件作品皆可展現紫砂風華;易與使用者產生共鳴,爲明初陶手最喜使用之泥料之一。衝茗特性:使用日久愈呈紅潤包漿泡茶易上手,親和力佳,溫度掌握簡單,可輕鬆衝茗,泡養日久愈加紅潤樸拙,古穆端莊。窯溫:1160度。收縮比:約12%。礦產地: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

【建議沖泡】普洱茶各種系列、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鐵觀音、花茶、紅茶、綠茶、龍井、碧螺春。

3.底槽清

最早產於黃龍山四號井,後來是黃龍山五號井和臺西礦。由於產於紫砂最底層,質地特純,泥質細膩、成色穩重,呈棕色,在近代制壺名家廣泛使用。礦區地址: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燒成窯溫:約1200度/收縮比:約11%

【沖泡建議】普洱茶各種系列,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龍井,花茶,碧螺春,紅茶,綠茶等

4.紅皮龍

紫泥類,礦料較爲稀少,近年來市場上更是少見。舊時宕口出泥時視爲上品紫泥,但單獨煉製燒成後色澤較普通紫泥偏紅,必須40目煉製,泡養後越發油潤色澤紅的發豔,40目大顆粒分佈均勻,猶如硃紅大龍身上紋路一般,因此得名!一般分佈在黃石層的下面,泥色紅褐色,燒成後爲紅色。紅皮龍相對石英含量較高,雲母雜質也比較多,透氣性能好,泡茶易上手,親和力佳,溫度簡單易掌握,使用愈久愈發紅潤,爲雅俗共賞之泡茶利器。。窯溫:1100度,收縮比:15%左右。

紫砂泥的含義:

1、產自我國東南江蘇宜興,一種含鐵質粘土質粉砂岩,由水雲母、高嶺土、石英、雲母屑、鐵質等礦物構成。屬於粘土—石英—雲母系。

2、、主要化學成分:氧化鐵、氧化硅、氧化鋁、氧化鈣、氧化鎂、氧化錳、氧化鉀等。

3、紫砂泥三個字分拆後,“紫”爲主色調,重點就在“砂”,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泥中有“骨”,“骨”就是石英顆粒,“泥”,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泥,它是一種礦體。

4、紫砂泥基本色系:紫、紅、黑、黃、綠

5、紫砂泥分三大類:紫泥(龍肌)、綠泥(龍肋)、紅泥(龍皮),一切泥料無論如何命名都離不開這三大主體。

紫砂壺的泥料有幾種【淺析紫砂壺的泥料特色】

摘 要:紫砂泥是大自然賦予江南宜興的恩澤,因其豐富的天然色彩被稱爲“五色土”,本文簡要介紹紫砂泥的分類、顏色、特性等方面的內容。   關鍵詞:紫砂泥;顏色;特性

  

  1 前 言

  

   紫砂泥是大自然賦予江南宜興的恩澤,大自然孕育了歷代紫砂名匠,歷代紫砂陶藝家以聰穎靈巧的雙手,爲後人創造了蔚爲壯觀的壺藝天地。

   紫砂泥是粘土、石英、雲母,以及共生的有色耐火粘土,經1100~1200℃燒製而成,紫砂壺泥色分五色土、巖中泥色、天青色、暗肝色、海棠紅色、硃砂紫色、水碧色、葵黃梨皮色、墨綠色、黛黑色、栗色、桐綠色、榴皮色、沈香色等。其中以朱、紫、米黃爲紫砂泥的基色,可分成:紅泥(朱泥)、紫泥(底槽青)、團泥(即本山綠泥呈米),這三種基泥由於地質成形條件不同,礦層分佈不同,燒成時溫度也會略有不同,其色澤也變化多端,妙不可思。

  

  2 紫 泥

  

   紫泥是甲泥礦層的一個夾層,紫砂泥礦體形態呈薄層狀、透鏡狀。礦層厚度一般在幾十公分到一米左右,穩定性差,有時不延續而滅尖。原料外觀呈紫紅色、紫色,帶有淺綠色斑點,軟質緻密塊狀,斑狀結構,燒後外觀爲紫色、紫棕色、紫黑色。由於它具有較強的可塑性,收縮率小等優點,是生產各種紫砂陶器的主要的泥料,目前僅產於丁蜀黃龍山一帶。

  

  3 綠 泥

  

   綠泥是紫泥砂層中的夾脂,故有“泥中泥”之稱。團山泥則是紫泥和綠泥混雜共生在一起的泥料。綠泥量小,泥嫩,耐火力低,一般多用作壺身的粉料或塗料,增強紫砂陶的裝飾性。

  

  4 紅 泥

  

