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怎麼寫修身養性的一句話

1.修身養性的名言名句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

怎麼寫修身養性的一句話

樹廉潔之心,行廉潔之事,做廉潔之人。

無私者勇,忘我者清。

養一身正氣,去半點私心。

慎權慎欲慎獨慎微

自警自省自重自愛

正人先要正己,無私才能無畏。

做人、做官、不做秀,

自警、自勵、不自私。

清正在德,廉潔在志。

身有正氣,不言自威。

有公德乃大,無私品自高。

官多一分廉,民增一分福。

勁鬆立險處,正氣顯人格。

名節重於泰山,利慾輕於鴻毛。

2.找兩句修身養性的句子

修身養性 1、如果別人對你缺乏好感,你必須向他表示好感。

2、老是認爲“自己招人討厭”,表示你對對方也懷有敵意。 3、彼此學歷、家庭狀況相差無幾者,感情易爲融洽。

4、如果想消除別人的防線,就要討論共同感興趣的話題。 5、長時間的緊張情緒一旦鬆弛,往往會遺忘物品或做事失敗。

6、使用深奧抽象的語言,會使對方覺得不安。 7、假如某人對另一人頻開玩笑,多半表示他對這人懷有反感。

8、如果你對那些懷有敵意者所說的玩笑話認真,你將會遭到意想不到的失敗。 9、嘴裏說“可能我做不好”的人,多半深具信心。

10、接受別人的憤怒,直到他心平氣和。 11、取悅對方,必須先貶後褒。

12、“我看錯了你”,這句話會帶給對方沉重的打擊。 13、無精打采時,擡頭挺胸走路可以振奮精神。

14、設法使自己精神爽朗,情緒自然愉快。 15、對某事感到厭惡,往往是因爲過去有過不愉快的經歷。

16、肯定對方某些部分的優點,可以讓他減輕自卑感。 17、在團體中,士氣與團結往往比個人的能力重要。

18、人際關係過於良好,往往會降低工作效率。 19、喜歡看悲劇的人是想將自己的處境作有利的評價。

20、如果你持“人人都有缺點”的想法,就不太會在意自己的小缺點。 21、承認自己的缺點,相對地也會發現自己的優點,從而產生自信心。

22、努力去發現別人的優點,是獲得別人信賴的第一步。 23、當面指出別人的優點,是獲得別人信賴的第二步。

24、當對方改善了性格的某一點時,對此加以讚揚,可以博取對方的歡心。

3.修身養性的句子

1.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敗是自大.人生最大的愚蠢是欺騙.人生最可憐的是嫉妒.人生最大的錯誤是自卑.人生最大的痛苦是癡迷.人生最大的羞辱是獻媚.人生最危險的境地是貪婪.人生最煩惱的是爭名利.人生最大的罪過是自欺欺人.人生最可憐的性情是自卑.人生最大的破產是絕望.人生最大的債務是人情債.人生最大的罪過是殺生.人生最可惡的是**.人生最善良的行爲是奉獻.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人生最大的欣慰是佈施.人生最大的禮物是寬恕.人生最可佩服的是精進.人生最大的財富是健康.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學佛.人生最大的快樂是念佛.2.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爲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爲他計較的少.3.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4.未必錢多樂便多,財多累己招煩惱.清貧樂道真自在,無牽無掛樂逍遙.5.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能受苦乃爲志士,肯吃虧不是癡人,敬君子方顯有德,怕小人不算無能,退一步天高地闊,讓三分心平氣和,欲進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慮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應有餘步.持黃金爲珍貴,知安樂方值千金,事臨頭三思爲妙,怒上心忍讓最高.切勿貪意外之財,知足者人心常樂.若能以此去處事,一生安樂任逍遙.6.處事不必求功,無過便是功.爲人不必感德,無怨便是德.7.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祿,寡慾是壽.8.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慾則寬.9.寧可清貧自樂,不可濁富多憂.10.受思深處宜先退,得意濃時便可休.11.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佔盡,聰明不可用盡.12.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13.平生不做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14.須交有道之人,莫結無義之友.飲清靜之茶,莫貪花色之酒.開方便之門,閒是非之口.15.多門之室生風,多言之人生禍.16.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17.“我欲”是貧窮的標誌.事能常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18.人生至惡是善談人過;人生至愚惡聞己過.19.諸惡莫做,衆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爲,莫以惡小而爲之.20.莫妒他長,妒長,則己終是短.莫護己短,護短,則己終不長.21.做事不必與俗同,亦不宜與俗異.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22.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孝順.二、行善.23.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則天下無事.懷慈悲心,做慈悲事,則心中太平.24.心量狹小,則多煩惱,心量廣大,智慧豐饒.25.平生無一事可瞞人,此是大快.26.“惡”,恐人知,便是大惡.“善”,欲人知,不是真善.27.扶危周急固爲美事.能不自誇,則其德厚矣!28.遇順境,處之淡然,遇逆境,處之泰然.29.是非天天有,不聽自然無.30.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內在安祥,纔是下手之處.31.人爲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爲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32.不妄求,則心安,不妄做,則身安.33.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長者,取禍.不自滿者,受益.不自足者,博聞.34.積金遺於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於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此乃萬世傳家之寶訓也.35.積德爲產業,強勝於美宅良田.36.能付出愛心就是福,能消除煩惱就是慧.37.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38.羅馬人凱撒大帝,威震歐亞非三大陸,臨終告訴侍者說:“請把我的雙手放在棺材外面,讓世人看看,偉大如我凱撒者,死後也是兩手空空.39.夢中冥冥有樂趣,覺後空空無大千.40.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爲兒孫做遠憂.41.情生智隔.42.征服世界,並不偉大,一個人能征服自己,纔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43.把自己的慾望降到最低點,把自己的理性昇華到最高點,就是聖人.44.嫉妒別人,仇視異己,就等於把生命交給別人.45.一個人如果不被惡習所染,幸福近矣.46.誹謗別人,就象含血噴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47.恨別人,痛苦的卻是自己.48.人之所以平凡,在於無法超越自己.49.大肚能容,斷卻許多煩惱障,笑容可掬,結成無量歡喜緣.50.改變自己,是自救,影響別人,是救人.。

