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出處】唐·劉禹錫《烏衣巷》。

【意思翻譯】王謝:指東晉時王導、謝安等豪門世族。

此聯的意思是:從前在王導、謝安等豪門廳堂前飛來飛去 的燕子,如今卻飛進普通人家裏壘起窩來了。後用來表示對滄海桑 田、世事變化之大的感慨。

【鑑賞1】 這是一首懷古詩。憑弔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 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以燕棲舊巢喚起 人們想象,含而不露; 以 “野草花”、“夕陽斜”塗抹背景,美而不俗。語雖 極淺,味卻無限。施補華的 《峴傭說詩》評這首詩的三、四句時說: “若作燕 子他去,便呆。蓋燕子仍入此堂,王謝零落,已化作尋常百姓矣。如此則感慨 無窮,用筆極曲。”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中的 “王謝”,指的是東晉初年的 宰相王導,晉孝武帝時的丞相謝安,兩家是東晉王朝時的豪門貴族。以此爲隱 喻,作者抓住了燕子作爲候鳥有棲息舊巢的特點,這就足以喚起讀者的想象, 暗示出烏衣巷昔日的繁榮,起到了突出今昔對比的作用。《烏衣巷》在藝術表 現上集中描繪烏衣巷的現況; 對它的過去,僅僅巧妙地略加暗示。詩人的感慨 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因此它雖然景物尋常,語言淺顯,卻有 一種蘊藉含蓄之美,使人讀起來餘味無窮。

【鑑賞2】東晉時王導、謝安兩大家族的堂前紫燕,現在也飛入了平常 百姓家築巢。烏衣巷,在今江蘇南京。東晉王導、謝安兩大家族寄寓於 此,其二者曾對晉朝歷史政治產生過巨大影響,烏衣巷也因此名噪一時。 然而隨着陳國滅亡,烏衣巷便急速衰落,至唐朝時則淪爲廢墟。詩人有慨 於歷史變遷的無常,故借烏衣巷懷古傷今。但詩人並不直接描寫烏衣巷 衰敗之實景,而是將眼光轉向“舊時”之燕。“舊時”句,突出了燕子作爲歷 史見證者的身份;“尋常”句則體現了今昔的強烈對比。詩人在寫景描物 中,從側面反映了烏衣巷繁華落盡歸於頹敗的現狀,表達了強烈的歷史興 亡之嘆。

【應用】〈名〉 王謝,指王家和謝家, 均爲東晉時江南的高門士族。昔 日王、謝兩家堂前的燕子,如今 已飛進普通的百姓之家。語出唐· 劉禹錫 《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 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 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用 以表示對歷史盛衰興亡的無限感 嘆。◇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 常百姓家。” 靈芝作爲封建時代帝 皇的御用珍品,現在成了普通老 百姓能夠享用的保健品和藥品, 實在是時代的大進步和人民的大 福分。(陳曦 《靈芝挑戰癌症》, 《北京青年報》 1998年10月1日)

【英文翻譯】

1. Swallows which skimmed by painted eaves in bygone days,

Are dipping now among the humble home"s doorways. 《千家詩英譯》

2. Swallows used to nestle before the Wang and Xie"s manors,

But they are now flying in and out of the houses of commoners.

3. Swallows which skimmed by painted ever in bygone days

Are now dipping among common people"s doorways. (許淵衝譯)

【全詩】

《烏衣巷》

.[唐].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註釋】

1]這是《金陵組詩》第二首。烏衣巷,在今南京市內秦淮河南岸,原是東吳戍守石頭城的烏衣軍營房所在地,東晉時成爲王、謝兩大家族宅第聚集的里巷。

[2]朱雀橋: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橋,在烏衣巷入口附近。

[3]王、謝:指東晉的王導和謝安,他們兩姓是六朝時的世家望族,都住在烏衣巷。

過去車水馬龍的朱雀橋,如今長滿野草閒花,熙攘往來的鳥衣巷,只見夕陽西斜,昔盛今衰,好景不再,從前寄託在王、謝堂前的燕子,也落到尋常百姓家裏。興廢變遷的歷史滄桑之感,是這首七絕的主題。詩人運用以小見大的手法,寫得蘊藉含蓄,感慨無窮。

【全詩賞析】

   

   這首詩感嘆歷史上的盛衰興亡,體現了由盛入衰的轉化規律,給人以哲理性啓示。

    朱雀橋,當時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橋。烏衣巷,在秦淮河南,離朱雀橋不遠。這地方原是孫吳時代戍守石頭城的軍營,軍士皆着黑衣,故名烏衣巷。東晉名臣王導、謝安住在這裏。詩的一、二兩句意思是,在當時,這一地區是極其煊赫之所在,冠蓋往來,車馬盈門,現在是野花閒開,夕陽殘照。詩的後兩句寫過去在這裏築巢的燕子,如今到普通人家檐下做窩了。

   這首詩寫出了榮華不長、富貴難久。表現同一主題採取相似手法的作品很多。唐代錢起的《過故洛城》:“故城門前春日斜,故城門裏無人家。市朝欲認不知處,漠漠野田空草花。”清代陳忱的《嘆燕》:“春歸林木古興嗟,燕語斜陽立淺沙。休說舊時王與謝,尋常百姓亦無家。”封建社會中那些高官厚祿者,雖一時榮華富貴,終因改朝換代發生的權力再分配,或子孫的庸碌不能守成,走向了敗落;福轉化爲禍,勢在必然。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有二解,一是認爲從前在王、謝華堂上築巢的燕子,現在因那些宅第已蕩然無存,飛到普通老百姓家去了;一是清代施補華《峴傭說詩》:“若作燕子他去,便呆。蓋燕子仍入此堂,王謝凋零,已化作尋常百姓矣。如此感慨無窮,用筆極曲。”施說頗得詩中三昧,說燕子築巢仍在原處,才使“舊時”和“今時”形成鮮明的對比,否則只能說燕子另遷門戶,而不突出處所的變化。燕子年年來此,代代來此,舊時這兒是王謝家的畫堂,如今“晉代衣冠成古丘”,華堂傾屺,變成了普通人家的住房。清代何文煥也說:“妙處全在‘舊’字及‘尋常’字。四溟(指明代謝榛)雲:‘或有易之者曰:王謝堂前燕,今飛百姓家。點金成鐵矣。’”(《歷代詩話考索》)武瓘的《感事》詩也採用這種寫法:“花開蝶滿枝,花謝蝶還稀。唯有舊巢燕,主人貧亦歸。”燕迴歸舊巢地,乃其生物習性所致,並非愛富棄貧。這樣理解,則將王謝由盛到衰的對比更加強烈了。

   劉禹錫寫出了由盛到衰的轉化,他不可能也認爲沒必要說出促使這變化的原因。我們今天以歷史的觀點來考察,其理不言自明。我們所理解的原因和劉禹錫的不會相同,而劉詩卻給我們以思考的契機。