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大年,小年的來歷

大年 小年的來歷

小年的來歷與民間傳說中的竈王爺有關。傳說竈王爺原爲平民張生,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鑽到竈鍋底下燒死了。玉帝知道後,認爲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爲竈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彙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竈底。於是,漢族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竈“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小年的來歷

關於小年的來歷(精選6篇)

  小年,中國傳統節日,也稱“交年”,又稱“竈神節”、“祭竈節”。以下是我爲大家收集的關於小年的來歷(精選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年的來歷 篇1

  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爲謝竈、祭竈節、竈王節、祭竈。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農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民俗專家說,在古代,過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像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中心,受官氣影響較重,因此小年多爲臘月二十三;相反,南方遠離中心,小年便爲臘月二十四;而鄱陽湖等沿湖的居民,則保留了船家的傳統,小年定在臘月二十五,“無論是哪天過小年,人們辭舊迎新的願望卻是一致的”。)(四川和貴州等部分地區臘月三十爲小年,正月十五爲大年),在山東部分地區小年爲臘月二十二。小年被視爲過年的開端。

  清朝的皇帝從雍正年間開始,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祀神,爲了節省開支,皇帝順便把竈王爺也拜了。以後王族、貝勒隨之效仿,於臘月二十三祭竈,自此開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分野。

  小年是民間祭竈的日子。據說這一天,竈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報告這一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祭竈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竈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說壞話。“男不拜月,女不祭竈”的習俗,因此祭竈王爺,只限於男子。由於中國人基本食用稻米,熟食一般不易保存,必須隨時烹煮。不像西方食用麪包,可以一次烘烤許多保存食用。所以對中國人來說,“柴”(燃料)是生活中“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裏第一位重要的,沒有燃料,即使有基本糧食也沒有辦法食用。西方一般一個村莊只有一個麪包爐就足夠了,在中國必須每家都有一個爐竈。

  由於每家都有爐竈,所以由此產生一個傳說,即玉皇大帝在每家派駐一位監督員—竈神(司命竈君、竈君、竈王爺、竈王),以監督考察這一家一年的所作所爲,到了臘月二十三日這一天,竈神將上天向玉皇大帝彙報,玉皇大帝根據彙報來決定下一年對這家是獎勵還是處罰,第二年新年竈神再回來繼續監督這家的作爲。祭竈節這一天,實際是各家歡送竈神上天的節日。

  具體操作方式:由於一般每家在竈臺附近貼有竈神畫像,有時還有竈王奶奶畫像陪伴,經過一年煙熏火燎,畫像已舊,面目黢黑。要把舊像揭下,用稻草爲竈神扎一草馬,爲了讓他“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還要賄賂他,用一塊黏稠的糖瓜或者是糕粘在他嘴上,以使其“嘴甜”只能說好事,然後和草馬一起燒掉。這個過程被稱爲辭竈。新年後再買一幅新畫像,將竈神請回貼上。在中間這幾天內,由於沒有竈神的監督,一般人放量暴飲暴食、聚衆,放縱自己做一些自己平時也認爲不應該犯的小過錯。

  祭竈節實際是中國古代世俗社會秩序的一種反映,表現普通人對皇帝及其基層的恐懼,以及對基層賄賂的風氣,所謂“瞞上不瞞下”,只要把和自己最近的賄賂好,皇帝不會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爲,即使小有觸犯法律也可以逃避懲罰。

  做糖瓜、祭竈是這一天的主要活動,從此後就進入準備過年的階段,人們精神上開始放鬆。

  小年的來歷 篇2

  民間流傳着一個頗爲有趣的故事。據說,古代有一戶姓張的人家,兄弟倆,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畫師。哥哥拿手的活是盤鍋臺,東街請,西坊邀,都誇獎他壘竈手藝高。年長月久出了名,方圓千里都尊稱他爲“張竈王”。

  在臘月二十三日張竈王亡故一週年的祭日,深夜,畫師忽然呼叫着把全家人喊醒,說是大哥顯靈了。他將兒子媳婦全家老小引到廚房,只見黑漆漆的竈壁上,飄動着的燭光若隱若現顯出張竈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驚呆了。畫師說“我寢時夢見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爲‘九天東廚司命竈王府君’。你們平素好吃懶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鬧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們在鬧分家,很氣惱,準備上天稟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來懲罰你們。”兒女侄媳們聽了這番話,驚恐不已,立即跪地連連磕頭,忙取來張竈王平日愛吃的甜食供在竈上,懇求竈王爺饒恕。