4.找一些描寫修身養性的句子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2、子貢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3、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

4、君子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5、吾嘗終日不食,終日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6、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7、讀未見書,如得良友;見已讀書,如逢故人。

8、不因果報方修德,豈爲功名始讀書。

9、魚離水則鱗枯,心離書則神索。

10 、讀書貴能疑,疑乃可以啓信;讀書在有漸,漸乃克底有成。

11、立足定須成白璧,讀書何止到青山。

12、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實學者,必不誇學。

13、讀書有四個字最要緊,曰闕疑好問;做人有四個字最要緊,曰務實耐久。

14、盡前行者地步窄,向後看者眼界寬。

15、處草野之日,不可將此身看得小,居廊廟之日,不可將此身看得大。

16、心志要苦,意趣要樂,氣度要宏,言動要謹。

17、自責之外,無勝人之術;自強之外,無上人之術。

18、語言間儘可積德,妻子間亦是修身。

19、勿施小惠傷大體,毋借公道遂私情。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20、品詣常看勝如我者,則愧恥自增;享用常看不如我者,則怨尤自泯。

21、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竊名。

22、居安慮危,處治思亂。

23、怒宜實力消融,過要細心檢點。

24、儉則約,約則百善俱興;侈則肆,肆則百惡俱縱。

25、直不犯禍,和不害義。

26、道生於安靜,德生於卑退,福生於清儉,命生於和暢。

27、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濟。

28、處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處理不可任己見,要悉事之理。

29、公生明,誠生明,從容生明。

30、何以息謗?曰無辯。何以止怨?曰不爭。

31、能容小人,是大人;能培薄德,是厚德。

32、寬厚者,毋使人有所恃;精明者,不使人無所容。

33、修己以清心爲要,涉世以慎言爲先。

34、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35、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36、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7、事父母,能竭其力;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38、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

39、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40、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4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3、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44、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

45、樂而不淫,衰而不傷。

46、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47、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48、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爲可知也。

49、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50、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5.《論語》中關於修身養性、學會做人的句子

1.子曰:“克己復禮爲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顏淵》)

也就是說,只有剋制自己,讓言行符合禮就是仁德了.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禮,天下的人就會讚許你爲仁人了。

2.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即是說做人要正直磊落。在孔子看來,一個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們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僥倖而避免了災禍。按事物發展的邏輯推理,這種靠僥倖避免災禍的人遲早要跌跟斗。

3.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述而》)即:志向在於道,根據在於德,憑籍在於仁,活動在於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做人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泰伯》)

曾參說:“有抱負的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因爲他責任很重,路途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直到死才停止,這不也是很遙遠嗎?”

4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子罕》)

孔子說:"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後凋落的。"

這裏用松柏比喻了那些堅貞不屈,潔身自好的人。告訴我們危難之際,才能見真英雄。是當時的一種社會現象。或(借“松柏之後凋”來比喻一種社會現象即面對着利害關係。特別是事變關頭,才能真正識別君子的操守,同時也指出爲人須如松柏之堅韌剛強,要經得起時間環境的考驗。)

5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話可以終身奉行的? ”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願意乾的事情,不要強行加於別人身上。”

評析本段:後爲成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給別人。它在今天的社會道德修養方面有積極意義,已成爲警世格言。

標籤:修身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