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合隸書怎麼寫

1. 闔的隸書怎麼寫

闔的隸書寫法:讀音:hé。

合隸書怎麼寫

解釋:來本義爲門扇,理解爲動詞時,解釋爲關閉。通常與其反義詞“捭”聯繫在一起。

理解爲形容詞時,是總共的意思,如《漢源書·武帝紀》記載“今或至闔郡而不薦一人”。字義:1.全、總共(此時可通“合”2113):~家。

~城。2.關閉:5261~戶。

~門靜居。3.門扇:仲春之月“耕者少舍,乃修~扇”。

常用詞組:1.闔家 héjiā(此時可通“合”) :全家2.闔門 hémén:關門3.闔眼héyǎn(此時可通“合”):閉眼4.縱橫捭4102闔:縱橫:合縱連橫;捭闔:開合,戰國時策士遊說的一種方法。指在政治或外交1653上運用手段進行分化或拉攏。

2. 用隸書怎麼寫漢字兩個字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隸書 → 楷書 → 行書 (商) (周) (秦) (漢) (魏晉) 草書 以上的“甲金篆隸草楷行”七種字體稱爲 “漢字七體” 中國文字——漢字的產生,有據可查的,是在約公元前14世紀的殷商後期,這時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

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漢字中仍有一些和圖畫一樣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動。 到了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爲大篆。

大篆的發展結果產生了兩個特點:一是線條化,早期粗細不勻的線條變得均勻柔和了,它們隨實物畫出的線條十分簡練生動;二是規範化,字形結構趨向整齊,逐漸離開了圖畫的原形,奠定了方塊字的基礎。 後來秦朝丞相李斯對大篆加以去繁就簡,改爲小篆。

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體簡化之外,並把線條化和規範化達到了完善的程度,幾乎完全脫離了圖畫文字,成爲整齊和諧、十分美觀的基本上是長方形的方塊字體。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點,那就是它的線條用筆書寫起來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幾乎在同時也產生了形體向兩邊撐開成爲扁方形的隸書。

至漢代,隸書發展到了成熟的階段,漢字的易讀性和書寫速度都大大提高。隸書之後又演變爲章草,而後今草,至唐朝有了抒發書者胸臆,寄情於筆端表現的狂草。

隨後,糅和了隸書和草書而自成一體的楷書(又稱真書)在唐朝開始盛行。我們今天所用的印刷體,即由楷書變化而來。

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是行書,它書寫流暢,用筆靈活,據傳是漢代劉德升所制,傳至今日,仍是我們日常書寫所習慣使用的字體。 到了宋代,隨着印刷術的發展,雕版印刷被廣泛使用,漢字進一步完善和發展,產生了一種新型書體——宋體印刷字體。

印刷術發明後,刻字用的雕刻刀對漢字的形體發生了深刻的影響,產生了一種橫細豎粗、醒目易讀的印刷字體,後世稱爲宋體。當時所刻的字體有肥瘦兩種,肥的仿顏體、柳體,瘦的仿歐體、虞體。

其中顏體和柳體的筆頓高聳,已經略具橫細豎粗的一些特徵。到了明代隆慶、萬曆年間,又從宋體演變爲筆畫橫細豎粗、字形方正的明體。

原來那時民間流行一種橫劃很細而豎劃特別粗壯、字形扁扁的洪武體,像職官的銜牌、燈籠、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裏的神主牌等都採用這種字體。以後,一些刻書工人在模仿洪武體刻書的過程中創造出一種非顏非歐的膚廓體。

特別是由於這種字體的筆形橫平豎直,雕刻起來的確感到容易,它與篆、隸、真、草四體有所不同,別創一格,讀起來清新悅目,因此被日益廣泛地使用,成爲16世紀以來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體,仍稱宋體,也叫鉛字體。 在中國文字中,各個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各種字體,有着各自鮮明的藝術特徵。

如篆書古樸典雅,隸書靜中有動,富有裝飾性,草書風馳電掣、結構緊湊,楷書工整秀麗,行書易識好寫,實用性強,且風格多樣,個性各異。 漢字的演變是從象形的圖畫到線條的符號和適應毛筆書寫的筆畫以及便於雕刻的印刷字體,它的演進歷史爲我們進行中文字體設計提供了豐富的靈感。

在文字設計中,如能充分發揮漢字各種字體的特點及風采,運用巧妙,構思獨到,定能設計出精美的作品來。 自秦始皇統一,中國文字才逐漸走上了發展的道路,各個時代的中國文字都有着與衆不同獨特的民族、民風的內涵,中國的文字史裏處處深深地刻着中華兒女的智慧與勤勞。