  從此後,經常吵鬧的叔伯兄弟和媳婦們再也不敢撒潑,全家平安相處,老少安寧度日。這事給街坊鄰友知道後,一傳十,十傳百,都趕來張家打探虛實。其實,臘月二十三日夜竈壁上的竈王,是畫師預先繪製的。他是假借大哥顯靈來鎮嚇兒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靈驗。所以當鄉鄰來找畫師探聽情況時,他只得假戲真做,把畫好的竈王像分送給鄰舍。如此一來,沿鄉流傳,家家戶戶的竈房都貼上了竈王像。

  小年的來歷 篇3

  小年介紹:

  小年並非專指一個節日,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爲小年的節日也不盡相同。小年期間漢族主要的民俗活動有貼春聯,掃塵,祭竈等。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稱臘月二十三或臘月二十四的祭竈節爲小年。也有不少地區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爲小年,冬至也有地方叫作小年。小年也意味着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小年的來歷和傳說: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漢族民間傳統的祭竈日,又稱“小年”。傳說竈王爺原爲平民張生,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鑽到竈鍋底下燒死了。

  玉帝知道後,認爲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爲竈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彙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竈底。老百姓覺得竈王一定要敬重,因爲他要上天彙報。於是,漢族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竈“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祭竈詩》中說:“古傳臘月二十四,竈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熱雙魚鮮,豆沙甘鬆粉餌團。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竈君喜。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角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可以說,這首詩非常形象地說明了古代漢族人民有關祭竈的風俗習慣。當然,這只是漢族民間的傳說而已,是不足爲信的。

  小年的來歷 篇4

  我國的傳統節日都有一個傳說來說明這個節日的由來,在民間傳說中,小年的來歷是和祭祀竈王爺的活動有關的,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民間稱爲過小年,是祭祀竈君的節日,祭竈的風俗,由來甚久。舊時,差不多家家竈間都設有“竈王爺”神位。“竈王爺”也被稱爲“司命菩薩”、“竈神”、或“竈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竈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竈火,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司飲食之神,並被作爲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

  記述春秋時孔丘言行的《論語》中,就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竈”的話。先秦時期,祭竈位列“五祀”之一(五祀爲祀竈、門、行、戶、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說爲門、井、戶、竈、中雷;或說是行、井、戶、竈、中雷)。祭竈時要設立神主,用豐盛的酒食作爲祭品。要陳列鼎俎,設置籩豆,迎屍等等。帶有很明顯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跡。

  大約出於清代的《敬竈全書》則稱,竈君姓張,名單,字子郭,當屬男神。現在民間供奉的東廚司命定福竈君,是一對老夫婦並坐,或是一男兩女並坐,即竈君和竈君夫人的畫像。竈王龕大都設在竈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竈王爺的神像。沒有竈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竈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爲“竈王奶奶”。兩旁貼有“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竈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說。後來又衍生出許多說法。中國道教興盛之後,曾借《經說》之論,將竈神說成是一位女性老母。“管人住宅。十二時辰,善知人間之事。每月朔旦,記人造諸善惡及其功德,錄其輕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書”。後來就發展成了既有竈君爺爺,又有竈君奶奶之說。在不同的地區裏,竈君夫婦又由不同的人選來充當,同時伴隨着當地流行的民間傳說故事。

  傳說人的身上都附有一個三尸神,他經常給玉皇大帝打小報告,說人間的壞話。在很短的時間內,玉皇大帝就收到了他的很多張密報,說人間要謀反天庭。玉帝看後大怒,立即召見三尸神,命他把說玉帝壞話的人家牆上寫上他們的罪行,再讓蜘蛛結張大網,掛在屋檐下。玉帝又命王靈官除夕之夜下界,凡見到三尸神做了記號的人家,就滿門抄斬。