   俗稱“朱泥”、“硃砂泥”。因其成陶後,色似“硃砂紅”故名。產於宜興任墅趙莊山,嫩泥礦層底部,質堅如石,其含鐵量高,產量甚稀。礦土外觀呈磚紅夾色,以粘土爲主的粉砂岩土,可單獨成陶。紅泥收縮率大,燒成溫度在1080℃左右,常制小件器物。70年代中期,此種紅泥甚缺,即改用川埠紅泥加嫩泥替換,礦土呈土,石質堅硬,成陶與其相似。80年代以伏東紅泥制壺,其玻璃相重,燒成溫度在1050℃左右,成陶後色硃紅,聲脆亮。其泥質嬌嫩,製作成型工藝較高,泥土收縮率較高,故成品率低,一件大壺佳作更是難求。

  

  5 緞 泥

  

   緞泥即團泥,天然團泥是紫泥和綠泥的共生礦,本山綠泥如不加拼制,直接成泥效果是很不理想。因此一個經驗豐富的藝人會少許加入紫泥,這樣就成爲現在的拼制“團泥”了。宜興方言裏“團”和“段”同音,團泥料相對要比紫泥和朱泥更爲直觀。好的團泥礦料是天然的紫泥和綠泥共生礦料,但如果紫泥料偏多,顏色就會偏紅,高溫下就會偏青,偏灰;相反如果綠泥成分高,燒成的顏色就會偏黃,高溫下就會偏灰白,其顆粒結構的特徵是質感十分豐富。

   爲了豐富紫砂陶的外觀色澤,滿足工藝變化和創作設計的需要,可以把幾種泥料混合配比,或在泥料中加入金屬氧化物着色劑,使產品燒成後呈現天青、栗色、深紫、梨皮、硃砂紫、海棠紅、青灰、墨綠、黛黑等多種顏色。若雜以粗砂、鋼砂,產品燒成後珠粒隱現,產生新的質感。紫砂泥色千變萬化,紫砂泥�原料處理也耐人尋味。在製作處理上大致要經過:天然風化、泥料粉碎、篩選除雜、級配、煉製、陳腐等原料加工過程。從製作方法上:又分手工泥和現代機制泥。從原料互配上:有原色泥原配和互配之分。但不管怎樣,原料加工一旦成品即稱熟泥,即可經陳腐後成形制作之用。歷史上有許多好的調砂泥,不同時期、不同歷史年代,有不同的代表性泥色和調砂特色,這就給收藏者和紫砂鑑賞家們提供了歷史作品鑑賞的佐證。一件上好的紫砂陶藝品,特別是壺類,在實際使用中壺體表面肌理給人以手感舒暢、細而不膩,雅緻迷人。

   對於紫砂壺的性能“色香味皆蘊”過去早有定論。而且,科學機構也對紫砂壺的“暑月越宿不餿”一事,紫砂壺與陶瓷做了詳細測試,的確證實了紫砂壺較陶瓷優越,這一結論是基於紫砂原料的獨特性。紫砂壺實用性強,乃在於它具有比較高的氣孔率,使其具有透氣性好的優點。

  

  6 總 結

  

   紫砂泥質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能,較小的乾燥收縮、較高的生坯強度、泥料不需加配其它化工原料、透氣性好、不需施釉即平整光潔,加之外觀端莊,色澤沉穩、質感好、顆粒美等諸多優點,其所製陶器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又具有較高的藝術性,深受當今收藏者喜愛。

  

  參考文獻

  [1] 曾柱昭.宜興紫砂壺的鑑定歷程[M].北京:中國文物世界,1986.

  [2] 樑白泉.宜興紫砂[M].上海:文物出版社,1990.

  [3] 李英豪.紫砂茶壺[M].臺北:藝術中心,1991.

紫砂茶壺的泥料一共有哪些品種?各等級如何?

紫砂壺的出現始於宋代。紫砂工藝的真正鼎盛期是明代,此時紫砂工藝異軍突起,陶壺應運而生,風靡天下,人們不再垂青於用金、銀、錫、瓷所制的茶具,而偏愛平淡質樸的紫砂陶製茶具。明清時期紫砂陶器盛行於世,名品迭出,身價大增。這種現象的產生來源於兩個方面,其一,是因爲在明末清初時,社會矛盾異常複雜,文人學士因不滿現狀,尋求自我完善與自我解脫,追求返樸歸真的意趣,在壺飲中尋找寄託、尋找質樸、尋找自然與閒雅。其二主要反映在它的實用價值上。紫砂壺不但具有近於瓷器的機械強度,又有一定的透氣性和微小氣孔,用紫砂壺貯茶納茗,有湯不變色、味不渙散、冬可暖手、夏不餿變等其他茶具無法比擬的優點。