然而,現今有些人對本國文字瞭解甚少,而對於其他國家的語言文字投入極大的熱情,卻依然是個半調子。文字是國家的靈魂,爲了瞭解祖國文字的變遷,祖國的歷史,祖國的靈魂,我們選擇了這個課題。

中國文字的發展,經過秦統一中國後,連續對漢字進行簡化、整理,使漢字逐漸走向規範化。漢字的發展,大致可分爲古文、篆書、隸書、楷書等四個階段的演變過程。

其中,篆書又有大篆、小篆之分;隸書則有秦隸、漢隸之別。由此可知,歷史上任何一種新的字體,都是經過長期演變逐漸形成的。

總體來說,楷書形成後,中國文字已基本定型(表一)。 (表一:漢字書體的演變) 1甲骨文 秦統一文字前,中國的漢字,不論從字體、應用角度而言,還是混亂的。

古文廣義而言,其包括大篆在內的小篆以前的文字;狹義的講,指中國文字史上大篆以前的文字。這裏採用狹義的古文概念。

古文包含甲骨文與金文;其中,前者被人們視爲中國最早的定型文字。 甲骨文字:爲商朝後期用寫或刻的方式,在龜甲、獸骨上所留下的文字,其內容多爲"卜辭",也有少數爲"記事辭"。

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會意的造字原則,形聲字只佔20%。其文字有刀刻的,有的填滿硃砂,也有直接朱書墨書的。

因文字多爲圖畫文字中演變而成的,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體,筆畫不定。這說明中國的文字在殷商時期尚未統一。

殷代圖像金文:先秦稱銅爲金,故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鐘鼎文、彝器款識。與甲骨文相比,金文象形程度更高,顯示了更古的文字面貌。

金文填實的寫法,使形象生動逼真,渾厚自然。 甲骨文是商代書寫的俗體,金文才是正體,顯示了正體多繁,俗體趨簡的印跡(如表二)。

(表二:。

3. 如何寫好隸書

隸書比楷書更飄逸、舒展,也比楷書古老。

學習隸書要首先弄清隸書的筆畫特徵,對比它和楷書的用筆有什麼不同,“蠶頭燕尾”“逆入平出”是其最顯著的特點,解決基本的筆畫後就可以去嘗試寫簡單的字,處理字的時候要注意:隸書的字形相對於楷書而言是偏扁的,這是整體而言。隸書的憨輔封恍莩喝鳳桶脯垃風格很多,有的如大家閨秀,如《曹全碑》;有的如威猛壯士,如《張遷碑》;有的如遁世仙人,如《石門頌》。

一般而言,初學從筆畫精神完好的《曹全碑》入手較易,掌握後其他的隸書範本也基本參通了。管見所及,僅供參考。

4. 我怎樣寫隸書

我是在學習柳體楷書的基礎上學習隸書的,又在學習隸書的過程中兼學行、草、篆等書體。

我學習書法是各種書體穿插交替進行的。學了就要用,在用中檢驗自己所學書體的優劣。

通過多年的社會實踐證明,在我所寫的各種書體中,最受人們歡迎的是隸書。加之我在各種報刊發表的、各級書展參展的以及出版的書法作品中,所佔比數最大的也是隸書。

所以我也就漸漸地以寫隸書爲主了。 近年來,不少書友以及我的學生,不只一次的建議我,將三十多年來從事隸書學習和創作的經驗寫一寫。

我總感到沒有什麼好寫的。我學隸書既無家傳又無專學師承。

一次隅爾的機會,在一箇舊書攤上購得一本《西嶽華山廟碑》,真是如獲至寶,一直臨習了近二十年。手下沒有書法理論書籍作指導,在漫長的歲月裏苦心摸索,不知走了多少彎路。

後來隨着生活環境的改善,書法資料的增多,我所摸索出的隸書技法才逐一得到驗證。有的是和前人暗合了,有的至今也還不合。

不合者,第一可能是謬誤,第二也算是我的“創造”吧。 一、我寫隸書的筆法1、點法隸書的點因在字中所處的位置不同而形態各異。

有斜點、捺點、橫挑點或是以短橫、短豎代替的點等。其中除了後兩種分別與短橫、短豎的寫法相同外,其餘的點法乃大同小異。

注意掌握好大、小、粗、細、長、短和起筆與收筆的方向和部位就是了。方法是:逆鋒起筆,轉筆重按過筆,收筆時,不接筆用回鋒,如本帖中“泛”“赤”等字;按筆用出鋒,如本帖中“美”“乎”等字(以下均以本帖中的字爲例,不贅述)。