  三尸神見陰謀將要得逞,自己可以獨佔美好的人間了,就飛快下凡,將每戶人家的牆上都做了記號。竈君發現了三尸神的陰謀,急忙找來各家的竈王爺商量對策:從送竈之日起,在除夕前家家打掃得乾乾淨淨。等王靈官大年夜奉旨下界察看時,發現家家戶戶都很乾淨,沒有任何標記,百姓安分守己,辛勤勞動。

  玉帝從王靈官和竈君嘴裏得知三尸神冤枉好人,怒火萬丈,將三尸神永押於牢,從此,心地善良的竈君受到大家的'擁戴,每年臘月二十三都要祭竈,二十四掃塵也隨之成爲民間的習俗。歲月流逝就形成了臘月二十三給竈王爺上供、祈求閤家平安的習俗。祭竈風俗流傳後,自周朝開始,皇宮也將它列入祭典,在全國立下祭竈的規矩,成爲固定的儀式了。

  北方和南方小年不一樣:差一天

  北方小年和南方小年爲什麼差一天:到了,民間形成了“官三、民四”的說法。官家的小年是臘月廿三,百姓家的是臘月廿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廿五。

  早在宋朝,就有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記載,所以臘月二十四的小年習俗歷史更悠久。然而到了清朝,爲了節省開支,皇帝會在每年臘月二十三祭神的時候,順便把竈王爺也拜了。自此開始便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區別。所以北方人多選擇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而南方很多地方仍在臘月二十四過小年。

  清朝的皇帝從雍正年間開始,每年臘月廿三在坤寧宮祀神,同時皇帝也祭祀竈王爺。以後王族、貝勒隨之效仿,於臘月廿三祭竈。又由於清朝的在北京,北方民間小年祭竈時間受官方影響逐漸變爲臘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區則沿用舊曆。自此開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分野。到了,民間形成了“官三、民四”的說法。官家的小年是臘月廿三,百姓家的是臘月廿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廿五。可以說,南北小年日子的不同,是受官氣的影響。

  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廿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據介紹,由於中心在北方受官方影響大,小年多爲臘月二十三。而南方離中心較遠,一些地區小年便爲臘月二十四,鄱陽湖等沿湖的居民,則保留了船家的傳統,小年定在臘月二十五。江浙滬地區把“臘月二十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爲小年夜,安徽蕪湖地區和南京則乾脆把小年和元宵節合一塊兒過。

  臘月二十四爲小年,稱“撣塵”,也就是北方的“掃房”。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將室內屋外、房前屋後徹底進行打掃,衣被用具洗刷一新,乾乾淨淨地迎新春。此外,南方人還要吃年糕,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小年的來歷 篇5

  多數北方地區的臘月二十三,人們稱爲“小年”,意味着一年的結束。而南方一般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關於小年的這個時間差別,可能與過去的“官三民四道士和尚五”有關,就是說凡是家有秀才以上的功名的都在臘月二十三日過小年,黎民百姓是二十四日,道士和尚是二十五日。

  過小年的主要民俗活動是“辭竈”,就是“祭竈王”。竈王也叫“竈君”,民間稱“竈王爺”。

  相傳竈王原來是一個叫張單的富家子弟,曾娶一賢慧女子郭丁香爲妻,後又體棄續娶李海棠。李氏好吃懶做,不久就把張家財產揮霍一空,改嫁他人。張單家境敗落,又遭火災,雙目失明。淪爲乞丐。一天,他乞討到一戶人家,主人給了他熱湯熱飯,後發現施飯者就是他休棄的妻子郭丁香,羞愧難當,碰死竈前,被姜太公封爲竈王。

  竈王最初只管火,後來受天帝委派爲掌管一家的監護神,被封爲一家之主。他權力很大,卻連個土地廟大小的廟宇也沒有,只有一張畫像(木板印製的年畫)貼在竈牆上。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或“東廚司命主,南方火帝君”的對聯,橫批是“一家之主”。祭竈時要擺上棗和糖瓜等果品,糖瓜是用大麥發酵糖化而成的食品,據說是讓竈王吃了嘴甜,也有的說爲了欺住他的嘴,叫他上天光說好話不說壞話。焚香祭拜後,將舊竈君像揭下焚化。換上新像,就算送竈王爺上天找王皇大帝彙報去了。