紫砂陶壺的製作過程十分複雜。經選泥、養土(窖藏一段時間)、洗泥等許多工序後才能製作。並因泥色和質地的不同,泥料呈現出各種色彩,如石黃泥呈硃砂色、天青呈暗肝色等。製陶藝人往往又以不同質地的陶土加以調和、進行創新。如老泥與天青泥、石黃泥調和即呈古銅色;梨皮泥和細白泥調和呈淡墨色等等。人們通常見到的紫砂壺,主要原料是紫砂泥,其顏色紫紅,質地細膩柔韌。

燒成後的紫砂壺分幾十種顏色,主要有海棠紅、豬肝紅、大刺紅、葵黃、芝麻黃、豆青、墨綠、榴皮、葡萄紫、琅王幹翠等。又有圓球、鵝蛋、冬瓜、束腰、美人肩、將軍盔等各種壺體變化造型。可謂方非一式、圓不一相。紫砂壺的外型款式雖千姿百態,但總的來講,可分爲四大類型:

光素型。這類壺外形簡樸無華,表面光滑,富有自然光澤。根據圓球、圓柱、四方、八方等幾何形狀爲依據而製作。常見有圓壺、四方壺、六角菱花壺、直腹壺等。

仿生型。這類壺以塑捏爲主,做工精巧、結構嚴謹。多仿照樹木和花卉的枝幹、果實、葉片及動物或生活用品的形狀製作,栩栩如生、質樸親切。常見的有鬆段壺、梅樁壺、扁竹壺、南瓜壺、魚壺、貓壺、船形壺、蒲包壺等。

藝術型。這類壺不僅造型多變,往往又集書畫、詩文、雕塑、泥繪、彩繪、包錫鑲嵌等於一體,給人以綜合性的藝術享受。常見的有浮繪山水壺、雙喜壺、漢簡壺等,“曼生壺”是其代表作。

特種型。這類壺包含兩個品種:一是含有現代陶藝意味,不受傳統壺藝約束,充分展示作者個性並刻意創新的紫砂壺。一種是專門爲福建、廣州、臺灣啜飲烏龍茶制的特殊茶具,又稱功夫茶具。此類紫砂壺體態嬌小,容量一般在50-100毫升,而與壺配套的4個茶杯更是小得出奇,如同半個乒乓球,容量僅5毫升左右。

除以上4種大的類型外,還有許多混合型的紫砂壺,林林總總,各有風韻。

受紫砂壺製作的繁複工藝和製陶藝人們的名氣以及名人名壺擁有者的地位象徵等因素的影響,紫砂壺自明代以來一直身價不減,許多收藏家甚至傾其家財而求一紫砂珍品。

隨着宜興紫砂壺的收藏熱及它的經濟價值增大,目前市場上出了許多僞劣之作,或冒前人名作;或用異地劣泥,工藝及質地十分粗糙,紫砂收藏者必須認真辨別纔是。一般來講,真品的壺身分量較重,色澤光潤,質地細膩,敲之明脆鏗鏘。同時,壺底和壺蓋內(甚至在壺把及提樑的下方)均有陽文名章款識,僞劣之作大多體輕、色暗、質粗、聲悶或無名章款識,即便有,也是陽文陰文混雜,字跡潦草模糊。更有壺體上塗以川蠟、地板蠟等使其色澤光亮以充上品者,或塗以柏油、鞋油以充古器者。

好的紫砂壺,通過它的形、神、氣,集美學思想、自然韻味、書畫藝術、經濟價值於一體,給人以平淡、閒雅、質樸、溫和等內在心靈感受。與心靈相通的珍品,自然比金銀珠寶的價值要高,這便是紫砂壺一直被收藏家珍愛和譽它爲茶具之王的主要原因。

紫砂壺的泥料有哪些紫砂壺的產地

紫砂壺廣受追捧,那麼大家瞭解它的泥料有哪些嗎?它的產地又是哪裏呢?今天小編就來爲大家介紹一下吧。

一、紫砂壺的泥料有哪些

在製作紫砂壺的過程中,泥料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紫砂壺的泥料主要分爲三大類,分別是紫泥、紅泥、綠泥,這些泥經過調配之後還會再細分出很多種。

1、紫泥:紫泥是甲泥礦層的一個夾層,原料外觀顏色呈紫色、紫紅色,並帶有淺綠色斑點,燒後外觀顏色則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紫泥的主要成分爲水雲母,並含有不等量的高嶺土、石英、雲母屑及鐵質等,可塑性強,泥坯強度高,乾燥收縮率小,是製作紫砂壺的主要泥料。

2、紅泥:紅泥是位於嫩泥和礦層底部的泥料,含有極高的氧化鐵,燒成之後壺身會變爲硃砂色、硃砂紫或海棠紅等顏色。紅泥的成型工藝難度較高,產量又少,一般作爲化妝土裝飾在紫砂泥坯上。