2、橫法橫畫有平畫、波畫兩種。平畫的寫法是:逆鋒向左起筆,絞鋒向右過筆,過筆中加有提按或順筆,令其有粗細變化,避免浮滑。

收筆迅猛空回,末端或方或圓、或禿或尖自然天成。平畫接筆時,起筆收筆一要深入相接筆畫的內部,不得露出痕跡。

我寫短橫與豎畫穿插處,習慣作漸按漸提,使其呈魚肚狀,如“掉”“扣”等字。但兩個以上的短橫並排與豎畫穿插,則不採用此法,如“惟”“更”等字,平畫大都是平直的,但爲了適應個別字造型需要,也有中段稍曲者,如:“立”“山”等字。

波畫的寫法是:逆鋒向左下方輕按,絞爭鋒向右上方蹲鋒,使呈“蠶頭”狀,然後中鋒向右運筆,(以下凡不說明用側鋒者均用中鋒行筆)至捺腳處要稍停駐,有時還趁機輕提以調正一下筆鋒,趁勢下按,使筆毛儘量鋪開。斜後隨即反正,順勢向右上方行筆,邊行邊提至末端筆管微微右旋,使呈雁尾狀稍停空回收筆。

這一筆左邊像“蠶頭”,右邊似“雁尾”,故稱“蠶頭雁尾”是隸書的突出特徵。又是一個字的主筆。

應注意的是,波畫不得在一個字中重複,但也不是絕對的。如個別字需要出現兩個波畫,定要分出主次,如“舞”字等。

所以有“蠶無二設、雁不雙飛”的說法。 3、豎法豎畫的寫法,有的說與橫畫相同者,有說與橫畫相似者,即把橫畫豎起來就是豎畫。

說相似者欠妥,說相同者錯誤。隸書的平畫和波畫均屬橫畫,試將兩種橫畫都豎起來,同豎畫比較一下,就不言而喻了。

我寫隸書的豎畫是視其長、短、斜、正和部位等分別使用筆法。諸如:木字旁中的一長豎,逆鋒向上起筆,頓筆絞鋒下行,至將近短橫時漸行漸按,至穿插處重按輕提,使呈魚肚狀,與短橫配合,四角皆呈圓形。

此畫上重下輕,空回收筆,狀如一人昂首直立。惟字的一長豎,雖與木字旁的一長豎位置相同,爲了和左右兩個豎折相配合,出現三個彎,形似“游魚三折腰”。

“坐”字一豎上輕下重,“共”字兩豎左**斜等等,可在臨習中細心體察。 4、撇法撇畫常與右邊的捺畫相對左右伸展,形成隸書的特有風格。

是學習隸書難度最大的一筆。撇畫也有長短斜平之分,但寫法基本相同。

僅舉長斜撇一例,餘可類推。向右上方逆入起筆,轉鋒頓筆向左下方運行,整個撇筆都用逆鋒澀進,上段比下段稍快。

行筆至三分之二以下。即邊行邊頓。

至將盡處再重頓後,外旋管向左上方漸提,隱隱出鋒收筆。 5、捺法捺畫有斜捺,如“天”“人”等字;平捺如“遺”“之”等字;直捺如“武”“哉”等字;曲捺如“風”“飛”等字。

筆法大同小異,僅以斜捺爲例。逆鋒向左上方起筆,轉鋒向右下方運筆,邊行邊作提按顫筆步步加重,上快下遲至捺腳處筆法與波畫同,不重述。

6、挑法挑畫與橫畫中的波畫起筆處略同而“蠶頭”較小,如“挾”字。挑畫與豎畫相連者筆法是:豎畫行筆至盡處不提筆,即逆鋒向左下方輕按,轉鋒重按向右上方挑起,末端把筆鋒留住。

折鋒收筆如:“長”“既”等字。 7、折法折畫有橫折豎折,如“明”字。

以橫折爲例,橫畫至盡處稍向右上方一頓,提筆絞轉筆鋒向下行筆,或將筆鋒離紙,重起筆下行均可。運行中筆鋒微微左右搖擺,從微曲中求垂直,折鋒收筆。

如“問”“洞”等字。如轉折後向左下方或右下方行筆,則筆鋒略偏於左,如“白”“爲”等字。

8、鉤法隸書中有長鉤短鉤,長鉤多在左邊無他畫的字用之,如“乎”“子”等字。短鉤多在左旁有他畫的字用之,如“荊”“詩”等字。

因長鉤的筆法與撇法同,故以短鉤爲例,豎畫至盡處稍提,隨蹲鋒內旋管換向,朝左下方澀進,縮鋒收筆。 二、我寫隸書的結構 結構。

標籤:隸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