  祭竈時還要供上碗麪湯(麪條),俗話說:“竈王爺本姓張,一年一頓雜麪湯。”雜麪湯是用白麪、豆麪、地瓜面混合製成,可見竈王爺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竈王臘月二十三上天,初一五更回來,就算完成彙報任務,帶着吉祥保佑一家過平安日子了。

  如今,祭竈王的人越來越少了,但過小年吃糖瓜的習俗仍在民間盛行。

  臘月二十三日以後,人們開始打掃庭院、居室,清除積垢,置辦年貨,製作節日食品,一直要忙到除夕。

  小年的來歷 篇6

  河南臘月二十三祭竈的習俗,伴有一則淒涼的民間傳說。古代的時候,一對老夫婦僅有一子,兩人視兒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愛。但因家中貧困,無以湖口,只得忍痛讓兒子到煤礦去挖煤。

  兒子久去不歸,老人格外想念。這天,老太婆囑老漢到煤礦看看。路上,老漢遇到一個光腳片的同路人,兩人越走越熟,相處十分融洽。閒談之中,老漢得知光腳片是受閻王指使,來礦上收回一百名礦工。老漢心急如焚,乞求光腳片留下自己的兒子。光腳片慷慨應允,囑他不要告訴別人。

  見了兒子,老漢佯裝害病,兒子侍奉左右,一直無法下井。不久,煤礦出了事故,老漢趕忙把兒子領回家裏。小數的來歷轉眼三年過去了,這年臘月二十二夜裏,老漢想起當年的風險,忍不住對老伴說了。誰知此話被竈君聽走了,二十三晚上,竈君上天后,對玉帝講了這件事。玉帝惱羞成怒,立即懲罰了光腳片,並收走了老漢的兒子。

  爲此,每到臘月二十三這天,人們敬竈君吃竈糖,希望他到天宮後,不要再搬弄人間是非。久而久之,人們都在臘月二十三祭竈。

;

小年的由來及傳說故事

小年五大傳說故事

小年,並非專指一個日子,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爲“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掃塵、祭竈等。那小年的來歷與傳說是什麼?

一、小年的由來

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爲謝竈、祭竈節、竈王節、祭竈。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農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民俗專家說,在古代,過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像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中心,受官氣影響較重,因此小年多爲臘月二十三;相反,南方遠離中心,小年便爲臘月二十四;而鄱陽湖等沿湖的居民,則保留了船家的傳統,小年定在臘月二十五,“無論是哪天過小年,人們辭舊迎新的願望卻是一致的”。)(四川和貴州等部分地區臘月三十爲小年,正月十五爲大年),在山東部分地區小年爲臘月二十二。小年被視爲過年的開端。

清朝的皇帝從雍正年間開始,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祀神,爲了節省開支,皇帝順便把竈王爺也拜了。以後王族、貝勒隨之效仿,於臘月二十三祭竈,自此開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分野。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竈日,又稱“小年”。傳說竈王爺原爲平民張生,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鑽到竈鍋底下燒死了。

玉帝知道後,認爲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爲竈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彙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竈底。老百姓覺得竈王一定要敬重,因爲他要上天彙報。於是,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竈“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二、小年的傳說

1、傳說故事一

民間傳說,竈君爺上天專門告人間罪惡,一旦被告,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在《太上感應篇》裏,又有“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的記述。司命即指竈君,算爲一百天,紀指十二年。在這裏,重罪判罰又增加到減壽十二年了。所以在祭竈時,要打點一下竈君,求其高擡貴手。

2、傳說故事二

傳說人的身上都附有一個三尸神,他經常給玉皇大帝打小報告,說人間的壞話。在很短的時間內,玉皇大帝就收到了他的很多張密報,說人間要謀反天庭。玉帝看後大怒,立即召見三尸神,命他把說玉帝壞話的人家牆上寫上他們的罪行,再讓蜘蛛結張大網,掛在屋檐下。玉帝又命王靈官除夕之夜下界,凡見到三尸神做了記號的人家,就滿門抄斬。三尸神見陰謀將要得逞,自己可以獨佔美好的人間了,就飛快下凡,將每戶人家的牆上都做了記號。竈君發現了三尸神的陰謀,急忙找來各家的竈王爺商量對策:從送竈之日起,在除夕前家家打掃得乾乾淨淨。等王靈官大年夜奉旨下界察看時,發現家家戶戶都很乾淨,沒有任何標記,百姓安分守己,辛勤勞動。玉帝從王靈官和竈君嘴裏得知三尸神冤枉好人,怒火萬丈,將三尸神永押於牢。從此,心地善良的竈君受到大家的擁戴,每年臘月二十三都要祭竈,二十四掃塵也隨之成爲民間的習俗。