3、綠泥:綠泥是紫砂泥中的夾脂,有泥中泥之稱。泥質較嫩,耐火力比紫泥低,一般用於胎身外面的粉料或塗料。

二、紫砂壺的產地

紫砂壺產自江蘇宜興丁蜀鎮,又名宜興紫砂壺。其顏色主要是紫色、紅色或米,表面帶有柔和光澤,外觀美麗,泡茶時不奪茶真香,又無熟湯氣,可保持茶葉的色、香、味長時間不變,實用性強,展現了藝術和實用的完結結合。

紫砂壺產自中國明朝時期,至今已有五百多年曆史。當時,紫砂壺的創始人供春先生製成的紫砂壺被稱爲供春壺,入眼栗色暗暗,如古今鐵,敦龐周正,十分珍貴。後供春先生的弟子對紫砂壺進行傳承,並流傳至今。

紫砂壺的泥料主要有紫泥、紅泥和綠泥,產地是江蘇宜興。看完上面的內容,大家對紫砂壺的瞭解應該更多了一點吧。

紫砂最頂級的泥料

紫砂最頂級的泥料是天青泥。

光緒八年《宜興縣誌》記載:“天青泥於諸泥最貴,制茗壺者特用之”,天青泥在古時就不多見,非常稀少。

天青泥產於青灰紫泥之下,礦料質地均勻細膩,呈紫褐微透紅色,緻密塊狀,白色雲母碎片含量極少,表面呈貝殼紋理狀,有白色蠟質狀,斷面呈紫黑微透紅色。天青泥熟泥細膩,可塑性好,燒成後呈深豬肝色,表面呈細梨皮狀,胎質細密堅潤,色澤細膩豐富。

古代的窯溫有限,而今的話,天青泥從可從1100度到1400度的跨度差異,高溫燒成髮色呈青色,窯溫跨度大,顏色跨度更大。

紫砂壺鑑別真假方法

1、看:真紫砂壺的紋理清新、圓潤,視覺有啞光的效果,有衆多細小顆粒。

2、摸:真紫砂壺摸上去的手感細膩但不打滑。

3、轉:真紫砂壺的壺蓋轉動靈活流暢,併發出“絲絲”或“沙沙”的悅耳聲。

4、聽:輕敲壺體,真紫砂壺敲擊的聲音清脆悅耳,聲音短暫,敲擊結束聲音立刻停止。

5、試:澆水在壺上,真紫砂壺不會形成明顯的水珠,且會被吸收。

6、證書:正品紫砂壺一般會有製作者的手寫證書。

宜興紫砂壺什麼泥料好

不同的泥做出不同顏色的壺 紫砂壺泥料紫泥、綠泥和紅泥,由於其固有的化學組成、礦物組成和工藝性能,即便單獨一種泥料,通過粉碎、練泥,便能單獨製成產品。紫泥是生產各種紫砂陶器的最主要的原料。綠泥用作化妝土粉飾在紫泥坯體表面。由於綠泥數量不多,同時大件的綠泥產品不易燒好,因而僅少數產品用綠泥製作。 從礦層開挖出來的紫泥,俗稱生泥,泥似塊狀岩石,經堆放在露天稍事風化,待其鬆散,然後用錘式破碎機初碎,輪碾機粉碎、真空練泥機捏練,便成爲供製坯用的熟泥料。紅泥、綠泥的製備與紫泥相同。在50年代初期,宜興製陶作坊或者紫砂廠還是沿用明清的老方法,把曬乾搗碎的泥團圍成一圈,用河水沖洗,人站在裏面不停地走動、踩踏,直到泥料軟硬適中。今人實難想像前人在練制泥料是如此的辛苦、落後。到60年代後期開始採用機械化、有雷蒙粉碎機、攪拌機、真空練泥機等作業機械。 爲了豐富紫砂陶器的外觀色澤,滿足工藝變化和創作設計的需要,藝人們透過把幾種泥料混合配比,或在泥料中加入金屬氧化物着色劑,使之產生非同尋常的應用效果。大凡名家對泥料的配製皆各有心法,不相私授,進而形成紫砂泥有些特定泥料成爲某些名家的代名詞,也突顯了名家的藝術風格。當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呂堯臣創作的絞泥壺便是一例,有“呂氏魔術壺”之泛譽。此外,如作品燒成後呈現天青、栗色、石榴皮、梨皮、硃砂紫、海棠紅、青灰、墨綠、黛黑、冷金黃、金葵黃……等多種顏色,吸引了紫砂收藏家的目光。紫砂泥若再摻入粗砂、鋼砂,產品燒成後珠粒隱現,產生特殊的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