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古代中原地區範圍

古代中原地區範圍

1.中原地區的範圍包括陝西省、山西省、河北省、山東省、河南省。其中,中原廣義上指洛陽至開封一帶爲中心的黃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區,狹義上指以河南地區爲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範圍爲今河南省及其毗鄰地區,包括山西東南部、河北南部、山東中北部、山東西南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等大片區域。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古代的中原是指哪裏?

狹義上指今天的河南省。廣義上包括今河南省全部、山西省東南部、河北省南部、山東省西南部、安徽省北部、江蘇省西北部等區域。

中原五省,指的是冀魯豫――陝西、山西、河北、山東、河南。

拓展資料

       

       三秦、三晉、燕趙、齊魯、中州所在的黃河中下游地區,是華夏文明最初的舞臺。

三代以地理位置而言,夏朝居中,商朝在東,周朝在西,而三朝的更迭與後世的改朝換代並不完全相同,其取代的是天下共主的地位,而“封邦建國”的封建制是當時的主要模式。

1,秦漢

秦漢,是我國的第一次大一統,也是華夏文明擴展至整個陰山~長城以南的時期。

       

       漢末三國,統一於西晉。可是,西晉卻擔不起大一統王朝的重任,八王之亂及其由此引起的永嘉之亂導致了我國曆史上最漫長的大時期――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隨之而來的就是華夏族的第一次衣冠南渡。

衣冠南渡,指的是中原世家大族的集體南遷,而當時的遷徙之地就是以南京爲中心的東南地區。

衣冠南渡至江南,五胡內遷於中原,這便是南北朝。不過,此時的中原五省與周邊相比依然有着強大的經濟文化優勢,於是鮮卑融於華夏,北朝統一南朝,我國的第二次大一統時代――隋唐時期得以建立。

2,隋唐

隋唐,依然以中原五省爲核心,一如當年的秦漢時期。

如果說有什麼不同,那麼就是江南作爲帝國的經濟文化中心開始崛起,同時東北地區的契丹、奚、靺鞨開始在唐朝的影響下崛起,他們將在唐朝滅亡之後影響整個中國的歷史進程。

       

       

唐朝末年的黃巢之亂導致了華夏族的第二次衣冠南渡,之後,當北方混戰不休之時,南方雖然也是割據政權,但相對平和。

唐亡之後,契丹人建立了遼國,党項人建立了西夏,趙匡胤建立了北宋,天下三分。

靖康之亂,導致了北宋的滅亡,同時也是我國的第三次衣冠南渡,這一次北方人選擇了杭州。於是,南京和杭州成了整個吳語區的兩個語言孤島。

3,元明清

兩宋之際是我國曆史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因爲從北宋滅亡開始,中原五省――這一我國數千年來的經濟文化中心不再是決定歷史走向的最重要的地緣力量。

隨着兩宋時期我國經濟文化中心的南移,全國的經濟和文化開始由東南五省決定,而天下統一的力量和中心則北移逐漸由東北地區所主導。

       

       遼~金~元三朝步步爲營,直至完全統一天下。之後,朱元璋建立大明,迫使蒙古人重新回到大漠草原,但明朝卻無力恢復元朝的規模。

明朝末年,天下又是三分之局――大明、後金和蒙古,最終後金~清朝滅南明和蒙古,一統天下。

古代中原地區指的是哪裏?

中原又稱中土、中州、華夏,是指洛陽至開封一帶爲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

廣義上講,中原指的是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具體來講指包括河南省大部分地區以及河南鄰近的安徽北部、河北省南部、山西省南部,陝西省東部及山東省西部各一部分在內的黃河中下游地區。

中原地區的重要性

從夏朝到宋金時期的3000多年間,中原一直是中國、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先後有2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於此。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說,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中國有歷史記載或考古證據表明較長時間的主要政權的八大古都中,中原地區佔據四個,分別是洛陽、開封、鄭州和安陽。

古代中原是指哪些地方?