3、傳說故事三

河南臘月二十三祭竈的習俗,伴有一則淒涼的民間傳說。古代的時候,一對老夫婦僅有一子,兩人視兒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愛。但因家中貧困,無以湖口,只得忍痛讓兒子到煤礦去挖煤。

兒子久去不歸,老人格外想念。這天,老太婆囑老漢到煤礦看看。路上,老漢遇到一個光腳片的同路人,兩人越走越熟,相處十分融洽。閒談之中,老漢得知光腳片是受閻王指使,來礦上收回一百名礦工。老漢心急如焚,乞求光腳片留下自己的兒子。光腳片慷慨應允,囑他不要告訴別人。

見了兒子,老漢佯裝害病,兒子侍奉左右,一直無法下井。不久,煤礦出了事故,老漢趕忙把兒子領回家裏。

轉眼三年過去了,這年臘月二十二夜裏,老漢想起當年的風險,忍不住對老伴說了。誰知此話被竈君聽走了,二十三晚上,竈君上天后,對玉帝講了這件事。玉帝惱羞成怒,立即懲罰了光腳片,並收走了老漢的兒子。

爲此,每到臘月二十三這天,人們敬竈君吃竈糖,希望他到天宮後,不要再搬弄人間是非。久而久之,人們都在臘月二十三祭竈。

4、傳說故事四

民間流傳着一個頗爲有趣的故事。據說,古代有一戶姓張的人家,兄弟倆,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畫師。哥哥拿手的活是盤鍋臺,東街請,西坊邀,都誇獎他壘竈手藝高。年長月久出了名,方圓千里都尊稱他爲"張竈王"。說來張竈王也怪,不管到誰家壘竈,如遇別人家有糾紛,他愛管閒事。遇上吵鬧的媳婦他要勸,遇上兇婆婆他也要說,好像是個老長輩。以後,左鄰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張竈王整整活了七十歲,壽終正寢時正好是臘月二十三日深夜。張竈王一去世,張家可亂了套,原來張竈王是一家之主,家裏事都聽他吩咐,現在大哥離開人間,弟弟只會詩書繪畫,雖已花甲,但從未管過家務。幾房兒媳婦都吵着要分家,畫師被攪得無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臉。有天,他終於想出個好點子。

在臘月二十三日張竈王亡故一週年的祭日,深夜,畫師忽然呼叫着把全家人喊醒,說是大哥顯靈了。他將兒子媳婦全家老小引到廚房,只見黑漆漆的竈壁上,飄動着的燭光若隱若現顯出張竈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驚呆了。畫師說“我寢時夢見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爲‘九天東廚司命竈王府君’。你們平素好吃懶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鬧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們在鬧分家,很氣惱,準備上天稟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來懲罰你們。”兒女侄媳們聽了這番話,驚恐不已,立即跪地連連磕頭,忙取來張竈王平日愛吃的甜食供在竈上,懇求竈王爺饒恕。

從此後,經常吵鬧的叔伯兄弟和媳婦們再也不敢撒潑,全家平安相處,老少安寧度日。這事給街坊鄰友知道後,一傳十,十傳百,都趕來張家打探虛實。其實,臘月二十三日夜竈壁上的竈王,是畫師預先繪製的。他是假借大哥顯靈來鎮嚇兒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靈驗。所以當鄉鄰來找畫師探聽情況時,他只得假戲真做,把畫好的竈王像分送給鄰舍。如此一來,沿鄉流傳,家家戶戶的竈房都貼上了竈王像