古代稱中原 是指現在的哪些地區

以河南省爲中心,包括周邊河北省南部、山東省西部、江蘇省西北部、安徽省北部、山西東南部等廣大地區。如下圖

中原包括哪些地方

從歷史和古籍上來看,廣義的中原地區專指黃河中、下游地區。

當代中原的含義較之古代有所縮小,特指河南大部及毗鄰地區。

黃河中游地區:山西大部、陝西中北部、河南中西部

黃河下游地區:河南東部、河北中南部、山東西部

歷史上的中原地區界限範圍:

北界晉北、陝北、冀北一帶,

南至秦嶺-伏牛山、皖北、蘇北一帶,

東到魯西,

西至隴東,天水一帶

其核心是以晉、陝、豫三省爲中心的,這一被考古和歷史文獻所證明。

中原地區古都薈萃,尤以長安、洛陽、開封爲盛,明繆希雍《葬經翼》曾提到:關中長安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首也。河南洛陽者,天地之中,中原之粹也。

歷史古籍上對於中原的界定範圍:

北界————————太原(中原北門)、張家口野狐嶺、北京以南的河北地區

金《過晉陽故城書事》:“中原北門形勢雄,想見城闕雲煙中。”(晉陽即今太原)

《明實錄·永樂十四年》:“伏維北京,南俯中原。”

元《嶺北行》:“中原南北限西嶺,野狐高出大庚頂”(西嶺指大馬羣山,野狐即張北境內野狐嶺)。

南界————————秦嶺-伏牛山

《出師表》:“北定中原,還於舊都。”(蜀國位於秦嶺之南)

東界————————淮安

《登楚州城》:”此去中原三裏許,一條玉帶界天橫。“(楚州,今江蘇淮安)

西界————————甘肅隴南、天水,寧夏固原、陝西榆林

《三國演義》:“蜀兵已到祁山,入寇中原,卿安忍坐視乎?“(祁山位於隴南、天水一帶,兵臨祁山即意味着入寇中原)

明《名山藏》:“陝西三鎭,中原門戶也。”(明三鎮爲今陝西榆林、寧夏固原等三邊鎮)

古代的"中原"到底是指哪裏?

中原 是現在(河南省以及河北邯鄲\山東聊城.濟寧\山西晉城地區) 另: 江南 是在封建社會後期指江淮地區(含)以南的蘇浙皖地區. 關中 是指陝西潼關以西地區.要和關內(主要制山海關以南)分清楚. 關外 是指山海關以北的東北地區. 古代的塞外: 塞外指河北、山西北部,長城以外,承德爲重點。 “塞”指長城要塞,塞外指今內蒙古中部和西部一帶。 塞外指的是長城以北的地區。 不過呢,一般從古至今 說法也是不一的。 還有的人是說:狹義地講。塞外是指西域的東部、河套地區、寧夏一帶。主要有隴西、榆林。 內蒙古、東北應該不在範圍

古時中國的中原指的哪裏?

一般認爲,古代中原係指黃河中下游地區,華夏族部落集中分佈的區域,中心是古豫州。隨着華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華夏文化或周文化的擴展而有所蔓延。居住在黃河中下游地區,文化較先進的華夏族自視文明,自稱中國,以別於四夷。一些夏、商時期尚屬夷蠻狄的周邊地區,隨着華夏文化的傳播,成康之世的分封,也納入中原文化區。實際上兩週時期的中原地區除了今河南省外,主要還包括陝西、山西、河北、山東等省的部分地區。 現代一般使用中原地區稱謂,狹義上主要是指河南;廣義上指“黃河中下游地區”,包括河南、河北省南部、山西省南部、山東省西部、江蘇省西北部、安徽省和湖北省北部地區。

古代中國所說的中原指的是什麼範圍呀?

中原是一個地域概念,是指以河南省爲核心延及黃河中下游的廣大地區,這一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被華夏民族視爲天下中心。中國中心主義天朝的中心,而華夏之外的民族被稱爲“化外之民”或者“蠻夷”(史稱“四夷”,即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古人常將“中國”、“中土”、“中州”用作中原的同義語。一般認爲,古代中原系華夏族部落集中分佈的區域,中心是古豫州。中原地域隨着華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擴展而有所蔓延。文化比較先進的華夏族自視文明,自稱中國,以別於四夷。一些夏、商時期尚屬夷蠻狄的周邊地區,隨着中原文化的傳播,成康之治的分封,也納入中原文化區。

我國古代中原具體指的是哪裏?

關於中原的範圍,我以爲得從歷史上說,不可一言概之。由於古代交通工具所限,王朝直接管理能力所及的範圍即爲中原。殷商之前,中原僅以今西安爲中心的“八百里秦川”。以西的西歧,商稱之爲西戎,出了潼關稱東夷,秦嶺以南爲南蠻,陝北高原稱北狄。到了秦漢,始皇帝“車同軌、書同文”,中原的範圍擴大了。西擴到甘肅,東至河南,北至燕趙,南至長江。唐宋以後,在中原再擴大,西到青海寧夏,東到海邊,北達遼東,南至南嶺。以後基本固定下來。 補充: 一是平原、原野。《詩·小雅·吉日》:“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相對於邊疆地區的對應區域的稱呼即中土、中州。狹義上,指河南一帶。先秦時期已有雒邑(今洛陽)、陶(今山東定陶縣)爲天下中心的說法;隨着華夏族向周圍遷移,其活動範圍擴大,古代豫州被視爲天下中心。《明實錄·永樂十四年》:“伏維北京,南俯中原。”廣義上,指黃河中下游一帶大片地區,或指黃河流域。《宋史·李綱傳》:“自古中興之主,起於西北則足以據中原而有東南”之“中原”即指黃河中下游流域,諸葛亮《出師表》:“當獎率三千,北定中原”之“中原”即指黃河流域。古人常將“中國”、“中州”用作中原的同義語。一般認爲,古代中原係指黃河中下游地區,華夏族部落集中分佈的區域,中心是古豫州。隨着華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華夏文化或周文化的擴展而有所漫延。居住在黃河中下游地區,文化較先進的華夏族自視文明,自稱中國,以別於四夷。一些夏、商時期尚屬夷蠻狄的周邊地區,隨着華夏文化的傳播,成康之世的分封,也納入中原文化區。實際上兩週時期的中原地區除了今河南省外,主要還包括陝西、山西、河北、山東等省的部分地區。

古代的中原是現在的哪裏呢?

中原,就是現在的華中地區,地處中國版圖中心,是指以河洛地區爲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範圍相當於今河南省及其毗鄰地區,包括山西東南部、河北南部、山東西部、安徽西北部、江蘇北部等大片區域。

中原,本意爲“天下至中的原野”,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是華夏民族的搖籃 ,是漢民族祖居地,被視爲天下中心。中原也被稱作中國、中土、中夏。 中原地域隨着華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擴展而蔓延至今,文化比較先進的華夏民族以別於四夷而自稱中華,一些夏商時期尚屬四夷的地區,隨着中原文化的傳播也被納入中原文化區。

古代所說的中原是指那些地方?包括哪些省市?

以河南省爲中心,包括周邊河北省南部、山東省西部、江蘇省西北部、安徽省北部、山西東南部等廣大地區。如下圖

古代中原地區指的是哪裏

古代中原地區指的是黃河中下游地區。

中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據現代漢語詞典解釋,中原指的是黃河中下游一帶,主要包括河南大部、山東西部、陝西東部及河北、山西的南部地區。

黃河下游

河南鄭州桃花峪以下的黃河河段爲黃河下游,河長786千米,流域面積僅2.3萬平方千米,佔全流域面積的3%;下游河段總落差93.6米,平均比降0.12%;區間增加的水量佔黃河水量的3.5%。

由於黃河泥沙量大,下游河段長期淤積形成舉世聞名的“地上懸河”,黃河約束在大堤內成爲海河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水嶺。除大汶河由東平湖匯入外,本河段無較大支流匯入。下游河段除南岸東平湖至濟南間爲低山丘陵外,其餘全靠堤防擋水,堤防總長1400餘千米。

歷史上,下游河段決口氾濫頻繁,給中華民族來了沉重的災難。由於黃河下游由西南向東北流動,冬季北部的河段先行結冰,從而形成凌汛。凌汛易於導致冰壩堵塞,造成堤防決溢,威脅也很嚴重。

下游河段利津以下爲黃河河口段。黃河入海口因泥沙淤積,不斷延伸擺。每年平均淨造陸地25至30平方公里。

標籤:中原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