5、傳說故事五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兩個神仙。大神仙叫大年,小神仙叫小年。大年心眼好,愛惜人。每到五穀不長的寒冷季節,大年怕餓壞人,就把天上的白麪撒下來讓人們吃。小年雖說是大年的親兄弟,心眼卻壞透了。他用邪術把大年撒給人的白麪變成雪籽,吃下去不治餓還凍壞肚子。等到把人們病倒了,他再變成巨齒獠牙的猛獸下來吃人。他吃人吃飽了肚皮,就躺下睡覺,一覺能睡三百六十天,醒過來還吃人。人們雖說知道它三百六十天下來一回,可是藏到哪兒也躲不過去。只好燒香磕頭,請求大年給作主。

大年正爲白麪變雪、人煙稀少的事胡猜亂想哩,一聽人間禱告,才知道是小年作的惡。他氣恨恨地去找小年,小年卻滿不在乎地說:“你行你的好,我吃我的人,礙你啥事啦?”大年看他不講理,氣得擡手去打他。誰知小年心惡勁大,竟反手把大年在地,還惡狠狠地說:“不念一母同胞,我連你也吃了!”

大年打不贏小年,只得親自下凡對人們說:“小年生來怕雷怕火,等他再來了,你們用油松乾柴燒青竹,圍成圈子,點上火,人們坐在中間,它下來就吃不着人啦。”人們記住大年的話,小年下來時,乾柴油松燒得青竹“砰啪”亂響,烈火烤人,急得它轉圈磨牙沒辦法,只好空着肚子回去了。他知道這是大年的主意,就去打大年,大年沒法,也跳到人們燒的火圈裏。小年恨得咬牙切齒地說:“等我練好了火功,把你們吃個孩娃不留!”日出日落,草青草黃。兇狠的小年三千五百九十九天沒睡覺,終於練成了火功,再過一天又要下去糟踐人啦。

大年呢,也早已作好了準備。他也是三千五百九十九天沒睡覺,整天沒明沒夜地熬氣力,練武藝,再過一天也要下山和小年大戰一場,保護人類不受殘害。正好到三千六百中午,大年小年在半空中迎頭碰上。小年知道不除掉大年自己吃不安生、就動手打起來。大年毫不示弱,二人打得黃風滾滾,雲霧遮天。這就是後來春天風多霧多的原因。

一氣打了三十二天,小年急了,張嘴要吞掉大年。大年急忙舉起手心雷,誰知小年縱身一躥躲到了高處。大年追着他往上打,他就一直往上躥。這就是二月二打悶雷的原因。

大年又追了七十四天,看手心雷打不住他,就放手不打了。小年卻認爲哥哥的雷放完了,一翻身衝下來抓大年。大年閃身躲開,擡手從背後拉出一條雪白的長蟲。只見那長蟲口吐烈火,直衝小年燒去。不等小年躲避,大年又口吐轟天雷。小年閃身躲開,張口噴出一股黑水,雖澆不滅火,溼不了雷,可也保住了他自己。大年追,小年跑,震得天搖地動,大雨傾盆。這就是夏季扯閃打雷下暴雨的由來。

小年打累了,一頭扎進海里睡去了,大年急忙放出太陽,催熟五穀,免得因爲

小年的來源

小年的來歷:傳說竈王爺原爲平民張生,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

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鑽到竈鍋底下燒死了。

玉帝知道後,認爲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爲竈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彙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竈底。

老百姓覺得竈王一定要敬重,因爲他要上天彙報。於是,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竈“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小年的習俗

1、掃塵土

掃塵即是大掃除,進行家庭環境衛生的清潔。據《拾遺記》記載,此習俗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因“塵”與“陳”諧音,掃塵土也有除舊迎新,將不好的事情一掃而光的意思。

春節前的時間,大人們忙着打掃的同時,也可以讓孩子們參與進來!讓他們感受到作爲家庭一員的責任感,從中體會爸媽的辛苦。

2、剪窗花

剪貼窗花是小年最盛行的民俗活動。窗花種類豐富,有各種動、植物等。貼上窗花,寓意着新的一年越來越好。可以教孩子一起剪窗花,通過使用剪刀、尺子等工具,鍛鍊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共同度過難得的親子時光。

3、貼春聯

小年以後,幾乎每家每戶都會貼春聯。紅色的對聯貼在大門上,房子頓時生輝。

4、祭竈

傳說,在每個家庭的廚房中,都住着一位“竈王爺”。竈王爺爺會關注人們的日常生活,並在小年這一天,向玉皇大帝彙報他在人間看到的善惡。每到小年,家家戶戶也會“祭竈”,感謝竈王爺一年來的保佑。

小年的來歷小年是怎麼來的

每年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四是我國民間傳統的小年節,因爲各地方區域不同,所以北方過臘月二十三,南方過臘月二十四。

💝💝小年的來歷💝💝

在古時候,小年也叫“交年節”,意爲立春前後,年節之交。小年通常被視爲忙年的開始,意味着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掃塵、祭竈等。民間祭竈,源於古人拜火習俗。如《釋名》中說:“竈。造也,創食物也。”《辭海》對“竈君”一詞,有這樣一段記錄:《莊子·達生》竈有髻。司馬彪註釋:“髻,竈神,着赤衣,狀如美女。”竈神的職責就是執掌竈火,管理飲食,後來擴大爲考察人間善惡,以降福禍。竈神信仰是民間百姓對“衣食有餘”夢想追求的反映。

關於過小年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東漢,東漢崔寔《四民月令》載:“臘明日更新,謂之小歲,進酒尊長,修賀君師。”關於小年祭竈,流傳下來的文學作品有晉周處所作的《風土記》:“臘月二十四日夜,祀竈,謂竈神翌日上天,白一歲事,故先一日祀之。”以及宋代范成大的《祭竈詞》:“古傳臘月二十四,竈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等等。小年也是闔家團聚的日子,家庭宴飲,燃放鞭炮,其活動類似過大年,只是不出門拜賀。

💝小年來歷傳說1💝

傳說竈王爺原爲平民張生,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鑽到竈鍋底下燒死了。玉帝知道後,認爲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爲竈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彙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竈底。

老百姓覺得竈王一定要敬重,因爲他要上天彙報。於是,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竈“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小年來歷傳說2💝

傳說人間有一個三尸神,他經常給玉皇大帝打小報告,說人間的壞話。在很短的時間內,玉皇大帝就收到了很多張密報,說人間要謀反天庭。

玉帝聽後大怒,命三尸神說玉帝壞話的人家,牆上寫上罪行,抹上黑,再讓蜘蛛結網,掛在屋檐下。命王靈官除夕之夜下界,凡見到做了記號的人家,就將罪給他們。三尸神見陰謀將要得逞,自己可以獨佔美好的人間了,就飛快下凡,將每戶人家的牆上都做了記號。

竈君發現了三尸神的陰謀,急忙找來各家的竈王爺商量對策:從送竈之日起,在除夕前家家打掃得乾乾淨淨。等王靈官大年夜奉旨下界察看時,發現家家戶戶都很乾淨,沒有任何標記,百姓安分守己,辛勤勞動。玉帝從王靈官和竈君嘴裏得知三尸神冤枉好人,怒火萬丈,將三尸神永押於牢。

從此,心地善良的竈君受到大家的擁戴,每年臘月二十三都要祭竈,二十四掃塵也隨之成爲民間的習俗。

💝小年習俗💝

1.祭竈

祭竈,這是小年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小年這天,實際是各家歡送竈神上天的節日。要把經過一年煙熏火燎,已舊的竈神畫像揭下。同時,家家戶戶也都要“請”回來一幀新的竈王像。

2.大掃除

“塵”與“陳”諧音,故而掃塵旨在除舊迎新,拔除不祥。掃帚將牆壁上下掃乾淨、擦洗桌椅、沖洗地面……各家各戶都要不留死角地徹底清掃,做到窗明几淨。

3.貼窗花

小年這天,北方有剪窗花的傳統習俗,窗花不僅僅是裝飾,更是寄託着對未來的美好期待。剪好窗花後貼在打掃一新的屋子裏,自然爲家中增添不少喜氣。

小年是一年中傳統民俗最濃郁的日子,它也代表着收穫、感恩和團圓。希望在小年這個日子裏,我們可以放心大膽去做有利於自己人生成長髮展的事,讓自己的夢想得以實現!祝福每一位,願小年帶給你無數的快樂、祥和及安康!

標籤:來歷 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